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现代文阅读练习
我的精神家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的精神家园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11~14题。
我的精神家园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
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
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
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粟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
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
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换接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
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
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
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
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
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木板,精心画上一条曲线……当然,这故事下余的部分就很容易猜了:哲人回了家,看到朋友留下的术板,又取一块蜡板,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画在一条曲线里,送给朋友去看,使他真正折服。
规在我想,这个故事是我哥哥编的。
但当时我还认真地想了一阵,终于傻呵呵地说道:这多好啊。
时隔三十年回想起来,我并不羞愧。
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
此外,人有兄长是好的。
虽然我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无异议。
大以后,我才知道科学和艺术是怎样的事业。
我哥哥后采是巳被逻辑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我则学了理科;还在一起讲过真伪之分的心得、对热力学的体会,但这已是我二十多岁时的事。
再大一些,我到国外去旅行,在剑桥看到过使牛顿体会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拜伦捞着腿跳下去游水的“拜伦塘”,但我总在回想幼时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景。
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
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体验过儿童对着星光感悟的一瞬。
《我的精神家园》讲解

《我的精神家园》讲解我的精神家园我的精神家园,是那片宁静的山林。
每当我疲惫不堪时,我会来到这里,感受大自然的治愈力量。
在这片山林中,我心灵得到了洗涤,思绪得到了宣泄,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清晨的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微风吹过,轻轻拂动我的面庞。
我漫步在绿草如茵的小径上,听着鸟儿的歌声,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
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我感到一种平静与宁静。
山林中的空气清新而纯净,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烦忧和压力被一扫而空。
在这片山林中,我放飞繁忙都市的喧嚣,与自然一起合拍。
我倾听着溪水的流淌声,凝视着远处山川的壮丽景色。
大自然的美景在我的眼前展开,让我忘记了一切烦恼,只剩下对美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敬畏。
山林中,我遇见了一位老者。
他白发苍苍,目光深邃。
他告诉我,精神的家园不只存在于物质的世界,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他鼓励我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与自己灵魂的连接。
于是,我开始在山林中尝试冥想。
在一个隐藏在密林中的小清泉旁,我盘腿而坐,闭上双眼,专注地感受自己的呼吸。
很快,我感觉到周围的喧嚣渐渐淡化,只剩下我内心的声音。
我明白了,在这片山林中,我能够与自己对话,找到内心深处的答案。
我的精神家园不仅仅只有山林。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也能找到属于我的精神栖息地。
那是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我坐下,拿起一本喜欢的书,专注地阅读。
在书的世界里,我与作者沟通,思想碰撞,灵感迸发。
书籍是我的精神食粮,让我得到启迪,让我成长。
我的精神家园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地点,它可以是音乐,可以是艺术,可以是陪伴我的亲人和朋友。
每当我沉浸在音乐的乐曲中,触动了我的情感和灵魂;每当我欣赏一幅美丽的艺术作品,感受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情感;每当我与亲人和朋友共度时光,分享喜悦和忧伤,我都能感受到精神家园的温暖和力量。
在我的精神家园中,我感受到了快乐和平静。
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因为我知道,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心灵的家园总是存在的。
无论我身在何方,我都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校生语文讲解

直击高考语文课内文章课内古文作文格式主编:人圭日月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1)文章主旨:我的精神家园,或,人活着就要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若无要求,回答前者)2)题目,我的精神家园中,“精神家园”是指:精神上的归宿,让人们的心灵被吸引,获启迪,得慰藉,有寄托。
实际上指对人文事业和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3)第一段,“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含义:作者从小酷爱读书。
4)第一段,“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含义:说明当时人的思想被政治控制、得不到弘扬。
5)第一段,“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表达效果:幽默诙谐,虽然遭受了皮肉之苦,但内心充实,快乐的心情。
