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郎世宁《百骏图》创作背景 郎世宁在中国的生活

合集下载

郎世宁的《八骏图》

郎世宁的《八骏图》

艺术品知识清郎世宁《八骏图》清郎世宁的八骏图纵:139.3公分,横:80.2公分本幅虽然是采用中国传统的颜料来作画,但在马匹、人物和柳树的表现上,却融入了西画著重光影的手法,显得立体感十足。

右下角的签名,用极工整的仿宋体书写,据此推测,此画应是郎世宁来华初期,亦即雍正年间(1723-1735)的作品。

他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结合西洋画,色彩明暗聚焦透视的绘画手法。

八骏图,是在一棵壮实粗大的柳树下,在境界秀丽视野开阔的环境中,画着色彩不同的八匹骏马,神态各异造型逼真色彩外貌十分准确生动无不栩栩如生。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3、美国和墨西哥绿松石:颜色差别大,好品呈蓝绿色和绿蓝色,次品由苍白到淡蓝色,孔隙多,质地较疏松,一般市场销售的需人工处理。

4、埃及绿松石:多呈蓝绿色和黄绿色,在浅色的底子上有深蓝色的斑点,虽然质地细腻,但颜色不受欢迎。

5、阿富汗、俄罗斯、澳大利亚、秘鲁也有少量优质绿松石,大多呈暗黄色,无宝石价值。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3、美国和墨西哥绿松石:颜色差别大,好品呈蓝绿色和绿蓝色,次品由苍白到淡蓝色,孔隙多,质地较疏松,一般市场销售的需人工处理。

4、埃及绿松石:多呈蓝绿色和黄绿色,在浅色的底子上有深蓝色的斑点,虽然质地细腻,但颜色不受欢迎。

5、阿富汗、俄罗斯、澳大利亚、秘鲁也有少量优质绿松石,大多呈暗黄色,无宝石价值。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故宫博物馆藏《骏马图》清郎世宁

故宫博物馆藏《骏马图》清郎世宁

故宫博物馆藏《骏马图》清郎世宁故宫博物馆藏《骏马图》清郎世宁郎世宁自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入宫廷充当画师,历康、雍、乾三朝。

经过多年的努力摸索,他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按照皇帝的要求创作御用绘画作品,以洋画技法为主,使用中国画具、纸张和颜料,参以中国画法,形成了独特的“清画院的绘画新体”(91),受到宫廷的欣赏,成为乾隆朝画院主要画派之一。

这种画派新体被王致诚、艾奇蒙、安德义、潘廷章和贺清泰等人,及郎世宁的中国徒弟等继承并加以发扬,在宫廷前后存在约一个世纪,并影响京畿地区,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忽视的内容。

在这些画中,骏马的身形、皮毛都被刻画得活灵活现,这与我们古代的白描手法有着天壤之别。

郎世宁的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的技法不同的是,他是画油画出身,特别善于表现马的皮毛和肌肉,同时因为他学过解剖,能用明暗的方式表现出皮毛的质感,给人以很强的真实感,他画的马就从过去那种画上的马变成相片里的马了,也就是完全有立体感、质感很强,让人看了产生想动手摸一摸的感受,就像真的似的。

所以,当时在宫廷里轰动一时,得到了皇帝和王公贵族的喜欢,更是受到乾隆皇帝的器重。

郎世宁的作品以惊人的艺术表达能力,创造了大量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也使清代宫廷纪实绘画的数量与水平远超前代。

这些绘画以精彩的笔墨记录了中华帝国最辉煌的历史,栩栩如生地表现了盛世的恢宏光荣。

据文献记载,郎世宁的画法被称作“线画法”,代表当时宫廷的主流画派。

郎世宁来到中国以后,画有大量作品,存世的有近百幅。

郎世宁在人物肖像画方面,以当时先进于中国的解剖学作为造型依据,加之擅长运用逼真画法描绘人物,体现出较强的写实能力,因而受到好奇西方学术、艺术和科技的清朝皇帝的器重。

郎世宁的肖像作品追求立体感、准确性、比例合理、晕染精细、凹凸分明。

这一类作品的特点可以从他几幅比较重要的作品当中如体现出来,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乾隆朝服像》《乾隆大阅图》《孝贤纯皇后像》《平安春信图》等。

百蝶图

百蝶图

百蝶图一、作者: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意大利米兰人(1688年7月19日—1766年7月16日),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

