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灌工程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水利工程灌溉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对策

水利工程灌溉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对策

水利工程灌溉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对策摘要: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了解并掌握灌溉施工技术的要点,明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这样才能建设出优质的水利灌溉工程,使其充分发挥节水和灌溉的功能,同时为促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条件,以确保国家水安全。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溉;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对策水利工程是进行农田灌溉、保障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加强质量控制。

本文就水利工程灌溉施工的意义、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在水利工程灌溉施工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而稳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在农业发展方面,国家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号召,并明确指出要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农业是用水大户,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同时保障国家水安全,必须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

同时,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还可以有效改善施工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并进一步优化当地的市场经济结构,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农业是第一产业,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基础原料,同时也关系到国民的基本生活。

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较低,种植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水资源的消耗较大,农业用水与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为了保障国家的水安全,必须优化水资源的分配。

通过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能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提高农业产量,并有效避免农业用水浪费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在水利工程灌溉施工技术的要点(一)电灌站施工技术电灌站是当前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中用电作为动力排水及灌溉的设备组装房,对农业灌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的施工中,必须科学计算电灌站用电的负荷,然后合理选择相应的专用变压器,并根据变压器的参数,选购合适的水泵,调节好水泵的转数,同时还要采用高质量的线路装置,配置合适的电动机。

(李光永)微灌工程技术技术要点

(李光永)微灌工程技术技术要点

实际滴灌灌溉制度:具体年份采用的灌溉制
度,与作物实时耗水、实时降雨量、土壤等
有关;
34
17
四、工程管网建设模式
35
全地表系统
36
18
厚壁支管+滴灌带模式
37
薄壁支管+滴灌带模式
38
19
39
40
20
出地管63-75mm 间距30-50m
41
薄壁支管+辅管+滴灌带模式
42
21
43
44
22
支管轮灌与辅管轮灌
52
26
53
五、滴灌带间距与种植模式
滴灌灌水的特点 适应滴灌的种植模式 灌溉技术的变化? 农业革命?
54
27
55
56
28
滴灌带田间布置与作物种植、土壤相互协调
种植密度 土壤 湿润比
棉花:12000-14000-17000
57
滴管带布置与种植模式
棉花 地膜 湿润锋
滴灌管
58
A = ηQstd
10I a
Q = 10 AIa
ηt
25
水泵流量(m3/h)
当面积A=20hm2;I=6mm时
200
150
167 133
100 50
111 95 83 74 67 61
0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日运行时间(h)
26
13
6、滴灌设计灌溉制度
滴灌最大灌水定额
窄行距 宽行距 株距
种植密度(株/ 种植密度
(cm) (cm) (cm) 公顷)
(株/亩
覆膜情 况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

滴 灌
主要适用于果树、蔬菜、花卉、温室等经济
作物 水源极缺的地区、高扬程抽水灌区 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灌溉 在透水性强的砂质土壤上和咸水地区有一定 的发展前景
滴灌系统根据其管道的固定程度可分为三类
固定式
移动式
半固定式
滴 灌
滴 灌 系 统 的 组 成
滴灌系统由水源、首部控制枢纽、输水管道系统和 滴水器等四部分组成
当系统无漏水现象当系统无漏水现象并且正常工作并且正常工作时时方可填埋壕沟方可填埋壕沟脉冲灌溉脉冲式微灌系统的调试是通过调整频率脉冲式微灌系统的调试是通过调整频率控制器来改变系统的喷水脉冲间隔以控制器来改变系统的喷水脉冲间隔以及通过调整调压阀来改变系统的运行压及通过调整调压阀来改变系统的运行压力而完成的力而完成的脉冲频率高喷水间隔短运行压力大脉冲频率高喷水间隔短运行压力大则系统灌水量大喷洒半径大则系统灌水量大喷洒半径大反之则系统灌水量小喷水器的喷洒半反之则系统灌水量小喷水器的喷洒半系统管道多处漏水系统管道多处漏水致使系统所需工作压力无法致使系统所需工作压力无法实现实现脉冲系统不能运行脉冲系统不能运行脉冲发生器总成中的调压阀脉冲发生器总成中的调压阀脉冲阀或频率控制脉冲阀或频率控制器出现故障器出现故障监测管未接好监测管未接好导致系统不能运行导致系统不能运行供水水压过低供水水压过低某行毛管的喷水器不工作某行毛管的喷水器不工作常见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毛管末端未封闭
折射式
射流式
离心式
缝隙式
微喷灌
折射式微喷头的原理是利用折射锥来分散水流,使其均匀散
落地面,其主要部件有喷嘴、折射锥和支架
折 射 式 微 喷 头
水流在 — 定压力下由喷嘴或孔口垂直向上喷出,遇到折射锥
时,水流受阻折射,被击散成薄水层沿四周射出,在空气的 阻力下即形成细小水滴洒落在地面进行灌溉

