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与卫生管理资料

合集下载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与监管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与监管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与监管第一章:引言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质量、保鲜、防腐、增加口感等目的,添加于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物质。

由于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控制也需要更加严格。

本篇文章将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与监管进行探讨。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2.1、安全评估的意义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是对国内外新添加剂的开发和使用的必要步骤,主要是为了保证人们食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确保其符合规定和标准。

2.2、安全评估的主要内容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分分析:评估产品的成分、组成和化学性质,以及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关的生理、生化和免疫学效应等,以确定其安全性。

(2)剂量测定:评估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剂量,并设计监测方案。

(3)毒理学评价:根据已有的操作规程,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毒理学评价,检查食品添加剂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等。

(4)群体监测评价:进一步了解食品添加剂的长期食用效果,确定其健康影响是否存在。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监管3.1、现行监管法规目前在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都受到1981年颁布的《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管理,以及1995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相关法规的限制保障。

3.2、监管机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其职责包括:(1)审查食品添加剂的评估结果和有关检测报告等材料,审批新产品的添加。

(2)对生产和销售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和监测。

(3)将符合规定的企业和产品进行备案,并随时将任何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制止和查处。

3.3、监管策略在监管食品添加剂时,监管部门应该:(1)将添加剂分类,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

(2)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与检查,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质量体系,积极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与监管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与监管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与监管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也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但是,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备受关注,因为它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和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一、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口感、色泽等性状而添加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根据其作用特点,可以分为防腐剂、增稠剂、色素、味素、香精等种类。

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是指对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检测的过程。

食品添加剂在申请上市之前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提交相应材料给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审批。

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性质:对食品添加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评估,并确定其质量规格和适用范围等。

2、摄入量:评估食品添加剂在不同食品中的使用量,确定人体日摄入量。

3、安全性:通过动物实验等方法,评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可接受的毒性或副作用程度。

4、确定最大使用量:根据摄入量和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可接受的最大使用量。

5、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法,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定量分析和检测。

6、安全评价报告:将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写成报告,提交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审批。

三、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是指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监督、管理和检测的过程。

监管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

1、认证审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所有食品添加剂进行认证审批,只有被批准上市的食品添加剂才能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

2、监督检查: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上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日常监测和抽检,确保其使用量不超过最大使用量,并且不含非法添加物。

3、处理不合格品:如果发现食品添加剂存在质量问题,市场监管部门会立即从市场上下架,进行销毁或退回处理。

4、公示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定期发布食品安全公告和食品添加剂目录,告知消费者已批准销售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使用范围。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与卫生管理素材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与卫生管理素材
即可对其进行评价。必要时,进行第3阶段试验后再予 以评价。
17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提供安全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定量指标,包括允许使用的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目的(用途), 使用范围(对象食品)以及最大使用量 (或残留量),有的还注明使用方法。最 大使用量通常以g/kg为单位。
动物的致死量(LD)或半数致死量(LD50 )。
经口LD50与毒性分级 毒性级别 极 毒 剧 毒 中等毒 LD50/ (mg/kg) ﹤1 1~50 51~500 毒性级别 低 毒 相对无毒 无 毒 LD50/ (mg/kg) 501~5000 5001~15000 ﹥15000
5
亚急性毒性试验
亚急性毒性试验是在急性毒性试验基础上进
⑤根据该物质在食品中的最高允许量(D)制定出该种添加剂在每
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E)。
19
例:下面以苯甲酸为例进行计算: a.最大无作用量(MNL): 由大鼠毒性试验判 定MNL=500mg/kg b.每日允许摄人量(ADI): 根据最大无作用量(MNL),对于人体的安全系 数以100计. ADI=MNL x(1/100)=500*(1/100) =5(mg/kg) c.每人每日允许摄入总量(A): 以正常人体质量60kg计算,苯甲酸的每人每 日允许摄入总量为: 5mg/kg×60kg=300mg d.最大使用量(E): 通过膳食调查,得出各种食品中平均每人每日摄 食量(c),如表所示 20
第二章
食品添加剂的
安全性评价与卫生管理
1
一、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二、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方法 三、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最大使用量(E)的确定
四、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办法
五、食品添加剂的法定编号

食品中的添加剂及其安全性评价

食品中的添加剂及其安全性评价

食品中的添加剂及其安全性评价随着食品产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品质的要求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食品中的添加剂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会深入探讨食品中添加剂的种类、用途以及安全性评价。

一、添加剂的种类及用途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增加一些特定的物质,用以改善食品色、香、味、口感、保鲜、防腐等方面的特性,从而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增加市场竞争力。

