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合集下载

应用水驱特征曲线法计算某油藏可采储量及采收率

应用水驱特征曲线法计算某油藏可采储量及采收率

Ⅳ D ,
(4)
式 中 :NR为可 采 储量 ,10 t。
1.2 乙 型 水 驱 特 征 曲 线
童 宪 章和 谢 尔盖 夫等 人 分 别于 1978年 和 1982
年 ,以 经验 公 式 的 形式 提 出 了累 积 产 液 量与 累 积 产
油 量 的半 对 数直 线 关 系 ,由 中 国石 油天 然气 总 公 司
●● ____- ●●___ _____ __—

N R—
(11)
1.4 丁 型 水 驱 特 征 曲 线 法
也 是 由苏 联 学 者 纳 扎 洛 夫 于 1972年 以 经验 公
式提 出 累积液 油 比与 累 积 产 水 量 的直 线 关 系 式 ,其
基本 关 系式为 :

一 口4+ b4W p
应 用 。它既 可 以预测 经 济极 限含 水率 条 件下 的可 采
储 量 ,其 关 系式 为 :
logW P一 口l+ blN p
(1)
式 中 :w 为 累 积 产 水 量 ,10 t;N 为 累 积 产 油
量 ,10 t;a 为 甲型 水 驱 特 征 曲线 的截 距 ;b 为 甲型
水驱 特征 曲线 的斜 率 。
(12)
它 的累积 产 油量 与 含水率 的关 系式 为 :
●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_●_- ●●__ 。- -_。-。。_ 。_●__ 。'_●● -●____ _____ ___—

Ⅳ 一

(13)
收稿 日期 :2OlO—O1—28 作者简介 :袁继 明(1982一),男,黑龙江鸡西人 ,在读研 究生 ,西南石油大学硕士 07及油 气田开发 专业 ,油藏 工程 。

各类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

各类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

一、 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三、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四、 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五、 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 六、 溶解气驱油藏采收率计算 七、 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一、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1)石油行业标准1(俞启泰,1989年)T V hs k E k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2)石油行业标准2(陈元千,1996年)S KE oR 003871.03464.0lg084612.0058419.0+++=φμ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适用条件:中等粘度,物性较好,相对均质。

#HIDD_H13)万吉业(1962年)RR KE μlg165.0135.0+=4)美国Guthrie 和Greenberger (1955年)h S K E wi o R 00115.0538.125569.0lg 1355.0lg 2719.011403.0--+-+=φμ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 5)美国API 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年)2159.01903.00422.0)()1(3225.0--⎪⎪⎭⎫ ⎝⎛⨯⨯⎪⎪⎭⎫ ⎝⎛⨯⎥⎦⎤⎢⎣⎡-=a i wi r oi wi R P P S K B S E μφ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不适用于稠油低渗油藏。