精选微灌工程技术概述

精选微灌工程技术概述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1.微灌2.微灌系统3.微灌在中国
1.微灌
1.1定义: 微灌(microirrigation),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1.2.微灌的优点
1.2.1.省水 由于微灌是局部灌溉,减少了深层渗漏和地面蒸发。一般比地面灌溉省水1/3~1/2,比喷灌省水15%~25%。
目前微灌面积较大的国家有印度、中国、西班牙、美国等。我国的微灌从1974年起步,90年代后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滴灌带和脉冲微灌设备等生产技术,并在引进、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基础卜研制开发了灌水器、过滤设备、施肥装置、控制计量装置等,品种、规格日趋样化和系列化。90年代末,薄壁滴灌带的开发成功使微灌系统的投资成本大幅下降,带动了应用面积的快速增加,微灌技术的发展由零星示范转向规模化推广。
1.3.微灌的局限性
1.3.1.易引起堵塞 灌水器由于出水孔较小,易产生堵塞,严重时会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因此,微灌对水质的要求较严,一般均应经过过滤,必要时还要经过沉淀和化学处理。
1.3.2.可能限制根系的发展 由于微灌只湿润部分土壤,加之作物的根系有向水性,这样会引起作物根系集中向湿润区生长。
微喷灌
2.2.1.4.涌泉灌溉 涌泉灌溉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涌泉器形成的小股水流,以涌泉的方式进入土壤的一种灌水形式。
涌泉喷灌
2.2.2.按毛管在田间布置的方式划分
2.2.2.1地面固定式微灌系统 毛管布置在地面,在灌水期间毛管和灌水器不移动的系统称为地面固定式系统。其适用于条播作物和果园灌溉。这种系统安装、清洗、拆卸、检查均较方便,但易损坏、老化和影响农业耕作。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一、微灌工程规划1、一般规定。

微灌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与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可行性论证;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应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和管网规划布置,规划布置成果应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并提出工程概算;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公顷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 公顷的微灌工程,应分为规划、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可合为一个阶段进行;灌水方式应因地制宜地,可选择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灌水方式。

2、水源分析与用水计算。

微灌工程规划必须对水源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水源工程供水的微灌系统,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设计水文年的供水状况,新建水源工程,供水状况应根据来水条件通过计算确定。

微灌工程以小河。

山溪、塘坝为水源时,应根据调查资料并参考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分析计算设计水文年的径流量和年内分配过程线;以井、泉为水源时,应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确定可供水量,无资料时,应对水井作抽水试验,对泉水进行调查、实测出流量来确定可供水量。

微灌水质除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⑴进入微灌管网的水应经过净化处理,不应含有泥沙、杂草、鱼卵、藻类等物质。

⑵微灌水质的PH值一般应在5.5~8.0范围内。

⑶微灌水的总含盐量不应大于2000PPm。

⑷微灌水的含铁量不应大于0.4PPm。

⑸微灌水总硫化物含量不应大于0.2PPm.3、管网布置原则。

⑴符合微灌工程总体要求;⑵使管道总长度短,少穿越其他障碍物;⑶满足各用水单位需要,能迅速分配水流,管理维护方便;⑷输配水管道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支管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毛管顺作物种植行布置;⑸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

