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学作业

合集下载

摩擦作业解答

摩擦作业解答

摩擦作业参考答案与解答1.相同的光滑半球,半径各为r ,重量各为2P ,放在摩擦系数21=f 的水平面上。

在两半球上放了半径为r 、重为P 的球,如图所示。

求在平衡状态下两半球球心之间的最大距离b 。

答案:22r b =2.均质杆AB 斜放于铅垂墙与光滑滑轮间,如图所示。

已知杆与墙之间的摩擦角为ϕ f 。

求平衡时杆长的极大值与极小值。

解:分别考虑A 处将要发生向上和向下运动两种临界状态 。

先考虑A 处将要发生向下滑动的临界状态,受力分析如图(b )所示。

这里用几何法求解,三力应汇交于点D ,根据几何关系有(1) )cos(cos )cos( ,2f f ϕθθϕθ−=−==aAC AD l AE又 (2) cos cos f ϕθAD AE AH == 将式(1)代入式(2)解得)cos(cos cos 2 f 2fmin ϕθθϕ−==a l l同理,只要改变摩擦力的方向,即可求得)cos(cos cos 22max f fa l ϕθθϕ+=本题当然也可用解析法求解,这里不再给出。

3.图示一折梯放置地面上。

折梯两脚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分别为:f A =0.2,f B =0.6。

折梯一边AC 的中点D 上有一重P =500N 的重物。

如果不计折梯的重量,问能否平衡?如果平衡,计算两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答案:折梯平衡,此时摩擦力 F A S =F B S =72.17N提示:先假定平衡,在平衡的前提下,摩擦力的计算与一般的约束力的计算相同;然后校核计算出的摩擦力是否满足F S <f s F N 。

4.有人想水平地执持一迭书,他用手在这迭书的两端加一压力F =225N ,如图所示。

如每本书的质量为0.95kg ,手与书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45,书与书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40。

求可能执书的最大数目。

答案: 本21=n提示: 应考虑两种情况,一是手与书之间的摩擦力最多能执书的数目;二是最外两本书与其余书之间的最大摩擦力又能执多少本书。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3节 摩擦力课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3节 摩擦力课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摩擦力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均跟正压力有关B.静摩擦力跟平行于接触面的外力大小有关C.正压力增大,静摩擦力有可能不变D.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正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由平行于接触面的外力和平衡条件决定,而不是决定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C正确。

答案:BC2.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B.有摩擦力必有弹力C.有弹力必须有摩擦力D.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一定相互垂直解析:由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C错误。

答案:C3.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C.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接触面垂直D.物体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解析: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且一定沿接触面,B、D正确,A、C错误。

答案:BD4.杂技演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B.F1向下,F2向上,且F1>F2C.F1向上,F2向上,且F1=F2 图1D.F1向上,F2向下,且F1=F2解析:运动员向上、向下都是匀速运动,且只受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知,运动员所受的摩擦力总是向上,大小等于其重力。

故选项C正确。

答案:C5.如图2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m 的物体,连接在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上,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F 向右拉弹簧,使物体m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弹簧 图2伸长的长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k FB.mg kC.kμmgD.μmg k解析:设弹簧伸长长度为x ,由胡克定律和二力平衡得kx =μmg ,所以x =μmgk。

