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是怎样灭亡的

蒙古四大汗国是怎样灭亡的成吉思汗去世时(1227年)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三大汗国正处于上升期,伊利汗国尚未建立。
其中的窝阔台汗国由于窝阔台本人及其长子贵由先后成为蒙古大汗而地位显赫,但贵由一死(1248年),汗位便从此落入拖雷子孙手中(1251年),窝阔台汗国被划分为几个小块,势力大衰。
窝阔台的孙子海都是个精明强干的人,1269年,他纠集窝阔台、察合台、术赤三系诸王召开大会,划分三方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共同对抗实行“汉法”的忽必烈和中央政权,窝阔台汗国的势力达到极盛,其版图东起吐鲁番,西到喀什与中亚塔拉斯河谷,北起阿尔泰山,南抵塔克拉玛干沙漠。
1301年,海都被元军击败伤重而死,汗国迅速陷于内乱之中,元朝与察合台汗国乘机两面夹击,末代窝阔台汗察八儿被迫于1310年归降元朝,其领地大部分被察合台汗国吞并,小部分并入元朝岭北行省。
窝阔台汗国是四大汗国中最先灭亡的一个。
1260年,蒙古第三次西征结束,忽必烈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的所有土地划归其弟旭烈兀统治,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诚,旭烈兀及其继承者都自称“伊利汗”,“伊利”是突厥语“从属”的意思。
在元朝与西北藩王的斗争中,历代伊利汗始终坚定地站在元朝一边。
1325以后,因为伊利汗与权臣之间矛盾重重,汗国陷于危机之中,1335年,伊利汗不赛因死后汗国迅速瓦解,权臣、将领各自拥立傀儡可汗,互相攻杀。
1355年,钦察汗国的军队攻陷伊利汗国都城大不里士,末代伊利汗努失儿完不知所终,汗国实际上已经灭亡,其残余势力到14世纪末被帖木儿所灭。
察合台汗国曾一度与窝阔台汗国一道与元朝为敌,窝阔台汗海都死后,察合台汗笃哇的势力大为削弱,被迫向元成宗请和,重新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与元朝夹击并最终灭亡窝阔台汗国(1309年),获得了窝阔台汗国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成为中亚唯一大国,势力达到极盛。
1346年以后的察合台诸汗成为诸侯手中的傀儡,汗国逐渐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汗国最终演变为帖木儿帝国;东部汗国于1570年并入同属于察合台子孙建立的的叶尔羌汗国,直到1680年纳入准噶尔汗国的版图。
曾经横跨欧亚的蒙古四大汗国是怎样灭亡的?

曾经横跨欧亚的蒙古四大汗国是怎样灭亡的?展开全文公元13世纪,中国北方草原蒙古乞颜部的成吉思汗,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上的游牧部落。
能征善战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形成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扩张浪潮。
到1260年,经过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对外扩张,建立起一个东抵鄂霍次克海,西达多瑙河,南临印度洋的超级帝国。
然而,伴随着帝国领土的扩大,蒙古高层统治者对领土的管理以及地方势力的控制,也变得愈发困难。
同以往的匈奴、突厥一样,蒙古帝国同样是以一个具有足以控制其他部族的巨大部族为基础,从而建立的联盟结构游牧帝国。
除了难以管控的外族人,在帝国内部的蒙古部族中,随着成吉思汗和蒙哥的逝世,蒙古人内部分裂势力,也越来越活跃。
1225年,成吉思汗结束西征回到蒙古,并为加强对新征服领土的管理,进行了分封。
长子木赤获封额尔齐斯河以西及阿尔泰地区,二儿子察合台获封原西辽领土,三儿子窝阔台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最疼爱的四儿子托雷获封古本部,并留下了大部分的军队交予托雷。
然而,成吉思汗想不到,自己的子孙最终将蒙古分裂成元朝及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窝阔台汗国(1229-1309)1229年,窝阔台在成吉思汗死后继任蒙古大汗,并将自己的封地交由长子贵由打理。
窝阔台继任可汗之后,一方面加紧灭金伐宋,一方面进军中亚、东欧,完成成吉思汗的西征大业。
然而窝阔台本人嗜酒如命,尤其是在灭金之后,更是不愿在受征伐之苦,纵欲与酒色之中,最终于1241年,一次狩猎之后,豪饮中风而死。
窝阔台大汗时期蒙古王庭窝阔台死后,因长子贵由西征未归,而蒙古大汗为承袭又必须经过忽里勒台(即诸王及贵族参加的大会)推举决定,乃马真皇后为保证汗位在自己家族中,便临朝称制。
而在乃马真皇后称制期间,为了以后儿子贵由继承汗位,滥行赏赐宗室和大臣,以拉拢选票。
1246年,乃马真皇后称制五年后,窝阔台长子贵由成功继任蒙古大汗,但是贵由却仅仅做了一年的大汗,便染病逝世,时年43岁。
四大汗国

“四大汗国”(一)成吉思汗的分封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蒙古“四大汗国”的提法,但究竟是那“四大汗国”呢?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指成吉思汗时代分封的“术赤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拖雷汗国”;另一种说法是指元世祖忽必烈时代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提法呢?而且历史上究竟是否真的存在过所谓的“四大汗国”呢?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代天骄成吉成思汗一生兼并及占领辽阔的土地,奴役了广大的人口。
