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1)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

第二章队伍建设 (2)

第三章科室建设 (3)

第四章中药药事管理 (6)

第五章护理管理 (9)

第六章文化建设 (10)

第七章预防保健 (11)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能力 (13)

第一章基本要求与医院服务 (13)

第二章患者安全 (15)

第三章医疗质量 (17)

第四章医院管理 (27)

第五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31)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依据医院的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进行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考核和鼓励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四、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将对口支援县中医医院和支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五、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相关项目。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人员配备与管理

(一)按照《关于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的要求,医院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配备以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结构合理,人员配备应符合中医医院功能任务和管理需要。

1.院级领导、临床科室负责人、药剂部门和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达到要求。

2.每个临床科室中(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所占比例达到要求。

3.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人员的比例达到要求。

4.护理人员接受系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达到要求。

(二)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认定、聘用、考核、评价管理规范,对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考核、评价有中医药的内容和要求,建有专业技术档案。

二、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一)医院中长期规划和计划中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内容,有

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开展师承教育。

三、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

(一)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二)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三基”培训和医院的中医药新技术培训。

(四)制定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学习中医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从事临床工作的非中医类别人员掌握中医基本知识与技能。

第三章科室建设

一、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臵临床科室,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

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四)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者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五)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六)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本科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应用)。

(八)按有关要求,合理配臵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应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门诊中药处方数、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及中药饮片处方数与门诊人次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二、重点专科建设

(一)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1.专科数量、床位、设备、人员达到相关规定要求。

2.专科诊断水平和疗效水平较高。

3.专科服务量在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同专业科室中领先。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确定的重点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主要研究课题应针对中医治疗重点病种的难点,研究方向稳定。

(三)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

1.研究制定本专科重点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

2.规范应用本专科中医诊疗方案。

3.定期对主要病种和重点病种的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

4.分析、提出重点病种的中医治疗难点,并有明确的解决思路和措施。

(四)按照有关规定推广应用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五)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

1.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性整理与应用,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2.开展本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诊疗方法发掘、整理与应用。

3.对民间具有价值的方药、诊疗经验和方法进行收集、整理、应用和提高。

(六)开展专科诊疗技术及特色疗法,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

(七)建立重点专科研究室和专科信息库,开展提高临床疗效的专科研究工作。

第四章中药药事管理

一、医院中药药事管理工作符合要求

(一)建立与完善中药药事管理的相关制度。

(二)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

二、中药房设臵达到标准

(一)中药房的基础设施应齐全,部门和使用面积设臵应符合相关规定。

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中药房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有有效的通风、除尘以及消防等设施。中药饮片调剂室的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的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

(二)各岗位从业人员资质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在职教育培训制度。

1.中药房主任或副主任中,应当有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2.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负责人至少应具备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或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

老药工。

4.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应具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可由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担任)。

5.煎药室负责人应为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煎药人员须为中药学专业人员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6.有以中药内容为主的在职教育培训制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中药房的从业人员、各部门面积、设备(器具)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

三、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1.建立中药饮片采购制度,进货渠道符合相关规定,供应商资质齐全并对其定期评估。

2.中药饮片验收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有完整的相关记录。

3.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有保证质量的管理制度和设施条件,做到定期养护。

4.毒性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饮片管理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5.建立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处方的审核和调剂复核。

6.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符合规定要求。

7.按要求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8.具备受患者委托,按医师处方(一人一方)应用中药传统工艺进行临方炮制和加工等服务的能力。

四、煎药质量管理规范

(一)有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相关设备的标准化操作程序,严格煎药的质量控制、监测工作。

(二)煎药室布局合理,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和辅助用具,流程合理,定期消毒。

(三)煎药室面积与本单位的业务规模(煎药工作量)相适应。

(四)煎药操作方法如药物浸泡、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特殊煎法等符合要求,操作记录完整。

(五)能及时提供急煎服务。

五、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

(一)中药制剂注册和临床研究符合规定。

(二)中药制剂的配制管理规范,委托加工的制剂须经相应部门批准,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

(三)中药制剂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六、加强临床药学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安全与合理用药

(一)配备临床药师,开展中药的临床应用评价,提供中药咨询服务,促进中药的合理用药。

(二)建立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按规定报告中药不良反应。

(三)定期开展中药处方评价工作,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抄录、审核、调配、核发、用药交代等行为。

