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化学期末试卷

鲁教版初三化学期末试卷
鲁教版初三化学期末试卷

初三化学期末试卷

(答题时间:100分钟)

友情提示:

Hi,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祝你成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Ca—40。

一. 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1. 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指化学变化的是()

A. 铁杵磨成针

B. 死灰复燃

C. 木已成舟

D. 积土成山

2.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B. 做燃料的煤

C. 餐饮用的可口可乐

D. 消毒用的碘酒

3. 为了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4. 现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的化合价为()

A. +2价

B. +3价

C. +5价

D. +6价

5. 冬天,人们常用甘油溶液护肤,使皮肤保持湿润。质量分数为80%的甘油溶液护肤效果最佳。配制80%的甘油溶液500g,所需甘油的质量为()

A. 80g

B. 40g

C. 400g

D. 100g

6. 下列物质如果敞口露置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食盐

D. 烧碱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

C.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 分子大,原子小

8. 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明显降低,你认为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 硝酸铵

B. 烧碱

C. 食盐

D. 熟石灰

9.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10. 下列现象或操作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11. 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 (1)用明矾沉降;

(2)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3)过滤; (4)加热煮沸。

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 )

A. (3)(2)(1)(4)

B. (3)(1)(2)(4)

C. (3)(1)(4)(2)

D. (1)(3)(2)(4) 12. 一些食品和生活中的物质的pH 大致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牙膏涂抹被黄蜂的碱性刺液蛰伤处

B. 肥皂水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C.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D. 西瓜比酱油的酸性强

13. 工业上制取硫酸的生产过程可分三个步骤。其中第一步为黄铁矿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1128222FeS O X SO ++高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试推断x 的化学式为( )

A. FeO

B. Fe 2O 3

C. Fe 3O 4

D. FeSO 4

14. 向盛有10mL 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的pH 变化情况的是( )

15. 通过学习化学,要学会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洗洁净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B. 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钢瓶是否漏气

C. 进入山洞探险,先做灯火实验

D. 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16. 从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一定有CaCO3和Ca(OH)2

B. 一定有Ca(OH)2,可能有CaCO3

C. 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

D. 一定有CaCO3,可能有Ca(OH)2

二. 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7.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镁带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B.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表面变黑

C.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18. 下列各组连线关系错误的是()

A. 物质与用途的连线情况

氮气能燃烧,做燃料

氧气人工降雨

干冰填充食品袋防腐

B. 对“物质与微粒的关系”连线如下

金属银离子构成

水原子构成

氯化钠分子构成

C. 化学反应与反应类型连线情况

水通直流电分解化合反应

碳在氧气中燃烧复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分解反应

D. 仪器与用途的连线

胶头滴管做反应容器、加热固体、液体等

量筒吸取、滴加少量液体

试管量度液体体积

19. 下列是小红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B. 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C.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均一、稳定的无色液体一定是溶液

20. 下列操作能得到溶液的是()

A. 植物油倒入盛水的试管中,振荡

B. 通少量二氧化碳于石灰水中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

D. 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搅拌

21.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无法判断

22. 若将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0g10%的盐酸混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B. 混合溶液的pH=7

C. 混合后溶液的的质量为200g

D. 混合后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3. 小明等四位同学组成化学研究小组,下图是他们设计的一个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对其优缺点的评价,错误的是()

A. 所用材料均为家庭废品,有较好的资源利用意识

B. 使用碱石灰(固体NaOH和氧化钙)有利于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C. 要注意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方能使实验成功

D. 将石灰石放入铜丝网,不用时可以拉动铜丝使反应中止,体现使用便利和节约资源的设计思想(注:铜丝与稀盐酸不反应)

24. 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液态氯气泄漏爆炸;次日,宁波一食品厂大量液态氨气泄漏。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氯气与氨气具有下表所示的性质:

能减少两种气体造成污染的合适方法是()

A. 都用水吸收

B. 用石灰水吸收氯气,用水吸收氨气

C. 都用石灰水吸收

D. 用石灰水吸收氯气,用浓硫酸吸收氨气

三. 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第25题6分,第26题3分,第27题6分,第28题2分,共17分)

25. 填写下列空格: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3个铁原子__________________;

②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________________;

③酸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

④2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____。

(2)生命所必需的元素有二十几种,C、H、O、N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a、Na元素存在于血液中。请用上述元素,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_______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易潮解的碱是___________;汽水中的酸是______________。

26. 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常见氮肥的包装说明书。请阅读有关内容后,回答下列问题:

(1)NH4Cl和K2SO4都是可作化学肥料的物质。虽然它们没有共同的组成元素,但在物质(化合物)的分类中,它们同属于____________类。

(2)化学肥料通常所说的“含氮量”中的“氮”是指__________(填序号)。

A. 氮分子

B. 氮原子

C. 氮离子

D. 氮元素

(3)请根据上述氮肥的保存方法,推测NH4Cl的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27.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用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镁中和胃液中过多的胃酸(含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总结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例如:

(1)原子、离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酸跟碱反应可生成盐和水。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你还总结出了哪些规律?请写出2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29题4分,第30题3分,第31题3分,共10分)

29. 我市冬季集中供热所使用的化石燃料是煤,燃烧后生成大量二氧化碳的同时会生成_______________、氮的氧化物等,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断:冬季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通常_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低于”)夏季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是不断循环的,大自然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控制二氧化碳含量继续增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下图1)。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1

(1)通过如图2所示的对比实验,可以探究出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2

(3)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小刚为了研究地窖中气体的成分,收集了甲、乙两瓶气体。他先将放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聚焦阳光,使白磷燃烧,瓶里充满白烟。再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再往乙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马上变浑浊。请回答:

(1)该实验说明地窖中的气体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将该气体与空气的成分做了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32题6分,第33题7分,共13分)

32.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装置适宜用来制取反应物是__________态,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的气体。

(3)乙同学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 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 是盐酸使石蕊试液变红

(4)丙同学用C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纯净物),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试用最简便的方法证实你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去年2月中旬,某市的内河河面上漂浮大量死鱼。小亮闻讯后,取回水样和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无需用到以下仪器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A. 漏斗

B. 烧杯

C. 玻璃棒

D. 铁架台

E. 酒精灯

(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来检验水样是否显酸性,他们选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任选上述两种物质中的一种,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3)经验测水样呈酸性,是上游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造成的。你认为工厂应在排放污水前,先加入适量__________进行处理。

六. 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34题2分,第35题6分,共8分)

34. 2004年初,高致病性禽流感袭击我国很多地区。煤酚皂对禽流感病毒有抑制杀灭作用,煤酚皂的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化学式为C7H8O),请计算:

(1)甲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甲基苯酚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5.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0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与酸或水反应)放入烧杯中并加入3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同时测量3分钟内氢氧化钠溶液增重的质量,结果如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下边的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轴,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纵轴,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时间/s

(2)从表中可以看出,100g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__________g。

(3)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前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B 2. A 3. B 4. D 5. C 6. A 7. D

8. A

9. D

10. B

11. D

12. C

13. B

14. C

15. B

16. A

二. 选择题 17. D 18. A 19. AB

20. CD 21. A

22. AC

23. B

24.B

三. 填空题 25. (1)①3Fe

②M gO +2

③H +

④23SO

(2)N CH NaOH H CO 2423,,, 26. (1)盐 (2)D

(3)易潮解,受热分解。 27. (1)CaO H O Ca OH +

=22()

(2)2222222

22222H O MnO H O O H O

H O +↑↑+↑或通电

(3)

Mg OH HCl MgCl H O ()22222+=+

28. (1)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四. 简答题

29. CO 或SO 2或可吸入颗粒物;高于;光合作用(溶解并生成石灰石);植树造林(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30.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31. (1)O 2、CO 2

(2)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或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

五. 实验题

32. (1)①烧杯;②锥形瓶 (2)固;加热 (3)B

(4)O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33. (1)E (2)石蕊;镁

(3)熟石灰或生石灰

六. 计算题 34. (1)108 (2)21:2:4 35. (1)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时间/s

(2)33

(3)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HCl 质量为y

CaCO HCl CaCl H O CO x y g

322221007344

33+=++↑

1007344

33x y g

==

x g y g ==755475,.

CaCO g

g

375100100%75%%=

?=

HCl g

g

%..=

?=5475300100%1825%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反应前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8.25%。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水鉴别NaCl、NH4NO3、NaOH三种白色固体 B.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可用大量水清洗,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 D.实验室中,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可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用100ml量筒量取2ml水 C.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试管中 4.鸡蛋壳中Ca3(PO4)2、Mg3(PO4)2约占2.8%,这两种物质都属于 A.金属单质B.酸C.氧化物D.化合物 5.某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溶液变蓝 B.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搅拌,溶液变红色 C.加入蒸馏水,搅拌,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Zn片,产生气泡 6.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7.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呈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物质一定是碱 C.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D.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盐中可能含有氢元素 8.下列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B.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C.室温下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D.酸与指示剂作用

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鲁教版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则根据图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12 B.16 C.5 D.10 2.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B.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3.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 C检验H2中混有的CH4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D鉴别H2O2溶液和H2O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4.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