大约在成吉思汗建国不久,按照游牧民族中分配了家产。
根据蒙古人重长轻庶的习俗,只有成吉思汗长妻所生的四个儿子(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才有继承父亲财产的资格。
“他们是成吉思汗王国的四根基柱。
他授与他们每人一个王国,称他们为四‘曲律’,而被称为‘曲律’的人或马等,都是杰出的,超越于他种的,最优秀的。
”(拉施都丁《史集》俄译本,第一卷第二册,页六九一七零),《史集》的这些溢美之词或许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成吉思汗分封“四大汗国”的来源吧,然而,这种提法是不太严谨的。
因为成吉思汗不单分封了四个儿子,还将国土,属民分封给他的五个兄弟。
而且,在时间上,分封兄弟比分封儿子还要早一些。
综合《元朝秘史》、《史集》等史料的记载,获得分封的成吉思汗的兄弟有铁木哥斡赤斤、拙赤合撤儿、按赤台、别里古台、阔列坚等。
其中,铁木哥斡赤斤依据蒙古幼子守产的习俗,和他的母亲一起,竟获得了近一万户的分封,比起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获得的分封户口还要多。
成吉思汗的这三位儿子不过各自仅获得数千户的分封而已。
(后来,蒙古大汗的继任人窝阔台在中原汉地又一次分土分民,成吉思汗的弟弟斡赤斤获得了62156户的分封,仍然比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的41302户及察合台的47330户要多。
这次分配的原则之一,就是按照成吉思汗时各人原封牧民户数的比例来推算中原封户的多少。
见《元史.畏答儿传》)由此可见,成吉思汗共分封了九位兄弟、儿子。
蒙古帝国

• 统治严酷 • 统治阶级蒙古贵族间的内部斗争
历史意义:
• 正面:
• 蒙古帝国是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统一蒙古高原、统一 全中国、统一亚欧大陆,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据 有关史料记载,当时的版图相当于4500万平方公里,是现 在中国版图的三倍之多。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 利,北至西伯利亚罗斯诸公国,南达爪哇中南半岛,冲破 了亚欧各国的封闭状态,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 重新编织了亚洲以及欧洲的政治界线把众多的民族从祖传 的领土驱赶出来,散布在欧亚大陆。这次征服,改变了众 多民族的文化个性的同时,从根本上重组了儒教、教基督 教、伊斯兰教以及佛教这四大宗教的影响力。
—合赞汗
有位的政治家,多才多艺 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阿拉 伯文,粗通汉文 在位时,进行了全面改革,以挽救危机
伊儿汗国
税收制度:调查真实情况编订税册,根据税册,纳税人一年分两次
纳税,不许额外加征,并建立专门档案库,以防征税吏中饱私囊。
整治河流:重视农业生产,采取鼓励垦荒措施 减轻或减轻商品贸易:禁止过去流行的包税人的高利贷活
伊儿汗国
伊儿汗国,又称伊利汗国或伊尔汗国,是蒙 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伊利在蒙古语中是“大 汗的居民”的意思
• • • •
建立者:旭烈兀 时间:1261年 灭亡:1338年 领土:伊朗、阿富汗、外高加索、伊拉克 和小亚细亚东部等地,首都为大不理士。 • 主要生产方式:定居农耕,但是和中国不 一样,还有相当比重的逐水草而居的牧民
• 为什么又叫做金帐汗国,这是因为汗国领导人主 的帐子顶部是金色的,俄罗斯人又称其为金帐汗 国。 • 地域:辖地广大,地域辽阔,东起叶尼塞河,西 至多瑙河下游,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 北到北极圈附近。 位于现在的匈牙利、波兰、保 加利亚、俄罗斯联邦的欧洲部分、北高加索、乌 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部分以及罗斯诸公国。 钦察汗国建都于伏尔建都于伏尔加河下游的拔都 萨莱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
蒙古四大汗国之金帐汗国(又称为钦察汗国,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zhúchì)的封地)世系

蒙古四大汗国之金帐汗国(又称为钦察汗国,是成吉思汗长子
术赤(zhúchì)的封地)世系
1260年到1264年,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相互争夺蒙古帝国汗位,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蒙古帝国也分裂成了几个主要汗国,其中最为人知的就是四大汗国。
对于四大汗国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元朝(大汗汗国)与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另一种说法是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这四个称“兀鲁思”。
