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1 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一、交换系统总体介绍 图1-1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方框图,图1-2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结构图。 图1-1 交换系统方框图

程控交换系统由14个电路模块组成,各模块的组成及主要作用如下: 1.模块1~4: 模块1~4分别是机甲(一)、甲(二)、乙(一)、乙(二)的用户线接口电路和PCM 编译码电路。具体叙述如下: (1) PBL 38710用来实现二/四线变换,摘挂机检出,铃流驱动和用户话机接口等功能; 图1-2 R Z 8623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结构图

(2) TP3067主要实现PCM编译码功能; (3) MT8870(甲方或乙方的两个话机合用一片)用来接收双音多频信号,把检测到的 被叫用户,送给记发器CPU以便控制交换网络接通被叫用户话路。 2.模块5: 模块5是中央处理器电路,主要由U102(AT89C51)组成,完成键盘扫描和液晶显示、工作状态指示与显示、交换命令的转接和控制接收学生的下载程序。 3.模块6: 模块6是CPLD可编程模块(U101),它产生并输出下列信号: (1)500Hz连续方波(即拨号音信号) (2)忙音脉冲,即0.35秒通、0.35秒断的周期方波 (3)回铃音脉冲,即1秒通、4秒断的周期方波 (4)25Hz周期方波(振铃信号) (5)PCM编译码器的时钟信号电路,它提供四片TP3067所需的2048KHz及8KHz的时钟脉冲。 (6)各接口间的控制信号。 4.模块7: 模块7是交换网络,它包括三大部分: (1)人工交换网络部分:主要由S201和M201组成,通过手动设置跳线完成人工交换工作。 (2)空分交换网络部分:主要由MT8816芯片构成,完成空分路由选通。 (3)数字时分程控交换网络:主要由MT8980芯片、74HC573及一些外围电路构成。 5.模块8: 模块8是记发器电路:它是CPU中央处理器及控制检测电路,主要由CPU芯片U101 (AT89C51)、CPLD 可编程器件EPM7128、锁存器74HC573等组成,它们在系统软件的作用下,完成对话机状态的监视、信号音及铃流输出的控制、的识别、交换命令发送等功能。具体叙述如下: (1)用户状态检测电路:接收各个用户线接口电路输出的用户状态检测信号DET X(X是话路的序号),可以是A、B、C、D,例如DETA是第一话路的用户状态检测信号(下面文字说明中标号的X含义与此处相同),信号直接送入CPU的P1口,以识别主、被叫用户的摘挂机状态。 (2)信号音控制电路:主要由单片机U101及4066的电子开关组成,由CPU经EPM7128口输出的拨号音控制信号(SELA1)、忙音控制信号(SELA2)、回铃音控制信号(SELA3)的作用下,分别分时地将上述三种信号通过U305电子开关送入主叫用户。 (3)铃流控制电路:由上述的单片机U101、EPM7128和用户线接口芯片PBL 38710的有关管脚等组成。自动交换时,在单片机U101作用下,EPM7128口输出的振铃控制信号(RING),铃流音信号送给PBL38710,由PBL38710提升铃流信号电压,使其有效值达到75V左右,送往机。 (4)DTMF接收控制电路:主要由EPM7128可编程器件和CPU的中断端口组成,当8870收到后,便发出使能信号(12EN或34EN)向CPU申请中断,同时收数据(DTMFD1~4)送给CPU(U101)和EPM7128进行处理。 6.模块9: 模块9是话路交换控制器电路:主要由U103、U105、U107、U01及学生二次开发程序U109构成。 7.模块10: 模块10是液晶显示和键盘输入电路:它们共同完成交换功能选择,对话路交换状态显示、话路时隙设置等功能。 8.模块11: 模块11是工作电源:分别是-48V、-12V、接地、+5V、+12V。 9.模块12:

华电物联网实验报告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实验报告 名称:RFID综合实验 院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班级:通信1403 报告人: 2017年 3月 9日 实验一 Inventory 命令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和学习ISO15693标准规范第三部分协议和指令内容。 实验内容: 寻找标签卡片。 实验设备: RFID-RP实验箱中OURS_HF_EM板子一块,PC机一台,一针一空的串口线一根,5V3A 电源线一根,ISO15693标签卡片一张。 实验原理: 寻找标签卡片总量命令被用于在天线感应范围内获得ISO15693协议标签卡片的唯一ID(UID)号。它支持两种方法:一种是16个槽(slot)。在感应范围内单个槽(slot),另一种是单个槽(slot)。在感应范围内单个槽(slot)模式允许全部的请求命令。如果在该模式下,出现了多张标签,那么数据冲撞错误请求将

