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00163)

2011版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00163)
2011版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00163)

***2011版管理心理学(00163)***

一管理心理学绪论

一、管理:是提高企业生产力与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二、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

三、管理的职能包括:

1.管理的总职能

2.管理的具体职能(包括管理传统职能与管理的现代职能)

**管理的传统职能:1.计划2.组织3.指挥4.控制5.协调.

**管理的现代职能:1.信息2.决策3.激励4.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

四、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个来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五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动态的反应过程。)

包括:1认识过程 2.情绪与情感过程

六人的个性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

七、人的心理特点:

1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与发展的产物

2有主观和能动的特点

3不断变化发展与受社会制约性的特点

4人的心理活动的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特点

八、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

1社会认知原则2心向一致(目标管理)原则

3心理动力性(激励)原则

4信息沟通原则

5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

6心理健康与平衡协调的原则

九、平衡与协调心理健康的原则:

1认知改组

2理顺关系

3情绪调节

4认知调节税

5人际调节

十、管理心理学的内容:

1总论

2个体心理

3团体心理与行为

4组织心理与行为

5领导心理与行为

十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2团体心理

3组织心理

4领导心理

十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十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观察法

3问卷法和测验法

4个案研究法

5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

6经验总结法

二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官僚模型”

四、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管理原则

五、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

1收集分析整理企业所有的经验数据总结经验来替代传统的单凭经验的方法2科学地选择并教育训练和培养工人

3培养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合作精神上下协作按章办事

4在管理人员和工作之间进行明确的适当的分工以保证任务的完成

六、管理心理学产生的阶段与特点:

1工作物理环境实验

2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3态度和意见调查

4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七、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1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研究

2同企业有关的人性问题的研究

3企业中的非正式团体与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

4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的研究

5领导方式的研究

八、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1社会系统学派

2系统管理学派

3决策理论学派

4经验主义学派

5权变理论学派

6系统工程学派

九、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1人的本质与本性

2人的价值与价值观(客体的价值与主体的价值)

3人的需要

十、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1经济人假设(x理论)

2社会人假设(人际关系理论)

3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

4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十一、经济人假设的评价

1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

2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管理模式

3大多数人缺乏雄心壮志反对工人参与管理

4与经济人相对应x管理理论含有科学管理成分是科学管理理论思想的体现

十二、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1未能改变社会的生产关系也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与冲突

2我国许多企业采用了群众路线的民主管理方法同社会人假设的参与管理相比教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3社会人假设过于否定了经济人假设的管理作用

4过于偏重非正式团体与组织的作用

5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对我们今天推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及制定奖金激励制度有参考与启示作用

三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一、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

二、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

1兴趣差异对知觉的影响

2态度不同知觉理解不同

3需要和动机对知觉的影响

4过去的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5心理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

三、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

1刺激物强度的影响

2活动性刺激物的影响

3重复性刺激物的影响

4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差异影响

5知觉情景的影响

四、社会知觉的种类:

1对他人的知觉2自我知觉3角色知觉4人际知觉

五、归因偏差的种类:

1基本归因错误

2认知性归因偏差

3动机性归因偏差

4其他归因偏差

六、归因偏差的克服:

1通过归因训练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2要引导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外部归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和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3要引导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与可以控制的因素来归因改进工作与提高工作绩效

4学习与观察其他成员正确归因改进行为并取得成功的典型实列

七、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与效应有: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印象扩散效应、哈罗效应)

3心理定势现象

4制约现象

5其他影响因素

八、社会知觉的应用:

1影响人事任用与面试

2影响绩效评估

3影响对职工努力程度的评估

4影响职工的忠诚度

九、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理:

1要注意通过社会化与再社会化途径在人际交往与人际互动中正确的认识自我,以促进自我健康成长与发展

2应通过强化方式捕捉与寻找有意义的信息以及克服”负面信息效应”

3应通过对信息的正确类化、运用图式以及实证等方式来验证与鉴别信息的真伪

4应通过“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和诚实可信、自我表现等印象管理策略来保持社会认知印象的有效性与一致性5还要克服负面情绪的干扰注意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用理智与管理化的认知方式及信息整合法则来纠正信息的非理性化与负面情绪的干扰以及社会认知和信念的偏差

四个性差异与管理

一、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3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

4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

5桑代克能力的划分

二、能力的差异管理

1创造力的管理

2掌握招聘的能力标准合理招聘选择人才

3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对员工实施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能力的训练

4人尽其才量才任用5惯切正确的用人原则与方法

三、气质的类型:

1胆汁质2多血质3沾液质4抑郁质

四、气质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

2注意互补协调关系

3认识差异关注健康

4因人而异管理教育

五、提升领导艺术与管理效能的措施:

1主动型的人一般具有教高的追求和奉献精神

2被动型的人比较注重物质利益

3个性突出缺点弱点明显能力的能人

4对有特殊才能的人一定要尽可能给他们最好的条件和待遇

五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一、人类行为的特点

1自觉性与主动性

2因果性

3目的性

4稳定性与可塑性

5个别差异性与共同性

二、需要的特性:

1需要内容与对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需要与个性生存发展的相关性

3人类需要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

4人类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三激励的原则:

1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

2因人而异的原则

3奖惩幅度大小适宜的原则

4公平性与效益结合的原则

5奖励的导向性原则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强化的基本方式与种类:

1正强化是指某种行为之后拌有某种有利结果

2负强化是指某一行为之后不再拌有某种不利结果

3惩罚是指某一行为之后拌有某种不利结果

4消退是指某一行为之后不在拌有某种有利结果

六、强化管理的原则:

1因人而异的原则

2分阶段设立目标与强化的原则

3及时反馈的原则

4不固定时间频率间隔的强化原则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的原则

七、强化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1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

2采用负强化手段要谨慎

3注意强化的时效性

4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

5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六工作态度、心理契约、心理压力与管理

一、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二、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对工作肯定、愉悦和满意的一般性态度。

三、工作参与:是人对对工作的认同与投入的程度。

四、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1.工作本身(工作挑战性、生理要求、个人兴趣、报酬制度)

1.工作环境(物理环境、目标达成)

3.自身因素

4.组织中的他人

5.组织和管理

6.福利

五、提升满意度的策略

1.从领导者、管理者及员工自身进行自主选择,使工作变得有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给予公平的激励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

3.从兴趣、技术与能力的角度将人和工作进行有效匹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促进成长与发展。

4.鼓励员工参与设计工作,使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关系、工作本身变得有吸引力和创造性,进而使员工得到更高的兴

奋和满意度。

六、心理契约:在组织和员工相互关系的情境中,员工个体对于相互责任和义务的一种信念系统。

七、心理契约的构成要素:

1.心理契约的关注焦点

2. 心理契约的时间跨度

3. 心理契约的稳定特性

4. 心理契约的范围宽窄

5. 心理契约的有形性与无形性

6. 心理契约的的独特性

八、心理契约的的内容:

1.组织责任(绩效工资、高薪、培训、晋升、工作稳定保障、职业开发与对员工个人困难的支持)

2.员工责任(忠诚、加班工作、自愿去做那些非要求的任务、接受工作调动、扎约为竞争对手提供支持、保护组织的私有信息、离职提前通报,在组织中至少工作两年时间)

九、卢梭索根据绩效要求与时间结构将员工心理契约分为4种类型:

1.交易型

2.过渡型

3.平衡型

4.关系型

十、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组织与组织目标的认同,以及员工对义务与责任自觉承担的程度。

十一、持续承诺:员工愿意持续留在组织并保持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

十二、规范承诺:员工愿意为组织工作主要是由于行为规范的约束,感到自己必须这样才能符合规范的要求。

十三。感情承诺:即员工为组织努力工作,对企业忠诚完全出于对组织的感情,而非物质利益的吸引。

十四、职业倦怠:个体因不能有效的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挫折所形成的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下降、身心疲惫的综合状况。

十五、人的心理把刺激识别为紧张源有三种水平:

1.潜在的紧张源,即发生在潜意识中的紧张源

2.未被注意的紧张源,即发生在无意识中的容易受意识支配的紧源

3.显而易见的能清晰意识的紧张源。

七团体行为与管理

一、对非正式团体的管理应注意的要点:

1要正确认识非正式团体

2要合理利用非正式团体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

3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团体要区别对待

二、团体对个人的作用: 1

八组织行为与管理

一、现代的组织观念:

1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组织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3组织是一个整合系统

4组织是一个更加权变性灵活性与适应性的结构系统

二、组织的功能:

1整合功能

2协调功能

3维护利益的功能

4实现目标的功能

三、基本的组织结构:

1直线式组织结构

2职能式组织结构

3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4矩阵式组织结构

5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四、组织变革的目的:

1完善组织结构

2优化组织管理功能

3营造组织和谐的社会心理气氛

4提高组织效能

五、组织变革的模式

1有计划变革的总模式

2勒温的变革模式

3卡斯特的变革模式

4唐纳利的变革模式

六、组织变革的阻力:

1结构惯性与人际关系网

2群体惯性与组织规范

3经济利益

七、变革阻力的克服:

1教育与沟通

2参与变革决策

3促进与支持

4谈判

5操纵和合作

6强制

八、组织发展的特点及改革的关系:

1组织发展注重行为科学的应用

2组织的发展是一个不段提高的过程

3组织发展是采用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4组织发展从本组织的现状出发

九、组织发展的原则与活动内容:

1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

2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发展

3以组织为中心的组织发展

4以组织与环境相适应为中心的组织发展

十、组织发展的干预措施:

1敏感性训练

2调查反馈法

3过程咨询

4团对建设

5群体间关系的开发

九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

一、组织文化结构的物质文化层:

1企业面貌

2产品的外观和包装

3技术工艺设备特征

4纪念物

二、组织文化结构的精神文化层: 1组织经营哲学

2组织精神

3组织风气

4组织目标

5组织道德

三、组织文化的特征:

1民族性

2无形与有形性3

软弱束性

4连续性

5创新性

四.组织文化的作用:

1行为导向作用

2行为激励作用

3行为协调作用

4社会辐射作用

五.组织文化建设步骤:

1调查分析阶段

2总体规划阶段

3论证实验阶段

4传播执行阶段

5评估调整阶段

6巩固发展阶段

六、组织文化建设的原则:

1目标原则

2价值原则

3卓越原则

4参与原则

5成效激励原则

6亲密原则

7诚信正直原则

8环境适宜原则

七、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 1注意心理定势

2重视心理强化

3利用从众心理

4培养认同心理

5激发模仿心理

6化解挫折心理

八、组织形象的特征:

1整体性

2主观性

3客观性

5相对稳定性

九、组织形象的功能:

1规范与导向功能

2凝聚与整合功能

3激励功能

4辐射功能

十、CIS的功能:

1管理功能

2识别功能

3协调功能

4应变功能

5传播功能

6文化教育功能

十、CIS设计与导入的步骤:

1提出CIS计划

2调查与分析

3确定企业理念

4行为与视觉设计5

发布CIS 6CIS实施

十领导行为与管理

一.领导工作的类型:

1政治思想领导

2业务领导

3行政领导

4学术领导

二、领导体制的类型:

1一长制与委员制的领导体制

2层次制与智能制的领导体制

3一元化与多元化的领导体制

4集权制与分权制的领导体制

二、西方领导体制的发展:

1家长制的行政领导

2经理制领导

3职业“软专家“领导

4专家集团领导

5新型的知识经理人领导

三、选拔领导人才的原则与素质标准: 1德与才

2绩与效

3轻与老

4识与能

5稳与新

四.选拔领导人才的方法:

1民主推荐

2岗位竟聘

4素质评价

5岗位模拟测试

五、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

1以貌取人

2强调经验学历或性别忽视态度和信念

3凭直觉仓促做出判断

4任人唯熟任人唯亲

5从众效应

六、考核与评价的原则:

1自我述职群众评议领导考查三结合的原则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3主要与次要相结合的原则

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

5稳定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6察言观行以行为主的原则

七、考核与评价领导者的方法:

1目标考试法

2群众测评法

3专家评估法

4情景模拟考评法

5调查研究法

6比较测评法

7统计分析法

8自我述职法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研究管理心理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 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总结的GE核心领导要素E4(Energy活力、 Energier激励、 Edge 敏锐、 Execution执行)中就有激励一项。他曾说,管理人员应成为团队的成员和教练员,他们的工作是提供帮助,而不是控制他人,还应有能力去激励他人。激励和鼓动他人的能力——富有感染力的热情——会使组织的能力发挥至极致。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只有两种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的管理者和失败的管理者。“人性”以及管理理论都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以上这些关于人性、需要的讨论,为激励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例如激励要因人而异,要按需激励,物质精神激励并重等等。 二、激励的方式 激励的方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期望激励,责任激励,危机激励,奖励激励。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可以包括成就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或者前景激励。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进而促使达成目标。 人的动机来源于需要,而需要的满足便是人活动的最大动力。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如何巧妙地将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的需要统一起来。即目标的设置问题。管理者向员工描绘一个愿景,并能鼓动员工看到这个愿景对自己的价值,并热情主动地去实现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目标。 对一个渴望自我实现成就感强的人来说,给他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将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 被称为中国CEO第一人的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你能够翻多大筋斗,我就给你搭建多大的舞台。”创造欲望得到满足的激励,在公平条件下参与竞争的欢愉,个人价值受到承认的幸福。使海尔人为企业拼尽全力而无怨无悔。这是这样一种激励成就了海尔中国第一品牌的盛誉。 所以,要充分发掘员工的潜力,就得激起他们成就的欲望,给他们以发展的环境,将他们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的业绩目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从内部发动他们。 2.期望激励 这里讲的期望是指管理者对员工能力的一种评价,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员工。期望的基础是信任,而信任又是一种真诚的期望。因此也可把期望激励称为信任激励。

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docx

2011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规范分析法”的提出者是() A. 阿吉里斯 B. 谢里夫 C. 皮尔尼克 D. 阿希 答案:C 2. 将绩效考核分为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其依据是() A. 考核的主体 B. 考核的性质 C. 考核内容 D. 考核的形式 答案:B 3. 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不包括() A. 锻炼原则 B. 接近原则 C. 相似原则 D. 闭锁原则 答案:A 4. 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 A. 《国富论》 B. 《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 C. 《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 D. 《科学管理原理》 答案:A 5. 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态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 凯尔曼 B. 英斯科 C. 弗鲁姆 D. 班杜拉 答案:C 6. 下列选项中,属于互益组织的有() A. 银行 B. 学校 C. 研究机构 D. 政党 答案:D 7. 在组织变革与发展中如果涉及重新建构组织以及组织所处环境的观念,这种变革属于() A. 渐进式变革 B. 激进式变革 C. 平缓式变革 D. 跳跃式变革