摩擦学作业1

摩擦学作业1

1、摩擦有利: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有害:人拉笨重的物体时,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2、磨损有利:磨刀有害:机器的运动部件间产生的磨损3、润滑有利:自行车链条涂润滑油有害:跑步机涂过多润滑油,跑步带会打滑摩擦学三大公理1、摩擦学第一公理——摩擦学行为是系统依赖的发生在相对运动、相互作用表面和表面间的各种行为是摩擦学研究的内容,统称为摩擦学行为.表面的相对运动、相互作用是这些行为的原因,而行为的结果则是人们看到的各种与摩擦学有关的现象.摩擦学行为的内容十分复杂,将在以下举例加以讨论,更多的实例详见文献[3和5].应该强调的是,要注意元素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它们改变了单个元素的固有性质.所谓系统依赖,是指简单系统(见图1)以及由简单系统所构成的任何更为复杂的系统[3,5],其行为已不能由任何一个构成它的元素来实现.Fig 1 Simplest tribological system图1 最简单的摩擦学系统2、摩擦学第二公理——摩擦学元素的特性是时间依赖的与构成构件的材料相比,构成摩擦副的任何一个元素的材料承受更为严酷的载荷:在非常小的尺度范围内(表面不平)传递与构件整体所传递的相同的载荷,载荷密度极大;传递是在异构表面间实现的,不同于在同一材料内部的传递;同时存在相对运动,加剧了载荷的作用;而相对运动产生的高温则从物理和化学方面推动了变化的过程,如图2所示.这种由表面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其速度大大超过构件中由其它行为导致的变化,因此,过去通常作为时不变处理的系统,在摩擦学分析和摩擦学设计时,就必须作为时变对象处理.在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变化的速度也常常分成如图3所示几个大小不等的阶段.也有另外一些系统具有更复杂的变化规律.摩擦学所要着重研究的内容之一,正是这种时变规律.Fig 2 The severity of work condition of a tribo-pair图2 摩擦副工作的严酷性Fig 3 Variation of the speed of change in a life cycle图3 全生命周期中时变速度的变化3、摩擦学第三公理——摩擦学行为是多个学科行为间强耦合结果就如图1所示的最简单的摩擦学系统而言,两个表面及两表面介质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是力学行为;由此耗散的机械能转变为热能、热能向周边的传递并形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温度场是热力学和传热学行为;表面及表面间介质材料的分子相互作用及转移是物理学行为;表面及表面间介质材料的离子级和原子级相互作用是化学行为;如果两表面间存在电场和(或)磁场,则这些外场将导致电磁学行为,主要包括产生引力或斥力、导致表面和表面间材料分子排列的变化、导致表面材料中产生涡流和热等.以上这些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强耦合作用.当孤立地研究其中任何一个行为时,可以采用其所从属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而摩擦学的理论就是研究“在摩擦学环境下,它们之间相互耦合作用的规律”.这种规律“不是任何一个其它学科所能给出的”.与第一公理相比,第三公理集中反映行为方面的关系.。

理论力学摩擦练习题

理论力学摩擦练习题
滚动
例 2: 制动器结构尺寸如图,轮径为 R,r, 重量 P 制动块与鼓轮表面摩擦系 数为fs, 求制动鼓轮转动所需力F1。 解: 1)分别取轮、杠杆为研究对象 2)建立坐标系
y
O
O1
c
A
F1
x
b
C
a
3)受力分析
4)分析力系 平面任意 力系 临界状态
FO1 y
P
FOy
FOx FCN
F
P
F
滚动时的摩擦阻力分成:滚动摩阻力偶Mf;滑动摩擦力FS;法 向约束反力FN
FR
Fs FN
Mf
与滑动摩擦相似,滚动摩阻Mf 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当
F达到某值时,滚子处于临界滚动状态。滚动摩阻Mf达到最 大值Mmax , F再增加,滚子将滚动。
滚动摩阻: 0<Mf< Mmax 。
解: (1)取重物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假设平衡
Y 0 X 0

FN W P sin 0
FN W P sin 500100 sin 300 450N
Fs P cos 0 Fs P cos300 100 0.866 86.6N
BN
B
a
F
5)解析法求解
y
b
X 0
FA N FN B 0
A
d
B M
x
Y 0
FA S FB S F 0 M D(F) 0
d d Fa FB Nb FB S FA S 0 2 2
a
FAS FAN
e
由临界条件补充:
FAS FAN f s FBS FBN f s

摩擦学

摩擦学

摩擦、磨损与润滑填空1、一般认为滚动摩擦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_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 ___________。

答题时间2 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微观滑移;弹性滞后;朔性变形;粘着作用摩擦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_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4) ___________。

