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
转喻VS提喻

转喻和提喻的区别转喻(metonymy)提喻(synecdoche) 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
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两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
其实,如果将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了。
下面就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做些比较。
1.转喻的定义与用法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
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
(1)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Uncle Sam(山姆大叔)——Americans 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h nation or a typical Englis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 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Shakespeare’s works 用作者指代作品)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他为了玉邻里攀比而负债。
(Joneses :neighbors 用“琼斯家”指代“邻里”)(2)根据实物名称Finally she married money. 她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a rich man用“钱”指代“有钱人”)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我住在飞机场附近,日夜可听到过往的飞机声。
(the noise made by passing planes用“过往的飞机”指代“噪音”)(3)根据动植物名称The big apple(大苹果)——New York city(纽约市)Russian bear(俄国熊)——Russians or the Russian government(俄国/俄国政府)British lion(英国狮)——England or the English government(英国/英国政府)The flower of the nation was sent off to war.该国的壮小伙子都被送去打仗了。
著名的转喻例子

著名的转喻例子
以下是 8 条关于著名的转喻例子:
1. “华盛顿的决定影响着全世界,就像老北京的一举一动也会备受瞩目呀!想想看,当我们说华盛顿的时候,其实指的不就是美国政府嘛!”
2. “好莱坞的星光闪耀真让人向往啊,每次提及好莱坞,不就等于是在说那庞大的电影产业嘛,这不是很神奇吗?”
3. “华尔街的一举一动可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呢,说华尔街的时候,不就是在说那风起云涌的金融世界吗,哎哟喂!”
4. “白宫里的故事总是那么引人入胜,讲白宫的时候,不就是说的美国总统和他的团队嘛,多有意思啊!”
5. “硅谷的创新能力简直无敌了,一提到硅谷,不就意味着高科技的前沿阵地嘛,厉害吧!”
6. “麦迪逊大道的广告创意那是出了名的,说麦迪逊大道,不就是象征着广告界嘛,真牛啊!”
7. “百老汇的舞台多么绚烂多彩,说百老汇,不就相当于在说那精彩绝伦的戏剧表演嘛,哇哦!”
8. “英国王室的新闻总是占据头条,讲英国王室的时候,不就是说的那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家族嘛,是不是很特别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转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些例子都生动地展现了它的魅力和作用呀。
转喻

让我们通过一件事件与其他事件的关系对该事件进行概念化。
Lakoff 和Turner(1989)则把转喻说成是在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映现,这一
映现包括的替代关系主要是指称。
转喻和隐喻的区别:Lakoff 和Turner指出转喻映射发生在单一认知域中,不
涉及跨域映射。
