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介绍及成就
莫言教育家的个人资料详细简介

莫言教育家的个人资料详细简介莫言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事迹数无胜数,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他不是很了解。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莫言的个人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莫言个人资料简介个人简介中文名莫言别名管谟业民族汉族出生日期 1955年2月17日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代表作品《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酒国》外文名 Mo Yan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省高密市大栏乡职业作家主要成就第二届红楼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人物生平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段时期,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饿殍遍野,莫言曾在香港公开大学演讲时回忆道:“我们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
”莫言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因“”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
在“”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莫言家庭生活莫言经常说他的成功不在写作上,而是有个幸福的家庭。
莫言的妻子杜勤兰,也是“高密东北乡”的孩子,两人识于儿时,感情深笃。
1981年,结婚两年后,女儿管笑笑出生,被夫妻俩视若珍宝。
在管笑笑的记忆里,穿军装的父亲每次回家探亲,都会给她带回很多书,有童话故事、作文选、连环画。
管笑笑幼年时,曾随母亲回到山东老家居住,过了一段与父亲两地分居的生活。
莫言在北京工作,笑笑和母亲住在高密县城。
她至今还记得,每次父亲回家探亲时,特喜欢干农活,经常会忙于锄草、翻地,她就跟在父亲后面颠儿颠儿地跑来跑去。
直到1995年,笑笑和母亲才离开山东,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莫言个人简介(合集五篇)

莫言个人简介(合集五篇)第一篇:莫言个人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
《红高粱家族》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瑞典文、挪威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等;《丰乳肥臀》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西班牙文、波兰文、葡萄牙文、塞尔维亚文等。
迄今为止,莫言有三部作品(《红高粱》、《白狗秋千架》、《师傅越来越幽默》)被改编为电影。
其中,由前者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中者改编的《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
而莫言自己却认为,只有《丰乳肥臀》可以拍成气势磅礴的巨片。
大事记历程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
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先后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莫言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8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暖》获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莫言简介

莫言经典语录
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 六个年头。 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彔永生。 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 记作虚无而迷惘 的守候。
莫言简介
作家名片
莫言· 生平简介
•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 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 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 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主要成就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荣登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 等作品。 • 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叱以来最高额的“大家 文学奖”,获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 2000年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 2001年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 2007年7月出版散文集《说吧,莫言》。这套书分为三卷,约100万 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 2012年5月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 故事、历叱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名字叫 莫言,一时乊间,他的名字让更多中国人知道, 让更多世界人知道。一起来看看莫言的童年,听 听家人眼中的莫言。
“我看莫言作品,看到的是他的不易”
莫言精选阅读与答案解析

莫言篇:(一)个人成就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二)作文素材:莫言母亲的八个教子故事一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大爱和亲情。
二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宽容和理解。
三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
对莫言的评价

对莫言的评价背景介绍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作家。
他的作品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和民间文化为主题,以真实、生动的语言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莫言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瑰宝。
文学成就莫言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非常显著的。
他的代表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该小说以农民为主角,通过叙述三代人的生活和命运,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变迁和冲突。
《红高粱家族》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逼真的人物形象,打动了全球读者并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除了《红高粱家族》,莫言的其他作品也同样值得称赞。
例如他的短篇小说集《蛙》以及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等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莫言的文字简明扼要,但却能够深入人心,引发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莫言的文学风格独特而有趣。
他常常运用夸张和荒诞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这也是他广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影响和意义莫言的作品不仅仅在中国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走向世界各地,使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他在国内外文坛上的地位和声誉都是无可动摇的。
莫言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探索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式,对于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的作品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
此外,莫言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注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他以平实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描写,向读者传达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提醒人们对真实世界的关注和关怀。
总结莫言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学才华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艺术感和思想深度。
他通过作品展现了对中国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活的热爱,并且通过文字传达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对莫言的评价 (3)

