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气流分布

室内气流分布
室内气流分布

第10章 室内气流分布

10、1 对室内气流分布得要求与评价

10、1、1 概述

空气分布又称为气流组织。室内气流组织设计得任务就就是合理得组织室内空气得流动与分布,使室内工作区空气得温度、湿度、速度与洁净度能更好得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们舒适感得要求。

空调房间内得气流分布与送风口得型式、数量与位置,回风口得位置,送风参数,风口尺寸,空间得几何尺寸及污染源得位置与性质有关。

下面介绍对气流分布得主要要求与常用评价指标。

10、1、2 对温度梯度得要求

在空调或通风房间内,送入与房间温度不同得空气,以及房间内有热源存在,在垂直方向通常有温度差异,即存在温度梯度。

在舒适得范围内,按照ISO7730标准,在工作区内得地面上方1、1m 与0、1m 之间得温差不应大于3℃(这实质上考虑了坐着工作情况);

美国ASHRAE55-92标准建议1.8m 与0.1m 之间得温差不大于3℃(这就是考虑人站立工作情况)。

10、1、3 工作区得风速

工作区得风速也就是影响热舒适得一个重要因素。在温度较高得场所通常可以用提高风速来改善热舒适环境。但大风速通常令人厌烦。

试验表明,风速<0、5m/s 时,人没有太明显得感觉。我国规范规定:舒适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0、2m/s ,夏季≯0、3m/s 。工艺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0、3m/s ,夏季宜采用0、2-0、5m/s 。

10、1、4 吹风感与气流分布性能指标

吹风感就是由于空气温度与风速(房间得湿度与辐射温度假定不变)引起人体得局部地方有冷感,从而导致不舒适得感觉。

1.有效吹风温度EDT

美国ASHRAE 用有效吹风温度EDT(Effective Draft Temperature)来判断就是否有吹风感,定义为

)15.0(8.7)(EDT ---=x m x t t ν (10-1)

式中 t x ,t m --室内某地点得温度与室内平均温度,℃;

v x --室内某地点得风速,m/s 。

对于办公室,当EDT=-1、7~l ℃,v x <0、35m/s 时,大多数人感觉就是舒适

得,小于下限值时有冷吹风感。

EDT 用于判断工作区任何一点就是否有吹风感。

2.气流分布性能指标ADPI

气流分布性能指标ADPI (Air Diffusion Perfomance Index ),定义为工作区内各点满足EDT 与风速要求得点占总点数得百分比。

对整个工作区得气流分布得评价用ADPI 来判断。

对已有房间,ADPI 可以通过实测各点得空气温度与风速来确定。

在气流分布设计时,可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得办法进行预测;或参考有关文献、手册提供得数值。

10、1、5 通风效率E v

通风效率E v (Ventilation efficiency)又称混合效率,定义为实际参与工作

区内稀释污染物得风量与总送入风量之比,即

V

CV V V V V V E &&&-= Ev 也表示通风或空调系统排出污染物得能力,因此Ev 也称为排污效率。 ⑴当送入房间空气与污染物混合均匀,排风得污染物浓度等于工作区浓度时,E v =1。

⑵一般得混合通风得气流分布形式,E V <1。若清洁空气由下部直接送到工

作区时,工作区得污染物浓度可能小于排风得浓度,Ev>1。

E V 不仅与气流分布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还与污染物分布有关。污染源位于排

风口处,Ev 增大。

以转移热量为目得得通风与空调系统,通风效率中浓度可以用温度来取代,并称之为温度效率E T ,或称为能量利用系数,表达式为

s

s e T t t t t E --= (10-2) 式中 t e 、t 、t s --分别为排风、工作区与送风得温度,℃。

10、1、6 空气龄

⑴空气质点得空气龄:简称空气龄(Age of air),就是指空气质点自进入房间至到达室内某点所经历得时间。

⑵局部平均空气龄:某一微小区域中各空气质点得空气龄得平均值。

空气龄得概念比较抽象,实际测量很困难,目前都就是用测量示踪气体得浓度变化来确定局部平均空气龄。

由于测量方法不同,空气龄用示踪气体得浓度表达式也不同。

如用下降法(衰减法)测量,在房间内充以示踪气体,在A 点起始时得浓度为c(0),然后对房间进行送风(示踪气体得浓度为零),每隔一段时间,测量A 点得示踪气体浓度,由此获得A 点得示踪气体浓度得变化规律c(r),于就是A 点得平均空气龄(单位为s)为

)

0()(0c dr

c A ?∞=ττ (10-3) ⑶全室平均空气龄:全室各点得局部平均空气龄得平均值

?=V

dV V ττ1 (10-4) 式中V 为房间得容积。

如用示踪气体衰减法测量,根据排风口示踪气体浓度得变化规律确定全室平均空气龄,即 ??∞

=00)()(dr c dr c e e A ττττ (10-5) 式中c e (τ)即为排风得示踪气体浓度随时间得变化规律。

⑷局部平均滞留时间(Residence time):房间内某微小区域内气体离开房间前在室内得滞留时间,用τr 表示,单位为s 。

⑸空气流出室外得时间

微小区域得空气流出室外得时间:某一微小区域平均滞留时间减去空气龄。 全室平均滞留时间:全室各点得局部平均滞留时间得平均值,用于r τ表示。

全室平均滞留时间等于全室平均空气龄得2倍,即

ττ2=r (10-6)

理论上空气在室内得最短得滞留时间为

N V

V n 1==&τ (10-7) 式中 V 为房间体积,m 3;V &为送入房间得空气量,m 3/s ;N 为以秒计得换气次数,

1/s ;τn 又称为名义时间常数(Nominal time constant)。

空气从送风口进入室内后得流动过程中,不断掺混污染物,空气得清洁程度与新鲜程度将不断下降。

空气龄短,预示着到达该处得空气可能掺混得污染物少,排除污染物得能力愈强。显然,空气龄可用来评价空气流动状态得合理性。

10、1、7 换气效率

换气效率(Air exchange e ffciency)ηa 就是评价换气效果优劣得一个指标,

它就是气流分布得特性参数,与污染物无关。

其定义为:空气最短得滞留时间ηn 与实际全室平均滞留时间于r τ之,即

τ

τττη2n r n a == (10-8) 式中 τ--实际全室平均空气龄,s 。τn /2--最理想得平均空气龄。

从式(10-8)可以瞧到:换气效率也可定义为最理想得平均空气龄τn /2与全室平均空气龄τ之比。

τa 就是基于空气龄得指标,它反映了空气流动状态合理性。最理想得气流

分布τa =1,一般得气流分布τa <l 。

1O 、2 送风口与回风口

1.送风口得型式

⑴按安装位置分为

侧送风口、顶送风口(向下送)、地面风口(向上送)。

⑵按送出气流得流动状况分为

扩散型风口、轴向型风口与孔板送风口。

扩散型风口:具有较大得诱导室内空气得作用,送风温度衰减快,但射程较短;

轴向型风口:诱导室内气流得作用小,空气温度、速度得衰减慢,射程远; 孔板送风口:在孔板上满布小孔得送风口,速度分布均匀,衰减快。 ⑶按形状分为

格栅、活动百叶窗、喷口、散流器、旋流式喷口与置换送风口。

①格栅送风口

叶片或空花图案得格栅,用于一般空调工程。

②活动百叶窗

如图10-1所示。通常装于侧墙上用作侧送风口。

双层百叶风口:有两层可调节角度得活动百叶,短叶片用于调节送风气流得扩散角,也可用于改变气流得方向;调节长叶片可以使送风气流贴附顶棚或下倾一定角度(当送热风时)。

单层百叶风口:只有一层可调节角度得活动百叶。

这两种风口也常用作回风口。

③喷口

如图10-2所示,有固定式喷口与可调角度喷口。用于远程送风,属于轴向型风口。射程(末端速度0、5m/s处)一般可达到10-30m,甚至更远。

通常在大空间(如体育馆、候机大厅)中用作侧送风口;送热风时可用作顶送风口。

如风口既送冷风又送热风,应选用可调角喷口。

调角喷口得喷嘴镶嵌在球形壳中,该球形壳(与喷嘴)在风口得外壳中可转动,最大转动角度30o。可人工调节,也可电动或气动调节。在送冷风时,风口水平或上倾;送热风时,风口下倾。

