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驾驶罪教案
危险驾驶罪课件

公安处罚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
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
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 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 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
检察机关相继受理了一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醉驾案件。 截至目前,检察机关已将首批17件17人向法院依法提起 公诉。
上述涉嫌危险驾驶罪的17名被告人中,男性16人, 女性1人,年龄最大的为47岁,最小的为23岁,案发时间 集中在午后到凌晨时段内。根据鉴定机构对被告人所作的
血液酒精浓度测试,均超过了80mg/100ml的醉酒驾驶标
/rollnews/news/201109/t20110916_7270222. htm
分析
公、检、法反应不一 ,执法不统一。 某些人心存侥幸。 违法成本小 ,威慑力度不够 。
对策
统一执法 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没收作案工具。 对醉驾者,不分情节,一律构成危险驾驶罪。 计入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加大银行贷款难度。
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公安处罚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 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 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严重间接后果
①公务员被开除; ②上班族丢工作; ③党员被开除党籍; ④律师被禁止执业; ⑤政审不过关; ⑥医生注册受限制。
准,其中有多起案件被告人测得的血液酒精浓度达到 200mg/100ml以上。
顶风作案现象存在:厦门"顶风作案"第一人
酒驾醉驾教案

酒驾醉驾教案教案标题:酒驾醉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酒驾和醉驾的定义及危害;2. 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3. 培养学生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4. 提高学生对酒驾和醉驾的警惕性,能够正确应对相关情况。
教学重点:1. 酒驾和醉驾的定义及危害;2. 相关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2. 如何提高学生对酒驾和醉驾的警惕性。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酒驾和醉驾的案例分析;3. 交通安全宣传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了解酒驾和醉驾,并征求他们对这两个行为的看法。
2. 通过展示相关新闻或事故案例,引发学生对酒驾和醉驾的关注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酒驾和醉驾的定义及危害,包括对驾驶员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伤害。
2. 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如酒精含量限制、处罚措施等。
3. 分析交通事故中酒驾和醉驾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危害性和严重后果。
三、交流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酒驾和醉驾的危害、如何预防和应对进行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2. 合班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提问。
四、交通安全知识学习(15分钟)1. 介绍其他交通安全知识,如安全驾驶技巧、遵守交通规则等。
2. 分发交通安全宣传资料,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传播交通安全知识。
五、情景模拟(15分钟)1. 以情景剧的形式,模拟酒驾和醉驾的场景,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2. 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并就如何避免酒驾和醉驾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酒驾和醉驾的危害性。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酒驾和醉驾行为。
教学延伸:1. 邀请交通安全专家或交警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交通安全的认识;2. 组织学生参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亲身感受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要性;3. 设计交通安全宣传海报或小册子,让学生通过创作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危险驾驶罪解矫教育内容

危险驾驶罪解矫教育内容第一章:认识危险驾驶罪1.1 危险驾驶罪的定义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交通活动中,驾驶人违反交通法规和安全驾驶原则,严重威胁他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事故或者后果的行为。
1.2 危险驾驶罪的危害危险驾驶罪的危害不容忽视。
一方面,危险驾驶行为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给驾驶人、乘车人以及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伤亡风险;另一方面,危险驾驶罪也会破坏社会道德风尚,影响交通秩序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危险驾驶罪的原因分析2.1 驾驶人的主观原因危险驾驶罪的发生往往与驾驶人的主观行为有关。
例如,酒驾、超速、疲劳驾驶等行为都是危险驾驶罪的主要原因。
2.2 道路和环境的客观原因道路和环境因素也是危险驾驶罪发生的重要原因。
比如,道路设计不合理、交通信号设施缺失等因素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第三章:危险驾驶罪的法律后果3.1 刑事责任危险驾驶罪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驾驶人一旦被定罪,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根据危险驾驶罪的情节轻重,可能会受到罚款、拘役甚至是有期徒刑的处罚。
3.2 驾驶证扣分危险驾驶罪发生后,驾驶人的驾驶证将被扣分。