答案:B 8. 值得我们借鉴的西方组织文化理论和实践不包括() A. 以事为中心的思想 B. 顾客至上的理念 C. 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D. 主动合作的团队精神 答案:A 9. 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提到首位的是() A. 心理技术学 B. 群体动力理论 C. 霍桑实验 D. 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C 10. 与人们顺利完成工作和胜任工作相关的心理特征是() A. 性格 B. 气质 C. 需要 D. 能力 答案:D 11. 在组织中,既自私,又富有攻击性的人,其价值观属于() A. 反应型 B. 宗法型 C. 自我中心型 D. 坚持己见型 答案:C 12. 奖励应当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体现了强化的() A. 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原则 B. 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原则 C. 及时强化原则 D. 奖人所需原则 答案:D 13. 在企业中对员工每天的生产成绩、出勤状况、安全生产等进行记录,这属于() A. 定期考核 B. 临时考核 C. 口头考核 D. 日常考核 答案:D 14. 在沟通过程中,发送信息的主体称为() A. 通道 B. 接受者 C. 编码 D. 信息源 答案:D 15. 认为领导是天生的领导理论是()

管理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个性: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气质: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等 动力方面的特点。 挫折: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阻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群体: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为了某种共同目标,按照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需要: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感:情感是人脑的机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性格: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独特性、 整体性和持续性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感知、判断和解释以作进一步反应的 心理过程。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群体压力:是群体利用群体规范对其成员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为保障群体目标的实现、群体活动的一致性,统一群体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而建立 的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 从众行为:是指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大多数人相 符的现象。 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五种理论:麦格雷戈《管理理论X或Y抉择-----企业的人性面》一文,反对X理论(对泰勒制的总结和概括),主张Y 理论。 超Y理论 梅约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人群关系理论 日裔美国人威廉.大卫提出Z理论 五种人性假设:1965埃德加.施恩在《组织心理学》提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大题或者选择题),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1982迪尔和肯尼迪针对Z理论提出了文

2011管理心理学选修考试题目及答案

(二)、谈谈气质、性格、能力在管理中意义。 1、人的个性及其基本特点。答:个性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个性具有稳定性、整体性、多向性、独特性等特点。 2、研究人的能力对管理有何意义? 答:能力与工作或者能力与岗位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绩效水平和满意度水平,对管理者来说,就需要重视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合理匹配。首先,要对工作性质及特点以及个体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承担工作任务等信息有充分而又确切的了解,并通过测验、面试和评估等方式获得申请者在所需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其次,组织中在职者的晋升和调职决策应能反映出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应与新员工一样,评估任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这种调节常常是在对工作的基本活动方面不造成明显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改变,目的在于让在职者更好地发挥其内在的工作潜力。 3、研究人的气质对管理有何意义? 答:气质类型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社会活动的内容和方向,但它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对不同的工作由相应的、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来承担,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当一个人所具有的特点不符合工作要求时,他就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三)、试分析今天的管理者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首先是自己的业务技能。虽然管理者们操作业务的技能已经非常娴熟,但面对当今竞争和开放的知识更新几何级增长的时代,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技能,才能立足于全球的不败之地。其次是发展自己的拓展思维和创新思维。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进步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面临着被淘汰。现在的全球经济大背景下,固守成规是不可能立足的,只有与时俱进。企业的灵魂就是创新,而管理者是操纵灵魂的人,所以,要对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再次是对全局的把握能力。管理者所管理的往往是宏观管理,宏观管理不同于一般管理,这需要管理者要有大局观。 (四)、何伟沟通?管理者应如何提高人际沟通效果、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在团队里,要进行有效沟通,必须明确目标。对于团队领导来说,目标管理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在目标管理中,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讨论目标、计划、对象、问题和解决方案。由于整个团队都着眼于完成目标,这就使沟通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即便团队领导不能接受下属成员的建议,他也能理解其观点,下属对上司的要求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沟通的结果自然得以改善。如果绩效评估也采用类似办法的话,同样也能改善沟通。在团队中,我认为,身为领导者,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沟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等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创造一种让团队成员在需要时可以无话不谈的环境。对于个体成员来说,要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你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别人明白,自然也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在沟通对象正大汗淋漓地忙于工作时,你要求他与你商量下次聚会的事情,显然不合时宜。所以,要想很好地达到沟通效果,必须掌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 三是必须知道对谁说,就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虽然你说得很好,但你选错了对象,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四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掌握沟通的方法。你知道应该向谁说、说什么,也知道该什么时候说,但你不知道怎么说,仍然难以达到沟通的效果。沟通是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调及肢体语言,而你要学的就是透过对这些沟通语言的观察来有效地使用它们进行沟通。 (五)、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改善?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羞怯心理障碍;个性倾向性障碍;嫉妒心理障碍;自私心理;代沟障碍;猜疑心理;报复心理;自傲心理障碍;自卑心理障碍。 1、羞怯心理障碍。羞怯心理主要是一种情绪反应,往往导致大脑神经活动的暂时紊乱,使记忆发生故障,思绪出现差错,表现为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举止行为失当,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一大障碍。 2、个性倾向性障碍。个性倾向性包括人的价值心理、兴趣等。价格心理一旦形成,便对人的态度、行为起着指导、调节作用,决定着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如果人的行为违背自己的价值心理,便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产生负疚感和自责感。正确的价格心理有利于人际交往而不正确的价值心理会形成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兴趣是反映一个人行为指向特征的个性心理指标,它把人的行为引向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兴趣窄的人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社交能力也是一种特殊能力,是由观察力、语言能力与模仿能力组成的。缺少这种能力,便会形成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性格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有热情与冷满、刚强与软弱、心胸豁达或狭窄等表现。性格是一个人举止、为人处事态度和行为特点的表现方式。 3、嫉妒心理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妨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异常心理因素之一是嫉妒心理。由于交往双方因文化、传统、道德、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历史背景、民族、地域的不同,价值观的实现程度不同,均可以产生嫉妒。嫉妒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历史久远、分布面广的一颗毒瘤。嫉妒的情感特征是具有攻击性、隐蔽性、报复性和“同归于尽”的心理。 4、自私心理。具有自私心理的人,以纯粹的功利思想来衡量人际交往,建立人际关系。他们认为人际交往,只是一种价值上的利用关系而已,是满足个人私欲的一个手段罢了。为此,可以不择手段,扭曲了人际关系。这不利于建立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生理、心理需要的人际关系。 5、代沟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可以发现年龄大的与年龄小的两代人之间的交往通常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这是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考试题型:一,解释与举例;二,简答;三,论述;四,案例分析;五,知识拓展:中国人的沟通、情商EQ与管理心理学结合考查 知识点一:霍桑试验P22-25 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结论:1),生产条件的变化固然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2),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 3),改善劳动者的士气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使人们心情愉快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增加生产、提高工效的决定性因素 1993年,梅奥出版《工业文明中的问题》,总结了霍桑试验的结果,得出以下新的理论观点:1,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试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以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 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试验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而霍桑试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4,霍桑试验还提出了新型领导能力问题。他提出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时,还需了解人们不合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知识点二:个性心理特征P84-86 个性的定义:人的个性就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质倾向的总和。一般包括两部分: 1。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2。个性品质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等。 ? 个性的特点:独特性(差异性);综合性;稳定性;可塑性