e.g.
The Times hasn’t arrived at the press conferences yet. NEWS
Ulllmann(1962):基于他对邻近性的三分法,将转喻大致分为空间邻近性 转喻、时间邻近性转喻和逻辑邻近性转喻
Panther&Thornburg(1999):从转喻的语用功能出发,将其分为指称转喻、 述谓转喻和言语行为转喻
Seto(1999):根据转喻出现的领域将转喻分为空间转喻、时间转喻和抽象 转喻
《时代》还没到达新闻发布会
ORGANIZATION
2. William Croft ( 1993)
基于Langacker“认知矩阵”的概念,Croft认为一个概念通常涉及的并不 是一个单一的认知域,而是复杂的认知域矩阵。
如“人类”这个概念就分别属于“生命体(living entity)”、“物理体 (physical objects)”、“有意志的施事(volitional agents)”等认知域, 因此与“人类”此概念相关的转喻就不是只涉及一个认知域,而是涉及由 多个相关认知域组成的一个认知域矩阵。
语言交流中之所以会存在大量的转喻表达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人们在认识实体或事件的过程中存在转喻思 维。这种思维已成为人类的一种普遍认知原则
二、转喻是一个可以进行双向识解的认知过程
转喻被看做是一个认知过程,人们通过一个概念实体来认识另一概
转喻和隐喻两种修辞格的判定规则

转喻和隐喻两种修辞格的判定规则
转喻与隐喻是修辞学中属于比喻类修辞方法的一类,相比于其他比喻类修辞,它们更为抽象、更为隐晦,蕴含着深厚的文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转喻的规则是将已知的事物,转换成未知的概念或某一概念的一部分,如“诗如梦似雨”,梦表示未知,诗是已知的,而雨则是梦的一个部分,其中的转喻性就比较明显。
然而隐喻的规律则有所不同,它是在隐藏的状态下,将现实的事物,转化为另一种事物,如“者书其政,可谓冰雪”,将书其政这一现实情况,隐晦地表现为冰雪,以增加文采,并表达更为深刻的意境。
掌握转喻与隐喻的判断规则,就能在正确使用转喻与隐喻的时候更多地去挖掘文章背后深层次的意义,也能去发现更为多彩精彩的文章中所蕴含的精美文采。
最后,从转喻与隐喻的判断规则来说,他们可以让文章不仅具有新颖的见解,也能给别人留下文采佳句,温柔地感召心灵,让作品有更高层次的含义。
换喻和转喻的区别

Some mute inglorious Milton here may rest.某个沉默的、 无名诗人也许在此长眠。(antonomasia——用米尔顿代诗 人)
转喻(metonymy)与换称 (antonomasia)的比较:
metonymy与antonomasia共同之处是它们 都可以用人名或地名来借代人物或事物;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metonymy中的借代物 与被借代物之间通常具有等同关系或密切 相关的联系,而antonomasia通常是利用人 的头衔、绰号,或利用历史上的名人、名 胜以及小说、典故中的典型人物的特点来 借代。并且,它通常是用专有名词指代普 通名词。
换喻和转喻的区别
转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 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 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 是在“联想”。 例如: 1.The kettle boils.壶水开。(用the kettle壶,表示 the water in the kettle 壶水) 2.He is fond of the bottle.他喜欢喝酒。(用bottle装酒的 瓶子,表示wine酒) 3.Grey hairs should be respected.老人应受到尊重。(用 grey hairs白发,表示 old people老人) 4.I am reading Lu Hsun.我在读鲁迅的作品。(用Lu Hsun鲁迅,表示Lu Hsun's works鲁迅的作品)
Antonomasia (换喻)
Antonomasia(换称、代称 )一词源于希腊语 ,其意义为 naminginstead就是借用一个具有某些家喻户晓的特点的 专有名称,来代换一个具有共同特征的普通名称;或者,借用一 个能体现某一专有名称的特征的普通名称,来代换该专有名 称. Antonomasia主要有两种借代模式,其代体的主要渊源是西 方宗教、历史和文学,换称与转喻十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恰 当地使用换称,能达到多种修辞效果. For example, Solomon(所罗门) for a wise man. Judas(犹大) for a traitor.