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6.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7.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是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3∶5 8.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通常情况下丙是气体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9.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CaCO3中加入稀盐酸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初中化学推断题集锦(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推断题 一、推断题要紧题目中的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⑴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⑵溶液颜色:含铜离子的溶液CuCl2、CuSO4(蓝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FeCl2、FeSO4(浅绿色);含铁离子的溶液FeCl3、Fe2(SO4)3(黄色)。 ⑶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⑷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2.以物质特征状态为突破口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高中Br2Hg) 3.以物质特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I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I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4.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⑵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⑸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⑹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⑺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I。 ⑵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⑶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⑷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⑸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⑹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石油中含有的两种主要元素是() A.氢和氧B.氧和碳C.氢和碳D.碳和硫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B.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越高,空气的质量就越高 C.200多年前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空气由氮气、氧气和氦、氖等稀有气体组成 D.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3.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A.B.C.D. 4.类推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C.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是燃烧 D.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化合物 5.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C.天然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D.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 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①机动车推广使用乙醇汽油;②液化石油气罐中残留液体倒入下水道;③为降低居室甲醛含量,新装修住房应紧闭门窗,并放置一盆水;④天然气泄漏立刻打开抽油烟机;⑤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A.全部B.除①外C.除①③外D.除③⑤外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铁B.液态氧C.水泥砂浆D.洁净的空气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9.要确保室温下一杯(约100mL)澄清的石灰水为饱和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石灰水用冰水冷却B.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加一药匙氢氧化钙粉末振荡后静止D.添加适量的水 10.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下列关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白磷比红磷使用更安全 B.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D.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1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①通入O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②立即改通N2,燃烧的红磷熄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①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B.实验②说明N2不支持燃烧 C.实验②可以改用CO2进行实验 D.实验①②对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相比较,一定相同的是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后,测得物质如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x y z q 前(g)2202020 后(g)待测102624 A.y是反应物 B.z、q是生成物 C.这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x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B.用水吸收CO 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水的电解 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4.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 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 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 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 1 处 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 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5.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6.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 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 体中 木条熄灭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 氧化碳 B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 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 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CO2能溶于水 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温度是燃烧需要的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如何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有新物质生成; B、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 气体、生成沉淀)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化学变化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坩埚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坩埚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用嘴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5)灯帽要重复盖一次,避免负压,灯帽不易打开。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一定量的Ca(HCO3)2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此过程CaCO3不分解).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A.B. C.D. 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3.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B. C. D. 4.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 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5.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 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 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 A.A B.B C.C D.D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 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7.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0% B.45% C.30% D.22.5%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相符的是() A.碳酸钠小苏打 Na2CO3 B.碳酸氢钠纯碱 NaHCO3 C.氢氧化钙熟石灰 CaO D.二氧化碳干冰 CO2 2.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伸入水中 B.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点燃,后检查气体的纯度 C.蒸馏时,水先从冷凝管的上口进,后从下口出 D.过滤时,应先把上层清液过滤,后把沉淀物倒入过滤器 3.下表列出了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100 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40℃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 g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D.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烧碱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生石灰可作食品袋中的干燥剂D.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5.一定会影响物质溶解度的是() A.温度B.压强C.溶剂的量D.溶质的质量6.氯化钠是重要的盐。下列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

D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7.实验:20℃时,向 100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右图中的 b 表示 B .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1:5 C .②中的溶质质量为 40 g D .①~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木炭粉中混有CuO :在空气中灼烧 B .KCl 溶液中混有2CaCl :通入过量的2CO 过滤 C .2CaCl 溶液中混有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D .2CO 中混有HCl 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 溶液和浓24H SO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B .t 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 C .t 3℃时,若将N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 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生石灰碳酸钙先加水,再过滤 B铁粉铝粉先加入稀HCl,再过滤 C 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D CO2CO点燃 A.A B.B C.C D.D

4.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5.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 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 6.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7.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9.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 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检测题(包含答案)

