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歌剧院和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是为了提供最佳的音频体验和音乐表演环境而进行的。

下面是一些声学设计的要点:1.自然反射和吸收:声学设计应该提供合适的反射和吸收来实现音响效果。

反射有助于将声音传播到空间的各个方向,而吸收则可以减少声音的混响和回响。

2.声学分离:为了避免声音的混淆和重叠,声学设计需要通过合适的墙壁、隔板和天花板等来实现音频的清晰分离。

这有助于确保观众能够适当地听到音乐表演的细节和差异。

3.音频均衡:声学设计需要考虑到音频的均衡,即确保不同音调的声音能够在整个空间中保持平衡。

这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材料和吸音设备来实现。

4.声音扩散:为了让观众能够均匀地听到音乐表演,声学设计应该提供合适的声音扩散。

这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反射板和凸面来实现,从而将声音扩散到整个观众席上。

5.控制混响:混响是指声音在闭合空间内反射和回响的现象。

为了避免混响对音频质量的不利影响,声学设计需要使用合适的吸音材料,例如音频吸音板和可调节的声学隔断。

6.控制噪音:声学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外部噪音的控制,例如交通声和机械噪音。

这可以通过使用密封门窗和隔音材料来实现,从而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

7.观众体验:声学设计需要考虑到观众的听觉体验。

这可以通过确定合适的座位布局、调整音量和均衡来实现,从而确保观众在音乐表演中获得最佳的听觉体验。

8.灯光和摄影设备:声学设计也应该考虑到灯光和摄影设备对声音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合理安置灯光设备和使用吸声材料来实现,从而减少光影对声音的干扰。

总之,歌剧院和音乐厅的声学设计需要考虑到自然反射和吸收、声学分离、音频均衡、声音扩散、控制混响和噪音、观众体验以及灯光和摄影设备对声音的影响等要点。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要点,可以提供最佳的音频体验和音乐表演环境。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专业来讲,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等观演空间实际上是音质第一的听音场所,而这些文化建筑往往投资巨大,若音质效果不佳,实乃资源、经费的巨大浪费。

广州赛宾认为,注重表演厅堂的形体、容量、地面起坡、边界面的布置和表面处理等要点的设计,是保证剧院室内声学效果的重要支持。

例如:要保持声音响度,需要合理的厅堂体型、观众席起坡设计及充足早期反射声;要保持声音的均匀分布,除了合理的体型还需恰当的声扩散处理配合;控制适当的每座容积及吸声、反声的正确选择、布置则是最佳混响的保证。

观众区平面设计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作为表演厅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观众区,其体型设计是厅堂内部优良音质的先决条件。

欧洲古典的歌剧院,多采用古典风格的马蹄形或接近马蹄形的“U”形平面。

其特点是容量大、视距短,而设置于周边的层层包厢、繁琐浮雕装饰起到良好的声扩散作用。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伽涅尔歌剧院、伦敦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等均为马蹄形平面。

但其缺陷是声学处理较麻烦,容易造成沿边反射,甚至出现声聚焦,且台口两侧的观众视觉效果较差。

现在使用的马蹄形是改进版,台口两侧不再设观众席,会处理成斜面,增强中前区观众席的侧墙早期反射声。

美国的肯尼迪演艺中心便是采用此种方式。

现代风格剧院的观众区平面形式则有更多的选择--矩形、钟形、扇形、多边形及复合形等。

如:法国巴士底歌剧院采用的是钟形;东京新国立歌剧院是矩形和扇形的结合。

矩形平面的优点是规整、结构简单,声能分布均匀;但两平行侧墙之间容易产生颤动回声,不过,可通过墙面处理解决。

如杭州大剧院便将矩形观众区的两侧墙面做成锯齿形状,避免可能产生的颤动回声。

扇形平面的观众容量较大,但偏远座较多,后排座视距较远,难以接收直达声,且池座大部分座席几乎得不到侧墙的早期反射声。

钟形平面与矩形平面基本相似,也可以说是矩形的一种改进形式。

其偏座区比扇形平面少而结构可按矩形的处理(相同容量情况下)。

音乐厅声学设计要点

音乐厅声学设计要点

音乐厅声学设计要点音乐厅声学设计是为了使音乐的演奏效果达到最佳,同时确保听众能够获得清晰、均匀和优质的音响效果。

在进行音乐厅声学设计时,有以下要点需要考虑:1. 声学理论基础音乐厅声学设计依赖于一些基本的声学理论。

设计师需要了解波动、衍射、吸音、反射等声学原理,以便能够正确地规划和布局音频设备和空间。

2. 几何和结构设计音乐厅的几何形状和结构设计对声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师需要考虑音乐厅的长宽比、高度、天花板形状等因素,以确保声音能够得到适当的扩散和反射,同时减少混响和不良回声。