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等。

二、作品:《百蝶图》绢本,设色,纵35cm,横226cm, 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色彩鲜艳、亮丽,逼真写实的手法将百只蝴蝶描绘的栩栩如生。

三、题跋:(一)乾隆御笔:“翩翾(xuān)锦绣丛,蚑(qí)栩玻瓈(lí)影,无色香常住,消得忙中静。

”注:1.翾:意为轻柔地飞。

2. 蚑:意为虫类慢慢地爬行。

3. 瓈:通“璃”。

(二)“乾隆十年七月,臣余省恭书。

”余省,字曾三,号鲁亭,江苏常熟人,珣子。

宫廷画家。

乾隆(1736—1795)时进宫,善花鸟、虫鱼、翎毛,间亦参用西法,赋色妍丽,尤善画蝶,工兰竹水仙,所作叠邀高宗睿题,藏于石渠宝笈。

乾隆元年是1736年,十年是1745年。

四、印章:“石渠宝芨”“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注:《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编四十四卷。

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

作为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书中所著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而负责编撰的人员均为当时的书画大家或权威书画研究专家。

清代·郎世宁《十骏图》画马名家意料精美

清代·郎世宁《十骏图》画马名家意料精美

清代·郎世宁《十骏图》画马名家意料精美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油画师,兼习建筑。

19岁时,为天主教耶稣会修士,27岁来华传教,以绘事供奉内廷。

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画师。

画法中西合璧,善画人物花鸟,尤擅犬马。

御侍宫廷画师长达50多年,创作了花鸟静物、人物肖像以及纪实绘画等多题材的作品,尤擅以画马闻名。

郎世宁像郎氏为清初杰出的画马御师,运用西洋油画技法:焦点透视、色彩秾艳,色调明暗深浅变化,真实生动地表现出马的架构体积,尺寸大小似真马,生动逼真。

相异于中国画用线条来塑造马的外貌,而以碎细的笔触来画皮毛和尾鬃的质感,更将颈部、腿部肌肉的皱折与皮下筋、血管都表现出来。

乾隆八年,郎世宁奉旨绘制十匹骏马的肖像,十幅《马图》大画依照真实的骏马大小所绘。

「十骏图」3月起稿,10月底完成,共10轴,画钤上有汉、满、蒙文标明马的身长、高度、及由何人进贡。

裱成命交懋勤殿,张照等人按月份等级编次,俱为上等,特制黑红漆画金龙箱收储王室。

「十骏图」成画于乾隆八年(1743),所绘骏马均来历不凡,由新疆藩臣、蒙古各部王公贵族亲王、郡王、贝勒进贡,有喀尔喀、科尔沁、和拖辉特、翁牛特等部旗。

是乾隆的坐骑也是他一生武功的见证。

雪点雕(科尔沁郡王诺们额尔龢图进贡)▲郎世宁《十骏图》之『雪点雕』霹雳骧▲郎世宁《十骏图》之『霹雳骧』大宛骝▲郎世宁《十骏图》之『大宛骝』奔霄骢▲郎世宁《十骏图》之『奔霄骢』赤花鹰▲郎世宁《十骏图》之『赤花鹰』阚虎骝▲郎世宁《十骏图》之『阚虎骝』红玉座(新疆藩臣敬贡乾隆坐骑)▲郎世宁《十骏图》之『红玉座』如意骢▲郎世宁《十骏图》之『如意骢』自在骢▲郎世宁《十骏图》之『自在驈』爾云驶▲郎世宁《十骏图》之『爾云驶』《十骏图》被收录在《石渠宝笈初编》,著录详尽。

从中可知,《十骏图》收藏于御书房,是“素绢本,着色画”,属上等品。

在清宫内务府的活计档记载:“乾隆八年,三月初三日,司库郎正培面奉上谕:着郎世宁画十骏大画十幅,不必布景,起稿呈览。

清·郎世宁《十骏犬图》

清·郎世宁《十骏犬图》

清·郎世宁《十骏犬图》十骏犬图 -清 .郎世宁郎世宁于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7月19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米兰,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过系统良好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公元1714(清·康熙五十三年)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经过一年的海上颠簸,于次年低达澳门(此时已为葡萄牙占据),起郎世宁作为汉名,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

