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肝胆病辨证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肝胆系病证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肝胆系病证第一节胁痛病因:外感湿热、情志不遂、饮食所伤、劳欲久病、跌仆损伤病机:肝络失和。
病变脏腑在肝胆,涉及脾胃肾。
辨证要点:首辨在气在血,次辨虚实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转归预后:胁痛可与黄疸、积聚、鼓胀之间相互兼见,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1.肝郁气滞:柴胡舒肝散—疏肝理气2.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酌配硝石矾石散)3.瘀血阻络: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祛瘀通络(胁肋下有癥块,而正气未衰,配合服用鳖甲煎丸)4.肝络失养:一贯煎—养阴柔肝(疏肝理气轻灵平和之品,如香附、苏梗、佛手片、绿萼梅之类)第二节黄疸概念: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目睛黄染尤为重要。
存在具有传染性的黄疸。
病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病后续发(胁痛,癥积等)病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
病位再肝胆脾胃。
辨证要点: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
治疗原则:化湿邪,利小便。
转归预后:日久可酿成癥积、鼓胀。
阳黄:⑴热重于湿:茵陈蒿汤—清热通腑,利湿退黄(邪郁肌表,寒热头痛,宜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⑵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⑶胆腑郁热:大柴胡汤—疏肝泄热,利胆退黄⑷疫毒炽盛证(急黄):《千金》犀角散—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阴黄:⑴寒湿阻遏:茵陈术附汤—温中化湿,健脾化湿(湿浊不清,气滞血瘀,胁下癥结疼痛,腹部胀满,肤色苍黄或黧黑,可用硝石矾石散)⑵脾虚湿滞:黄芪建中汤—健脾养血,利湿退黄消退后调治:⑴湿热留恋:茵陈四苓散—清热利湿⑵肝脾不调:柴胡疏肝散/归芍六君子汤—调和肝脾,理气助运⑶气滞血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第三节积聚概念:是腹内结块,或通或胀的病证。
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散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中医诊断学问诊在肝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检查患者舌苔是否厚腻、发黄,舌质是否暗红或有 瘀点,以判断肝胆湿热或气滞血瘀等证候。
03
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如是否出现 烦躁不安、抑郁寡欢等表现。
倾听患者主诉并关注其情绪变化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其具体的症状表现 ,如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采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中药 治疗,同时配合食疗和运动康复
。
02
问诊过程
中医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病情及治 疗过程,发现患者存在脾胃虚弱
、气血两虚的问题。
04
治疗效果
经过两个月的调理,患者身体状 况明显改善,食欲增加,体力恢 复,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06
总结与展望:提高中 医诊断学问诊在肝胆 胰疾病中应用水平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以评估风险
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评估肝胆胰疾病的风险。
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肝胆胰疾病的遗传史,如肝炎、肝硬化、肝癌、胰腺炎等。
询问患者是否曾患有其他相关疾病,如胆道结石、胆囊炎、胰腺炎等,以及治疗情 况和效果。
观察患者面色、舌苔等体征变化
01
观察患者面色是否发黄、发暗,有无蜘蛛痣、肝掌 等肝病面容表现。
结合中医理论对患者症状进行分析,如胁肋胀 痛、口苦口干等可能与肝胆气滞有关;脘腹胀 满、大便不畅等可能与脾胃湿热有关。
05
案例分析:成功运用 中医诊断学问诊治疗 肝胆胰疾病
案例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分享
患者情况
中年男性,长期饮酒史,诊断为慢性 乙型肝炎,伴有轻度肝硬化。
问诊过程
中医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症状及观察 舌象、脉象,发现患者肝气郁结、湿 热内蕴。
中医诊断学肝胆病辨证

•精神刺激,情志不遂 •病邪侵扰,阻遏肝脉 •其他脏腑病变的影响,使肝气郁结,失于疏 泄、条达所致
下一页 返回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胸胁或小腹胀满窜痛
肝失疏泻
情志抑郁寡欢,善太息
肝失疏泻 气机郁滞
气血失和 损伤冲任
乳房作胀或痛
