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1-非线性分析概述

ANSYS-1-非线性分析概述
ANSYS-1-非线性分析概述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概述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性

1.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两种材料组成,两者的抗拉强度差异较大,在正常使用阶段,结构或构件就

处在非线性工作阶段,用弹性分析方法分析的结构内力和变形无法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况;

2.混凝土的拉、压应力-应变关系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征;

3.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关系非常复杂,特别是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间会产生相对

滑移,用弹性理论分析的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4.混凝土的变形与时间有关:徐变、收缩;

5.应力-应变关系莸软化段:混凝土达到强度峰值后有应力下降段;

6.产生裂缝以后成为各向异形体。

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过程十分复杂,是一个变化的非线性过程。

1.2 混凝土结构分析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新增的主要内容:(1)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多轴强度:给出了单轴受压、受拉非线性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混凝土二轴强度包络图、三轴抗压强度图和三轴应力状态破坏准则;(2)结构分析:规范概括了用于混凝土结构分析的5类方法,列入了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

一、结构分析的基本目的:计算在各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内力、位移、应力、应变

根据设计的结构方案确定合理的计算简图,选择不利荷载组合,计算结构内力,以便进行截面配筋计算和采取构造措施。

二、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1)确定结构计算简图:考虑以下因素:(a)能代表实际结构的体形和

尺寸;(b)边界条件和连接方式能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并有可靠的构造措施;(c)材料性能符合结构的实际情况;(d)荷载的大小、位置及组合应与结构的实际受力吻合;(e)应考虑施工偏差、初始应力及变形位移状况对计算简图进行适当修正;(f)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可对计算简图作适当简化,但应有理论或试验依据,或有可靠的工程经验;(g)结构分析结果应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2)结构作用效应分析:根据结构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多种工况,

分别进行结构分析,确定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根据荷载工况,对结构进行整体或局部特殊部位分析,以保证结构安全。

三、混凝土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手段:

1、五类结构分析方法:

(1)线弹性分析:以弹性本构关系和小变形为基础,利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方法分析结构。如框架结构内力分析。

(2)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建筑结构大多属超静定结构,利用结构的冗余约束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如肋梁楼盖的内力计算方法。

(3)塑性极限分析:将结构视为理想刚塑性,不考虑材料的的弹性性质和强化效应,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极限荷载。目的是评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极限荷载,不注重结构加载的全工程。(4)非线性分析:利用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或非线性边界条件,用有限元方法对结构进行从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分析,能得到应力、应变状态及其发展规律、裂缝分布与发展,以揭示结构的薄弱部位和环节,改进结构设计。

(5)试验分析:

2、手段:手算、计算机软件计算,借助于基本力学概念,审核判断结构分析的成果,用试验数据

验证计算分析结果,以保证分析质量。

1.3 结构有限元分析

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未知量是节点位移,结构分析的其它量(应力、应变、内力)都可以通过节点位移计算出。

一、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混凝土结构分析的目的就是求出混凝土结构的荷载效应。有限元法求解弹塑性问题的基本步骤:

1.结构的离散化:把结构划分成有限个单元体,并在单元体的指定位置设置节点,相邻单元在节点处连接,代替原来的结构。离散程度取决于结构分析要求的精度和单元的阶数。

极限荷载值:48单元=16.73kN;432单元=6.6kN

2.选择位移函数:用节点位移表示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应变和应力。

{}[]{}e w N f =

{}f ——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

[]N ——形函数矩阵

{}e w ——单元结点位移列阵

3. 单元模型:结构有限元分析中,建立单元模型是关键,而建立单元模型的基本条件是:

(1)材料本构关系:应力-应变关系 {}[]{}εσD =

{}σ——单元应力列阵

[]D ——单元材料本构关系矩阵

{}ε——单元应变列阵

(2)位移协调条件:由通过几何条件推导出,

单元节点位移和单元应变的关系 {}[]{}e w B =ε

[]B ——单元的几何关系矩阵

{}e w ——单元结点位移列

(3)单元平衡方程:

根据虚位移原理,外力在虚位移上所作的功 = 应力在虚应变上所作的功

考虑三维体系单元承受集中荷载,体系初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然后施加微小位移,根据虚位移原理,内势能等于外力功。

?=v T e T dv w }{}{}{}{σεδδp

?=v T T e T dv D B w w }]{[][}{}{εδδp }{]][[][}{}{e v T T e e T e w dv B D B w w ?=δδp

}{]][[][}{e v T e w dv B D B ?=p

节点力和节点位移关系: {}[]{}e e w K p =

单元刚度矩阵:?=v T

dv B D B K ]][[][][ 单元的类型和形状的选择依赖于结构或总体求解域的几何特点、方程的类型及求解所希望的精度等因素,而有限元的插值函数则取决于单元的形状、结点的类型和数目等因素。

4. 计算等效节点荷载:将作用在单元上的体积力、面积力、表面力,等效移植到单元节点上。

5. 结构整体分析:集合所有单元刚度,形成结构总体刚度矩阵。

结构总体平衡方程:{}[]{}w K p =

6. 引入位移边界条件:消除总体刚度矩阵的奇异性

7. 求解结构平衡方程:

8. 计算单元应力:

二.线性问题定义:

a) 材料本构关系:{

}[]{}εσD = —— [D]为常量 b) 位移协调条件:{

}[]{}w B =ε ——[B]为常量 c) 单元平衡方程:{}[]{}w K p = ——?=v

T

dv B D B K ]][[][][为常量 1. 4 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

工程中许多问题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的意思是某特性不是线性的,涉及面很广,如与时间相关的应力-应变关系非线性或与时间无关的应力-应变关系非线性;裂缝开启或闭合导致荷载-位移关系非线性;位移导致内力分布变化等等。轻微的非线性可以直接用线性问题解决,因为在线性弹性的小挠度条件下,结构采用线性设计方法仍能保证足够的精度。而非线性分析概念复杂、难度较大,让工程师望而却步。尽管如此,非线性分析还是日益普及,因为精确分析与设计是结构工程师的目标,同时,有限元算法和计算机的发展也使非线性分析越来越简便。

一、非线性分析主要分三类:

1.材料非线性:材料本构关系是非线性,{

}[]{}εεσ)(D = 单元刚度为非线性:[][][][]v B D B K v T d )(?=ε

(1)非线性弹性问题: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卸载后所有变形都是可恢复的。

(a)弹性非线性 (b)弹塑性非线性

图1-1 弹性非线性本构关系与塑性非线性本构关系

(2)非线性弹塑性问题:具有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的材料非线性问题。

2.几何非线性:几何非线性的特点是平衡方程必须依据变形后结构的几何形状导出,而变形后的几何形状是未知的。此时结构变形较大,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是非线性的,即单元应变与单元节点位移的关系随位移而变化{