(四)对患者开展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

第五章护理管理

一、执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

(一)制定落实《指南》的计划与具体措施。

(二)制定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体现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定期考核,措施到位。

(三)病区实有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4。

(四)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五)有主动报告中医护理技术与中药应用的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建立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六)建立突出中医特色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七)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落实中医护理工作。

二、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一)制定并完善专科(专病)的辨证施护措施,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二)每个病区有专科(专病)的中医护理常规不少于3个,中医

护理技术和操作项目不少于2项。

三、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一)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二)护士掌握中医护理基本操作。

(三)运用中医药知识,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四)按照《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

第六章文化建设

一、医院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

(一)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要求。

(二)制定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中医药文化

构建以医院宗旨、院训、院歌、院徽、发展战略等组成的医院价值观念体系,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三、医院行为规范体系体现中医药文化

(一)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二)医院员工诊疗行为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言语仪表规范,

体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医院管理体现中医药特色,符合中医医院特点。

(三)具有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定礼仪,制定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员工手册》并开展培训。

四、医院环境形象体系体现中医药文化

(一)医院建筑风格、内部装饰、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的中医药文化环境形象建设应展示中医药文化特色。

(二)医院门诊部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候药区,住院部大厅、走廊、病房等区域通过包含中医特色元素的平面立体装饰,营造氛围、传播理念、宣传知识、彰显特色。

第七章预防保健

一、为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支撑

(一)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应有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二)医院制定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合理设臵和建设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

(一)医院设臵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建设。

1.工作人员配备满足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功能的需要。

2.设备配臵满足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要。

(二)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要求,建立有关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

三、规范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一)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

(二)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评估。

(三)提供中医预防保健的干预服务。

(四)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估。

四、积极应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

(一)积极应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如膏方、针刺、灸法、火罐、推拿、帖敷、足疗、药浴、熏蒸、药膳、刮痧等。

(二)实际应用的各项中医预防保健技术应符合相关规范。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能力

第一章基本要求与医院服务

一、医院设臵、功能和任务

(一)坚持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二)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规模适宜,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要求,以提供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为主,并能承担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

(三)医院科室设臵、床位、人员配备和设备、设施符合三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符合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相关规定,重点专科技术水平、中医特色与服务质量处于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先进水平。

(四)医院承担区域内急危重症、疑难疾病诊疗服务及院前急救任务,有相应的设施、设备、人员队伍。

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

(一)医院组织结构合理。有明确的岗位设臵和职责要求,有规范的内部评估、考核和持续改进机制。

(二)医院人力资源配备合理,形成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良好的人才梯队。制订并实施业务队伍建设规划。

(三)医院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涵盖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能有效保障正常医疗秩序,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医院服务持续改进

(一)医院有改善诊疗环境,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具体措施。

(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三)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加强投诉管理。

(四)为住院患者提供营养指导、配餐、煎药等相关服务。

四、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

(一)承担政府分配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县级医院中医临床骨干等为社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三)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承担政府分配的妇幼保健、慢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

(四)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医院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

(五)根据《统计法》与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规定,完成医院

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

五、应急管理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认真执行《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通知》要求,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二)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

(三)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的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四)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五)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

第二章患者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等)管理。

(二)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制度,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二、*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建立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临床“危急值”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二)建立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四、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和压疮发生

(一)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

(三)制定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四)实施预防压疮的有效护理措施。

第三章医疗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

(一)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或机构,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二)有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医疗、护理等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四)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全院医疗、护理、医技质量实行监管,并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二、医疗技术管理

(一)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

(二)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按规定报

批。

(三)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臵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四)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的评价。

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

(一)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1.临床检验部门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够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2.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3.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读检验结果。

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5.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规定,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

6.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行比对和质量控制。

(二)病理质量管理

1.病理科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

2.从事病理诊断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人员资质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诊断与制片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3.有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程序与措施,遵照实施并记录。环境保护及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符合规定。

4.及时提供规范的病理诊断报告,有严格审核制度。

5.临床病理医师能解读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服务。支持下级医院解决病理诊断问题。

6.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

(三)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1.医学影像(普通放射、CT、MRI、超声、核素成像等)部门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2.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3.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有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和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4.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监测制度、受检者防护制度和措施,遵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材料准备清单