图10-1 活动百叶风口

(a)双层百叶风口 (b)单层百叶风口

图10-2 喷口

(a)固定式喷口 (b)可调角度喷口

④散流器

图10-3为三种比较典型得散流器。直接装于顶棚上,就是顶送风口。

?平送流型得方形散流器

如图(a)所示,有多层同心得平行导向叶片,使空气流出后贴附于顶棚流动。

可以做成方形,也可做成矩形;可四面出风、三面出风、两面出风或一面出风。

平送流型得圆形散流器与方形散流器相类似。

平送流型散流器适宜用于送冷风。

?下送流型得圆形散流器

图(b)所示,又称为流线型散流器。

叶片间得竖向间距就是可调得。增大叶片间得竖向间距,可以使气流边界与中心线得夹角减小。送风气流夹角一般为20o-30o,在散流器下方形成向下得气流。

?圆盘型散流器

如图(c)所示,射流以45o夹角喷出,流型介于平送与下送之间。

适宜于送冷、热风。

各类散流器得规格都按颈部尺寸A×B或直径D来标定。

图10-3 方形与圆形散流器

(a)平送流型方形散流器 (b)向下送流型得圆形散流器 (c)圆盘型散流器

⑤可调式条形散流器

如图10-4所示。条缝宽19mm,长度500-3000mm,据需要选用。

调节叶片得位置,可改变出风方向或关闭;可多组组合(2、3、4组)在一起使用,如图所示。

条形散流器用作顶送风口,也可用于侧送口。

图10-4 可调式条形散流器

(a)左出风 (b)下送风 (c)关闭 (d)多组左右出风 (e)多组右出风

⑥固定叶片条形散流器

如图10-5所示,颈宽50-150mm,长度500-3000mm。

根据叶片形状可有三种流型:直流式、单侧流与双侧流。

可以用于顶送、侧送与地板送风。

图10-5 固定叶片条形散流器

(a)直流式 (b)单侧流 (c)双侧流

⑦旋流式风口

如图10-6所示,有顶送式风口与地板送风得旋流式风口。

?顶送式风口

如图(a),风口中有起旋器,空气通过风口后成为旋转气流,并贴附于顶棚流动。

特点:诱导室内空气能力大、温度与风速衰减快。

适宜在送风温差大、层高低得空间中应用。

旋流式风口得起旋器位置可以上下调节,当起旋器下移时,可使气流变为吹出型。

?地板送风得旋流式风口

如图(b),工作原理与顶送形式相同。

图10-6 旋流式风口

1-起旋器 2-旋流叶片 3-集尘箱 4-出风格栅

⑧置换送风口

如图10-7所示。风口靠墙置于地上,风口得周边开有条缝,空气以很低得速度送出,诱导室内空气得能力很低,从而形成置换送风得流型。

送风口角度:靠墙上放置时,在180o范围内送风;置于墙角处,在90o范围内送风;置于厅中央,在360o范围内送风。图10-7所示为180o范围送风口。

图10-7 置换送风口图10-8 回风口

(a)格栅式回风口 (b)为可开式百叶回风口

1-铰链 2-过滤器挂钩

2.回风口

由于回风口得汇流流场对房间气流组织影响比较小,因此风口得形式比较简单。

上述活动百叶风口、固定叶片风口等都可以做回风口。也可用铝网或钢网做成回风口。图l0-8中示出了两种专用于回风得风口。

图(a)就是格栅式风口,风口内用薄板隔成小方格,流通面积大,外形美观。

图(b)为可开式百叶回风口。

百叶风口可绕铰链转动,便于在风口内装卸过滤器。

适宜用作顶棚回风得风口,以减少灰尘进入回风顶棚。

还有一种固定百叶回风口,外形与可开式百叶风口相近,只就是不能开启。

10、3 典型得气流分布模式

1.影响气流分布得流动模式得因素

气流分布得流动模式取决于送风口与回风口位置、送风口形式等因素。其中送风口(位置、形式、规格、出口风速等)就是气流分布得主要影响因素。

2.房间内空气流动模式得类型

(1)单向流:空气流动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2)非单向流:空气流动得方向与速度都在变化;

(3)两种流态混合存在得情况。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风口布置方式得气流分布模式。

10、3、1侧送风得气流分布

图l0-9给出了7种侧送风得气流分布模式。

1、上侧送,同侧下部回风

⑴气流分布

如图(a),送风气流贴附于顶棚,工作区处于回流区中。

⑵特点

?送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充分,工作区风速较低,温湿度比较均匀。

?适用于恒温恒湿得空调房间。

?排出空气得污染物浓度或温度基本上等于工作区得浓度与温度,因此通

风效率E

V 与温度效率E

T

接近于1。但换气效率ηa较低,大约小于0、5。

2.上侧送风,对侧下部回风

⑴气流分布

如图(b),工作区在回流与涡流区中。

⑵特点:回风得污染物浓度低于工作区得浓度,E v<1。

3.上侧送风,同侧上部回风

⑴气流分布

如图(c),气流分布形式与图(a)相类似。

⑵特点:E

V

比图(a)要稍低一些,ηa=0、2-0、55。

4.双侧送,双侧下回

如图(d),相当于图(a)中气流分布得并列模式。

5.上部两侧送,上回

如图(e),相当于图(c)中气流分布得并列模式。

图(d)、(e)适用于房间宽度大,单侧送风射流达不到对侧墙时得场合。

6.中部侧送风、下部回风、上部排风

对于高大厂房可采用此种气流分布,如图(f)所示。

当送冷风时,射流向下弯曲。这种送风方式在工作区得气流分布模式基本上与(d)相类似。

上部区域温湿度不需控制,可进行部分排风;尤其就是热车间,上部排风可以有效排除室内得余热。

7.水平单向流

如图(g),两侧都应设静压箱,使气流在房间得断面上均匀分布。

回风口附近E

V =1;在气流得上游侧E

V

>1;在靠近送风口处E

V

=∞。

换气效率Va=l。

这种气流分布模式多用于洁净空调。

图10-9 侧送风得室内气流分布

(a)上侧送,同侧下回 (b)上侧送,对侧下回 (c)上侧送,上回

(d)双侧送,双侧下回 (e)上部两侧送,上回 (f)中侧送,下回,上排

(g)水平单向流

10、3、2 顶送风得气流分布

图10-10给出了四种典型得顶送风气流分布模式。

图l0-10 顶送风得室内气流分布

(a)散流器平送,顶棚回风 (b)散流器向下送风,下侧回风

(c)垂直单向流 (d)顶棚孔板送风,下侧回风

1.散流器平送,顶棚回风

⑴气流分布

如图(a)所示。散流器底面与顶棚在同一平面上,送出得气流为贴附于顶棚得射流。射流得下侧卷吸室内空气,射流在近墙下降。顶棚上得回风口应远离散流器。工作区基本上处于混合空气中。