}[]{}w w B )(=ε,此时,单元的平衡方程必须按变形以后的几何位置确定。几何非线性问题用“全拉格朗日法(Total Lagrange method )”或“更新的拉格朗日法(Update Lagrange Method )”分析。

全拉格朗日法:以初始物形为基准来考虑位移、荷载、应力-应变关系,当位移较大时需要考虑非线性,在荷载-位移关系式中加入其它项,即在单元刚度矩阵中加上高阶附加矩阵。

修正的拉格朗日法:以变形后已知的当前物形为基准来考虑位移、荷载、应力-应变的增量关系,是用相对两相邻变形的前一个变形(第p 步加载的变形)来考虑下一步(第p+1步)的计算。即第p+1次计算的变形是变形增量(p 步到p+1步)。

3. 边界非线性:由于边界条件变化产生的荷载-位移非线性关系。此时,材料可以是弹性的,变形可以是小变形,如图

1-2 σ

ε

图1-2 边界非线性问题

一个结构属于那类非线性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主要影响因素,简化次要因素。

结构非线性分析的目的是计算结构的真实效应,解决结构分析与结构设计理论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1:构件层次的极限状态设计(承认非线性)

结构层次的弹性力学分析(忽略非线性)

基本矛盾2:构件层次基于可靠性设计(承认存在随机性)

结构层次的确定性力学分析(不承认存在随机性)

结构非线性分析包括:

●结构在静态可变荷载作用下非线性力学性能分析

●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非线性分析

●模拟结构实验分析—加载全过程分析

结构检测的反问题

非线性问题中,结构刚度[K]是位移或应力的函数—而结构位移在方程求解前是未知的,所以只能按一系列线性解逼近非线性解,以增量的形式分段逼近。

二、非线性分析的基本原则

非线性分析主要指对结构整体或局部进行受力全过程分析,从而精确地反映结构从受力至破坏全过程的内力、变形和裂缝发展过程。非线性分析的原则:

(1)结构的形状、尺寸、边界条件、连接方式、材料强度和配筋数量应根据设计意图预先确定,以提供计算分析条件;

(2)材料性能指标(强度、弹性模梁等)宜取平均值;

(3)材料、梁柱杆件的本构关系宜由试验确定。无试验数据时,采用经过验证的数学模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采用规范附录C 建议的本构关系;

(4)宜考虑几何非线性对结构作用效应的不利影响;

(5)验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取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用作用效应基本组合,但应根据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进行必要的修正。

三、材料指标和荷载取值

1、材料指标:非线性分析应采用准确反映结构实际情况的材料指标。最好通过试验测定材料的实际指标,也可以用该等级材料性能指标的平均值。

由材料标准值k f 反推算其平均值m f ,f

k m f f δ645.11-= 式中,f δ--变异系数 2、荷载取值:非线性分析时材料强度采用平均值。由于剔除了材料的安全储备,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应加大荷载(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设计值,乘以大于1的修正系数,使结构恢复应有的安全储备。修正系数根据构件受力和破坏特性确定,不宜小于下表中的值,

对结构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材料指标应采用标准值。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应用

1.重要、复杂结构分析:求解结构在给定荷载下的位移或给定位移下的荷载,或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2.结构全过程分析:全过程各阶段受力性能,应力、应变分布,收缩、徐变后的内力重分布等力学特性;

3.辅助实验分析:分析材料强度、钢筋种类、布筋方式、养护条件、加载条件等参数变化对结构构件的影响,以减少实验数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本构关系:建立反映钢筋、混凝土材料真实力学特性的本构模型;如:模拟钢筋与混凝土间的

黏结;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考虑混凝土损伤、软化等特性的本构关系等;

2.单元模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弹塑性、非线性、高精度单元模型;混凝土屈服面和破坏准则;

3.路径追踪:结构内力重分布分析,软化段的模拟分析等等。

目前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尚没有统一的分析方法,只能根据实际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结构分析,力图求得反映结构真实受力状态的作用效应。

参考文献

1.刁波,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参考讲义

2.吕西林,金国芳,吴晓涵,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有限元理论与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3.Ye Yinghua, DiaoBo,Nonlinear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4.过镇海,混凝土的强度和本构关系原理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江见鲸,路新征,叶烈平,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朱伯龙,董振祥,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

7.M.A.Crisfiel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Vol.1,Essentials, John Wiley & Sons Ltd, England, 1991.

8.M.A.Crisfiel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Vol.2, Advanced Topics, John Wiley & Sons Ltd, England, 1997.

9.吴永礼,计算固体力学方法,科学出版社,2003。

10.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中国水电出版社,2000。

ansys非线性分析指南

ANSYS 非线性分析指南(1) 基本过程 第一章结构静力分析 1. 1 结构分析概述 结构分析的定义: 结构分析是有限元分析方法最常用的一个应用领域。结构这个术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土木工程结构,如桥梁和建筑物;汽车结构,如车身、骨架;海洋结构,如船舶结构;航空结构,如飞机机身、机翼等,同时还包括机械零部件,如活塞传动轴等等。 在ANSYS 产品家族中有七种结构分析的类型,结构分析中计算得出的基 本未知量- 节点自由度,是位移;其他的一些未知量,如应变、应力和反力, 可通过节点位移导出。 七种结构分析的类型分别是: a. 静力分析- 用于求解静力载荷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和应力等。静力分析 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分析。而非线性分析涉及塑性、应力刚化、大变形、大应变、超弹性、接触面和蠕变,等。 b. 模态分析- 用于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 c. 谐波分析- 用于确定结构在随时间正弦变化的载荷作用下的响应。 d. 瞬态动力分析- 用于计算结构在随时间任意变化的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并且可计及上述提到的静力分析中所有的非线性性质。 e. 谱分析- 是模态分析的应用拓广,用于计算由于响应谱或PSD 输入 随机振动引起的应力和应变。 f. 屈曲分析- 用于计算屈曲载荷和确定屈曲模态,ANSYS 可进行线性特征值和非线性屈曲分析。 g. 显式动力分析- ANSYS/LS-DYNA可用于计算高度非线性动力学和复 杂的接触问题。 除了前面提到的七种分析类型,还有如下特殊的分析应用: ? 断裂力学 ? 复合材料 ? 疲劳分析

