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中考政治复习-八年级(上)第九、十课复习课教案
初二政治教案 第九课教案.doc

初二政治教案第九课课题二、承诺是金课型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承诺的内涵,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感受信守承诺是十分重要的。
2.解读生活中失信的危害,增强自己的比较分析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3.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诚实信用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法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讨论、辩论、主题活动等辅助教学设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课前预习:1•搜集有关承诺的俗语、成语、名句以及名人故事。
2.搜集诚信或者不诚信的企业或商家的例子。
(二)歌曲《良心承诺》导入新课良心承诺选择能一起走,不需要华丽的借口,艰难坎坷我都曾经历过,是你给我最深感动的理由,风雨路牵你的手,一路拼搏从无到有,良心事业让我懂得了做人,以诚相待就能创造人生的富有,良心承诺,奉献所有,美好的生活用真诚写就,心连心,手牵手。
承诺务实我们挺胸昂首,良心承诺,奉献所有,美好的生活用智慧写就,滴水恩涌泉报,良心事业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这一首歌道出承诺的分量承诺是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P104(三)讲授新课我先讲一个发生在中国河南省的真实的故事给大家:1973年,农民刘延信(后改为谢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妻子刚生下女儿不久去世,去世前,她嘱咐丈夫刘延信,不仅要抚养他们刚出世的女儿而且要照顾好两位老人、一个智障兄弟。
刘延信答应了。
他这一承诺,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他怎样理解信守承诺的信“字” ?生:观看[视频]2007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师:谢延信对信字的理解:说到必须做得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承诺的内涵。
对于他来说,承诺是金。
我们不妨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数不胜数的信守承诺的人和事,有如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你能说一说有关承诺的俗语、成语、名句及其背后的故事吗?生: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饭千金;曾子杀猪……师:几千年来的承诺佳话,在民间广为流传,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八年级政治第九课第十课复习教学设计-

八年级政治第九课第十课复习教学设计:八年级政治第九课、第十课复习教案初二政治第九课、第十课复习教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第九、十两课。
我和同学们想主要复习五个方面的内容。
(总体介绍)好,我们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一)知识回顾。
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九、十两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1.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公民与公民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禁止非法侵入)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4.妇女、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的人身权受法律特殊保护5.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婚姻自由、结婚的条和程序)6.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父母子女关系的产生、父母的义务、子女的义务)我们刚才对这两课的内容做了一个大致的回顾。
这些内容还是零散的、孤立的。
我们应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应看一看这些知识之间有何(二)内在联系。
请同学们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下归纳、整理,你能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吗?对。
最明显的联系就是按课的内容归纳。
分属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种思路。
你还有其它思路吗?下面我给大家再介绍一种思路:按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去把握。
(见课)同学们还可以有其他思路,你们不妨去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看第3个方面:(三)易错易混知识分析。
(见课)1.公民与人民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
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
人民的范围不包括敌人在内。
公民包括人民和专政对象(含罪犯),其中占人民绝大多数。
2.人身权利与人身自由权利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内容。
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
3.名誉权与荣誉权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
八年级上册政治第十课教案范文模板

八年级上册政治第十课教案范文模板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上册政治第十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上册政治第十课教案1《美好人生我选择》第一框直面升学与择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考试焦虑现象和调节的方法;掌握选择职业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二)能力目标:学会自己调节考试焦虑现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考试焦虑并不是不可调节的,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就完全可以使自己拥有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从容地面对升学和考试;只要社会需要,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从事任何职业都是光荣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考试焦虑现象及其调节;正确的职业观和正确的择业观;2、难点:如何有效的调节考试焦虑现象;如何正确的选择职业的问题;三、教学方法:讨论法、交流法为主、讲授法为附。
四、教学手段和准备:学生:每人想象面临重大考试的时候的心理反应跟平时有什么不一样?你是如何调节的,平静下来的?从父母或者上辈老人的交流中他们是怎样看待各种不同的职业的?教师:把讨论的任务分配好,同时分好不同的组。
五:教学过程:(一)升学与考试1、认识为什么会出现考试焦虑现象的原因?阅读P136材料,回答小欣为什么会有焦虑不安的心理的?年有过这样的反映吗?说出来大家听听。
2、有可能产生的焦虑现象有哪些?3、焦虑现象的影响是好是坏?(讨论)认识到一般的焦虑现象是正常的现象,而且对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严重的考试焦虑现象则会影响学业水平的正常发挥,也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4、焦虑现象的有效调节。
由学生预习及思考过后讨论回答。
最后在书本上划出要点。
5、正确填写志愿的原则要求是什么?(二)就业与择业1、认识初中毕业后面临的问题。
2、我们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途径的认识。
八年级政治复习提纲(9-12课)八年级政治教案.doc