6 )第一段,“我爸爸显得不够……总给他这种机会”说明:呼应当时政治气氛紧张,我偷的书是不宜摆在外面的书,爸爸打了是为了保护我。
7 )第一段,“就这样我看了一些书”说明:13岁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8 )第一段,“但我也不后悔”说明:与上文偷书情节呼应,13岁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9 )第一段,“我对哥哥说服我捅开柜子看书表现了什么”:说明精神家园是富有吸引力和诱惑力的。
10 )第一段主要内容及作用?:点明了政治气氛紧张,作者在构建精神家园的初期对人文经典作品追慕和渴求。
11 )第二段,“看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作用:承上启下,说明人文经典中充满了哲理,使作者幼小的心理得到启迪、慰藉和满足。
12 )第二段,“有一天,有一位哲人…………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表现了什么。
:哥哥说的故事表现了古希腊哲人对艺术的极度热爱之情,用艺术来沟通思想,自由自在,充满想象力。
13 )第三段,“我并不羞愧”说明:和上文认真地想了一阵相呼应,兄长编的故事让我有了自己的思想。
14 )第三段,“井底之蛙也拥有…………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说明:通过哥哥编得故事使我有了一片精神家园。
15 )前三段叙述方式是什么:时间顺序16 )第四段,“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景”说明:表面指幼年读书的经历,实际上对人文知识最初的好奇心和渴求心。
最新2022-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主题悦读(四) 话题四精神家园 Word版含解析

话题四精神家园为了忘却的记念①在一个寒风瑟瑟的冬日,我踏上奥斯维辛的土地,去追寻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天低云暗,小镇被笼罩在灰色的肃穆与沉寂之中。
我身边的人们,默默地走动,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用表情和手势交流。
在这里,时空是凝固的,一切都悄然无息,人们似乎要用沉默来祭奠受难者的嘶吼。
②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110万永远逝去的幽灵仿佛一条鞭子,时时抽打着7 650名幸存者和所有的后人。
走在集中营里,看着四周电网密布,处处壁垒森严,哨所、绞刑架、毒气室、焚尸炉、死亡墙……这一切的一切,寒气逼人,夹杂着阴森森的空气,让人毛骨悚然。
③然而,透过这些,你或许也能够发现,总有一种力量会让你深深感动。
④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深深感动,这种力量叫做直面人生。
我们很难想象,对于20世纪人性之恶的这场大灾难,那些受害者们该怎样面对。
但是,在集中营里,人们用自己的笔和心,来记载悲剧、书写信念。
集中营里遗存下来的诗作、画作,甚至偷偷发行的报纸,让后人感受到了他们所承载的快乐与哀愁、希望与绝望。
从中,我们嗅到了自由的气息。
面对残酷,人类依然可以保持尊严,可以选择心灵的自由。
⑤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深深感动,这种力量叫做承担历史。
对于那噩梦般的岁月,人们没有选择避而不语。
由于幸存者的记录、目击者的陈述、学者的潜心研究,我们今天能够详细地了解那段历史,认识一个真实的奥斯维辛。
我们的记忆被唤醒,良心被叩问。
对待惨痛的历史,正如同剥洋葱一般。
一层一层地剥,即便会让人鼻酸流泪,但终会见到大白于天下的核心。
⑥同样令人感动的是德国的勇于反省与担当。
当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的时候,当德国政府立法规定反对纳粹主义的时候,当德国社会寻求赎罪与反思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在战争罪责问题上的坦诚和良心。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说,“即便是有一天,死去的人们的名字可能在人类的记忆中淡漠了——他们的苦难命运将永不会被遗忘。
人教部编九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

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
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甲)__________,对生命的(乙)_______……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丙)__________,对卑劣的(丁)___________……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
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过程。
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
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
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
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
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
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乐园,是心灵的港湾,是一个安静、舒适、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地方。
我的精神家园不仅是我的思考源泉,更是我修身养性、提升自我的场所。
我的精神家园是阅读。
通过阅读,我获得了知识、启迪了思维、开阔了视野。
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科普读物,每一本书都给予我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当我沉浸在一个精彩故事中时,我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和压力,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阅读也是一种对我进行心灵启蒙的方式,不仅能满足我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更能激发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我的精神家园是音乐。
音乐是我情绪的宣泄、心灵的追求和激发灵感的源泉。
当我沐浴在美妙的音乐之中时,一切烦恼和困扰都消失了,我仿佛融入了音乐的世界,与之相融相依。
音乐不仅能让我感受到喜悦和舒适,更能启迪我的智慧和情感。
我喜欢弹奏乐器,这不仅是对音乐的热爱,更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和提升。
每一次弹奏都是我与乐器的心灵对话,我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找到自我的出口。
我的精神家园是大自然。
大自然是我心灵的慰藉和愈合的地方。
每当我走进森林、山间,呼吸着新鲜空气,观赏着美丽的风景时,我感受到了与自然的和谐和平静。