? p-Method 结构分析所用的单元:绝大多数的ANSYS 单元类型可用于结构分析。单元类型从简单的杆单元和梁单元一直到较为复杂的层合壳单元和大应变实体单元 1.2 结构线性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的定义: 静力分析计算在固定不变的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它不考虑惯性和阻尼的影响,如结构受随时间变化载荷的情况。可是静力分析可以计算那些固定不变的惯性载荷对结构的影响,如重力和离心力;以及那些可以近似为等价静力作用的随时间变化载荷,如通常在许多建筑规范中所定义的等价静力风载和地震载荷。 静力分析中的载荷: 静力分析用于计算由那些不包括惯性和阻尼效应的载荷作用于结构或部件上引起的位移、应力、应变和力。固定不变的载荷和响应是一种假定,即假定载荷和结构的响应随时间的变化非常缓慢,静力分析所施加的载荷包括: ? - 外部施加的作用力和压力 ? - 稳态的惯性力如中力和离心力 ? - 位移载荷 ? - 温度载荷 线性静力分析和非线性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既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非线性静力分析包括所有的非线性类型:大变形、塑性、蠕变、应力刚化、接触、间隙单元、超弹性单元等,本节主要讨论线性静力分析,非线性静力分析在下一节中介绍。 线性静力分析的求解步骤 1 建模 2 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求解 3 结果评价和分析

非线性结构分析word版

目录 非线性结构分析的定义 (1) 非线性行为的原因 (1) 非线性分析的重要信息 (3) 非线性分析中使用的命令 (8) 非线性分析步骤综述 (8) 第一步:建模 (9) 第二步:加载且得到解 (9) 第三步:考察结果 (16) 非线性分析例题(GUI方法) (20) 第一步:设置分析标题 (21) 第二步:定义单元类型 (21) 第三步:定义材料性质 (22) 第四步:定义双线性各向同性强化数据表 (22) 第五步:产生矩形 (22) 第六步:设置单元尺寸 (23) 第七步:划分网格 (23) 第八步:定义分析类型和选项 (23) 第九步:定义初始速度 (24) 第十步:施加约束 (24) 第十一步:设置载荷步选项 (24) 第十二步:求解 (25) 第十三步:确定柱体的应变 (25) 第十四步:画等值线 (26) 第十五步:用Post26定义变量 (26) 第十六步:计算随时间变化的速度 (26) 非线性分析例题(命令流方法) (27) 非线性结构分析

非线性结构的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结构非线性。例如,无论何时用钉书针钉书,金属钉书钉将永久地弯曲成一个不同的形状。(看图1─1(a))如果你在一个木 架上放置重物,随着时间的迁移它将越来越下垂。(看图1─1(b))。当在 汽车或卡车上装货时,它的轮胎和下面路面间接触将随货物重量的啬而变化。(看图1─1(c))如果将上面例子所载荷变形曲线画出来,你将发现它们都显 示了非线性结构的基本特征--变化的结构刚性. 图1─1 非线性结构行为的普通例子 非线性行为的原因 引起结构非线性的原因很多,它可以被分成三种主要类型: 状态变化(包括接触) 许多普通结构的表现出一种与状态相关的非线性行为,例如,一根只能拉伸的电缆可能是松散的,也可能是绷紧的。轴承套可能是接触的,也可能是不接触的, 冻土可能是冻结的,也可能是融化的。这些系统的刚度由于系统状态的改变在不同的值之间突然变化。状态改变也许和载荷直接有关(如在电缆情况中),

ansys学习-非线性静态分析实例

ansys学习-非线性静态分析实例 问题描述 一个子弹以给定的速度射向壁面。壁面假定是刚性的和无摩擦的。将研究子弹和壁面接触后达80微秒长的现象。目的是确定子弹的整个变形,速度历程,以及最大等效Von Mises应变。求解使用SI单位。 用轴对称单元模拟棒。求解最好能通过单一载荷步实现。在这个载荷步中,将同时施加初始速度和约束。将圆柱体末端的节点Y方向约束住以模拟一固壁面。打开自动时间分步来允许ANSYS 确定时间步长。定义分析结束的时间为8E-5秒,以确保有足够长的时间来扑捉整个变形过程。 问题详细说明 下列材料性质应用于这个问题: EX=117.0E09 (杨氏模量) DENS=8930.0 (密度) NUXY=0.35(泊松比) Yield Strength=400.0OE06(屈服强度) Tangent Modulus (剪切模量) 下列尺寸应用于这个问题: 长=32.4E-3m 直径=6.4E-3m 对于这个问题的初始速度是227.0。 图1铜圆柱体图解 求解步骤: 步骤一:设置分析标题 1、选择菜单路径:Utility Menn>File>ChangeTitle。

2、键入文字“Coppery Cylinder Impacting a Rigid Wall” 3、单击OK。 步骤二:定义单元类型 1、选择菜单路径Mail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ll/Edit/Delete。 2、单击Add。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单元类型库)对话框出现。 3、在靠近左边的列表中,单击“Visio Solid”仅一次。 4、选靠近右边的列表中,单击“4node Plas 106”仅一次。 5、单击OK。Library of Element Types 对话框关闭。 6、单击Options (选项)。VISCO106 element type Options(visco106单元类型选项)对话框出现。 7、在关于element behavior(单元特性)的卷动柜中,卷动到“Axisymmetric” 且选中它。 8、单击OK。 9、单击Element Types (单元类型)对话框中的Close。 步骤三:定义材料性质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Constant-Isotropic. Isotropic Matersal Properties (各向同性材料性质)对话框出现。 2、单击OK来指定材料号为1。另一个I sotropic Material Properties对话框出现。 3、对杨氏模量(EX)键入117.0E09 4、对密度(DENS)键入8930。 5、对泊松比(NUXY)键入0.35。 6、单击OK。 步骤四:定义双线性各向同性强化数据表(BISO)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sal Props>Data Tables> Define/Activate . Define/Activate Data Table(定义数据表)对话柜出现。 2、在关于type of data table(数据表类型)的卷动框中,卷动到“Bilin isotr BISO”且选中它。 3、对material reference number(材料参考号)健入1。 4、对number of temperatures(温度数)键入1和单击OK。 5、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Data Tables>Edit Active. Data Table BISO对话框出现。 6、对YLD Strs(屈服应力)键入400.0e06。 7、对 Tang Mod(剪切模量)键入100.0e06。 8、选择File>Apply & Quit。 9、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Preprosessor>Material Porps>Data Tables>Graph. Graph Data Tables(图形表示数据表)对话框出现。 10、单击OK接受绘制BISO表的缺省。一个BISO表的标绘图出现在ANSYS图形窗口中。 11、在ANSYS TooLbar上单击SAVE_DB。 步骤五、产生矩形 在这一步中,你产生一个代表柱体半横截面积的矩形。

