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资料教程

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资料教程

排位
菌属
1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肠球菌
4
念珠菌属
5
大肠杆菌
6
克雷伯菌属
7
肠杆菌属
8
假单胞菌属
9
沙雷菌属
2020/10/17
10 草绿色链球菌 摘自Edmond MB et al. Clin Infect Dis. 1999.
分离率(%) 31.9 15.7 11.1 7.6 5.7 5.4 4.5 4.4 1.4 1.4
素A、TNF-α阻滞剂、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核苷类似 物) 先天性严重免疫缺陷
2020/10/17
14
临床特征(2002年)-下呼吸道感

主要标准:CT-光晕征、新月体征、肺实 变区域内空洞影
次要标准: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胸 痛、咯血、呼吸困难);胸膜摩擦音;不 符合主要标准的肺部阴影;胸腔积液。
2020/10/17
曹彬,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年4月 24
“念珠菌肺炎”愈后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 性别(M/F) 基础病
白血病 恶性肿瘤 粒缺 糖皮质激素 APACHE II 非白念珠菌感染 抗真菌药 氟康唑
存活组(n=62) 56.218.1 33/29
2 3 1 19 10.83.5 22 58 49
2020/10/17 Barenfanger J . J Clin Microbiology 2003, 41(12):5645-564922
152例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谱的再评价
单中心:PUMCH;回顾性研究 2002年1月-2006年6月 出院/死亡诊断“肺部真菌感染152例”
确诊:38例 probabale:24例 Possible:35例 colonization:55例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常见于免疫抑制的患者,如重症肝炎、肿瘤等患者。

该感染的致病菌数种,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均为普通环境微生物。

重症患者因身体免疫力差,易受侵袭性真菌感染困扰,提高了治疗难度,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因此,本文将介绍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对该疾病进行诊治。

诊断流程病史采集重症患者因抵抗力较弱,更易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侵袭,医生在病史采集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高危因素,如免疫抑制,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

临床表现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症状多样,如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等。

医生需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同时也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表现相似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主要侧重穿刺刮取病灶等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和PCR检测,以确定病种并确定真菌感染的病灶。

治疗指南治疗方案权威机构如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IDSA(美国感染病学会)等已制定了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指南,包括选择治疗药物等方面的内容。

治疗原则是尽早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联合抗生素等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例如曲霉菌侵袭者需要选择伊曲康唑、氟康唑、甲氧苄啶等治疗药物,白色念珠菌可以使用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是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对感染症状、细菌药物敏感性及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抗真菌药物及联合其他药物一起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非常重要。

针对重症患者,建议加强住院环境的消毒清洁等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治疗。

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较为困难,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依照治疗指南进行个性化治疗,且患者的各项指标也需要时刻监测。

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PPT课件

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PPT课件

课件内容概述
真菌感染基本知识:介绍真菌的生物学 特性、感染途径、易感人群等相关知识 。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希望医务人 员能够更好地掌握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 疗技能,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真菌感染防控与护理:阐述真菌感染的 预防措施、医院感染控制、患者护理等 方面的内容。
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详细介绍真菌感 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 查等诊断方法。
个人防护措施
鼓励居民养成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减 少真菌感染的风险。
全球真菌感防控现状和未来展望
1 2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各国应加强真菌感染防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研究和应对真菌感染的挑战。
研发创新
加大投入,推动抗真菌药物和诊断技术的研发创 新,提高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和防控水平。
实验室诊断
01
02
03
标本采集
根据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 标本,如痰液、血液、皮 肤组织等,进行真菌培养 。
真菌培养
将标本接种于适宜的培养 基上,观察真菌的生长情 况,鉴定真菌种类。
抗原检测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标本 中的真菌抗原,提高诊断 的敏感性。
影像学诊断
X线检查
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X线检 查,观察肺部病变情况, 如肺纹理增多、肺实变等 。
医护人员防护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应穿戴防护服、手套等个人 防护用品,减少接触传播的风险。
医疗器械管理
严格管理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确 保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
社区感染控制措施
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真菌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个人 卫生习惯。
环境卫生改善
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减少垃圾堆积、潮湿环境等真菌滋生的 条件。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定期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册、讲座等形式 ,定期开展侵袭性真菌感 染的预防宣传活动,扩大 知识普及面。
05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等。
感染症状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等。
案例分析
感染病原体
04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以降低菌群失调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
鼓励患者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提高自身 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流 通,减少病菌传播。
预防管理
01
02
03
建立预防制度
制定并执行针对重症患者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管 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 到有效落实。
微生物学证据
血液、痰液等标本培养出真菌,或组织病 理学检查发现真菌侵犯。
诊断方法
血液培养
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 行真菌培养,是诊断侵袭 性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痰液培养
对于疑似肺部感染的患者 ,采集痰液进行培养有助 于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病变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可明确真菌侵犯的组织类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 和治疗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引言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
断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
疗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
防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案