累积扣分达到一定限额,将会导致驾驶证被吊销,影响驾驶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第四章:危险驾驶罪的预防和教育4.1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危险驾驶罪的认识和警惕性,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促使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和安全驾驶原则。
4.2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危险驾驶行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和风险,从而减少危险驾驶罪的发生。
4.3 驾驶培训和考核加强驾驶培训和考核,提高驾驶人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驾驶行为习惯,减少危险驾驶罪的发生。
第五章:危险驾驶罪的心理矫治5.1 强化道德教育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引导驾驶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从根本上减少危险驾驶行为的发生。
5.2 心理疏导和治疗对于已经犯罪的危险驾驶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不良的驾驶行为,重新融入社会。
交通安全教育酒驾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酒驾的危害,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抵制酒驾行为。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酒驾的危害2. 酒驾的危害性表现3. 酒驾的防范措施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酒驾的危害2. 如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抵制酒驾行为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酒驾吗?酒驾有什么危害?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酒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严重危害交通安全。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酒驾的危害以及如何抵制酒驾。
(二)新课讲授1. 酒驾的危害(1)教师展示酒驾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酒驾的危害。
(2)教师讲解酒驾的危害性表现,如:反应迟钝、操作失误、容易疲劳等。
(3)教师总结:酒驾不仅危害自己,还危害他人,是违法行为。
2. 酒驾的危害性表现(1)教师展示酒驾事故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酒驾的危害。
(2)教师讲解酒驾事故的严重后果,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3)教师总结:酒驾事故让人痛心疾首,我们要时刻警惕酒驾的危害。
3. 酒驾的防范措施(1)教师讲解酒驾的防范措施,如:不饮酒、不劝酒、不酒驾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抵制酒驾的经验。
(3)教师总结:抵制酒驾,人人有责。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抵制酒驾行为?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内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酒驾的危害、酒驾的危害性表现、酒驾的防范措施。
2. 教师强调:我们要时刻关注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抵制酒驾行为。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酒驾危害的作文。
2. 课后向家人、朋友宣传酒驾的危害,呼吁大家共同抵制酒驾。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案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了解酒驾的危害,提高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抵制酒驾的经验,达到了教学目标。
酒后禁驾主题教育教案

酒后禁驾主题教育教案主题教育教案:酒后禁驾教案目标:通过以酒后禁驾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酒驾危害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的饮酒行为,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教学内容1. 酒驾的定义和危害性:a. 什么是酒驾b. 酒驾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2. 饮酒的合理与谨慎:a. 饮酒的度和分寸b. 饮酒需要有计划和安排c. 饮酒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d. 饮酒后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3. 法律法规与酒后驾驶:a. 酒后驾驶的法律规定b. 酒后驾驶的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c. 如何预防酒后驾驶4. 社会责任与酒后驾驶:a. 酒驾的社会责任b. 酒后驾驶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c. 酒后驾驶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二、教学材料1. 视频资料:相关酒驾事故案例、专家讲座等2. 文字材料:法律法规和相关报告、研究成果等3. 图片:相关酒驾事故图片、宣传海报等4. 演讲稿和讨论题目:酒后驾驶的危害性、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等5. 案例分析:学生团队根据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解决方案三、教学方法1. 观看视听材料: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酒驾事故案例和专家讲座等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酒驾危害性有直观的感受。
2. 课堂讲解:展示文字材料和图片,讲解酒后驾驶的定义、危害性、法律规定和社会影响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3. 小组讨论:根据演讲稿和讨论题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他们思考酒后驾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案例分析:分配真实案例给学生团队,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并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和分享。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酒后驾驶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酒后驾驶的危险和后果。
