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吸收性能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汇总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汇总土壤胶体是土壤中具有胶体性质的粒子,主要包括胶粒、胶体有机质和胶状饱和土壤。
它们对土壤的吸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胶粒是土壤胶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主要由硅酸铝酸盐以及铁、锰等负电荷离子组成。
胶粒的主要特点是颗粒细小,负电荷多。
这使得土壤胶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能力。
胶粒表面的负电荷可以吸附阳离子,例如钙、镁、铵等阳离子,从而提高土壤的持水和保肥性能。
此外,胶粒间还存在着微量孔隙,可以容纳水分和养分,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状态。
其次,胶体有机质是土壤胶体的另一个重要成分。
胶体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残体和分解产物,具有较高的胶体性质。
胶体有机质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和表面吸附的方式,富集养分,并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另外,胶体有机质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最后,胶状饱和土壤也是土壤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胶状饱和土壤主要由胶土和水分组成。
胶土是指一种由细颗粒纳米状矿物质和吸附水分组成的胶状物质。
胶状饱和土壤具有较高的水分吸附能力和黏性,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并增加土壤的保湿性能。
此外,胶状饱和土壤还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抗坍塌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通气。
综上所述,土壤胶体对土壤的吸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胶粒和胶体有机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养分和保持水分。
胶状饱和土壤能够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和保湿能力。
因此,在土壤管理中,应充分利用土壤胶体的吸附能力和保湿性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14-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14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1 土壤胶体的概念土壤胶体:土壤中粒径<1μ m或2μ m的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分散相)分散在土壤溶液(分散介质)中的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分子、离子分散体系§2 土壤胶体的类型硅氧片和硅四面体:硅四面体是由四个氧原子和一个硅原子所组成。
许多硅四面体可以共用氧原子形成一层。
氧原子排列成为中间有空的六角形,称为硅氧片。
铝氧片和铝八面体铝八面体为6个氧原子围绕一个铝原子而构成。
许多个铝八面体相互连接成片称为铝氧片。
§3 土壤胶体的构造土壤胶体分散系包括胶体微粒(为分散相)和微粒间溶液(为分散介质)两大部分。
胶体微粒在构造上可分为微粒核、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三部分组成。
(1)微粒核:主要由腐殖质、无定形的SiO2、氧化铝、氧化铁、铝硅酸盐晶体物质、蛋白质分子以及有机无机胶体的分子群所构成。
(2)双电层:微粒核表面的一层分子,通常解离成离子,形成一层离子层(决定电位离子层);通过静电引力,在其外围形成一层符号相反而电量相等的离子层(补偿离子层)。
又称之为双电层。
胶体微粒的构造图示(图3-7)§4 土壤胶体的特性(1)土壤胶体比表面和表面能比表面(比面)是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总表面积(cm2/g, cm3/cm3)。
由于表面分子与外界的液体或气体介质相接触,因而在内、外方面受到的是不同分子的吸引力,不能相互抵消,所以具有多余的表面能。
这种能量产生于物体表面,故称为表面能。
胶体数量愈多,比面愈大,表面能也愈大,吸附能力也就愈强。
各级球状土粒的比面(表3-4)(2)土壤胶体带有电荷永久电荷:它是由于粘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所产生的电荷。
这种电荷不受介质的pH值的影响,主要发生在2:1型粘粒矿物中,在1:1型矿物中极少。
可变电荷:电荷的的数量和性质随介质pH而改变的电荷。
土壤的pH0值是表征其可变电荷特点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被定义为土壤的可变正、负电荷数量相等时的pH值,或称为可变电荷零点、等电点。
土壤学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二、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1、定义
2、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
3、阳离子交换能力
Fe3+ > Al3+ > H+ > Ca2+ > Mg2+ > NH4+ > K + > Na
+
问题:低价离子可否代替高价离子?在 什么情况下低价离子可以代替高价离子?
