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19课《谈中国诗》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探讨》

丰盈的内心是一颗极具力量的种子,看似微小,实则无 尽。它能带你越过风霜雪雨,领你去看万千世界。
像钱钟书这样,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好的活法。
1、有些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 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痛 不痒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 2、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 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3、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 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4、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 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 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 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 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 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他”指“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只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壹诗尽职。”贰会临或欣远时赏,期本只的国能特诗说点的明。人本,国不诗能某够个居宗高派
肆 叁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出场就是“抒情诗”,即巅峰,“早衰” 是指后来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指中国文化中一出场便是巅峰,致使后来发展受困 的情况。
(1)三四句写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 来”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即所谓“易尽”;在诗 人,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了无穷感慨,久客伤老,反主为宾 的悲哀都包含在这一“问”中,此所谓“无垠”。 (2) 儿童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笑貌,与诗人鬓毛疏落、老 迈衰颓的沧桑形象呼之欲出,又强化了这种感慨伤怀。外在形 象“易尽”,内在感慨“无垠”,全诗在这有问有答处悄然作结, 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与回味。
问题4 (单元研讨任务) 二 1.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谈“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像钱钟书这样,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好的活法。
1、有些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 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痛 不痒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 2、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 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3、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 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4、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 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 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 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 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 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他”指“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只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壹诗尽职。”贰会临或欣远时赏,期本只的国能特诗说点的明。人本,国不诗能某够个居宗高派
肆 叁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出场就是“抒情诗”,即巅峰,“早衰” 是指后来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指中国文化中一出场便是巅峰,致使后来发展受困 的情况。
(1)三四句写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 来”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即所谓“易尽”;在诗 人,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了无穷感慨,久客伤老,反主为宾 的悲哀都包含在这一“问”中,此所谓“无垠”。 (2) 儿童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笑貌,与诗人鬓毛疏落、老 迈衰颓的沧桑形象呼之欲出,又强化了这种感慨伤怀。外在形 象“易尽”,内在感慨“无垠”,全诗在这有问有答处悄然作结, 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与回味。
问题4 (单元研讨任务) 二 1.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谈“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谈中国诗》课堂课件

07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程总结: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诗歌经历了多 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包括诗经、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
中国诗歌的文化内涵
中国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 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中国诗歌的艺术特点
中国诗歌注重意境、情感、节 奏和音韵等方面的表现,具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诗歌的鉴赏方法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 平、艺术手法等方面,可以更
好地鉴赏和理解中国诗歌。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
练习题
针对本次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以 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思考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 美情趣。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题,鼓励学生探索中国诗歌的更多 层面。
诗歌特点
中国诗歌注重意境营造、情感抒发 和音韵节奏,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 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提高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教学安排
课程将按照诗歌发展历程和流派特点进行分阶段教学,每个 阶段包括诗歌赏析、讨论交流和创作实践等环节。同时,将 邀请诗人、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广 阔的学习视野和实践机会。
注重诗歌的节奏感和韵 律美,使诗歌朗朗上口,
易于传诵。
鉴赏方法:如何欣赏和评价一首好诗?
01
02
03
04
主题思想
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领 悟诗人的情感表达。
意象意境
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感受 诗歌的艺术魅力。
《谈中国诗》课件2-优质公开课-语文版必修5

元明清时期的演变
元曲
元曲是元代兴起的新的诗歌形式,其语言通俗易懂、风格幽默风趣,代表作品有 《窦娥冤》、《西厢记》等。
明清小说中的诗歌
明清时期,随着小说的发展,诗歌逐渐融入其中,成为小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红楼梦》中的诗歌,既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02 中国诗歌的特点与风格
语言精练
总结词
中国诗歌的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准, 表达力强,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 出丰富的意义和情感。
详细描述
中国诗歌的语言经过了长期的提炼和 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韵律和节奏。 诗人运用巧妙的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象征等,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生 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节奏鲜明
总结词
中国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音节、韵律、平仄等方面的巧妙安排,形成独特的音乐美 感。
意境深远
总结词
中国诗歌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生活场景或情感体验,创 造出深远、悠长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诗歌时能够感受到丰 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详细描述
中国诗歌常常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山水、花鸟、风雨等 ,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境。这些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具有 美感,还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宇宙等方面的思考,使诗歌 具有深远的意境。
语言文字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推动世界文学发展
中国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 思想内涵,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 库,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促进文化交流
中国诗歌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与世 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了各国人 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提供文学灵感
中国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 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为世界各地的 作家、诗人提供了创作灵感。
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内容上与中国诗无 甚差异且作风暗合
引用多首中外诗歌
精读.精彩语段赏读
1、思考:“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读 本国诗的人而言的。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 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中认识中国诗不同外国诗的地方, 即中国诗的特点。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用居高望远的观 点看待中国诗,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 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中国诗特点
外国诗特点
引例或修辞
早熟;抒情诗发达.没有史 先有叙事诗,再有戏 “印象派”的类
诗.缺乏变化,逐渐腐化。 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比,
篇幅短小
篇幅长
闪电空战中、楼二阁寸的象比牙喻比喻
富于暗示性
尖刻短截
多处引用中外诗歌和诗论
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情感厚重、诗调沉重 比喻,对照的修辞
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精读.精彩语段赏读
3、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 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 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 是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句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 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 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周密的逻辑性, 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 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 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流毒无穷地 聪明”,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 评、抵制,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谈中国诗》ppt课件