答题时间2 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微观滑移;弹性滞后;朔性变形;粘着作用; (3)__________;(4) ___________。

答题时间2 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微观滑移;弹性滞后;朔性变形;粘着作用_________;(4) ___________。

答题时间2 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微观滑移;弹性滞后;朔性变形;粘着作用___;(4) ___________。

答题时间2 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微观滑移;弹性滞后;朔性变形;粘着作用___。

答题时间2 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微观滑移;弹性滞后;朔性变形;粘着作用2、材料的_________,在__________中比在金属中显著。

___,在__________中比在金属中显著。

_________中比在金属中显著。

___中比在金属中显著。

答题时间1 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弹性滞后损失;粘弹性材料1 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弹性滞后损失;粘弹性材料3、在高应力强度下,滚动摩擦阻力主要由__________产生;而在低应力强度下,滚动摩擦阻力由_____________产生。

生;而在低应力强度下,滚动摩擦阻力由_____________产生。

力强度下,滚动摩擦阻力由_____________产生。

动摩擦阻力由_____________产生。

答题时间2难易级别2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表面下的朔性变形;材料本的滞后损耗损耗4、滚动摩擦力基本上是___________的量度。

答题时间1 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朔性变形力5、摩擦损耗的能量大部分作为______释放出来。

研究生课程-摩擦学习题及答案

研究生课程-摩擦学习题及答案

研究生课程《摩擦学》习题及答案1.1摩擦学定义及其三个主要分支摩擦学是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及其有关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技术。

就其功能和机理而言,摩擦学可归纳为三个主要的学科分支:摩擦、磨损与润滑。

1.2简述摩擦理论学说摩擦学研究的对象很广泛,在机械工程中主要包括:动、静摩擦,零件表面受工作介质摩擦或碰撞、冲击,机械制造工艺的摩擦学问题,弹性体摩擦。

摩擦学已由当初的摩擦、磨损与润滑三大研究内容扩展到摩擦、磨损、润滑和摩擦学设计四大领域。

基于目前的学科发展摩擦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归纳如下:特殊工况下的摩擦学研究纳米摩擦学的研究先进表面处理工艺的摩擦学特性研究摩擦学设计方法与数据共享技术的研究仿生摩擦学研究摩擦学系统监控技术的研究摩擦学问题的模拟计算和零件寿命评估摩擦学新材料研究2.1论述轮廉支承长度率曲线与轮廉表面微观的特征关系。

轮廊支承长度率曲线是描述轮廊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最主要的表征形式之一。

由于轮廊支承长度率是无量纲值,此时支承曲线的形状与不平度的绝对高度无关,而是由不平度的形状和轮廓峰的分布性质决定的。

2.2表面湿润程度的表征方法及意义。

湿润现象反映了固体表面自由能、固-液界面自由能和吸附在固-液界面上的分子状态。

液体在固体上的湿润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置换过程,最常见的过程是液体在固体表面置换空气,而湿润程度可用接触角表示。

接触角是工程中常用来度量湿润性和固-液黏结强度的重要指标,接触角越小,黏结功越大,湿润性越好。

2.3论述在载荷不变的前提下,实际接触面积与名义接触面积无关。

名义接触面积是接触表面的表观面积,,由接触物体的外部尺寸决定;实际接触面积是物体真实接触面积的总和。

实际接触面积仅为名义接触面积的很少一部分。

而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加是依靠接触点数目的增加和每一接触尺寸的加大,且起主要作用的是接触点数目的增多。

