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中转喻的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英语委婉语的认知转喻解读

英语委婉语的认知转喻解读
委婉语 ,以更好 的理解语 言与意识形 态、语 言使用 与交际 目的之 间的关 系。
关键 词:委婉语 ;转喻认知 ;生成机 制;认知 理据
中图分类号:H 0 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6 7 3 — 2 2 1 9( 2 0 1 4 )0 9 — 0 1 5 6 — 0 2
( 二 )认知转喻
系的一种 重要手段 。 在转喻认 知模 式下对英语语 言中的委婉
语进 行分析,了解其 生成机制 ,研究其认知理据 ,能帮助人
们进 一步认识 委婉语 , 以更好的理解语言 与意识形态 、 语 言
使用与交际 目的之间的关系。

概念 界定
转 喻的传 统解 释是基于 “ 邻 近” ( c o n t i g u i t y )的概念 , 是指从邻 近和联 系紧密 的事物 中获得语言 形式 , 通过这一语 言形式我们能 理解 不被 该词 语命 名的事物 。 随着认知语言学

引 言
貌 的用词 。 ”【 2 j 在人类使用语言 的过程 中,为 了使 听者顺耳 、 读者舒服 , 人们创造 了某 些具有安慰和美化 作用的语言 , 使 粗俗 、尖锐 的语言 变得 文雅 、惬意。 从语义 的角度p 】 , 委婉语可 以分为积极委婉语 ( p o s i t i v e
第3 5 卷 第9 期
2 0 1 4 年 9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
、 , o 1 . 3 5 No . 9 S e p . 2 0 1 4
研究的深入 , 人们对转喻本质 的认识渐渐倾 向于概念联系 的

最新 运用转喻理论分析委婉语的生成过程-精品

最新 运用转喻理论分析委婉语的生成过程-精品

运用转喻理论分析委婉语的生成过程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和现象,已经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欢迎阅读参考。

长期以来,国内有关委婉语的研究要么偏重于词汇语义(如李国南、于亚伦、江希和等),要么偏重于修辞结构(如陈望道、陈原等),要么偏重于语用学(如束定芳等),而对委婉语的认知理据的研究和整体把握却不够,迫切需要我们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来对委婉语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

因为“委婉语的委婉性并不是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它涉及到人对委婉语的认知处理,抛开认知推理就无法真正地了解其实质[1]”.本文就尝试着从概念转喻的角度来解读委婉语的认知机制。

一、委婉语的定义众所周知,传统观念上的委婉语指的是用一种含蓄、动听、迂回的词语来替换那些禁忌的、敏感的或令人难堪的词语,比如用“去见马克思”代替“死亡”,用“小三”来代替“情妇”,用“进去了”来代替“坐牢”,用“囊中羞涩”来代替“贫穷”等等。

此时的委婉语还只局限在词汇层面,是词汇与词汇之间的一种替换,“替换”也就成为传统委婉语最主要的构成方式和最明显的特征,它的使用和理解不需要考虑语境的制约,往往是语言中约定俗成的,因此又叫做规约性委婉语或狭义委婉语。

而本文所说的委婉语则指的是一种通过语法的、语义的、语音的、语用的、修辞的、甚至篇章的等各种语言手段形成的、和人类认知紧密相连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特性,一般又称之为非规约性委婉语、广义委婉语、文体委婉、或语临时委婉语。

例如争吵时不直接说“滚”而让对方“团成一团,以圆润的方式离开”;面对家属的再三追问,医生说“我们已经尽力了!”,以及历史上着名的面对别人的询问而婉转表达自己年纪大的七言诗:“读尽史书五六担,如今方得一青衫。

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等等。

尽管这些表达方式实质上也属于委婉语的范畴,但和传统委婉语基于词汇“替换”的构成方式不同,这些委婉语需要从话语的上下文或者篇章的整体来理解和把握,需要交际双方在大脑中激活一定的心理模型,并充分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常规关系来进行常规推理。

提喻和转喻

提喻和转喻

提喻和转喻喻是一种有趣而强大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较不同的事物来传达思想和感悟。

在写作中,喻的使用可以丰富文章表达,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共鸣。

其中,提喻和转喻是两种最为基本的喻法,下面将分步骤阐述它们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一、提喻提喻是把具体的事物拿出来直接比较,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比如,“喜欢一个人就像是喜欢一只猫,它总是让你感到温暖而舒适。

”这句话用猫来比喻爱情,让读者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情感。

使用提喻的步骤:1.确定比喻的主体和具体的事物,确保两者有足够的关联性和类比性。

2.在文章中列举出来,并用“像……一样”或“就像……”的连接词来表示比喻关系。

3.进一步解释比喻的寓意或表达自己的感受,使读者感同身受。

二、转喻转喻是把两个本来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用一个领域中的概念来解释另一个领域中的概念。