中医医院 等级评审材料准备清单 第一部分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1、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有红头文件、会议记录、会议容;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 具体措施、措施最少落实2项、中医治未病、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医护理技术1.2、1.2.1:制度3年工作计划(要和规划统一、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体措施、有优化 中医药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落实、要有原始材料)1.2.2:工作计划中要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中医药人次培养等材料(可以体现在年 度工作计划中)、要有资金投入(有证明、资金预算、决算、票据、账簿等)。 1.2.3:每年对影响中医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调研分析,有针对性措施。 1.2.4:每年对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中药 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析。 1.3.1: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并实施、要求大家知晓。 访谈有关人员。▲▲▲ ★1.3.2:目标考核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1.3.3: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结果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 (有考核结果、打分、分配比例、要有财务原始记录) 1.4.1:对口支援制度、措施、计划(协议书、影像资料、人员培训记录、签到等) 1.4.2:成立对口支援机构中医基层指导科:上级任命文、医院科室建设、医院实施方案、 学习通知、签到表、课件图片、等。访谈基层指导科负责人▲▲▲ ★1.4.3: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学习班、培训、讲座等资料) 适宜技术培训资料:学习通知、签到表、课件、图片等。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并访谈有关人员▲▲▲ 1.4.4:建立视频平台(有参加会议的证明)。查阅参加培训人员登记表,抽查2名相关人员 培训容知晓情况▲▲▲ 1.4.5远程会诊平台------省略 第二章:队伍建设 ★2.1:人员中医比例:制作培训证书、试卷、签到、影像材料等。制作医院人员中医明细。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部分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部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70 分)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00 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 第三章医疗质量(170 分)几点注意事项 1、所有科室都要参与。 2、所有医师都要参与。 3、全面准备,以评促建。 4、材料详实,支撑有力。 5、业务技能,反复强化。 6、对照细则查缺补漏,逐项落实。 7、病历准备要充分。 容易出现的问题的点 1、诊疗方案 2、临床路径 3、病历 4、医师考核 核心指标 ★ 3. 1 . 2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不得有神经科(中心)、神经内科(中心)、消化科(中心)、风湿免疫科(中心)、免疫科(中心)、泌尿科(中心)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三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 3.3.1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至少2

个以上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核心指标★ 3.9.2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 ★ 3.10.2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核心指标★4.3.1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 ★ 4.3.3 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临床科室的准备 1 、资料齐全:人员队伍名单、诊疗特色技术资料及操作规范、诊疗方案及总结分析与优化、手术科室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临床路径

中医院二甲复审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 (2018版)第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 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 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 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 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中医优势病种服务量 逐年增加。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 继承人。 七、积极应用中医技术和现代医疗技术,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 内使用的中药。 二、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

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 XXX市卫生局: 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遵照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评分标准》,对旗蒙医院等级评审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标准部分 基本标准共100分,通过自评能达到72.5分未达村准的有①门诊蒙医治疗率;②病房蒙医治疗率;③饮片种数;④蒙药占药品收入比例等。 二、分等标准部分 分等标准1000分,目前能达到905.85分,未达标的有①人事科、设备科、保卫科、内窥镜室、统计室、计划生育门诊、食疗营养室等科室无明显标识;②医疗和行政划分不合理;③人员结构不符合标准,医护比例倒置,医师41%(28%—30%),护士33%(36%—40%);④病历书写不符合要求,除内科其它科室均写西医病历,病历格式尚可,内容上上级医师查访记录内容简单,指导力度不够;⑤门诊病历数量不多,完成不及时,处方书写质量欠佳,如:药品剂量不准,药品名称不全,剂型不清,字迹不工整等;⑥门诊病房蒙医治疗率均不符合要求,病房52.8%,门诊49.4%;⑦急诊、急救设备不全,护理未开展辩证施护;⑧药剂科、制剂室规模不符合要求,设备不符合标准,