被发送到上位机GUI。在16个槽(slot)模式下,根据标签卡片的UID 号,通过寻找总量命令迫使应答器在16个插槽中的1个做出应答,从而减少数据冲突的可能。在该时间槽顺序下,任何冲撞的发生都能够通过在ISO 15693标准协议中定义的冲撞标志得到解决。 实验步骤: 一、使用16槽(slot)寻找单张标签卡片,用户需要以下4个步骤: (1)在标签标志(Request Flags)窗口点击任意设置标志(仅双副载波(Double sub-carrier),高比特率(High Data Rata)选项有效)及数据编码模式选择相应模式。 (2)点击设置协议(Set Protocol)。 (3)在命令(Command)窗口点选数量(Inventory)按钮。 (4)将一张ISO15693协议标签卡,放入TRF7970开发板天线接收范围内。 (5)点击执行命令(Execute)。 实验结果: 实验二Stay quiet命令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和学习ISO15693标准规范第三部分协议和指令内容。 实验内容: 学习在STAY QUIET命令下返回的信号。验证执行命令后电子标签的状态,使标签处于静默状态。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C&C08 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 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 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 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 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 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 1 所示: 图1 2.C&C08 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 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 4 个等级: (1) 单板 单板是 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 成单元。 (2) 功能机框 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 模块 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 交换系统 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USM/TSM/UTM+AM/CM C&C08 模块模块模块 用户框+主控框USM 功能机框功能机框功能机框 ASL+DRV+TSS+PWX+ 母板SLB 用户框单板单板单板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 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 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 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 用户框 主控框--- BAM后管理服务器 --- 图2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 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 所示:

电力系统自动化试卷及思考题答案2014年(华北电力大学)