目前,常用的添加剂主要有以下几类:1.色素:主要用于调节食品的颜色,使其更加美观。

常用的色素有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种。

2. 香料和调味剂:主要用于改善食品的香气和味道,使其更加可口。

常用的香料和调味剂有天然香料和人工合成香料两种。

3. 酸度调节剂:主要用于调节食品的酸碱度,使其达到理想的口感和质地。

常用的酸度调节剂有柠檬酸、苹果酸、醋酸等。

4. 抗氧化剂:主要用于保护食品中的脂质、维生素等成分,防止其被氧化而变质。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5. 防腐剂:主要用于防止食品被微生物污染而变质。

常用的防腐剂有硫酸盐、酒石酸等。

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旨在改善食品品质和增加市场竞争力,但是添加剂的使用也必须满足一定的安全性要求。

目前,世界各国都制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和管控措施。

在评价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时,常常需要进行以下几种评价:1. 急性毒性评价:评价添加剂对人的急性毒性影响,包括口服毒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等。

2. 长期毒性评价:评价添加剂在长时间内对人体的影响,包括生殖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等。

3. 过敏原评价:评价添加剂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

4. 累积毒性评价:评价添加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总摄入量是否超出安全摄入量。

综合这些评价,可以得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结论,从而指导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时的表达和出售。

三、未来的食品添加剂未来的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向更加自然和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一些纯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香味剂等。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科技的发展,食品添加剂越来越普遍地被应用到食品加工生产中。

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颜色、香味,增强维生素含量以及保加水分和稳定性。

然而,长期以来,食品添加剂也是公众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很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一直存在质疑。

因此,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变得十分重要。

一、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食品添加剂就是对使用者的安全、人体健康、环境污染、审美习惯等方面都有一定风险。

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焦点,并列入各国战略工作的议事日程。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是确保食品加工中添加剂安全合理应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

二、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方法1.毒性试验毒性试验是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动物试验,评估食品添加剂对动物体内毒性和副作用的影响,来预测添加剂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毒性反应。

此试验需要在动物模型中进行,并考虑到人体的差异性。

2.安全摄取量安全摄取量是基于人体体重和每日摄取量来计算的,这依赖于细胞和牙齿学数据,患病率等数据,由此而来的最大安全摄取量是基于患病率为1%的预测,而没有任何风险因素。

如果在人口中使用接受水平,请添加更多的保障因素。

安全摄取量实际上是通过各种风险比率因素来推算添加剂的可接受含量3.生活实践气象法生活实践法是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进行评估的综合方法,可以考虑到人体摄入添加剂的真实情况,反映人们对食品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同时,通过对人口和区域尤其是高-risk人群的多样化研究,提出评估结论的更全方位的推断。

三、食品添加剂常见安全问题1.致敏问题过量使用添加剂会导致一些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发红、脱皮、瘙痒等。

某些人的过敏反应还会引起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2.致癌问题许多人认为添加剂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因为一些食品添加剂会增加致癌物的摄入量。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际机构已经公布了添加剂和致癌物相关性的报告,感到非常安心。

3.心血管问题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会对食品中的脂肪酸和胆固醇影响,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近年来,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提高食品品质、改善食品口感、延长食品保质期等目的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然而,一些食品添加剂在超量或长期摄入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评价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包括毒理学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评估三个方面。

毒理学评价是指对添加剂药物毒性、限制性用量、临床病史进行研究,以确定添加剂药品的引起疾病的剂量和时间。

暴露评价就是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人体的吸入、接触、食用等生物学影响,依据日常实用标准,对其实际暴露情况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和确定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毒理学评价是评估食品添加剂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毒理学评价可以衡量添加剂的毒性和有效性,详细描述添加剂的合理使用限制,以及评估食品添加剂的无害性和有害性。

评估原理包括灵敏性、染色体畸变、肿瘤形成、替代性、遗传学、再生技术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对添加剂对人体的一系列短期或长期效应进行评估。

暴露评价是评估添加剂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暴露评价要考虑各种情况下人体暴露的程度和频率。

在评估中需要考虑不同消费者食品暴露的高峰情况,也要考虑生产厂商和其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的吸入和皮肤接触暴露情况。

通过暴露评价可以合理估计添加剂的安全度,避免出现长期食用高剂量食品添加剂引起的不良影响。

风险评估是最终评估安全性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概率学和统计学来分析风险。

风险评估要考虑缺陷的累积效应、剂量与反应之间的效应、剂量-反应关系的可变性等多种因素。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食品添加剂的正常剂量和最大摄入量,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总体来说,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是一项复杂的过程。