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
(1)电荷的影响
根据库仑定律,阳离子的价数越高,交换 能力也越大。 (2)离子的半径及水化程度 同价的离子,其交换能力的大小是依据其 离子半径及离子的水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的。 (3)离子浓度和数量因子
11.15
B
C
40%Ca+60%Mg
40%Ca+60%Na
2.79
2.34
7.83
4.36
在土壤胶体上各种交换性盐 基离子之 间的相互影响的作用—互补离子效应(陪伴 离子效应)
互补离子效应 effect of complementary ion
胶体表面可同时吸附多种离子,对某一指定离子来说, 伴存的其它离子即为陪补离子(complementary ion)(与 交换反应的离子共存的其它交换性离子总称)也称为陪 补离子。 一般陪补离子与胶体结合力愈强,则所指定的离子交 换性愈大,此种作用称为陪补离子效应。
H Mg Na
2.80 2.79 2.34
11.15 7.83 4.36
二、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6、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1)交换性阳离子的饱和度
(2)陪补离子效应
(3)粘土矿物类型
(4)由交换性离子变为非交换性离子
保肥性与供肥性

第三节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一、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概念(一)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将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有效性养分保留在耕作层的能力.(二)土壤供肥性是指耕作层土壤供应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速效养分的种类和数量的能力。
一般而言,供肥能力强的土壤,其保肥能力也强;但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其供肥能力不一定强.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土壤的重要生产性能。
二、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一)土壤吸收性能概念是指土壤能吸收和保留土壤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悬液中的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施入到土壤中的肥料,无论是有机的或无机的,还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都会因土壤吸收能力而被较长久地保存在土壤中,可以随时释放供植物利用,所以土壤吸收性与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关系非常密切.此外,土壤吸收性能还影响土壤的酸碱度和缓冲能力等化学性质,土壤结构性、物理机械性、水热状况等也都直接或间接与吸收性能有关.土壤的吸收能力越强,其保肥能力也越强;反之,保肥能力越弱。
(二)土壤吸收性类型土壤吸收性能产生的机制,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机械吸收性机械吸收性是指土壤对进入其内部的固态物质的机械阻留作用,使这部分物质保留在表层土壤中。
例如施用有机肥时,其中大小不等的颗粒,均可被保留在土壤中,污水、洪淤灌溉等所含的土粒及其他不溶物,也可因机械吸收性而被保留在土壤中。
这种吸收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孔隙状况,孔隙过粗,阻留物少,过细又造成下渗困难,易于形成地面径流和土壤冲刷,故土壤机械吸收性能与土壤质地、结构、松紧度等状况有关。
阻留在土层中的物质可被土壤转化利用,起到保肥的作用,其保留的养分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2.物理吸收性土壤物理吸收性是指由于土粒巨大的表面积对分子态物质的吸附而起到的保肥作用,它表现在某些养分聚集在胶体表面,其浓度比在溶液中大;另一些物质则是胶体表面吸附较少而溶液中浓度较大,前者称为正吸附,后者称为负吸附.质地越是黏重的土壤,物理吸收性越明显;反之则弱.许多肥料中的有机分子,如马脲酸、脲酸、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都因有物理吸收作用而被保留在土壤中,这种性能能保持一部分养分,但能力不强。
2章-4节-土壤化学性质及其生态效应-《环境土壤学》

(四)土壤生物吸收:生物有机体对养分选择吸收,并以有机质形式在土壤中积 累过程,在通过微生物分解,将养分释放供植物利用。
(五)土壤物理化学吸收:土壤胶体对溶液中的离子态物质的吸附作用。对土壤 离子态物质迁移,养分供给,土壤缓冲性有重大影响。
二、土壤胶体及其性质
铁铝水化氧化物在不同pH下带不同电荷
+
OH2
H+
M OH2
OH
M OH2
OH-
_
OH
M OH + H2O
三水铝石在酸性环境中带正电荷
OH2 +
OH
O-
2 .4 土壤胶体的性质
(3)土壤胶体的电位
电位又称电势,是指单位电荷在静电场 中的某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电位是电 能的强度因素,它的大小取决于电势零 点的选取,其数值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造
使胶体具有双电层结构。
图
示
胶体微粒
胶核 双电层
决定电位离子层(内) 非活性离子层
补偿离子层(外) 扩散层
2.4 土壤胶体的性质
(1)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包括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因此具有表面能,是土 壤具有物理吸附性能的动力机制。 我国几种主要土壤的比表面积:
砖红壤 60-80m2g-1;红壤 100-150m2g-1;黄棕壤 200-300m2g-1 ,总之:2: 1型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土壤的比表面积越大。