痛经,月经不调, 或闭经
气不行津,津聚为痰 搏结于咽喉 梅核气
阴虚见症
➢常见病因
感受外寒,寒凝肝经经脉所致。
下一页 返回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气血运行不畅 少腹冷痛
寒 肝经寒
牵引睾丸坠胀冷痛 肝经
滞 凝气滞 经脉挛急
巅顶冷痛
寒凝
肝
阳气不布
形寒肢冷
+
脉 寒邪伤阳 寒那么血气凝滞 疼痛遇寒加剧,得热痛减 寒
舌淡苔白润,脉沉紧或弦紧
象
辨证要点 :少腹、阴部、巅顶冷痛,脉沉紧或弦紧
下一页 返回
肝阴虚证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 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 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常见病因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耗伤肝阴 •热病后期,灼伤阴液 •肾阴缺乏,水不涵木,累及肝阴
下一页 返回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肝阴 缺乏
肝经阴虚 失润见症
不能上滋头目
肝 胆 病 辨 证
类证鉴别
肝胆病辨证
实证
肝郁气滞证 肝火炽盛证 胆郁痰扰证 肝胆湿热证 寒滞肝脉证
虚证 虚实夹杂证
肝血虚证 肝阴虚证 肝风内动证 肝阳上亢证
血虚生风证 热极生风证 阴虚动风证 肝阳化风证
肝血虚证
指血液亏损,肝失濡养,以眩晕、视力减退、 经少、肢麻手颤等及血虚病症为主要表现的 虚弱症候
最新中医诊断学 脏腑辨证(肝与胆病辨证)PPT课件

西班牙格兰纳达薄 恶性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病率
1985-1992
Ricardo Ocana-Riola 博士
西班牙格拉纳达安市达卢西亚语公共卫生学校
作者
Ricardo Ocana-Riola 安达卢西亚语公共卫生学校生物统计学教授
通信地址: Ricardo Ocana-Riola Andaluza de Salud Publica Campus Universitaric de Cartuja, sin Apde de Correos 2070 18080 Granada(spain) Email: ricado@easp.es 网址:www.easp.es
恶寒肢冷,或呕吐清涎,舌淡紫苔白 润,脉弦紧或沉迟——寒邪伤阳,阴寒内盛。
辨证要点:少腹、前阴、头顶等肝经所过之处 冷痛、掣痛,伴一般寒盛之象。
八、肝胆湿热证
概念:湿热蕴结肝胆脏腑及经络,导致疏泄功能失职所表现 的证候。
成因:外感湿热侵入肝胆之邪;嗜酒、嗜食肥甘厚味,湿热 内生,累及肝胆、肝经。
表现: 胁肋灼热胀痛,或胁下肿块拒按,口苦,黄疸色鲜明 如橘皮,或寒热往来——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职,气机郁滞。
泛指肝脏功能失调导致以眩晕欲仆抽搐震颤蠕动等风动之象为依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的不同又可分为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四种证型
第四节 肝与胆病辨证
概述
肝主疏泄。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胀痛窜痛,胸闷太 息,情志抑郁,月经不调;
肝藏血。肝不藏血---眩晕,心悸,失眠,肢麻,面红 目赤,吐血衄血等;
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心悸 失眠,舌淡,脉细弱——一般血虚证。
辨证要点:震颤,润动,关节拘急,加上一般 血虚症状。
七、寒凝肝脉证
中医诊断学问中的肝胆系统疾病与中医诊断技术研究

实验室检查方法(肝功能、免疫学等)
肝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 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解毒等 功能状态。
免疫学检查
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自身免疫 性肝病相关抗体等,用于诊断病 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肿瘤标志物检查
检测血清中的甲胎蛋白、癌胚抗 原等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肝癌 等恶性肿瘤。
02
中医对肝胆系统疾病认识
中医理论体系下的肝胆概念
肝主疏泄
肝具有疏泄功能,能够调节人体气机,维持 气血运行畅通。
肝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对人体各 部位的血液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胆主决断
胆具有决断功能,能够影响人的精神和情绪 活动。
肝胆相表里
肝胆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肝病常影响 胆,胆病也常波及肝。
04
中医诊断技术在肝胆系统疾病中 应用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
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舌质等,判断病情轻重和 病邪性质。
问诊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治疗经过等,了解病 情全貌和辨证依据。
ABCD
闻诊
听患者语音、呼吸、咳嗽等声音,以及嗅出患者 口气、体气等异味,判断病位和病因。
切诊
通过脉诊和触诊,了解患者脉象、腹部肿块、压 痛等情况,判断病机和证候类型。