无病房药房,现有药房面积不符合标准,饮片蒙成药品种数不条例要求,蒙成药销售量不符合要求;⑨科教没有近三年的获奖科研成果,建立图书室,专业人员发表论文数量不多;⑩档案需微机管理;⑾需填补心脏除颤,心电监护等设备;⑿医学心理咨询等方面。 总体来讲,无论从基本标准还是分等标准,基本达到了“二甲”条件,但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补充,在此基础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快“二甲”进程,边申报边改进,通过有效整改弥补措施,纠正差异补漏,以优异成绩迎接任期评审。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3版(释义归纳)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 年版)释义总结 三级医院设置标准:依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4 颁布。 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卫生技术人员指卫生事业机构支付工资的全部职工中现任职务为卫生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护师、中药师、西药师、检验师、其他技师、中医士、西医士、护士、助产士、中药剂士、西药剂士、检验士、其他技士、护理员、中药剂员、西药剂员、检验员和其他初级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四类: 1. 医疗、预防、保健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 2. 中药、西药人员: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3. 护理人员: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4.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技士 开放床位:指医院目前实际开放的床位。 病房护士:指普通病房护士总数,不包括重症监护、手术室、门诊等。 在岗护士:全院在护理岗位的护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从事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信息系统维护,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医院水电气管道维修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区域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急诊科独立设置:依据:《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50 号。 重症医学科:依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力医政发[2009]23 号重症医学床位:是按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的规定,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提供及时、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的床位。 医院总床位:是指开放床位。 重症收治标准: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十六条重症医学科一收治标准,第十七条转出重症医学科标准。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中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 。 正高职称:指取得卫生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职称包括主任医师、主任技师、主任药师、主任护师、教授等。包括本院具有专业技术人员低职高聘制度、已按规定进行定期能力考核并合格、医院下达低职高聘文件及兑现待遇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公立医院改革: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 ]6 号),《国务院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 009-2011 年的通知》(国发[2009]12 号),《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 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医卫管发[2010]20 号)。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申请报告书模板

中医医院 二 级 甲 等 医 院 评 审

申 报 书 二甲医院申报情况介绍 一、医院简介: 医院编制床位,实际开放床位 医院占地面积约(M2),建筑面积(M2),其中业务用房面积(M2),每床建筑面积(M2) 医院设职能科室个,临床科室个,医技科个。 二、人员情况 全院现有编制人数人,在职人数人,其中医技人员人,占职工总数的%.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总数 64.8%;药剂人员人,中药人员人,占药剂人员总数85.7% 三、设备情况 医院诊疗设施齐全,中医诊疗设备均在正常运行中。医院

基本设备拥有CT、MBI、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颅多普勒、心电监护仪、腹腔镜、中低频热疗仪、多功能颈椎牵引治疗仪、中药加工机、中药煎药机,伏卧式多功能腰推治疗仪、薰蒸床、静脉曲治疗仪、电子胃镜等先进的诊疗设备。 四、核心指标“中医药服务功能”项目完成情况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方面:2018年年初医院与临床各科室签订有科室工作目标责任书,针对每个科室的具体不同情况,制定有中医药相关各项考核指标。 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医院职工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89.9%,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共计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为%,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名,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医师名,护理人员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技术人员比例为%,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57.1%,医院主要职能科室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年度没有新招聘人员。2年度比2016年度没有增长。 临床科室建设方面: 医院设置有儿科、口腔科、中风科、骨伤科、康复科、肛肠科、中医妇科、中医皮肤科个临床科室。符合临床科室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

附件1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有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

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中医药诊疗能力。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急性期康复诊疗、疑难重症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医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附件2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2018年版) 一、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共11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60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400分,第三部分“党的建设”100分。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不合格中西医结合医院划分标准如下:(一)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40分; 4.第三部分得分≥90分; 5.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得分≥26分; 6.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7.达到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要求。 (二)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3.第三部分得分≥90分; 4.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5.达到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乙等中西医结 合医院的要求。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3.第三部分得分<90分; 4.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二、《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核心指标 《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一)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和经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系统培训的临床类别医师占执业医师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解读(4)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解读(4)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解读(4) ——组织和策划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实践 血液净化 1、专业设置和人员、设备配备: (1)血透室,至少有1名主治医师负责日常工作。 (2)血透室护士配备合理,每名护士负责操作及观察的患者数量不得超过5个。 (3)医师、护士接受 6 月上岗前培训。 (4)血透室分区与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清楚。设备设施完善,具备双路电力供应。 (5)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配置合理,药品无过期。 2、质量管理制度: (1)有质量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工作人员知晓。 (2)有规范的透析诊疗流程,医师每日查房,护士正确执行透析治疗医嘱,实施透析治疗护理常规,严格查对程序。 (3)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