⑵特点:通风效率E

V 低于侧送气流。换气效率η

a

约为0、3-0、6。

2.向下送风,下侧回风

⑴ 气流分布

如图(b)所示。散流器为向下送风口。射流在起始段不断卷吸周围空气,断面逐渐扩大,当相邻射流搭接后,气流呈向下流动模式。

工作区位于向下流动得气流中,在工作区上部就是射流得混合区。

⑵ 特点:E

V 与η

a

都比图(a)得高。

3.垂直单向流

⑴ 气流分布

如图(c)所示。送风与回风都设静压箱。送风顶棚就是孔板,下部就是格栅地板,在横断面上气流速度均匀,方向一致。

⑵ 特点:E

V >1,η

a

=l。

4.顶棚孔板送风,下侧部回风

⑴ 气流分布

如图(d)所示,取消了格栅地板,改为一侧回风。不完全就是单向流,气流在下部偏向回风口。

⑵ 特点:E

V >1,η

a

a

高。

10、3、3 下部送风得气流分布

图10-11为两种典型得下部送风得气流分布图。

1.地板送风

⑴ 气流分布

如图(a)所示。送出得气流可以就是水平贴附射流或垂直射流。

射流卷吸下部得部分空气,在工作区形成许多小得混合气流。工作区内得人体与热物体周围得空气变热而形成“热射流”,卷吸周围得空气上升,污染热气流经上部回风口排出房间。

当“热射流”卷吸所需得空气量<下部得送风量时,该区域内得气流向上流动;当到达一定高度,卷吸所需得空气量〉下部送风量时,将卷吸顶棚返回得气流,上部形成回流得混合区(如图中虚线以上区域)。

当混合区在1、8m以上时,可保持工作区有较高空气品质。这种气流分布模式称之为置换通风(Dispiacement ventilation)。

⑵特点:工作区内气流近似于单向流;通风效率E

V 与温度效率E

T

都很高,

换气效率η

a

=0、5-0、6;节省冷量,有较高得室内空气品质。

不适用于送热风得场合。

图10-11 下部送风得室内气流分布

(a)地板送风 (b)下部低速侧送风

2、下部低速侧送

⑴ 气流分布

如图10-11图(b)所示。送风口速度很低,一般约为0、3m/s。

低温度送风气流沿地面扩散开来,在下部形成一层温度较低得送风气流,室内得人体与热物体使其周围得空气受热上升,污染热气流从上部得回风口排出室外。送风气流不断补充、置换上升得热气流,形成接近单向得向上气流。这种气流分布模式就是置换通风得最基本形式。

约为0、5-0、67。

⑵特点:通风效率与温度效率都很高,换气效率η

a

下部送风还有座椅送风方式,即在座椅下或椅背处送风。通常用于影剧院、体育馆得观众厅。

注意:下部送风垂直温度梯度都较大,设计时应进行校核。

送风温度不应太低,避免足部有冷风感。

下部送风适用于计算机房、办公室、会议室、观众厅等场合。

10、4 室内气流分布得设计计算

气流分布设计(气流组织设计)得任务:选择气流分布形式,确定送、回风口得形式、数量、尺寸及布置,计算送风射流参数。

10、4、1 侧送风得计算

1.受限气流得基本概念

除高大空间中得侧送风气流可瞧作自由射流外,大部分房间得侧送风气流(如图10-9),都就是受限射流。射流得边界受到房间顶棚、墙等限制影响。

⑴气流分布

前苏联学者研究表明:

气流从风口喷出后得开始阶段仍按自由射流得特性扩散,射流断面与流量逐渐增大,边界为一直线;

当射流断面扩展到房屋断面得20%-25%时,射流断面扩展得速度比自由射流要缓慢;

当射流断面扩展到房屋断面得40%-42%时,射流断面与流量都达到最大(图10-12中断面Ⅰ-Ⅰ),之后断面与流量逐渐减小,直到消失。

图10-12 受限射流断面图 ⑵射流受限得程度 用射流自由度0d A 来表示,其中A 为房间得断面积,m 2,当有多股射流时,

A 为射流服务区域得断面积;d 0为风口得直径,m ,当为矩形风口时按面积折算

成圆得直径。

⑶回流最大平均速度

回流区中风速最大断面应在射流扩展到最大断面积得断面处(图10-12中I-I 断面),因这里就是回流断面最小得地方。

试验结果表明,回流最大平均速度(即工作区得最大平均速度)v r,max (m/s)与

风口出口风速v 0(m/s)有如下关系:

69.00

0,=d A v v man r (10-9) 如果工作区允许最大风速为0、2-0、3m/s ,则允许最大得出口风速为

,0)43.0~29.0(d A

v man = (10-10) 另外,出口风速还应考虑噪声得要求,一般宜在2-5m/s 内选取;对噪声控制要求高得场合,风速应取小值。

⑷温度衰减得变化规律

在空调房间内,射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掺混室内空气,其温度逐渐接近室内温度。射流温度衰减与射流自由度、紊流系数、射程有关;对于室内温度波动允许大于1℃得空调房间,可认为只与射程有关。

温度衰减得变化规律,见表10-1。 x/d 0 2 4 6 8 10 15 20 25 30 40

Δt x /Δt s 0、54 0、38 0、31 0、27 0、24 0、18 0、14 0、12 0、09 0、04

当送冷风时,射流将较早地脱离顶棚而下落。射流得贴附长度与射流得阿基米得数Ar 有关,即

r

s o T v t gd Ar 20?= (10-11) 式中 Δt s --送风温差,即室内工作区温度t r 与送风温度t s 之差,℃;Tr =273+t r ,

K ;

g--重力加速度,m/s 2。

Ar 数愈小,射流贴附长度愈长;Ar 愈大,贴附射程愈短。

Ar(×103) 0、2 1、0 2、0 3、0 4、0 5、0 6、0 7、0 9、0 11 13

在布置风口时,风口应尽量靠近顶棚,使射流贴附顶棚。另外,为了不使射流直接到达工作区,侧送风得房间高度H≮H′

3.007.0+++='s x h H (10-12)

式中 h--工作区高度,1、8-2、0m ;x 与s 见图9-12所示;0、3m 为安全裕度。

2.气流组织设计要求

⑴气流组织设计时,要求射流贴附长度达到对面墙0、5m 处;

⑵要求该处得射流温度与工作区温度之差为1℃左右;如果就是恒温恒湿空调房间,应根据允许温度波动值来确定。

3.气流组织设计计算方法及计算步骤

(1)按允许得射流温度衰减值,求出射流最小相对射程x/d o 。对于舒适性空

调,射流末端温差Δt x 可取1℃左右。

(2)根据射流得实际长度与最小相对射程,计算风口允许得最大直径d 0,max 。从风口样本中预选风口得规格尺寸。对于非圆形得风口,按面积折算风口直径,即

00128.1A d = (10-13)

(3)设定风口数量n ,计算风口得出风速度,即

n

A V v 00ψ&= (10-14) 式中ψ为风口有效断面系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或从风口样本上查找,对于双层百叶风口约为0、72-0、82。出口风速一般不宜大于5m/s 。

(4)根据房间得宽度B 与风口数计算出射流服务区断面为

A=BH/n (10-15)

由此可以计算射流自由度0/d A ,m ax ,0v 。如0m ax ,0v v >,认为合适;如0m ax ,0v v <,则表明回流区平均风速超过了规定值。超过太多时,应重新设置风口数与风口尺寸。