结构非线性分析汇总

结构非线性分析理论 1.结构设计方法 结构设计方法从传统的容许应力设计法发展到了基于概率统计的极限状态 设计法。传统的容许应力设计法是基于线弹性理论,依照经验选取一定的安全系 数,以构件危险截面某一点的计算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容许应力为准则,目前在某 些领域仍在使用。安全系数,是一个单一的根据经验确定的数值,没有考虑不同 结构之间的差异,不能保证不同结构具有同等的安全水平。此外,容许应力设计 法以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对那些发展塑性变形能提高承载力的构件或结构(如受 弯构件),比那些发展塑性变形不能提高承载力的构件或结构(如轴心受力构件) 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按照一定概率确定荷载或材料的 代表值,并给出结构的功能函数,用结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度量结构的可靠性。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将极限状态分为两类:(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是指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2)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是指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结构 按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0,21≥n X X X g (1.1) 式((1.1)中g(X i )为结构功能函数,X i (i =1, 2……n)为基本变量,是指影响该 结构功能的各种作用、材料性能、几何参数等。 目前我国结构设计规范基本都是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 法,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美国的钢结构设计采用了两种设计方法: ASD(Allowable Stress Design)和LRFD(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即容许 应力设计法和分项系数设计法,McCormac 指出LRFD 相比ASD ,并不一定节省材 料,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而在不同荷载作用下能给结构提供 等同的可靠性,对于活载和恒载,ASD 采用的安全系数是一样的,而LRFD 对恒 载则采用了一个较小的荷载系数(恒载比活载能更准确的确定),也就是说如果恒 载大于活载,LRFD 比ASD 节省材料。

ANSYS结构非线性分析指南连载四

ANSYS结构非线性分析指南连载四--第四章材料非线性分析 (二) (2014-04-27 10:47:15) 转载▼ 标签: it 4.3 超弹性分析 4.3.1 超弹理论 4.3.1.1 超弹的定义 一般工程材料(例如金属)的应力状态由一条弹塑性响应曲线来描述,而超弹性材料存在一个弹性势能函数,该函数是一个应变或变形张量的标量函数,而该标量函数对应变分量的导数就是相应的应力分量。 上式中:[S]=第二皮奥拉-克希霍夫应力张量 W=单位体积的应变能函数 [E]=拉格朗日应变张量 拉格朗日应变可以由下式表达:[E]=1/2([C]-I) 其中:[I]是单位矩阵,[C]是有柯西-格林应变张量 其中[F]是变形梯度张量,其表达式为: x:变形后的节点位置矢量 X:初始的节点位置矢量 如果使用主拉伸方向作为变形梯度张量和柯西-格林变形张量的方向,则有: 其中: J=初始位置与最后位置的体积比 材料在第i个方向的拉伸率 在ANSYS程序中,我们假定超弹材料是各向同性的,在每个方向都有完全相同的材料特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可以根据应变不变量写出应变能密度函数,也可以根据主拉伸率写出应变能密度函数。 应变不变量是一种与坐标系无关的应变表示法。使用它们就意味着材料被假定是各向同性的。Mooney -Rivlin和Blatz-Ko应变能密度函数都可以用应变不变量表示,应变不变量可以柯西-格林应变张量和主拉伸率表示出来:

一个根据应量不变量写出来的应变能密度函数如下: 为材料常数,上式是两个常数的Mooney-Rivlin应变能密度函数。 超弹材料可以承受十分大的弹性变形,百分之几百的应变是很普遍的,既然是纯弹性应变,因此超弹性材料的变形是保守行为,与加载路径无关。 4.3.1.2 不可压缩缩性 大多数超弹材料,特别是橡胶和橡胶类材料,都是几乎不可压缩的,泊松比接近于0.5,不可压缩材料在静水压力下不产生变形,几乎不可压缩材料的泊松比一般在0.48至0.5之间(不包含0.5),对这些材料,在单元公式中必须考虑不可压缩条件。在ANSYS程序中,不可压缩超弹单元修改了应变能密度函数,在单元中明确地包含了压力自由度。压力自由度使不可压缩条件得到满足,而不降低求解速度。压力自由度是一种内部自由度,被凝聚在单元内部。 4.3.1.3 超弹单元 有三种单元适合于模拟超弹性材料: 不可压缩单元有HYPE56,58,74和158,这些单元适用于模拟橡胶材料。 可压缩单元有HYPER84和86,HYPER84既可以是4节点矩形也可以是8节点矩形单元,这种单元主要用来模拟泡沫材料。 18X族单元(除LIMK和BEAM单元外,包括SHELL181, PLANE182,PLANE183,SOLID185,SOLID186,和SOLID187)。18X族单元消除了体积锁定,既适用于不可压材料,又适用于可压材料。参见《ANSYS Elements Reference》的“Mixed U-P Formulations”。 4.3.2 超弹材料选项 超弹性可用于分析橡胶类材料(elastomers),这种材料可承受大应变和大位移,但体积改变极微(不可压缩)。这种分析需用到大应变理论[ NLGEOM ,ON]。图4-13是一个例子。 图4-13 超弹性结构 在ANSYS超弹性模型中,材料响应总是假设各向同性和等温性。由于这一假设,应变能势函数按应变不变量来表示。除非明确指出,超弹性材料还假设为几乎或完全不可压缩材料。材料热膨胀也假定为各向同性的。 ANSYS在模拟不可压缩或几乎不可压缩超弹性材料时,应变能势函数有几种选项。这些选项均适用于SHELL181,PLANE182, PLANE183, SOLID185, SOLID186, SOLID187 单元。可以通过TB ,HYPER 命令的 TBOPT参数进入这些选项。

ANSYS命令流学习笔记10-利用APDL在WorkBench中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