二、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1、设备选择。

灌水器的选择应考虑土壤、作物、气象因素和灌水器的水力特性,制造偏差系数不宜大于0.07。

节水灌溉课件第五章微灌工程技术

节水灌溉课件第五章微灌工程技术
• 对灌溉水源进行严格的净化处理是微灌中必不
可少的步骤,是保证微灌系统正常运行、延长 灌水器使用寿命和保证灌水质量的关键措施
• 选择净化设备和设施时,要考虑灌溉水源的水
质、水中污物种类、杂质含量,同时还要考虑 系统所选用灌水器种类规格、抗堵塞性能等
微灌系统主要过滤设备与设施
• 拦污栅(筛、网) • 沉淀池 • 过滤器(水砂分离器、砂石介质过滤器、
2.4
• 组成:
它是由Φ4塑料小管和接头连接插入毛管 壁而成
• 特点:
• 工作水头低 •
3. 灌水器的流量与压力关系
• 微灌灌水器的流量与压力关系用下式表
示 q=khx
式中: q—— h—— k—— x——流态指数
• 流态指数x反映了灌水器的流量对压力变化的敏
感程度
❖当滴头内水流为全层流时,流态指数x等于1, 即流量与工作水头成正比
• 筛网过滤器的种类
➢按安装方式分类,有立式与卧式两种; ➢按制造材料分类,有塑料和金属两种; ➢按清洗方式分类又有人工清洗和自动清洗两种类
型;
➢按封闭与否分类则有封闭式和开敞式(又称自流
式)两种
筛网过器
筛网过滤器的组成
➢筛网 ➢壳体 ➢顶盖
叠片式过滤器
• 叠片式过滤器是用数量众多的带沟槽的薄
的供水方、高效的水分利用、广泛的适用 条件以及明显的产出效率,已为越来越多 的用户所接受
果树重力滴灌系统
温室蔬菜重力滴灌
三、微灌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1、微灌的优点
• 适应性强
❖ 主要表现在不要求地面平整就可进行灌溉,能 够适应各种地形条件,尤其适宜在山丘坡地进 行自流灌溉的地方发展
❖ 兼有施化肥、喷农药等功能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条文说明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条文说明

可行性论证和方案比较 以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微灌工程建设比较复杂 要求有精细的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 本条规定微灌工
程灌溉面积在平原地区大于
山丘地区大于
者 应分为规划和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小
者可合为一个阶段进行
微灌包括滴灌 微喷灌 涌泉灌等多种形式 它们有共同的节水 节能 适合局部灌溉的优
点 但也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因此在规划时应根据水源 气象 地形 土壤 作物种植等自然
当利用水量丰富的江 河 水库 湖泊为微灌水源时 微灌系统引取的水量占总水量的比重
很小 所以本条规定可以不作水源供水量计算 但这类水源的洪 枯水位变幅较大 不进行水位分
析就可能使微灌泵站在枯水期抽不上水 或在洪水期有被淹没的危险
微灌对水质要求较严格 因此本条提出要对水源水质进行化验分析 以便采取必要的净化处理
轻质土壤宜选用流量较大的滴头或微喷灌水器 以增大灌溉水的横向扩散范围 粘性土壤宜选 用流量较小的灌水器 以避免产生地表径流
干旱地区选用滴水或渗水灌水器 目的是减少地面蒸发损失 灌水器的制造质量用制造偏差 系数 表示 并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灌水器制造偏差系数
灌水器流量标准差
所测灌水器个数
所测灌水器的平均流量
究所等单位提出的公式更全面合理 且经验证符合国内情况 故本条规范予以采用
计算极限孔数 可以指导管网布置 也可验证毛管是否满足水头偏差要求 在有坡地形条
件下毛管极限孔数需试算确定 可采用附录 中列出的山西水利科学研究所提出的极限孔数计算

管道在压力流状态下 一处水力状态发生变化 如人工调节阀门 将使全系统水力状态产
承受冲击荷载的依据 美国塑料管道学会规定 在任何时候的总压力即运行压力加上水锤压力不

