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和手段

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和手段
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和手段

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和手段

宏观经济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和手段

一、宏观经济管理原则

政府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

(一)宏观经济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并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避免政府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滥用权力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失效的重要根源。

(三)宏观经济管理https://www.360docs.net/doc/849977342.html,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承受能力包括社会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如1988年价格改革引起的抢购风潮而导致中断价格改革。

(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基础上。

二、宏观经济管理手段

面对国民经济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管理调控的目标,需要一定的宏观调控手段。与宏观经济管理调控方式的分类相类似,宏观调控的手段也可以分为宏观调节手段和宏观控制手段。

(一)宏观经济管理调节手段

具体来看,宏观经济管理调节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规手段和文化手段。

1、经济手段。主要包括经济计划(规划)、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经济计划,就是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过程所做的部署和安排,具体地说,它是指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而对整体目标进行分解、计算并筹划人、财、物,拟定计划实施步骤和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的经济管理活动。

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它们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运用相当广泛,这里不再多说。

2、法规手段。法规手段是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调节经济活动的强制性手段,包括一系列关于经济活动的法律、法令、条例和规章制度。

3、文化手段。文化对经济具有巨大的作用力。但是,同其他调控手段不同的是,文化手段作为一种特殊的调控手段,其对经济发挥作用的时间相对缓慢,对传统有很大的继承性,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这种手段必须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

(二)宏观经济管理控制手段

宏观经济管理控制手段主要是指行政手段。

一般情况下,行政手段是由上级行政机构向下级行政机构下达行政指令,或通过行政审批、许可证和配额、人事等制度,直接而明确的要求贯彻执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意图。因此,行政手段具有纵向性、强制性和速效性的特点,是宏观经济管理的直接手段。由于我国中央政府兼有国有资产直接所有者的身份,其行政手段也作用于国务院直管的大型企业集团。

就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管理调控的手段系统来看,虽然行政手段的实施应该存在一个递减的趋势,却仍然是一个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并有效利用的手段。这首先是由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发育情况所决定的。我国目前的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这样的市场发育情况就决定了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调控的时候不得不以行政手段来替代仍不完善的市场手段。另外,我国经济的微观主体(或者说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也决定了行政手段在我国目前的宏观调控是不可缺少的。虽然对于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应主要由市场来调节,但是在特殊时期,以及非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运用行政手段对其进行控制以使之符合国家发展和宏观调控的要求是必须的。而且正如前面所论述的,地方政府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来控制和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也是必须的。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对于上述各种手段的划分只是一种粗略化的结果,在现实情况中它们经常是很难截然分开的。

[稳健,原则,与其他,其他论文文档]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对策

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对策 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对策 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它要求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持谨慎态度,凡是可能的费用和损失应予以充分估计,而对可能的收入或利得尽量少记或不记。但是由于稳健性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意性,使得稳健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经常发生冲突。本文试对此问题作出探讨。 一、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1、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真实性原则就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依据,如 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水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方观因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此外,稳健性原则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方式促使企业采取“审慎”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最终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场。 2、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的冲突。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属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应 负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收付,匀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它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稳健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这显然违反了“不是本期发生的费用均不得计入本期”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要求,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内确认计量,以便正确计算和考核成果;而稳健性原则体现的则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种核算方式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利润的正常计算。 3、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 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帐面价值”。但在稳健性原则下,存货可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这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背离。因为如果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是指重置成本,当重置成本低于存货的历史成本,存货就按重置成本计价,这显然背离了历史成本原则。同时,当企业接受捐赠、投资、盘盈固定资产时,需要对这些资产估价入帐,从稳健性原则出发,对资产评估价值宁低勿高,因而以低估价入帐,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 4、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冲突。可比性、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 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并且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稳健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因而会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发生冲突。如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时,不同企业的存货、同一企业不同品种的存货,有的用成本计价,有的用市价计价;同一品类不同时期的存货,随着市价波动,其计价基础不断改变;当本期成