!ANSYS命令流学习笔记10-利用APDL在WorkBench中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 !学习重点: !1、强化非线性屈曲知识 首先了解屈曲问题。在理想化情况下,当F < Fcr时, 结构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若引入一个小的侧向扰动力,然后卸载, 结构将返回到它的初始位置。当F > Fcr时, 结构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 任何扰动力将引起坍塌。当F = Fcr时,结构处于中性平衡状态,把这个力定义为临界载荷。在实际结构中, 几何缺陷的存在或力的扰动将决定载荷路径的方向。在实际结构中, 很难达到临界载荷,因为扰动和非线性行为, 低于临界载荷时结构通常变得不稳定。 要理解非线性屈曲分析,首先要了解特征值屈曲。特征值屈曲分析预测一个理想线弹性结构的理论屈曲强度,缺陷和非线性行为阻止大多数实际结构达到理想的弹性屈曲强度,特征值屈曲一般产生非保守解, 使用时应谨慎。 !理论解,根据Euler公式。其中μ取决于固定方式。 !有限元方法, 已知在特征值屈曲问题: 求解,即可得到临界载荷 而非线性屈曲问题: 其中为结构初始刚度,为有缺陷的结构刚度,为位移矩阵,为载荷矩阵。 非线性屈曲分析时考虑结构平衡受扰动(初始缺陷、载荷扰动)的非线性静力分析,该分析时一直加载到结构极限承载状态的全过程分析,分析中可以综合考虑材料塑性、几何非线性、接触、大变形。非线性屈曲比特征值屈曲更精确,因此推荐用于设计或结构的评价。 !2、熟悉WB中非线性屈曲分析流程 (1) 前处理,施加单元载荷,进行预应力静力分析。 (2) 基于预应力静力分析,指定分析类型为特征值屈曲分析,完成特征值屈曲分析。 (3) 在APDL模块将一阶特征屈曲模态位移乘以适当系数,将此变形后的形状当做非线性分析的初始模型。

大跨度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大跨度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xx xxxx 摘要:空间结构是一种倍受瞩目的结构形式,其中网壳结构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空间结构之一。随着大跨度单层网壳结构的不断涌现,其结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主要介绍了网壳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并以某大跨度球类馆为工程实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针对承载力计算时的11种工况进行整体稳定计算,考虑了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对实际工程进行了第一类和第二类稳定分析,结果表明:该网壳结构的第一类稳定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其第二类稳定性较差。因此,第二类稳定分析应该受到重视。 关键词:网壳结构;稳定性;非线性有限元;大跨度;稳定系数 STABILITY ANALYSIS OF LONG-SPAN LATTICED SHELLS xxx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xxx Abstract: Space structure is a very attractive structure system, and the latticed shell is one of the furthest development and the most widely applied space structure in the recent half century. The stability analysis is the key problem in the design of latticed shells, especially in single-layer latticed shell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bility of latticed shells and a long-span ball gymnasium is adopted as a practical work, and it is analyzed by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under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kinds of stability problems. The holistic calculation aimed at 11 conditions in bearing capacity, material and geometric nonlinearity are conside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kind of stability of this latticed shells accords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orrelative specifications; the second kind of stability is poorer.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the second kind of stability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Keywords: latticed shells; stability;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long-span; stability factor 1 前言 自20世纪以来,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猛发展。平面结构从技术经济方面讲,很难跨越很大的空间,也很难满足建筑平面、空间和造型方面的要求。解决大跨度建筑结构最具有竞争性的结构就是空间结构,即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三维受力特性并呈空间工作地结构。网壳结构作为空间网格结构的优秀代表,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它构造简单、轻型化、受力合理、造型优美等优点,深受建筑与结构工作人员的喜爱。 网壳结构是一种与平板网架类似的空间杆系结构,系以杆件为基础,按一定规律组成网格,按壳体结构布置的空间构架,它兼具杆系和壳体的性质。其传力特点主要是通过壳内两个方向的拉力、压力或剪力逐点传力。网壳结构又包括单层网壳结构、预应力网壳结构、板锥网壳结构、肋环型索承网壳结构、单层叉筒网壳结构等。网壳结构除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盖和楼层外,还用于形态新颖、功能各异的特种结构,如:塑像骨架、标志结构、各种用途的整个球面网壳结构、高耸塔架、网架墙体、网架桥梁、装饰网架等。 对于网壳结构,稳定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单层网壳结构。稳定性分析的目的是

非线性收敛判断

一.何为收敛?在这里我引用一个会员的提问来解释这个问题: Q:结构非线性静力分析经常出现收敛这个词,如:收敛容限,收敛准则,收敛的解,位移收敛检验等,请解释,thanks! A: 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谈到收敛总会和稳定性联系在一起, 简单的说,就是在进行求解过程中的一些中间值的误差对于结果的影响的大小,当中间量的误差对于你的数值积分的结果没有产生影响,就说明你的积分方法是稳定的,最终你的 数值积分的结果就会收敛于精确解;当中间量的误差导致数值积分结果与精确解有很大的差别时,就说明你的方法稳定性不好,你的数值积分结果不会收敛于精确解。 我想当你对于稳定性和收敛的概念真正理解后,那些名词对于你来说,并不是问题,力学的问题最终都会和数学联系在一起,建议你看看数值积分方面的教程,学好了数学,力学对于你来说就是a piece of cake。 Q:那么说收不收敛,最终都是因为采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选取的问题了? A: 就本人所学的专业来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算法,我学的是结构工程,举个例子吧 :当在进行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时,采用的几分方法有线性加速度法,威尔逊-theta法,对于线性加速度法,当时间步长大于周期的0.5倍时,计算结果很可能出现不收敛,而当时间步长小于0.1倍的周期时,才有可能获得稳定的计算结果;而威尔逊-theta法,实质上就是线性加速度法的修正形式,很多实例表明当theta值大于1.37时,这种算法是无条件稳定的。 当然影响计算结果是否收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初始条件,我所指的仅仅是我所学专业的一个问题的很小的一个方面。

A: 说白了,就是数学。 牵涉到实际的计算问题时,才发现数学实在是太有用了,不过可惜数学实在学得不好。 A: 收敛的问题,就好像你往水里扔一块石头激起的波浪,慢慢会平息下来,这就收敛了。计算的时候就是这样,数据在每次迭代的时候在精确解的周围震荡,最后无限趋向于精确解。我想学过级数的人就应该知道,里面就有个无穷级数的和收敛的问题。 数学真的非常重要,特别是研究做的比较深入以后,有些东西别人没做过,要靠自己推导,有些迭代方法也需要自己证明是否收敛,或者方法的可靠性等等,都需要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有时候想解决一个问题,却苦于没有数学工具,这让我觉得学校教育应该在现代数学的一些方面多做些介绍,至少应该让人大概知道一个问题应该朝哪个方面去想,就算不懂,学起来也有个方向。 A: 首先说明,我对收敛问题没有做过专门研究2,只是在学习中多次遇到,说说我对收敛的理解,当然,也提出点疑问。 1)收敛问题,是不是可以定义为当前解法中解是不是趋近于真实解的问题。 2)我觉得现在有一种,或者说一类方法,就是求问题数值解的问题。这类问题并不要求或难以求出解析解。对这类问题的一个解决思路是:假设初始解,通过目标函数对初始解进行反馈,调整,从而去接近于真实解或最优解。这类解法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下一步的解要比当前解更趋近于真实解的问题。我认为这就是收敛问题的由来。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于ansys非线性分析的几点忠告