假定两钢平面相接触,并施加载荷,这时微凸体顶部将发生塑性变形,直到各个微凸体顶部的实际接触面积足以承担载荷为止。

江苏省丹阳市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作业2(无答案)苏科版

江苏省丹阳市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作业2(无答案)苏科版

摩擦力我高兴!因为我学到了……感悟.生活中的摩擦力可分为、、三种..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方向:我自信!.用钢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的摩擦为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的摩擦;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面之间的摩擦为摩擦;人走路的时候,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足球在水平的地面上滚动,越滚越慢最终会停下来,这是因为足球受到.(填“静摩擦力”动摩擦力"或“滚动摩擦力”).两物体间要产生摩擦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而且要相互挤压 B.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的接触面必须都是粗糙的 D.必须同时满足A、B、C三个选项的条件.下列几种情况中物体间存在摩擦力的是 ( ).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跟水平面之间 B.放在斜面上静止的物体跟斜面之间.沿光滑斜面滑下的物体跟斜面之间 D.放在水平面上相互接触且都静止的物体之间.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体运动就一定受到摩擦力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它们之间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D.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摩擦力.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人无法走路 B.火柴头难以划燃.老师仍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D.自行车刹车失灵.下列各种摩擦中,有害的摩擦是()。

手握瓶子,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 B。

机械运转时,各部件之间的摩擦。

自行车刹车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D.吃饭时,筷子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下列几个过程中,属于滚动摩擦的是 ( ).擦黑板时,板擦与黑板间的摩擦 B。

传动皮带打滑时,皮带与皮带轮间的摩擦.用卷笔刀削铅笔时,铅笔与转孔间的摩擦 D.骑车时前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下列事例中,通过改变压力大小来改变摩擦力的是 ( ).汽车打滑时,常在轮胎下铺一些碎石或稻草 B.往生锈的锁头里滴一些油便于开锁.自行车紧急刹车时,要用力捏紧车闸以便尽快停下 D.高低杠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抹镁粉.下列各现象中,属于静摩擦的是 ( )属于滑动摩擦的是 ( )属于滚动摩擦的是 ( ).上螺钉时,螺钉在螺母中转动 B.正常步行时,鞋底与地面之间.骑自行车前进,前轮与地面之间 D.拔河时,手与绳索之间.滑冰时,冰刀与冰面之间 F.滑旱冰时,旱冰鞋与地面之间.用橡皮擦纸时,橡皮与纸间的摩擦 H.皮带正常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间的摩擦.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刹车之后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肉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前面的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摩擦,后面的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_____摩擦.(汽车后车轮是主动轮)(2)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刹车后,汽车在路面滑出一段距离,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__摩擦.(3)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说明这句话的物理道理.1.在下图中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错处:作用点、符号f)我诚信!学习效果自评理想一般不理想老师!我还想问:老师! 我想对你说:订正人:检查人:尊敬的读者:沿粗糙斜面下滑的在粗糙水平面上滚动的小静止在墙面上的木随传送带向上运动的麻被提起的大米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2021摩擦学-摩擦学(精选试题)

2021摩擦学-摩擦学(精选试题)

摩擦学-摩擦学1、摩擦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设计和计算、润滑材料和润滑方法,摩擦材料和表面状态以及摩擦()、监测和预报等。

2、摩擦学的一般定义是:“关于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表面的科学、技术及有关的实践”。

通常也理解为包括摩擦、磨损和()在内的一门跨学科的科学。

3、摩擦学研究的对象很广泛,概括说研究摩擦、磨损(包括材料转移)和润滑(包括固体润滑)的原理及其应用。

概括起来有哪八个方面?4、简述摩擦学研究的基本方法?5、固体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6、固体表面粗糙度参数有哪些?7、赫兹接触8、减摩摩擦9、增摩摩擦10、衡量磨损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磨损率,通常可采用哪三种磨损率?11、简述磨损的分类?12、雷诺方程条件有哪些?13、简述油品代用原则?14、固体表面的几何特性通常用()和()来描述。

15、固体表面由于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及局部加热,表现出不同于基体的物理机械性能,主要表现在()、()、()、()和()等。

16、固体表面的吸附分为()和()。

说明两种吸附的意义物理吸附是非常快的可逆过程。

被吸附分子保持自己的特性。

其与表面的结合属典型的范·德·瓦尔斯力。

在化学吸附作用下,吸附原子与表面原子()间发生电子交换,相互发生化学作用,从而使吸附表层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化合物。