宏观经济学管理论文

宏观经济学管理论文 摘要: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当中应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通过具体论述了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管理二者的概念,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问 题进行深入性的认识。 关键词: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 一、宏观经济管理意义 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顺应时代发展规律。 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同样需要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平衡市场的能力。从内容上 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目标市场调控相关不足部分。由于市场调节 的能力有限,又存在弱点,往往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实时性,因此,需要政府加以 宏观调控。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次,在进 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政府对国有企业放权,不会过多干涉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决策问题,这样就十分有效的维护了形成的市场经济环境。并对市场经济的弊端进行规范,从根本上 确保了国有资产以及相关问题的安全性。最后,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更好的维持市场经 济的环境良好与秩序健全。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更好的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国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监督力度与机制。不断促成 良好经济竞争环境。 二、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重要性分析 经济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够对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良性沟通提供桥梁性的作用。同时,也是经 济管理部门行为的重要数据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生产管理效率提升,拓展人类 智力发展。因此,大量的收集和掌握经济信息对提升生产力以及提升实践效率意义重大。 经济信息同样还能够具体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过 程中对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是工业发达国家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 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发展。与此同时,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环境当中表现出多元化功能的特征,能够开发、增值、预测经济行为相关活动。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信息、物质以及能源 作为人类发展的不可或缺重要基础,其中信息的重要性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基于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应用措施 宏观经济管理行为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具体包括计划、决策、监管以及服 务等部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宏观经济管理实际效率,需要不断健全宏观建立机构机制。经济信息意义重大,其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更加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行为 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和完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一构建科学合理经济信息管理网络

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在现代经济管理体系中,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创新优化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市场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在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实践中,由于理念与模式的问题,经济管理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本文探索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以及理论研究与工作开展的探讨。 在企业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中,宏观经济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服务环节。在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进一步践行科学化管理理念,对于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管理中亟待突破的瓶颈 (一)经济管理观念陈旧,无法适应新常态发展形势 在管理实践中,企业市场经济普遍存在工作理念落后,工作模式缺乏创新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发展新常态,对于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对于企业市场经济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者,如果不能从理念和模式入手,创新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则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无法实现总体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企业市场经济管理能力欠缺,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 如何进行一步提升宏观经济管理效能,优化工作方法,是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经济活力的核心。综合来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对于实现企业

市场经济管理工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企业市场经济主体,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结合核心发展工作,提升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满足当前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的新需求。 (三)经济引领作用没有发挥,综合工作效能较低 在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中,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发挥企业市场经济工作的引领作用,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引导,通过夯实管理的经济基础,提升经济管理的效能,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引领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很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在创新工作理念中,转变工作方式的价值与意义,固守传统工作模式,无助于总体企业市场经济管理效能的提升。 二、新常态下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几点见解 (一)注重宏观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新常态下构建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不能忽视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给传统工作带来的冲击和机遇。在宏观经济管理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有效了解工作需求,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地进行信息化变革,引领传统工作体系的优化,提升综合工作效能,进而适应新常态发展需求。可以这样讲,现代宏观经济管理建设工作的优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有待深入探索。 (二)提升宏观经济调控的科学化水平 在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市场经济建设正在摆脱传统的粗放式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作业题) 1、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及职能什么? 答: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及其具有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政府职能:维护产权制度、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 国家发改委职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财政部职能: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职能: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和金融安全。 2、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表现? 答:从消费需求看:模仿性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要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低成本优势发生转化,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足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由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从环境资源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3、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答: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4、试述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创新? 答:一、明确“区间调控”。确定“上限”和“下限”,上限是防范通货膨胀,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在上限和下限之内都是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只要经济增长速度不超出这一范围,就不用采取应急性政策,就要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以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具体要求: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二、实施“定向调控”和“微刺激”。在政策运用上不搞“大水漫灌”和强刺激,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喷灌”“滴灌”和预调、微调,注重精准发力,确保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主要措施: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创业创新;多管齐下,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吸