《隐喻和转喻》课件

传统隐喻
总结词
常见、习惯性、易于接受
详细描述
传统隐喻是指长期被人们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习惯性表达方式的比喻。这种隐喻形式通常比较通俗易 懂,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例如,“火上浇油”,用来比喻加剧矛盾或使情况更加恶化。
隐喻和转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隐喻和转喻在思维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们 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概念和 现象。
在思维过程中,隐喻和转喻有助于激 发人们的创造力,产生新的思想和观 点。
通过隐喻和转喻,人们能够将抽象概 念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 本质。
隐喻和转喻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使思考更加清晰、表达 更加准确。
反讽
总结词
反讽是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 义。
详细描述
反讽是一种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 达意义的转喻形式。例如,“He is a genius in the kitchen”表示他不是一个烹 饪天才,而是个厨房里的笨蛋,其中 “genius”与“厨房”的结合与预期相反, 表达了相反的意义。
隐喻和转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将推动隐喻和转喻理论的实 践转化,为机器的语言理解和生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如何将隐喻和转喻的原理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 ,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自然和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处理 模型。这将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对话系统等领域的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概念转喻的分类

概念转喻的分类概念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某一概念与另一概念进行类比,以达到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或理解某一概念的目的。
概念转喻是日常语言中常见的修辞现象,也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根据转喻的来源和性质,概念转喻可以分为多种分类。
一、基于比喻对象的分类根据比喻对象的不同,概念转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界转喻:将人类社会、行为或思维与自然界的现象进行类比。
例如,将善良比作春天的阳光,将困难比作荆棘丛生的森林等。
2.人类活动转喻:将人类的各种活动,如战争、竞争、演讲等与概念进行类比。
例如,将恋爱比作战争,将辩论比作拉锯战等。
3.人体器官转喻:将人体的器官与概念进行类比。
例如,将心脏比作中枢,将眼睛比作窗户等。
4.动物转喻:将动物的形态、习性等与特定概念进行类比。
例如,将老虎比作残酷无情的人,将猫比作好奇心重的人等。
5.植物转喻:将植物的外貌、特性等与概念进行类比。
例如,将藤蔓比作团队合作,将根深叶茂的大树比作有力的后盾等。
二、基于比喻方式的分类根据比喻方式的不同,概念转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直喻转喻:通过直接比喻来说明概念之间的相似性。
例如,将青春比作旭日东升,将友谊比作春天的阳光等。
2.隐喻转喻:通过间接比喻来揭示概念之间的联系。
例如,将爱情比作花开花谢,将时光比作河流等。
3.隐语转喻:通过语义规律的支持来实现转喻效果。
例如,将雪花比作沙漠中的珍珠,将风暴比作洗刷心灵的雨水等。
4.零词转喻:通过建立零对概念之间的转喻关系来实现比喻效果。
例如,将愁思比作骏马,将智慧比作明灯等。
三、基于转喻方式的分类根据转喻方式的不同,概念转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形象转喻:通过具体的形象来描绘概念之间的类比关系。
例如,将勤劳比作蜜蜂采蜜,将坚强比作钢铁般的意志等。
2.动作转喻:通过描绘特定的动作来说明概念之间的相似性。
例如,将勇敢比作冲锋陷阵,将坚持比作攀登高峰等。
3.空间转喻:通过空间关系来建立概念之间的类比关系。
转喻名词解释

转喻名词解释
转喻(Re转折)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原意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或短语重新组合成新的短语或句子,来传达一种更加深入或复杂的思想。
在转喻中,原本的本体被用作喻体,喻体则被用来传达本体的意义。