2011年10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仿真试题2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仿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勒温用数学中的“拓扑”和力学中的“矢向、强度”研究个人行为在群体中的变化,提出了( ) A.内在心理力场理论 B.外在心理力场理论 C.群体动力理论 D.群体合力理论 【答案】A 【知识点】第1章 2.爱德华.霍尔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有四种不同的人际距离。其中0.55-1.25m属于( ) A.亲密距离 B.私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3.以埃尔顿.梅奥为代表的理论是( ) A.早期古典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答案】A 【知识点】第2章 4.韦伯认为理想组织机构模式是( ) A.心理模型 B.任务模型 C.官僚模型 D.人际模型 【答案】C 【知识点】第2章 5.表现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汗质 【答案】B 【知识点】第3章 6.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身份、地位的认识,这属于( ) A.人际知觉 B.角色知觉 C.对个人的知觉 D.经验知觉 【答案】A 【知识点】第3章 7.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属于社会知觉效应中的( ) A.优先效应 B.晕轮效应 C.定型效应 D.第一印象效应 【答案】A 【知识点】第3章 8.把乌鸦的出现看成是不祥的征兆,把喜鹊的出现视为好兆头,这是( ) A.个人喜好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答案】D 【知识点】第3章 9. 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 A. 假设群体 B. 实际群体 C. 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答案】A 【知识点】第7 章 10. “早熟”与“晚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11.“以他人为镜子促进自我知觉的形成”,是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的( ) A.公平理论 B.镜像自我 C.期望理论 D.强化理论 【答案】B 【知识点】第3章 12.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影响激励程度的因素主要是期望值和( ) A.需要 B.动机 C.人格 D.效价 【答案】D 【知识点】第5章 1

管理心理学题库

《管理心理学》题库: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重点研究在组织系统背景下的个体、群体、领导等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包括个性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激励心理、受挫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等。 2,研究管理心理学有何现实意义?答:促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推进我国管理现代化进程;完善管理环节,提高劳动生产力;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3,“经济人”假设及其管理措施。答:人天生对工作具有厌恶感,工作动机纯粹在于经济的诱因,职工只能消极地接受组织的控制与驱使;管理手段方面主张通过物质刺激的方式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社会人”假设及其管理措施。答:人们对社会交往的需要较之对金钱的需求更加强烈,从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交往关系中寻找乐趣与意义,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社会需求满足的情况而改变;管理者应注意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实现职工参与管理。

5,“自动人”假设及其管理措施。答: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管理制度与方法应能保证职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6,“复杂人”假设及其管理措施答:不同的个体其需要与潜在欲望往往是各不相同的,需要的发展变化性;在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对象的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7,人的个性及其基本特点。答:个性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个性具有稳定性、整体性、多向性、独特性等特点。 8,研究人的能力对管理有何意义?答:能力与工作或者能力与岗位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绩效水平和满意度水平,对管理者来说,就需要重视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合理匹配。首先,要对工作性质及特点以及个体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承担工作任务等信息有充分而又确切的了解,并通过测验、面试和评估等方式获得申请者在所需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其次,组织中在职者的晋升和调职决策应能反映出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应与新员工一样,评估任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这种调节常常是在对工作的基本活动方面不造成明显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改变,目的在于让在职者更好地发挥其内在