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得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实体器官移植得广泛开展、高度免疫抑制剂与大剂量化疗药物得应用以及各种导管得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 ary fungalinfections,IPFI)得发病率明显上升。

IPFI也日益成为导致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血液病与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她危重患者得死亡原因之一、IPFI得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至今尚未统一。

为了规范我国IPFI得诊断与治疗,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美国家得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我国IPFI得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供国内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诊断标准一、定义IPFI就是不包括真菌寄生与过敏所致得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类型。

引起IPFI常见得真菌主要就是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接合菌(主要指毛霉)与肺孢子菌等。

IPFI得诊断由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四部分组成、临床诊断IPFI时要充分结合宿主因素,除外其她病原体所致得肺部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

诊断IPFI分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3个级别。

二、确诊IPFI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附录1),肺部感染得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附录2)及下列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1。

霉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非酵母菌得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得肺组织损害、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中得曲霉菌属与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表1 IPFI得诊断标准注:★原发性者无宿主因素,▲肺组织、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外肺孢子菌)2.酵母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酵母菌细胞与(或)假菌丝。

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酵母菌培养阳性,或经镜检发现隐球菌。

肺部真菌感染的分级诊疗

肺部真菌感染的分级诊疗

C
侵袭性肺曲霉病
为粒细胞缺乏或接受广谱抗 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治 疗过程中出现不能解释的发 热、干咳、胸痛,咯血等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
反复哮喘样发作;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1X109/L; 血清总IgE浓度≥1000mg/ml; 影像学一过性或游走性肺部浸润;中央囊状支气管扩张。 曲霉抗原皮试阳性;血清沉淀素抗体阳性;特异性抗曲霉IgE和IgG滴度升高;
G试验的评价:
高特异性,连续2次或以上阳性,提高敏感性; 比临床症状早10天,比HRCT早9天; 敏感性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真菌负荷量); 可用于动态观察感染程度和治疗疗效;
G试验:侵袭性真菌感染
• EORTC/MSG:163 proven or probable IFI &170 control • Fungitell cut-off:60ng/ml • Sensitivity69.9%, specificity87.1%,PPv83.3%,NPV75.1%
间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肠
外营养
1 发热
持续发热 >96h,经积 极抗生素治疗 无效
临床特征
2
肺部感染症 状及体征
咳嗽、咳痰、咯 血、胸痛、呼吸 困难、肺部啰音、 胸膜摩擦音等
3 影像学
典型的影像学 特征,或新的 非特异性肺部 浸润影
微生物学检查
1 真菌涂片
KOH湿片、 六胺银染色、 墨汁染色、革 兰染色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
01 隐匿性感染 02 流感样症状 03 肺炎或支气管炎 04 肺脓肿或脓胸 05 肿瘤样改变 06 肺栓塞 07 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或类结节病表现
侵袭性肺真菌病分级(3级)诊断标准

2023版:中国成人真菌感染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3版:中国成人真菌感染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3版:中国成人真菌感染病诊断与治
疗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
本专家共识旨在提供中国成人真菌感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指导临床实践,并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通过综合整理最新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本文整理出了以下原则和建议。

诊断
- 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鉴别真菌感染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 在高度怀疑真菌感染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组织或体液标本的真菌检测。

- 对于部分常见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肺曲霉菌病等,可以采用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
- 对于非常轻微的真菌感染,可以采取观察和观察性治疗。

- 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应积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包括广谱抗真菌药和特异性抗真菌药。

- 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免疫
状态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调整和监测。

预防
- 对于具有潜在真菌感染风险的患者,应根据其免疫状态和接
触史等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

-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定期检查设备和环境的
清洁卫生,并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结论
本专家共识旨在为中国成人真菌感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对于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由于不断发展
的研究和实践,本共识仍需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真菌治疗指南