6. 答题互动:设计有关酒后禁驾的问题,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酒后驾驶的定义和危害性1. 观看视频资料(20分钟)a. 播放相关酒驾事故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酒后驾驶的关注和认识。
中班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教案及反思

中班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什么是危险驾驶,了解危险驾驶的危害性和后果,掌握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通出行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发展素养目标:通过危险驾驶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和掌握危险驾驶的概念及其危害性。
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危险驾驶对生命安全和社会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准备:活动一:危险驾驶案例图片等教具材料;活动二:课件、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危险驾驶案例分析1.引入:教师展示危险驾驶案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驾驶行为?这种驾驶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什么危害?2.分析: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危险驾驶的危害性和后果,培养他们正确的驾驶观念。
3.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危险驾驶案例,讨论并展示给全班。
活动二:安全宣传栏制作1.引入:教师介绍安全宣传栏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全宣传栏在校园和社区内的重要性。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交通标志的意义、应急救援知识等,收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3.制作宣传栏: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安全宣传栏,可以使用彩纸、海报、图片等。
活动三:交通宣传活动策划1.引入:教师介绍交通宣传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2.小组策划:学生分组,每组策划一个交通宣传活动,包括宣传主题、形式、宣传工具等。
3.实施活动:学生按照自己策划的方案,开展交通宣传活动。
可以在校门口、社区活动广场等地方进行宣传。
五、教学评价:活动一:危险驾驶案例分析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考察学生对危险驾驶的认识程度。
活动二:安全宣传栏制作中,教师观察学生的主题选择和制作过程,以及宣传栏的设计与内容。
酒驾醉驾宣教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酒驾醉驾的定义及危害。
2.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认识酒驾醉驾的违法性。
3.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养成安全驾驶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 酒驾醉驾的定义及危害。
2. 酒驾醉驾的法律责任。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酒驾醉驾的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酒驾醉驾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酒驾醉驾的危害。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酒驾醉驾吗?它们有哪些危害?(二)讲授新课1. 酒驾醉驾的定义- 酒驾: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 醉驾: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2. 酒驾醉驾的危害- 危害生命安全:酒精会麻痹人体机能,包括视觉、触觉,影响判断和操作能力等,让驾驶行为变得危险。
- 危害家庭幸福:酒驾醉驾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给家庭带来痛苦和损失。
- 危害社会稳定:酒驾醉驾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3. 酒驾醉驾的法律责任- 酒驾:罚款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驾驶证记12分,暂扣驾驶证6个月;再次酒驾拘留10日和罚款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吊销驾驶证且两年内禁驾。
- 醉驾:以危险驾驶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判处1至6个月的拘役,并处罚金,一律吊销驾驶证,且5年内禁驾。
(三)互动环节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酒驾醉驾的认识和看法。
2. 学生举例说明酒驾醉驾的危害,并提出预防措施。
(四)总结1. 教师总结酒驾醉驾的危害及法律责任,强调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酒驾醉驾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酒驾醉驾行为。
3.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中班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教案及反思

中班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教案及反思摘要:一、引言二、中班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教案内容1.认识危险驾驶2.学会遵守交通规则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4.家长、教师与合作三、中班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2.情景模拟3.游戏教学4.实践操作四、中班拒绝危险驾驶安全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2.教学不足与改进3.持续性教育实践五、结论正文:在中班阶段,安全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为了提高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本文提出了一款针对中班拒绝危险驾驶的安全教案。
此教案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认识危险驾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认识危险驾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危险驾驶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他们展示危险驾驶的危害。