1.那些实验是在EMS平台下进行?那些实验是在DTS平台下进行? EMS:1)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分布及分析;2)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分布及分析;3)电力系统综合调压措施分析;4)电力系统有功-频率分布;5)电力系统潮流控制分析;6)电力系统对称故障计算及分析;7)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及计算分析 DTS: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动作特性分析;2)电力系统稳定性计算及分析;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动作情况与系统稳定性关系分析 2.欲调节电压幅值,调有功P有效还是无功Q有效?为什么? 1)电压对无功变化更敏感,有功虽然对电压也有影响但是比较小 2)只考虑电压降落的纵分量:△U=(PR+QX)/U,从公式看出,电压降落跟有功P和无功Q 都有关系,只不过在高压输电系统中,电抗X>>R,这样,QX在△U的分量更大,调节电压幅值就是在调节无功。 3.重合闸有什么好处?若电气故障设为三相短路,故障分别持续t1和t2时长,则两个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 重合闸好处:1)在线路发生暂时性故障时,迅速恢复供电,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2)对于有双侧电源的高压输电线路,可以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3)可以纠正由于断路器机构不良,或继电器误动作引起的误跳闸 故障延时长的接地距离一段动作次数,相间距离一段动作次数,三相跳开次数比故障延时短的多,开关三相跳开的次数多。 4,.以实验为例,举例说明继电保护对暂态稳定的影响? 实验八中,实验项目一体现出选保护具有选择性,当其故障范围内出现故障时,有相应的断路器动作跳闸。实验项目二体现出保护是相互配合的。当本段拒动时,由上一级出口动作跳闸。实验项目三做的是自动重合闸的“前加速”和“后加速”保护。继电保护快速切除故障和自动重合闸装置就是使故障对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尽早的将故障切除能避免故障电流对设备的冲击减小对系统的扰动,有利于暂态稳定的实现。 5.·在电力系统潮流控制分析试验中,可以通过改变发电机的无功进行潮流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发电机所连升压变压器的分接头进行潮流调整,实验过程中这两项调整对发电机的设置有何不同?为什么? 改变发电机无功:设置发电机无功时以10MV AR增长。不能保证发电机有功功率和发电机电压恒定,他们可能会随着无功功率的改变有微小的变化。 改变变压器分接头:设置此时发电机相当于一个PV节点,即恒定的有功P和不变的电压U。原因:发电机是无功电源,也是有功电源,是电能发生元件;变压器是电能转换元件,不产生功率。 7在实验中考虑了哪些调压措施?若某节点电压(kv)/无功……电压升高3kv,则应补偿多少电容? 【实验】调节发电机端电压(调节有功,调节无功),调整变压器分接头 【百度】电力系统的调压措施主要有: 1靠调节发电机机端电压调压 2靠改变变压器分接头调压 3靠无功补偿调压 4靠线路串连电容改变线路参数调压 我的实验灵敏度系数为0.075,所以若电压升高3kv,应补偿3/0.075=40Mvar的电容 8在调频实验中。对单机单负荷系统,若发电机的额定功率……频率怎么变化?当负荷功率大于发电机功率的额定功率…… 通过K=△p/△f来判断f如何变化 9、几个实验步骤 实验九试探法求故障切除实验的实验步骤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C&C08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1所示: 图1 2.C&C08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 (1)单板 单板是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成单元。 (2)功能机框 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模块 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交换系统 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功能机框功能机框模块模块单板单板单板功能机框 模块 交换系统 ASL+DRV+TSS+PWX+母板SLB 用户框 用户框+主控框 USM USM/TSM/UTM+AM/CM C&C08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用户框 主控框--- BAM 后管理服务器--- 图2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 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物联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RFID开发实验 一、实验环境 硬件:UP-MobNet-II型嵌入式综合实验平台,PC机 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Ubuntu12.04+ MiniCom/Xshell + ARM-LINUX交叉编译开发环境Rfid_900M模块QT测试程序 二、实验内容 1、了解UHF的基本概念、国际标准、协议内容 2、了解UHF的标准接口 3、了解UHF的应用范围及领域 4、掌握对功率和功放相关命令的操作 三、实验原理 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协议目前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协议制定者:一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二是EPC Global。ISO组织目前针对UHF(超高频)频段制定了射频识别协议ISO 18000-6,而EPC Global组织则制定了针对产品电子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标准。目前,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中的两大标准化组织有融合的趋势,EPC Class 1 Generation 2标准可能会变成ISO 18000-6标准的Type c。