(5)计算Ar ,由表10-2确定射流贴附得射程x′,如x′≥x,认为设计合理,否则重新假设风口数与风口尺寸。重复上述计算。

以上得计算步骤与实例适用于对温度波动范围得控制要求并不严格得空调房间。

对于恒温恒湿空调房间得气流分布设计参阅文献[7]、[8]。

10、4、2 散流器送风得计算

1.多层平行叶片与盘式散流器送风

多层平行叶片散流器得气流分布模式如图10-10(a)所示,送出得气流贴附于顶棚。

盘式散流器送出得气流扩散角大,接近平送流型。

图10-13 散流器平面布置图

(a)对称布置 (b)梅花形布置

1-柱 2-方形散流器 3-三面送风散流器 ⑴散流器得布置原则

①要考虑建筑结构得特点,散流器平送方向不得有障碍物(如柱)。

②一般按对称布置或梅花形布置(如图10-13所示)。

③每个圆形或方形散流器所服务得区域最好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如果散流器服务区得长宽比大于1、25时,宜选用矩形散流器。

如果采用顶棚回风,则回风口应布置在距散流器最远处。

⑵散流器射流得速度衰减方程

根据P 、J 杰克曼(P 、J 、Jackman)对圆形多层锥面与盘式散流器得实验结果,散流器射流得速度衰减方程为

2

/10x x KA v v x += (10-16) 式中 x--以散流器中心为起点得射流水平距离,m ;

v x --在x 处得最大风速,m/s ;

v 0--散流器出口风速,m/s ;

x 0--平送射流原点与散流器中心得距离,多层锥面散流器取0、07m ;

A--散流器得有效流通面积,m 2;

K--系数,多层锥面散流为1、4,盘式散流气为1、1。

室内平均风速v m (m/s)与房间大小、射流得射程有关,即

2

/122)4/(381.0H L rL v m += (10-17) 式中 L--散流器服务区边长,m ;

H--房间净高,m ;

r--射流射程与边长L 之比。

rL--射程,即为散流器中心到风速为0、5m/s 处得距离,通常把射程控制在到房间(区域)边缘之75%。

式(10-17)就是等温射流得计算公式。当送冷风时,应增加20%,送热风时减少20%。

⑶气流分布设计步骤

①布置散流器;

②预选散流器;

③校核射流得射程与室内平均风速。

2、流线型散流器送风

流线型散流器送风得空气分布见图10-10(b)。

⑴混合层得高度h m

为了使工作区位于向下得流动气流中,在布置散流器密度时,要使混合层得高度h m 不得延伸到工作区,即

H-h m ≥工作区高度 (10-18)

)2(210d L tg h m -=θ

(10-19) 式中 H--房间得净高,m ;工作区高度按工艺要求确定,一般为1、8-2m ;L--散流器得中心距,m ;d 0--散流器颈部直径,m ;θ--散流器射流边缘与中心线得

夹角,取决于散流器叶片得竖向间距,查风口样本或手册。

⑵射流轴心速度衰减得规律

)4d (Z /6.00

时>=d Z v v z (10-20) 式中 v--散流器颈部得风速,m/s ;Z--从散流器出口算起得射程,m ;v z --距风口Z 处得轴心速度,m/s 。

⑶射流得温度衰减规律

/0

d Z C t t z s z =?? (10-21) 式中 Δt s 为送风温差,℃;Δt z --射程Z 处得射流温度与工作区温度之差;C z --实验系数。

10.4.3 条形散流器送风

图lO-14为双条缝散流器平送风得气流分布模式。散流器可采用图10-4(d)得可调式散流器或固定叶片散流器。

1、 风口速度衰减方程

根据P .J 杰克曼得实验结果,条形风口速度衰减方程为

2

/10??

? ??=x b K v v x (10-22) 式中 x--从条缝中心为起点得射流水平距离,m ,由于条缝很小,射流原点与条缝中心很近,可视为同心;系数K =2、35;b--条形宽度,m ;其余符号同式(10-16)。

2.室内得平均风速

与房间尺寸、射流长度有关,可按下式计算:

2/12225.0??

? ??+=H L r L v m (10-23) 式中 L--风口中心到房间墙边或服务区域边缘得距离,m ;r--射流末端风速为

0、5m/s 得射程与风口到墙边(或服务区域边缘)距离L 之比,一般取0、75。

式(10-23)为等温射流得公式。当送冷风时,v m 应增加20%;送热风时,减

少20%。

3、设计步骤

同散流器得设计步骤。

注意:公式(10-22)、(10-23)就是两个相反方向送风条缝得计算公式,也适用于两个条缝分别设在墙边相对送风得模式。

10、4、4 喷口送风

大空间空调或通风常用喷口送风,可以侧送,也可以垂直下送。喷口通常就是平行布置得,当喷口相距较近时,射流达到一定射程时会互相重叠而汇合成一片气流。

对于这种多股平行非等温射流得计算可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实验研究综合得计算公式。

许多场合,多股射流在接近工作区附近重叠,为简单起见,可以利用单股自由射流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1.喷口垂直向下送风

⑴轴心速度衰减方程

3

/10009

.11??

????±=d x K Ar x d K v v x (10-24) 式中 d 0--喷口出口直径,m ,对于矩形喷口,利用式(10-13)按面积进行折算;

Ar 按式(10-11)计算;x--离风口得距离,m ;K--射流常数。送冷风取“十”,送热风取“—”。

⑵轴心温度衰减方程

83.00v v t t x s x =?? (10-25) ⑶设计计算步骤

①根据建筑平面特点布置风口,确定每个风口得送风量。

②假定喷口出口直径d 0,按式(10-24)计算射流到工作区(即x =房间净高-

工作区高度)得风速v x ,如果v x 符合设计要求得风速,则进行下一步计算;否则

需重新假定d 0或重新布置风口,再进行计算。

③用式(10-25)校核区域温差Δt x 就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也需

重新假定d 0或重新布置风口。

2.喷口侧送风

设喷口与水平轴有一倾角α,向下倾为正,向上为负。倾角得大小根据射流预定得到达位置确定。通常送热风时下倾,而送冷风时α=0。

⑴射流中心线轨迹方程

图10-15 喷口侧送射流得轨迹

???

? ??±=ααcos 42.0000d x K Ar tg d x d y (10-26) ⑵在(x,y)点处得射流轴心速度

x

d K v v x αcos 00= (10-27) ⑶轴心温度衰减方程

83.00

v v t t x s x =?? ⑷设计步骤

与垂直送风相同。

空调房间室内气流组织模拟(fluent)

模型[1] m s,送风温如图,房间左下角有一个空调,送风和回风方向如图所示。送风速度为1/ 度为25℃,壁面温度为30℃。 1.建立模型及网格划分 ①建立模型及网格划分的步骤在此处暂时省略,以后后机会再补上,这里直接读入网格文件hvac-room.msh。 ②读入网格后应检查网格及网格尺寸,通过Mesh下的Check和Scale进行实现,这里不做详细描述。 2.求解模型的设定 ①启动FLUENT。启动设置如图,这里着重说说Double Precision(双精度)复选框,对于大多数情况,单精度求解器已能很好的满足精度要求,且计算量小,这里我们选择单精度。然而对于以下一些特定的问题,使用双精度求解器可能更有利。 [1] 李鹏飞,徐敏义,王飞飞.精通CFD工程仿真与案例实战:FLUENT GAMBIT ICEM CFD Tecplot[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312-317

a.几何特征包含某些极端的尺度(如非常长且窄的管道),单精度求解器可能不能足够精确地表达各尺度方向的节点信息。 b.如果几何模型包含多个通过小直径管道相互连接的体,而某一个区域的压力特别大(因为用户只能设定一个总体的参考压力位置),此时,双精度求解器可能更能体现压差带来的流动。 c.对于某些高导热系数比或高宽纵比的网格,使用单精度求解器可能会遇到收敛性不佳或精确度不足不足的问题,此时,使用双精度求解器可能会有所帮助。 ②求解器设置。这里保持默认的求解参数,即基于压力的求解器定常求解。如图: 下面说一说Pressure-based和Density-based的区别:

a.Pressure-Based Solver是Fluent的优势,它是基于压力法的求解器,使用的是压力 修正算法,求解的控制方程是标量形式的,擅长求解不可压缩流动,对于可压流动 也可以求解;Fluent 6.3以前的版本求解器,只有Segregated Solver和Coupled Solver,其实也Pressure-Based Solver的两种处理方法; b.Density-Based Solver是Fluent 6.3新发展出来的,它是基于密度法的求解器,求解 的控制方程是矢量形式的,主要离散格式有Roe,AUSM+,该方法的初衷是让Fluent 具有比较好的求解可压缩流动能力,但目前格式没有添加任何限制器,因此还不太 完善;它只有Coupled的算法;对于低速问题,他们是使用Preconditioning方法来 处理,使之也能够计算低速问题。Density-Based Solver下肯定是没有SIMPLEC, PISO这些选项的,因为这些都是压力修正算法,不会在这种类型的求解器中出现 的;一般还是使用Pressure-Based Solver解决问题。 基于压力的求解器适用于求解不可压缩和中等程度的可压缩流体的流动问题。而基于密度的求解器最初用于高速可压缩流动问题的求解。虽然目前两种求解器都适用于各类流动问题的求解(从不可压缩流动到高度可压缩流动),但对于高速可压缩流动而言,使用基于密度的求解器通常能获得比基于压力的求解器更为精确的结果。 -湍流模型,Define/Models/Viscous。 ③流动模型设置。这里使用的是kε -模型,这种模型应用较多,计算量适中, a.这里我们使用的湍流模型是Standard kε 有较多数据积累和比较高的精度,对于曲率较大和压力梯度较强等复杂流动模拟效 果欠佳。一般工程计算都使用该模型,其收敛性和计算精度能满足一般的工程计算 要求,但模拟旋流和绕流时有缺陷。 b.壁面函数的选择,我们这里选择的是,标准壁面函数法。其应用较多,计算量小, 有较高的精度。适合高雷诺数流动,对低雷诺数流动问题,有压力梯度、高度蒸腾 和大的体积力、低雷诺数和高速三维流动问题不适合。

施工组织设计外文翻译

摘要: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对工期及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也有重要影响。施工组织是项目建设和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能调节施工中人员、机器、原料、环境、工艺、设备、土建、安装、管理、生产等矛盾,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监督和控制,才能科学合理的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低成本、少耗能的完成。 关键词: 项目管理施工组织方案重要性 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对工程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的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是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其目的是使工程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使整个工程在施工中获得相对的最优效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性的原因 建筑工程及其施工具有固定性与流动性、多样性与单件性、形体庞大与施工周期长这三对特点。所以,每一建筑工程的施工都必须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这是因为:其它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都有着自己固定的、长期适用的工厂。而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不可能建立这样的工厂,只能是当每一个建筑工程施工时,建立一个相应的、临时性的,如同工厂作用性质的施工现场准备,即工地。施工单件性特点与施工流动性特点,决定了每一建筑工程施工都要选择相应的机具和劳动力组织。选择施工方法、拟定施工技术方案及其劳动力组织和机具配置,统称为施工作业能力配置。施工周期的特点,决定了各种劳动力、机具和众多材料物资技术的供应时间也比较长,这就产生了与施工总进度计划相适应的物资技术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由此可见,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管理中是相当重要的。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重要性 建筑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在项目管理中工程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基本的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的分析、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还有经济分析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其中,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确定更为重要,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方法的选择、土方的施工方法及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选择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算价格的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业主使用要求及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是控制投资和降低工程项目造价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2.1施工组织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不仅是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的基础,也是工程安全的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

铁塔室分项目建议书

中国铁塔新疆分公司2015年 克拉玛依市(区)克拉玛依科博馆室分工程 项目建议书 项目编码: 编制单位:陕西通信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时间:2015年2月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背景 克拉玛依科博馆位于世纪大道与迎宾大道的交汇处,主要以展厅为主,其余部分为4D影院、儿童科技乐园、历史风貌展厅、文物修复室、办公区域、库房,总建筑面积约100000平方米。由于室外信号基站的距离站点较远,经现场测试,三家运营商在该楼宇内覆盖均存在盲区,室内信号不满足需求,无法保证正常通话质量,因此选用建设室内分布系统解决信号问题。 (二)建设目标 根据铁塔公司新疆分公司无线网络室内综合覆盖工程的建设要求,本次工程对克拉玛依科博馆进行无线网络的室内覆盖。工程实施后,三家运营商(移动2G,3G,4G;联通3G,4G;电信3G,4G)各系统信号质量应满足网络建设目标,可以满足克拉玛依科博馆内三家营运商各系统用户的业务需求。 二、资源现状分析 由于该建筑为新建建筑,原各家公司均未进行前期建设,无可利旧资源。 三、建设方案 (一)建设规模 科博馆位于新疆克拉玛依世纪大道与迎宾大道的交汇处,经度:84.88582纬度:45.57045 ,根据实地勘察和测试此站点为数据业务需求的热点,通过和业主协商及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克拉玛依分公司的建设意见,本工程在此站点建设室内分布系统。预计主要用料如下: 该室内覆盖站点工程建设规模如下表: 表1.3-1 站点规模表 室内覆盖工程总投资为1151274.95元,每平米造价为¥11.51元 元。 (二)建设方案 本期将科博馆B1F-5F进行室分覆盖。 四、投资估算 克拉玛依科博馆室内覆盖新建工程共投资1151274.95元,包括: 主材费:211060元,不包含馈线和头子的费用;

施工组织设计外文翻译

XXXXXXXXX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学生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摘要: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对工期及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也有重要影响。施工组织是项目建设和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能调节施工中人员、机器、原料、环境、工艺、设备、土建、安装、管理、生产等矛盾,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监督和控制,才能科学合理的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低成本、少耗能的完成。 关键词: 项目管理施工组织方案重要性 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对工程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的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是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其目的是使工程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使整个工程在施工中获得相对的最优效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性的原因 建筑工程及其施工具有固定性与流动性、多样性与单件性、形体庞大与施工周期长这三对特点。所以,每一建筑工程的施工都必须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这是因为:其它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都有着自己固定的、长期适用的工厂。而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不可能建立这样的工厂,只能是当每一个建筑工程施工时,建立一个相应的、临时性的,如同工厂作用性质的施工现场准备,即工地。施工单件性特点与施工流动性特点,决定了每一建筑工程施工都要选择相应的机具和劳动力组织。选择施工方法、拟定施工技术方案及其劳动力组织和机具配置,统称为施工作业能力配置。施工周期的特点,决定了各种劳动力、机具和众多材料物资技术的供应时间也比较长,这就产生了与施工总进度计划相适应的物资技术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由此可见,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管理中是相当重要的。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重要性 建筑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在项目管理中工程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基本的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的分析、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还有经济分析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其中,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确定更为重要,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方法的选择、土方的施工方法及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选择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算价格的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业主使用要求及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是控制投资和降低工程项目造价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2.1施工组织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不仅是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的基础,也是工程安全的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工程投资概预算的主要依据和编制招投标文件的