金帐汗国又称为钦察汗国,因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zhú chì)的封地又可以称为术赤兀鲁思,今天丸子为大家讲讲金帐汗国的世系。
拔都本是术赤的嫡次子,他曾统帅“长子军”西征收获颇丰,其长兄斡儿答自知才能不如他,就将推戴拔都继承父位,统领术赤兀鲁思。
金帐汗国自札尼别被长子别儿迪别毒杀后,金帐汗国的汗位世系开始大乱,别儿迪别被弟弟忽里纳杀害,忽里纳又被纳兀鲁斯杀害,纳兀鲁斯很可能又被乞迪儿杀害。
从1360年到1381年20年间换了十八个可汗,金帐汗国分崩离析,被权臣马麦控制。
1380年术赤长子斡儿答后人白帐汗脱脱迷失重新统一金帐汗国,拔都系自此结束,金帐汗国的汗位转到了白帐系。
14世纪末开始,金帐汗国开始衰败,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尔相继独立出去;15世纪时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又独立出去,同时被其统治长达238年的罗斯公国也独立了。
1502年,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亚汗国击败,钦察汗国灭亡。
蒙古帝国的历任大汗与四大汗国你了解多少?

蒙古帝国的历任⼤汗与四⼤汗国你了解多少?⼤蒙古国历任五代⼤汗:第⼀代,成吉思汗(1206-1227):孛⼉只⽄·铁⽊真第⼆代,窝阔台汗(1229-1241):孛⼉只⽄·窝阔台第三代,贵由汗(1246-1248):孛⼉只⽄·贵由第四代,蒙哥汗(1251-1259):孛⼉只⽄·蒙哥第五代,阿⾥布哥汗(1259-1266):孛⼉只⽄·阿⾥布哥忽必烈(1260-1271):孛⼉只⽄·忽必烈其中,忽必烈⼤汗未经过⼤蒙古国的“忽⾥勒台”推举,因此遭到其他黄⾦家族成员的抵制。
1259年11⽉黄⾦家族和其他蒙古贵族在⼤蒙古国⾸都哈拉和林举⾏“忽⾥勒台”⼤会,推举阿⾥布哥为⼤汗。
但是,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为汗,并于1264年打败阿⾥布哥。
1268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意图夺回汗位,联合钦察汗国与察哈台汗国反忽必烈,致使蒙古帝国陷⼊内乱,史称“海都之乱”。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此,⼤蒙古国分裂为五个汗国:⼤元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以及伊利汗国。
⼀、⼤元汗国(元朝1271-1268)由忽必烈建⽴,经历九世,⼗⼀位⼤汗:1、薛禅汗(1271-1294)孛⼉只⽄·忽必烈2、完泽笃汗(1295-1307)孛⼉只⽄·铁穆尔3、曲律汗(1208-1311)孛⼉只⽄·海⼭4、普颜笃汗(1312-1320)孛⼉只⽄·爱育黎拔⼒⼋达5、格坚汗(1321-1323)孛⼉只⽄·硕德⼋剌6、“泰定帝”(1323-1328)孛⼉只⽄·也孙铁⽊⼉由于也孙铁⽊⽿是⾃⽴为汗,故没有汗号,后⼈把他的年号作为统称“泰定帝”7、“天顺帝”(1328年9-10⽉)孛⼉只⽄·阿⾥吉⼋由于他的“⽗汗”是⾮法⼤汗,故他也没有汗号,上任⼀个⽉就在“两都之战”中被杀。
8、札⽛笃汗(1328-1332)孛⼉只⽄·图贴睦尔9、忽都笃汗(1329年3-9⽉)孛⼉只⽄·和世剌图贴睦尔汗1328年平定战乱后说,本意不在汗位,便于1329年初派⼈接在西域政治避难的异母弟弟和世剌登汗位,并于同年3⽉即⼤汗位,但好景不长,仅坐了半年的⼤汗便爆死。
蒙古帝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蒙古帝国对科技、文学、艺术 等领域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 献。
02
蒙古帝国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早期交往与战争
蒙古与金朝、西夏的交往
12世纪时,蒙古部落与金朝、西夏等政权有了一定的交往 和联系,为后来的战争和征服奠定了基础。
成吉思汗的征服战争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并发动了对金朝、西 夏等政权的征服战争,最终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农业技术传播
蒙古帝国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的农业 技术逐渐向北传播,同时也吸收了一 些北方地区的农业技术,促进了农业 生产的提高和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
矿产资源开发
蒙古帝国时期,中国的矿产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如煤炭、铁矿、铜矿等,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物质基础。
矿业技术提升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矿业技术也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如采 矿、冶炼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矿业生产的提高和效率提升 。