6)俄罗斯的Кожакин(1972年)h V S S K E k k r R 0018.005.0171.0000855.0)1000/lg(0275.0lg 167.0507.0*+-+-+-=μ适用条件:μR =(0.5-34.3) K =(109-3200)10-3μm 2S *=7.1-74公顷/口 S K =0.32-0.96 V K =0.33-2.24 h =2.6-26.9m7)俄罗斯Гомзиков的相关经验公式(1977年)hT S Z S S K E oi k r R 0039.000146.027.0054.0180.000086.00078.0)1000/lg(082.0195.0+++-+--+=*μ适用条件:K-0.130~2.580μm 2 μR =0.5~34.3mPa.s S *=10~100公顷/口 Z=0.06~1.0 Soi=0.70~0.95 T=22~73℃ H=3.4~25m8)前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格姆齐科夫公式ZS S S h T K E oi k r R 00085.000053.0173.0149.00038.000013.0lg 121.000080.0333.0*--+++++-=μ以上各式中参数: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μr :地层油水粘度比; υ:平均有效孔隙度; S k :砂岩系数;V k :渗透率变异系数; B 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S :井网密度,口/km 2; h :有效厚度,m ; T :地层温度,℃; Z :过渡带的储量系数;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a :废弃压力,MPa ;S :井网密度,口/km 2; S *:井网密度,ha/well ; S wi :地层束缚水饱和度; K *:有效渗透率,μm 2。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0.7
0.65
0.46
ER(f) 0.239
77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o 三、青西油田采收率计算(注水开采)
· 水驱采收率(井网密度法 )
谢尔加乔夫公式
隆 5 块水驱采收率的计算结果表
●水驱油藏的相关经验公式 :
( ) ( ) ER
=
éf
0.3225ê ë
1 - S wi B oi
ù 0.0422 ú û
æ ´ ççè
Km wi m oi
ö 0.077 ÷÷ ø
´
S wi
-0.1903
æ ´ ççè
pi pa
ö -0.2159 ÷÷ ø
●溶解气驱的相关经验公式 :
0.1611
0.0979
量的比值; ●采出程度:截止计算时间为止所采出的总采油量和地
质储量的比值。
61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o 一、影响采收率因素的分析 原油采收率不仅与油田天然条件有密切关系,而且在不
同程度上反映着油田开发和开采的技术水平。
●地质因素 1.天然驱动能量的大小及类型 ; 2.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 3.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形态。 ●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 1.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 2.布井方式与井网密度的选择; 3.油井工作制度的选择和地层压力的保持程度; 4.完井方法与开采技术; 5.增产措施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效果; 6.提高采收率的二次、三次采油方法的应用规模及效果。
317
体 积 波 及 系 数 Ev (f) 井 网 密 度 S(well/km2)
0.59 5.8
经 济 最 佳 井 距 L(m)
415
窿5块

油藏采收率标定方法简介高宝国

油藏采收率标定方法简介高宝国

20
复合油藏
15
类型参照 本表适当
10
选值
8
地质综合评价法修正系数取值表
修正系数
0.6
0.7
0.8
0.9
1
1.1
1.2
1.3
ER

Np Nooip

Nooip No r Nooip
ER——原油采收率,%;
Np——可采储量,t或m3; Nooip——原油原始地质储量, t或m3; Nor——油层剩余油量, t或m3。
2、影响采收率因素——地质因素、人为因素
油藏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等 储层特点:孔隙结构类型、润湿性、连通性、非均
静态法-3、地质综合评价法
ER=E×au×ak×aΦ ×af×at×ar×av
以油藏类型和能否形成注采系统为基础(基本采收率E),考虑影 响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乘以修正系数a),利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使 其标定的采收率值接近于开发实际。
主要影响因素有:原油粘度u 、渗透率k 、孔隙度Φ 、井网密度f 、 油层温度t 、 油气比r 、非均质性v等。

岩心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地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流管法
水 驱
动态法-适用于开发中后期
水驱特征曲线法、递减曲线法、增长曲线法
完成注聚、转入后续水驱效果明显的单元
化 采用方案设计增加可采储量数值(数值模拟法) 学 驱 正在注聚效果明显的单元-吨干粉增油法
数值模拟法:静态与动态结合,适用范围广。
一、可采储量定义及影响因素 二、开发初期可采储量确定方法 三、开发中后期可采储量确定方法 四、几点认识
G、水驱砾岩油田采收率公式:
ER=0.9356-0.1089lguo-0.0059Pi+0.0637(ke/u0)0.3409+0.001696S+0.003288L-0.9087Vk-0.01833now

疏松砂岩油藏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

疏松砂岩油藏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

孤 东油 田七 区西 单元 18 年 5 “ 9 6 月投入开发 ,18 年5 9 7 月正式注 水 .没有无水采油期 。该单元地 质储 量17 万吨,含油面积9 8 64 . 平方 5 千米 ,有效厚度8 米 。属于辩状 河沉积 ,由于储层胶 结疏松 、渗透 . 8 率 高 、非均 质性 强 ,岩 石 表面 亲水 等特 征 ,原 始油层 平 均 渗透 率
步细分的必要 ,另外 ,6层平均效厚47 ,6层平均效厚64 ,再 ‘ .米 .米 次细分后单层厚度较薄 ,进一步细分对开发及剩余油挖潜没有实质的 意义 ,所 以这 2 个小层不再进 一步细分 。这 样.本 次水平井挖潜 的详