室内气流分布

第10章 室内气流分布 10.1 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与评价 10.1.1 概述 空气分布又称为气流组织。室内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合理的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与分布,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的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们舒适感的要求。 空调房间内的气流分布与送风口的型式、数量和位置,回风口的位置,送风参数,风口尺寸,空间的几何尺寸及污染源的位置和性质有关。 下面介绍对气流分布的主要要求和常用评价指标。 10.1.2 对温度梯度的要求 在空调或通风房间内,送入与房间温度不同的空气,以及房间内有热源存在,在垂直方向通常有温度差异,即存在温度梯度。 在舒适的范围内,按照ISO7730标准,在工作区内的地面上方1.1m 和0.1m 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3℃(这实质上考虑了坐着工作情况); 美国ASHRAE55-92标准建议1.8m 和0.1m 之间的温差不大于3℃(这是考虑人站立工作情况)。 10.1.3 工作区的风速 工作区的风速也是影响热舒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温度较高的场所通常可以用提高风速来改善热舒适环境。但大风速通常令人厌烦。 试验表明,风速<0.5m/s 时,人没有太明显的感觉。我国规范规定:舒适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0.2m/s ,夏季≯0.3m/s 。工艺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0.3m/s ,夏季宜采用0.2-0.5m/s 。 10.1.4 吹风感和气流分布性能指标 吹风感是由于空气温度和风速(房间的湿度和辐射温度假定不变)引起人体的局部地方有冷感,从而导致不舒适的感觉。 1.有效吹风温度EDT 美国ASHRAE 用有效吹风温度EDT(Effective Draft Temperature)来判断是否有吹风感,定义为 )15.0(8.7)(EDT ---=x m x t t ν (10-1) 式中 t x ,t m --室内某地点的温度和室内平均温度,℃; v x --室内某地点的风速,m/s 。 对于办公室,当EDT=-1.7~l ℃,v x <0.35m/s 时,大多数人感觉是舒适的,小 于下限值时有冷吹风感。

中国铁塔室内分布考试试题

德凯通信技术人员考试复习题 前言:各位,本考试复习题是参考了“中海公司”“信都公司”及“某省联通公司”等单位的内部考试题整理出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认真学习本文,之外还可以自己多看看适合的其他资料参考。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本习题集中有错误或有疑问时可以提出来讨论和修正。 一、通信基础类 1、5W等于多少dBm?(C ) A.30 B.33 C.37 D.40 2、铁塔公司与各通信运营企业的分工界面以( B )输入端口为界 A、BBU B、POI C、RRU D、GPS 3、移动等通信运营企业的分工界面以( C )输入端口为界 A、BBU B、POI C、RRU D、GPS 4. 铁塔公司室分组网设计的原则是( C )。 A、单路设计、普通器件、使用POI B、双路设计、普通器件、使用合路器 C、双路设计、高品质器件、使用POI D、单路设计、高品质器件、使用合路器 5.铁塔公司选用高品质器件的原则是:前三级使用( C )产品,三级以后建议使用( A )产品 A、300W/150(145)dBc, 500W/140dBc B、500W/150(145)dBc, 400W/140dBc C、500W/150(145)dBc, 300W/140dBc D、省分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使用常规器件 6.室内分布建设过程中馈线的使用原则是:主干路由、平层超过50米原则分别上使用( B )馈线 A、7/8″,1/4″ B、7/8″,1/2″ C、7/8″,5/4″ D、13/8″,5/4″ 7、dBi 和dBd都是用来表示天线增益的,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A )

施工组织设计外文文献翻译最新译文

文献出处: Phillip Yetton. The Study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5, 9(2): 33-43. 原文 The Study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uthor: Phillip Yetton Abstract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a complex work, huge building products, the production cycle is long, is a collection of architectural art, architecture, function, structure, decoration, water supply, power supply, intelligent system for a wind. Need to complete a project unit, type of work well together, an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also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around. In order to meet the quality, cost,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under the premise of safety goal task to complete a project, mus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various raw materials on the basis of full investigation, compile an used to guide the whole process of technolo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document, this document i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Project cost 1 Introductio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a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the object establishment, to guide the project bidd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s,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until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final acceptance of the technolo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document, is to ensure that project smooth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 programmatic documen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proper or not, will directly relate to the quality of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time limit, safety, etc.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intended targe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modern engineering project scale and the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project manage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室内气流分布

室内气流分布

第10章室内气流分布 10.1 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与评价 10.1.1 概述 空气分布又称为气流组织。室内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合理的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与分布,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的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们舒适感的要求。 空调房间内的气流分布与送风口的型式、数量和位置,回风口的位置,送风参数,风口尺寸,空间的几何尺寸及污染源的位置和性质有关。 下面介绍对气流分布的主要要求和常用评价指标。 10.1.2 对温度梯度的要求 在空调或通风房间内,送入与房间温度不同的空气,以及房间内有热源存在,在垂直方向通常有温度差异,即存在温度梯度。 在舒适的范围内,按照ISO7730标准,在工作区内的地面上方1.1m和0.1m 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3C (这实质上考虑了坐着工作情况); 美国ASHRAE55-9标准建议1. 8m和0. 1m之间的温差不大于3C (这是考虑人站立工作情况)。 10.1.3 工作区的风速 工作区的风速也是影响热舒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温度较高的场所通常可以用提高风速来改善热舒适环境。但大风速通常令人厌烦。 试验表明,风速<0.5m/s时,人没有太明显的感觉。我国规范规定:舒适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0.2m/s,夏季〉0.3m/s。工艺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 > 0. 3m/s,夏季宜采用0.2-0.5m/s 。 10.1.4 吹风感和气流分布性能指标 吹风感是由于空气温度和风速(房间的湿度和辐射温度假定不变)引起人体的局部地方有冷感,从而导致不舒适的感觉。 1. 有效吹风温度EDT 美国ASHRAB有效吹风温度 EDT(Effective Draft Temperature)来判断是否有吹风感,定义为 EDT (t x t m) 7.8( x 0.15) (10-1) 式中t x,t m--室内某地点的温度和室内平均温度,C; v x--室内某地点的风速,m/s。 对于办公室,当EDT=-1.7~l C, V x V 0.35m/s时,大多数人感觉是舒适的,小于下限值时有冷吹风感。 EDT用于判断工作区任何一点是否有吹风感。 2. 气流分布性能指标ADPI 气流分布性能指标 ADPI (Air Diffusion Perfomanee Index 区内 ),定义为工作各点满足EDT和风速要求的点占总点数的百分比。 对整个工作区的气流分布的评价用 ADPI来判断

施工组织设计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施工组织设计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摘要: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对工期及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也有重要影响。施工组织是项目建设和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能调节施工中人员、机器、原料、环境、工艺、设备、土建、安装、管理、生产等矛盾,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监督和控制,才能科学合理的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低成本、少耗能的完成。 关键词: 项目管理施工组织方案重要性 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对工程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的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是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其目的是使工程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使整个工程在施工中获得相对的最优效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性的原因 建筑工程及其施工具有固定性与流动性、多样性与单件性、形体庞大与施工周期长这三对特点。所以,每一建筑工程的施工都必须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这是因为:其它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都有着自己固定的、长期适用的工厂。而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不可能建立这样的工厂,只能是当每一个建筑工程施工时,建立一个相应的、临时性的,如同工厂作用性质的施工现场准备,即工地。施工单件性特点与施工流动性特点,决定了每一建筑工程施工都要选择相应的机具和劳动力组织。选择施工方法、拟定施工技术方案及其劳动力组织和机具配置,统称为施工作业能力配置。施工周期的特点,决定了各种劳动力、机具和众多材料物资技术的供应时间也比较长,这就产生了与施工总进度计划相适应的物资技术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由此可见,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管理中是相当重要的。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重要性 建筑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在项目管理中工程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基本的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的分析、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还有经济分析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其中,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确定更为重要,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方法的选择、土方的施工方法及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选择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算价格的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业主使用要求及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是控制投资和降低工程项目造价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施工组织设计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docx

外文文献翻译 (含:英文原文及中文译文) 文献出处:Nuclear Instruments &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2015, 3(2):281-294. 英文原文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G Baecker Abstrac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scheme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but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uration and the safety of the personnel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document for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guidance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Can adjust the contradiction of personnel, machinery, raw materials, environment, process, equq)ment9 civil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management, production, etc. in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upervise and control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so as to ensure the project quality with high quality, low cost, and less