3. 吸音材料的选择和布置吸音材料对于控制混响和提供清晰声音非常重要。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当的吸音材料,如吸音板、吸音隔板等,并将其正确地布置在音乐厅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上,以减少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4. 扬声器的布置扬声器的布置是音乐厅声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设计师需要根据音乐厅的大小和形状来决定扬声器的位置和数量。

合理的扬声器布置可以确保声音在整个音乐厅中的均匀分布,使每个听众都能获得良好的音响效果。

5. 控制回声和混响回声和混响是影响音乐厅声学的两个重要因素。

设计师需要通过控制材料的吸音特性和布置来减少回声和混响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调整吸音材料的密度、厚度和位置来实现。

6. 噪音控制噪音控制是音乐厅声学设计中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设计师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外部噪音对音乐厅内部的干扰。

这可以通过增加隔音窗、门和墙壁厚度等方式来实现。

7. 观众席和舞台布局观众席和舞台的布局也是音乐厅声学设计的一个关键要点。

设计师需要确保观众席能够提供良好的音响效果,并使每个听众都能够听到清晰、均匀的声音。

同时,舞台的布局和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演奏者能够得到良好的音响反馈。

8. 考虑实际需求最后,音乐厅声学设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设计师需要考虑音乐厅的用途、演出类型和音乐风格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的声学设计方案。

以上是音乐厅声学设计的一些要点。

声学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课件

声学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课件
大厅为八角形平面,横向宽45m,纵向长36m,平均高 度10m ,两侧分别设同声翻译室和记者席。
36
声学指标以语言清晰度为主,兼顾文艺演出,确定如下 声学指标:最佳混响时间(1.4s)
频率(Hz)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混响时间
1.6 1.5 1.4 1.4 1.3 1.2
2500m3范围,由于报告厅容量和容积变化范围不大,因此,声学 设计通常采用统一指标。根据经验,工程设计中采用通用指标:
混响时间: 中频(500Hz)混响时间为0.8~1.0s,混响频率特性曲线接近 平直。 噪声级: 自然声报告时,厅内噪声不大于30 dBA;而采用扩声 系统时,则应低于40dBA。 没有音质缺陷。 报告厅的平面形式通常有矩形切角、扇形和 正方形对角线配置等三种,如图所示。
大厅可设楼座、包厢,以缩短直达声距离。台口附近吊顶 和侧墙应作成反射面,争取尽量多早期反射声。大厅后墙可作 一些吸声或扩散处理。其他墙面及中后部吊顶可由建筑装饰要 求确定,并宜有适当扩散。大厅尽量少用吸声材料,宜通过降 低大厅每座容积来控制混响时间,以提高大厅内声压级。
11
上海大剧院观众厅
12
三、多功能剧场声学设计要点 ——我国目前大量建造 多功能剧场常用于音乐、歌舞和戏剧演出及作报告、放映
第5章 室内音质设计
1. 室内音质评价标准 2. 大厅容积的确定 3. 体型设计 4. 混响时间设计 5. 典型建筑声学声学设计要点 ——音质要求最高的厅堂类型之一。
特点:演奏席与观众厅位于同一空间,声能得到充分 利用。由于交响乐队声功率较大,故大厅可有较大容积。
音质方面:要求有很长混响时间及丰富侧向反射声。 ——音质设计时要求设计人员在保证没有回声、声聚焦 等音质缺陷同时,尽量少用吸声材料。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有哪些特点和要求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有哪些特点和要求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有哪些特点和要求音乐厅是展示音乐和表演艺术的场所,其声学设计对音乐演出的品质和观众的听觉体验至关重要。

在进行音乐厅声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空间的形状、材料的选择、吸音和反射等,以达到最佳的声音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音乐厅声学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1.形状和尺寸:音乐厅的形状和尺寸对声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大多数音乐厅采用长方形或扇形的设计,这可以确保声音在整个空间均匀传播,避免听众处于声音的盲区或声音被过度聚焦。

此外,音乐厅的尺寸也需要适中,过大容易导致声音衰减,而过小则可能引起声音混响过强。

2.材料选择:音乐厅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的材料选择对声音的反射和吸收起着关键作用。