比如,“生命就像一场旅行,旅途中的经历让人成长,而最终的归宿是无法预料的。

”这句话用旅行来比喻生命,使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人生的意义。

使用转喻的步骤:1.确定两个本来不相关的事物和比喻的主体,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2.在文章中运用比喻词汇和句式,用新的概念为旧的概念作出解释。

3.进一步探究所表达的内涵和深度,让读者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总之,提喻和转喻是表达中非常基础而有用的手法,在写作中很容易被运用。

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让读者有更深刻的体验,并从中产生新的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喻的时候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让比喻的意义和文本的主题符合,使文章更加通顺自然。

转喻构成机制与委婉语生成的研究

转喻构成机制与委婉语生成的研究

基于转喻构成机制的委婉语生成研究摘要:转喻构成机制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内运行的,人们以事物邻近性为基础,用一个概念实体激活同一个认知域内另一个概念实体,借助联想凸显原域概念,掩盖目标域概念。

转喻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是委婉语生成的重要手段,文中运用Radden 和Kovecses总结的转喻生成关系和它所在的理想认知模式内探讨委婉语的生成,及委婉语背后产生的表达效果和隐藏的意图。

关键词:转喻构成机制;理想化认知模式;邻近性;委婉语生成;Abstract: Metonymy is referred to the main pattern of thinking for human beings.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onymy is operated in the same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based on contiguity. Metonymy is a cognitive process in which one conceptual entity stimulates another conceptual entity within the same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People applied metonymy through protruding the original concept and hiding the target concept in mental proces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onymy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creating euphemism owning to tha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uphemism has the same way.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formation of euphemism and the euphemism effect under a series of generating relationships of metonymy summarized by Radden and Kovecses within the same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Key Words: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onymy;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Contiguity; Formation Mechanism引言转喻的研究历史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描述某一种事物。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明确地比较,例如“他像一只熊一样笨拙”。

暗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模糊地比较,例如“她的脸像一朵花一样绽放”。

借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直接转化为喻体,例如“他的手就像一把铁锤一样坚硬”。

比喻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2.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例如“月亮温柔地照耀着大地”。

拟人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描述事物,例如“他的歌声震得玻璃都快碎了”。

夸张的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4.对偶:将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偶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易于记忆;同时也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

5.反复: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例如“一遍一遍又一遍,我的思念飘向远方”。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6.设问: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例如“你是否感到孤独?是的,我感到孤独”。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

7.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或情感,例如“难道你不觉得这个电影很无聊吗?”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8.排比: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例如“我喜欢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9.借代:用某些特征或标志来代替某个人或事物,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借代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使用分析

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使用分析

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使用分析【摘要】委婉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英语修辞方法,通常是用一些较为温和或间接的方式来替代令人感觉粗野的和直接的表达,而委婉语的使用往往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将着重对英语中委婉语的作用和使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委婉语;作用;使用分析委婉语(euphemism)源于希腊语,是英语语言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一般是用一种较为温和的、间接表达方式来代替原来容易被人们排斥的、直言不讳的表达方式。

1.委婉语的构成分析委婉语在构成上有很多种,如首字母组合法、标点符号法、同义词代替法、反面着笔法、比喻法、借代法等等。

如对于癌症的说法,通常就用其简写the Big C来代替;d-通常是指人们口头上说的damn(该死的)一词;slim有苗条的之意,有时候也委婉的指(skinny)瘦的,这就是同义词代替法;反面着笔法通常是从反面角度表达那些不愉快的事物或者人,以达到委婉表达的目的,如unwise指不聪明的;比喻法就是用描述的方法把人们不愿接受的说法进行转化,如死亡有时也说成是forever(长眠)等等。

2.委婉语的作用分析委婉语用来表达容易使受话人产生反感和厌恶情绪的语句。

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不仅能够使语句听起来缓和,让人容易接受;更体现了说话人的语言美,有利于创造一个和谐的话语气氛。

委婉语的作用大致分为三类,即表示遮蔽掩饰、表示美化或者淡化。

2.1表示遮蔽掩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回避或者禁忌的事情,我们在表达上就必须使用委婉语,在起到这笔掩饰作用的同时,还能避免因为直接表达而产生的困扰与令人难以接受。

生老病死(Death and age)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但是我们在表达死亡时,必须使用委婉语。

如我们经常使用的pass away 和funeral direction等。

此外,表达死亡的委婉语还有:the deceased(停止了生命的脚步),to leave this world(离世),to be called to God(见上帝去了),to make one’s exit(离开历史舞台)。