为了提高中医诊断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未来将加强对客观化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如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
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创新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加强
未来中医肝胆系统疾病诊疗将更加注重中 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综合诊疗 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未来 将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 动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医如何从望闻问切辨证肝胆疾病

中医如何从望闻问切辨证肝胆疾病中医诊断疾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通过这四种方法,可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从而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
对于肝胆疾病,中医同样可以运用望闻问切来进行诊断和辨证。
望诊,是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等外在表现来诊断疾病。
对于肝胆疾病患者,首先可以观察其面色。
如果患者面色发青,尤其是眼周和鼻梁处发青,中医认为这可能与肝胆的气血不畅有关。
因为青色主肝病,肝胆疏泄失常,气血瘀滞,就容易在面部表现出青色。
再者,观察患者的眼睛。
眼睛与肝胆关系密切,若患者眼睛发黄,多是肝胆湿热或肝胆瘀阻,导致胆汁外溢而出现黄疸。
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可能是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眼睛。
此外,还可以观察患者的体态。
比如,患者身体消瘦,尤其是腹部肌肉松弛无力,可能提示肝胆的功能失常,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导致营养吸收不良。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患者说话的声音,如果声音高亢有力,多属实证、热证;声音低微无力,则多为虚证。
肝胆疾病患者,若情绪激动时声音高亢,容易发怒,可能是肝郁气滞化火。
嗅患者的口气,如果口中有酸腐气味,可能是肝胆湿热,影响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食物积滞,产生异味。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对于怀疑有肝胆疾病的患者,要询问其是否有胁肋部的胀痛或刺痛。
因为胁肋部是肝胆经脉循行的部位,肝胆有病,常常会在此处出现疼痛。
还要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比如是否厌恶油腻食物。
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分泌不足,就会影响对油腻食物的消化,从而出现厌油的症状。
另外,要询问患者的情绪和睡眠状况。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如果患者经常情绪抑郁、烦躁易怒,或者出现失眠多梦,可能是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扰乱心神。
同时,也要询问患者的大小便情况。
大便稀溏或干结,小便黄赤或清长,都能反映出肝胆的功能状态。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和按诊。
切脉时,肝胆疾病患者常见的脉象有弦脉。
弦脉就像按在琴弦上一样,端直而长,挺然指下。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2022/9/30
中医诊断学
三、肾阴虚证
【概念】 含义是指肾亏损,虚热 内生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临床表现】(参教材P194)。
【审证要点】
以肾的主要症状(腰膝酸痛, 眩晕耳鸣,遗精。女子月经失调 与阴虚内热证共见。
2022/9/30
中医诊断学
【辨证分析要点】
(1)有肾阴亏虚,失于濡养见症 (形体消瘦、口干咽燥,腰膝酸 软而痛,眩晕耳鸣等)。
见便秘,兼见里热炽盛之症。
2022/9/30
中医诊断学
(六)肠道湿热证
1、概念---是指湿热侵犯肠道,表现以 泄泻下利为主的证候。亦称大肠湿热证。 2、临床表现:(主症)
腹痛泄泻,里急后重,大便深黄、糜烂、秽 臭,夹赤白粘冻脓血或伴灼肛, 口渴身热,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数而濡、滑
3、病种举例 ——痢疾、暑泻
❖ 肾虚水泛证以水肿,腰以下为甚, 并伴见腰膝痠冷,畏寒肢冷等虚寒 之象为辨证依据;
❖ 肾不纳气证则以久病咳喘,呼多吸 少,动则益甚及肺肾气虚的表现为 辨证要点,又称肺肾气虚证。
2022/9/30
中医诊断学
第六节 腑病辨证
一、辨证概要
1、生理病理与显症特点
(1)腑居腹内,位分中下——脘腹痞 满胀痛
第五节 肾病辨证
肾病主要反映在人体生长、发育和 生殖机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呼吸 功能减退和脑、髓、骨、发、耳及二 便异常等方面,
其常见症状为:腰膝酸软或痛、耳 鸣耳聋、齿摇发脱、阳萎遗精、精少、 女子经少、闭经、不孕、水肿、呼多 吸少、二便异常等。
2022/9/30
中医诊断学
肾病多虚证,其证多因禀赋 不足,或幼年精气未充,或老年 精气亏损,或房事不节所导致肾 的阴、阳、精、气亏损为常见。 而膀胱的证候则主要是因湿热而 致。