一般而言,墙壁表面应该具有适度的反射性,这样能够增加声音的透明度和延展性。

而天花板和地板的吸音材料则可以减少声音的回声和混响。

3.吸音和反射:音乐厅内部的各种结构和装饰物对声音的吸收和反射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吊顶、墙壁、座椅和地板的表面都可以选择吸音材料,以减少声音的反射和衍射,提供较好的音质。

此外,合理的声音反射可以增强音乐的延展性和音场感。

4.声音分布:音乐厅的声音应该能够均匀地分布在观众席内,不应出现过强或过弱的点源。

为了实现较好的声音均衡,音乐厅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各个观众席位的距离、高度和角度,以及不同频率的声音传播特性。

5.控制混响:音乐厅的混响控制对于声音品质的提升也至关重要。

采用特殊的吸音材料、可移动的隔板、声学调音板等,可以根据演出或音乐类型的不同来调整音乐厅的混响时间,以实现不同的音效效果。

6.舞台声音:舞台上的声音应该能够清晰地传播到观众处。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应该注重舞台的反射和扩散,以确保演出者的音乐表演可以被观众准确地捕捉到,同时不引起过多的混响。

7.隔音设计: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隔音的需求。

对于音乐厅来说,最好能够实现内外部的隔音,以确保演出时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同时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污染。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应注意什么问题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应注意什么问题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应注意什么问题音乐厅是专为演奏音乐而设计的场所,它的声学设计在保证音乐声音质量的同时,也要考虑观众的听觉感受。

良好的声学设计可以使音乐在空间中得到均衡的传播,增强音乐的表达力,给观众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

本文将就音乐厅声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介绍。

1. 回响时间回响时间是指声音在空间内反射多次后,逐渐消失的时间。

对于音乐厅来说,回响时间的选择非常关键。

如果回响时间过长,会导致声音变得模糊,乐器的个别音符难以分辨;而回响时间过短,则会使音乐失去韵律感和深度。

因此,在声学设计中应该根据厅内体积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回响时间,以确保音乐能够在空间中自然传播。

2. 音质均衡性音质均衡性指的是音乐在各个频率上的传播均衡性。

在音乐厅中,应该保证低音、中音和高音的声音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空间中,观众无论在哪个座位上都能感受到完整的音乐。

为了实现音质均衡性,声学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隔音材料、吸音材料和反射板等来调整音乐在空间中的分布。

3. 演奏者的听觉反馈音乐厅不仅要考虑观众的听觉感受,还要关注演奏者所能获得的听觉反馈。

演奏者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表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音乐的表达和情感。

因此,在音乐厅的声学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演奏者的听觉反馈,为他们提供清晰的音乐反馈。

4. 听众的声音传播除了演奏者的听觉感受,还要考虑观众之间的声音传播。

观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会发出声音,如果这些声音传播不当,会产生噪音干扰,降低音乐的听觉体验。

因此,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应该包括合适的隔音装置和吸音材料,以减少观众之间的相互干扰。

5. 舞台声音效果音乐厅的舞台声音效果对于演奏者和观众来说都非常重要。

合适的舞台声音效果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使演奏者和观众更加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为了实现良好的舞台声音效果,声学设计师需要考虑舞台的位置、形状和材质等因素,以确保音乐能够在舞台上完美地传播。

6. 人流和空气流动最后,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还需要考虑观众的人流和空气流动。

音乐厅建筑的声学效果与舞台设计

音乐厅建筑的声学效果与舞台设计

音乐厅建筑的声学效果与舞台设计音乐厅建筑是为音乐表演而设计的场所,它的声学效果和舞台设计对于音乐表演的质量和观赏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音乐厅建筑的声学效果和舞台设计如何影响音乐表演,并分析一些优秀音乐厅建筑的案例。

1. 音乐厅建筑的声学效果音乐厅建筑的声学效果是指音乐在厅内传播和反射的效果,包括各种声音参数的控制,如音质、音量、声音的延迟等。

良好的声学效果可以提高音乐表演的声音质量和清晰度,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

首先,音乐厅建筑的内部结构应该具备良好的吸声和反射能力。

吸声材料的运用可以减少声音的反射,避免产生回声和混响,使音乐更加纯净。

而反射板和拱顶等结构元素可以有针对性地反射声音,使音乐在整个空间中得以均匀传播。

其次,音乐厅建筑的座位布局也需要考虑声学效果。

座位的排列应该产生合适的声音扩散和衰减,确保每个座位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听音效果。

