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与跨文化交际
口译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口译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际愈发成为了各个行业发展的重点。
在商务、文化、政治等领域,跨文化交际都至关重要。
而在口译翻译的领域,更是离不开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语言、文化背景、行为习惯、价值观等。
对于口译翻译人员来说,这些因素的考虑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在口译翻译过程中,语言的准确性和通顺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想要达成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必须要有意识地考虑到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翻译效果。
比如,在某些语言中,动词放在句子结尾,而在其他语言中则放在句子中间。
对于翻译人员来说,要学习和了解这些语言习惯,以确保传递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背景也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语言的不同表述,甚至会导致对于某些词语和行文习惯的不同理解。
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对目标语言的文化环境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
比如,在中文中,“合作”的概念强调的是集体利益,而在英文中,“cooperation”通常侧重于个人行为。
如果没有对目标文化背景的了解,翻译人员很难做到准确表达。
除文化差异外,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重点。
行为习惯因文化差异而不同,需要翻译人员对于文化背景有足够的认知,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化习惯背后的深层含义。
同理,价值观也重要影响到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比如,在东亚,礼仪和尊重优先于速度和效率,而在西方社会则重表示出快速和高效的工作方式。
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认知,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在面对以上问题时,翻译人员可以进行一定的文化背景学习,以加深其对于文化差异的认知。
此外,翻译人员也可以通过了解目标文化的专业领域,以更好地传达信息。
这需要翻译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对于特定领域的了解。
总之,在口译翻译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非常重要。
在面对跨文化交际难题时,翻译人员应该保持开放思维,学习不同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口译策略分析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口译策略分析摘要:不同民族在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方式、审美心理、语言文字系统、客观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要求口译者在对原语信息的分析和整合过程中,充分考虑跨文化交际所涵盖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采取适当的口译策略和手段,以争取译语和原语最大限度的等值。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口译策略一、前言世界上不同的人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宗教信仰,有着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信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认知体系、规范体系、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等都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通过语际信息传递达到沟通目的的社会行为,具体来说是不同的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 编码- 信息传播- 解码- 反馈等环节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译者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
二、跨文化交际与口译的关系口译绝非简单的语际信息传输,而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极强的心智活动,是文化的四大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观念系统:语言系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碰撞与聚合。
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语义、语用和符号关系三个层面上的非对等或不完全对等,说明严格意义上的直译往往是不可能的. 一般说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主要有情景和关系语境、外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对于口译者而言,正确协调和组织这些因素在跨文化语境中的相互作用,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保障跨文化交际顺畅进行的关键。
克服文化障碍乃保障口译通畅达意必由之路。
跨文化意识之于口译者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于译者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具体说来是指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交际过程中文化因素的敏感性。
口译者如具备这种意识,免受自己母语语言的干扰以及由于母语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浅析口译与跨文化交际

浅析口译与跨文化交际【摘要】口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
口译过程中译者传递的信息是多元的,特别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对信息的传递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口译的质量。
合格的口译者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尤其要从语用的角度尽量避免文化冲突,促进跨文化交际。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口译中常出现的语言失误和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论述口译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旨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力求提高口译质量。
【关键词】口译;跨文化交际;语用;文化差异;口译质量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也越来越活跃。
在这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口译者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因为他所要消除的不单单是语言方面的障碍,还包括文化的障碍,也就是说,合格的口译者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口译过程中,口译者不但要翻译语言的表层信息,还要翻译语言的深层次文化涵义。
口译者是否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口译质量,我们也可以将其作为衡量译者的能力素质的标准。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口译者不仅仅要从书本里学习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还要特别注意它在实际中的运用。
本文通过分析因文化障碍造成翻译失误的例子,试图找出消除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和提高口译质量的有效方法,从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学角度,论述口译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一、口译的定义关于口译的定义,曾有许多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侧重因素做出不同的阐释。