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针对ISO 18000-6 标准的射频识别系统,本节讨论的是ISO 18000-6 协议中与系统架构相关的物理层参数。 ISO 18000-6 目前定义了两种类型:Type A 和Type B。下面对这两种类型标准在物理接口、协议和命令机制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1.物理接口 ISO 18000-6 标准定义了两种类型的协议—Type A 和Type B。标准规定:读写器需要同时支持两种类型,它能够在两种类型之间切换,电子标签至少支持一种类型。 (1)Type A 的物理接口 Type A 协议的通信机制是一种“读写器先发言”的机制,即基于读写器的命令与电子标签的应答之间交替发送的机制。整个通信中的数据信号定义为以下四种:“0”,“1”,“SOF”,“EOF”。通信中的数据信号的编码和调制方法定义为: ①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 读写器发送的数据采用ASK 调制,调制指数为30%(误码不超过3%)。 数据编码采用脉冲间隔编码,即通过定义下降沿之间的不同宽度来表示不同的数据信号。 ②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 电子标签通过反向散射给读写器传输信息,数据速率为40kbits。数据采用双相间隔码来进行编 码,是在一个位窗内采用电平变化来表示逻辑,如果电平从位窗的起始处翻转,则表示逻辑“1”;如果电平除了在位窗的起始处翻转,还在位窗的中间翻转,则表示逻辑“0”。 (2)Type B 的物理接口 Type B 的传输机制也是基于“读写器先发言”的,即基于读写器命令与电子标签的应答之间交换的机制。 ①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 采用ASK 调制,调制指数为11%或99%,位速率规定为10kbits 或40kbits,由曼彻斯特编码来完成。具体来说就是一种on-offkey格式,射频场存在代表“1”,射频场不存在代表“0”。曼彻斯特编码是在一个位窗内采用电平变化来表示逻辑“1”(下降沿)和逻辑“0”(上升沿)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三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加深对交换机系统功能结构的理解,熟悉掌握B独立局配置数据、字冠、用户数据的设置。通过配置交换机数据,要求实现本局用户基本呼叫。通过数据配置,掌握现代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和组成。熟悉本局各单板的工作机制。 实验要求: (一)呼叫源的概念:呼叫源是指发起呼叫的用户或中继群,一般具有相同主叫属性的用户或中继群归属于同一个呼叫源。呼叫源的划分是以主叫用户的属性来区分的,这些属性包括:预收号位数、号首集、路由选择源码、失败源码、是否号码准备及呼叫权限等。 (二)号首集的概念:号首集是号首(或字冠)的集合。号首集在实际应用中也称网号。号首是呼叫源发出呼叫的号码的前缀,所以号首集与呼叫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号首是决定与该次呼叫有关的各种业务的关键因素,在公网和专网混合的网中,号首对不同的用户和中继群而言,往往是重叠的,但意义可能不同。 (三)呼叫源与号首集的关系:一个呼叫源只能对应一个号首集,一个号首集可以为多个呼叫源共用。呼叫源和号首集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一个电话网(公网或专网)内所有的普通用户能够拨打的字冠(号首)的集合就是号首集,而这些用户可能因为某些呼叫属性如对字冠的预收号位数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用户组,每一个组是一个呼叫源。所以号首集含盖的范围大于等于呼叫源含盖的范围。对于一个呼叫源,需设定一个号首集,对于非号首集内的号首,当用户拨打该号首时,系统会提示号码有误。引入号首集这一概念是因为即使是同一号首,但对不同的主叫方(呼叫源),也可有不同的含义,交换机对其处理也不同。如:9对公网为无线呼叫,对专网即为普通呼叫。222对一个网的(如号首集0)呼叫源0可能是本局呼叫,对另一个网(如号首集1)的呼叫源1则是出局呼叫。两个呼叫源可以对应相同的号首集,当同一个网(如号首集0)内不同呼叫源的用户拨打相同的号首时,交换机做相同的处理。当然,不同号首集中同一号首也可能含义相同,如:7字头都代表出局。号首集侧重对被叫(字冠)理解与分析的不同进行分类,而呼叫源是侧重对主叫的属性进行分类。也就是说号首集定义呼叫字冠,呼叫源对主叫用户分类。某呼叫源呼叫非本号首集(另外一个网)字冠时,则需要作号首集变换(网变换)。 (四)配置字冠数据,首先要配置呼叫源,再配置被叫号码分析表(增加呼叫字冠),然后根据具体要求配置其他字冠数据。例如对某些字冠有特殊要求,则需要配置号码变换和号首特殊处理或主叫号码变换;某些字冠要进行特殊号码变换,则要配置特殊号码变换;有号码鉴权要求时,则配置限呼数据;对有的呼叫失败原因需要处理,则需要增加相应的失败处理;对有的局向需要主动发主叫号码时,要增加补充信令。 (五)本局电话互通主叫摘机上报路径:A32---DRV32---NOD---MPU。 (六)通过MPU, SIG, NET, A32板向主叫送拨号音,MPU完成主叫号码分析。MPU同时也完成被叫号码分析,在数据库里按照:号段表-用户数据索引表-ST用户数据表-ST用户设备表顺序进行查找和接续。 (七)本局电话互通的语音通话流程:A32---DRV32---BNET---DRV32---A32。 (八)加深了解各个单板在呼叫过程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加深对硬件的了解。 (九)了解反极性特性:反极性用户一般用于公用电话等需要实时计费的地方。通过挂机信号的极性反转送计费信号而实现实时计费。一般32路用户是中间16、17路有反极性。 (十)来电显示问题:CC08交换机采用的来电显示制式是FSK制式,不支持DTMF制式。本设备中来电显示提供单板为BNET板。 (十一)预收号位数的含义:预收号位数表示启动号码分析至少要准备的号码位数。该数字的长短会影响到程控交换机话务高峰时的负荷。 (十二)本机查号命令:通过下面的命令可以实现拨打“###”查询话机号码。ADD CNACLD: PFX=K'ccc, CSTP=TEST, CSA=LDN, MIDL=3, MADL=3;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钟联坪)概要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原理实验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6班 学号 3113003072 姓名钟联坪 2015 年11 月30 日