此外,座位之间的距离和高度的差异也会对音乐的传播和反射产生影响,需要科学地进行设计。

最后,音乐厅建筑的各种设备和装备也对声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如扬声器的选用和布置,音响调音师的技术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音乐的传播效果。

2. 音乐厅舞台设计音乐厅舞台设计是为了适应各种音乐表演的需求,为表演者和观众创建一个良好的空间。

首先,舞台的设计要确保良好的视线和视觉效果。

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表演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从而更好地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

此外,舞台的高度和倾斜度也应考虑到观众的视野,以避免阻挡观看。

其次,舞台的大小和布局需要与音乐表演的需求相匹配。

对于交响乐演奏,舞台需要足够宽广,以容纳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等大型表演团体。

而对于小型室内乐或独奏演出,舞台可以适当缩小,以凸显表演者的个性和音乐细节。

然后,舞台的灯光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通过灯光的亮度、颜色和变化等调配,可以为音乐表演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灯光的投影方向和角度也需要注意,以不影响观众的视线和精神集中力。

最后,舞台的音响设备也需要与建筑的声学效果相协调。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求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求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求
引言
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在保证演出质量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丰富的听觉体验。

本文将介绍音乐厅声学设计的要求,包括空间布局、吸音材料的选择和声学参数的调整等。

空间布局
1.听众席的布置应合理,确保观众与乐团之间的距离适中,以保证声音
的传播效果和清晰度。

2.音乐厅的屋顶和墙壁应具有适当的倾斜度和曲线形状,以避免声波的
反射和干涉,提升音质。

3.音乐厅的大小应根据观众席的容量和平均听力距离进行合理规划,以
确保每个观众都能获得良好的音效。

吸音材料的选择
1.音乐厅的吸音材料应有较高的吸音系数,以减少声波的反射和回声。

常用的吸音材料包括吸声板、吸声布和吸声砖等。

2.吸音材料的布置应均匀分布在音乐厅的墙壁、屋顶和地板上,以避免
局部吸音过强或过弱的现象。

声学参数的调整
1.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应根据演出类型和音乐风格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
古典音乐需要较长的混响时间,而摇滚音乐需要较短的混响时间。

2.音乐厅的回声时间应适中,既能让音乐声音有一定的回响效果,又不
会使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3.声音扩散的均匀性也是音乐厅声学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应根据人耳
的声源定位能力进行调整,以确保观众能够感受到全面的音效。

结论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适当的吸音材料选择和声学参数的调整,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观众提供高品质的音乐体验。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类型音乐演出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专业来讲,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等观演空间实际上是音质第一的听音场所,而这些文化建筑往往投资巨大,若音质效果不佳,实乃资源、经费的巨大浪费。

广州赛宾认为,注重表演厅堂的形体、容量、地面起坡、边界面的布置和表面处理等要点的设计,是保证剧院室内声学效果的重要支持。

例如:要保持声音响度,需要合理的厅堂体型、观众席起坡设计及充足早期反射声;要保持声音的均匀分布,除了合理的体型还需恰当的声扩散处理配合;控制适当的每座容积及吸声、反声的正确选择、布置则是最佳混响的保证。

观众区平面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作为表演厅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观众区,其体型设计是厅堂内部优良音质的先决条件。

欧洲古典的歌剧院,多采用古典风格的马蹄形或接近马蹄形的“U”形平面。

其特点是容量大、视距短,而设置于周边的层层包厢、繁琐浮雕装饰起到良好的声扩散作用。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伽涅尔歌剧院、伦敦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等均为马蹄形平面。

但其缺陷是声学处理较麻烦,容易造成沿边反射,甚至出现声聚焦,且台口两侧的观众视觉效果较差。

现在使用的马蹄形是改进版,台口两侧不再设观众席,会处理成斜面,增强中前区观众席的侧墙早期反射声。

美国的肯尼迪演艺中心便是采用此种方式。

现代风格剧院的观众区平面形式则有更多的选择--矩形、钟形、扇形、多边形及复合形等。

如:法国巴士底歌剧院采用的是钟形;东京新国立歌剧院是矩形和扇形的结合。

矩形平面的优点是规整、结构简单,声能分布均匀;但两平行侧墙之间容易产生颤动回声,不过,可通过墙面处理解决。

如杭州大剧院便将矩形观众区的两侧墙面做成锯齿形状,避免可能产生的颤动回声。

扇形平面的观众容量较大,但偏远座较多,后排座视距较远,难以接收直达声,且池座大部分座席几乎得不到侧墙的早期反射声。

钟形平面与矩形平面基本相似,也可以说是矩形的一种改进形式。

其偏座区比扇形平面少而结构可按矩形的处理(相同容量情况下)。

台口两侧逐渐收拢的斜墙面为观众区提供了早期反射声。

法国巴士底歌剧院、上海大剧院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随着音乐、剧目的多样化发展,对剧院表演厅的要求日趋多功能化,要求有灵活变化观众厅容量空间及符合多种需要的声学效果等。