无包装破损并在使用期限。 5、透析液配制: (1)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程序,有记录。 (2)透析用水参照美国医疗器械协会(AAMI)对血液透析用水的要求管理。定期进行残余氯、硬度及电导率监测,内毒素和反渗水化学污染物检测合格。 (3)透析液和透析粉,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公布的III 类医疗器械(透析液和透析粉,编号6845-07)的标准。 (4)透析液配制有操作常规,透析液配制符合要求 6、透析器复用管理: 不复用。 第四部分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第五部分医院管理 员工培训 1、建立医院教育(或培训)委员会,负责进行培训中长期规划,每年至少两次会议讨论培训工

作。由院部领导担任主任,有专职人员,委员由各职能、临床、医技科室的主任担任,有分工及岗位职责。 2、建立员工培训管理体系,分院部层面、职能科室层面、业务科室层面,科室建立教育培训小组。有院部与科室的年度培训计划与培训项目、课程表,有培训材料。 3、建立稳定的师资培训队伍,建立各类院内(专科)培训基地。 4、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大课、小课堂、技能课,分必修、选修项目。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制度职责、管理知识、质量、安全、医疗纠纷、应急、消防、岗前教育、传染病、医院感染、专业技能、诊疗规范以及外出进修等。 5、有定期评估制度,有明确的考核方案,评估内容纳入考核。 6、院部与科室有各自的培训重点。院部层面侧重于法律法规、制度职责、管理知识、质量、安全、医疗纠纷、应急、消防、岗前教育、传染病、医院感染、外出进修等。科室培训重点在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岗位职责、诊疗规范等。 7、高层管理者定期向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传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2013年版) 一、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共10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350分。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 (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4.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二)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9;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9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二、《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3年版)》核心指标 《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符合以下要求: 比例1-比例2≥5%; 比例1计算方法:(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当年新招聘未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专业技术人员数)/(医院执业医师总数+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专业技术人员数)*100% 比例2计算方法:上年度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总数/医院执业医师总数*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核心指标三: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不得有神经科(中心)、神经内科(中心)、消化科(中心)、风湿免疫科(中心)、泌尿科(中心)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二……,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汇报材料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我们有幸迎来了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小组的领导和专家来我院考核指导工作。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对来院检查评审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我院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概况】 我院渊源于1952年什邡成立的“城关联合诊所”,当时是一所集体卫生院。1987年经改制为“什邡县中医院”,转属全民事业单位。2012年变更规范命名为“什邡市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体检、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中医(综合)医院,为全市43万人的提供中医综合医疗服务。 “”地震中,我院的基础设施受到全面破坏,经历近三年半(2008年7月-2011年12月)艰苦的城乡结合部板房过渡期。过渡板房条件异常艰苦,硬件条件差,场地狭小,交通不便,冬更冷夏更热,病房常年受雨水和烈日侵蚀地面潮湿,我院坚持开展诊疗服务,但医院业务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最大影响是难以吸收到青年优秀人才,曾经一些大学生到了板房,实地了解医院规模现状,看一眼就直接走人了。 在灾后重建总指挥部的安排下,我院于2011年12月28日从过渡板房搬迁入现在的新址:什邡市西顺城街207号。 新医院占地面积约28亩,业务用房面积258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七千多万元,其中医疗设备总值二千多万元。2013年5月12日病区搬

迁入新住院部大楼,1-6层设有标准床位236张,7层设有6间规范的手术室(1间百级,2间万级,3间普通手术室)以及尚未投入使用的规范ICU病房。 医院2012年实现,门(急)诊139157人次,住院3757人次,手术760余台次,全年业务收入万元(在2011年的基础上提升了%),药品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目前实际开放住院床位170张,门急诊床位13张,血透室10张,共193张床位;完成整体重建项目移交后,预计开放住院床位可达到300张以上。 医院现有在岗职工2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8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副高职称15人(中医类别12人,临床1人,护理1人,药剂1人);中级职称38人。全院执业医师总数82人(中医50人,中医医师比例%);执业护士88人,床护比1:;药学专业人员23人,其中中药专业14人,中药药剂专业人员比率%;检验技术人员8人。 医院设置五个住院病区(心肺科、眼耳鼻喉科、肿瘤科、骨伤科、外科),设置有急诊科,门诊科室15个分别为:外科、妇科、皮肤科、内科、儿科、骨伤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肾病科、肛肠科、心血管门诊、肿瘤科、糖尿病高血压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另2011年设治未病科,2012年整合相关科室成立预防保健科,由蔡晓洪副主任中医师任科主任。医技科室5个,分别为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药剂科、手术室(与临床科室麻醉科合并设置手麻科)。职能科室12个,分别是院办公室、党办、医教科、病案室、护理部、药剂科、院感科、医保科、总