17、影响滑动摩擦的主要因素有()、()、()、()和()。

18、摩擦引起的表面效应有()、()、()。

19、摩擦后表面的白层组织是由于()、()和()三种效应所致。

20、滚动摩擦的机理与模型主要有()、()、()和()。

21、常见的磨损形式包括粘着()、()、()、()、()和()。

22、减摩材料主要包括()、()和其他减摩材料。

23、摩阻材料的主要失效形式为()和()。

24、常见的润滑原理(方式)有那些?说出三种以上常见的固体润滑材料。

25、说明边界润滑的意义及和流体润滑的差异。

26、解释磨损的实质及磨损与摩擦的关系,简要说明磨损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学的发展对摩擦学提出科学论断的第一位科学家是生活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他在对机器的设计中,观察到摩擦的约束本质以及摩擦对螺旋千斤顶及齿轮结构的影响;他通过对处于水平和斜面上两物体的摩擦阻力的测量,认识到摩擦力取决于法向载荷二与名义接触面积无关,并定义摩擦系数是摩擦力与法向载荷之比,其比例系数为1/4,这一研究结果使他成为对摩擦力进行定量研究的第一人。

虽然,该比例系数的具体值与工程实际中的值有一定差距,然而,摩擦力与载荷的这种度量关系为摩擦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在摩擦学方面的另一贡献是认识到了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之间的差别,他设计的几种形式的滚动——盘轴承和推力轴承草图,是将摩擦学应用在机械零件设计中最早的典型案例。

1699年,法国物理学家阿芒顿(Amontons)研究了两个平面之间的干摩擦之后,再次发现了上述摩擦理论。

第一,阻止界面滑动的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第二,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无关[3]。

这些发现后来被法国物理学家库仑(C.A.Coulomb,1736~1806)修正。

法国科学家库仑(Coulomb)是首位对摩擦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科学家。

他可能在材料科学,电工学和磁性学方面的知名度比他在摩擦学领域的高,但他在摩擦学领域的贡献使他的名字与摩擦学紧紧相连,并使他成为18世纪摩擦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为了探讨工况因素对摩擦的影响,他将不同材料,在不同的润滑状态、速度、应力和试验时间(从0.5s到4d)条件下测量其摩擦阻力(对于有些材料,他还考虑了例如湿度、温度和真空等环境因素),并基于测量结果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①在接触过程中材料与表面层的性质;②表面积的范围;③法向载荷;④接触时间对摩擦的影响。

库仑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摩擦与载荷成正比而与接触表面无关;黏附对摩擦有影响,但比例非常小。

因此,他建立了摩擦二项式定律:F=A+(W/μ)式中F——摩擦阻力A——常数;W——载荷μ——摩擦系数第一项A反映黏附或黏着分量,第二项(W/μ)反映犁沟或变形分量。

库仑的另一接触研究成果是探讨了动、静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他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动摩擦力比静摩擦力小,并且动摩擦系数与滑动速度无关。

他的这一发现大大地推进了摩擦学的研究与应用进程,并被后人称为古典摩擦定律之一。

1880年在柏林的物理学学会上,赫兹(Hertz,1857~1894)被关于Newton合金(一种含铋、铅、锡的易熔合金)环失效问题的讨论吸引了。

他意识到该问题涉及接触应力和接触变形的关系,于是开展了弹性体间的接触和变形的研究,完成了摩擦与变形的理论计算。

Hertz理论是摩擦学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也是摩擦和磨损理论赖以发展的理论基础。

从此,摩擦学理论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润滑理论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雷诺(Osborne Reynolds,1842~1912),雷诺在摩擦学领域的特殊贡献是建立了流体膜润滑理论(1886年)以及早期的滚动摩擦研究。

