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化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琥珀形成的9个条件

琥珀形成的9个条件

琥珀形成的9个条件
1.高浓度树脂:琥珀是由树脂形成的,因此需要有足够的树脂来形成琥珀。

通常,树脂的浓度需要超过20%。

2. 植物源:树脂通常是由某些树木或其他植物分泌的。

这些植物通常生长在热带或温带地区,例如松树、杉树、杉木等。

3. 适当的环境条件:树脂需要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琥珀。

这些条件通常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压力和氧气含量。

4. 快速干燥:树脂需要快速干燥才能形成琥珀。

这通常需要在几个月内完成。

5. 保护:树脂需要保护免受外界影响,例如昆虫、动物和微生物等。

6. 时间:树脂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形成琥珀。

通常需要数百万年。

7. 高质量的树脂:高质量的树脂通常会形成更高品质的琥珀。

8. 化学变化:在树脂形成琥珀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改变琥珀的颜色和外观。

9. 外部压力:一些琥珀可能会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

这可能会导致琥珀形成一些特殊的形态和纹路。

- 1 -。

琥珀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琥珀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琥珀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琥珀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有机宝石,具有迷人的琥珀色和透明度。

它被广泛用于珠宝和装饰品制作,同时也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琥珀不仅具有美丽外观,还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成分和独特的结构。

琥珀的化学成分主要由碳、氢和氧组成。

它是由树脂化石化形成的,树脂是由树木分泌的植物胶体组成的。

在形成琥珀的过程中,树脂中原本存在的化学成分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转化,形成琥珀所特有的成分和结构。

琥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含氧羰基的柯酚醛类物质,其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琥珀酸。

琥珀酸是琥珀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占据了琥珀总质量的90%以上。

它是一种无色结晶粉末,可溶于水和醇类溶剂。

琥珀酸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

除了琥珀酸,琥珀中还含有一些其他的有机物质,如松节油醇、萜烯和酮类物质。

这些物质赋予了琥珀独特的香气和味道,使得琥珀成为了许多香水和化妆品的重要成分。

琥珀的结构是由大量的树脂分子聚合而成的三维网状结构。

树脂分子主要由碳、氢和氧原子组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聚合物。

这种聚合物的结构非常稳定,使得琥珀可以保存数百万年而不失去其特性。

琥珀的结构也决定了它的物理特性,如硬度、熔点和熔化温度等。

琥珀的硬度约为2到2.5,较为柔软,不耐磨损。

它的熔点约为200到230摄氏度,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熔化成液态。

这些特性使得琥珀在加工和制作过程中需要小心处理,以防止损坏。

琥珀还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即电性。

当琥珀受到摩擦或加热时,会产生静电现象,即带电粒子的分离。

这一性质被人们早在古代就发现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比如用琥珀制作的琥珀棒可以用来吸附小颗粒物质。

综上所述,琥珀是一种令人着迷的宝石,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琥珀酸和其他有机物质。

其特殊的结构赋予了琥珀独特的物理特性,并且使其具有特殊的电性。

琥珀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其美丽的外观,更在于其所蕴含的丰富的化学成分和独特的结构,这也是科学界对琥珀深入研究的原因之一。

琥珀中的化学作用

琥珀中的化学作用

琥珀中的化学作用
琥珀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其形成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化学作用。

琥珀由树脂所组成,树脂是植物表面分泌出的一种黏性物质。

当树脂被困在岩石或泥土中时,就会开始化石化的过程,最终形成琥珀。

下面将从化学角度探讨琥珀的形成和特性。

树脂在形成琥珀的过程中发生了聚合反应。

聚合是指两个或更多单体结合成为更大分子的过程。

在树脂的情况下,它是由许多单体组成的。

当树脂被暴露在空气中时,单体开始聚合成更大的分子,最终形成固体的琥珀。

琥珀中的成分和化学结构也是非常特殊的。

琥珀的主要成分是富含碳元素的有机物质,其中包括树脂、树脂酸、芳香族化合物和杂原子等。

这些成分的存在使得琥珀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光学性质。

琥珀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例如,琥珀的硬度相对较低,只有2.5-3.0,但是它具有非常好的抗磨损性。