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认为: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问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
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作用

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作用【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交流迅猛增长。
口译成了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职业。
然而来自不同国家说不同语言的人总是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当他们相聚在一起时,彼此之间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口译员不仅应该在口译中注意双方的语言障碍,而且还应关注双方的文化差异,文章力图对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作用作探索性的研究。
【关键词】:口译;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1. 口译和跨文化之间的关系交际可分为同一文化内部成员间的交际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 即跨文化交际, 它指的是不同文化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 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
在此过程中, 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 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
译者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 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桥梁作用, 旨在传递信息, 促进交际的成功实现。
2. 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它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这种语言和文化都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和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些差别即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障碍。
作为口译人员,要想方设法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必要的误解,保证交流双方的初衷,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局面,甚至笑话和不快。
口译人员作为交际双方的中间人,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对于弥合文化沟壑,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关于一些习语翻译上,口译员能否译好习语,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理解习语的含义。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切不可望文生义,以免引起误解。
例如,澳大利亚有一位官员访问日本时说,日本在粮食和其他原材料的供给方面可以依赖澳大利亚。
”We happen to live in a land which has the capacity to supply you with food, and we will. We are not going to play funny buggers.”其中”play funny buggers”是澳大利亚的俚语,意思是”开玩笑”、”骗人”。
外语专业学生在口译实践中的语言应用技巧与跨文化交流

外语专业学生在口译实践中的语言应用技巧与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语专业学生的口译实践已成为培养其语言应用技巧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分析口译实践中外语专业学生常见的语言应用技巧,并探讨如何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
一、提升语言应用技巧的重要性语言应用技巧是口译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外语专业学生,熟练掌握多种语言应用技巧对于提高口译质量至关重要。
其中,以下技巧是值得注意的:1. 注重语调与音调:语调和音调在口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合理调节自己的语调和音调,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源语信息,使得听众更易于理解。
2. 保持中立与客观:作为一名口译员,应该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避免个人观点的渗入。
同时,要注意辨别词语的隐含含义和文化背景,以免误导听众。
3. 善于使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在口译实践中,灵活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能够提升信息的表达效果。
学会使用举例、对比、概括等手法,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使得口译更生动有趣。
二、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跨文化交流是外语专业学生在口译实践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1. 提前了解文化差异: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提前了解目标文化的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目标文化,理解和尊重其中的差异。
2. 调整口译策略: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口译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外语专业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策略调整,比如在语言表达上注意成语或俚语的使用,或根据不同场合选择适当的语气。
3. 适应非语言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流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应该学会观察和解读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姿势等非语言信号,并能灵活应对。
三、参与实践活动提升技巧与能力参与口译实践活动是提升语言应用技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关键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1. 口译训练班:参加专门的口译训练班可以提高口译技巧和速度。
这些训练班提供模拟真实场景的口译练习,并由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表达能力。
英语口语的口译水平与跨文化沟通

英语口语的口译水平与跨文化沟通英语口语的口译水平与跨文化沟通:在当今国际化的社会中,英语口语的口译水平对于跨文化沟通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能够流利地进行英语口译。
本文将探讨英语口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口译水平来促进更好的跨文化沟通。
首先,英语口语的口译水平对于跨文化沟通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国际交流和商务谈判中,准确传递信息是非常关键的。
一旦信息出现误解或错误翻译,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和沟通障碍。
因此,一个优秀的英语口译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高效的思维反应能力,以便在瞬息万变的场景中迅速传递准确无误的信息。
其次,提高英语口译水平可以增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准确地理解并传达他们的意图对于促进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和提高英语口译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避免因为文化误解而带来的冲突或尴尬。
通过有效的口译,我们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和合作。
然而,要达到高水平的英语口译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学习。