• 胶体(英语:Colloid)又称胶状分散体(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种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 态的物质,一种分散,另一种连续。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 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
植物生产环境-土壤的保肥性

土壤的保肥性一、土壤保肥性的概念土壤具有吸收、保持各种离子、分子、气体和悬浮体养分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土壤的保肥性。
二、土壤保持养分的方式(一)土壤对养分的保持土壤对养分的保持又称为土壤的吸收性能。
土壤吸收性能是指土壤能吸收和保持土壤溶液中的分子、离子、悬浮颗粒、气体(CO2、O2)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土壤的吸收性能是土壤的固有特性,它使土壤起到“库”的作用,避免土壤养分流失,达到保蓄养分的目的。
(二)土壤保持养分的方式1. 机械吸收作用机械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对进入土体的固体颗粒的机械阻留作用。
2. 物理吸收作用物理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对分子态物质的吸附保持作用。
3. 化学吸收作用化学吸收作用是指易溶性盐在土壤中转变为难溶性盐而保存在土壤中的过程,也称之为化学固定。
4. 离子交换吸收作用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土壤胶粒表面扩散层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交换后而保存在土壤中的作用,又称物理化学吸收作用。
5. 生物吸收作用生物吸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一些小动物可将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吸收保留在体内的过程。
三、提高土壤保肥性的措施(一)影响土壤保肥性的因素1.土壤性质土壤性质不同,保肥性能差别很大。
砂质土保肥性差;黏质土的土粒表面大,保肥性强。
具有团粒状结构的壤质土,保肥性好,又不会降低养分有效性,更适宜作物生长发育。
2.养分种类同一土壤对不同养分的保肥效果有很大差别。
磷肥易与土壤中钙、铁、铝等元素结合而被固定,而钾肥多以离子态存在,土壤对其保肥能力相对较低。
同一土壤对不同形态的养分保肥效果也有差别。
土壤颗粒带负电荷,易于吸附带正电的铵态氮,故而保持能力高,而硝态氮由于带有负电荷,不易被土壤吸附,而易随水流失。
(二)调节土壤保肥性的措施1.增施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胶体的数量,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
2.改良土壤质地砂质土中粘粒含量少,保肥性差,可采用引洪淤灌、放淤压砂、掺粘改砂等措施来改良,以提高其保肥能力。
第3章 土壤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
3.1土壤离子交换吸附性能 3.2土壤酸碱性 3.3土壤缓冲性
3.1土壤离子交换吸收性能
主要内容: 3.1.1土壤吸收性能; 3.1.2土壤阳离子交换吸收; 3.1.3土壤阴离子吸收
3.1.1土壤吸收性能
土壤吸收性能是指土壤能吸收和保留土壤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悬液中的
3、化学吸附性
化学吸收性(chemical absorption performance)是指易溶性盐在土壤中转变为难
溶性盐而沉淀保存在土壤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以纯化学反应为基础的,称为化学吸收,比如可溶性的磷酸盐, 在土壤中与Ca2+ 、Mg2+、Fe2+、Al3+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
(3)、符合质量作用定律:根据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改变某一反
应物(或产物)的浓度达到改变产物(或反应物)浓度的目的。
2、 阳离子交换能力
(1)阳离子交换能力是指一种阳离子将胶体上 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有能力。 各种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的顺序为: Fe3+ > Al3+ > H+ > Ca2+ > Mg2+ > NH4+ > K+ > Na+
土壤机械吸收性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孔隙状况。阻留在 土层中的物质可被土壤转化利用,起到保肥的作用,其保留的
养分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3.1.1土壤吸收性能
2、物理吸收性(physical absorption performance)是指土壤对分子态物质的
保持能力。由于土壤的细粒部分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
土壤学思考题

土壤学思考题第一篇:土壤学思考题土壤学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缓冲性,土壤的吸收性能,土壤肥力,自然肥力,同晶置换,硝化作用,氨化作用,盐基离子,致酸离子,风化作用,水解作用,腐殖化作用,矿质化过程,土壤质地,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耕性,粘着性,粘结性,土壤容重,土壤比重,土壤孔隙度,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吸湿水,膜状水,毛灌水,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缓冲量,碱化度,土壤剖面,新生体,侵入体,可变电荷,永久电荷,岩石,矿物,饱和水分运动,非饱和水分运动,陪伴离子,菌根,土壤发生层,钙化过程,粘化过程,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二.回答或计算1.试论述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简明系统是以-------mm为界限,把土壤颗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及物理性粘粒的。