论委婉用语的修辞及语用浅析

论委婉用语的修辞及语用浅析

论委婉用语的修辞及语用浅析【论文关键词】委婉用语;修辞格;合作原则【论文摘要】人们在交际和交流中希望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既使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际,又使双方感到此次交际是愉快的,完成了理想的交际任务,委婉用语就是实现这一理想交际的合适的表达方式。

它是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各种强烈的、难以启齿的话语。

这种委婉用语是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选择语言文字的结果,通过有意偏离常规形成各种修辞格,或者通过违背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意,这样便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实现独特的修辞意义,产生独特的语言效果。

本文将通过委婉用语在修辞格上的体现和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简要分析委婉用语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修辞意义和语用价值。

一、委婉语的定义关于委婉语的定义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1、“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蔓等编)。

2、“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

”(《语言学词典》法文版)。

通过定义我们看出:首先,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用以交际的重要手段,人们通常尽力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或损坏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第二,委婉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广泛的社会现象或人民心理:如考虑到避讳问题、禁忌问题、礼貌问题等。

第一论文范文网编辑。

这里所说的委婉语用语与修辞中的委婉格不完全相同。

它更是一种语义手段,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方式,委婉与其说是修辞的一种手段,不如说是目的。

语言中大量存在,如:比喻、借代、双关、反语、析字等,达到“委婉”这一目的。

学者也发现了许多与委婉表达有关的修辞现象,使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采用恰当的委婉表达方式,做到语言礼貌得体,而听话者根据共知信息,通过合作原则,推导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含义,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

转喻的认知语用功能阐释

转喻的认知语用功能阐释

第30卷第1期2011年2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30No.12011.2收稿日期:2010-12-10作者简介:曾倩,女,讲师,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转喻的认知语用功能阐释曾倩(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0)摘要: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中,转喻由一种普通的修辞格提升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由此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转喻的关注,转喻功能的探讨成为研究的热点。

从宏观层面来看,文章认为转喻不仅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和语言学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语用功能和语篇功能。

关键词:转喻;认知功能;语用功能;语篇功能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11)01-0128-03在传统修辞学领域,转喻和其他比喻性语言一样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辞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让读者有一种新鲜感。

因此,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转喻的修辞功能、语言功能始终是语言学家、修辞学家们讨论的重点。

但随着20世纪八十年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对修辞性语言的理解发生了全新的转变。

仅从修辞层面来研究转喻的功能显然远远不够,我们探讨转喻的功能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学科全面展开。

下面就将着重从认知、语用、语篇三个层面来探讨转喻的功能,以便我们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转喻的本质。

一、转喻的认知功能传统修辞学认为,转喻和其他辞格一样只是一种语言装饰,它通常使用一种事物的名称来替代与之相关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主要起到指称或命名的作用。

但自从20世纪八十年代Lakoff 提出“概念转喻”的观点以来,人们把转喻提升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

转喻不仅是语言的,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概念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卷第 5 l 期
V0 . No5 I 31 .
长春师 范学 院学报 ( 文社会科 学版 ) 人
Ju ao hn cu o l nvrt H maie d oi c ne) or lf agh nN r ie i( u nt s c l i cs n C maU sy i a S aS e n


委 婉语 与转 喻的关 系
( 一) 委婉语
“ 婉 语 (u hms ) 委 ep e i ”一 词最 早 由 G og ln 在 1 纪 8 代 提 出 。在 希腊 语 中 ,委 婉语 原 是 m ere u t 6世 B 0年
指 “ 好兆头”或者 “ 吉祥的话”等。直到现在 ,对委婉语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而言 ,委婉语通
二 、转 喻在 委婉 转喻和 隐喻一样 ,本质上也是概念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某一事物与其他 事物间的关系来理解该事物本身 。转喻也被认 为是在同一领域 内不同范畴之间的投射 。转喻都是以相似性
和邻 近性 为基础 的 ,使 不 同的概念 发生 联 系或创 造 出新 的概念 【 5 J 。
【 作者简介】 ' (9 0 ,女 ,安徽安庆人 ,安徽 建筑工业学院讲 师,硕士 ,从 事英语语言学研 究。 胡  ̄ 18 一)