二级中医医院设置规范

二级中医医院设置规范 二级中医医院设置规范一、床位住院床位在80张至299张。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预防保健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皮肤科、中医针灸科、推拿科。其中,中医内科、外科各设二级科室3个以上;设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2个以上;设有综合加强监护病房,手术室要有复苏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含西药房、中药房、煎药室等)、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营养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功能科室(含心、肺电生理)。(三)其他科室:医务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质量控制科(含院内感染控制)。三、人员(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二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三)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4名护士,其中至少有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四)一级临床科室和重点专科的主任必须是相应专业的主任医师;二级科室的主任至少50%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药

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正高职称的卫技人员占25%以上。(五)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的比例均不低于60%。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不低于8%。(六)临床营养师不少于1人。(七)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四、选址(一)二级综合性医院所在社区的服务人口为30万—50万人。(二)新增医院与诊所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500米、与门诊部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1000米、与医院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20001/4页米。(三)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肉菜市场之间应物理分隔,符合卫生及预防疾病的要求。医院选址应为规划的医疗用地或可以转变为医疗用途的房屋(其使用性质原则上以商业、办公、厂房类为主,既有住宅、宿舍、居住小区会所、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以及与餐饮、生产性厂房紧临的房屋,不应用于医疗用房。既有房屋的使用性质以房地产权证明文件为准)。(四)选址相邻权利人(业主/住户和社区内现有医疗机构)无明显反对意见(以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公示和专门委员会收集的意见为准)。选址前,设置申请人应征询相邻权利人的意见。五、建筑、设施与环境医院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建筑设计、设施应满足诊疗和管理工作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解读

(2011-11-09 19:16:46) ——组织和策划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实践 第一部分医院服务 预约管理 1、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包括诊室、现场、电话、网络四种形式。 2、预约实行时间段形式。 3、提前预约时间不受限制,门诊和出院病人复诊可采取中长期预约。 4、预约挂号采取实名制,抵制“号贩”。 5、有预约诊疗工作流程,有医院领导层分工负责,医疗事务部负责实施。 6、特殊情况需变动出诊时间,至少提前一周公告。对已预约病人短信告知。 7、有对医务人员,重点是专家门诊、专病门诊等的管理制度。 8、专家门诊、专病门诊全部实行预约,并有限号措施,以保证质量。普通门诊预约不超过20%。 9、在门诊便民服务中心、预约处以及门诊候诊区域有主动提示初诊患者可通过预约挂号复诊的指示或其他告知形式。 10、普通门诊应有一月内医师排班的告知信息。 11、建立有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院的预约转诊服务。 门诊流程管理 1、门诊布局遵循以疾病群相对集中、疾病群检查相对集中的原则设置。 2、有门诊病人就诊流程。门诊大厅显著位置有病人就诊、检查、住院的流程图。 3、每个候诊区域有检查预约中心、医技检查区域、住院预约中心的图示。 4、各个部门有本部门服务的流程图、时间段。 5、医技部门有预约、检查、取报告的流程及时间表;有检查注意事项告示。 6、有医技检查预约中心,中心有预约流程图。