公元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八岁。

郎世宁所画的动物,和传统中国绘画中的动物有很大的差别,他从来不用连绵富有弹性的线条来描绘物象的轮廓,而是以细碎的小笔触来表达动物皮毛的质感;郎世宁还深谙动物的解剖结构,所以描绘的动物形象非常准确,而且富于立体感,和中国画家笔下的动物形象大相径庭,别有一番味道,很得乾隆皇帝的青睐。

郎世宁在宫廷内创作的《十骏犬图》轴十幅,画了十条品种高贵的名犬,分别命为:“双花鹞”、“睒星狼”、“金翅猃”、“苍水虬”、“墨玉璃”、“茹黄豹”、“雪爪卢”、“蓦空鹊”、“斑锦彪”和“苍猊”。

这中间的前九条狗都属小头长吻、腰腹收缩、四肢细劲那类品种,均为出色的擅长奔跑的猎手,敏捷强壮,速度耐力惊人,成为皇帝一行围猎时的好帮手;最后那条威猛的大狗,应当是藏獒。

从画面上所题写的字句来看,这些名犬,大都是周遍各个部落的首领或地方官进献给皇帝的。

从画面上看,图中的犬,无疑是由画家郎世宁所绘,因为欧洲风味很足;而再看背景部分的花草坡石,讲究皴法、勾勒,追求平面的装饰效果,与动物的画法相比较,二者有很大的差异。

这应当是由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补画的,但是署名只有郎世宁一人。

本文摘自:白石秋水()。

郎世宁《百骏图》赏析

郎世宁《百骏图》赏析

郎世宁《百骏图》赏析清代传奇画师-宫廷画师郎世宁有一幅名作:《百骏图》,此图绘于雍正六年,当时,郎世宁正就职于宫廷画师,这幅《百骏图》也是他早期典型代表作之一,原图绢本纵94.5cm,横776.2cm 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是一个传奇画师,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时,雍正在位,正是清朝鼎盛时期,郎世宁乃一个外国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意大利米兰,清康熙五十四年,来到中国,以传教士身份进入宫廷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他在中国的绘画时间长达50多年。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意大利人,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因为他对艺术的向往,对中国文化的渴求,不怕离乡背井,不拍语言障碍,不怕亲朋阻挠执意来到中国。

这种精神,注定他会成为艺术上的一座丰碑。

1715年,刚来中国的郎世宁,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诏入宫中,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郎世宁融通中西的技法,将西方油画明暗层次绘画技法加入传统国画中,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这种新的画风,而备受康熙,雍正,乾隆的器重。

由于,郎世宁的到来,也给清宫的绘画,带来一股西洋风,这种“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郎世宁--《百骏图》在中国从事绘画的这50多年里,他先后有很多知名画作流传出来,如他的代表作《百骏图》,《聚瑞图》,《平定西域战图》等等。

他的一生共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他平时除了绘画,还要花时间学习汉字和满文。

传教士身份的郎世宁,由于受到宫廷的庇佑,而得安宁,然而,当时清政府对西方传教士甚是不满,三朝在位期间,郎世宁也是在宫中,小心翼翼,绘画也完全按照皇帝的要求来画,先做稿本,后才能在绢上作画。

郎世宁百骏图细节图郎氏,擅长画马,这幅《百骏图》正是,正体现了郎世宁画马的真正水平。

《百骏图》作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其内容,是近百匹马,姿态各异,放牧游息于草地的场景,或立或躺,或行或停,或嬉戏,或饮水,或觅食,或求偶。

手法上,郎世宁采用西洋画法中常用的前轻后重,前实后虚,前大后小的写景方法。

清 郎世宁《百骏图》长卷高清版【组图】

清 郎世宁《百骏图》长卷高清版【组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长卷高清版【组图】清郎世宁《百骏图》长卷高清版【组图】清郎世宁《百骏图》长卷,绢本,设色画。

纵:94.5公分,横:776.2公分。

《百骏图》画姿态各异之骏马百匹,放牧游息於草原的场面。

马匹们或卧或立、或嬉戏、或觅食,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发挥了西洋画法中常应用的前重後轻、前实後虚、前大後小等写景方法,使画面产生空旷深远的景界,草木、山水、人物无不写实精致。

全幅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真。

郎氏擅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及西画颜料,以显示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画面。

如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

此图绘於雍正六年(1728),堪称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生于米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到中国,随即入宫,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