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环节的因素,包括添加剂的结构和功能,添加剂的使用方法,以及消费者以及工人的暴露情况。

在评估的过程中应当以人的健康为出发点,遵循科学论证、公正公正的原则,使得评估过程更加科学化,从而更好的确保我国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评价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评价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评价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食品工业中的食品添加剂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质量、保护食品,增强其色、香、味以及增加食品的营养组分和功能性成分而添加的各种化学品。

但是,除了一些必要的添加剂外,许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持谨慎态度,担心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加工厂商也面临着如何安全使用和评价食品添加剂的问题。

一、食品添加剂类型及其作用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增稠剂、酸味剂等多种类型。

其中,防腐剂是常用的一种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变质、腐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色素则可以为食品增添美观的色彩,增强食欲。

甜味剂可以替代糖的使用,降低食品的热量,适合关注健康的人群食用。

增稠剂可以为食品增加质地和口感,而酸味剂则能为食品增加酸度和鲜味。

这些添加剂在食品制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食品工业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便利销售的重要因素。

二、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问题但是,伴随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人们对其安全性问题开始关注。

许多食品添加剂在长期摄入过程中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如对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负面影响。

而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有一部分食品添加剂存在安全问题,如脱氢乙酸钠、山梨醇酯、明胶等。

针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所有出售的食品必须标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含量,以方便消费者参考。

三、食品添加剂评价标准针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相关的评价标准和指导规范。

例如,欧盟设立了E编号体系,对各种食品添加剂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将安全性高、无不良影响的添加剂给予批准。

国内也设立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安全性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控制。

此外,食品工业企业也需要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安全性评价和控制。

四、食品添加剂的替代方案除了通过安全评价、标准和规范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外,对于许多担心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问题的消费者来说,也可以选择购买少或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性评价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性评价

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性评价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提高食品的品质、增强其色、香、味等特性,以及改善食品的贮存性能和加工性能而在食品中添加的物质。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就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价进行探讨。

一、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意义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对于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和系统的评估,可以判断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使用标准和管理措施,从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目标是保证食品添加剂在推广应用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确保食品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其安全性评价食品添加剂根据其功能分为增稳剂、膨松剂、发酵剂、色素、甜味剂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食品添加剂在其安全性评价中,会参考各个国际组织和机构的相关标准和方法,对其进行评估。

1. 急性毒性评价急性毒性评价是通过动物实验,评估食品添加剂对动物是否具有剧毒性和急性毒性。

实验中会给动物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食品添加剂,观察其对动物的毒性反应,确定其安全使用浓度。

2. 慢性毒性评价慢性毒性评价是通过长期饲喂动物,观察食品添加剂对动物是否具有慢性毒性。

实验会在动物的饲料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食品添加剂,观察其对动物的长期影响,如对器官功能、生育、生长等的影响。

3. 致突变性评价致突变性评价是通过细胞实验或动物实验,评估食品添加剂是否具有致突变性。

实验会将食品添加剂与细胞或动物接触,观察其对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影响,判断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引起遗传性疾病。