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03
蒙古族与满族的融合
清朝时期,蒙古族与满族之间的融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双方在语言
、文化、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相互影响。
03
蒙古帝国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元朝政治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行省制度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 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官僚体系
元朝的官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 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使得更多有才 能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任职。
蒙古帝国对道教、伊斯兰教等宗 教采取宽容政策,促进了宗教多
元化。
蒙古帝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如成 吉思汗的“天命所归”观念,影
响了中国哲学发展。
文学艺术风格融合与创新
蒙古族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融入中国 文化,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
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1256–1335年)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元朝西南藩国,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
旭烈兀曾孙合赞汗统治时期,是伊利汗国的最强盛时期并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旭烈兀玄孙阿布·赛义德死后,伊利汗国迅速瓦解。
14世纪末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伊利汗国(1256–1335年):又译伊儿汗国或伊尔汗国,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元朝西南藩国,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
建于1256年。
蒙古军在1219年—1221年间侵略并摧毁花剌子模沙王朝后,一直没有所谓的民政机构,而是由将军在阿塞拜疆的木干草原以及大不里士一带统治。
先是绰儿马罕,后是拜住,野里知吉带,到维吾尔人阔里吉思与卫拉特人阿儿浑阿加,才真正有民政机构。
忽必烈称蒙古大汗时,伊利汗国一直承认其为宗主直至忽必烈去世为止。
他的属国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尔提德王朝,克尔曼的后西辽,土耳其的罗姆苏丹国及格鲁吉亚。
1256年,旭烈兀军攻灭盘踞马拶答尔(今伊朗马赞德兰省)诸山城的―木剌夷国‖(伊斯兰教亦思马因派势力。
其它伊斯兰教徒称他们为―异端者‖)。
1258年攻陷巴格达,杀末代哈里发(伊斯兰教主的称号),灭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
1259年,入侵叙利亚。
次年春,旭烈兀得知蒙哥卒于四川,于是留先锋怯的不花继续征进,自率其余军队退回波斯。
九月,怯的不花军在阿音札鲁特被密斯儿(埃及)苏丹忽秃思军击溃,蒙古所占叙利亚诸城尽失。
旭烈兀回波斯后,获悉忽必烈已经即大汗位,并与幼弟阿里不哥发生了汗位之争,遂不再东返蒙古。
他向争位双方派出使者,表示拥护忽必烈为大汗,指责阿里不哥。
元世祖忽必烈遣使传旨,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的波斯国土和该地蒙古、阿拉伯军民划归旭烈兀统治。
于是,原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辖的波斯地区,实际上成为旭烈兀的领地,从而建立了又一个王朝。
其领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
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东阿塞拜疆省马腊格)兀以为首都,设宰相以掌管全国政务,任命了各省长官,命长子阿八哈领汗国东部呼罗珊等省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1225年成吉思汗分封四个儿子,长子术赤的封地是后来的钦察汗国的原型;次子察合台的封地是后来察合台汗国的原型;三子窝阔台的封地是后来窝阔台汗国的原型;四子拖雷的封地在蒙古本部,但其子旭烈兀在西征结束后受封波斯地区,后其在封地建立起伊利汗国。
从此形成了蒙古帝国的在外四大汗国。
•钦察汗国(1242年--1502年)
钦察汗国又叫金帐汗国,是四个汗国里面积最为辽阔的一个,为术赤次子拔都所建,其疆域东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