2.土壤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肥力的四大因子是什么?3.土壤组成如何?4.从水,肥,气,热,耕性几方面说明团粒结构的优点。
5.与大气交换的方式有几种?哪一种最重要?6.土壤气体交换的方式有几种?哪一种最重要?7.什么是土水势?由哪几个分势组成?8.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如何推导?9.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酸碱的能力?10.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地理文化趋势及产生原因?11.土壤热量的来源有哪些?12.土壤吸收氧分作用方式有几种?13.粘土矿物基本构造单元是什么?14.土壤中氢离子的来源,以及氢氧根离子的来源15.土壤有机质有什么作用呢? 16.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分别有哪些17.某红壤的ph为5.0,耕层土壤为2250000kg/hm平方,土壤含水量为20%,阳离子交换量为10cmol/kg土,盐基饱和度为60%,式计算改良每公顷该土壤的石灰需要量18.可变电荷是怎样产生的?19.是比较高岭石与蒙脱石晶层构造上的差异。
20.一容重为1g/cm平方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12%,田间持水量为30%,要使30cm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需灌水多少(方/亩)? 21.已知某土壤的容重为1.30g/cm立方,问土壤的孔隙度是多大?22.试论述阳离子代换作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23.简述岩石矿物对土壤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13
3.6.4 土壤盐基饱和度
盐基饱和土壤: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绝大多数(80%以上) 为盐基离子。
盐基不饱和土壤:盐基饱和度在80%以下,H+、Al3+等离子 含量较多。
土壤盐基饱和度与雨量、母质、植被等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 一般干旱地区大,多雨地区则小。
14
3.6.5 交换性阳离子的活度及影响因素
21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肥力
土壤交换量的大小,基本上代表土壤能保持养分的数量,即 保肥力高低。
土壤交换量可以作为评价土壤保肥力的指标。 一般地,小于10 cmol/kg,保肥力弱; 10~20 cmol/kg,保肥力中等; 大于20 cmol/kg,保肥力强。
我国由南向北,由西向东,CEC逐渐增多。
可变电荷的多少?
带电量?
CEC (cmol/kg)
沼泽土胡敏酸 灰化土胡敏酸 黑钙土胡敏酸
pH4.5 170.0 234.0 292.2
pH6.4 286.3 410.0 432.9
pH8.1 400.0 508.7 590.5
pH2.5-6
pH7
高岭石
4
10
蒙脱石
95
100
12
3.6.4 土壤盐基饱和度
1 阳离子交换能力:一种阳离子将它种阳离子从胶粒上交换
下来的能力。(运动速度快,交换能力大) 离子电荷价 三价>二价>一价 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 土壤中常见离子交换能力: Fe3+>Al3+>H+>Ca2+>Mg2+> NH4+> K+>Na+
7
3.6.2 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
2 阳离子的相对浓度及交换生成物的性质
中阳离子的厘摩尔数,单位为 cmol/kg土。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1 胶体数量(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砂土 砂壤土 壤土 粘土
阳离子交换量 1~5 7~8 7~18 25~30
单位:cmol(+)/kg
10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2 胶体种类:有机>无机, 2:1>1:1
矿质胶体: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22
3.6 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肥力的高低
砂土上施用化肥时少量多次 相同施肥量下,砂土肥效快于粘土 对于保肥力差的砂土,
常施用河塘泥、厩肥、泥炭或掺粘土,或施用石灰
23
3.6 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肥力的高低
本节重点:
1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及其主要特点 施肥的理论与实践 2 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3 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8 酸碱性
3.7Βιβλιοθήκη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2
3.6 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肥力的高低
本节重点:
1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及其主要特点 施肥的理论与实践 2 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3 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3
