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6)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
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
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
《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这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论述语言。
A.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走进作者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2)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在近代学者中,研究中西方文化最为透彻的当属钱钟书先生了,人们称他为“玩转中西方文化的魔术师”,今天咱们来学习他的《谈中国诗》,跟随他走进中西方诗歌文化的殿堂。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二、且听学者谈诗首先,我们先“且听学者谈诗”。
(一)解题师:同学们,我们先看题目——“谈中国诗”,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谈中国诗”,我们学过“谈骨气”,从文体上看应该是篇议论文。
生2:从课下注释里我们还发现它也是一篇演讲稿。
师:钱老先生跟谁谈中国诗?生齐答:美国人师: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演讲词,将给外国人听的。
(二)初读文本,感知内容师:下面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根据议论性演讲词的结构特点给本文化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提示: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揭示主题;或介绍背景;或提出问题。
主体:主体部分全面展开论述,把所要表达的内容逐层交待清楚。
结尾:总结全文,表明态度。
学生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交代要用“比较文学”的立场,谈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第二部分(第2——7段):分析问题: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8段):解决问题:总说中国诗只是“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师: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中国诗有没有特别的地方呢?重点研读主体部分,介绍了中国诗的特点,作者开篇即告诉我们要用比较的方法来谈,下面咱们分成两组,一组找中国诗特点,一组找西洋诗特点。
(勾画关键词)学生回答展示幻灯片总结展示:特点一(发展):中国诗先有抒情诗,再有戏剧诗——早熟、早衰西洋诗先有史诗,再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特点二(篇幅):中国诗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西洋诗有短有长特点三(韵味):中国诗富于暗示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洋诗听不见的更美特点四(笔力、词气):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西洋诗厚重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特点五(内容):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诗社交诗多作风也往往暗合师小结:中国诗与西洋诗有异有同,同多于异,所以文化是相通的,中国诗只是“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无论是哪国的诗,终究是诗。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 1.推测:
• 当时的中国读者和外 国读者对中国诗持有何种 态度? 钱先生是如何批驳的? 运用了• 论诗绝句 • 东方西方何必哂 • 俱言诗体与诗心 • 古今游子离家意
• 解颐妙语于书琴
談中國詩
錢锺書
• 1.陶渊明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 2.盛唐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 3.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
• 1.中国读者 • 2.试图要对中国诗歌 作概论的中国读者
• 3.外国读者或能欣赏
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写作目的: • 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 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 的态度 • 批评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 欧美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偏 见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来云
”谁 天
王 实
染, 霜黄
甫
林花
《 西
醉地
厢
?,
·
记
总北
长 亭
是雁
送
离南
别 》
飞 ,
都满 云纸 作荒 者唐 痴言
,, 谁一 解把 其辛 中酸 味泪 。。
行潦纵无
为倒然故
偏不生寻
僻 性
通 世
得 好
愁 觅
西
乖务皮恨江
张,囊,月
,愚,有
那顽腹时
管怕内似
世读原傻
人文来如
诽章草狂
谤。莽。
。。
谈 中 国钱
本文是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美国 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谈论中国诗的?
比较文学
从第二段开始,作者分谈了中国诗的具有哪几个方 面的特点,每个特点和外国诗歌相比有什么异同?
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
1、诗史
异
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
2、篇幅
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同
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 二三分钟
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 异 剪掠
3、技巧 4、语言 5、内容
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同
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富于暗示)
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异
中国: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 又细又静
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暗 合
同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
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结论是什么?
如果只是延至数个世纪, 我愿搬弄手指度日数数, 逐日递减,直到手指全部掉入 直到全部落在亡者的国度里。
如果确定无疑,当今生度完— 它应属于你和我, 我愿把它,像果壳,扔向遥远, 去到来生把你赢得—
《谈中国诗》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PPT课件

学
以
致
用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
业
布
置
1.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2.推荐阅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致大海(节选)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
上邪!
汉乐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一朵红红的玫瑰 啊,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 六月里迎风初开, 啊,我的爱人像支甜甜的曲子, 奏得合拍又和谐。 我的好姑娘,多么美丽的人儿! 请看我,多么深挚的爱情! 亲爱的,我永远爱你,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 亲爱的,我永远爱你, 只要我一息犹存。 珍重吧,我唯一的爱人, 珍重吧,让我们暂时别离, 但我定要回来, 哪怕千里万里!
异:《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但包容着 深远的意味。《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 《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字面”不 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 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致大海》则体现 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 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文本感知
作者融汇多种知识,探幽入微,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 在比较中外诗歌的异同中,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 点。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 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脉络
• • • • 一(1):交代作者立场。 二(2):整体论述中国诗发展特点纪规律。 三(3——7):重点论述中国诗的特点。 四(8):论述中国诗总体特色,并启示人们。
《谈中国诗》
钱钟书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 · · · 1998)字默存,号魁聚。曾用笔名 中书君。江苏无锡人。1933年从清华大学外语文学系 毕业。192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又赴法国巴黎大 学进修法国文学。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 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作有散文 集《写在人生边上》,段文小说集《人:兽:鬼》, 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 《管锥编》《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 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 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 史、子等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 上阐尽职
二、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
•
三、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什么特征?
四、文章后半部分作者为什么“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
技巧品鉴
• 一、以理服人,以智启人的语言,亦庄亦谐,幽默生动, 善用比喻,妙趣横生。
•
二、旁征博引、洋洋大观的论证。
课后作业
围绕“教师节”或“中秋节”写一首诗,体裁不限。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练习