下面是一些提高英语口译水平的方法和建议:首先,广泛积累和提升词汇量是提高口译水平的基础。
一个丰富的词汇量可以让口译者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意思。
通过多读书籍、报纸、杂志等提高阅读量,并积极参与英语口语练习,可以扩大我们的词汇量。
此外,利用各种在线词典和翻译工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不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口译水平的关键。
口译不仅仅是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还需要有流利和自然的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英语口语角、与母语为英语的人士进行交流、模仿和练习各种不同的语音语调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提高口译水平也非常重要。
在口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内容,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以跨文化交际为切口的会议口译实践

以跨文化交际为切口的会议口译实践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国际会议上,会议口译实践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以跨文化交际为切口,探讨会议口译实践的重要性、技巧和挑战。
一、会议口译实践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
国际会议作为信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更加需要会议口译的支持。
会议口译实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会议口译可以消除语言障碍。
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语言,会议参与者可能不具备相互理解的语言能力。
会议口译的存在能够将参与者的言语转换为其他参与者能够理解的语言,从而使沟通更加顺畅。
其次,会议口译可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在国际会议上,涉及到的议题通常十分复杂和专业化。
如果参与者无法理解其他参与者的发言,将导致信息传递的偏差。
会议口译的角色就是确保参与者能够准确理解其他人的发言内容,避免信息丢失或歧义。
最后,会议口译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交流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解的隐患。
会议口译通过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观点与思维方式。
二、会议口译的技巧会议口译作为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口译人员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以下是几点常用的会议口译技巧。
首先,口译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
会议中可能涉及到多个语种,口译人员应熟练掌握各语种的语法、词汇和语言表达规范,并具备较高的听力和口语水平。
其次,口译人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信息处理能力。
在会议现场,发言者的讲话速度通常较快,口译人员需要迅速接收并翻译成目标语言,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再次,口译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习俗,可以帮助口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参与者的信息,避免文化误解和冲突。
最后,口译人员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
口译翻译技巧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口译翻译技巧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口译翻译,其技巧和方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就探讨一些口译翻译技巧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一、听力和口语训练口译翻译的基本能力是对英语的听力和口语的训练。
对于这一点,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英语水平过硬便能轻松掌握口译技巧,然而事实上,即使是英语母语者,如果不进行专业的训练,也无法胜任口译的工作。
首先,听力训练是口译技巧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一般来说,口译任务的现场环境非常复杂,有时会有非常嘈杂的噪声干扰,或者讲话人的发音和语速过快过慢等,这些都对口译员的听力产生了挑战。
因此,专业的口译员应该进行长时间的听力训练,提高自己的听力敏感度和反应速度,以便能够更清晰地听到每个单词和语气,避免误听。
其次,口语训练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口译员必须能够流利、清晰地表达和传达信息,不能出现愣住或口吃等影响整体表现的问题。
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语训练对于口译员来说非常重要。
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重正确的发音和语调、灵活运用语言搭配以及准确的语法结构。
二、文化背景的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
在口译翻译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就很难传达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和意思表达。
因此,口译员应该注重自己在文化背景方面的学习和了解。
具体来说,口译员应该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在西方文化中,礼貌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特殊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符号如圣诞节和万圣节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同样,在东方文化中,尊敬老人和尊重长辈也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因此,如果一个口译员不能理解这些文化差异,很容易在口译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误解或者失误。
三、用词和语法的准确性用词和语法的准确性是口译员基本素质之一。
在口译翻译时,用词和语法错误会影响到口译的结果和信任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口译与跨文化交际
【摘要】口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
口译过程中译者传递的信息是多元的,特别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对信息的传递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口译的质量。
合格的口译者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尤其要从语用的角度尽量避免文化冲突,促进跨文化交际。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口译中常出现的语言失误和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论述口译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旨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力求提高口译质量。
【关键词】口译;跨文化交际;语用;文化差异;口译质量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也越来越活跃。
在这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口译者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因为他所要消除的不单单是语言方面的障碍,还包括文化的障碍,也就是说,合格的口译者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口译过程中,口译者不但要翻译语言的表层信息,还要翻译语言的深层次文化涵义。
口译者是否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口译质量,我们也可以将其作为衡量译者的能力素质的标准。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口译者不仅仅要从书本里学习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还要特别注意它在实际中的运用。