例如,讲述一个因危险驾驶导致家庭破碎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到危险驾驶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二、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活动,让幼儿在模拟道路上体验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交通信号、行人道、安全距离等基本交通规则,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
三、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为了让幼儿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如交通安全棋、模拟过马路等。
这些游戏不仅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自救能力。
四、家长、教师与合作家长和教师在安全教育中的合作至关重要。
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交通安全教育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交通安全活动,共同为幼儿的安全保驾护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故事导入、情景模拟、游戏教学和实践操作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寻求改进。
例如,评估教学效果,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危险驾驶罪》执教人:徐爱军引子车祸猛于虎,据权威部门统计,道路交通事故中,37%系酒后驾驶引起,占三分之一多。
观看德州:醉酒驾车狂飙.f4v/show/qhUzbxTgE1TPV1xV.html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和飙车纳入刑法的处罚范围。
一、教材分析危险驾驶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新修订的一项重要罪名,同时也是一项与社会千家万户紧密相连的罪名,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颁布,5月1日起施行。
学习危险驾驶罪需要利用网络,利用百度搜索搜集资料。
二、学习内容分析危险驾驶罪客观表现分为醉驾和飙车,醉驾是目前主要的客观表现形式。
通过教师引导、讲解,从而使学生了解危险驾驶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刑事处罚、严重的间接社会后果,认识到醉酒标准是司法机关认定的唯一证据,针对最高院、公安部、最高检执法不统一,社会上某些人恃富顶风作案,应该将醉酒驾驶记入其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增加其贷款难度,加大处罚力度,以彻底杜绝危险驾驶行为。
三、学习者分析中职学校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刑法总则和危害公共安全罪,具有了一定的法律基础,对网络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向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引领学生学习危险驾驶罪,让学生懂得喝酒开车害人害己吗,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四、学习目标分析知识技能目标:①了解危险驾驶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刑事处罚以及严重后果;②开拓视野,分析修订完善危险驾驶罪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方式。
③锻炼学生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生网上收集危险驾驶罪相关案例,了解危险驾驶的危害性。
②深入校园、社区宣传危险驾驶罪,征集社会签名,撰写一份修订完善危险驾驶罪的建议稿,邮寄给全国人大常委会。
情感价值目标:增强学生作为“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豪感,加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五、教学重点1、危险驾驶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刑事处罚、间接社会后果。
2、醉酒驾驶的标准解释。
六、教学难点1、学术争鸣:“隔夜醉驾”不能客观归罪。
2、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解释。
3、深入校园、社区宣传危险驾驶罪,征求社会签名,撰写一份修订完善危险驾驶罪的建议稿,邮寄给全国人大常委会。
七、教学方法1、兴趣激励法:激发学生兴趣,奠定学习基础。
2、引导法:引领学生系统学习危险驾驶罪的相关知识。
3、案例教学法:学生加深理解和运用法律条款。
4、探究讨论法: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法律人”思维能力。
5、实践法:培养学生动手、人际交往能力。
八、课堂教学流程图九、教学过程(一)复习:1、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2、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
(1)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即对不特定多人的死伤或重大公私财物的广泛性破坏。
(2)客观要件表现为实施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已经造成了实际损害后果,或者虽未造成实际损害后果,但却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
(3)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应由特殊主体构成。
(4)主观要件有些犯罪表现为故意,有些则为过失。
过失犯罪比较集中,是这类犯罪的又一显著特点。
(二)播放视频:《同桌的你》引出高晓松/u51/v_NjMwODA5OTI.html高晓松,中国著名音乐人,导演,制作人,词曲创作者。
湖南卫视《2009快乐女声》、湖南卫视《2010快乐男声》评委,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评委。
生于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并在校园里熏陶过的人都会知道“高晓松”这个名字。
当年的《同桌的你》,不知打动了多少多愁善感的学子,而且也成为了一个时代无数人深藏在心底的经典唱片。
一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又在多少毕业前的散伙儿饭上引得大家痛哭流涕。
(三)播放视频:《高晓松醉驾被刑拘》,高晓松酒驾成首位被刑拘明星。
图片:/Entertainment/2011/05/11/1713731.shtml 高晓松酒驾成首位被刑拘明星(图片来源:成都晚报)视频:/programs/view/ASzIlhfbPLM2011年5月9日晚10时,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驾车在北京东直门十字坡附近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四车追尾,四人受伤。