雷诺具有极强的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力,对来复枪在发射过程中旋转运动的观察引发了他在滚动摩擦方面的研究兴趣;热电烙铁在焊接上的滑动现象使他推测冰所呈现的低摩擦可能是由于冰在滑冰鞋上的压力作用下溶化而使滑冰过程具有润滑作用。

1883年,当英国工程师B.Tower在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上发表了关于在Half轴承中油膜压力的观察报告后,雷诺就开始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了Tower在报告中所描述的现象本质,并于1886年2月11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了他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包含了流体膜润滑的基础微分方程,给出了推力和径向轴承的近似解,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Tower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从该理论发表至今的100多年中,论文中所描述的流体膜润滑理论一直被工程和学术界视为经典理论。

英国利兹(Leeds)大学的道森D.Dowson教授评价:Reynolds理论以近乎完美的程度将润滑的理解引入到摩擦学领域的最高境界,100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滑动支承油膜设计都依赖于该理论。

从20世纪初开始,工业的巨大发展推动了摩擦学的发展,对摩擦学各方面知识的需求也急速增长。

很多科学家在摩擦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推动了摩擦学的发展。

就其摩擦、磨损与润滑的领域进行的较为系统的研究而言,澳大利亚科学家弗兰克•菲利普•鲍登(F.P.Bowden,1903~1968)是公认的代表人物。

1931年他与Stewer Boster合著的一本关于光滑表面间接触问题的研究是他摩擦学研究生涯的开始。

此后,他广泛地研究了两固体接触的摩擦磨损问题,如动摩擦、界面摩擦、贝氏体的形成、清洁金属表面的黏附、固体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冰和雪的摩擦等。

二战期间,鲍登研究了航空轴承的性能、子弹对金属的穿透性、黏性流体在摩擦过程中的黏度损耗、脂肪酸对边界润滑膜的影响以及活塞环与缸套壁间的润滑膜破裂等与当时战争工业相关的摩擦学问题。

二战后,鲍登在剑桥大学创建了摩擦物理和化学研究室,从事摩擦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

鲍登与他的学生D.Tabor对观察到的金属摩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摩擦是微凸体界面的黏附以及硬微凸体在软表面上的犁沟作用的结果[4]。

这一理论突破了古典的摩擦机械学说和机械-分子学说,使现代工程中呈现的摩擦现象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从而为现代摩擦理论奠定了基础。

摩擦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特殊工况下的摩擦学研究由于在超常工况下材料的摩擦学行为同于常规工况下呈现的规律,因此,该领域的摩擦学研究不仅可大幅度地提高设备在特殊环境下的寿命和可靠性;而且可推动新的摩擦学材料结构、新的测试技术和新的表面技术的发展[5]。

(2)纳米摩擦学的研究纳米摩擦学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摩擦界面上的行为、损伤及其对策。

通过研究摩擦表面和界面上微观动态行为与变化,可从原子、分子尺度上揭示材料的摩擦磨损机润滑机理[6]。

这有助于建立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之间的定性关系和定量准则,构建新的摩擦学系统。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可揭示有序分子膜的润滑状态,从而创新初微型机械润滑所需的超低剪切阻力分子层。

随着精密机械、纳米电子学和纳米生物学等超微机械的发展,纳米摩擦学将具有广泛的前景。

(3)先进表面处理工艺的摩擦学特性研究先进的表面改性技术俞来愈受到摩擦学家们的关注,如符合烧结技术、激光表面改性技术,PVD、CVD、离子镀技术及表面薄膜层改性工艺等冶金、物理和化学方法正日益应用在摩擦学领域中,而对采用这些编码处理技术所制备零件的摩擦学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零件的寿命与可靠性,而且可推动表面技术及其工艺的发展。

(4)摩擦学设计方法与数据共享技术的研究将摩擦学知识转移到工业中去的最有效途径是在设计阶段并行地进行摩擦学设计。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考虑摩擦学系统的三个基本特性:系统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多学科性[7]。

而要满足这三个基本特性,摩擦学设计方法和知识的获取将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

以网络形式为工程界提供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使摩擦学数据能以较快的时实性和较高的可靠性提升摩擦学数据的利用率,从而大幅度地促进了摩擦学设计的发展。