微灌工程技术课件

微灌工程技术课件
需水要求。
微灌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
工作原理
微灌系统通过低压管道将水、肥料、 药物等精确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局 部灌溉。
设计方法
根据地形、作物需求和气候条件,选 择合适的微灌类型(如滴灌、渗灌、 微喷等),并进行管道布局、水力计 算和设备选型。
常用微灌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滴头与滴灌管
根据土壤质地和作物需求选择 合适的滴头流量和滴灌管类型,
水资源利用效率。
喷滴灌技术
结合喷头和滴头,根据作物需求 和土壤状况,精确控制灌溉水量 和灌溉范围,减少水分深层渗漏
和地表径流。
多水源联合调度
充分利用雨水、地下水、回收水 等多种水源,实现多水源联合调
度,降低对新鲜水源的依赖。
环保型微灌工程技术
01
02
03
04
生态友好材料
选用环保、可降解的材 料制造滴灌带、管道等 灌溉设施,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微灌工程技术课件
目 录
• 微灌工程概述 • 微灌工程设计与原理 • 微灌工程施工与管理 • 微灌工程实例分析 • 微灌工程技术展望 • 微灌工程技术学习与探究
contents
01
微灌工程概述
微灌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微灌是一种通过低压管道系统, 将小流量的水以较小的流量均匀、 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灌 溉方法。
分类
微灌可分为滴灌、渗灌、微喷灌 等几种类型,其中滴灌是最常用 的一种。
微灌工程的应用范围
01
02
03
适用于各种作物
微灌工程适用于各种作物 的灌溉,包括果树、蔬菜、 谷物等。
干旱地区
在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 微灌工程可以有效地利用 有限的水资源,提高灌溉 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
30
玉米滴灌种植模式
61
密度4000珠左右,行距60cm
赤峰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模式
62
31
吉林
63
黑龙江玉米滴灌
4000珠, 株行距没有 变化
64
32
中国农业大学 翁牛特旗膜下滴灌试验
65
玉米膜下滴灌试验处理表(翁牛特旗)
序号 1 2 3 4 5 6 7
实验处理
-
16~22 -
26~32
4~6
22~30 5~9
32~42
4~9
22~28 6~12
30~36
6~10
22~28 8~15
30~35
6~13
22~28 9~18
32~42
15
28~32 20
40~45
12~17 25~35 17~24 35~45
30~35
40~50
29
设计灌水周期
Tmax
=
mmax Ia
356
594
528
475
891
792
713
7.4
6.6
5.9
6.0
99 149 198 248 297 396 594 5.0
7
由调蓄容积确定微灌面积
∑ A = η 0 KV
10
I iT i
K—复蓄系数,取1.0~1.4;
η 0—蓄水利用系数,取0.6~0.7
V—蓄水工程容积,m3;
Ii—灌溉季节各月的毛供水强度,mm/d;
♂♂
▲ 30㎝
60㎝ 30㎝
地膜规格:1.4米 行 距:行距30㎝+60㎝宽窄行(或45+45㎝等行距),株距23㎝, 理论株数:6500株 毛管配置:一膜4行两带
另种为1.8米宽膜,播幅6米,一机三膜,一膜四行二带,50cm等行距,株距为16.6cm
72
36
73
甜菜密植
行株距配置 50×15.5cm 行距(35+60),株距20㎝ 亩理论株数达到8000株、保苗株数达
窄行距 宽行距 株距
种植密度(株/ 种植密度
(cm) (cm) (cm) 公顷)
(株/亩
覆膜情 况
CK1 CK2
T30-70-30
40
80
25
畦灌(畦宽3米,行距0.5,株距 0.3m)
30
70
30
66667(66750) 66667(66750)
66667(66750)
T40-60-30
40
60
30
毛管有效间距
滴头流量(L/h)
推荐的滴头间距(m)
表中数据,是在灌水定额为40mm的湿润比
16
8
40
80
40
滴灌带 120
50 100
17
Q=2L/h P=0.8/1.2=67%
低压运行(1-4m)的结果
小流量(0.5-1L/h)
宽度不够 灌水时间加长
18
9
3、设计耗水强度与供水强度
mmax = 0.001γzp (θ max − θ min ) 而不是: m = 0.001γzp(θmax −θmin )
mmax−最大净灌水深度,mm; γ−土壤容重kg/cm3; z−计划湿润层深度,cm; p−设计土壤湿润比,%; θmax、θ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重量的百分比),%;
27
28
14
土壤特性参数
质地名称
紧砂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容重t/m3
1.45~1.60 1.36~1.54 1.40~1.52 1.40~1.55 1.38~1.54 1.35~1.44 1.30~1.45 1.32~1.40