中医诊断学肝胆病辨证

闻诊
听声音
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判断病情的 虚实和寒热。
嗅气味
通过嗅患者呼出的气味,判断病 情的性质和程度。
问诊
01
02
03
04
问寒热
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怕冷等 症状,判断病情的寒热性质。
问汗出
询问患者是否有出汗、无汗等 症状,判断病情的虚实和寒热
。
问疼痛
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和 程度,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肝火上炎证
总结词
头痛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
详细描述
肝火上炎证是肝胆病中常见的证候之一,主要表现为头痛、目赤、口苦、咽干等 症状,患者容易急躁、发怒。治疗上以清肝泻火为主,常用药物有龙胆泻肝汤等 。
肝阳上亢证
总结词
眩晕耳鸣,头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详细描述
肝阳上亢证是肝胆病中常见的证候之一,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等症状,患者容易心烦、发怒,伴有失眠 多梦等睡眠障碍。治疗上以平肝潜阳为主,常用药物有天麻钩藤饮等。
定期复查
生活方式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相 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 果。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肝胆疾 病的康复。
心理调适
预后
肝胆疾病往往与情志有关,患者应保持心 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以利于疾病的康 复。
肝胆疾病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患者应 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心态,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进行治疗,如疏肝理气、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等。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调节气血,达到 治疗肝胆疾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9
肝阳上亢证
指肝阳亢扰于上,肝肾阴亏于下,以眩晕耳鸣、头目 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常见病因
•素体阳盛,性急多怒,肝阳偏旺 •长期恼怒焦虑,气郁化火,阳气偏亢而暗耗阴液 •平素肾阴亏虚或房劳太过,年老阴亏,水不涵木, 阴不制阳,肝阳偏亢
下一页
辨证要点:有肝阳上亢见症,突发动风,或猝中风(猝然
昏倒,半身不遂)
下一页 返回
. 2020/6/13
13
热极生风证
指邪热炽盛,热极动风,以高热、神昏、抽搐为 主要表现的证候。本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归属血分证。
➢常见病因
外感温热病邪,邪热亢盛热闭心神,燔灼筋膜, 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致。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5
肝郁气滞证
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 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 证。
➢常见病因
•精神刺激,情志不遂 •病邪侵扰,阻遏肝脉 •其他脏腑病变的影响,使肝气郁结,失于疏 泄、条达所致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6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胸胁或小腹胀满窜痛
肝失疏泻
情志抑郁寡欢,善太息
肝失疏泻 气机郁滞
气血失和 损伤冲任
乳房作胀或痛
痛经,月经不调, 或闭经
气不行津,津聚为痰 搏结于咽喉 梅核气
阴虚见症
气郁化火,灼津为痰 搏结于颈部 瘿瘤 肝络瘀阻日久 气滞日久 痞块结于胁下
血行瘀滞
苔白,脉弦
➢辨证要点: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
妇女月经失调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10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肝阳升 血随气逆
肝 发太过 亢扰于上
阳
热扰神魂
上
肝性失柔
亢 阴虚 筋骨失养
眩晕,耳鸣 头目胀痛(重),面目红赤 失眠多梦 急躁易怒 腰膝酸软无力,脚轻 舌红少津,脉弦或脉细弦
上实 下虚
➢辨证要点:上盛(头重、头胀、头晕)和下虚(脚轻, 腰膝酸软无力)
指肝阴亏虚,虚风内动,以眩晕,手足震颤、蠕动, 或肢体抽搐等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常见病因
•本证多见于外感热性病后期,阴液耗损 •内伤久病,阴液亏虚,筋脉失养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16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阴虚 动风
阴液亏虚,筋脉失养 手足蠕动震颤 潮热颧红,口燥咽干 舌红少津,脉细数