这种修辞手法常常用于表达一种相反或相对的概念,例如“黑夜
与白昼”、“失败与成功”、“痛苦与幸福”等。
例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转喻例子:
- “他很聪明,但最终失败了。
”
- “他很聪明,但在他的成功面前,他最终失败了。
”
在这个例子中,“但最终失败了”是本体,而“但在他的成功面前,他最终失败了”则是喻体。
通过这个转喻,可以更加深入地表达“他
很聪明,但最终失败了”这个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框架
• 一、转喻研究发展阶段
• 二、转喻的定义
• 三、作为辞格的转喻 • 四、作为认知工具的转喻 • 五、转喻和隐喻的界定区分 • 六、转喻的规约化
• 七、高层转喻研究
• 八、现代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与高层转喻
一、转喻研究发展阶段
• 转喻在我们言语表达、心智思维中非常普遍,它以独特的 魅力引起了哲学家、修辞学家、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们的 重视。转喻研究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转喻被作为修辞现象来研究。这个阶段可以追 溯到Plato、Asitotle,直到20世纪70年代。 • 第二阶段: 被作为意义关系来研究。Jakobson(1917)注 意到转喻基于“相邻”,而隐喻基于“相似”这一原则。 Stephen Ullman(1962)在他的一本著作中将转喻定义 为意义相邻。
(转喻喻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目标实体)提供心理通
道的认知过程。例如:
The ham sandwich is waiting for his check. (那位火腿三明治正等着付账)
在餐馆这一理想化认知模式中,转喻喻体“火腿三明
治”能够为转喻目标“吃火腿三明治的顾客”提供了认知
的心理通道。
三、作为辞格的转喻
)
The White House did not intervene.( 白宫没有干预。
理想化认知模式U.S.FEDER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可以 将源域"白宫"和目标域"美国政府"在语用功能(即都是国家权力 的行使机构)上联系起来,从而在人们头脑中激活目标域中的概念 。 (4)Ronald Langacker 转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参照点现象。更准确地讲,通常用 转喻表达的实体作为参照点为所需的目标实体(即实际所指的实 体)提供心理通道。例如:
•
第三阶段:转喻被视为概念机制。起初的转喻研究主 要概念本质,转喻概念研究兴起于Lakoff和Johnson (1980),他们指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语言使用的两种 心智策略。Lakoff & Turner(1989)又对转喻义进行 了新的补充,将转喻作为一种概念映射,而且发生在 两个概念认知域之间。
• • • • • •
+PART FOR WHOLE+(all hands on deck) +WHOLE FOR PART+(to fill up the car) +CONTAINER FOR CONTENT+(I'll have a glass) +MATERIAL FOR OBJECT+(a glass ,a iron) +PRODUCER FOR PRODUCT+(buy a Ford) +PLACE FOR INSTITUTION+(talk between Beijing and Moscow) • +PLACE FOR EVENT+(Wategate changed our politics) • +CONTROLLED FOR CONTROLLER+(the buses on strike) • +CAUSE FOR EFFECT+(his native tongue is German)
•
2.多级转义(metalepse)
自古修辞学以来,metaleps这个术语就是专门在“多 级转义”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在古罗马昆体良(注:古代 罗马著名的教育家)的时代和后世的理论中,由希腊语传 来的“metalepsis”这个词,都是指“多级转义”。 所谓“多级转义”,就是重复二级以上的转义过程中 的比喻,即已经在比喻的意义上又用该说法的那种措辞。 比如,我们常常将汽车称作“驹”,比喻车子跑的快,按 照这个势头,是否可以称呼车库管理员为“驹神(管理车 的人)”呢?当然这个例句很无聊,但勉强说来,像这种 似乎是从远处跨越中途强行拉来的转义,就是以前的 “metalepse”。
两组句子都用了身体部位与整个身体或人之间的这种典型的部 分-整体关系,但是只有a句中的转喻是成功的。句(1a)的成功归 因于这样的事实:即由关键词deck(甲板)暗示的航行语境是全社 会认可的,而且与情景相关的。因为它包含了船上所要求的体力劳 动的想法,所以“航行”为HAND(手)和BODY/PERSON(身体/人)之 间的部分-整体联系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映射域,因此用HAND(手) 这一概念代表劳动似乎是很自然的。而(1b)中的HEAD和PERSON之 间的转喻联系则并不同样适合航行这一映射域。
转喻概说
孙汉康,1300210007
判断一下,下面哪些句子包含转喻思维?