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3

管理心理学作业3 1、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不包括()。网络式 2、根据组织的目标分类,可以将组织分为:互益组织、工商组织、服务组织和()。公益组织 3、影响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不包括()。组织类型 4、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古典组织理论 5、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层级分明 6、组织根据性质可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 7、提出了古典组织理论——官僚模型,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 8、()的发展是组织发展的核心。人 9、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目标、人员素质、技术水平、人际关系及()等。管理方式 10、组织变革可通过改变结构、改变人的行为态度、()和改变外部环境等措施来着手。改变技术 11、容易造成多头领导的是哪种组织结构()。职能式 12、显性的组织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13、桑南菲尔德提出了学院型、俱乐部型、棒球队型和()四种组织文化类型。堡垒型 14、组织管理中根据目标及任务的特点,可将团队分为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和()。跨功能团队 15、任何一个组织都由技术或工作系统、管理或行政系统和()组成。人文系统

16、社会学家()运用系统的概念,提出了一个社会系统模型。霍斯曼 17、在组织文化的维系中,甄选、()和组织的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管理者 18、隐性的组织文化不包括()。组织行为 19、有效组织结构的特点不包括()。充分的授权 20、学习型组织与大多数组织的区别在于其运用的是()。全员学习 1组织战略决定了组织运营的范围以及组织成员和组织外部人员的关系。(正确)2组织标志、工作环境是组织的制度文化。(错误) 3组织文化创造的基础是组织习惯。(正确) 4政党、工会等属于互益组织。(正确) 5俱乐部型的组织文化重视归属管、忠诚感和承诺。(正确) 6人们对某事越了解,参与程度越大,就越会把此事当作自己的事情处理。(正确)7结构简单、决策效率高是直线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正确) 8组织发展的新趋势是团队。(正确) 9职能式是最古老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错误) 10组织发展等同于组织变革。(错误) 11组织变革是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 12组织的管理系统包括组织结构、政策、规章和奖惩制度等。(正确)

2011.10至2013.10自考管理心理学简答习题及答案

2013年10月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和原则p48 1、社会认知原则 2、心向一致原则 3、心理动力性原则 4、信息沟通原则 5、人际关系协调原则 6、心理健康和平衡协调的原则 37、影响知觉的因素P85-86 注:(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和效应答案见P93-94) 1、主观因素 (1)兴趣差异(2)态度(3)需要和动机(4)过去的经验(5)心理定势 2、客观因素 (1)刺激物强度(2)刺激物的活动性 (3)刺激物的重复性(4)刺激物和背景的差异(5)知觉情境 38、能力的差异分析及其管理P101-107 差异:(1)一般和特殊能力差异(2)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3)能力的性别差异(4)能力的职业差异 管理:(1)创造力的管理(2)掌握招聘的能力标准合理招聘选择人才 (3)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对员工实施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能力的训练(4)人尽其才,量才任用 (5)贯彻正确的用人原则和方法 39、简述梅奥的霍桑实验P71 第一阶段(1924-1927):工作物理环境实验 第二阶段(1927-1932):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第三阶段(1928-1930):态度和意见调查 第四阶段(1930-1932):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考察计件工资的作用 40、简述组织员工忠诚管理的策略P145 ①对员工适度授权;②公平的评价;③合适的企业文化建设;④尊重人才,人尽其才;⑤良好的待遇和激励;⑥给员工表达情绪和合理宣泄情绪的机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1、团体决策的优缺点P195-196 优点:⑴集思广益,信息完全; ⑵集体讨论,激发想象力、创造性,观点多样; ⑶增强成员积极价值观念、民主性和工作热情; ⑷团体决策增强科学性水平 ⑸增加成员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接受性水平 缺点: (1)冒险迁移和保守倾向,体决策的冒险迁移和保守倾向。团体决策也会带来某些不利的结果。主要有耗费时间、责任模糊,以及由于团体的规范和压力、团体从众行为和暗示心理的消极影响。因而,团体的决策比个人决策可能出现极化(即更加冒险或更加保守)倾向,因而更具有危险性。造成这两种极端倾向可能有以下的原因:①责任扩散的影响。②受团体领导者的影响。③团体中多数人的偏爱和从众心理的作用。④受冒险和保守价值估计的影响。

范逢春_ 管理心理学_ 重点笔记

四川大学考研重点笔记 管理心理学 范逢春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1、管理心理学: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个体管理心理(知觉与信息加工;能力、技能、个性和工作价值取向;工作激励的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工作态度) 群体管理心理(群体动态发展;群体间动力学;团队管理;群体沟通和协调) 组织管理心理(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和战略管理) 3、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见课件 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区别:研究的侧重点、理论基础、形成背景 联系: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上的联系。 4、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工业心理学—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关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未来趋势:组织变革和发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相关研究、试验和发展研究)P19 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测验法(罗夏氏、主题统觉)、问卷法、个案法 第二章个体心理的原理 个体认知原理 个体情绪与感觉原理 个体意志原理 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首先,它是一种直接反映,其次,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的适应性—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的变化,表现在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2)感觉对刺激强度的依赖性:感受性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即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是指能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E=1/R,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值) 3)感觉的相互作用性—指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技能状态对感受性产生的影响.(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意义: 感觉是我们身体安全的保障系统、是我们心理安定的保障系统、 是我们的认知兴趣和探究行为的最初推进器 2、常见的错觉 错觉是指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如视错觉、形重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运动错觉。