返回
14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邪热燔灼肝经 筋脉拘挛迫急
热
两目上视,牙关紧闭
极
邪热蒸腾
高热
生
轻则燥扰不安如狂
风 邪热内炽 热传心包,心神被扰
重则神智昏迷
肝经热甚
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动 风之 象
+
高热
➢ 辨证要点 高热与动风之象共见。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15
阴虚动风
肝胆病辨证
实证
肝
胆
病
辨
证
虚证
类证鉴别 虚实夹杂证
肝郁气滞证 肝火炽盛证 胆郁痰扰证 肝胆湿热证 寒滞肝脉证
肝血虚证 肝阴虚证 肝风内动证 肝阳上亢证
血虚生风证 热极生风证 阴虚动风证 肝阳化风证
. 2020/6/13
1
肝血虚证
指血液亏损,肝失濡养,以眩晕、视力减退、 经少、肢麻手颤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 虚弱症候
. 2020/6/13
返回7
肝火炽盛证
指火热炽盛,内扰于肝,气火上逆,以头痛、烦躁、 耳鸣、胁痛等及火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又名 肝火上炎证、肝经实火证,简称肝火[热]证。
➢常见病因
情志不遂,肝郁化火, 火热之邪内侵, 脏火热累及于肝
肝经气火上逆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8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3
肝阴虚证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 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 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常见病因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耗伤肝阴 •热病后期,灼伤阴液 •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阴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4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常见病因 •脾胃虚弱,化源不足 •失血过多 •久病重病,失治误治伤及营血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2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肝血不足
肝经血虚
目失所养 筋失其养
一般血虚见症
目眩,视物模糊或 夜盲
肢体麻木,关 节拘急不利手 足震颤,肌肉 瞤动 月经量少、色 淡,甚则闭经
➢辨证要点:以筋脉、目、爪甲失于濡养的见症及血 虚表现为辨证要点
肝阴 不足
肝经阴虚 失润见症
不能上滋头目
脉络失养 虚火所灼
头晕眼花,耳鸣如蝉 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手足蠕动
阴虚见症
阴不制阳,虚热内蒸 虚火上炎 阴津不能上承
肝阴不足,虚热内灼
盗汗 面部烘热或颧红 口干咽燥 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辨证要点:以头目、筋脉、肝络失于滋润的见症及阴
虚内热的表现为辨证要点
下一页
. 2020/6/13
阴虚 表现
➢ 辨证要点:手足蠕动,眩晕等动风表现和阴虚症状共 见。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17
血虚生风证
指肝血亏虚,虚风内动,以眩晕,肢体震颤、麻木、 拘急、瞤动、瘙痒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常见病因
久病血虚 急、慢性失血
营血亏虚,筋脉肌肤失养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18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11
肝阳化风证
指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以眩晕、肢麻震颤、头胀痛、 面赤,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为主要 表现的证候。
➢常见病因
肝阳素亢,耗伤阴液 肝肾阴亏,阴不制阳
阳亢阴虚日久而化风
下一页
. 2020/6/13
返回
12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风阳上扰
目眩欲扑,头摇
火热内 扰肝胆
肝 火 炽 盛
实火 内炽
循经上攻头目,气血涌盛脉络 肝失条达柔和之性 热扰神魂 肝热移胆,循经上冲 热迫胆汁上溢
火邪灼津 迫血妄行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 胁下灼痛,急躁易怒 不寐或恶梦纷纭 耳鸣甚发耳聋,耳内肿痛流脓 口苦 脉弦数
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短 吐血、衄血 舌红苔黄
➢辨证要点: 肝经循行部位(头目耳胁)的火热症状
肝阳亢逆 气血随风上逆,壅滞络脉 头痛
无制见症 风动筋脉挛急 项强肢体震颤
肝 阳 化 阴虚 风
风阳窜扰肝经所络舌本 语言謇涩 筋脉失养 手足麻木 上实下虚 行走飘浮感,步履不稳 肝肾阴亏阳亢 舌红脉弦细有力 肝风夹痰蒙蔽清窍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
风阳暴升
气血逆乱
风痰窜扰经络,经气不利
口眼歪斜,舌强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