大自然的景色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放松和净化,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力量。
无论是在湖泊边野餐、在山脚下散步还是在花海中漫步,这些都能带给我一种安宁和宁静的感觉。
大自然是我静心修身、凝聚精神的场所,它是我心灵的栖息地,给了我无限的力量和勇气。
我的精神家园是学习。
学习是我成长的源泉,也是我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动力。
通过学习,我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和锻炼。
学习让我感受到了自我超越的快乐和喜悦,让我明白到知识的力量和智慧的可贵。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思考问题、挑战自我,不断寻找答案和探索真理。
学习是我思考的源泉,我可以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习是我精神家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我前进的动力,让我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
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神的三间小屋》考点与同步练习附答案

9 精神的三间小屋◎文章主旨这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
文章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介绍,表达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主题。
◎结构图示{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第二部分(7~18):阐释话题——为自己的精神建立“三间小屋”第三部分(19~20):总结话题——建立精神大厦,开拓精神旷野◎查一查广—廣 ( )—寬( )—燼( )—慚 ( )—穢( )—馬◎读一读當.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築.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擴.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曠.野。
◎讲一讲隶书结构特点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
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根本路子。
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
4.变画为点,变连为断。
我们知道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
而隶书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水旁)、四连点(火旁)等等。
查一查:宽烬惭秽马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并把它正确、标准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宽宥.()游弋.()轻觑.()麾.下() 广袤.() 窗棂.()坍.塌() 要诀.() 困厄.()自惭形秽.() 相得益彰.() 间.不容发()3.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袤.(mào)积攒.(zǎn)疆.域(jiāng)相得益彰.(zhāng)骇.(hài)游弋.(yì)储.藏(chǔ)自惭形秽.(suì)C.憎.恶(zèng)麾.下(huī)剥.除(bō)间不容发.(fā)D.濡.养(rú)坍.塌(dān)泥泞.(nìng)金戈.铁马(gē)()A.通过阅读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使同学们更加关注人的精神生活。
(现代文阅读题)《水边文字屋》阅读

《水边的文字屋》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题① 小时候在野外上或在河畔嬉戏,经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
有时,几个孩子一同做,忙繁忙碌的,就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屋,有泥瓦工、木匠,还有听使的小工。
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房屋的用处。
房屋盖起来了,大家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鞭炮。
而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
终于要离开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恋恋不舍的样子。
回到家,还会惦念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后,又跑回去看看,放佛一个人走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漂泊了一些时候,此刻又回来了,回到他的房屋,他的家的眼前。
② 再以后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③ 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房屋,与野外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房屋不同的是,我能够不断地盖,不断地推倒再盖盖一座不同样的房屋。
我很吃惊,就是那么多的木块,竟然能盖出那么多不同样的房屋来。
除了按图纸上的款式盖,我还会别开生面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巧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无的房屋来。
总有放手的时候,那时,必然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房屋耸立在床边的桌子上。
那座房屋,是谁也不可以动的,只好够赏识。
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④ 房屋就是家。
⑤ 房屋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⑥ 房屋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同的。
家就是包庇,就是暖和,就是灵魂的布置之地,就是生命持续的根本原因。
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很多多事情,都和家相关。
幸福、磨难、拒绝、乞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全部,都与家相关。
不计其数的人吼叫而过,杀声震天,血沃疆场,不过为了捍卫家园,家是神圣不行入侵的。
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一个鸟窝不行入侵同样。
