【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全一册优质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时作业: 7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7[基础演练]1.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造房B.心远..地自偏精神超脱世俗C.悠然..见南山安闲自得D.飞鸟相与.还互相参与【解析】应该是“一起,成群结队”。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忧从中来,不可断绝..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解析】A“多少”;C“感情深厚”;D“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答案】 B3.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西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解析】“西晋”应该为“东晋”。
【答案】 C4.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排闼tà:推门而入)送青来。
——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护田”“排闼”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解析】不是夸张手法,应该是借物写人。
【答案】 D5.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四季的景物。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全一册优质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全一册课时作业(含答案)课时作业 1[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弥.望(mí)点缀.(zhuì)幽僻.(pì)B.倩.影(qiàn) 袅娜.(nuó) 斑驳.(bó)C.参差.(cī) 脉脉.(mò) 名曲.(qǔ)D.梵.婀玲(fán) 空.隙(kònɡ) 颤.动(chàn)【解析】D项的“梵”读“fàn”。
【答案】 D2.选出下面的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A.没精打采参差剑裾和谐B.翁翁郁郁点辍幽僻苍茫C.纤腰束素倩影班驳酣眠D.迷迷糊糊袅娜渺茫婉然【解析】A.剑→敛;B.翁→蓊辍→缀;C.班—斑;D.婉→宛。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是独处的________,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________着些白花。
③树缝里也________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A.好处盛开漏着B.妙处点缀透出C.妙处点缀漏着D.好处盛开透出【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这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辨析近义词,不能只是孤立地去分析词的义项,一定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联系课文,抓住“点缀”“漏着”这两个关键词去分析。
如“点缀”,意思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
【答案】 C4.下面加点词或语素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眠.歌(睡眠)弥.望(满)B.袅娜..(柔美的样子)丰姿..(也作“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丰满的姿态)C.倩.影(美丽)脉脉..(这里形容水流的声音)D.妖.童媛女(艳丽)兼.传羽杯(双方)【解析】A.“眠”指催眠;B.“丰姿”指美好的姿态;C.“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答案】 D5.下列哪些景物引发了作者由喜悦而哀愁的情绪变化,正确的一项是()①无边的荷香月色②幽僻、阴森的小煤屑路③没精打采的路灯光④热闹的蛙声、蝉声⑤江南采莲的盛况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解析】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是这篇文章的动人之处。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时作业: 10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 10[基础演练]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B.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C.长乐王回深父。
D.有穴窈然。
【解析】C.“父”通“甫”。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于是..余有叹焉【解析】A.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目,十一。
C.古义,以至于到了;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件事。
D.古义:对这件事。
今义:合用为连词。
【答案】 B3.对下列各句中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是( )A.有碑仆(于)道B.有志矣,不随以(之)止也C.余之力尚足以(之)入D.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解析】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答案】 B4.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③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⑤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矣A.①因为②而③而④用来⑤因为B.①因为②由于③而④来⑤因为C.①因为②而③而④因为⑤因为D.①因为②而③而④用来⑤在【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一词多义,根据上下文,①句“以”可释为“因为”;②句“以”可释为“而”,表并列;③句“以”可释为“而”,表顺接;④句“以”可释为“用来”,表目的;⑤句的“以”解释为“因为、由于”。
【答案】 A5.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解析】B.①③④⑤⑥⑦⑨中的“其”是代词,代指物。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2故都的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二) 故都的秋[基础运用层](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
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
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____了生机。
(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
“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____的工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B.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C.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D.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答案] D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答案] D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答案] C4.依次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时作业+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作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1[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弥望(í) 点缀(zhuì) 幽僻(pì)B.倩影(qiàn) 袅娜(nuó) 斑驳(bó).参差(ī) 脉脉(ò) 名曲(qǔ)D.梵婀玲(fán) 空隙(kònɡ) 颤动(hàn)【解析】D项的“梵”读“fàn”。