同时,琥珀也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可以产生静电。

琥珀还可以通过加热和加压等化学反应来改变其性质。

例如,在高温下,琥珀可以发生脱水反应,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此外,当琥珀受到高压时,其化学结构也会发生改变。

琥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宝石,其形成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化学作用。

琥珀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光学性质,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

此外,琥珀还可以通过加热和加压等化学反应来改变其性质。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000,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

有小说、画集、游戏中的人物等等一琥珀为名。

琥珀波斯语kahruba的汉译,产于波斯及其它各国,可做药材。

《中国印度见闻录》载:“琥珀生长在海底,状似植物,当大海狂吼,怒涛汹涌,琥珀便从海底抛到岛上,状如蘑菇,又似松露。

”唐宋时期琥珀作为高级贡品传入中国,中国汉文史籍里保存了大量此方面的记载。

《册府元龟》卷九七二载,唐代宗大历六年九月(771年),“波斯国遣使献真珠、琥珀等。

”《宋史》卷490亦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大食遣拖坡离进琥珀”。

【别名】北方之金,虎魄【常见种类】金珀,血珀,翳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蜜蜡,珀根等【来源】古代松柏科、豆科植物的树脂,埋于地层年久而成的化石样物质。

通常年龄大于1500万年。

【性状】不规则块状、颗粒状或多角形,大小不一。

血红色、黄棕色或暗棕色,近于透明。

质松脆,断面平滑,具玻璃样光泽,捻之即成粉末。

无臭,味淡,嚼之易碎无沙感。

不溶于水,燃烧易熔,并爆炸有声、冒白烟,微有松香气。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镇静,利尿,活血。

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

【用法用量】 0.5~1钱,多入丸、散剂服。

【备注】(1)东北地区有一种“抚顺珀”,又称“千金寨煤珀”、“烟煤精”,是从煤矿层中采掘而来。

体重坚硬,色发黑,焚之发黑烟并有煤气,与琥珀来源不同,不宜作琥珀入药。

【人名】《红楼梦》中的丫鬟名琥珀,是贾母身边的大丫鬟,照顾贾母起居生活,也负责传话、取物等各色杂事,宝玉病时曾被派去服侍黛玉,凡有贾母出场必在身旁。

琥珀的英文名称为Amber,来自拉丁文Ambrum,意思是“精髓”。

也有说法认为是来自阿拉伯文Anbar,意思是“胶”,因为西班牙人将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胶和琥珀称为amber。

琥珀研究报告

琥珀研究报告

琥珀研究报告
琥珀是一种由树脂形成的宝石,广泛用于制作珠宝和工艺品。

它被广泛应用于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以下是对琥珀的研究报告:
1. 物理性质:琥珀的硬度约为
2.5-
3.5,密度约为1.05-1.10
g/cm³,折射率约为1.54-1.55。

它通常呈现为透明到半透明的
黄色,但也可以是红色、棕色、绿色等。

琥珀通常会在空气中产生静电,吸引灰尘和其他物质。

2. 起源:琥珀是由古代树木的树脂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中被埋入地下,并经过几百万年的变化形成。

它可以在陆地或海洋中发现,有些琥珀中还保留有古生物的化石。

3. 古生物学研究:琥珀中封存了古代生物的微小化石,如昆虫、植物、蜘蛛等。

这些微化石可以提供有关古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信息。

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琥珀中的微化石,可以了解古代生物的形态、行为和进化历史。

4. 化学成分:琥珀主要由丙烯酸酯单体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是富含炭氢化合物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影响着琥珀颜色和性质的多样性。

5. 考古学应用:由于琥珀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定性很高,且能够保留古代生物的完整性,因此它被广泛用于考古学研究中。

琥珀制品可以提供关于古代文化和人类活动的重要线索,如古代
工艺品、装饰品和权力象征等。

综上所述,琥珀是一种独特的宝石,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

通过对琥珀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生物、地质演变和人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琥珀的色彩和光谱分析的研究

琥珀的色彩和光谱分析的研究

琥珀的色彩和光谱分析的研究琥珀是一种稀有而美丽的宝石,其色彩丰富多样。

为了理解琥珀的色彩和了解其成因,科学家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其中,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揭示琥珀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色彩的机制。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琥珀的形成过程。