宏观经济学管理学术论文

宏观经济学管理学术论文 摘要:综上所述,自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后,开始实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而经济信息为实现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及时、可靠的智力资源,因此,研究经济信息在 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 1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1.1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经济信息是进行经济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更是调控并监 督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推动各个经济部门与环节之间的沟通并协调发展,对 市场经济中的生产管理起到指导与促进的作用。 1.2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从建设各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够充分开发并利用信息资源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 速度更快,发达国家发展自身经济的过程其实就是其对信息资源开发并利用的过程,通过 创造性活动进一步实现其经济的发展。而且开发信息资源比开发物质资源的投资要小许多,同时见效很快,可有效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1.3催化开拓人类智力 信息作为存储与传递社会知识的一种载体服务于人们自身知识的增长与智力的开拓, 人们要想有效地进行生产与实践,就必须获取大量信息,而人类知识的积累其实就是一个 不断接收、存储信息并进行加工、组合、产生新知识并输出信息的过程,而在当今的信息 时代,人们要尽快开发并掌握信息资源,但是人的精力、智力与存储知识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全部信息都储存进人脑之中,因此,这样的客观条件就要求人们必须采用先 进通信工具来获取信息,并在一些特殊工具功能的帮助下存储信息,提高了人类对世界的 认识与改造能力。 2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在应用经济信息中存在的问题 2.1未能充分发挥经济信息的作用 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与完善,不但物质 基础薄弱,同时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又不高,因此未能充分发挥经济信息的作用,只有充 分发挥出信息资源的作用,才能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决策,进一步调整并优化市场经济结构,避免失误的现象发生,以减少损失。 2.2对经济信息投资应用的认识不足

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作业题(一) 一、填空题 1.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商品交换就必然有市场。 2. 市场第一原生主体是消费者、市场第二原生主体是企业、市场第一派生主体是政府、市场第二派生主体是消费者。 3.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规模的小生产者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 4.产业结构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特征。 5.投资活动过程包括资金的投资项目的形成与筹集、投资的分配、投资实施、资金回收和增值四个阶段。 6.市场经济主体包括企业、政府、个人和联产承包农户。 7.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额配置方式方式。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Х”,并改正过来。) 1.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能用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 X 2.价格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经济杠杆。 X 3.全国人大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体。√ 4.美国没有政府计划。X 5.日本和法国的宏观经济计划在西方国家里是非常成功的。√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1-4个是正确的,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 D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市场经济的缺陷表现 在( A C ) A.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B.市场调节的无效性 C.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D.市场的“失灵” 3.生产社会化主要表现 在( AB ) 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B.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C.生产目的的社会化 D.生产组织的社会化 4.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目标 有( ABC ) A.经济增长 B.结构优化 C.国际收支平衡 D.低人口增长率 5.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包 括( ABC ) A.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B.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C.国家财政部 D. 国务院 四、计算题 某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总量为13984.2亿元,进口2055.3亿元,出口1829.8亿元,全年消费需求为10441.1亿元,投资需求5568.4亿元。求该年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并判断该年是否是社会总供求失衡状态。 五、论述题 你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题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题答案 第一讲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绪论 2、政府在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第一,宏观经济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支配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是客观经济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客观规律,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和规范,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和权限,明确哪些方面应当由政府管理,以及通过何种途径、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 第三,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宏观政策目标与公众利益相一致是宏观管理有效性的根本前提;宏观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则必须考虑社会接受程度。 第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是避免和减少宏观经济管理失效的基本环节。相对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更加要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第二讲宏观经济管理主体 2、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之间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答:(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主要有四个: 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2、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变动。“合理的区间”,视各国的具体情况和本国人民的随能力而定。 3、充分就业:是指没有自愿失业或只有最少的非自愿失业的就业水平。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因经济往来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货币收支大致相等。