7、有住院预约中心,有住院服务告知。 8、门办负责门诊就诊流程优化,每季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流程优化。 9、开展自助挂号等多种形式,对象为复诊病人及医保、农保病人,缩短挂号时间,缩短就诊流程。 10、医技部门有有效措施为危重病人优化检查、取报告流程。 便民措施 1、门诊挂号区域公开医生出诊信息。 2、缩短候诊时间:挂号排队不超过20分钟,取药不超过15分钟。 3、候诊、侯检有提示,重点科室有二次信息叫号措施。 4、开展夜间门诊、节假日门诊和节假日专家门诊。 5、提供简易的便民物品:如轮椅、雨伞、开水等。 6、开展重点专科简易门诊,包括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 7、开展导医服务,提供咨询服务。 8、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至少节假日有志愿者在门急诊、病区开展活动。 9、对70岁以上老人及外地病员住院,优先安排。 10、每周有医护人员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业务工作。每月有医护人员下社区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并有记录。 11、病区:提供费用、价格查询服务;提供出院叫车服务;提供出院预约服务、提供家属生活指南等。查房期间家属等候区提供座椅设施。 12、候诊、侯检区域有通过排队叫号的队列提示。 13、门诊候诊区域提供座椅设施。 14、出院结算全年无休。 医保政策及价格公示 1、相关医疗保险政策、法规及时公示,有明确的渠道,在一周内告知医务人员,并有医务人员接获信息的记录。 2、告知医保病人及家属相关医保(含农保等)信息与自负费用的诊疗项目: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材料准备清单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材料准备清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1.1、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有红头文件、会议记录、会议内容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体措施、措施最少落实2项、中医治未病、信息化 1.2、1. 2.1制度3年工作计划要和规划统一、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体措施、有优化中 医药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落实、要有原始材料 1.2.2工作计划中要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中医药人次培养等材料可以体现在年度工作计划中、要有资金投入有证明、资金预算、决算、票据、账簿等。 1.2.3每年对影响中医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调研分析有针对性措施。 1.2.4每年对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中药人 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析。 1.3、1.3.1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并实施、要求大家知晓。 ★1.3.2目标考核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1.3.3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结果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 有考核结果、打分、分配比例、要有财务原始记录 1.4、1.4.1对口支援制度、措施、计划协议书、影像资料、人员培训记录、签到等 1.4.2成立对口支援机构 ★1.4.3《“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 明确提出的4项中医药工作指标要求。 1.4.4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学习班、培训、讲座等资料 1.4.5建立视频平台有参加会议的证明。 第二章 ★2.1人员中医比例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员联合培训、制作培训证书、试卷、签到、影像材料等。制作医院人员中医明细。 2.2.1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 2.2.2见医院工作计划 2.2.3医院有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制度并组织实施。确定的人选要有资料、会议记录、符合该制度。 2.2.4师承制度、有计划和措施3年 2.3、2. 3.1自2011年开始进行医师定期考核内容以中医为主、有试卷、方案。 2.3.2中医师规范化培训市里未开展、我院自行培训有培训档案。 2.3.3三基培训有培训档案 2.3.4继续教育学分达100%学分手册、学分统计表、学分证。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附件: 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及评审核心标准 一、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12年版)》共10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350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三级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 (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90%; 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4.核心标准全部达到要求。 (二)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750分≤总分<900分; 2.245分≤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3.核心标准全部达到要求。 (三)有以下条件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有核心标准不符合要求。

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核心标准 《标准》及细则中对那些最基本、最重要、必须做好的,且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标准,列为“核心标准”,具备单项否决(终止评审进程)的作用。核心标准及要求如下: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标准 核心标准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标准二:将对口支援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并有相关鼓励措施。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0个百分点。未达到60%,本年度临床科室(麻醉科、口腔科除外)不得招聘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核心标准三: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核心标准四: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 核心标准五: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不得有神经内科、消化科、风湿免疫科、泌尿科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三

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解读(1)

医技部门有预约、检查、取报告的流程及时间表;有检查注意事项告示。 门办负责门诊就诊流程优化,每季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流程优化。 (2011-11-09 19:16:46) ――组织和策划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实践 第一部分医院服务 预约管理 1、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包括诊室、现场、电话、网络四种形式。 2、预约实行时间段形式。 3、提前预约时间不受限制,门诊和出院病人复诊可采取中长期预约。 4、预约挂号采取实名制,抵制“号贩”。 5、有预约诊疗工作流程,有医院领导层分工负责,医疗事务部负责实施。 6特殊情况需变动出诊时间,至少提前一周公告。对已预约病人短信告知。 7、有对医务人员,重点是专家门诊、专病门诊等的管理制度。 8、专家门诊、专病门诊全部实行预约,并有限号措施,以保证质量。普通 门诊预约不超过20%。 9、在门诊便民服务中心、预约处以及门诊候诊区域有主动提示初诊患者可 通过预约挂号复诊的指示或其他告知形式。 10、普通门诊应有一月内医师排班的告知信息。 11、建立有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院的预约转诊服务。 门诊流程管理 1、 门诊布局遵循以疾病群相对集中、疾病群检查相对集中的原则设置。 2、 有门诊病人就诊流程。门诊大厅显著位置有病人就诊、检查、住院的流 程图。 3、 每个候诊区域有检查预约中心、医技检查区域、住院预约中心的图示。 4、 各个部门有本部门服务的流程图、时间段。 5、 6、 有医技检查预约中心,中心有预约流程图。 7、 有住院预约中心,有住院服务告知。 8、