05
中国诗歌翻译与传播
翻译原则与技巧探讨
忠实原文
01
在翻译中国诗歌时,首要原则是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诗的
意义、情感和韵味。
保持诗歌形式
02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诗歌的形式,如押韵、节奏等,以
体现诗歌的音乐美。
文化背景考虑
03
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注释、解释
等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互动关系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体现在创作实践上,还体现在理论研究和批评领 域。通过对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 律。
古典诗歌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古典诗歌对当代文学 创作的影响
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许多当代作家在创作中自觉 或不自觉地借鉴了古典诗歌的表现手 法和艺术技巧,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青玉案·元夕
此词为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描绘元夕之夜的景象和词人的 感受,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和对未来的期许。
04
中国诗歌与现代文化关系
传承与创新:古典诗歌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
01 02
古典诗歌的传承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媒体等多种渠道得以 传承。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能够欣赏到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和意境 之深远。
象征手法与意象运用
象征手法
中国诗歌中常常运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动物、植物等 赋予象征意义,来表达诗人的情
感和主题。
意象运用
意象是中国诗歌中重要的艺术手法 之一,诗人们通过创造独特的意象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增强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 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 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简析】此句意在表述中国诗的意蕴悠远,但其表 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 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 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 ,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 【简析】用狗作比,巧妙诙谐地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论 者对于中西方文化不懂装懂“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 又算西洋”的特点。 • 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批判 了那些文化本位论者,用语幽默。
作业:课后练习三,对比分析曹操《观沧海》和普希金 《致大海》
提示:《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 壮的情怀,《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 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异:《观沧海》体现 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但包容着深远的意味。《致大 海笔名中书君 。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宋诗选 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 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 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其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 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 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 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 地聪明。 • 【简析】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百喻经》阐释中国的 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 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 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 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 乏严密的逻辑性,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基础,其结 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 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比喻中透出强烈的讽刺意味。句 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 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 。“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 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 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谈中国诗》ppt课件(17页)