关于管理心理学中的几种领导理论

浅析管理心理学中的几种领导理论 10教41 10094024 李楠柯 摘要:领导是一个组织的核心,有领导才有成就与绩效。所以领导模式和方法一直都是人们研究和讨论的重点问题。对于领导理论也提出很多卓越的见解。怎样才是最有效的领导呢?企业对此都十分关注。因为有效的领导就意味着高效率的生产和高回报的投资。而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于是领导理论也开始随之而不断变化。 关键词:领导理论管理心理学领导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组织企业员工领导 常言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是不假。但人民与领袖从来是等同也无法区分的。凡有人民,必有领袖。在相当程度上领袖决定了人民之路。杰出的人民意味着杰出的领袖,一个组织需要领袖,而优秀的领袖也造就着组织。领袖从来都是光环的中心,正如领导者心理也是管理的核心因素。 领导是指影响团体、影响他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领导必须具有影响力,否则领导只不过名存而实亡。究竟什么因素造就了领导呢?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因此就这个问题产生了许多理论。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几个典型的领导理论。 一、领导者的品质(特质)理论 领导品质这一思路最早来源于高尔顿的研究,他在《Hereditary Leadership》一书中,对领导品质有两种常被引用的定义,其一是领导品质是特有的,其二是领导品质是遗传的。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如今的品质理论不再是高尔顿开始提出的单纯的品质,而是多方面品质。包括动机、价值观、认知能力、社会和问题解决能力及专业能力方面的整合。传统的特质理论认

为领导者的特性是生而具有的,不具有这种领导特性的人使不能当领导的。而为了寻求天生地领导者,许多心理学家对社会上很多成功的和不成功的领导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美国心理学家斯托弟尔德研究表明,至少在以下诸方面,领导者都超过了普通人: 1.智力方面(领导者都比较聪明) 2.学问(领导者在学校的学习成绩都比较好) 3.承担责任的独立性 4.活动和社会交往 5.社会经济地位(属于中上层) 经过长久的研究和实践,许多人又对传统的特性研究提出种种异议,使得许多心理学家渐渐体会到这种遗传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应该抛弃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于是现在人提出一种新的观点,认为领导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领导者的品质和特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造就的。 至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领导品质理论有这么几种。首先是美国学者罗宾斯的6项特质论。它包括进取心、领导愿望、诚实与正直、自信、智慧和工作相关知识。他指出这是领导者不同于非领导者的特质。其次是美国管理学家鲍莫尔的10种能力,它包括合作精神、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勇于负责、品行超人、尊重他人、精于授权、善于应变、善于求新和敢担风险。最后还有本尼斯的6种能力,它们分别是创造使命感、能够推动别人加入这个使命当中、能够为追随者创造适应性的社会结构、能够产生信任和乐观精神、能够培养别的领导与能够得到结果和成功。 综上可知,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的工作效率取决于领导者、被

2011年10月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真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为 ( C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2.教育的本质是 ( D ) A.传授知识 B.传授技能 C.传递文化 D.培养人 3.第一个企图建立教育学科学体系的人 是 (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4.主张化性起伪,把人的恶性改造成善性的 是 ( B ) A.孟子 B.荀子 C.扬雄 D.王安石 5.又被称作晕轮效应的是 ( B ) A.第一印象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6.给行为下定义为: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后的某种特定反应,提出公式B=f(P.E),提出这种观点的学者是 ( C ) A.华生 B.托尔曼 C.勒温 D.梅耶 7.个人受挫后表现的因循苟且、得过且过,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这是受挫后行为反应表现中 的 ( A ) A.冷漠 B.倒退

C.固执 D.逃避 8.态度的基础成分是 ( A ) 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意向因素 D.行为倾向 9.能给个人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信息,以利于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定向自己的行为,这是态度的 ( A ) A.认知功能 B.适应功能 C.自我表现功能 D.自我防御功能 10.教育群体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心理条件 是 ( C ) A.群体目标 B.群体结构 C.群体规范 D.群体交流 11.将个体的力量聚合起来形成新的力量是教育群体的 ( A ) A.整合功能 B.承上启下功能