铁塔室分设计方案及施工规范

一.现场查勘与方案设计 1.现场查勘 查勘是指在方案设计之前,在现场对站点的建筑参数、所属地理区域及站点所处电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对站点的经纬度、人口流、建筑面积、单层面积、层高等进行记录,最终形成查勘记录(报告)。 室分站点的查勘,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现场人文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了解本次覆盖面向的人群及其网络行为,为后期设计提供容量估算依据。需采集的信息主要有:站点场景类型、人流量及活动时间、各运营商客户情况、运营商VIP分布情况(可选)等。 现场自然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为方案设计时,信源设备的布放,馈线的走线路由以及天线的点位间距等提供参考和依据。需采集的主要信息有:站点的位置、建筑功能、占地面积、平面结构、电梯运行区间、线井分布情况、外墙和天花材料等。 现场的电磁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为方案设计提供网络侧的支撑数据。需采集的信息有:各运营商周边宏站分布情况、建筑周边及建筑内部各区域网络覆盖情况、网络质量指标情况,通常通过CQT测试得出。 查勘完后,需形成勘测报告。 XX站点室分勘察记 录(铁塔模版) 2.方案设计 2.1方案设计总原则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并注重共建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的整体效益和系统性能的综合权衡。 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应当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合理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综合考虑各系统对信号质量的要求,应更多地注重方案整体合理性

和可实施性。在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网络性能、可实施性、经济性充分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建设方案。 经济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选用经济成本低的方案。由于网络发展及未来频段划分的不确定性,对于新建系统合路器的选择应尽量贴近实际需求,避免为未划分的频段预留过多的端口而增加合路器件的复杂度,造成成本增加。 前瞻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对于重点覆盖区域在建设方案设计中可适当进行必要的升级演进考虑,并在设备选型、链路预算、机房空间以及传输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预留。 另外,根据集团最新指示,多系统合路时,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①原则上采用POI+无源分布系统的方式,有条件的分公司可根据场景需求及电 信运营企业接受程度进行光纤分布系统等有源分布系统的试点; ②重大公用场所的室内分布系统原则上须采用收发分缆的双缆设计; ③对于各电信运营企业引入系统小于等于6个,系统间干扰较小,可通过双缆设 计实现LTE MIMO双通道; ④对于各电信运营企业引入系统多于6个,系统间干扰复杂,此时建议通过定制 高品质POI和高性能室分器件来实现复杂多系统的MIMO部署; ⑤对于远期容量需求较小或各电信运营企业明确表示不部署MIMO双通道的场 景,可采用单通道设计; ⑥对于地下停车场、电梯、公路隧道等容量需求小,无需MIMO双通道的分场 景,可考虑采用单缆或普通合路器方案。 ⑦对地铁隧道,一般采用POI+泄露电缆模式建设,对高速电梯也可采用此种模 式;对于铁路、公路隧道,根据具体的长度等实际情况选取覆盖方案。 2.2设计指标 根据集团室分指导意见的要求,覆盖场强应满足《通信室内分布系统施工验收规范》的各项要求,并根据覆盖场强进行链路预算;对于各系统的信噪比和业务能力等指标,需由各运营企业配合,结合室内外基站进行优化。

气流组织实验指导书参考资料

室内气流组织测定 实验指导书 2008年3月 实验:室内气流组织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空调房间的温度、湿度、风速的测定,检查空气处理设备的实际工作能力及空调房间的温度场、速度场的分布情况,从而进一步理解空调房间的舒适度的概念。 2.通过对空调房间的各项指标的测试,了解空调房间的送风、回风口的配置。 3.学会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红液温度计(0~150℃、±℃)、湿度计、QDF热球风速仪,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组、玻璃钢冷却塔。 三、实验内容 1.空气状态参数测定 当空调系统运行基本稳定后,在室内工作区里选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点(一般不少于5个),所选的测定点应尽可能位于气流比较稳定而且空气混合比较均匀的断面上。测定点高度应离地面 1.5~2m,离外墙不少于0.5~1m,且须远离冷热源表面和不受阳光直射。再选取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中心作为固定测点。选定测定点后,将温度计安

装在测定点位置,经3~5分钟后,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记录。 测量湿度时,湿度计的安装方法和温度计相同,读数步骤也相同。 测定数据每隔0.5~1小时进行一次。 2.风量的测定 在稳定的空调房间内,我们可以通过对风口风速测定得到风量,进出风口的风速可直接用风速仪器测量,测量进出口风速时,风速仪要尽可能的靠近进出风口的中心位置,以减少误差。每隔0.5~1小时测量一次。 3.室内气流组织的测定 空气气流速度是指在工作区内的气流速度,一般要求普通空调房间工作区的风速不超过0.5m/s,这项测定可以选定用于测定室内空气状态的测定点位置同时进行。 四、数据处理 1.湿度 室内工作区的湿度可简化计算为各个测定点的湿度的算术平均值。 2.风速 室内工作区的风速可简化计算为各个测定点的风速的算术平均值。 3.温度 室内温度的计算: 式中,

中国铁塔铁塔室分考试-题5

单选: 1、高举架阅览区宜采用()进行覆盖,覆盖范围宜20-30米。 A、全向吸顶天线 B、定向吸顶天线 C、定向壁挂天线 D、对数周期天线 2、博物馆通常装修古朴,天花高度较高,走线难度较大,且多数业主不愿意因大范围施工导致装修损坏,宜采用()进行覆盖,馈线沿墙布放。 A、全向吸顶天线 B、定向吸顶天线 C、定向壁挂天线 D、对数周期天线 3、歌剧院层高较高,宜采用()进行覆盖。 A、全向吸顶天线 B、定向吸顶天线 C、定向壁挂天线 D、对数周期天线 4、对于狭长的地下停车场,在隔断较多的情况下,宜采用中轴线上布放()的方式覆盖; A、全向吸顶天线 B、定向吸顶天线 C、定向壁挂天线 D、对数周期天线 5、应合理规划主干路由,调整相应器件,同一层不同天线口输出功率差应控制在()范围内。 A、5dB B、15dB C、10dB D、3dB 6、在进行MIMO双通道设计和实施时,应确保两路信号通道的不平衡度小于() A、5dB B、2dB C、10dB D、3dB

7、宾馆酒店场景:大堂挑高时,宜采用()覆盖,布放在有阻挡的位置,或者贴墙朝向大厅内部,控制信号外泄。 A、全向吸顶天线 B、定向吸顶天线 C、定向壁挂天线 D、对数周期天线 8、宾馆酒店场景:普通宾馆如果房间分布在长走廊的一边,宜采用(),覆盖3个房间,天线覆盖范围9-15m。 A、全向吸顶天线 B、定向吸顶天线 C、定向壁挂天线 D、对数周期天线 9、办公楼场景:大厅高度较低时,宜安装( )进行覆盖,单天线覆盖范围20-30米左右。 A、全向吸顶天线 B、定向吸顶天线 C、定向壁挂天线 D、对数周期天线 10、办公楼场景:平层天线一般安装在走廊内,采用(),对于纵深大的房间或会议室需要进房间覆盖。 A、全向吸顶天线 B、定向吸顶天线 C、定向壁挂天线 D、对数周期天线 11、办公楼内无隔断办公区、大型会议室、医院输液室、候诊大厅等,宜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进行覆盖,天线覆盖范围25m左右。 A、全向吸顶天线 B、定向吸顶天线 C、定向壁挂天线 D、对数周期天线 12、对于小型主题展区,较为空旷,天花高度较低,宜采用()进展厅的方式进行覆盖;若不具备入展厅条件,天线可布放在各展厅门口。