关于非线性分析的几点忠告 了解程序的运作方式和结构的表现行为 如果你以前没有使用过某一种特别的非线性特性,在将它用于大的,复杂的模型前,构造一个非常简单的 模型(也就是,仅包含少量单元),以及确保你理解了如何处理这种特性。 通过首先分析一个简化模型,以便使你对结构的特性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于非线性静态模型,一个初步的 线性静态分析可以使你知道模型的哪一个区域将首先经历非线性响应,以及在什么载荷范围这些非线性将 开始起作用。对于非线性瞬态分析,一个对梁,质量块及弹簧的初步模拟可以使你用最小的代价对结构的 动态有一个深入了解。在你着手最终的非线性瞬时动态分析前,初步非线性静态,线性瞬时动态,和/或模 态分析同样地可以有助于你理解你结构的非线性动态响应的不同的方面。 阅读和理解程序的输出信息和警告。至少,在你尝试后处理你的结果前,确保你的问题收敛。对于与路程 相关的问题,打印输出的平衡迭代记录在帮助你确定你的结果是有效还是无效方面是特别重的。 简化 尽可能简化最终模型。如果可以将3─D结构表示为2─D平面应力,平面应变或轴对称模型,那么这样做, 如果可以通过对称或反对称表面的使用缩减你的模型尺寸,那么这样做。(然而,如果你的模型非对称加 载,通常你不可以利用反对称来缩减非线性模型的大小。由于大位移,反对称变成不可用的。)如果你可 以忽略某个非线性细节而不影响你模型的关键区域的结果,那么这样做。 只要有可能就依照静态等效载荷模拟瞬时动态加载。 考虑对模型的线性部分建立子结构以降低中间载荷或时间增量及平衡迭代所需要的计算时间。 采用足够的网格密度 考虑到经受塑性变形的区域要求一个合理的积分点密度。每个低阶单元将提供和高阶单元所能提供的一样

网壳非线性分析安全系数

3D3S\sap200\midas gen 都可以做单层网壳的特征值屈曲分析,ANSYS 还可以做更加接近工程实际情况的非线性屈曲分析,来考虑初始缺陷请问各位老师, 网壳规程要求其承载力大于第一屈曲模态下力的5 倍,即k=5。 那么ansys 和3d3s 分析时如何查询这个K 值? A: 1、过去k=5,如今的新规程已将k 取为4.2 。具体说明如下:确定系数K 时考虑到下列因素: (1) 荷载等外部作用和结构抗力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 复杂结构稳定性分析中可能的不精确性和结构工作条件中的其他不利因素。 对于一般条件下的钢结构,第一个因素可用系数1.64 来考虑;第二个因素暂设用系数1.2 来考虑,则对于按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求得的极限承载力,系数K 应取为1.64*1.2=2.0 。 对于按弹性全过程分析求得的极限承载力,系数K 中尚应考虑由于计算中未考虑材料弹塑性而带来的误差; 对单层球面网壳、柱面网壳和双曲扁网壳的系统分析表明,塑性折减系数cp(即弹塑性极限荷载与弹性极限荷载之比)从统计意义上可取为0.47 ,则系数K应取为1.64*1.2/0.47=4.2 。 对其它形状更为复杂的网壳无法作系统分析,对这类网壳和一些大型或特大

型网壳,宜进行弹塑性全过程分析。 2、假定设计载荷为2kN/m2,可给网壳施加约12kN/m2的载荷,通过载荷- 位移全过程曲线判断临界载荷,假如得出为10kN/m2,则其k=10/2=5。 ①单层网壳以及厚度小于跨度1/50 的双层网壳均应进行稳定性计算; ②网壳的稳定性可按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法(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进行计算,分析中可假定材料保持为弹性,也可考虑材料的弹塑性。对于大型和形状复杂的网壳结构宜采用考虑弹塑性的全过程分析方法; ③球面网壳的全过程分析可按满跨均布荷载进行,圆柱面网壳和椭圆抛物面网壳除考虑满跨均布荷载外,宜补充考虑半跨活荷载分布的情况。进行网壳全过程分析时应考虑初始曲面形状的安装偏差的影响,可采用结构的最低阶屈曲模态作为初始几何缺陷分布模态,其缺陷最大计算值可按网壳跨度的 1/300 取值;④按以上②和③条进行网壳结构全过程分析求得的第一个临界点处的荷载值,可作为该网壳的极限承载力。将极限承载力除以系数K 后, 即为按网壳稳定性确定的容许承载力(标准值)。对于按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求得的极限承载力,系数K可取为2.0 。对于常见的单层球面网壳、柱面网壳和椭圆抛物面网壳按弹性全过程分析求得的极限承载力,系数K可取为 4.2 ; 首先请关注一下以上四条。 Q:用ansys 进行稳定性分析,一个是特征值屈曲分析,一个是非线性屈曲

(完整版)线性分析与非线性分析的区别

线性分析在结构方面就是指应力应变曲线刚开始的弹性部分,也就是没有达到应力屈服点的结构分析 非线性分析包括状态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材料非线性,状态非线性比如就是钓鱼竿,几何比如就是物体的大变形,材料比如就是塑性材料属性。

2.非线性行为的原因 引起结构非线性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状态变化(包括接触) 许多普通结构表现出一种与状态相关的非线性行为。例如,一根只能拉伸的电缆可能是松弛的,也可能是绷紧的;轴承套可能是接触的,也可能是不接触的;冻土可能是冻结的,也可能是融化的。这些系统的刚度由于系统状态的改变而突然变化。状态改变或许和载荷直接有关(如在电缆情况中),也可能是由某种外部原因引起的(如在冻土中的紊乱热力学条件)。接触是一种很普遍的非线性行为,接触是状态变化非线性类型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子集。(2)几何非线性 结构如果经受大变形,其变化的几何形状可能会引起结构的非线性响应。如图5.2所示的钓鱼杆,在轻微的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变形。随着垂向载荷的增加,杆不断弯曲导致动力臂明显减少,致使杆在较高载荷下刚度不断增加。 (3)材料非线性