拔都把伏尔加河地区作为政治中心,在入口处建立了首都萨莱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
罗斯诸公国与钦察汗国为藩属关系。
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时,钦察汗国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兴起的白帐汗国所取代,而后俄罗斯开始崛起,蒙古人在中、东欧、西、北亚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金帐汗国是一个由各民族组成的庞杂的联合体,其中作为征服民族的蒙古族,人数甚少。
东南欧,特别是钦察草原,是钦察人居住的地方。
汗国的人口主要是钦察人、保加尔人、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一些突厥系族群。
尤其以钦察人与土库曼人居多。
由于统治民族蒙古人占少数(约数万人),因此,逐渐被周围的大量钦察、突厥蛮等突厥部族所同化,到14世纪前叶,完成了突厥化过程,突厥语和突厥文成为汗国的通用语言和文字。
素有“20世纪俄国黑格尔”之称的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嘉耶夫
曾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于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
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是世界的一个完整部分,是一个巨大
的东—西方,它将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
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
这段名言精确地诠释了俄罗斯文化的东、西方双重属性。
在史学界一直存在这样的观点,即蒙古入侵使俄罗斯完全“鞑靼化”了,蒙古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是俄罗斯东方属
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这里所指的蒙古即金帐汗国。
不过也有学者质
疑其影响力,认为俄罗斯的东方属性形成根植于对拜占庭文化的汲取,而非主要来源于蒙古的统治和其文化的渗透。
不管哪种说法更具说服力,单就金帐汗国统治俄罗斯近两个半世纪来讲,其文化的冲突与融
合的作用应该是显著的。
察合台汗国(1227-1369)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察合台及其儿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后人管理,建于1227年,于14世纪中叶分为东西两部分,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亡于帖木儿帝国。
察合台汗国最盛时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卜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河中地区特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地区)。
其版图相当于今新疆、中亚五国和阿富汗等地,是蒙古四大汗国中版图较大的一个。
斡尔朵(宫帐)设在阿力麻里境内的忽牙思。
文化冲突与融合
河中地区是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中心,迁居河中地区的部分蒙古贵族,迷恋城市生活,改信伊斯兰教,并积极主张突厥化。
但有一部分人则反对突厥化,主张保持原有的游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这一部分人的主张遭到了木八剌沙的反对。
木八剌沙为了表示对伊斯兰教信仰的虔诚,不仅在河中地区举行加冕礼,还把居住在七河流域的札剌亦儿部和巴鲁剌思部迁到河中地区,使其很快突厥化。
居住在汗国东部(今新疆天山南麓)的蒙古族人仍然保留着本民族原有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
窝阔台汗国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1186年—1241年)及其儿子贵由及他的后人管理。
窝阔台汗国建于1225年,亡于1309年,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中国命最短的汗国。
窝阔台汗国是窝阔台氏族诸汗的世袭领地,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蛮部落的广阔土地和西辽国的部分领土,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
建都叶密立城(今新疆额敏东南)
独特之处
窝阔台封地并不是窝阔台汗国形成的地域基础,窝阔台汗国是海都依靠武力扩张建立的,地域比窝阔台及其后王们的封地大得多。
二、汗国不象察合台、钦察汗国那样自受封领地开始,就形成了以本支诸王为基础、由长王主政的相对统一的政治实体,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独立的汗国,而窝阔台汗国没有这种自然生成的过程。
窝阔台汗国于1309年被察合台汗国所灭。