(二)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 1、目标之标的统一性: (1)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经济增长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加;经济增长基础上的有效供给增加,既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又有利于增强本国的出口竞争能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2)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物价稳定的结果,是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的稳定,也就是经济增长环境的稳定,而经济的稳定增长,又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物价稳定作为影响外汇供求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促进作用。 (3)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意味着一定时期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有效劳动的大量投入必然引起经济的更快增长;另一方面,充分就业意味着劳动者收入增加,进而引起消费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 (4)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意味着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外汇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外汇市场和汇率稳定,能起到促进物价稳定的作用。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1)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矛盾。在现代技术进步条件下,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扩大就业人数来增加劳动投入,而是靠科技进步,靠经营管理现代化。因此,经济增长本身有很大可能排斥非熟练个人的就业机会。就企业来说,技术进步的作用日益强化,宁肯用较高的工资雇请有一定技术和经验的熟练工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下降。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成为减少用工,甚至排挤劳动力的重要因素。 (2)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矛盾。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在某些特定时期会出现矛盾。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要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而扩张性政策往往造成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要量,引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不利影响的因素及及应对措施

可能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包括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和外在压力。 1、自身利益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在鉴证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过分依赖某一客户;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与鉴证客户存在重要且密切的商业关系;会计师事务所担心可能失去某一重要客户;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正在与鉴证客户协商受雇于该客户;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就鉴证业务达成或有收费的协议;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以往提供的专业服务时,发现了重大错误。 2、自我评价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客户提供财务系统的设计或操作服务后,又对系统的运行有效性出具鉴证报告;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编制原始数据,这些数据构成鉴证业务的对象;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担任或最近曾经担任客户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目前或最近曾受雇于客户,并且所处职位能够对鉴证对象施加重大影响;会计师事务所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对象信息的其他服务。 3、过度推介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推介审计客户的股份;在审计客户与第三方发生诉讼或纠纷时,注册会计师担任该客户的辩护人。 4、密切关系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项目组成员的近亲属担任客户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项目组成员的近亲属是客户的员工,其所处职位能够对业务对象施加重大影响;客户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所处职位能够对业务对象施加重大影响的员工,最近曾担任会计师事务所的项目合伙人;注册会计师接受客户的礼品或款待;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高级员工与鉴证客户存在长期业务关系。 5、外在压力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客户解除业务关系的威胁;审计客户表示,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不同意对某项交易的会计处理,则不再委托其承办拟议中的非鉴证业务;客户威胁将起诉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受到降低收费的影响而不恰当地缩小工作范围;由于客户员工对所讨论的事项更具有专长,注册会计师面临服从其判断的压力;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告知注册会计师,除非同意审计客户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否则将影响晋升。 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 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判断,确定如何应对超出可接受水平的不利影响,包括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或者终止业务约定或拒绝接受业务委托。 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包括下列两类: 1、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规定的防范措施;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必需的教育、培训和经验要求;持续的职业发展要求;公司治理方面的规定;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监管机构或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的监控和惩戒程序;由依法授权的第三方对注册会计师编制的业务报告、申报资料或其他信息进行外部复核。 2、在具体工作中采取的的防范措施: 在具体工作中,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防范措施和具体业务层面的防范措施。

管理者宏观经济学

1 单选题 1 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 A 债务人 B 债权人 C 在职工人 D 离退休人员。 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3 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 A 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 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 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 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4 在经济衰退时,实际GDP将( )。 A 小于潜在GDP B 大于潜在GDP C 等于潜在GDP D 与潜在GDP的预测没有关系

5 从最终使用者的角度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计算GDP的方法是( )。 A A.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 D 增加价值法 6 20世纪70年代因为“滞胀”现象导致凯恩斯主义受到挑战,并出现了新古典学派,下面哪位学者不是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 ) A 弗里德曼 B 斯蒂格利茨 C 拉弗 D 卢卡斯 7 如果投资支出I突然下降,那么凯恩斯模型预期( )。 A GDP将开始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I的下降 B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I的下降量 C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I的下降量,但将没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D GDP将开始持续下降,直至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I的下降量 8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左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区域中,这意味着( )。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9 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