1.我不喜欢鲁迅,太过严肃,读起来会让人觉得压抑。 2.李宁还是比较好穿的,也比较耐穿。 3.北京也警告东京不要胡乱指责,也通过日本领事馆提出了严 正交涉。 4. A:晚上一起去吃饭吧? B:哎,今天天气可真不好。 5.鲁四凤:姥爷说您犯的是肝郁!(曹禺《雷雨》) 6.你就是我的双眼。 7.生命是一段看似充满悬疑,却又毫无新意的旅途。 8. A:这只苍蝇在我的汤里干嘛? B:它在仰泳。 9. A:几点了? B:不好意思,堵车了。
④发生借代关系的是人或事物的名称之间。 这些研究为以后转喻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相关 关系,它是转喻的最根本的基础所在。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 问题。比如对于转喻的一些相关关系没有明确的界定。
(2)转喻和隐喻的区别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
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
认知语言学自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兴起以来 ,从人的认知角度观察和研究语言,认为隐喻和转喻都是 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它们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构成我们日常的思考 和行动方式。语言中的隐喻和转喻是随着人的认知发展 而产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人们认知世界,特别是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
鲁迅非常难读。
当我们提到鲁迅时,首先想到的是他这个人。因此,鲁迅的 作品是次认知域,"作家鲁迅"为主认知域。该转喻表达就是将次 认知域"作品"放在了"作家鲁迅"认知域矩阵中凸显的位置。
(3)Antonio Barcelona 转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即源域,向另一个概念域,即目标域的 映射。源域和目标域属于同一功能域,它们之间的语用功能联系 使目标域在心理上被激活。例如:
• 第四阶段:转喻用于解释言语行为和语法变化。Ruiz de Mendoza & Dí ez(2001)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明确将转喻分为高层和低层,将高层转喻作为研究间 接言语行为和语法的重要手段。
二、转喻的定义
• 1.迪马赛(法) 近世修辞理论最突出的学者之一,在他的《转义论》 (又叫《比喻论》)中将转喻做了如下规定: • “转喻”是换喻的一种,是为了表达先行事项而说明 后续事项,或者是为了表达后续事项而解释先行事项。 • 这成为那以后转喻(metalepse)的标准定义,比迪 马赛稍晚的英国学者休· 布莱尔在《修辞及文艺· 讲义》中 也做了和迪马赛几乎完全相同的解释。 • 并且两人都举了同样的例句。如“存在”、“生存” 这种动词,以完成体使用时,就是说它往往就意味着“死 了”。如同汉语人们不太愿直接提及死,而会用“他依稀 活在我的脑海里”等带暗示性质的语句。
转喻映射域是如何提供合适的解释的呢?
(1a)All hands on deck.(所有水手都在甲板上) (1b)All heads on deck. (2a)The university needs more clever heads.(大学需要更多聪明人) (2b)The university needs more hands.
概念转喻
涉及一个概念域 同一认知域矩阵中认知域凸显或 映射 不对称的双域映射;源域和目标 域属于同一功能认知域并且有语 用功能联系 概念关系的功能是指称转换;概 念关系的本质是临近性 必须事先了解源域意义才能理解 目标域意义 指示关系,是一种意义的拓展
Feyaaerts Haser
Panther
1. 相同点:两种认知方式、两种概念体系
四、作为认知工具的转喻
和隐喻一样,转喻在本质上也是概念的,也可以理解为隐
射过程。同样适用于为隐喻选择的结构(源概念,目标概念, 映射域)。源概念指的是被说明的对象或被解释的要素。目标 概念就是用来说明或解释的要素(工具),映射则可以理解为 这个认知过程中的内部关系或思维逻辑。转喻的源概念和目标 概念是通过接近关系(部分-整体,整体-部分,以地方表机构, 以材质表物体等)联系起来的实体的认知对等。映射是指把源 模型思维结构转移到目的模型的转移。All hands on deck. (所有水手都在甲板上)中,HANDS是源概念,MARINER(水手) 是目的域,SAILING(航海)则是映射域。
对面走过来一个红领巾。
此句表达的意义是“戴红领巾的人走过来了”。“红领巾” 是此人身上高度凸显的物体,这里作为认知参照点来激活,唤醒 人们大脑中凸显度较低的目标实体“戴红领巾的人”,使听者或 读者与目标实体进行概念接触。
(5)Zoltán Kövecses & Günter Radden
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中,一个概念实体
能力。
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 出“隐喻概念系”(Metaphorical Concept System)的新理 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而且是人们思维和行 为的方式,即“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 。我们 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个概念,于是也以一个概念的词语去 论述、表达另一个概念,所以我们的许多行为都建立在概念 隐喻的基础上。转喻与隐喻都是概念性的,与概念隐喻一样, 概念转喻(Conceptual Metonymy)也具有生成性、系统性和 概括性等特点,转喻的生成和理解依赖于概念转喻。概念隐 喻和转喻是对一般隐喻表达和转喻表达的概括和总结,是基 本的认知方式,是我们更好的生成语言、理解语言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