琥珀是由化石树脂经过数百万年的压力和化学变化形成的。

它的主要成分是含有碳、氢和氧的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形成琥珀的结构并赋予其特殊的性质,包括色彩。

琥珀的色彩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化学成分、内部杂质和结晶缺陷等。

光谱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用于确定琥珀中不同成分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其色彩的贡献。

光谱分析通过将琥珀中的光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光谱,以获取关于其成分和结构的信息。

研究人员通常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可以提供有关琥珀吸收和散射光线的信息,从而揭示其中的化学成分。

红外光谱则可以探测琥珀中特定的化学键,进一步帮助研究琥珀的成分和结构。

根据多项研究,琥珀的色彩主要受到其中的有机化合物和杂质的影响。

具体来说,琥珀中的褐色色彩与具有吸收波长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化合物相关。

这些化合物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从而使琥珀呈现出褐色或棕色。

此外,红色琥珀中常含有铁元素,这与其红色色彩有关。

铁元素的存在使琥珀的吸收和散射光线受到了影响,从而产生了红色的外观。

研究人员已经通过光谱分析和其他技术确定了这种关联。

在光谱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家还研究了琥珀中的显微结构和晶体缺陷对其色彩的影响。

研究发现,琥珀的颜色也可能与其中的微小颗粒、空气泡和晶体缺陷有关。

这些微观结构的存在对琥珀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而言,琥珀的色彩和光谱分析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种宝石的成因和特性的深入了解。

通过光谱分析,研究人员能够确定琥珀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色彩的影响。

特定化合物和杂质的存在使琥珀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则帮助我们揭示了这些色彩的形成机制。

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一:279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关于用松香制作琥珀的流程组员:段子韬,朱智敏,王娜,易晓菲,刘文韬一、引言琥珀,晶莹剔透、色泽娇艳,深受人世的欢迎。

传说,琥珀是古希腊女神赫丽提斯的眼泪变化而成的。

在我国则认为,琥珀是猛虎死后的魂魄变化而来。

琥珀实际上是地质时代中植物树脂经过石化的产物,是4000万年以前的松树脂化石,是一种保存完整的实体生物化石。

其主要成分是碳、氢、氧以及少量的硫、硬度在2-3、比重1.05-1.1,熔点150-180℃,燃点250-375℃。

琥珀、珍珠和珊瑚为三大有机宝石。

琥珀是非晶质的,呈不规则团块,其大小由细小颗粒至重数磅的大块。

未加工的原料树脂光泽,抛光后呈树脂光泽至近玻璃光泽。

硬度仅2-2.5。

可轻而易举地用小刀切割,韧性差,裂痕呈贝壳状。

透明琥珀的比重约1.05至1.09,浊珀含大量气泡,比重低至1.0。

琥珀的折射率稍有变化,但通常接近1.54,可低至1.539,高至1.545。

因为琥珀是一种非晶质物质,所以是各向同性的,无解理,无多色性,也无双折射。

根据缺少韧性、有粉状包裹体、油脂光泽、玻璃断口,以及不具高磨光的能力,可鉴别它属于脂状琥珀。

琥珀中常常有包裹物,如昆虫、种籽和其他外来物,都是松脂硬化以前捕获的。

德国人把琥珀称为燃烧石,因为它在极低温度下燃烧。

所以我们想要了解琥珀,认识琥珀。

了解琥珀,拓展关于琥珀的知识面,既是为了对以后学习有所帮助,也是使同学们对化学更感兴趣,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琥珀,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植物的树脂,近似于我们常说的“松香”,是由植物(多数是有木质结构的树木)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然一般温度偏高才能促使其分泌出一种粘稠状或凝胶状的液态分泌物,分泌物经长期掩埋渐渐失去挥发的成分,再经氧化、固结逐渐形成为树脂化石。

看起来这类化石没有岩石类的石质感,但它也经历了百万——千万年的地下埋藏,经历了形成化石的一切过程,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化石——有机化石,类似的还有煤精等。