水分常数
重量比(%)
体积比(%)
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 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
Q = 10 AI a
ηt
可根据轮灌组划分的具体情况确定 通过水量平衡,确定灌溉面积或蓄水池容积,或调
整种植比例,减少灌溉面积或增辟水源
5
1100
1000
900
I=3.5mm
800
I=4.0mm
A(亩)
700
I=4.5mm
600
I=5.0mm
500
I=6.0mm
400
300
200
100
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滴灌 微喷灌
果树、乔木 25~40
40~60 蔬菜
60~90 70~100
葡萄、瓜类 30~50
40~70 粮、棉、 60~90 ―― 油等植物
草、灌木
――
100
14
7
棉花滴灌湿润比实验
地膜
地膜
滴灌带
地膜
地膜
滴灌带
图 6-5-9 棉花膜下滴灌带布置
a- 单管四行 b-单管两行 15
土壤湿润比P 值表
微喷灌 5~8
粮、棉、油等植物 4~7 ―― 冷季型草 ―― 5~8
蔬菜(保护地) 2~4 ―― 暖季型草 ―― 3~5
注:1 干旱地区宜取上限值; 2 对于在灌溉季节敞开棚膜的保护地,应按露地选取设计
耗水强度值
20
10
4、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
灌水小区均匀度的控制
21
4、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
qv
Q(吨/时) 6
t=22h, η=0.9
3
水泵流量Q (吨/ 时)
3.5
20
170
30
255
40
339
50
424
60
509
80
679
120
1018
1
8.5
t=22h, η=0.9
设计耗水强度(mm)
4.0
4.5
5.0
149
132
119
223
198
178
297
264
238
371
330
297
446
396
T
T ≤ max
30
15
设计灌水定额
md = T ⋅ Ia
m' = md
η
md —设计净灌水定额,mm;
m'—设计毛灌水定额,mm。
31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t = m'SeSl qd
t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S— e
灌水器间距,m;
S —毛管间距,m; l
32
16
在滴灌条件下,高灌水频率,土壤湿度接近田间持水量。
一、滴灌系统组成
3
二、水量平衡计算(单项工程)
在水源供水量稳定且无调蓄时,微灌面积
A = η Qt
10 I a
A-可灌面积,hm2; Q-水源可供流量,(m3/h); Ia-设计供水强度,mm/d; t-每日最大运行小时数,h/d;n-灌溉水利用系数
4
2
二、水量平衡计算(单项工程)
灌溉系统供水能力(系统流量)应不小于:
Ti—灌溉季节各月的供水天数,d。
8
4
三、主要设计参数
1. 灌溉设计保证率 2. 微灌设计湿润比 3. 设计耗水强度与供水强度 4. 灌水均匀度控制 5. 系统日最大运行时数 6. 微灌灌溉制度设计
9
1、灌溉设计保证率
不低于85% 灌溉保证率与水文气象、作物、经济效益等
有关 分析水文气象、来水量,确定代表年(与灌
66667(66750)
T30-90-25
30
90
25
66667(66750)
T40-80-25
40
80
25
66667(66750)
T30-80-25
30
80
25
72727(72750)
4444(4500) 无地膜
4444(4500)
4444(4500) 黑白地 膜
4444(4500) 黑白地 膜
4444(4500) 黑白地 膜
=
qmax − qmin qa
≤ 20%
∆H支
qv
=
qmax − qmin qa
h
hmax
q max 支管
ha
qa
支管进口 压力调节器
干管
第一条毛管
∆H毛 h hmin
q min
最末一条毛管
22
11
灌水小区
灌水小区进口宜设有压力(流量)控制(调节)设备。 如果灌水小区进口未设压力(流量)控制(调节)设
支管轮灌
直径与长度
副管轮灌
45
46
23
47
8-12m
出地管32mm
48
24
出地管32mm
49
50
25
内蒙古赤峰2010年工程模式
干管地埋,每亩1.7米PVC干管(D80软带) 涂塑软带分干管63薄壁支管+32辅管+边缝式滴管带 亩投资
51
内蒙古赤峰2011年工程模式
干管、分干管地埋(支管轮灌、辅管轮灌) 亩均7-9米地埋管 滴灌带:全新材料边缝式滴灌带 亩投资: 实际采用辅管轮灌 亩均?米地埋管 亩投资:
滴灌工程技术要点
李光永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系教授 教育部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工程中心主任
1
内容
一、滴灌系统的组成 二、水量平衡计算 三、主要设计参数 四、工程模式 五、滴灌带间距与种植模式 六、管网水力学计算 七、设备选择 八、系统试运行测定参数与验收指标 九、小麦滴灌 十、其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