宏观经济管理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 一、简答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有哪些?答:1.维护产权制度;2.维护市场秩序;3.保证公共产品供给;4.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5.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2、政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有哪些基本原则?答:(1)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2)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3)宏观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一致;(4)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 3、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哪些?使用这些手段坚持什么原则?答:(1)法律手段;(2)经济手段;(3)行政手段;(4)文化道德约束。应坚持经济手段等间接手段为主。 4、什么是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目标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答:(1)经济增长;(2)物价稳定;(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之间具有一致性和矛盾性。 5、试述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关系?答:(1) 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2) 基本目标之间具有统一性: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6、试述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关系?答:(1)在一定情况下,四大目标之间会相互冲突、相互排斥;(2)在宏调实践中,四大目标很难同时达到最佳。 7、什么是经济周期,如何理解绝对周期和增长型周期?答: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绝对周期指经济总量增长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增长周期则指经济总量处于增长过程而增长速率有快有慢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8、什么是产业组织政策?答:产业组织政策指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划、干预和诱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 9、试述产业结构政策及其功能? 答:(1)产业结构政策:按照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政策;(2)产业结构政策功能:顺应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了。 10、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有哪些? 答:(1)财政预算;(2)税收;(3)公债;(4)财政投资;(5)财政补贴。 11、什么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何种状态时使用此政策? 答:扩张性财政政策亦称赤字财政政策,其特点是以扩大有效需求为目的,积极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增长。 12、什么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答: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使财政支出小于财政收入。 13、关税措施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及进 口附加税等。 14、影响短期总供求平衡的因素有 哪些?答:(1)信贷收支平衡;(2)财 政收支平衡;(3)国际收支平衡。 15、何谓国际收支? 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 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 资本往来引起国际资金移动而导致的国 际间的资金收支行为。 16、试述进出口贸易对宏观经济的 影响?答: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各部 门平衡发展和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具有显 著影响;进出口贸易能起到节约社会劳 动,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进出口贸易 是积累发展资金,吸引先进技术的有效 途径。 17、没有政府宏观管理的纯市场调 节存在哪些缺陷? 答:(1)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2) 市场不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的外部效 应;(3)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4) 不能保证市场交易的信息对称;(5)不 能保证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6)实现 社会供求平衡的代价大高。 18、何谓收入分配管理? 答:收入分配管理是国家通过一系 列收入分配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 收入分配流程进行调控与组织,以实现 预定目标的经济活动。 19、影响就业的主要经济因素有哪 些?答:经济规模,具有正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速度,具有正相关关系;经济 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及所有制结构影 响就业水平。 20、试述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答:(1)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2)实 行以产业政策为中心的中长期计划管 理;(3)以金融政策为中心进行短期调 控。 21、试述德国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答:(1)强调自由竞争,同时强调 干预与秩序;(2)以社会公正为目标对 市场分配结果进行调节;(3)注重运用 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调控作 用。 二、辨析题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 管理可有可无。 答:错。政府的宏观管理是市场经 济体制的必构件,是市场缺陷的必要补 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宏观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 础。 答:对。市场调节是市场经济客观 规律的反映,政府宏观调控只是顺应规 律,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3、经济周期性波动就是经济总量 的增加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现象。 答:错。除了上述绝对周期外,还 有增长型周期。 4、对于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政 府可采用双紧缩调控政策。 答:对。采用双紧缩调控政策才能 给过热经济降温,才能抑制通货膨胀。 5、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具有目标 的一致性。 答:对。经济增长才能创造更多就 业岗位,就业充分了本身就是经济增长 的一部分。 6、充分就业就是保证每个有劳动 能力的人就业。 答:错。充分就业就是使失业率 保持在合理的安全指标以内。 7、出口创汇越多越好。 答:错。进出口贸易及外汇应保持 平衡。 8、提高宏调水平,努力使四大基本 目标都实现最优。 答:错。四大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 最优,目标之间具有矛盾性。 9、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使用 至少要保证二者不冲突,即保证使用效 果不相互抵消。 答:对。如果相互冲突,其调控效 果就会相互抵消。 10、政府可运用自身投资、消费等 经济行为来强化宏观调控的效果。 答:对。政府既是调控主体又是重 要市场主体,它可运用自身的市场经济 行为来引导其他主体的行为,强化宏调 效果。 11、物价下降、通货紧缩这种宏观 经济状态好过物价飞涨、通货膨胀。 答:错。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 都是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外在表现,都不 利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2、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已导致两极分化。 答:错。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并 未导致两极分化。 13、充分就业就是指把失业率降低 到合理的安全边际范围内。 答:对。市场经济要保持合理的失 业率,有利于劳力资源合理配置。 14、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 重公平。 答:对。市场分配以效率为主,政 府分配以公平为主。 15、宏观管理决策受到信息的约束。 答:对。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信息缺 口和信息失真。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出现 经济周期。 答:错。经济体制不同并不改变经 济运行的周期性。 17、适当的安全的通货膨胀有利于 提升就业水平。 答:对。适当的安全的通货膨胀下, 创造的就业机会多。 18、通货紧缩的态势下,要采用紧 缩的财政政策。 答:错。通货紧缩的态势下,要采 用扩张型的财政政策。 19、外汇是宝贵资源,储备越多越 好。 答:错。外汇储备要保持合理水平, 满足进出口平衡所需即可。 20、宏观经济管理没有世界通行有 效的统一模式。 答:对。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要反映 各国具体国情、体制及文化的不同。 21、再分配就是在直接并入生产过 程的主体之间的分配 答:错。再分配就是在初次分配的 基础上的二次分配。 1

