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与地理底图
高考世界地理必备16张高清地图

高考世界地理必备16张高清地图1.世界海陆轮廓及洲界图(1)七大洲面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2)四大洋面积:太大印北(3)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完全委员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2.世界地形图世界地形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雪。
3.世界板块图(1)板块相撞挤压地带为消亡边界,造就高大山脉、海岸山脉、高原、海沟、岛链等地形形态。
(2)板块张裂分离地带为生长边界,造就大裂谷、海洋、海底中脊等地形形态。
4.世界火山地震带图(1)两条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5.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6.世界主要河流分布图7.世界年均气温分布图(1)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海拔高气温低(3)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8.世界7月均温分布图(1)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2)夏季,等温线相对冬季稀疏。
9.世界1月均温分布图(1)冬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2)冬季,等温线相对夏季密集。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10.世界年均降水量分布图(1)降水量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沿海地区多余内陆地区(3)迎风坡多余背风坡1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12.世界植被自然带分布图13.世界洋流分布图(高中)(1)洋流分寒流和暖流(2)一般来自高纬度的是寒流,来自低纬度的是暖流(3)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14.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1)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太阳辐射量与天气关系明显15.世界人口密度图16.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图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
初中地理 地形图

( A)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5、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A.绿色→黄色→褐色
B.绿色→褐色→黄色
C.黄色→绿色→褐色
D.褐色→黄色→绿色
6、下列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B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平面示意图
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9题。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高 的 高 原
青藏高原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高 的 山 脉
喜马拉雅山脉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大 的 盆 地
刚果盆地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东 非 高 原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大 的 平 原
亚马逊平原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东 北 平 原
三、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是以 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 转换成的。 2、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下切而 显露出来的 地形垂直剖面。 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 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 起 伏 和坡度 的 陡 缓。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读“中国地形剖面图” 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山 脊与山 谷
等高线的特征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
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
部分向高处凸出;
陡崖 等高线的特征
等高线重叠
怎样判读常见的地
形部位?
① 山峰
;
② 山脊
;
③ 山谷
;
④ 陡崖
地图和地形图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1)判断地势高低: 判断地势高低: 这主要是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 势高;数值小,地势低。因为,等高线的数值表示的是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 可根据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短线)来判断: 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又叫降坡线。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3)比例尺的换算 ①比例尺放大和缩小的计算 A、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 B、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1) C、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3)比例尺的换算 ①比例尺放大和缩小的计算 D、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1/n) 例1:将 1/1 000的比例尺放大 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是多少? 1/5 00
C. b>d>c>a
D. c>b>a>d
解析:四幅图图幅面积相等,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 解析:四幅图图幅面积相等,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 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图上距离,比例尺越大, 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图上距离,比例尺越大,则 H/L比值越大 坡度越陡。所以四点坡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比值越大, H/L比值越大,坡度越陡。所以四点坡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 >c>d>b。
地图和地形图判读
地图
1、比例尺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1)比例尺的大小变化与图幅内容的关系 若比例尺扩大,图幅的大小不变,则图幅表达的内容 则缩小,比例尺扩大一倍,图幅表达的内容则缩小四倍, 反之则扩大四倍。 (2)比例尺的大小与表达内容的详略 A.图幅不变,比例尺越大,表达内容越详,但表达内 容的实际范围越小。 B.不同的图幅,表达相同的内容,图幅的比例尺大小 不同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上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再向北方下山,他们选择的路线是( D )
A.乙→b→a
B.乙→d→c
C.乙→f→e
D.乙→g→h
②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 越缓。
③判断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上判断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山峰:等高线闭 合,数值从中间 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状等元成才路高线的 弯曲部分向低处 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 弯曲部分向高处 凸出
状元成才路
3.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正确判读陆地五种地形的名
状元成才路
称及其特征。 4.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并能正确的绘制地
形剖面图。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表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 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某 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作用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 度)范围,需要查看地图上所附的高度表。在分 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 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
4.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状元成才路 无一定标准 200米以下
相对高度 1000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在地图上,一般状元成用才路 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 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状元成才路
海拔的起算点一定是海平面,相对高度的起 算点可以是任意一个地点。
第六章 地图图型

第三,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 第三,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地图比例尺与制图区域 的大小难以协调时, 的大小难以协调时,可将主图的一部分移到图廓内较为适宜 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 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移图与主图区域关系的表示应当明 白无误. 白无误.