实验一: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全面了解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及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从总体上初步熟悉两部电话单机用空分交换方式进行 通话。 2.初步建立程控交换实验系统及电话交换,中继通信的概 念。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程控交换实验箱,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打开交流电源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加电,电源发光指 示二极管亮。 2.按一下薄膜输入开关“复位”键,进行显示菜单状态。 3.熟悉菜单主要工作状态,分“人工交换”,“空分交换”, “数字时分交换”三种工作方式。 4.以“”方式为例,对“”与“”正常呼叫,熟悉信令 程控交换与语音信号通信交换全过程。 5.呼叫时,甲方一路电话号码设置为48,乙方一路设置 为68,甲方二路设置为49,乙方二路设置为69. 五:实验报告要求: 总结交换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与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六:思考题: 程控交换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数字交换网络。 2)接口。 3)信令设备。 4)控制系统。 实验二:用户接口模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 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 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了解用户模块PBL 387 10的主要性能与特点。 2.熟悉用PBL 387 10组成的用户线接口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程控交换实验箱,双综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现代交换技术试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1401 学号:41414051 姓名:郑浩 同组成员:孙浩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6月4日

实验十七程控交换原理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程控数字交换原理。 2.加深对交换过程的理解。 3.了解用户管理和话费管理。 4.了解程控交换软件控制。 二、实验设备 电话四部,RC-CK-III型实验箱一台,PC机,串口线,20M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运用实验箱模拟实际程控交换过程,应用PC机进行用户管理,话费管理。 四、实验原理 图1程控交换系统框图

图2主板实物结构图 主板的组成结构图如图一二所示,共有12个组成模块,分别介绍如下: a)用户接口模块(1~4) 用户接口模块共有4个,分别是用户一、用户二、用户三、用户四,完成BORSHT 功能; b)PCM编译码模块(1~4) PCM编译码模块共有4个,分别是用户一、用户二、用户三、用户四,完成语音信号的PCM编译码功能。 c)外线接口模块 外线接口模块完成与本系统与电信线路的接口,其中包含的功能有:振铃检测,混合,PCM编译码,摘机控制等。 d)液晶显示模块 本液晶模块为240X128点大屏幕显示屏,用来显示当前系统状态以及所有人机接口的状态显示,如菜单,系统帮助,参数状态设置等。 e)键盘 键盘为6键薄膜按键,完成人机接口的各种操作,如菜单选择,参数设置等。 f)数字中继接口 数字中继接口为两台实验箱之间的连接口,传输E1信号,介质为双绞线。 g)状态指示模块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复试面试问题

保定校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自) 面试:1。在线路保护中,什么情况下三段动作了,而一段二段都没有动作。 2、线路中的零序电流怎么测得。3、变压器Y-D11接线,正序负序零序电流的相位幅值怎么变化。4、零序电流保护有么有可能存在相继动作,为什么?5、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哪个先断开,为什么?6、电厂发电过程。 英语面试问题:先自我介绍,然后问问题1、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2、大学里最喜欢的课? 3、家庭成员介绍 笔试继电保护:差不多忘记了。。。记得几个大题1、一个环网的最大最小分支系数分析2、消除变压器不平衡电流的方法3、高频相差保护判断4、给一个阻抗继电器动作方程,让你画两个圆5、有零序电流保护计算题6、距离保护计算是被配合段有两条分支(即外汲),记得公式就行。7、振荡考的是大圆套小圆的,让你判断两个启动元件哪个是大圆,阐述短路与振荡的动作原理,及问有可能什么时候振荡是误动。 前面小题都考的很细。 英语听力,笔试很简单,不用准备。 保定校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自) 英语面试老师直接叫我翻译学校的名字还有我学的专业课是什么初是的专业课成绩还有专业英语翻译 专业面试 1 船上的频率是多少 2你知道主要有那几中频率,分别是那些国家的 3两种不同的频率是通过什么连接起来的 4什么是

svc hv 5二机管的单向导通原理 6外面高压线路和地压线路的区别7变电站的无功补偿 笔试比较难我都不会那有零序电流保护镇定保护范围距离镇定 我强烈建议把继电保护学好专业课笔试好难 趁还有印象,先回忆一下 北京校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面试题目: 1.变压器中性点为何要接CT? 2.三相线路,a相短路,c相非短路点的电压、电流怎么求? 3.发电机机械时间常数增大,有什么影响? 4.影响无功潮流的因素有哪些? 还有就是电能质量指标等基础问题,当时一慌,回答的都很差 口试: 自我介绍 家乡介绍,说四种电力设备,读一篇科技短文(我读完是基本没什么感觉,英语平时没学好啊) 分在同一组的,大家的问题也都不一样,不过老师们会很和蔼,到了面试时,基本没有太紧张的感觉,希望对准备考研的有所帮助啊!