琥珀的药学研究

琥珀的药学研究

琥珀的药学研究倪士峰1,巩江2,侯宝龙1,李智选1,仝瑛1,骆蓉芳1,吴一飞1(1.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陕西西安710069;2.西藏民族学院医学系,陕西咸阳712082)摘要 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琥珀传统药学、成分、药理及其现代临床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琥珀的药学应用前景。

关键词 琥珀;成分;药理;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 Q 94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2-05482-02R e se a rch on Ph a r m a c o log y o f Am be r N I S h i-fe n g e t a l (D epa r t m en t o f T rad ition a l C h in e se M ed icin e ,C o llege o f L ife S cien ce s ,N o r th ves te rn U n ive rsity ,X i ’an ,S h aan x i 710069)A b s tra c t T h is stu dy sum m a r izes th e trad ition a l m ed icin e ,com po sition,an d m ode rn clin ica l ph a rm aco logy re se arch o f am be r ,an d d iscu sse s th e ph a rm a-co log ica l app lica tion p rospe ct o f am be r ba sed on do cum en t re trie va l .K e y w o rd s Am ber ;C om po sition;P h a rm aco logy ;C lin ica l applica tion基金项目 西北大学校基金(okyqd f102);陕西省教育厅基金(06JK -17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中药药理实验证实槲寄生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其提取液还能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1];生黄芪补益肺脾之气,二者共为君药。

臣药一味,活血祛瘀,佐使药有解毒活血,通络化瘀消 之功。

全方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有调补肝脾肾及血气、活血通络解毒消 之功。

3.2 对于肝炎的病因病机,多数学者认为,“湿热疫毒”是主要病因,气滞、湿阻、血瘀是基本病机,实(湿热)2虚(肝脾肾)2瘀(气血)是其病机转化[2]。

治以化湿活血法为主,适当加以扶正,扶正以调补肝脾肾为重点,尤以调护肝脾为主。

3.3 本实验以D —半乳糖作为肝毒剂所造成的肝损伤模型,与人类肝炎病变很相似。

实验后动物有明显的肝脏内中央静脉扩张、肝血窦扩张、瘀血现象。

用槲芪散预防或治疗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功效。

该方可能是通过调补肝肾、活血化瘀而起作用的。

参考文献1 韩德五.肝功能不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092111.2 车念聪,钱英.中医药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与展望.中国医药学报,1994,9(5):47250.(收稿日期:2002206211)・首医大中医药学院・琥珀的化学研究进展杨剑芳1 董小萍2 郭 力2 李惠莲1【关键词】 琥珀; 化学研究; 综述作者单位:1.100013,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有机中药化学教研室 2.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化学教研室 琥珀为古代松科松属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后年久凝结而成的化石样物质,在世界的分布面极广(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产琥珀,其中主要产于波罗的海南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1]。

琥珀可用作化妆品,同时具有“安五脏,定魂魄”等功效[2],由此开发的琥珀安神胶囊[3]等产品证明了其疗效。

早在19世纪末就有学者对琥珀的理化性质进行探讨,但由于它呈非晶态,溶解性又很差,给分子结构的研究带来了困难[4]。

直到60年代,随着近代光谱技术的发展,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才有所深入。

本文拟就琥珀的化学研究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1 化学成分1.1 元素分析琥珀中主要含C 、H 、O 、S 、N 、Si 及Na 、Fe 、Ca 、Mg 、Al 、Co 等元素[5],并且随琥珀颜色由浅到深,C 的含量相对增加,H 、O 、N 的含量变化较小[6]。

1.2 化学成分琥珀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是树脂和挥发油。

1.2.1 树脂[7212]:(1)醇溶性成分:①琥珀松香酸(succinoabietic acid )C 40H 60O 2。

黄色透明固体,mp.102℃。

②succoxyabietic acid 0.0.C 40H 29CO 2。

无定形粉末,mp.120℃;易溶于氯仿、冰醋酸、丙酮、吡啶、戊醇、乙醇、甲醇,微溶于冷苯;酸值147.21(直接),151.80(间接);皂化值155.15(冷),174.18(热)。

③琥珀松香高酸(Succinoabietinolic acid )C 39H 59CO 2H.无定形粉末,mp.112℃;易容于氯仿、冰醋酸、丙酮、吡啶、戊醇、冷乙醇、热甲醇和苯;酸值89.63(直接),92.61(间接);皂化值97.03(冷),141.93 (热)。