【答案】 D2.选出下面的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 )A.没精打采参差剑裾和谐B.翁翁郁郁点辍幽僻苍茫.纤腰束素倩影班驳酣眠D.迷迷糊糊袅娜渺茫婉然【解析】A.剑→敛;B.翁→蓊辍→缀;.班—斑;D.婉→宛。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是独处的________,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________着些白花。
③树缝里也________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A.好处盛开漏着B.妙处点缀透出.妙处点缀漏着 D.好处盛开透出【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这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辨析近义词,不能只是孤立地去分析词的义项,一定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联系课,抓住“点缀”“漏着”这两个关键词去分析。
如“点缀”,意思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
【答案】4.下面加点词或语素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眠歌(睡眠)弥望(满)B.袅娜(柔美的样子)丰姿(也作“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丰满的姿态).倩影(美丽)脉脉(这里形容水流的声音)D.妖童媛女(艳丽)兼传羽杯(双方)【解析】A.“眠”指催眠;B.“丰姿”指美好的姿态;.“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答案】 D5.下列哪些景物引发了作者由喜悦而哀愁的情绪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边的荷香月色②幽僻、阴森的小煤屑路③没精打采的路灯光④热闹的蛙声、蝉声⑤江南采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课时作业1-3

能力拓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业时限:45分钟作业满分:60分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树冠./衣冠.楚楚塞.车/闭目塞.听症.结/对症.下药B.给.力/自给.自足便.利/大腹便.便载.重/怨声载.道C.脉络./恪.尽职守殉.难/徇.私枉法缉.拿/打躬作揖.D.逡.巡/怙恶不悛.裨.益/稗.官野史褴.褛/滥.竽充数解析:A项,分别读guān/guān,sāi/sè,zhēng/zhèng;B项,分别读gěi/jǐ,biàn/pián,zài/zài;C项,分别读luò/kè,xùn/xùn,jī/yī;D项,分别读qūn/quān,bì/bài,lán/làn。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像素座右铭枉废心机运筹帷幄B.焦躁一幅画准备就序星罗棋布C.阴凉竞技场感恩戴德和衷共济D.彷徨白内瘴亦步亦趋开源节流解析:A项,“废”应为“费”;B项,“序”应为“绪”;D项,“瘴”应为“障”。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砀山梨花节上,“安徽旅游航空1号”成功推出,这是空中旅游观光的产品创新,在省内外游客中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成为砀山旅游创新发展的“金字招牌....”。
B.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他人的苦难,这不是一道需要用华丽辞藻堆砌作答的难题,也不是一个只有在闲适之中才需要考虑的命题,它无时无刻....都摆在人们面前,需要选择。
C.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成长环境、时代背景与其父辈相比已经有了翻云覆雨....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人生价值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D.当下养生成为潮流,一些所谓的“养生大师”就打起了歪主意,他们利用媒体大肆宣扬,称疑难杂症包治包好,加上托儿造势,引得周围群众围观进而慷慨解囊....。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课时作业1-1

能力拓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业时限:45分钟作业满分:60分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组都相同的一项是()A.荷.塘/负荷.乘.凉/乘.风破浪点缀./啜.菽饮水B.踱.步/定夺.预.言/蓊蓊郁.郁幽僻./开天辟.地C.曲.折/歌曲.酣.眠/震撼.人心约略./浮光掠.影D.惦.记/掂.量树梢./隔靴搔.痒裙裾./不拘.小节解析:A项,分别读hé/hè,chéng/chéng,zhuì/chuò;B项,分别读duó/duó,yù/yù,pì/pì;C项,分别读qū/qǔ,hān/hàn,lüè/lüè;D项,分别读diàn/diān,shāo/sāo,jū/jū。
答案:B2.(2012·全国新课标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解析:A项,芝兰玉树:本比喻高尚人子弟,后亦用作对优秀子弟的美称。
用于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B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
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用于此处使用恰当。
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用于此处属望文生义。
D项,从一而终:旧封建时代的爱情婚姻观点。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全一册课时作业(含答案)课时作业 1[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弥.望(mí)点缀.(zhuì)幽僻.(pì)B.倩.影(qiàn) 袅娜.(nuó) 斑驳.(bó)C.参差.(cī) 脉脉.(mò) 名曲.(qǔ)D.梵.婀玲(fán) 空.隙(kònɡ) 颤.动(chàn)【解析】D项的“梵”读“fàn”。
【答案】 D2.选出下面的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A.没精打采参差剑裾和谐B.翁翁郁郁点辍幽僻苍茫C.纤腰束素倩影班驳酣眠D.迷迷糊糊袅娜渺茫婉然【解析】A.剑→敛;B.翁→蓊辍→缀;C.班—斑;D.婉→宛。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是独处的________,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________着些白花。
③树缝里也________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A.好处盛开漏着B.妙处点缀透出C.妙处点缀漏着D.好处盛开透出【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这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辨析近义词,不能只是孤立地去分析词的义项,一定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联系课文,抓住“点缀”“漏着”这两个关键词去分析。
如“点缀”,意思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
【答案】 C4.下面加点词或语素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眠.歌(睡眠)弥.望(满)B.袅娜..(柔美的样子)丰姿..(也作“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丰满的姿态)C.倩.影(美丽)脉脉..(这里形容水流的声音)D.妖.童媛女(艳丽)兼.传羽杯(双方)【解析】A.“眠”指催眠;B.“丰姿”指美好的姿态;C.“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答案】 D5.下列哪些景物引发了作者由喜悦而哀愁的情绪变化,正确的一项是()①无边的荷香月色②幽僻、阴森的小煤屑路③没精打采的路灯光④热闹的蛙声、蝉声⑤江南采莲的盛况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解析】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是这篇文章的动人之处。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是本文的感情线索。
答此题应把握住这两点。
①反映的是由哀到乐的变化,②句仅能反映作者低落的情绪。