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刘春雨 班级:075131 学院:机电学院 指导老师:郭金翠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以及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CC08交换设备 三、实验内容 讲述CC08交换设备总体结构、模块化结构、机架结构、单板功能、交换设备内外线连接情况。 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采用分级分布式体系结构,是大容量的综合网络交换系统,易于平滑升级到下一代网络。作为大容量交换中心和综合业务平台,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和功能,包括智能增值业务解决方案、集团用户业务解决方案、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等,满足了新时期网络建设的需要。此外,它顺应发展,持续优化现阶段PSTN 网,提供双向长/市话疏忙、异地手机寻址、2Mbit/s高速信令链路、多信令点编码、交换机方式移机不改号业务、分步割接不改号、固网预付费、长途平等接入、窄带出宽带、全通达、行业化业务解决方案等新的业务,并可接入分组用户,支持IP Centrex功能,能在网络的各个层面上提供建设及优化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运营商营造了新的利润空间。C&C08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特点:高集成度、灵活齐全的业务提供能力、开放的接口、软件的平台化和开放性、高可靠性、易维护性。 (1)总体结构 (2)模块化结构 SM是CC08交换机得核心,提供多种业务接口。根据SM提供的接口可分为以下模块:

用户交换模块(USM)、中继交换模块(TSM)、用户中继交换模块(UTM);还有CC08交换机的远端模块:RSM和RSA。 模块编号方式 1、主机系统由一个SM模块构成,模块编号为1。 2、模块由功能机框构成。每六个功能机框构成一个机架。功能机框的编号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依次从0编起。 (3)机架结构 SM中机框类型有: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RSA框;其中单模块局还需有BAM框和时钟框。 SM最多有8个机架,在全局统一编号;机框在模块内统一编号,编号范围0~47,从底到顶,由近至远。 主机架:含有主控框。每个SM只有一个主控框,即只有一个主控架。 副机架:主机架以外的其他机架。副机架只包括ASL框或RSA接口框。 (4)单板功能 单板编号方式 功能机框由功能单板构成。一个功能机框最多可以容纳26块功能单板。单板的槽位编号从左到右依次为0~25。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分析考研及期末考试必备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分析考研及期末考试必备 1、什么是动力系统、电力系统、电力网? 答:通常把发电企业的动力设施、设备和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电能热能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的统一整体称为动力系统; 把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电能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把由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联系发电与用电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网。 2、现代电网有哪些特点? 答:1、由较强的超高压系统构成主网架。2、各电网之间联系较强,电压等级相对简化。3、具有足够的调峰、调频、调压容量,能够实现自动发电控制,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4、具有相应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高度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和高度现代化的通信系统。5、具有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技术支持系统,有利于合理利用能源。 3、区域电网互联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答:1、可以合理利用能源,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可安装大容量、高效能火电机组、水电机组和核电机组,有利于降低造价,节约能源,加快电力建设速度。 3、可以利用时差、温差,错开用电高峰,利用各地区用电的非同时性进行负荷调整,减少备用容量和装机容量。 4、可以在各地区之间互供电力、互通有无、互为备用,可减少事故备用容量,增强抵御事故能力,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5、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有利于改善电能质量。 6、可以跨流域调节水电,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水火电经济调度,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电网无功补偿的原则是什么? 答:电网无功补偿的原则是电网无功补偿应基本上按分层分区和就地平衡原则考虑,并应能随负荷或电压进行调整,保证系统各枢纽点的电压在正常和事故后均能满足规定的要求,避免经长距离线路或多级变压器传送无功功率。 5、简述电力系统电压特性与频率特性的区别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取决于负荷的频率特性和发电机的频率特性(负荷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叫负荷的频率特性。发电机组的出力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叫发电机的频率特性),它是由系统的有功负荷平衡决定的,且与网络结构(网络阻抗)关系不大。在非振荡情况下,同一电力系统的稳态频率是相同的。因此,系统频率可以集中调整控制。 电力系统的电压特性与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则不相同。电力系统各节点的电压通常情况下是不完全相同的,主要取决于各区的有功和无功供需平衡情况,也与网络结构(网络阻抗)有较大关系。因此,电压不能全网集中统一调整,只能分区调整控制。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13024235 2016528