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城战图》等。

郎世宁1715年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

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

尽管如此,洋画家郎世宁也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清郎世宁百骏图(超清)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清郎世宁百骏图(超清)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清郎世宁百骏图(超清)
百骏图
郎世宁画《百骏图卷》为清代绘画神品上上,原图绢本纵94.5公分横776.2公分,藏宫廷大内人莫能观。

满清鼎革溥儀出走,清宫为故宫博物院,方得以浏览。

此后故宫博物院付梓在故宫周刊发表遂公开于世,蜚声世界艺坛。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画姿态各异之骏马百匹,放牧游息于草原的场面。

马匹们或卧或立、或嬉戏、或觅食,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发挥了西洋画法中常应用的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前大后小等写景方法,使画面产生空旷深远的景界,草木、山水、人物无不写实精緻。

全幅色彩浓丽,构图繁複,形象逼肖,郎氏擅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及西画颜料,以显示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画面。

如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

此图绘于雍正六年(1728),堪称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1特大图)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2)郎世宁百骏图(局部3)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4)郎世宁百骏图(局部5)
郎世宁百骏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故事-郎世宁《百骏图》创作背景郎世宁在中国的生

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百骏图》,是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来到中国之后,于清朝雍正六年创作的作品。

郎世宁最开始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是以传教士的身份前来,目的是为了向中国的统治者和老百姓传播天主教义,扩大宗教影响。

不过天主教并不受当时统治者的认同,他们拒绝郎世宁等人向百姓传播天主教义,并不赞同他们的宗教信仰。

主要目的眼看是不行的,但是清朝统治者却对郎世宁的绘画产生兴趣,将郎世宁留在宫中,成为一位宫廷画师。

就这样原本传教次啊是主业的郎世宁,最终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清朝皇宫中的一位宫廷画家。

百骏图创作于雍正六年,雍正皇帝当时对西方传教士比之康熙帝还更为严厉。

当时许多传教士都遭受厄运,幸而郎世宁服务于宫廷,这才免受责难。

欧洲以色彩艳丽,注重写实的油画见长,郎世宁自然更擅长油画。

不过因为油画保存不易,时间久了容易变黑模糊,看不清本来面目,不受皇帝喜爱。

于是郎世宁只能抛弃自己原有的绘画方式,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

另一个方面,清朝有宫廷画师绘画之前,必须先在作画前绘制稿本,随后将稿本上呈皇帝,在得到皇帝批准之后,才照着稿本绘制图画的规定。

郎世宁自然也必须遵守这个规定,在绘制《百骏图》之前绘制稿本,得到批准,这才有了今日大家看见的《百骏图》。

《百骏图》的稿本,现如今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充分说明了郎世宁在清朝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受到的限制。

郎世宁受到限制并不仅仅是在创作方面,同时也在生活方面。

郎世宁虽然说是宫廷画师,但是当时的生活和创作条件却并不好。

他的欧洲伙伴王致诚曾在写往欧洲的信件中说起他们作画的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热。

视为属民,皇上恩遇之隆,过于其他传教士,但终日供奉内廷,无异囚禁……作画时颇受掣肘,不能随意发挥。

”又因为他不是中国人,是欧洲人,受到的限制则更多。

这种生活条件一直到乾隆帝继位之后,才逐渐变好。

也许是因为乾隆帝在继位之前,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就与郎世宁有了交情。

所以继位之后,对郎世宁多有照顾。

他经常前往探查郎世宁绘画,初始几乎是每日必至。

皇帝的关心,让郎世宁在宫中的生活好过了不少。

乾隆帝先后几次打赏宫廷画师,郎世宁都位在其列,地位堪比当时宫廷的资深画师,元老级人物冷枚和唐岱等。

郎世宁七十岁的时候,乾隆帝还专门下令为他举办了隆重的祝寿仪式,亲自写了祝词。

不过唯一要说的是,尽管已经在中国待了几十年,但是郎世宁还是没有忘记自己到中国来的主要目的——传播天主教教义。

所以又一次乾隆帝前来看望他绘画的时候,他从怀中掏出了请求恩准传播天主教的奏折。

虽然乾隆帝当时并没有发怒,但是却也没有同意他的请求。

从此之后,郎世宁每每出入宫廷,都会被搜身,看是否夹带有奏折。

郎世宁最后在中国去世,至死没有完成在中国传播天主教教义的志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