真菌治疗指南
[1]. Martin GS. N Engl J Med. 2003; 348:1546-54. [2]. Edmond MB. Clin Infect Dis. 1999; 29: 239-244. [3]. Rentz AM. Clin Infect Dis. 1998; 27: 781-8.
[4]. Slavin MA.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2; 49 S1: 3-9. [5]. Kauffman CA.. Proc Am Thorac Soc. 2006;3(1):35-40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病和肿瘤患者[6]。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3,7],而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2],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 侵袭性曲霉感染病死率高达58%~90%,明显高于念珠菌感染[6-8],是血液系统肿瘤和骨髓移植受者等免疫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确诊IFI
1、深部组织感染 2、真菌血症 3、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
(二)临床诊断IFI (三)拟诊IFI
(四)诊断IFI的参照标准
1、危险(宿主)因素:
(1)无免疫功能抑制的基础疾病的患者 (2)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基础疾病的患者
四、重症患者IFI的诊断
四、重症患者IFI的诊断
重症患者IFI的诊断
[6]. Tortorano AM.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4 Apr; 23(4): 317-22. [7]. Meersseman W.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 170: 621–625. [8]. Denning DW.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 170: 580-5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制霉菌素、曲古霉素、克霉唑、咪康唑(口) 局部用: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制霉菌素、金褐霉 素(眼曲菌病0.1%溶液、1%软膏)
念珠菌属药敏*(体外敏感率%)
菌科 %念珠菌属
Fluconazole Itraco Voricon nazole azole AmpB Caspof ungin
白念珠菌
深部真菌病
□各脏器、皮下组织、皮肤(除表皮外)、 粘膜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深部真菌病 □表皮、毛发、甲床(角质层)真菌所致感 染-浅部真菌病
病 原 菌
□致病性真菌-组织孢浆菌、球孢子菌、类 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着色真菌、足分 支菌、孢子丝菌等
□条件致病性真菌-念珠菌、隐球菌、曲霉 毛霉属、放线菌、奴卡菌等、毒力低、正 常人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
真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 球孢子菌病 曲霉病 隐球菌病 1970年 19.7 10.3 1.9 1.3

每年每百万人发病率
1976年 23.0 17.9 4.8 2.3 1980-1982年 13.9 11.2 8.4 4.0 1992-1993年 7.1 15.3 12.4 65.5
伴随情况
非脑膜炎 非AIDS
首选药物
氟康唑400mg iv/po 8周-6月 重症:两性霉素B→氟 康唑 两性霉素B﹢5-Fc
替选药物
伊曲康唑溶液 400mg po 6-12月 或两性霉素B ﹢5-Fc
备注
单用氟康唑 90%有效
脑膜炎
有人建议氟 康唑2年以 减少复发 轻症:氟康唑
HIV ﹢AIDS 血症或脑膜炎 抑制治疗(慢性 维持疗法)无症 状CSF(-)
念珠菌病
孢子丝菌病 芽生菌病
1.8
0.9 0.6
1.8
0.2 0.5
2.6
2.4 0.6
72.8
<4 0
真菌感染的诊治重要性及困难
Δ实体、骨髓器官移植增多
Δ接受侵袭性治疗措施者增多 Δ条件致病真菌寄殖或菌交替诊断为感染痰、尿、粪 中培养阳性者不能诊断真菌
■尸解中发现侵袭性曲霉菌病(IA)1-2%,而临床未 明确诊断
□非脑膜炎,非AIDS器官移植,接受免疫抑制剂者危 □肺部:病变轻,少数呈肉芽肿样,X线侵润性病变或 □脑膜炎:颅底病变者,1/3患者颅N累及(视、动眼
外展),脑刺激征,颅N受损
□皮肤粘膜损害:10-15%丘疹、结节、脓肿病原检查
墨汁涂片阳性率早期>85%(透明厚壁),直接涂片易漏 诊
隐球菌病的抗真菌治疗
□症状和体征提示GVHD,尤其是严重(级别≥2)
或慢性广泛性疾病
□在过去60天内有长期使用激素史( >3周)
临 床 标 准
□下呼吸道感染 □主要
■CT出现任何下列新的侵润:
■晕环征、空气半月征、或实变空洞
□次要
■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咳嗽、胸痛、咯血、呼
吸困难): ■体检发现胸膜摩擦音: ■任何没有达到主要标准的新的侵润:胸腔积液
末次血培养阳性和临 床症状、体症消失后 14日,粒细胞恢复正常
*IDSA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didiasis CID 2004, 38 ;161-189
念珠菌病治疗指南
感染 首选 替代选用 疗程及备注
肺部感染
喉部感染 骨髓炎 关节炎 泌尿系感染 腹透相关腹 膜炎 心内膜炎
两性B
适应症 适应症
(联合5FC)
卡泊芬净
适应症 - 适应症 适应症 - - - 适应症
适应症 适应症 适应症 适应症 适应症
(联合5FC)