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是结构非线性的常见原因。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材料的应力-应变性质,包括加载历史(如在弹-塑性响应状况下)、环境状况(如温度)、加载的时间总量(如在蠕变响应状况下)等。 3.非线性结构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1)牛顿-拉普森方法 ANSYS程序的方程求解器可以通过计算一系列的联立线性方程来预测工程系统的响应。然而,非线性结构的行为不能直接用这样一系列的线性方程来表示,需要一系列的带校正的线性近似来求解非线性问题。 一种近似的非线性求解是将载荷分成一系列的载荷增量。可以在几个载荷步内或者在一个载荷步的几个子步内施加载荷增量。在每一个增量的求解完成后,继续进行下一个载荷增量之前,程序调整刚度矩阵以反映结构刚度的非线性变化。遗憾的是,纯粹的增量近似不可避免地随着每一个载荷增量积累误差,最终导种结果失去平衡,如图5.3a所示。 ANSYS程序通过使用牛顿-拉普森平衡迭代克服了这种困难,在某个容限范围内,它使每一个载荷增量的末端解都达到平衡收敛。图5.3b描述了在单自由度非线性分析中牛顿-拉普森平衡迭代的使用。在每次求解前,NR方法估算出残差矢量,这个矢量是回复力(对应于单元应力的载荷)和所加载荷的差值。之后,程序使用非平衡载荷进行线性求解,并且核查收敛性。如果不满足收敛准则,则重新估算非平衡载荷,修改刚度矩阵,获得新解,持续这种迭代过程直到问题收敛。 几何非线性分析 随着位移增长,一个有限单元已移动的坐标可以以多种方式改变结构的刚度。一般来说这类问题总是非线性的,需要进行迭代获得一个有效的解。 大应变效应 一个结构的总刚度依赖于它组成单元的方向和刚度。当一个单元的节点经历位移后,那个单元对总体结构刚度的贡献可以以两种方式改变。首先,如果这个单元的形状改变,它的单元刚度将改变,如图5.9a所示;其次,如果这个单元的取向改变,它的单元刚度也将改变,如图5.9b所示。小变形和小应变分析假定位移小到足够使所得到的刚度改变无足轻重。这

Ansys第25例非线性分析综合应用实例

第25例非线性分析综合应用实例----钢板卷制成圆筒 本例介绍了综合利用ANSYS非线性分析功能模拟将钢板卷制成圆筒的方法和步骤。25.1问题描述 将钢板卷制成圆筒一般要使用卷板机。图25-1所示为对称式三辊卷板机, 该机器将钢板卷制成圆筒时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上辊下降使钢板发生挠曲,钢板挠曲线的最低点首先发生屈服;然后,下辊转动驱动钢板向前移动,使钢板各点发生同样的屈服形成圆筒;最后,圆筒卷制完成,上辊上升卸下筒体。 图25-1对称式三辊卷板机 用ANSYS模拟将钢板卷制成圆筒,相应地也分为三个步骤。由于第二个步骤需要模拟上、下辊转动,而ANSYS的SOLIDn单元不支持大转动,位移边界条件不能施加大的转动角度,所以上、下辊需要用壳单元建立有限元模型。上、下辊与钢板的作用需要用接触模拟,钢板卷制成圆筒材料发生屈服,产生大变形, 所以钢板卷制成圆筒包括状态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结构非线性三种非线性。 用ANSYS模拟将钢板卷制成圆筒,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圆筒直径与上辊下压量的关系,上、下辊受力大小,上、下辊的变形,下辊驱动力矩及卸载回弹等重

25.2 命令流 /CLEAR /FILNAM, EXAMPLE25 /CONFIG, NRES, 2000 /PREP7 /PNUM, VOLU, ON ET, 1, SHELL181 ET, 2, SOLID186 MP, EX, 1, 2E11 MP, DENS, 1, 7800 MP, NUXY, 1, 0.3 MP, EX, 2, 2E11 MP, DENS, 2, 7800 MP, NUXY, 2, 0.3 TB, BKIN, 2, 1 TBTEMP, 0 TBDATA,, 240E6, 0 SECTYPE, 1, SHELL SECDATA, 0.02 CYLIND, 0.38/2, 0, 0.2, 1.7, 0, 360 要数据。因为分析过程复杂,步骤较多,所以本例只采用命令流法执行命令。 !清除数据库,新建文件 ! 指定任务名为?EXAMPLE25 “ !设置最大子步数 !前处理 !进入前处理器 !打开体号 !选择单元类型,壳单元用于划分上、下辊 !实体单元用于划分钢板 !定义材料模型 1 的弹性模量 ! 定义材料模型 1 的密度 !定义材料模型 1 的泊松比 !定义材料模型 2 的弹性模量 ! 定义材料模型 2 的密度 !定义材料模型 2 的泊松比 ! 定义材料模型 2 的屈服极限、切向模量 !定义截面 !壳厚度

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方法

非线性系统稳定性问题的判定方法和发展趋势 任何一个实际系统总是在各种偶然和持续的干扰下运动或工作的。所以,当系统承受干扰之后,能否稳妥地保持预订的运动轨迹或者工作状态,即系统的稳定性是首要考虑的。一个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平衡态的稳定性问题和任一运动的稳定性问题。而对于给定运动的稳定性可以变换成关于平衡点的稳定性问题。 对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可将平衡点的稳定性定义为李雅普诺夫稳定、一致稳定、渐进稳定、一致渐近稳定、按指数渐进稳定和全局渐进稳定,除了全局渐进稳定,其他都是局部的概念。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不满足叠加原理或其中包含非线性环节。包括非本质非线性(能够用小偏差线性化方法进行线性化处理的非线性)和本质非线性(用小偏差线性化方法不能解决的非线性)。它与线性系统有以下主要区别: 1.线性控制系统只能有一个平衡点或无穷多的平衡点。但非线性系统可以有一个、二个、多个、以至无穷多个平衡点。非线性系统与线性定常系统明显不同,其稳定性是针对各个平衡点而言的。通常不能说系统的稳定性如何,而应说那个平衡点是稳定的或不稳定的。2.在线性系统中,系统的稳定性只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除了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外,还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有关。 由于非线性控制系统与线性控制系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用线性理论去分析它,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对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还没有一种象线性控制系统那么普遍的分析、设计方法。 现代广泛应用于非线性系统上的分析方法有基于频率域分析的描述函数法和波波夫超稳定性,还有基于时间域分析的相平面法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等。这些方法分别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能提供关于系统稳定性或过渡过程的信息。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分析和设计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在工程上还经常遇到一类弱非线性系统,即特性和运动模式与线性系统相差很小的系统。对于这类系统通常以线性系统模型作为一阶近似,得出结果后再根据系统的弱非线性加以修正,以便得到较精确的结果。摄动方法是处理这类系统的常用工具。而对于本质非线性系统,则需要用分段线性化法等非线性理论和方法来处理。目前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常用方法如下: 1、线性化方法 采用线性化模型来近似分析非线性系统。 这种近似一般只限于在工作点附近的小信号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种线性化近似,只是对具有弱非线性(或称非本质非线性)的系统。 常用线性化方法,有正切近似法和最小二乘法。 此外,对一些物理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比较显著,甚至在工作点附件的小范围内也是非线性的,并且不能用一条简单的直线来代表整个非线性系统特性的系统,可采用分段线性化方法。2、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是一种基于时域的分析方法,一种用图解法求解一、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图解法将一阶和二阶系统的运动过程转化为位置和速度平面上的相轨迹,从而比较直观、准确地反映系统的稳定性、平衡状态和稳态精度以及初始条件及参数对系统运动的影响。相轨迹的绘制方法步骤简单、计算量小,特别适用于分析常见非线性特性和一阶、二阶线性环节组合而成的非线性系统 对于分段线性的非线性系统来说,相平面分析法的步骤为: (1)用n条分界线(开关线,转换线)将相平面分成n个线性区域;(2)分别写出各个线性区域的微分方程;(3)求出各线性区的奇点位置并画出相平面图;