第三部分(第3段至8段)。重点论述中国诗 的各个特点。
第一层,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 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且 富于暗示。 第三层,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第9段)。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 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 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众从比较文学的角 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
论 证 方 法
比喻
对比 易见里望见无垠
贵乎尖刻斩截
特点(二):
富于暗示
空泛连着确切
听不见的更美
言有尽而意无穷 要求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严 羽 欧阳修 柳宗元 李 白 王 勃 赵 嘏 济源自慈 维 莱 怀孕的静默 哈姆莱特的静默
中国 (中外诗人的诗论很接近) 外国 白居易 贾 岛 鲍 照 拜伦 王士桢 刘希夷 魏尔金 惠特曼
论 证 方 法
引言
比喻
特点(三): 原 因 论 证 方 法
笔力轻松,词气安和
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 文人的话,是谈话,不是演讲 蜘蛛网之于钢丝网 比 喻、 对 比 像乐队合奏 像吹芦管 狂起来只不过凌风出尘 狂起来拔木转石的力兽和惊天动 地的神威 中国诗不是野蛮犬吠,像良心的声 音又静有细
特点 (四)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 《围城》(长篇小说)1947; 《谈艺录》(诗话)1948,; 《管锥篇》(1-4册,文论)1979; 《七缀集》(文论集)1985 。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 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 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 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 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谈中国诗》课件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学习成果回顾
深入了解了中国诗歌的历史背景 、发展脉络和主。
掌握了鉴赏中国诗歌的基本方法 和技巧,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和 评价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语言艺
术。
通过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 诗歌,提高了自己的诗歌素养和 审美能力,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
05
中国诗歌传承与创新思考
传统诗歌传承价值
文化遗产
传统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情感表达
传统诗歌注重情感表达,通过抒发内心情感,使 读者产生共鸣和感悟。
韵律美感
传统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押韵、平仄等手 法,营造出独特的美感。
现代诗歌创新实践
题材拓展
民歌与民谣
反映人民生活和情感的口头创作。 如《敕勒歌》、《木兰辞》等。
03
中国诗歌鉴赏方法
意象分析法
1 2 3
意象的捕捉与识别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元素, 如自然景物、人物描绘等,进而识别出诗歌所营 造的意境。
意象的解读与赏析
深入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挖掘其象征意义、隐喻 含义等,赏析诗歌如何通过意象表达主题和情感 。
《谈中国诗》课件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中国诗歌特点与分类 • 中国诗歌鉴赏方法 • 中国诗歌创作技巧探讨 • 中国诗歌传承与创新思考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课程目的与意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诗歌,了解中华 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增强文 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分析诗歌中情感表达与主题的关系,探究情感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中国诗的特点之二:富于暗示性
6.中国诗的特点之三: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7.特点之四: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 的地方。
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 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 “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 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 得明朗圆满,反过《来谈中也国诗一》公样开课。课件因此,“读外国诗 每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 本国诗”。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谈中国诗的立场是比较文学
发展史 韵味 句式 节奏 内容
中国诗
西洋诗
抒情诗——戏剧诗 史诗— 戏剧诗— 抒情诗
意味无穷
尖刻斩截
疑问语气结尾多
疑问语气结尾少
象吹芦管
乐队合奏
无甚差异
无甚差异
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 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难句理解
2.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 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 直 可到 是它这向红树臀《上长谈中爬尾国诗,巴》就公本开把课来课后件就部有供,大并众非瞻地仰位, 爬高了的标识。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背景资料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
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 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 节译为中文。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
语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
较诗论。多卷本
《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
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
辨析。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围城》妙喻
1.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 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 期待的伤痛。
• 1966年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 , 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 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 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 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 1世。9当9晚8,年江1泽2民月总1《书9谈中记日国亲,诗》自因公开给病课钱在课件北先生京的逝 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 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 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 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 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 威。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 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 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 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 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 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谈中对国诗于》公使开课中课件国人了解西方的学 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赴英国牛津大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 同船赴英。 37年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 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 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 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 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 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 学院副院长。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谈中国诗》公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八十年代钱钟书在南沙沟家中
201109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 《围城》(长篇小说)1947; 《谈艺录》(诗话)1948,; 《管锥篇》(《1谈-中4国册诗》公,开课文课件论)1979; 《七缀集》(文论集)1985 。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 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抒情诗——戏剧诗,没有史诗。是早熟的,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 楼阁。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3.中国诗的特点之一:篇幅短小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 立场。
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 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因为只读中国诗的人,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 中”,没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就“不能对整个本国 诗尽职”。只有采用《谈比中国较诗》文公开学课课的件 立场,居高临下地 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 得出合理的结论。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作者简介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 究家、作家,字默 存,号槐聚,曾用 笔名中书君 。代表 作是长篇小说《围 城》。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 文,都具有机智隽 永(意味深长,引《人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入胜)的特点。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钱钟书—玩转中西文化魔术师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 县。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 取名“钟书”。
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 钟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 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 被破格录取。
• 例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 战。”“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 掠。”(3节)
• “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诗短, 可以一会儿读完。
• 例2:“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 • “鞋子”“脚”《分谈中别国诗比》公喻开课课中件 国诗不允许一字
6.中国诗的特点之三: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7.特点之四: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 的地方。
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 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 “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 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 得明朗圆满,反过《来谈中也国诗一》公样开课。课件因此,“读外国诗 每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 本国诗”。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谈中国诗的立场是比较文学
发展史 韵味 句式 节奏 内容
中国诗
西洋诗
抒情诗——戏剧诗 史诗— 戏剧诗— 抒情诗
意味无穷
尖刻斩截
疑问语气结尾多
疑问语气结尾少
象吹芦管
乐队合奏
无甚差异
无甚差异
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 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难句理解
2.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 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 直 可到 是它这向红树臀《上长谈中爬尾国诗,巴》就公本开把课来课后件就部有供,大并众非瞻地仰位, 爬高了的标识。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背景资料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
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 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 节译为中文。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
语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
较诗论。多卷本
《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
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
辨析。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围城》妙喻
1.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 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 期待的伤痛。
• 1966年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 , 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 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 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 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 1世。9当9晚8,年江1泽2民月总1《书9谈中记日国亲,诗》自因公开给病课钱在课件北先生京的逝 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 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 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 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 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 威。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 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 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 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 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 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谈中对国诗于》公使开课中课件国人了解西方的学 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赴英国牛津大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 同船赴英。 37年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 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 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 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 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 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 学院副院长。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谈中国诗》公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八十年代钱钟书在南沙沟家中
201109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 《围城》(长篇小说)1947; 《谈艺录》(诗话)1948,; 《管锥篇》(《1谈-中4国册诗》公,开课文课件论)1979; 《七缀集》(文论集)1985 。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 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抒情诗——戏剧诗,没有史诗。是早熟的,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 楼阁。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3.中国诗的特点之一:篇幅短小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 立场。
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 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因为只读中国诗的人,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 中”,没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就“不能对整个本国 诗尽职”。只有采用《谈比中国较诗》文公开学课课的件 立场,居高临下地 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 得出合理的结论。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作者简介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 究家、作家,字默 存,号槐聚,曾用 笔名中书君 。代表 作是长篇小说《围 城》。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 文,都具有机智隽 永(意味深长,引《人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入胜)的特点。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白瑜厚
201109
钱钟书—玩转中西文化魔术师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 县。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 取名“钟书”。
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 钟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 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 被破格录取。
• 例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 战。”“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 掠。”(3节)
• “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诗短, 可以一会儿读完。
• 例2:“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 • “鞋子”“脚”《分谈中别国诗比》公喻开课课中件 国诗不允许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