琥珀松高酸降解后的产物是琥珀松酸、琥珀松香醇和龙脑。

④琥珀银松酸(Succinosil2 vic acid)C24H36CO2。

无定形粉末,mp104℃。

⑤琥珀松香醇(Succinoabietol)C20H30O。

无定形粉末,mp.90~91℃;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不溶于石油醚。

(2)醇不溶性成分:主要有Succinin(主要由树脂素组成)、Sucinore2 sene(黄色的无定形粉末,不溶于有机溶剂、酸和碱)、Succinoresinol sucinate(能在0.5N KOH 醇液条件下水解)、Succinoresinol(琥珀酸酯. C12H20O.mp.228℃)。

1.2.2 挥发油:琥珀中提出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芳香族化合物,如萜烯、伴半萜、双萜等[13]。

随着年代的推移,烯键(尤其是环外烯键)聚合,芳构化程度加大,就形成了大分子量的降酯,如二松香醇酸的聚酯物[14]。

琥珀酸(Suc2 cinicacid)、龙脑(Borneol)等均系其分解产物。

2 真伪鉴别来源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外观和比重,琥珀中的掺伪品或充伪品常是松香(或土埋松香)、老材香(古墓棺木榇填底者)[15]、蛋白石[16]、多糖[17]等,或以此充伪,但正品琥珀除了常见的性状鉴别和经验鉴别外,还可由以下方式鉴别。

2.1 化学法2.1.1 正品琥珀以火燃之易溶,爆炸有声,冒白烟,微有松香气,加水煮沸不得变软(区别其它树脂)[18]。

2.1.2 取粉末1g,加石油醚10ml,振摇滤过,取滤液5ml,加醋酸铜试液10ml,振摇,正品琥珀的石油醚层不得显蓝绿色(检查松香)[19]。

2.1.3 取粉末0.1g,置试客中,加10ml醋酐和1滴浓H2SO4,正品琥珀的颜色由棕黄色渐变为棕褐色[20]。

2.1.4 样品的无水乙醇提取液,蒸干后加醋酸,再加浓硫酸,正品琥珀有红色出现,并逐渐加深[21]。

2.2 X2射线衍射分析法琥珀属非晶质体,故无X射线衍射反映[22]。

2.3 电子显微镜透射用J SM235CF型扫描电镜(日本产)逐级放大定点观察,得出,正品琥珀系由显微椭圆形胶粒堆积而成(胶粒大小为0.17~0.42μm)[23]。

2.4 热分析法琥珀的曲线无明显的峰谷和失重点,吸热100~110℃(小、宽)、370℃(小)、515℃(中)、645℃(大)。

约50℃开始至480℃急骤失重,占样品的85%;480750℃失重缓慢,占样品的25%。

即受热挥发,高温时(约800℃)全部挥发[24]。

2.5 差热分析法用CDR21性差动热分析仪测定,每次取样6mg,升温速率10℃/min,走纸速度2mm/min,量程±100uv,参比物Al2O3,气氛为静态空气。

结果,图谱显示琥珀在166℃、357℃、410℃、523℃时有放热峰,在442℃时有吸热峰[25]。

2.6 微拉曼光谱激光照射可见光区,正品琥珀将在黄色区和红色区出现强荧光,而黑色琥珀及其伪制品在782nm的近红外区可看到强的荧光[26]。

2.7 近红外反射光谱用N IR分光计,在780~1700nm波长范围内,测出各个样品在1555nm(琥珀的最低职度)和1415nm(琥珀的最高强度)各自的反射强度〕,通过(x-a)/(b-a)・100计算反射强度比率(琥珀在1315nm处有最高反射强度,计为b,在1200nm有最低反射强度,计为a。