3.6 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肥力的高低
离子交换作用可分为阳离子交换作用和阴离子交换作用。
3.6.5 交换性阳离子的活度及影响因素 3 无机胶体的种类
饱和度相同时,各离子有效性: 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 高岭石:阳离子吸附点主要在破裂边缘外表面; 蒙脱石:吸附点主要在晶层间内表面; 水云母:层间空隙狭窄,易使NH4+、K+等离子产生 晶穴固定。
17
3.6.5 交换性阳离子的活度及影响因素 4 阳离子的非交换性吸收: (专性吸附 vs 静电吸附)
土壤腐殖质中的—NH2
在酸性条件下吸收H+成为—NH3+ 而带正电。
粘粒矿物表面上的-OH原子团
与土壤溶液中的阴离子代换。
20
3.6.6 土壤阴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中各种阴离子代换吸收能力
阴离子吸附的相对顺序为: PO43->SiO32->CO32->SO42->Cl - >NO3-
草酸根离子>柠檬酸离子>磷酸根离子
Ca2+
+
Mg2+
+
Al3+
+
K+
+
2H+
交换性阳离子:能够参与交换过程的阳离子。
5
3.6.1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
1 可逆反应,迅速平衡
(反复浸提才能全部交换)
2 等量电荷对等量电荷的交换
(如20克Ca 2+可以和39.1克K+交换)
3 反应速度受交换点位置和温度的影响
6
3.6.2 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
胶休 种类 CEC (cmol/kg)
腐殖质 蛭石 蒙脱石 150-500 100-150 60-100
水云母 20-40
高岭石 含水氧化 铁、铝
3-15
微量
比表面 800-1000 700
(m2g-1)
800 100-200 5-20
-
11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3 土壤酸碱反应:胶体表面官能团中H+的解离
18
3.6.6 土壤阴离子交换作用
带正电的土壤胶体吸附的阴离子与溶液中阴离子的交换。 土壤阴离子吸附的类型 静电吸附 负吸附 专性吸附
19
3.6.6 土壤阴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吸收阴离子的原因
两性胶体带正电荷
酸性 Al(OH)3 +HCl= Al(OH)2++Cl-+H2O 碱性 Al(OH)3 +NaOH= Al(OH)2O-+Na++H2O
土壤学 知识模块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第四章 土壤分类与分布 第五章 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
1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土壤的 基本性质
1 土壤质地 2.1
2 土壤孔性 3.1
3 土壤结构性 3.2
4 土壤耕性 3.3
5 氧化还原性 3.4
6 土壤胶体 3.5
7 离子交换 3.6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24
在砂土上施用化肥要少量多次
土壤胶体的特性
4
3.6.1 阳离于交换作用 (CEC,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阳离子交换作用指带负电的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 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过程。
2H+
土壤 胶粒
Mg2+
Al3+ + 10NH4+
K+ Ca2+
土壤 胶粒
10NH4++
离子大小与晶格孔穴孔径相近,易进入孔穴中,稳 定性较大,有效性降低。
如:K+半径1.33A,NH4+半径1.43A,晶格孔穴半径1.40A。 过渡金属离子Pb2+、Cu2+、Zn2+、Hg2+等能穿过扩散层进 入内层,取代氧化铁、铝胶体表面OH基中的H+,这种结合 态的阳离子为非交换性吸收。减毒、失毒?
土壤 胶粒
Ca2++K2SO4
土壤
胶粒 K+ +CaSO4
有利于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条件: 生成物不断被移走(生物吸收、淋溶) 形成沉淀(矿物固定)不溶物或难溶物 形成气体
8
3.6.2 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
3 胶体性质
交换量大的胶体,结合两价离子的能力强。
9
3.6.3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土壤或胶体吸附或代换周围溶液
盐基饱和度 (BSP 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就是土壤吸附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交换性阳离子分2类:盐基离子为植物所需的速效养分. 致酸离子(H+、Al3+) 盐基离子(K+、Na+、Ca2+、Mg2+、 NH4+等)
盐基饱和度 (%)
=
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cmol/kg) 阳离子交换量(cmol/kg)
土壤胶体表面总是同时吸附着多种交换性阳离子。
表. 不同陪补离子对交换性钙有效性的影响
土壤处理
交换性离子组成
盆中幼苗干重(g)
盆中幼苗吸钙量 (mg)
甲
40%Ca+60%H
2.80
11.15
乙
40%Ca+60%Mg
2.79
7.83
丙
40%Ca+60%Na
2.34
4.36
抑制能力:Na+>K+>Mg2+>Ca2+>H+和Al3+(竞争吸附)
活度(有效度):实际能解离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数量。 影响活度的因素:
1 交换性阳离子饱和度:胶体上某阳离子占整个阳离子交换量的%。
土壤
CEC /(cmol/kg)
交换性Ca量 /(cmol/kg)
交换性Ca的饱 和度%
Ca的有效度
甲
10
4
40.0
大
乙
40
5
12.5
小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15
3.6.5 交换性阳离子的活度及影响因素 2 陪补离子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