《常见的酸和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 A .4Fe +3O 2 2Fe 2O 3 B .C 2H 5OH +3O 2 2CO 2+3H 2O C .HCl +Al(OH)3=== AlCl 3+H 2O D .Ca(OH)2+Na 2CO 3=== CaCO 3+2NaOH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 .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D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依据化学方程式: 32 24NH +3O 2X+6H O 点燃,可推出X 的化学式为N 2 C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 .稀有气体的原子(除氦外)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4.下列物质性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于干燥氧气 B .盐酸能与铁反应,用于除铁锈 C .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 D .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用于改良酸性废水 5.下面是王华同学从“错题集”摘抄的部分内容,其中需加以改正的是( ) A .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 B .8gCaO 溶于92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C .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 .配制100g 10% 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6.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 识点提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 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 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 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 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鲁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1、点燃镁条 (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3、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CuSO4 NaOH Cu(OH)2↓ Na2SO4 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它不同于实验结论。如: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 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 (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发光、发热等。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在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全)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加现象,尤其适合推断题的解题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 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或爆炸:2H2 + O2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 SO2 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水→酸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14、无水硫酸铜鉴定水:CuSO4 + 5H2O = CuSO4·5H2O 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15、工业上制盐酸(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 Cl2 == 2HCl 16、溶洞的形成中碳酸钙的溶解:CaCO3 + H2O + CO2 == Ca(HCO3)2 17、制取四氯化硅:Si + Cl2 =SiCl4(液态) 二、分解反应: 18、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9、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 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0、高温锻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CO2↑(工业制取氧化钙、二氧化碳) 21、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22、氯化镁电解制取金属镁:MgCl2通电Mg + Cl2↑ 23、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制纯碱:2NaHCO3△Na2CO3 + H2O + CO2↑ 2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制氧气:2KClO3MnO2 2KCl + 3O2 ↑ 26、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7、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 CuSO4 + 5H2O 28、溶洞的形成碳酸氢钙的分解: Ca(HCO3) 2==CaCO3 ↓+ H2O + CO2↑ 29、工业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 2Al2O3通电4Al + 3O2↑ 30、加热氧化汞:2HgO△2Hg + O2↑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31、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33、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34、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2 + H2↑ 35、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2 + H2↑ 36、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30-35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7、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2 + H2↑ 38、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6-37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9、铁与硫酸铜反应:Fe + CuSO4==Cu + 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4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4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 + Cu == C u(N O3)2 + 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2、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 + Zn == Z n(N O3)2+ 2Ag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 43、铁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 + Fe == F e(N O3)2+ 2Ag

鲁教版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A.看B.听C.闻D. 吹 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3.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4.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2 B.NaCl C.HClO D.KClO3 6.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

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甲739 乙649 丙X Y6 丁55Z 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 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 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10.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 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鲁教版五四制 1 化学变化是指,也叫。物理变化是指。 2.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等现象。 3.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还会伴随着。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和的释放或吸收。 4. 镁带燃烧的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 5.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 6. 化学就是在、水平上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的、和物质。 7.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8. 从微观角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等微粒。从宏观角度,自 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组成的。如: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个水分子又是由个和个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水是由 和组成的。 1.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 2.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为什么物质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 3.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包 括、 等)、、、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 1.药品的取用原则 ( 1)“三不原则” 不拿:,不闻:,不尝。 ( 2 )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取少量,液体取 ml,固体只需要盖满。 (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要,也不要,更不能带出 实验室,要放入内。 2. 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3. 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药品使用或;取用块状药品使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量多时,直接用试剂瓶倾倒,倾倒时,取下 瓶塞,放在实验桌上,试剂瓶口试管口,标签手心,缓缓倾倒;量少时, 用滴加,滴加时,胶头滴管要在试管口上方,不能接触试管,更不能伸入

鲁教版2020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2020年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 A.一定含有H2、CO和CO2 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 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 2.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2 C.+4 D.+6 3.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A.X2Y5B.X2Y3C.XY2D.X2Y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2. 8g B.4. 4g C.5.2g D.7.2g 5.某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M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 A.+6 B.+4 C.+2 D.+1 6.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B.X曲线中A到B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燃烧放热 C.实验过程中大致在t3时刻打开活塞K D.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A.2H B.O2 C.SO42- D.2CO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 B.SO2C.Ag2S D.SO3 3.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O为生成物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 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 4.化学符号“SO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这种物质 B.二氧化硫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 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D.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则二氧化锰可以做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计算,a 0= B .X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以推断出X 一定为催化剂 C .反应物的质量之比是2:3 D .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Q Z Y X +→+ 7.如图是以“铁氧化物”为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将2CO 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在此转化过程中包含化学反应①和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1-y Fe O () 体现出氧化性,做氧化剂 B .②中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 C .此转化过程总的化学方程式为:22CO C+O 铁氧化物太阳能 D .做催化剂的“铁氧化物”是34Fe O 8.下列几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丝燃烧:2 234Fe+3O 2Fe O 点燃 B .甲烷燃烧:42 22 CH +2O 2H O+CO 点燃 C .镁条燃烧:2 2Mg+O MgO 点燃 D .红磷燃烧:2 25P+O P O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