经过交警检测,高晓松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驶。
目前,因涉嫌危险驾驶罪,高晓松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昨日下午16点15分,高晓松被带上警车,前往东城公安分局看守所。
1、高晓松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为什么?2、高晓松应受到什么刑事处罚?(四)导入新课:危险驾驶罪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一号)/flfg/2011-02/25/content_1811040.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二十二条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1、概念: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2、犯罪构成:客体:社会的公共安全,即对不特定多人的死伤或重大公私财物的广泛性破坏。
客观方面:①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
·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1的驾驶行为。
·法律上的醉酒标准基本上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
·“没有喝醉,不会被判刑的理解是错误的。
主体:一般主体。
主观方面:故意:表现为机动车驾驶人在明知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下不顾他人和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追逐竞驶或醉酒驾驶并放任这种危险状态的存在。
②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追逐竞驶特征:第一是超速驾驶,这是形成追逐竞驶的前提条件;第二是有不顾他人和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竞赛性超速驾驶、追赶且情节恶劣的行为。
情节恶劣:·因追逐竞驶而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较大人身财产损失(尚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追逐竞驶车速达到或超过行驶路段的规定车速的1.5倍的;·在闹市区或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追逐竞驶造成交通阻塞半个小时以上的;·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3、处罚刑事处罚:①拘役,并处罚金②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安处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4、后果:①公务员被开除;②上班族丢工作;③党员被开除党籍;④律师被禁止执业;⑤政审不过关;⑥医生注册受限制。
/2011-04/23/content_8052381.htm5、“隔夜醉驾”不能客观归罪由于我国目前认定醉酒的标准是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标准,那么机动车驾驶人前一天晚上由于饮酒过量而致使第二天早上血液中酒精含量超标并达到醉酒标准的驾驶行为应否认定为危险驾驶罪?一般而言,在上述“隔夜醉驾”的情况下,机动车驾驶人认识不到自己是在醉酒驾车的,即驾驶人正常驾驶车辆且没有造成任何危害的,不应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否则将有客观归罪之嫌。
但是,如果驾驶人明知自己仍处于醉酒状态而执意驾驶车辆的,则应按危险驾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案例分析1、依据我国现行刑法,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1的驾驶行为,高晓松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驶,涉嫌危险驾驶罪。
2、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六个月,罚款四千元。
(六)拓展:1、酒醉入刑实施一周效果:事故起数下降27.6﹪,死亡人数下降54.6﹪。
/china/20110508/101312.shtml2、2011年公、检、法执法不统一:①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不应认为只要达到醉酒标准驾驶机动车的,就一律构成刑事犯罪;危害社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a/20110511/000035.htm坊间戏称最高人民法院为“醉高法院”。
/s/blog_5d965f2a01017z5r.html上联:说有罪就有罪,没醉也有罪;下联:说无罪就无罪,醉了也无罪;横批:醉高法院②5月18日,公安部:对经核实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刑事立案。
/content/59342③5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至检察机关的醉驾案件,经检察机关查明,案件的醉驾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一律按照法律程序办理,该批捕的批捕,该起诉的起诉。
/a/20110701/49657.html3、顶风作案现象存在:①安徽庐江顶风作案视频/v/2011/5/content_507258.shtml②厦门"顶风作案"第一人/rollnews/news/201109/t20110916_7270222.htm 9月15日凌晨1时许,厦门海沧大桥检查站执勤民警在对一部出岛轿车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车驾驶人谷某身上散发着浓浓的酒味。
执勤民警第一时间将驾驶人控制,并对其进行呼气式酒精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59mg/100ml,远远超出80mg/100ml的醉驾标准!目前,海沧交警大队已对谷某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实施立案侦查。
谷某成为公安部《指导意见》发布后,厦门“顶风作案”的“第一人”。
分析:心存侥幸,违法成本小,威慑力度不够。
3、完善危险驾驶罪建议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没收作案工具。
方式:统一执法,对醉驾者,不分情节,一律构成危险驾驶罪;加大处罚力度,计入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加大银行贷款难度,没收作案工具。
(七)小结通过学习危险驾驶罪,了解了其严重社会后果,同学们应积极宣传危险驾驶罪,征集社会签名,营造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良好氛围。
(八)危险驾驶社会百态1、危险驾驶罪全国首例:河南省舞钢市/question/263163099.html【百度知道】2011年5月5日下午,河南省舞钢市人民法院公开作出判决,醉驾者侯某以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