第四,重要地区扩大图, 第四,重要地区扩大图,对主图中专题要素密度过 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 高,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可适当采取扩大图 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 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
1,表示方法的选择 影响因素: 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 制图资料的情况, 专题数据的特点, 地图的用途, 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2,图例设计 ,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图例设计: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 图例设计: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要体
6.制印准备工作 6.制印准备工作
确定印刷原图的数量,分版清绘方案,清绘比例尺 确定印刷原图的数量,分版清绘方案, 普染参考图,分染参考图的数量和制作方法,清绘和图 普染参考图,分染参考图的数量和制作方法, 廓外整饰的特点, 廓外整饰的特点,符号尺寸的限差
7.地图印刷 7.地图印刷
印刷的色数 印刷地图时线划整饰和彩色整饰特点 彩色适印样图的制作方法及要求 应遵守的标准
一 普通地图的类型
1.地形图 1.地形图 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 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 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 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一 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
2.地理图 2.地理图 地理图是指概 括程度比较高, 括程度比较高,以 反映要素基本分布 规律为主的一种普 通地图. 通地图. 地形图与地理图区 别?
地图与测量第五章地形图及其应

地图比例尺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方里网间隔 10厘米 4厘米 2厘米 2厘米 .
相应实地长 1公里 1公里 1公里 2公里
坐标系与方里网
在1:1万---1:10万地形图上,只在内外 图廓间绘有间隔为1分的经、纬度刻划线, 称为分度带,不在图幅内绘制经纬网格。
1:25及1:50万地形图只绘经纬网,其间 隔见下表
118 o 120
122
20带
21带
120o 30
117
123
每幅1: 100万 图幅范 围内各 种比例 尺地形 图需绘 邻带方 里网的 图幅
经 差 7.5分 内 的 1: 1万 图 绘西边邻带方里网
经 差 7.5分 内 的 1: 2.5万 图 绘东边邻带方里网
经 差 3 0 分 内 的 1 : 1 0.万 、 1 : 5 万 、 1: 2.5万 图 绘 东 边 邻 带 方 里 网
.
第五章 地形图和普通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一、高斯----克吕格投影 由于地球是一个接近于椭球的不规则形体,无法用数学 公式表示,这给地面点的精确定位造成困难,人们构造 了一个非常接近地球的形体——旋转椭球体来表示地球, 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但它与地球一样不可无变形地展 在平面上。地图学中,通过选择可展的过渡面(圆柱面、 圆锥面、平面),使它们与旋转椭球体相切或相割,再 设定投影的变形条件(等积、等距、等角、任意),从 而建立了从椭球面到平面的数学关系——地图投影。
我国规定:每个投影带西边缘 30分以内及东边缘7.5分(1: 2.5万)、15分(1:5万)以 内的图幅,加绘邻带方里网。 即西带方里网延伸到东带30 分内,中央经线以东应该投 影到经差3度30分。
八下地理专题3地图和地形图教学设计(复习课)

八年级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三课时地图和地形图【复习指导】◆复习目标1.地图的阅读(1)在地图上辨识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3)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2.地形图的判读(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考点扫描一、地图的阅读(一)学会阅读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示方法:①线段式:0 1千米②数字式:1: 100 000③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 000厘米,即1千米(4)大小比较①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即:比例尺的数值越大,比例尺就越大;比例尺的数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
);②图幅相同: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内容表示的范围(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详或略)大比例尺小详小比例尺大略3.方向(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2)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据此再标出其他三个方向。