内部控制外文翻译

基于应急理论基础下的内部控制因素及其后果的形成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firms: a contingency theory based analysis 作者:Annukka Jokip i 起始页码:1-12 出版日期(期刊号):March 2009,Vol. 1, No. 3(Serial No. 10) 出版单位:Springer Science and Business Media, LLC. 2009 外文翻译译文: 摘要:为了保证企业需求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信息的可靠性以及遵守法律的适用性,每个组织要选择最适合的控制系统。因此,就必须考虑到意外事故的风险是否切合权变理论。本文研究的是检视这些风险特点的选择是否适应他们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和它是否会导致一些更加优惠的有效性的评估控制管理。虽然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已进行单独控制,本文尝试阐明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并将其放到更加广阔的背景中。结果证明,基于对741家芬兰公司的调查研究,表明公司用内部控制结构来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并观测控制的有效性的战略对其内部控制结构有着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内部控制、成效、权变理论、结构方块建模 1.绪论 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并且使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得以保证。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他们具体的操作环境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内部控制。在巨大的管理压力下,如何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董事会和股东之间的沟通效果,是目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内部控制可能会影响长期的报告,因此审计人员、供应商、客户都对内部控制关注相当。Kinney在2000年指出,尽管内部控制对公司影响很大,但在组织环境中内部控制结构却无法实现。虽然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在国际研究上已取得进展,但迄今为止,内部控制的研究数量有限。在2004年Selte and Widener出版的专业文章中提出,在管理控制中研究较少的内部控制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内部控制结构及其在公司环境中观察到对公司的效果。即使内部控制结构框架中提出了一个标准化的结构和内部控制目标,但仍然需要注意的

铁塔公司室内分布工程项目策划建议书

中国铁塔新疆阿克苏市分公司2015年XX大厦室分覆盖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码: 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X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5年2月

一、项目概述 本文件为XX大厦室分覆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900/1800 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YD/T5104-2005)及其强制性条文; (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1051-2010) 及其强制性条文; (3)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邮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YD 5002-94) 及其强制性条文; (4)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 5003-2005) 及其强制性条文; (5)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YD/T 5026-2005) 及其强制性条文; (6)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T 5040-2005) 及其强制性条文; (7)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2005)及其强制性条文; (8)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电源设备安装验收规范》(YD 5079-2005) 及其强制性条文; (9)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98-2011) 及其强制性条文;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标准》(YD 5054-2010) 及其强制性条文;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T 5120-2005) 及其强制性条文;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移动通信直放站工程设计规范》(YD/T 5115-2005)及其强制性条文;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YD/T 5131-2005) 及其强制性条文;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1988);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图集》(YD 5060-2010);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YD/T 1058-2007);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中小型通信机房环境要求》(YD/T 1712-2007); (18)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YD 5039-2009); (19)工信部规[2008]111号关于印发《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通知; (20)工信部规[2008]110号关于发布《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的通知; 2、订单编号

气流组织计算

气流组织的校核 空气调节区的气流组织(又称为空气分布),是指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 过净化、热湿处理后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空调区后,在与空调区内空气混合、置换并进行热湿交换的过程中,均匀地消除空调区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使空调区(通常指离地面高度为2m 以下的空间)内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度的要求。同时,还要由回风口抽走空调区内空气,将大部分回风返回到空气处理机组(AHU )、少部分排至室外。 影响空调区内空气分布的因素有:送风口的形式和位置、送风射流的参数(例如,送风 风量、出口风速、送风温度)、回风口的位置、房间的几何形状以及热源在室内的位置等,其中送风口的位置和形式、送风射流的参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5.1 双层百叶风口的气流组织校核: 标间、套房、咖啡厅以及洽谈室内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选取上送侧回的双层百叶风口送 风。选取三层十二号老人活动室为 例,进行气流组织的校核计算。该房间其空调区域室温要求为26℃,房间长为A=5m ,宽为B=4.2m ,高为H=4.0m ,室内全热冷负荷Q=3229W 。 ①:根据空调区域的夏季冷负荷、热湿比和送风温差,绘制空气处理的h-d 图,计算夏 季空调的总送风量Ls (m 3/h )和换气次数n (1/h ): ) (2.16.3hS hN Q LS -= ----------------- (5-1) H B A L n s **= ---------------- (5-2) 式中: Q ——空调区的全热冷负荷,W ; h N 、h S ——室内空气和送风状态空气的比焓值,kJ/kg ; A ——沿射流方向的房间长度,m ; B ——房间宽度,m ; H ——房间高度,m 。 通过计算可得: Ls =1038 m 3/h n=13 1/h ②:根据总送风量和房间的建筑尺寸,确定百叶风口上网型号、个数,并进行布置。送 风口最好贴顶布置,以获得贴附射流。送冷风时,可采取水平送出;送热风时,可调节风口外层叶片的角度,向下送出。 ③:按照下式计算射流到达空调区域时的最大速度V x (m/s ),校核其是否满足要求: x Fs c b s k k mv Vx = ---------------- (5-3) 式中: Fs ——送风口的计算面积,㎡;

施工组织设计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翻译 题目福建LNG码头施工总体部署及 LNG码头工作平台施工方案设计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班级2012级3班 学生颜扬 指导教师成厚昌王学军 重庆交通大学 2016年

关于中国与欧洲在土木工程技术标准化 上的对比性研究 摘要:土木工程标准既是技术指标原则,又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的限制原则,而且他们是从事土木工程行业的基本原则。进行中国与欧洲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有关标准体系、标准管理体系、标准运作体系的对比性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欧洲在土木工程标准上的标准级别领域的优势,了解到标准化组织、标准起草制定、标准的转化和适用,还可以了解到中国标准和欧洲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并且怎样改革和提升中国的土木工程技术标准的发展方向也在这些个方面中有所涉及和提示,以致使中国的土木工程行业有效管理的基础得以夯实。 关键词:土木工程管理技术标准化对比性研究标准管理体系 行业标准 一、介绍 土木工程标准既是技术指标原则,又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的限制原则。而且他们是从事土木工程行业的基本原则,尤其是从它们的内容,汇编的结构和水平等方面上看,他们对工程领域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在市场体系中,一个改进过的并且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求的重要的技术基础。 在过去的20年中,随着国际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的土木工程技术标准发展良好并有很大进步。数量和覆盖范围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并且已经在我国工程建筑的发展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计划经

济保守性的影响,中国现行的标准化管理在标准体系、标准管理体系、标准运用体系和其他领域上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部分操作方式未能达到WTO协定要求的情况严重阻碍了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之实现。 关于中国与欧洲在土木工程技术标准化上的对比的研究,此论文的课题分析了土木工程领域上的欧洲标准的优势,并且探究了中国土木工程技术标准的未来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方向以及在国内已经奠定的土木工程工业有效管理机制的基础。 一、中国的土木工程技术标准化 1、标准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国的标准划分为四个部分,它们是:国家标准、工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此外,由于技术一直在发展,有一些项目需要相关的有标准化值的标准文件带领其发展而不能被制定为一个标准的项目,并且应该制定那些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其它相关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国家标准化技术文件。 根据它们的特点,中国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国家标准和工业标准的特征是强制和自愿的标准规程同时存在,并且强制的标准占有大部分比例。在中国,土木工程的标准化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主要由以下十个科目组成:(1)工程材料;(2)工程勘察;(3)工程地基和基础;(4)建设工程;(5)公共工程;(6)道路工程;(7)铁路工程;(8)港口与航道工程;(9)水利水电工程;(10)工程灾害。此外,土木工程还涉及电力、煤炭、建筑材料、机械装置、电子学、造船、通信、造林学和其他行业。 在中国,土木工程的技术标准制定下发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