经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的市场经济。 A.自由放任B.政府微观调控C.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D.同西方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 2.我国产业政策体系的核心是()。 A.产业布局政策B.产业结构政策C.产业组织政策D.产业技术政策3.通过动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利益而达到调控目的的手段是()。 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C.思想教育手段D.经济手段 4.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A.加强宏观调控B.完善市场体系C.实行政企分开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5.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A.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B.确定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 C.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D.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建立健全宏观经济管理组织机构的基本原则是()。 A.统一的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D.精简的原则7.承担统一快凋任务的最综合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是()。 A.财政部B、国家统计局C.国家计划委员会D.中央银行 8.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 A.生产活动的组织者B.经营活动的组织者C.企业的直接领导者 D.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 9.影响社会总供求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水平B.进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C.出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D.商品储备动用的规模 10、由于管理机构工作效率不高,组织实施不力以及管理客体抵触而造成的管理活动的失效,称之为()。 A.实施性失效B.自动性失效C.环境性失效D.规模性失效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A,企业B.政府C.个人D.集体 12、在经济信息中,可供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计划用的信息,用于()。 A.管理决策信息B.管理指标和协调信息C.微观经济信息D.管理的实际操作信息 13.信贷杠杆的特点之一是()。A.具有强制性B.具有固定性C.具有转嫁件D.具有偿还性 14.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A.竞争性B.独立性C.垄断性D.控制性 15.我国现在实施的现代化建设战略属于()。 A.一元目标战略B.多元目标战略C.综合目标战略D.传统战略 16.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等于()。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社会总产值 17.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是()。A.中国银行B.中央银行C.中国建设银行D.中国工商银行 18.考虑政策的时滞因素而进行的分配政策搭配是()。A.主辅搭配B.效应搭配C.松紧搭配D.时差搭配

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范文

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范文 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二、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一)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保证不出现任何事故和危害。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二)按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2)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 (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三、提出的劳动安全卫生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针对性是指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辨识评价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提出对策。 由于危险、有害因素通讯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影响性,对策不仅是针对某项危险、有害因素孤立地采取措施,而且应以系统全面地达到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指标为目的,采取优化组合的综合措施。