4. 致癌性评价致癌性评价是通过长期饲喂动物,观察食品添加剂是否具有致癌性。

实验中会将一定剂量的食品添加剂添加到动物饲料中,观察其是否会引发动物出现恶性肿瘤。

5. 致敏性评价致敏性评价是通过动物实验或人体试验,评估食品添加剂是否具有致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机能状态等条件有关。
所谓毒性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在一定的条件 下使用时不呈现毒性,即可相对地认为对机
体是无害的。
3
二、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方法
毒理学评价要进行一定的毒理学试验,通常要
做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
在慢性毒性试验方面除做一般的慢性毒性试验外,
还要进行特殊试验,如繁殖试验、致癌试验、致畸 试验等。在多数情况下只做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 一般毒性试验,只有当发生可疑情况时,才进行特 殊试验。
动物的致死量(LD)或半数致死量(LD50 )。
经口LD50与毒性分级 毒性级别 极 毒 剧 毒 中等毒 LD50/ (mg/kg) ﹤1 1~50 51~500 毒性级别 低 毒 相对无毒 无 毒 LD50/ (mg/kg) 501~5000 5001~15000 ﹥15000
5
亚急性毒性试验
亚急性毒性试验是在急性毒性试验基础上进
MNL也称最大耐受量、最大安 为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 全量或最大无效量,是指动物长 期摄入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 据;为评价受试物是否能应用于(或存在于) 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为 “mg/kg”。 食品中提供依据。
7
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是考察少量受试物质(添 加剂)长期作用机体所呈现的毒性,以确定
10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分4个阶段
急性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和短期喂养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传统致畸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11
毒理学试验结果的判定
急 性 毒 性 试 验 LD50剂量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则 放弃该受试物用于食品,不再继续其他毒理学 试验;
一步检验受试验物质(添加剂)的毒性对机体
的重要器官或生理功能的影响,并估量发生影
响的剂量,为慢性毒性试验做准备。亚急性毒
性试验的内容与慢性毒性试验基本相同,仅试 验期长短不同。亚急性毒性试验期一般为3个月 左右(即在2-6个月之间)。
6
亚慢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包括繁殖、致畸试验,目 的观察受试物以不同剂量水平较长期喂养对动 物毒害作用性质和靶器官,了解受试物对动物 繁殖及对子代的致畸作用,并确定最大无作用 剂量(MNL)。
13
b.如其中的2项试验为阳性,而且短期喂养试验显示该受 试物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一般应放弃该受试物用于食品; 如短期喂养试验显示有可疑的毒性作用,则经初步评价后, 根据受试物的重要性和可能摄入量等,综合权衡利弊再做 出决定。 c.如其中一项试验为阳性,则再选择基因突变试验、显 性致死试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修复合 成(UDS)四项试验中的两项遗传毒性试验。 如再选的两项试验均为阳性,则无论短期喂养试验和传 统致畸试验是否显著有毒性和致畸作用,均应放弃该受试 物用于食品;如有一项为阳性,而在短期喂养试验和传统 致畸试验中末见有明显毒性与致畸作用,则可进入第三阶 段毒性试验。 d.如4项试验均为阴性,则可进入第三阶段毒性试验。 14
其最大无作用量和中毒阈剂量。
中毒阈剂量是最低 中毒量,即能引起机 体某种最轻微中毒的 最低剂量。
8
特殊试验
在慢性毒性试验中发现有可疑的迹象,则需进 行相关的特殊试验,如繁殖试验、致癌试验、致 畸试验、致突变试验、致敏试验等。 繁殖试验:是检查受试物质对动物繁殖生育能力 的影响的试验。可通过测定动物的受孕率、活产率、 出生存活率、哺育成活率等指标,观察动物生育能 力、妊娠过程、产后情况、母体及仔代发育状况等 内容。 致畸试验:是检查受试物质能否使动物仔代胎儿 发生畸形的试验。
大于10倍者,可进入下一阶段毒理学试验。
凡LD50在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左右时,
应进行重复试验,或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12
亚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 细菌致突变试验 小鼠骨髓微核率测定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小鼠精子畸形分析 睾丸染色体畸变 上述分析中选择4项试验,根据以下原则对结果 进行判断。 a.如其中3项试验为阳性,则表示该受试物 很可能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和致癌作用,一般应放 弃该受试物应用于食品,毋需进行其他项目的毒 理学试验。
9
致突变试验:是检查受试物质有无致突变作用 的试验。
致癌试验:是检查受试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有无 致癌或诱发肿瘤作用的试验。 致敏试验:有些物质具有致敏性,能引起敏感 者的过敏反应。 生化代谢试验:是研究受试物在体内吸收、分 布与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转变成代谢物的生物 转化过程的试验。生化代谢试验包括受试物质吸 收的方式、速率和程度,在组织器官内的贮留, 代谢转变情况,排泄的方式、速率和程度等内容。
第二章
食品添加剂的
安全性评价与卫生管理
1
一、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二、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方法 三、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最大使用量(E)的确定
四、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办法
五、食品添加剂的法定编号
2
一、食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毒性除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有 关外,还与其有效浓度或剂量、作用时间及次 数、接触途径与部位、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机体
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a.最大无作用剂量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 入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强,应放弃该受试物
用于食品。
b.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50倍而小于l00倍 者,经安全评价后决定该受试物可否用于食品。 c.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或等于l00倍者,则 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
亚慢性毒性试验—— 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传统致畸试验 a.最大无作用剂量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 入量的10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放弃该受试 物用于食品。 b.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100倍而小于300 倍者,应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c.大于或等于300倍者则不必进行慢性毒 性试验.可进行安全性评价。
15
4
急性毒性试验
致死量,是指能使一群试 后,对动物体产生的作用进行判断。通过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一次性较大剂量投药(添加剂) LD50也即动物的半数
验动物中毒死亡一半的投 试验可了解受试物的毒性强度和性质,考查动物摄 药剂量,以“mg/kg”表 示。 入该物质后在短时间内所呈现的毒性,从而判定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