------------------------------------------------------------------ 2 ------------------------------------------------------------------------------------ 2 ------------------------------------------------------------------------------------ 2 ----------------------------------------------------------------------------- 2 ------------------------------------------------------------------------------------ 2 ------------------------------------------------------------------------------------ 2 ------------------------------------------------------------------------------------ 6 VLAN --------------------------------------- 9 ------------------------------------------------------------------------------------ 9 ------------------------------------------------------------------------------------ 9 ------------------------------------------------------------------------------------ 9 ---------------------------------------------------------------------------------- 11 ---------------------------------------------------------------------------------- 23 VLAN ------------------------------------------------ 28 ---------------------------------------------------------------------------------- 28 ---------------------------------------------------------------------------------- 28 ---------------------------------------------------------------------------------- 28 ---------------------------------------------------------------------------------- 29 ---------------------------------------------------------------------------------- 29 ---------------------------------------------------------------------------------- 31

数字逻辑实验报告2(电子钟20190418物联网本)_模板

数字逻辑实验报告(2) 数字逻辑实验2 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设计成绩 评语:(包含:预习报告内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分析) 教师签名 姓名: 学号: 班级:物联网1701 指导教师:徐有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 年月日

数字逻辑实验报告 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设计 1、实验名称 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设计。 2、实验目的 要求同学采用传统电路的设计方法,对一个“设计场景”进行逻辑电路的设计,并利用工具软件,例如,“logisim”软件的虚拟仿真来验证电子钟电路系统的设计是否达到要求。 通过以上实验的设计、仿真、验证3个训练过程使同学们掌握小型电路系统的设计、仿真、调试方法以及电路模块封装的方法。 3、实验所用设备 Logisim2.7.1软件一套。 4、实验容 设计场景:多功能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显示秒、分、时的计时装置,当前从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子手表,大到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大型数显电子钟无处不在。 多功能数字钟的基本功能如下: (1)显示时、分、秒; (2)可以采用24小时制或12小时制(上午和下午); (3)整点报时,整点前10秒开始,整点时结束; (4)单独对“时、分”计时校准,对分钟值校准时最大分钟值不向小时值进位; (5)闹钟10秒提醒。 使用logisim软件对你设计电子钟电路进行虚拟仿真验证,具体要求如下。 (采用logisim软件提供的“时钟频率”为8hz的信号源)

(1) 具有校准计数值功能的六十进制计数器电路 采用“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这个“私有”元件和相应元器件,设计一个具有对计数值进行校准的六十进制计数器,并封装,该计数器逻辑符号参见图2-1所示。 图2-1 校准计数值的60进制计数器 六十进制计数器的输入输出引脚定义如下: (a )一个清零端Clr ; (b )一个累加计数脉冲输入端CP U ; (c )一个累减计数脉冲输入端CP D ; (d )八个计数器状态输出值Q 1D Q 1C Q 1B Q 1A Q 0D Q 0C Q 0B Q 0A ,采用8421码分别表示计数器状态的十位和个位; (e )一个计数值校准输入控制信号Adj ,当Adj 为“1”时通过CP U 对计数值进行加计数或校准,Adj 为“0”时通过CP D 对计数值进行减计数校准(由于受“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约束),CP D 可以对计数值的十位或个位进行递减校准(递减的时候不需要循环,回到0即可); (f )每当计数累计满60产生一个进位输出信号Qcc 。 计数器的状态请采用“十六进制的数字显示器”显示。 (2)具有校准计数值的十二进制计数器或二十四进制的计数器电路 采用“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这个“私有”元件和相应元器件,设计一个具有对计数值进行校准的十二进制计数器或二十四进制的计数器,并封装,该计数器逻辑符号参见图2-2所示。

最新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分析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 统分析