(3)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图1.23 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导游图。
外出旅行,确定行程——交通图。
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世界国家和地区图。
2.根据内容详略选择地图如果查询地区的范围较小,应该选择大比例尺地图,地理信息较详细,便于查询;如果查询地区的范围较大,应该选择小比例尺地图。
【典例分析】1.读“加拿大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经纬度大致为49°N 、123°W 的 地点是 。
(2)将图中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字比例尺, 应是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地图与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清单

《地图的阅读》一、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二、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一)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按照指向标判断方向。
指向标的箭头始终指向正北方。
2、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注意:①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条经线上的点之间只有南北方向;在同一条纬线上的点之间只有东西方向。
②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从北极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北。
)3、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再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二)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注意:在实际使用中,图上距离常用厘米做单位,而实地距离常用千米做单位。
计算比例尺时,首先要统一单位。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公式的变式:①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②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表示方式:①文字式:如“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②数字式:如“1:1000000”或“1/1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000厘米”【单位前后都是cm】③线段式(见课本P16)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比例尺的分母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三)图例(常见的图例,见课本,图例的中考要求:①认识基本图例,如煤铁等;②看图要有意思去看图例)三、选择适用的地图(一)地图的分类1、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2、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图、商业图、旅游图、人口分布图等)(二)如何正确选择地图★①去商场购物——商场导购图②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公园导游图③外出旅行——交通图④了解某地地形——地形图⑤了解省区和城市分布——政区图⑥了解乡村分布情况——乡村平面图⑦了解城市社区分布情况——城市社区平面图⑧了解某地气候状况——气候图《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一)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地形图与地理底图
一、地形图
〔清光绪三十四年《秋季大操地理全图》〕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陆军部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中心,举办第三次大型军事演习。
为提供演习所需的实地用图,由清南洋实地测量司测制了有关的比例尺地形图。
此次测绘,有1∶2.5万比例尺“太湖县北部”、“太湖县南部”地形图共16幅,幅面37.5厘米×27.5厘米。
等高距10米、5米,水准标高假定于放马堡80密达(米),并绘有直线比例尺。
1∶10万比例尺“潜山县附近总图”、“太湖县附近总图”2幅,等高距20米。
1∶100万“安庆府附近总图”1幅,为彩色图。
深蓝色单线河,红色道路,绿色省界,居民地和注记为黑色,地貌为土黄色晕渲法表示,并绘有高度尺,单位:启罗密达(千米),长度比例尺,单位:里。
该图系内还附有1∶2.5万“北京北郊略图”、“北京东郊略图”,1∶2千“薪野附近防御略图”。
1∶1.2万“阅兵式命令附图”,是在地形图上用红色线状符号表示宿营区域和阅兵大臣阅兵行进路线,军队进路,以供阅兵现场使用。
〔民国时期“安徽全图”〕
民国2年(1913年),安徽省陆军测量局开始以天文、三角、水准测量为基础,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形图测绘。