南开期末考试《管理者宏观经济学》期末“作业考核(线上)【仅供参考】735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管理者宏观经济学》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的迅速,给我国的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虽然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率在下降,但是经济仍然处于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地升高,导致我国逐渐出现了持久性的通货膨胀的趋势,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通货膨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情况,引发其发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例如:流动的货币的数量大于需要的数量以及社会供给不足或者经济制度不完善等等都会引起通货膨胀的产生。通货膨胀一旦出现,对我国居民的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将从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以及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影响 通货膨胀主要是指货币在流通的条件下,提供的货币的数量大于我国公民所需要货币的实际的数量,这导致了我国最近几年出现了物价逐渐上涨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得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其对经济发展的危害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最终都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是否正常的重要的依据就是通货膨胀的程度。如果通货膨胀程度过高,最后会导致人们买不起东西;如果通货膨胀程度低,也就是通货膨胀率低,那么也就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缓慢,经济逐渐出现下行的情况。 一、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目前我国的外贸较发达,经济向外性的程度比较高 自从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在对外贸易这一方面发展得很快,就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几年时间里,我国的外贸占到绝大部分。后来由于经济危机的原因导致其急剧下降,但是仍然保存在一个较高的位置。经济危机过后,其形式逐渐得到恢复,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占比最低的一年。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年向世界各国出口大量的粮食。除了粮食,在大豆、铁矿石等物资的对外贸易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我国市场上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决定。现在,我国的对外贸易越来越发达,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经济水平。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答案

一、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优缺点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作用: 第一,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对“熨平”经济周期有着重要影响,在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属于一种反周期调节的短期性措施,必须随着作用环境与对象的变化而适时适度进行调整,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关键所在。 第三,财政政策相机抉择以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变化为前提,判断越准确,决策越果断,调控越及时,成效越显著。 相机抉择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采用相机抉择法时,会遇到“时滞”问题。时滞有三种:(1)认识时滞,即从问题的发生到人们意识到这种问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2)行动时滞,即当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政府决定采取某种政策行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其间包括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议案在国会讨论、通过等过程。 (3)影响时滞,即当采取某种政策措施以后到实际发生效果之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由于上述原因,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反对采取相机抉择法,而主张根据现时经济制度中所有自动的稳定因素,即所谓“自动稳定器”,或称“内在稳定器”,自动进行调节,以稳定经济。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则是政府逆经济风向行事,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有3种: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两者的区别是:

2019年宏观经济管理类全真模拟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宏观经济管理类全真模拟卷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某种管理手段出台后,其宏观经济管理效果变化的一般趋势是()。A.开始时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 B.开始时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效应强度保持不变 C.开始时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递增 D.开始时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增 2.财政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是()。 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B.征税成本最小化 C.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成本最小化 3.影响社会总供求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水平B.进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 C.出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D.商品储备动用的规模 4.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之间的关系是()。 A.流动性与安全性成反比,与收益性成正比 B.流动性与安全性成反比,与收益性成反比 C.流动性与安全性成反比,与收益性成正比 D.流动性与安全性成正比,与收益性成反比 5.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 A.不断膨胀B.不断减少 C.相对稳定D.忽高忽低 6.流转税一般采用()。 A.定额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D.超率累进税率 7.证券公司接受委托或者自营,当日买入的证券,不得在()再行卖出。A.当日B.二日内 C.三日内D.五日内 8.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账簿、会计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纳税资料应当保存()年。 A.5 B.10 C.20 D.30 9.我国市场管理的目的是()。 A.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C.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D.建立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经济新秩序 10.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 A.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不包括个 B.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 C.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D.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个人 11.一般认为,()是货币政策中最强烈的手段,不宜轻易使用。 A.公开市场业务B.改变贴现率 C.改变银行准备金D.改变税率 12.下列同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A.原材料市场B.技术信息市场 C.机电产品市场D.燃料市场 13.由于管理机构工作效率不高,组织实施不力以及管理客体抵触而造成的管理活动的失效,称之为()。 A.实施性失效B.自动性失效 C.环境性失效D.规模性失效 14.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是()。 A.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目标B.总量平衡目标 C.结构优化目标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目标 15.比较适合中国实际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是()。 A.财政主导型体制B.金融主导型体制 C.计划、财政、金融结合型体制D.计划主导型体制 16.当企业的财务报表将亏损反映为虚假盈利时,审计人员必须发表()。A.无保留意见B.拒绝发表意见 C.否定意见D.例外意见 17.下列固定资产,不应当提取折旧的是()。 A.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B.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C.房屋、建筑物D.在用的机器设备,运输车辆 18.价格宏观管理的主要目标是()。 A.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B.保持价格总水平稳步上涨 C.保持价格总水平稳步下跌D.保持价格基本稳定 19.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主管单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