课程编号:811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数学模型,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力系统有功和无功优化运行及其调整方法,掌握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 1.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电力系统主要的电压等级与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况。 2. 电力系统各元件特性和数学模型: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与数学模型;输电线路、变压器、负荷的数学模型及参数计算;标幺值计算原理,理想变压器数学模型及多电压级电力网络等效电路的形成。 3. 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基于有名值与标幺值的简单电力网络(环型网、辐射型网)的潮流计算方法;有功、无功的基本电力网络潮流控制方法。 4. 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节点电压方程和电力网络方程的建立;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和修改方法;功率方程及变量、节点的分类;牛顿-拉夫逊迭代法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计算步骤;P-Q分解法潮流计算原理和计算步骤。 5.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电力系统各种有功功率电源及各种有功备用;有功功率的平衡与最优分配方法;电力系统频

率调整的概念,自动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发电机和负荷的功频特性及其调速特性,频率的一次调整、二次调整和调频厂的选择,负荷频率控制的基本原理;联合系统调频计算。 6.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和无功电源特点;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电力系统中枢点电压管理方式;借发电机、变压器、补偿设备调压和组合调压的原理及特点。 7.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与计算:电力系统故障的基本概念与危害;各种短路故障的成因;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的系统三相短路电流分析;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短路电流交流分量的初始值及任意时刻值的确定方法。 8.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的分析与计算:对称分量法的原理及其在不对称故障分析中的应用;电力系统元件的序参数和等效电路;零序网络的构成方法;各种不对称短路时故障处的短路电流和电压的计算;非故障处电流、电压的计算;正序等效定则。 三、考试的题型 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原理实验

实验一: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全面了解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及实验操作方法二.实验要求: 1.从总体上初步熟悉两部单机用空分交换方式进行通话。 2.初步建立程控交换实验系统及交换,中继通信的概念。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程控交换实验箱,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打开交流电源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加电,电源发光指 示二极管亮。 2.按一下薄膜输入开关“复位”键,进行显示菜单状态。 3.熟悉菜单主要工作状态,分“人工交换”,“空分交换”, “数字时分交换”三种工作方式。 4.以“”方式为例,对“”与“”正常呼叫,熟悉信令 程控交换与语音信号通信交换全过程。 5.呼叫时,甲方一路设置为48,乙方一路设置为68,甲 方二路设置为49,乙方二路设置为69. 五:实验报告要求: 总结交换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与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

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六:思考题: 程控交换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数字交换网络。 2)接口。 3)信令设备。 4)控制系统。 实验二:用户接口模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 实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 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了解用户模块PBL 387 10的主要性能与特点。 2.熟悉用PBL 387 10组成的用户线接口电路。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程控交换实验箱,双综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TP301,TP302,TP303在摘挂机时的工作电平,给出在各种状态下的工作波形。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一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实验要求: (一)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历史:磁石交换机-步进制交换机-纵横式交换机-程控交换机。 (二)程控交换机的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它一般只有纵横制交换机体积的1/8-1/4,大大压缩了机房占用面积,节省了费用。 2、能灵活的向用户提供众多的新业务服务功能。由于采用SPC技术,因而可以通过软件方便的增加或修改交换机功能,向用户提供新型服务,如缩位拨号、呼叫等待、呼叫传递、呼叫转移、遇忙回叫、热线电话、会议电话,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工作稳定可靠、维护方便,由于程控交换机一般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电路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因而有很高的可靠性。它通常采用冗余技术或故障自动诊断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程控交换机借助故障诊断程序对故障自动进行检测和定位,以及时地发现与排除故障,从而大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系统还可方便地提供自动计费,话务量记录,服务质量自动监视,超负荷控制等功能,给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 4、便于采用新型共路信号方式(CCS,Common Channel Signalling) 。由于程控数字交换机与数字传输设备可以直接进行数字连接,提供高速公共信号信道,适于采用先进的CCITT 7号信令方式,从而使得信令传送速度快、容量大、效率高,并能适应未来新业务与交换网控制的特点,为实现综合业务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创造必要的条件。 5、易于与数字终端,数字传输系统联接,实现数字终端,传输与交换的综合与统一。可以扩大通信容量,改善通话质量,降低通信系统投资,并为发展综合数字网(IDN)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奠定基础。 (三)华为cc&08程控交换机发展历程: A型机-C型机-B型机(万门机)-128模交换机,目前实验室使用的是B型机的一个独立模块,即B独立局。 (四)B型机的总体结构为:模块-机柜(可以包含多个机柜)-功能机框-功能单板。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一)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图 (二)C&C08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 1、单板 单板是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成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