我到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形: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管全部的样子,对凑近鸟窝的人竟然敢忽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不可以不感觉震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
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
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
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
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粟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
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
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换接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
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
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
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
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
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木板,精心画上一条曲线……当然,这故事下余的部分就很容易猜了:哲人回了家,看到朋友留下的术板,又取一块蜡板,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画在一条曲线里,送给朋友去看,使他真正折服。
规在我想,这个故事是我哥哥编的。
但当时我还认真地想了一阵,终于傻呵呵地说道:这多好啊。
时隔三十年回想起来,我并不羞愧。
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
此外,人有兄长是好的。
虽然我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无异议。
大以后,我才知道科学和艺术是怎样的事业。
我哥哥后采是巳被逻辑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我则学了理科;还在一起讲过真伪之分的心得、对热力学的体会,但这已是我二十多岁时的事。
再大一些,我到国外去旅行,在剑桥看到过使牛顿体会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拜伦捞着腿跳下去游水的“拜伦塘”,但我总在回想幼时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景。
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
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体验过儿童对着星光感悟的一瞬。
我总觉得,这种爱好对一个人来说,就如性爱一样,是不可少的。
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迹得易解,人活着当然要做一番事业,而且是人文的事业;就如有一条路要走,假如是有住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己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
我听说前苏联就是这么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莱蒙托夫,还要记住俄罗斯是大象的故乡(萧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了很多)。
我们这里是怎样教孩子的,我就不说了,以免得罪师长。
我很怀疑会背宗谱就算有了精神家园,但我也不想说服谁。
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
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
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
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蜒。
这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这样的语言。
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
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我不大能领会下列说法的深奥之处:要重建精神家园,恢复人文精神,就要灭掉一切俗人——其中首先要灭的,就是风头正健的俗人。
假如说,读者兜里的钱是有数的,买了别人的书,就没钱来买我的书,所以要灭掉别人,这个我倒能理解,但上述说法不见得有如此之深奥。
假如真有这么深奥,我也不赞成——我们应该像商人一样,严守诚实原则,反对不正当的竞争。
让我的想法和作品成为嚣嚣尘世上的正宗,这个念头我没有,也不敢有。
既然如此,就必须解释我写文章(包括这篇文章)的动机。
坦白地说,我也解
释不大清楚,只能说: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司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
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努力工作。
(选自《我的精神家园》)
11、结合全文的内容思考,作者所说的“精神家园”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假如是有位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
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两个鲜明的特点:①形象而深刻,②幽默而冷峻。
请在这两个特点中任选一个,结合文中具体的例子,简要赏析。
(6分)
11、①远离尘世喧嚣,纯洁美好;②神奇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诱惑力;③能启迪人的智慧/能让人获得启迪;④能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和享受。
12、(1)受人威逼、强迫地从事人文事业无异于死记硬背索然寡味的精神教条,毫无情趣。
(2)这是作者心目中“精神家园”的形象写照。
它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充满着神奇而美好、宁静而纯洁的人文世界。
13.(1)写少年时偷书的情节,①说明当时“政治气候紧张”,人文思想被政治钳制而得不到弘扬。
②点明作者在构建“精神家园”初期对人文经典作品的追慕和渴求。
(2)叙写《变形记》的故事,①说明人文经典作品中充满哲理,使作者幼小的心灵得到启迪、慰藉和满足;②呼应第一段不惜被父亲揍而偷书看的情节。
14、(略)选例要准确,赏析应指明运用表现其特点的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