窝阔台汗国灭亡后,许多窝阔台系宗王留在察合台汗国内,在政治生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十四世纪三十年代末,窝阔台系诸王阿里取代也孙铁木儿汗成为察合台兀鲁思之主。
十四世纪四十年代,扎剌亦儿贵族合札罕择定窝阔台家族的答失蛮为察合台汗国傀儡汗。
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1256年~1388年)又称伊尔汗国,位于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
为拖雷三子旭烈兀远征西亚所建的汗国。
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最高统治权时拥护忽必烈即大汗位,指责阿里不哥。
1264年,忽必烈大汗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
其国东起阿姆尔河,西至地中海,北抵高加索,南达印度洋,首都为大不里士。
1295年,台赞汗继位后,为挽救危局。
缓和社会矛盾,放弃传统政策,全面实行伊斯兰化改革,以争取众多穆斯林贵族的支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他率军队放弃了原有的宗教信仰,改皈伊斯兰教,并将其定为国教;大力推行阿拉伯传统的军事封土制,将农民严格固着在土地上,向领有封土者服役纳租;废除征税制度,规定税率,严惩滥征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制定工商税则;鼓励垦荒,兴修公路,裁减驿传,核定兵额,禁止贪污;奖掖文化,倡导学术。
因此到14世纪初时,伊儿汗国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大恢复,封建统治一度加强,伊斯兰文化也有相当发展。
在合赞汗的宫廷中,聚集着不少文人学者。
他的宠臣宰相拉施特哀丁所编著的历史名著《史集》留传至今。
1304年,合赞汗去世。
此后不久,伊儿汗国内外局势日趋严重。
内有诸王争立,权臣争势,内讧迭起;外有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和钦察汗国不断侵掠,国运日蹙,陷于分裂。
1388年,终被中亚新兴的帖木儿帝国所灭。
旭烈兀为忽必烈和蒙哥同胞兄弟,故与中央汗国关系最为紧密,旭烈兀及其继承者自称伊利汗。
伊利,突厥语“从属”之意。
总结
爱琴两河埃及哈拉巴中国先
文明文明文明文明秦文明
(绝嗣)
雅利安语民族和其他游牧民族的大入侵、“轴心期”的来临和高级宗教的产生
希腊罗波斯古代印秦汉
马文明帝国度文明帝国
匈奴人和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大入侵、四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的确立
基督教伊斯兰佛教—印儒家伦
文明教文明度教文明理文明
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大入侵、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
新兴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的非西方农耕文明的征服及其文化冲突
总结
蒙古帝国在中央汗国之外的四个汗国成为蒙古帝国的有效组成部分,四个汗国除伊利汗国与中央政权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外,其他各汗国都可认为为独立汗国,他们内部又不断衍生出几个小的汗国,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也时常发生战争。
他们统治范围内的民族文化差异较大,这势必会导致各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蒙古人的近三个世纪的统治广大亚洲地区和东欧地区都受到了蒙古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有学者指出蒙古文化对俄罗斯东方文化的形成的重要影响,统治伊斯兰教地区的汗国为了缓解国内压力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等等。
蒙古帝国的四个汗国对外国的影响还可以从人种学家把黄种人种成为蒙古利亚人种。
有学者发现,在蒙古、中亚附近,多达8%的男性人类是成吉思汗(1162~1227)的直系后代,全球有至少1600万这样的男子。
四大汗国无疑大大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抛开其征战对当地的破坏,四大汗国还是促进了世界的进程。
蒙古三次西征,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帝国,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了各地的民族大融和,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把中国的发明,如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等传到西亚及欧洲等国,间接也影响到欧洲日后的文艺复兴。
同时亦将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等传入中国。
由此可见,蒙古西征确实对中外都有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