ansys学习非线性静态分析实例

a n s y s学习非线性静态分 析实例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ansys学习-非线性静态分析实例 问题描述 一个子弹以给定的速度射向壁面。壁面假定是刚性的和无摩擦的。将研究子弹和壁面接触后达80微秒长的现象。目的是确定子弹的整个变形,速度历程,以及最大等效Von Mises应变。求解使用SI单位。 用轴对称单元模拟棒。求解最好能通过单一载荷步实现。在这个载荷步中,将同时施加初始速度和约束。将圆柱体末端的节点Y方向约束住以模拟一固壁面。打开自动时间分步来允许ANSYS确定时间步长。定义分析结束的时间为8E-5秒,以确保有足够长的时间来扑捉整个变形过程。 问题详细说明 下列材料性质应用于这个问题: EX= (杨氏模量) DENS= (密度) NUXY=(泊松比) Yield Strength=(屈服强度) Tangent Modulus (剪切模量) 下列尺寸应用于这个问题: 长=-3m 直径=-3m 对于这个问题的初始速度是。 图1铜圆柱体图解 求解步骤: 步骤一:设置分析标题 1、选择菜单路径:Utility Menn>File>ChangeTitle。 2、键入文字“Coppery Cylinder Impacting a Rigid Wall” 3、单击OK。 步骤二:定义单元类型

1、选择菜单路径Mail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ll/Edit/Delete。 2、单击Add。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单元类型库)对话框出现。 3、在靠近左边的列表中,单击“Visio Solid”仅一次。 4、选靠近右边的列表中,单击“4node Plas 106”仅一次。 5、单击OK。Library of Element Types 对话框关闭。 6、单击Options (选项)。VISCO106 element type Options(visco106单元类型选项)对话框出现。 7、在关于element behavior(单元特性)的卷动柜中,卷动到“Axisymmetric” 且选中它。 8、单击OK。 9、单击Element Types (单元类型)对话框中的Close。 步骤三:定义材料性质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Constant-Isotropic. Isotropic Matersal Properties (各向同性材料性质)对话框出现。 2、单击OK来指定材料号为1。另一个I sotropic Material Properties对话框出现。 3、对杨氏模量(EX)键入 4、对密度(DENS)键入8930。 5、对泊松比(NUXY)键入。 6、单击OK。 步骤四:定义双线性各向同性强化数据表(BISO)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sal Props>Data Tables> Define/Activate . Define/Activate Data Table(定义数据表)对话柜出现。 2、在关于type of data table(数据表类型)的卷动框中,卷动到“Bilin isotr BISO”且选中它。 3、对material reference number(材料参考号)健入1。 4、对number of temperatures(温度数)键入1和单击OK。 5、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Data Tables>Edit Active. Data Table BISO对话框出现。 6、对YLD Strs(屈服应力)键入。 7、对 Tang Mod(剪切模量)键入。

第6章-杆系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第6章1第6章杆系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第6章2 6.1 概述 一.杆系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关键问题 ?非线性单元刚度矩阵的形成;?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结构破坏准则的确定。 第6章 3 二.杆元非线性单元刚度矩阵的形成 1. 描述杆元物理非线性特征的数学模型?集中塑性铰模拟 z Giberson 单分量模型;z Clough 双分量模型;z Aoyama 三分量模型。 ?分布塑性区模型 z 分段变刚度模型;z 连续变刚度模型; 第6章 4 2.集中塑性铰模型 ?Giberson 单分量模型 z 假定材料塑性仅在杆端出现,采用杆端无长度的塑 性铰来刻划杆元的塑性。杆端屈服前为线弹性杆,屈服后为梁端带塑性铰的杆单元。 M ? u ?y ?y M o 杆端铰 杆端铰 线弹性部分 z M.F.Giberson. Two Nonlinear Beams with Definition of Ductility. ASCE, ST2, 1969.

第6章5?Clough 双分量模型 z 将实际的弹塑性杆视为1根线弹性杆和1根理想 弹塑性杆的叠加。 z 同样假定材料塑性仅在弹塑性杆的杆端出现, 采用杆端无长度的塑性铰来刻划杆元的塑性。 z R.W.Clough, Inelastic Earthquake Response of Tall Building , 3WCEE, 1965 第6章6 杆端铰杆端铰 线弹性杆 理想弹塑性杆 非线性杆 12,,1 k pk k qk p q ==+=M ? u ?y ?y qM o 2 k M ? u ?y ?y M u M o k 1 k M ? o 1 k y pM = + 第6章7?Aoyama 三分量模型 z 将实际的弹塑性杆视为1根线弹性杆和2根理想 弹塑性杆的叠加。 z 同样假定材料塑性仅在弹塑性杆的杆端出现, 采用杆端无长度的塑性铰来刻划杆元的塑性。 z Aoyama H. ,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 of R.C structure during strong Earthquake on the Empirical Estimation of inelastic Restoring Force characteristics of Members, 5WCEE, 1973 第6章 8 非线性杆 123234;k k k k k k k =+++=M ? u ?y ?o 4 k = + M ? u ?y ?y M u M o c ? c M 2 k M ? o + 2 k 1 k k M ? u ?y ?o 3 k 杆端铰 杆端铰 线弹性杆 理想弹塑性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