本文通过分析因文化障碍造成翻译失误的例子,试图找出消除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和提高口译质量的有效方法,从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学角度,论述口译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一、口译的定义
关于口译的定义,曾有许多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侧重因素做出不同的阐释。
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认为: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问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张文教授则认为:口译是在人们跨文化、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为消除语言障碍,由能运用交流各方所使用的语言的人,采取口语表达方式,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以别种语言做出转述的即时翻译过程。
上述定义,虽然语言表述不同,但都基本表达了口译的本质,即口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行为。
二、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文化差异和语言的差异是产生文化障碍的根源。
在跨语言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传统习惯以及行为、思维模式各异,文化背景不同,所有对应言辞的文化内涵迥然,而且双方不完全了解彼此的背景文化,并各自按照自己所习惯的文化模式来表达思想和感情,即所谓的文化障碍”。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确切地说,它指的是不同的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
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译者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
三、口译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现今,人们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且他们相信越深入地了解文化间的不同,他们就可以更好地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一个口译者要想得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译文,他就必须了解口译与跨文化交际之间密切的关系。
口译是一个口头转述的过程,是一个把一种语言的信息快速和准确传达给另一不了解这种语言的人。
作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的活动,口译的特点是口译者所面对的不仅是两种语言,而且是两种文化,没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他就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跨文化交际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口译者是否能够对交际双方的语言及语言所包含的文化正确理解、分析和表达,进行正确的转换,口译也因此成为交际双方成功交际的桥梁。
如果口译者对信息中文化因素进行了错误的分析和理解,翻译后的信息必然会有悖于原信息文化之处,也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由此可见,译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相关环节,他完全不同于机器翻译,即使处理的是零落的只言片语,但真正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他必须能立即妥当结合具体语境,迅速识别把握和处理转换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并创造性地进行灵活的语际间转换,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
人。
四、跨文化交际口译实例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逐渐形成了包括礼仪、习惯、喜好和禁忌在内的各自的特点。
口译者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甚至造成语用失误。
1.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生性谦虚慎言,倾向含蓄内蕴,藏而不露,常用婉言曲语平缓语气,强调客气。
因此交流中喜爱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可能”,“大约/大概”(about,might,some,approximately),差不多(almost,nearly),大体上的/基本上的(generally,basically)等。
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言不由衷的印象。
再比如对于办事讲计划、节奏不快的北欧人,口译时应放慢语速,用清晰详细的字句效果最佳;对日本人各种级别的称谓不同;对重修养讲礼仪的英国人主动采用polite form等等。
2.中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寒暄语,然而问候的内容和功能却大相径庭。
虽然中国人已经渐渐不再使用:“您吃了吗?”这样的问候语。
然而在一些重大场合,仍然可以发现两种文化的差异。
多数的国际会议或者展会的开幕致辞上都会有中方发言者说出这样的祝福:祝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在中国人看来这是美好的祝福,然而对于英语文化的人来讲却不合逻辑,他们认为在严肃正式的场
合要公事公办、只谈工作。
家庭幸福是私人的事情,并不适于在这样的场合表达。
因此,译者在处理这一情况时,把中方的祝福语处理为:wish you a good stay here in…即可。
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在发言之前中国人常常会说:“我对这方面了解不多,准备得不好,看法很粗浅,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等等;我们本民族人都了解这只是讲话人的谦虚,可是如果口译者直译过去,英美国家的听众就真的会认为你没有作好准备。
3.在外交事件中,口译者的翻译代表了这个国家明确的政治立场,因此他的译文必须要表达出清晰准确的政治观点。
例如,台湾事务是我国当前政治生活中最敏感的问题,在翻译中涉及台湾的用语必须十分慎重,必须严格掌握“一个中国”的原则,注意避免可能产生“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任何用语。
“台湾问题”应译为“taiwan question”,不宜译为“taiwan issue”。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终将与祖国统一,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人干涉。
台湾作为一个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而“issue”这一词的含义是“a matter that is in dispute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因此,台湾“问题”应用“question”,而不能用“issue”。
综上所述,口译过程实际上是语言的交融及文化整合过程。
若想更好的完成口译任务,需要对其中的文化信息投以格外的关注,并全面了解其特点,有的放矢,为顺利完成口译任务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这就要求我们对语言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高超的表达能
力,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及其交际功能保持高度的文化意识,极大程度地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从而加深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
当然,口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学习,更需要实践再实践。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胡文仲.趋势与特点:跨文化交际研究评述[j].中国外语,2006(3).
[3]刘和平.口译技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56.
[4]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张文.论口译面对的文化差异问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85.
[6]赵军峰,蒋楠.论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j].中国科技翻译,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