管理心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 1. 负强化:就是取消那些令人厌恶的刺激,从而增强该行为今后发生的频率。 2. 员工成熟度:下属成熟度包括两个可以沿着一条连续线表示的主要部分: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工作成熟度是表现出来的与任务有关的能力、技巧和知识。心理成熟度与信心,自愿和动力方面的感觉有关。 3. 表同: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这往往表现为模仿别人的举止言行。 4. 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不能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5. 社会助长: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6. 冲突:心理学上把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当某个群体或个体感知到其他群体或个体妨碍了或将妨碍自己的需要、利益或目标的实现时,这个过程就开始了。 7. 群体内聚力:是指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以及他们愿意留在组织中的程度。 8?期望:就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在一定的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9. 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10. 近因效应: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较深刻的印象。 11. 激励:指的是通过某些精神或物质的刺激,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人朝着组织所希望的目标和方向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12. 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3. 投射:一个人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强加于别人身上就是投射作用的表现。 14. 组织:是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或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 15.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16应激:是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有两种性质的应激,一种是短期或偶然发生的,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应急反应,另一种应激是长期的,是由生活压力所引起的。 17流程再造:哈默博士提出了流程再造概念:根本重新思考,彻底翻新作业流程,以使在现今衡量表现的关键因素: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化的改善。 18角色确认:指领导者的角色行为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肯定和认同。 19情景模拟:其核心就是编制一套与某职务实际情况相类似的测试题目,将被试安排在模拟、仿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被试各方面的能力等做现场考察,用以确定被试的潜能。它主要包括公文处理、与人谈话、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即席发言等。20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指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所要到达的目标行为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21角色行为:指一个人按照特定的社会与组织所赋予角色的特定的行为模式而进行的行为。角色行为是在综合角色认知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的行为,并受到自己个性的制约。 22?退化:指个人在遭受挫折时,采取一种与自己年龄和身份很不相称的幼稚反应形式。 23?工作激励:就是让工作过程本身使人感到有兴趣、有吸引力,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工作有内在意义、有挑战性,工作内容丰富化、扩大化等。 24?组织文化:是由组织成员的态度、价值观、行为准则以及共同愿景所构成的认知体系。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 19.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2011版管理心理学(00163)知识点+复习资料

一管理心理学绪论 一、管理:是提高企业生产力与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二、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 三、管理的职能包括: 1.管理的总职能 2.管理的具体职能(包括管理传统职能与管理的现代职能) **管理的传统职能:1.计划2.组织3.指挥4.控制5.协调. **管理的现代职能:1.信息2.决策3.激励4.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 四、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个来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五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动态的反应过程。) 包括:1认识过程 2.情绪与情感过程 六、人的个性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 七、人的心理特点: 1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与发展的产物 2有主观和能动的特点 3不断变化发展与受社会制 约性的特点 4人的心理活动的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特点 八、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 1社会认知原则 2心向一致(目标管理)原则 3心理动力性(激励)原则 4信息沟通原则 5人际关系协调的则 6心理健康与平衡协调的原则 九、平衡与协调心理健康的原则: 1认知改组2理顺关系 3情绪调节 4认知调节5人 际调节 管理心里学的重要目的: 1、提高生产效率,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2、提高职工素质,强化企业组织文化建设、企业形 象建设、社会心理气氛建设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 设服务,并推动社会政治文明与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 和发展 十、管理心理学的内容: 1总论2个体心理 3团体心理与行为 4组织心理与行为5领导心理与行为 十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2团体心理 3组织心理4 领导心理 十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 结合的原则 十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观察法 3问卷法和测验法 4个案研究法 5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 6经验总结法 二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 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泰勒等人的“科学 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三、韦伯的组织理论 “官僚模型”四、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管理原 则 五、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 1收集分析整理企业所有的经验数据总结经 验来替代传统的单凭经验的方法 2科学地选择并教育训练和培养工人 3培养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合作精神上下协作 按章办事 4在管理人员和工作之间进行明确的适当的 分工以保证任务的完成 1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管理心理学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 A )1-41 A.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管理心理学D.工程心理学 2.“人贵有自知之明”是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的( D )1-46 A.能力B.气质C.性格D.自我意识 3.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是( C )1-42 A.聊天B.交往C.感觉D.沟通 4.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1—1858)被后人称为( B )2-64 A.科学管理之父B.人事管理之父C.组织管理之父D.经营管理之父 5.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 B )2-71 A.斯科特B.梅奥C.冯特D.闵斯特伯格 6.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机体感觉、听觉、视觉等为主的复杂的知觉过程。这是( C )3-83 A.形状知觉B.运动知觉C.时间知觉D.空间知觉 7.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特性,这就是知觉的( A )3-84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8.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这就是说,我们认识一个人要根据他的言论和行为。这里所说的是社会知觉中的( B )3-86 A.自我知觉B.对他人的知觉C.角色知觉D.人际知觉 9.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由于他人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其真实意图被假象掩盖而受迷惑,对其产生错误认知的现象是社会知觉中的( A )3-95 A.线索偏差B.迷信心理C.情绪效应D.投射效应 10.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包括感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大脑中的这种心理潜能是指( A )4-98 A.智力B.能力C.感觉D.知觉 11.按心智能力功能差异,卡特尔在1965年提出了液态智力和( C )4-100 A.特殊能力B.潜在能力C.晶态智力D.创造能力 12.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的气质类型是( B )4-110 A.粘液质B.胆汁质C.多血质D.抑郁质 13.能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是( B )5-120 A.行为B.动机C.需要D.激励 14.根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贡献与给予员工的诱因,心理契约被分为四类。分别是投资不足 型、相互投入型、过度投资型和( D )6-143 A.弹性契约型B.平衡型C.适度投资型D.准交易契约型 15.在有效团队的发展过程当中,分享信息、积极进行一些需要妥协的决策等活动,发生在团队发展阶段的( B )7-154 A.初步形成阶段B.规范阶段C.适应阶段D.运行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