【答案】 C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也像超过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B.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C.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解析】A句中“超过”用词不当,应是“超出”;B句中“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粗看似重复啰嗦,实际上写出了荷塘四周树的错落有致,有立体感;C句中“风流”特指采莲男女不拘礼法表露爱情;D句是一个比喻句,比喻生动别致。
【答案】 A7.下列句中修辞特点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是()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C.(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解析】A句运用了暗喻;B句与C句运用了明喻;D项与例句均运用了通感这一修辞方法。
【答案】 D8.从下面找出与“颇不宁静”内涵不相符的一项()A.朱自清先生的心境很欢愉,因此写出了如此幽雅美好的景色。
B.从荷塘月色的美景中,反映出了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苦恼、彷徨。
C.朱自清先生希望在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D.江南采莲旧俗中的欢乐,恰与作者眼下的孤寂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心中那难以排解的缕缕哀愁。
【解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全文都受这种低调情绪的影响,表达的感情既有忧愁,又有欣喜,既不热烈也不过于悲沉。
再者,幽雅美好的景色,使作者“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暂得自由而心系于美景。
【答案】 A9.对下面的这个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A.荷塘的“四面”即“四周”,这句话等于说这荷塘被不少树圈在中间(包围在中间)。
B.这句话告诉读者荷塘四面树的两方面情况:一是数量多,二是长得茂盛。
C.这是个定语后置句,与常式句不同,采用这种句式是为了突出强调定语“蓊蓊郁郁”。
D.这是个变式句,用这种句式,是为了突出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
【解析】这是个变式句,采用倒装的形式不是为了突出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而是为了突出“蓊蓊郁郁”。
【答案】 D10.阅读下面四句诗,完成后面两题。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诗体是()A.绝句B.律诗C.散曲D.古体诗(2)对这几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交代采莲的时间和地点。
B.第二句写莲花盛开时出水很高,超过了船上人的头。
C.第三句写莲蓬成熟了,压弯了莲茎,因而要低头采摘。
D.第四句是说莲子像刚出水一样清亮,“莲子”是双关,“怜子”即爱你之意。
【解析】(1)本诗属南朝乐府诗;(2)本诗写一个青年女子从春到秋,从早到晚对所爱男子的相思。
第三句中“莲子”是双关语,隐喻“怜子”,即爱你之意。
第三句是说“低下头来细思量我那爱你之心”。
【答案】(1)D(2)C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6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⑤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⑥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⑦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1.第一段共七句话,请画出它们的段落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第一段写景的顺序依次是:①②荷叶,③荷花,④荷香,⑤~⑦写荷波。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12.第一段第③句描写荷花一连用了三个比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光泽、特点、情态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层层荷叶中荷花的情状。
13.第二段多次使用叠词,请举例说明这样用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静静地”用来修饰“泻”,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幽静幽美。
……14.从写法上看,第一段描写荷塘与第二段描写月色有什么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目的是考查描写手段,明确了这一点,就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写荷塘主要是直接描写,写月色主要是间接描写。
15.从色彩上看,这两段景物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可根据关键语句呈现的特征来回答。
【答案】素淡,朦胧。
16.这两段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淡淡的哀愁之中蕴含着淡淡的喜悦。
[创新迁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清塘荷韵季羡林楼前有清塘数亩。
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
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每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
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
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
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
周敦颐的《爱莲说》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
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
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
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有人从湖北带来了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
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
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
这都是一些主观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
反正我总算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
心里总希望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可是,投下去的第一年,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出现什么东西。
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风光,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此时我已灰了心,以为那几颗硬壳莲子,不会再长出荷花了。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
有一天,我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颜色极惹人喜爱,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
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
我总嫌有点少,希望多长出几片来。
我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
有农民来捞水草,我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
经过了漫漫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是孤零零的五六个叶片。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仍令人灰心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