当时,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多面体投影,图廓为矩形分幅(幅面为36厘米×46厘米),运用简单的地形图图式,以速测法为主成图。
民国25年(1936年),陆地测量总局决定采用兰勃特投影,将1∶5万比例尺矩形分幅地图改编为经纬度分幅,地面高程基准以各省假定点起算。
以安徽陆地测量局(驻安庆市)门前假定标高50公尺为起算点。
该局实测有安庆附近1∶5千地形图5幅;安庆至合肥一带1∶2.5万比例尺地形图71幅;津浦线及安庆至合肥一带、皖西、高河埠附近、皖南、长江流域及全椒至庐江一带、亳县附近1∶5万地形图,截止民国25年,共完成213幅。
民国19~24年(1930~1935年),安徽省陆地测量局,以民国3年(1914年),参谋本部第五局颁布的《1∶10万地图勘测规则》和《1∶20万民国图编纂规则》,在1∶5万比例尺地形图基础上,通过调查,采用缩编摹绘,编制有1∶10万比例尺“安徽全省图”144幅;以1∶10万调查图为基础图缩编摹绘,编制有1∶20万比例尺“安徽全省图”44幅;以1∶20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图缩编摹绘,编制有1∶40万比例尺“安徽全省图”14幅。
〔建国后“安徽全省图”〕
20世纪50年代初,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施测已系统全面展开,对全国范围的测图进行统一地图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及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换算工作,同时,制订出各种比例尺的编图规范及图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国家测绘总局测制和编制出版,为彩色印刷,“机密”等级。
1∶5万比例尺地形图:第一代地形图由总参测绘局1955年航摄,1956~1961年调绘・
・
2
5
制图,同年出版,全省共387幅。
第二代地形图由总参测绘局1966年航摄,1966~1978年调绘制图,同年出版,全省共393幅。
第三代地形图以1980年1∶1万比例尺航测地形图编绘,1985年出版,全省共126幅。
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第一代地形图以第一代1∶5万比例尺图为基础,1958~1969年编绘,同年由总参测绘局出版。
第二代地形图以第二代1∶5万比例尺图为基础,1971~1978年编绘,同年由总参测绘局出版。
第三代地形图以第三代1∶5万比例尺图为基础,1984年连编带刻,1985年由总参测绘局出版,全省共116幅。
1∶20万比例尺地形图:以1958~1971年出版的1∶10万比例尺图为基础,1959~1971年编绘,1974年由总参测绘局出版,全省共35幅。
1∶50万比例尺地形图:以1970年出版的1∶5万、1∶10万、1∶20万比例尺图为基础,1971年编绘,由总参测绘局1972年出版,全省共8幅。
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以总参测绘局1971~1977年出版的1∶50万、1∶20万、1∶10万比例尺图为基础,采用等角圆锥投影,由国家测绘总局编制,1980年出版,全省共2幅。
二、地理底图
〔1∶50万“安徽省地理底图”〕
为适应地质事业的发展需要,1980年,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全省1∶20万比例尺区域地质总结的基础上,1980年编制了1∶50万比例尺“安徽省地理底图”。
该底图基本资料采用总参测绘局1970~1971年所编绘的1∶50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8幅,采用聚脂薄膜拼贴,各要素透编的编制方法,并用当时政区、公路、地形的最新资料进行补充,以1969年版《1∶50万比例尺地形图图式及说明》和编图规范进行作业。
该底图幅面128厘米×93厘米,采用高斯投影,中央经线选用117度00分,图幅范围为东经114度50分~119度45分,北纬29度20分~34度40分,图内经纬网线为1度×40分间隔。
底图编绘内容有水系、居民地、道路网和地貌。
等高线的选取为100、300、500、800、1200、1500、1800米,500米为计曲线,半距等高线参照地质情况表示。
〔1∶20万比例尺“安徽省地形、地理底图”〕
为使地图制图能更好地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1984年9月,省测绘局决定标编全省1∶20万比例尺地形、地理底图。
该底图编绘以指令性任务由省测绘局制印队承接。
过渡标编,不展绘数学基础,没有拼贴,选用总参测绘局编制出版的第二代1∶10万比例尺地形图(局部地区的1∶5万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底图标编的基本资料,共计112幅。
以有关的地形图编图规范及图式;并制定有1∶20万比例尺“安徽省地形、地理底图”编辑技术设计书为指导作业,历时一年,基本完成过渡标编任务,成为制作小于1∶20万比例尺的多种地图现势性较强的地形、地理基础资料。
该底图分线划版和注记版标编,线号及字大按比例要求放大表示。
线划版用墨绿、绿、金红、黑、黄棕5色分别标编水系、铁路、公路、居民地、地物符号、境界、植被等内容,注明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理论尺寸,实际尺寸和缩制成1∶2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照相尺寸。
注记版用大蓝、金红、黄棕3色标取和修改居民地、水系、地貌和其他要素的名称。
为
・
・
2
5
1
确保底图社会经济要素的现势性和精确性,运用补充资料有1∶5万比例尺《安徽省地名图》、1∶25万比例尺《安徽省地图》、《安徽省交通旅游图册》、1∶20万比例尺《安徽省省界标绘地形图》,还有《安徽行政区划表》、1∶40万比例尺《居民地、道路、水系、境界、植被》5大要素标准图、全省县挂图、安徽省经济年鉴、省测绘局实测的1∶1万比例尺地形图作为补充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