谈中国诗课后练习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精髓.()轻鸢.()剪掠一蹴.()而至数.()见不鲜梵.()文眉眼颦蹙..()撩.()人门槛.()槛.外()斩.()截二、解释词语。
轻鸢剪掠:穷边涯际:吞言咽理:拔木转石:三、运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分析下面这两首诗的特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字。
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梢,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答案:一、略二、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
穷,尽头。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咽,吞咽。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三、答案点拨:这两首都是描写母爱的诗。
泰戈尔《金色花》篇幅较短,体现了作者所引用的爱伦坡的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但这种长度在中国诗里已经算是长诗了。
《金色花》可以看做是宗教诗,“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金色花”是在印度圣树盛开的,“我”化作金色花,体现了作者对神的虔诚,创造了一种宗教氛围。
《游子吟》体现了中国诗短小的特点,以及富有暗示性,将孩子比作小草,母爱比作春光,余味悠长。
《谈中国诗》市竞赛课一等奖教案

《谈中国诗》钱钟书夏明飞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谈中国诗》教案依据单元要求:教学目标:1、筛选信息,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提炼并概括中国诗歌的特征。
2、通过比较,了解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筛选信息,梳理文章思路结构,把握中国诗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中外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阅读批注法,多媒体展示,讨论教学过程:一、比较导入,了解作者1、导入比较曹操《观沧海》与普希金《致大海》,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多媒体展示)下面我们就追随钱老,一起看一下他眼中中西诗的异同吧。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等。
2、解题《谈中国诗》,谈:说话或讨论;论: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
“谈”比“论”要自然,而“论”略显乏味。
“中国诗”则是“谈”的内容,也涉及到“谈”的方法,应与非中国诗比较而谈。
3、明确学习目标。
请大家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第6—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四部分(第8段)论述与外国诗相比,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三、文本探究(一)明确谈诗立场1、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①,钱钟书先生是在给什么人做演讲?明确:美国人2、先生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是以一个什么样的来立场谈中国诗的?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一自然段,我们从第一自然段中来找答案。
明确:比较文学钱钟书先生是站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以“比较文学”的立场来谈中国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7段; 3、“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 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二)中国诗的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 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发展)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形式)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韵味)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语言)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内容)
PPT模板下载:www.1p pt.co m/ moban / 节日PPT模板:www.1p pt.co m/ jieri/ PPT背景图片:www.1p pt.co m/ beijing / 优秀PPT下载:www.1p pt.co m/ 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范文下载:www. 1ppt.co m/fan wen/ 教案下载:www. 1ppt.co m/jiao an/
(二)品析文章中的比喻句
3、可是中国诗的“比重” 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 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 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 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
明确:这两句连用“蛛丝网 ”“吹芦管”两个喻体,来 比喻中国诗清淡的笔力和安 和的词气;用“钢丝网”“ 乐队合奏”来比喻外国诗雄 厚、沉重的笔力,既有比喻 ,又有对比,形象生动,富 有说服力。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离思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元 稹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写的一 组著名的悼亡绝句,抒写了诗人对亡 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
谢谢观赏!
(二)品析文章中的比喻句
2、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 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 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 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 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 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 蹙。
明确:“樱桃核跟二寸象牙 方块的雕刻者”指的是微雕 ,作者以此来比喻中国诗人 创作的诗歌之精炼简短。用 生活中“要看得远些,每把 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 的精炼微妙更是逼真,将抽 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谈中国诗
钱钟书
一、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1-1998.12.),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 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 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 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大 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 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 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 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 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 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 协常务委员。
四、拓展延伸
当你老了 叶芝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注:《当你老了》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 特勒·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一首诗歌,是 叶芝献给女友毛特·冈妮热烈而真挚的爱 情诗篇。
(二)品析文章中的比喻句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 儿,他们叫它‘北京狗’, 我们叫它‘西洋狗’,《红 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 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 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 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 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明确:先用狗做比,巧妙诙 谐地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论 者“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 国又算西洋”的特点。然后 紧承这个的比喻,用语幽默 ,倾向鲜明地对中西本位文 化论表示反对。
行业PPT模板:www.1p pt.co m/ hang ye /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www.1p pt.co m/ 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2、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 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3、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 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他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 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 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 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 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பைடு நூலகம்
文化大家——钱钟书
二、整体感知
(一)理清文章思路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2、哪些段落集中阐述了中国诗的特征? 3、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二)品析文章中的比喻句
1、梵文的《百喻经》说一 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 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 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 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是因 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 聪明。
明确:印度愚人要造三层楼而不许要底 下两层,这样的建筑就是“飘飘凌云的 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 的艺术和思想体系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 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健康、稳定地发展。 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露出 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 是反语,“流毒无穷的聪明”,一针见 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错 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 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一、走近作者
2、主要成就: 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长篇小说: 《围城》, 学术著作 :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
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谈
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 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 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一、走近作者
3、背景资料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
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 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 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 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他的著作对于 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 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
(一)、作者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来概括中国诗的特点? 明确: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二)、品析文章中的比喻句。
(二)品析文章中的比喻句
1、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 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是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