由此产生的复合式平面利用高科技实现厅堂进行灵活多变的组合或拆分。

但复合形平面多变的空间模式除了建声之外还需要电声系统的配合,且设备和结构等比较复杂,造价昂贵。

国外很多现代多功能剧院为适应多种剧目、音乐会的表演需求,多采用此形式。

观众区容积、起坡、挑台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自然声演出的厅堂,由于自然声源声功率有限,为确保达到一定的音节清晰度,要控制适当的厅堂容积量。

当然,不同类别的声源声功率及厅堂用途,其最大容积量也不同。

厅堂的总容积量也决定着观众的吸声量,进而对混响时间产生影响。

适当的每座容积既可减少吸声材料的使用,也保证了最佳的混响效果。

而针对观众区容易出现的掠射吸收现象,就必须重视观众席的起坡度尺寸设置。

一般情况下,池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8cm,楼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
10cm。

如果出于功能需求,观众席必须是水平的,可考虑抬高声源位置减少掠射吸收,并利用反射面给后排提供前次反射声,弥补后排声压级的不足;或做成可升降地面。

观众区的挑台容易对顶棚的反射声构成遮挡,虽然在声波衍射作用下,挑台下部空间在开口附近可接收到低频反射声,但缺乏高频反射声。

挑台下空间深处的反射声则更少,这导致声音丰满度欠佳,这种音质缺陷称声影区。

控制挑台下部空间开口高度和深度的比值,在挑台下顶棚及将后墙倾斜做反射面,补充早期反射声可以改善此缺陷,但效果有限。

反射面及扩散体的运用
当混响时间较长,声音的丰满度上升,其清晰度便会下降,这是音质设计常会遇到的矛盾。

选择最佳混响时间是解决的方法之一,而设置反射面制造反射声加强直达声是另一种两全方法,这同时满足了观众对声音的丰满度与清晰度的要求。

但要注意尽可能制造有益于音质表现的早期反射声,减少延时反射声,还有保证观众区的前中座接收到充足的早期反射声。

顶棚算是观众区较大的反射面。

从声线分布看,锯齿式、扩散体式、浮云式三类顶棚能给全区尤其是前中座提供充足的早期反射声,其平面形状的选择自由度也较大。

而平面式、折线式、弧面式三类顶棚则会将大部分声音反射至后中座,令前排缺少反射声。

因此,此三类顶棚需要加入侧墙的反射声作用。

除了顶棚,反射面也可设置于侧墙下部、后墙上部等位置。

有需要时,跌落式挑台的栏板、观众区分割隔断也可作为专设侧向反射板。

善用各方位反射面可以满足对音质要求同样严格却体型各异的厅堂。

然而,各反射面提供的定向反射声容易造成音质生硬感。

这便需要扩散体进行多方位的散射,既减轻音质生硬感,又保证观众区每个座位之间不存在明显声压级差,保持了室内声场均匀。

扩散体可以设置在侧墙上或悬挂在天花上,一般为大小不一的体块或是凹凸不平的墙面。

例如:锯齿形墙面或墙面装饰、凸出的包厢,甚至外露的结构部件等等。

像前文提到的欧洲古典剧院,其优美的音质,除了得益于厅堂的体型设计,也得益于其室内的装修处理(包厢、繁复装饰)所产生的声扩散。

细节处的噪声控制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音乐厅、剧院的表演厅堂对室内背景噪声的要求很严格,因为不同程度的噪声会影响低频声的传播。

观演建筑的噪声控制分为建筑噪声控制及室内噪声控制。

建筑噪声控制首先涉及到建筑位置的选择,一是尽可能远离噪声与振动源;二是要进行选地环境噪声、振动测量及仿真预测。

赛宾,观演建筑建设领导品牌。

如此,能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需要提供设计依据,达到控制室内噪声的需要及标准。

而室内噪声控制是针对表演厅堂内部噪声振动源的处理。

主要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机电房,某些灯光、舞台机械设备,甚至相邻区域空间通过空气或固体(墙面、天花、地面)传声传入的噪声和振动等,这都会对表演厅堂的安静需求造成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