对莫言的评价引言莫言,原名管谟业,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备受赞誉和关注的一位。
他所著的小说深受读者喜爱,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本文将对莫言的作品及其对文学世界的贡献进行评价。
一、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莫言的文学才华广为人知。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情感描写赢得了读者的赞誉。
莫言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作家,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生活经历,成功地刻画了中国农村的生活面貌,让读者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中国。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等被称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情感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通过这些小说,莫言成功地展现了社会的黑暗面,以及农民群体的悲欢离合,让读者们对这个群体更加了解和关注。
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莫言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他以自身的经历和视角,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他意图着重反映现实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呼吁社会对这些问题予以关注和解决。
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战乱岁月,揭示出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
他通过对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动描绘,使读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同时,他在作品中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战争、人性和传统文化的思考问题,引发了社会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反思。
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莫言的作品始终贴近生活,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和生活状况。
他在作品中描绘了许多普通农民或底层人士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他们的困境和奋斗,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和坚持。
在《檀香刑》一书中,莫言通过对一个底层女性檀香的故事的讲述,反映了当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和歧视。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人物刻画,将读者们引入这个底层女性的内心世界,让人们对社会不公正现象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四、影响和荣誉莫言的文学成就不仅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高度认可。
这一荣誉使得莫言的作品在国际文坛上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对莫言的介绍和评价-推荐下载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对莫言的介绍和评价(全文)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中国山东高密并在当地长大,父母都是农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2岁的莫言离开学校参加工作,首先从事农活,随后到工厂工作。
1976年他参加人民解放军,期间开始学习文学和写作。
1981年,他在一份文学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篇小说。
一些年以后,他以小说《透明的红萝卜》(1986)(法文译本名为 Le radis de cristal,1993年出版)取得了写作生涯的突破。
在作品中,莫言描绘了少年时的经历,故事背景通常设定在他出生的省份,这在他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1987)(英文译本名为 Red Sorghum,1993年出版)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这本书由5个故事组成,这些发生在高密的故事在20世纪数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中交织着展现,其中有对土匪文化、日本占领和贫穷农场工人所忍受的艰难条件的描写。
《红高粱家族》于1987年由张艺谋执导,成功地拍成了电影。
而长篇小说《天堂蒜苔之歌》(1988)(英文译本名为 The Garlic Ballads,1995年出版)和长篇讽刺小说《酒国》(1992)(英文译本名为 The Republic of Wine,2000年出版)由于其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尖锐批判被视为颠覆性的作品。
《丰乳肥臀》(1996)(英文译本名为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2004年出版)通过一个家庭的微观视角,如一幅广阔的历史壁画般描绘了20世纪的中国社会。
长篇小说《生死疲劳》(2006)(英文译本名为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2008年出版)则使用黑色幽默来描述发生在年轻共和国的日常生活和暴力的变形事件。
长篇小说《檀香刑》(2004)(英文译本名为 Sandalwood Death,将于2013年出版)则反映了晚清时期残忍的人性。
莫言最新的长篇小说《蛙》(2009)(法文译本名为Grenouilles,2011年出版)描写了中国强制推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后果。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对莫言的介绍和评价-推荐下载