5 ・ 0
( 三) 委婉语 与转 喻 的关 系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 ,在 同一认知域 中,委婉语 的生成有两种方式 :一是整体与部分 的转喻关系 ;二是
部 分 与部 分 的转 喻关 系 。另外 ,凭借 词 汇 、语 用 和语法 手 段都 可 以生成委 婉语 结构 。
( 一)整体与部分的转喻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转喻关系适用于若干相关联的事物。这样的转喻关系可以是整体代部分 ,也可 以是部分 代整体。 关于整体代替部分 ,人们通常使用这样 的转喻来避免尴尬 ,同时成功地达到交 际的目的。当谈及身体 部位时 , 人们倾向于扩大局部器官概念的范围。例如 ,人们在 日常交 际中经常用 “ak a s 、 “ei ” bc r ” pt bh d n 和 “ot i ”来替代 “uok” ( ps r r eo b tcs 臀部) t 。在 日 常交流中,交际双方间接地用相对整体的身体部位概念来 替代具体的身体器官概念 ,激发 听者根据 自身的感知体验来建立 “ak a s、 “ ei ” “ot i ”等 bc r ” bh d 、 ps r r pt n eo 概 念和 “utcs bt k”之 间的邻 近关 系 ,从 而 分散 听者 的注 意力重 点 ,避免 引起 双方 的尴 尬 。 o 关于部分代替整体 ,L kf在论述转喻的特征时有这样的阐述 :在概念结构中 ,B是 A的部分或与 A ao 紧密相关 ,B 代替 A并且决定 A t 1 。例如 , 人们通常会说 “esa ns h z b e”来指 “es y e o” il y o h l r n ;又如 , iaa p s z
认知机制 ,以期对委婉语 的学 习、委婉语 的翻译和跨文化交 流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 关键词】 委婉语 ;转喻 ;语言交际 【 中图分类号】 0 0 H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8 1 8 (0 2 5 0 5— 2 10 — 7 X 2 1)0 — 0 0 0
21 0 2年 5月
Ma 叭 2 v2
委婉语 中转 喻的作用分析
胡 鸿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合肥 2 00) 36 1
[ 摘 要】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 是语言交际中有效的润滑剂。在英汉语的日 常用语中, 大量
委婉语是 由转喻构成的。本 文通过分析两种转喻关系在委婉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委婉语构成 的
且 建构 了我 们 的思想 、态度 和行 为 ] 。 转 喻 与隐 喻 的不 同之处 在于 :隐喻涉 及两 个不 同认 知域 之 间 的映射 ,是基 于两 个不 同认 知域 中的两 个
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而转喻是基于邻近性( n gi) c tu y o i t 的一种认知方式 ,在相邻近或相关联 的不同认知域中 , 个突显的事物替代另一事物 ,如部分与整体 、容器与其功能或 内容之间的替代关系【 3 _ 。转喻的邻近性最 早是 由 Lkf Jh s 提出来的 , ao 和 ono f n 他们认为 ,转喻概念的基础涉及物理的或因果的联系_ T y r l al 在其著作 l 。 o
礼的或人们避讳的词语 ,取而代之 的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因此 ,委婉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 “ 润 滑剂 ” 。不管是在 E常生活中,还是在正式场合 中,委婉语都起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正是 因为委婉语的普 t 遍性 、重要性 和它 自身的特殊性才引起 了人们 的关注 ,但 目前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委婉语 的分类 、 自身特 点 、使用动机和语用效果等方面。 ( )转 喻 二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内,转喻和隐喻都不再只是语言上 的修辞手段 ,而是人们理解世界、形成概念 的基 本认知方式 ,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概念性 、自发 、无意识的认知过程 ,是丰富 语言的重要手段[ 3 1 。转喻是人类思维和行动的基本方式之一 ,它使我们能够通过相关联的某一事物对另一 事物进行概念化。转喻和隐喻一样 ,都是 以我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不仅构成 了我们 日常生活的语言 ,而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 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随着认知语言学科 的发展 ,从 转 喻 的角度 来剖 析委 婉语 的 构成 的研究 逐渐 开 展起来 。Lkf&Jh sn的著作 ( 们赖 以生 存 ao ono ( 我 的隐喻》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尽 的研究I l l ,为委婉语 构成的探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试 图运用转喻理 论来分析它在委婉语构建中的作用 ,期望对委婉语 的学习和运用有一定的启示 。
常被 定义 为 “ 一个 无意 冒犯 的 、令 人 愉悦 的表 达来 代替 另外 一个 直接 的 、使人 不快 的表 达 ,也 就是 ,用 用 善 意 的谎 言来 掩盖 事 实 的真相 ”[ 2 1 了顺 利 地 达到 交 际 目的和 效果 ,人 们 往往 尽 量 避免 提及 一 些 粗鲁 无 。为

《 语言范畴 : 语言理论中的原型》中从范畴延伸的角度来论述转喻的作用 , 而且 ,他认为转喻比隐喻更重要 。 除此之外 ,国内外一些认知语言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转喻在语言体系中的重要性 。但是 ,对转喻的研究大
多局 限 于对它 的分类 或 与隐喻 的对 比。
[ 收稿 日期 】 0 2 0 — 3 2 1 —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