The sanford Guide to Antimicrobiol Therapy,36 ed,2006,P79-80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2004
几种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比较
98(S)
5(R) >95(S) >95(S)
58(S)
69(R) ?(S) ?(S)
99(S)
99(S-I) >95(S) >95(S)
>95(S)
>95(S-I) ?(R) ?(R)
S
S S S
□IDSA Guidelines, CID 2004, 38:161 □S :敏感 S-DD:增加剂量敏感
■CID 2004, 38; 161-189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 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国内
■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44(7)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国内
■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45(8)
念珠菌血症治疗指南*
伴随情况
非粒缺成人
首选
两性B或氟康唑IV或 PO;或卡泊芬净
□确诊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临床特
征(或次要2项)+微生物标准1项或1项组织病理学 依据
□临床诊断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肺部感染
的1项临床主要标准(或次要2项)
□拟诊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临床特
征(或次要2项)
深部真菌的治疗原则
□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选择
Δ影像学检查难以鉴别病原学
■与细菌、结核、真菌、原虫鉴别 ■与肿瘤的鉴别
Δ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治仍面临新的挑战
内 容
□深部真菌感染的定义及病原学分类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特性
□几种抗真菌药物的病原学特性、适应性 及安全性比较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念珠菌、隐球菌 ■曲霉、毛霉属
两性B每日0.7-1mg/kg
氟康唑(轻症患者) 两性B2-3周,继以氟康唑 两性B或氟康唑 氟康唑或两性B 两性B或氟康 两性B±氟胞嘧啶 两性B含脂复合物 氟康唑后续延长程疗程 2-3周 PVE者术后 6-12月 6-12月
至少6周
隐球菌病
□存在于空气、鸟粪等,人自呼吸道吸入,免疫功能
低下者致病 险性为57% 粟粒
害霉为特征,也可坏死性或化脓性,轻者非特异性炎 症
□肺曲霉病:
支气管炎-肺炎型 变态反应型 曲霉球:常在TB空洞内形成
□皮肤粘膜曲霉病:大面积烧伤 □外耳道曲霉病:常见,可影响鼓膜→穿孔→中耳炎 □ 鼻曲霉病:重者鼻窦骨受累,骨质破坏 □眼曲霉病:角膜损害,咽曲霉50%以上
性B,输液相关
AST↑ 13.4% 肝功能损害 轻度肝功能损 中度肝损 甚至衰竭 害无需减量 口服剂量减半 中度70mg35mg CCR﹤50ml/m in停用静脉→po 几乎疗程中均 可有肾损肾毒 性15% 小剂量开始 密切随访血 尿肝肾功能 轻度肾功能损 害无需减量
肾功能影响
CCr﹤50ml/m in调整剂量
替代选用
两性B联合氟康唑4-7 日,继以氟康唑
疗程及备注
末次血培养阳性和临 床症状及体症消失后 14日,拔除静脉导管 临床症状和体症消失 14-21日 反复血培养阴性 同上
儿童 s 新生儿
两性B或氟康唑IV或 PO
卡泊芬净
两性B或氟康唑静滴
卡泊芬净
粒缺
两性B或两性B含脂制 剂或卡泊芬净
氟康唑IV或 PO
IFI 的 诊 断
宿主因素 拟诊IFI 临床标准 临床诊断IFI 确诊IFI
微生物标准
深部组织感染
霉菌感染
酵母菌感染
真菌血症
霉菌感染
酵母菌感染
IFIs确诊标准(深部组织感染)
霉(Molds)
□活组织检查或穿刺吸取标本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
理学检查菌丝存在,并显微镜检或影像学检查有 组织损害
□自正常无菌部位经无菌操作后取得的标本真菌培
不良反应
常见临床 反应
肝功能影响
氟康唑
胃肠道(总不
良反应 16%) AST↑ 20% 持续肝功能 损害需停药
伊曲康唑
胃肠道(恶心10%
腹泻8%呕吐6%) 胆红素↑6% 肝损2.7% 持续肝功能 损害需停药 CCR﹤30ml/m in停用静脉
伏立康唑
视力模糊
胃肠道
两性B
寒颤、高热
静脉炎
卡泊芬净
明显少于两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国内
□确诊
■深部组织感染:霉菌、酵母菌 ■真菌血症:霉菌、酵母菌
□临床诊断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临床主要
标准1项(或次要2项)
□拟诊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或临床主
要标准1项(或次要2项)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国内
深部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
□ 培养方法
□非培养方法
■血清学试验
■ 代谢物检测
■ 分子生物学检测
■影像学检查
血清学试验:抗原检测
□ 临床应用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试验,CSF阳性率可达92%
组织浆菌病的尿抗原阳性率为60%-90%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欧洲应用,国内 正在监测中 ■敏感度为67~100%,特异度为86~98.8% ■ 2份血标本曲霉抗原阳性有临床意义 ■放免法检测HPA为参考实验室诊断组织浆菌病和 监测治疗反应的方法
R:耐药
S-I:体外活性低,临床可能有效
几种抗真菌药的适应症比较
真菌
念珠菌血症 念珠菌脑膜炎 其他部位感染 肺曲霉 中枢曲霉 肺隐球菌病 隐球菌脑膜炎 粒缺发热 经验治疗
氟康唑
适应症 适应症 适应症 - - 适应症 适应症
(维持应用)
伊曲康唑
? - 适应症 适应症 - 适应症 - 适应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