( 3)吸 水剖面显示剩 余油在上部 富集 。从近年注水 井吸水剖面 反映出底部每米吸水量大 ,吸水好 ,而顶部吸水较差。从 19 年以来 9/ ) 的吸水剖而统计 ,油层上部吸水逐年变差 ,吸水好的层段主要集中在 中下部。
孔 道 的 可 能合 正韵律厚油层层 内夹层的 识别。孤 东七 区西共有 各类 取心井 l 口 ,其 中取到厚 油层的井 有普通 取心井6 ,密闭取 心井5 4 H 口, 次对取 心井岩 性进行 详细研 究基础上进行 了层 内夹层的识别 , 本 共识别 出3 夹层 :A物性夹层 、B岩性 夹层 、C灰质夹层 。本次对 种 孤 东七 区 西馆 上6 层 的层 内夹 层进 行 了识 别研究 ,经 研究 认识到 6
2 0 年 )的 . .%, 而 6层 吸 水 好 + 水 较 好 的 厚 度 比 例 由 01 53 2 ‘ 吸
过近2 年的开发 ,目前已进 入特 高含水开发阶段 .平面储量动用程度 ( ) 高 、水淹严 重 、后期 措施效 果差。通过新 井及监 测资料 认识到 由于渗 透性的差异和层 内夹层的存在,造 成层 内水淹差异较大 ,渗透率较低 的顶部剩余油相对 富集 ,具 备水平井挖潜的潜 力。为此在该层 系开展 了水平井挖潜方案 设汁。

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公式(4)、(5)应用的参数变化范围见下表
………(5)
开发前阶段可采储量计算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式(4)、(5)中应用的参数变化范围
地层 原油 粘度 原始 原层 压力 有效渗 透率 井网 密度 油层连 通率 渗透率 变异系 数 注采 井数 比 过渡带 地质储 量/地质 储量
0~0.408
表格计算法
技 术 可 采 储 量 计 算
2、溶解气驱油田采收率估算范围
参 数 溶解气 原油密 油比 度 (m3/m3) (g/cm3) 0.9659 10.69 0.8762 0.7796 0.9659 35.62 0.8762 0.7796 0.9659 106.86 0.8762 0.7796 0.9659 178.1 0.8762 0.7796 0.9659 365.2 0.8762 0.7796 砂岩 平均 0.086 0.152 0.248 0.088 0.152 0.264 0.113 0.151 0.230 0.212 0.202 采收率(f) 石灰岩、白云岩或燧石 最小 最大 平均 最小 0.026 0.280 0.040 0.026 0.087 0.328 0.099 0.029 0.169 0.390 0.186 0.080 0.033 0.275 0.045 0.009 0.084 0.323 0.098 0.026 0.176 0.398 0.193 0.074 0.060 0.266 0.069 0.019 0.084 0.300 0.096 0.025 0.138 0.361 0.151 0.043 0.126 0.116 0.326 0.318 0.132 0.120 0.040 0.031
1 Swi Bob
0.1611