各个样品在此的相对反射强度分别定为100%和0%)。

得出,不同地区来源的琥珀有相似的特征谱线,而琥珀伪品,如聚酯树酯、聚氯乙烯、聚甲醛丙烯酸甲酯等有明显不同的反射谱线和反射强度比率[27]。

3 色谱、波谱分析3.1 TCLKucharska,Malgorzata等人将琥珀样品粉碎,加乙醇,索格利特提取器提取。

用硅胶G 板,在展开剂苯—甲醇—乙酸乙酯(85∶5∶10),葳—甲醇(98∶2),苯—丙酮(80∶20),石油醚—苯—甲醇(2∶6∶1)中筛选出石油醚(b.p.50~60℃)—苯—甲醇(2∶6∶1)进行展开。

得出,不同来源的样品,其色谱图并不一致;用上述条件做制备薄层,在紫外光下刮取不同谱带,用乙醇洗脱,可获得不同成分[28]。

Czechowski,Fran2 ciszek等人用氯仿—甲醇(1∶1)回流60h,滤过,在滤液中加正己烷使沉淀,将滤液蒸干,用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8∶1∶1)展开,紫外灯下检视,分别得到非极性、极性和强极性3部分[29]。

3.2 UV取琥珀1g,以石油醚10ml浸渍4h,滤过,滤液以石油醚稀释至0.1~1mg/ml,以岛津UV2000型紫外分光光度度进行测定,琥珀吸收峰是228nm[30](而松香为242nm和251nm)。

3.3 IR用薄层色谱液相层析柱将其可溶部分进行分离,以K Br压片,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得出,不同产地、不同产状的琥珀,其IR不同。

如,中国河南西峡地区的琥珀在2960、1450、1 370cm-1有强吸收(烷烃),说明琥珀基本骨架为脂肪族结构,1700cm-1的强吸收表明可能有大量羧基,1050~1250cm-1系列中到弱吸收谱带提示,可能含有酯、醇和醚等含氧结构,且随琥珀颜色的加深,琥珀酸、醇、酯、醚的含量相对增加;波罗的海的琥珀在1175~1250cm-1区间有一宽的水平吸收峰,在1150cm-1附近有尖锐的吸收峰,达到极大值(Beck,1971);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淡黄色琥珀在1150~1 170cm-1区间有强吸收峰(Savkevich and Pop2 kova,1978)[24]。

另外,结合定性分析表明,琥珀中还含有过氧化物、萜烯等不饱和化合物[31]。

琥珀的F T2IR表明,不同地区的琥珀有相似的化学特征。

琥珀核外由于含酯组分的振动而具低吸收度(1165~1730cm-1),而核内多含OH、C=O、CH3、CH2而显高的吸收度;由于风蚀作用,酯水解增加,水溶性酸增多[30]。

3.4 MS3.4.1 GC2MSCzechowsk,Franciszek等人用GC2MS方法分析琥珀TLC中的非极性部分,表明主要含葑醇、龙脑、异龙脑、琥珀酸、松香酸、异松香酸的衍生物;有些琥珀中还含有单萜、倍半萜、双萜等[30]。

3.4.2 G LC2MS来源于波罗的海的琥珀,其醚溶部分可鉴别出许多abietane的双萜类、Pimarane和Lab2 dane类、单萜类、倍半萜和萜烯醇。

琥珀酸和半琥珀酸酯等部分,主要是Labdatrienoid, Communic acid和Communol等的共聚物[32]。

3.5 NMR3.5.1 1HNMRCzechowsk,Franciszek等人对琥珀做TLC 后得到的非极性部分进行1HNMR试验得到,烷基质子占优势(δ0.75~2.0ppm),其次含有烯和芳族质子(δ4.0~7.5ppm)[30]。

3.5.2 13CNMR固体高分辨13CNMR是剖析琥珀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反映碳核所处的化学环境差异,从而探索琥珀形成过程中,内部碳官能团随年代增长的断裂现象(地质学上常由此考核琥珀的年龄)。

用MSL—300型核磁共振谱仪(西德Bruker公司,13C频率为75.468MHz,样品转速为4000rps),测定前先用玛瑙研钵将样品研细,取小于100目的粉末作待测样品。

得到饱和碳的共振区域(δ60~100ppm)、不饱和碳的共振区域(δ100~160ppm)和羰基的共振区域(δ160~200ppm)[33];琥珀在埋藏时期不同的石化过程中会使CH2基团随年代增加而慢慢减少,以至于消失,如水合成叔醇基团,氢化或自由加成[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