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对莫言的介绍和评价(全文)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中国山东高密并在当地长大,父母都是农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2岁的莫言离开学校参加工作,首先从事农活,随后到工厂工作。
1976年他参加人民解放军,期间开始学习文学和写作。
1981年,他在一份文学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篇小说。
一些年以后,他以小说《透明的红萝卜》(1986)(法文译本名为 Le radis de cristal,1993年出版)取得了写作生涯的突破。
在作品中,莫言描绘了少年时的经历,故事背景通常设定在他出生的省份,这在他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1987)(英文译本名为 Red Sorghum,1993年出版)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这本书由5个故事组成,这些发生在高密的故事在20世纪数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中交织着展现,其中有对土匪文化、日本占领和贫穷农场工人所忍受的艰难条件的描写。
《红高粱家族》于1987年由张艺谋执导,成功地拍成了电影。
而长篇小说《天堂蒜苔之歌》(1988)(英文译本名为 The Garlic Ballads,1995年出版)和长篇讽刺小说《酒国》(1992)(英文译本名为 The Republic of Wine,2000年出版)由于其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尖锐批判被视为颠覆性的作品。
《丰乳肥臀》(1996)(英文译本名为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2004年出版)通过一个家庭的微观视角,如一幅广阔的历史壁画般描绘了20世纪的中国社会。
长篇小说《生死疲劳》(2006)(英文译本名为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2008年出版)则使用黑色幽默来描述发生在年轻共和国的日常生活和暴力的变形事件。
长篇小说《檀香刑》(2004)(英文译本名为 Sandalwood Death,将于2013年出版)则反映了晚清时期残忍的人性。
莫言最新的长篇小说《蛙》(2009)(法文译本名为Grenouilles,2011年出版)描写了中国强制推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
一、生平简介
莫言(1955- )山东高密人,原名管谟业。
中国当代作家,198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轰动文坛,1986年发表《红高粱》更是备受文坛关注。
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子,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
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
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莫言在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
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
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
此后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
同年从军艺毕业,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开始有报告文学作品问世。
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
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
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如《酒国》及《丰乳肥臀》等,不少的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
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也在农村度过,莫言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
小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的,也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
《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描写一个人的“变身”,以华丽的语言带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
《酒国》则以充满浪漫色彩的描写,绘划出一个盛产名酒地方的故事。
《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对自己的一大超越。
无论故事的情境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是鬼灵精怪,莫言的丰富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不已--诚如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所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二、荣誉奖项奖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19时(北京时间),中国作家莫言凭借作品《蛙》荣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莫言获奖理由:“他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福冈亚洲文化奖
2006年7月7日,日本福冈市政府宣布,把“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的大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评审委员会将于下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中国发布此消息。
莫言是继巴金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中国作家。
除巴金外,我国社会学人类学家费孝通,导演侯孝贤、张艺谋,考古学家王仲殊曾荣获大奖,经济学家厉以宁、现代艺术家徐淼先后获得过该奖的学术研究奖和艺术·文化奖。
莫言作品全国中篇小说奖
电影《红高粱》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获得过很多重要的奖项,比如: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三、莫言经典语录
1、所谓最难忘的,就是从来不曾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
2、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3、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
4、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5、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我怀念过去的我们。
6、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生日快乐!
7、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8、回首,才看见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悲伤的青春。
9、不幸的人才要更坚强。
10、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
11、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12、不要依赖别人,是你还有人可以依赖的时候才说的出来的。
13、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14、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15、当你做对的时候,没有人会记得;当你做错的时候,连呼吸都是错。
16、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换回来
四、人物评价
1、莫言的作品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南美大文豪马尔克斯,联想到他是在模仿马尔克斯的作品。
但实际上,莫言不是模仿马尔克斯,莫言对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在结合幻想和现实方面他甚至超越了马尔克斯。
——【谢尔.埃斯普马克】诺奖评委会主席
2、王蒙: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世界关注
著名作家王蒙表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件很好的事情。
“莫言是中国这一代很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包括日本的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等,对莫言都有很高的评价。
”“莫言的获奖说明了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
3、周国平:使中国作家不再神化诺奖
著名作家周国平在其实名认证的微博上表态,称“莫言获诺奖,真好,诺奖由神话变成了身边故事,中国作家从此可以平常心对诺奖了,得和不得都没什么大不了了。
”
4、麦家:感觉就像获奥运首金
莫言问鼎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麦家表示,感觉就像获奥运首金。
“我们中国人向来是很在乎得到世界承认、认可的东西。
如果有一个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坛上拿了一个公认的大奖,我觉得就像在奥运会上拿了金牌一样,你看拿到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的许海峰,大家记了这么多年。
”
【名人素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