塔河油田底水砂岩油藏水平井堵水提高采收率技术

塔河油田底水砂岩油藏水平井堵水提高采收率技术

量规 律与 高渗段关 系强 的特点 .提 出多次深部 封堵 高
渗出水段 , 使油水 界面较均 匀地抬升到 水平段 , 从而 达 到提高采 收率的 目的 ( 图 1 。 见 )
08 1 . m, . 1 也表现 出底水锥进 的特点 。数值模 拟结 果 ~ 7
也表 明 : 夹层对底水 锥进具有 一定 的遮 挡作用 , 高渗 段
小于 5 x 0 x l%l。 0 1 I 占 8 l m 』 5口水平井 产液剖 面测 井资料 ( 见表 1 表 明 . ) 水平 段 平均 产液 井段长 度 只 占水平 段 总长 的 3 %, 量 的 3 大 井段未产 出。 主要 产液井段 与高渗井段 、 跟趾端 和井 眼
轨迹低 点有关 , 高渗段与产液层段 的对应率 达到7 %, 1
机 械 卡封 适 用 于 套 管 完 井 . 且 只 能 针 对 井 筒 , 并 无
法精 细地对 多段高渗段 实施封 堵 :水泥 挤注 复射工艺 难 度大 , 费用高 。 只封堵储层 表皮 , 后期 易水窜 ; 水溶性 化学堵剂 深部封堵 工艺可 以深 部封堵 ,但在 高温 高盐 条件下 的堵剂选 择难 度大 ]对储 集空 间不具 有选 择 ,
高渗段 含水 率高达 8 %。总之 , 平段 的 高渗段 既 是 1 水 主要 出液段 , 又是 主要 产水段 , 平井 高含水 的主要 原 水 22 提高 采收率思路 . 根据 油藏底水 能量强 、水 平井非均 质强 和产 出液
因是高渗段 的点状水 淹 。
从 后 期 调 整 井 的测 井 情 况 得 出 .油 水 界 面 抬 升 为
图 3 三叠 系下 油组 孔 隙 度 分布
第l 7卷 第 3期
甘振 维 : 塔河 油 田底 水砂 岩 油 藏 水平 井 堵 水 提 高采 收 率 技 术

浅析砂岩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新方法

浅析砂岩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新方法

传统模 型认为 : 在 水湿岩 石中 , 当连续 的油相为 水所驱 替时 , 油 相 的连续 性在某 一残余油 饱和度 点时将被 打破 , 这时油 将 以油 滴 的形 式 滞 留在三 围孔 隙 网络 中。 这 就会导致 非常高 的残余油饱 和度 以及 油相 的不连续。为了使这些孔隙网络中的油流动起来, 我们必须对物性做 出大量调整。一般需要将注水速度提高三个数量级, 或者将油水界面 张 力降低三 个数量级 。支持这 一理论 的依据是 : 使用 有效 的表面 活性 剂可以把这些残余油开采出来。从理论上讲, 注入表面活性剂可以使 残 余油形成 高于残 余油饱 和度 浓度 的原油 富集 带 。 支 持这一 理论的证 据 有实验 室岩心驱 替试验 和现场观察 数据 ( A m y x 等人 , 1 9 6 0 ) 。 这一含 油富集带将以活塞的形式向生产井推进, 在含油富集带向前推进 的同 时, 它可以拾将它前面的油滴 , 使这些油滴流动起来。 2 新 的 实验 室数据 和粗化 处理 我 们进行 一项新 的试 验 ,从 岩心 的一端 注入进 行了标记 的油 , 使 岩心 的含油 饱 和度 达到残 余油饱 和度水平 , 然 后用盐水 进行驱 替 。 在下面 所介绍 的试 验 中, 所使 用 的岩 心是 B e n t h e i me r 砂岩 。原生 水用 由 2 0 克氯 化钠 、 4克硫 酸钠 、 3 . O 克含 有 6 个结 晶水 的氯化 镁 、 0 . 5 克氯 化钾 和 0 . 1 5 克氯化 钙组 成的合 成海水 模拟 。使 用 了水溶 性示 踪 剂以 3 5 s 标 记的硫 酸钠 和油溶性示 踪剂 以氚标记 的十 四烷 。为 了分析 示踪剂 , 将5 0 微升的原油与 1 . 8 毫升的庚烷和 1 . 8 毫升的 U h i m a G o l d L L t . 混 合制备油 样 , 用1 0 0毫升水 与 3 毫升的U l t i m a ol G d L L t . 混 合制 备水样 。在 P a c k a r d B e l l 闪烁 计数管 内分析 了所 有样 品。 用 圆 柱状 的砂 岩 岩心 代 表油 藏 , 内容 水 样 和油 样 , 并 在 入 口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