(5)仿生摩擦学研究由于仿生摩擦学的研究包括认识和理解生物表面润湿、黏附、摩擦、润滑、磨损的生物物理机制,以及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仿生原则的建立和仿生设计的实现等,因此,研究对象涉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力学和物理化学等交叉学科的融合,是摩擦学能在几何、物理、材料和控制等角度借鉴生物体的生存经验和进化规律,研究、发展和提升工程摩擦副的性能。

可以预见,随着生物体的功能和生存奥秘逐步被人类所认识,仿生摩擦学将成为摩擦学最有生命力的研究领域。

(6)摩擦学系统监控技术的研究摩擦学系统监控是获取摩擦学系统信息最直接的技术之一。

先进的摩擦学系统监控技术不仅是人们认识摩擦学系统的变化规律,而且是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虽然目前人们在摩擦学系统监控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磨粒在线检测设备和计算机监控系统,但先进的声、光、电和原子诊断方法和设备以及系统识别技术的研究具有更诱人的前景。

(7)摩擦学问题的模拟计算和零件寿命评估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如果将仿真分析和理论计算所具有的直观、快速和经济的特点体现体现在摩擦学研究中,将大幅度地促进摩擦学学科的发展。

因此,如何基于特定的摩擦学系统,利用摩擦磨损的表面信息源,建立可信的摩擦学系统分析模型和零件寿命评价系统,将是摩擦学工作者长期探索的任务。

(8)摩擦学新材料研究摩擦学材料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功能适应性,材料在不同工况下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和润滑性能不仅影响机器寿命、安全和经济性,而且直接影响机器的功能、效率和先进性。

因此,如何创新出具有优异摩擦学特性的基本材料、涂层、润滑体、添加剂或其他特种功能材料,将是摩擦学与材料学之间的学科交叉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古典摩擦定律古典摩擦定律(classical friction law)古典摩擦定律又叫阿蒙顿-库伦定律,综述如下:1.摩擦力与作用于摩擦面间的法向载荷成正比,其方向总是与接触表面间的相对运动速度的方向相反。

2.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积无关;3.摩擦因数与滑动速度无关;4.静摩擦因数大于动摩擦因数.古典摩擦定律不完全正确,必须做如下修正:1.当法向载荷较大时,摩擦力与法向压力呈非线性关系,法向载荷愈大,摩擦力增加得愈快;2.有一定屈服点的材料(如金属),其摩擦阻力才与接触面积无关.粘弹性材料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有关;3.精确测量,摩擦力与速度有关,金属与金属的摩擦力随速度的变化不大.4.粘弹性材料的静摩擦因数不大于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理论机械啮合理论18世纪以前,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摩擦表面上是凹凸不平的,当两个凹凸不平的表面接触时,凹凸部分彼此交错啮合。

在发生相对运动时,互相交错啮合的凹凸部分就要阻碍物体的运动。

摩擦力就是所有这些啮合点的切向阻力的总和。

分子作用理论摩擦的分子理论是G.A.Tomlinson(汤姆林逊)于1929年提出的,在平衡状态时,固体原子间的排斥力和内聚力相中和。

但是,当两物体接触时,一个物体内的原子可能和第二个物体的原子足够靠近以致于进入斥力场中。

在此情况下,两表面分开就会造成能量的损失,并以摩擦阻力的形式出现分子——机械摩擦理论1939年克拉盖尔斯基提出了分子——机械摩擦理论。

认为摩擦力不仅取决于两个接触面间的分子作用力,而且还取决于因粗糙面微凸体的犁沟作用而引起的接触体形貌的畸变(可逆或不可逆)在干摩擦时,由于实际物体的表面有着微观不平的微凸体和凹穴,因此,两个表面接触时,接触仅仅发生在微凸体处,其实际接触面积只占总的名义接触面的很小一部分,并且随着表面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