9、开展自助挂号等多种形式,对象为复诊病人及医保、农保病人,缩短挂 号时间,缩短就诊流程。 10、医技部门有有效措施为危重病人优化检查、取报告流程。 便民措施 缩短候诊时间:挂号排队不超过 20分钟,取药不超过15分钟。 开展重点专科简易门诊,包括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 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至少节假日有志愿者在门急诊、病区开展 活动。 10、每周有医护人员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业务工作。每月有医护人员下 社区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并有记录。 11、病区:提供费用、价格查询服务;提供出院叫车服务;提供出院预约服 务、提供家属生活指南等。查房期间家属等候区提供座椅设施。 12、候诊、侯检区域有通过排队叫号的队列提示。 13、门诊候诊区域提供座椅设施。 14、出院结算全年无休。 医保政策及价格公示 1、相关医疗保险政策、法规及时公示,有明确的渠道,在一周内告知医务 人员,并有医务人员接获信息的记录。 2、告知医保病人及家属相关医保(含农保等)信息与自负费用的诊疗项目: 门诊途径:医生、便民服务中心、显示屏幕、书面告知; 住院:书面告知,含各类检查、治疗(各种药品、各类耗材、植入性器材) 3、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实施医保管理。 4、公示服务价格,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编码、收费项目和标准,地点:门 诊(查询电脑,1、 门诊挂号区域公开医生出诊信息。 2、 3、 候诊、侯检有提示,重点科室有二次信息叫号措施。 4、 开展夜间门诊、节假日门诊和节假日专家门诊。 5、 提供简易的便民物品:如轮椅、雨伞、开水等。 6、 7、 开展导医服务,提供咨询服务。 8、 9、 对70岁以上老人及外地病员住院,优先安排。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1)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 第二章队伍建设 (2) 第三章科室建设 (3) 第四章中药药事管理 (6) 第五章护理管理 (9) 第六章文化建设 (10) 第七章预防保健 (11)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能力 (13) 第一章基本要求与医院服务 (13) 第二章患者安全 (15) 第三章医疗质量 (17) 第四章医院管理 (27) 第五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31)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依据医院的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进行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考核和鼓励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四、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将对口支援县中医医院和支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五、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相关项目。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人员配备与管理 (一)按照《关于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的要求,医院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配备以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结构合理,人员配备应符合中医医院功能任务和管理需要。 1.院级领导、临床科室负责人、药剂部门和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达到要求。 2.每个临床科室中(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所占比例达到要求。 3.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人员的比例达到要求。 4.护理人员接受系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达到要求。 (二)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认定、聘用、考核、评价管理规范,对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考核、评价有中医药的内容和要求,建有专业技术档案。 二、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一)医院中长期规划和计划中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内容,有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材料准备清单修订稿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材料 准备清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医医院 等级评审材料准备清单 第一部分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有红头文件、会议记录、会议内容;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体措施、措施最少落实2项、中医治未病、信息化、人才 培养、中医护理技术 、1.2.1:制度3年工作计划(要和规划统一、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体措施、有优化中医药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并 落实、要有原始材料) 1.2.2:工作计划中要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中医药人次培养等材料(可 以体现在年度工作计划中)、要有资金投入(有证明、资金预算、决 算、票据、账簿等)。 1.2.3:每年对影响中医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调研分析,有针对性措施。 1.2.4:每年对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 比例、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中药饮 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析。 1.3.1: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并实施、要 求大家知晓。访谈有关人员。▲▲▲ ★1.3.2:目标考核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1.3.3: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结果体现在科室 分配方案中(有考核结果、打分、分配比例、要有财务原始记录) 1.4.1:对口支援制度、措施、计划(协议书、影像资料、人员培训记录、签到等) 1.4.2:成立对口支援机构中医基层指导科:上级任命文、医院科室建设、医院 实施方案、学习通知、签到表、课件图片、等。访谈基层指导科负责人▲▲▲ ★1.4.3: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学习班、培训、讲座等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