和内容?要认真理解。
5.保护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的人身权利的基本法律分别是什么?第十课1.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主要法律是什么?2.我国婚姻自由包括哪几个方面?3.结婚必须符合哪些法定条件?履行哪些法定手续?4.“双方完全自愿”要求是什么?结婚法定年龄是什么?5.怎样才是合法婚姻?6.父母应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分别是什么?7.子女应履行的义务和权利?8.怎样正确理解“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第十一课1.受教育权的含义?我国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一部重要法律是什么?2.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分别是什么?3.义务教育的含义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特点分别是什么?4.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受教育?第十二课1.财产所有权的含义?继承权的含义?继承权的种类?保护公民继承权的基本法律是什么?2.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合法财产主要是指什么?3.了解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各自含义、原则、继承人的法定顺序?4.全面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法律是什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哪些?怎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5.税收的种类,作用?6.我国的税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青少年应如何树立纳税意识?八年级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政治答题技巧一、是什么型题目这个只需要熟悉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答题就可以。
二、认识型简答题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通常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解答,即对与错、重要性、必要性、具体措施等。
三、启示型题目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这个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回答时,要注意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从中归纳出材料反映的道理。
四、评析型题目这类题目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回答这类题目时,首页要判断是对还是错,或者是不全面,然后根据相应的依据如法律法规和教材的理论等,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9课 承诺的分量)教案1 苏教版 教案

第九课承诺的分量教学目标:1、了解承诺的内涵。
2、认识到承诺在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白信守承诺所产生的后果、对社会的意义,增强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在生活中培养信守承诺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活中的承诺难点:培养信守承诺的习惯【预习指导与检测】1、许诺之后,不努力,而让许诺成为一纸空文,那不仅要受到、,有时。
2、既然作出承诺,就要,远比作出承诺重要得多,也困难的多。
3、信守承诺会获得。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有时你的承诺会给别人机会,同时它也会给你带来成功。
教学过程:一、承诺是什么?创设情景:播放动画片《九色鹿》片段:九色鹿救了溺水者,溺水者答应会保守秘密。
师:溺水者没有信守承诺,落了个可悲的下场。
而生活中更多的人还是在信守着对别人的承诺。
下面请听故事。
故事:十二个第一名(教参),回答下列问题1、林兰英对她母亲作了什么承诺,她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许诺的?2、你近来对同学、老师、朋友、父母作过什么承诺?你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许诺的?你的诺言没有兑现,你有什么感受?兑现了,你又有什么感受?3、父母和朋友对你曾许下过什么诺言?你是否期待他们兑现,如果他们没有兑现,你有什么感受?4、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承诺,生活中还有哪些承诺呢?承诺有多种形式。
(书本100页,小字)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承诺是什么?承诺给别人的是一份期待,给自己的是一份义务;承诺是要努力去兑现的;不努力兑现承诺,不仅要受到心灵的拷问、道义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上的惩罚。
二、生活中处处有承诺(承诺对社会的意义)1、阅读感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问父母、亲戚等方式,了解110的工作情况,并适当记录,上课交流。
2、公安机关的承诺(教参173页)3、司法机关的承诺(教参173—174页)4、政府的承诺(教参174页)5、国家对国家的承诺(书本103页)看了上述材料,你对承诺有了什么新理解?这些承诺兑现与不兑现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警察或法官或政府官员,你会怎么做?老师小结:小到对个人的承诺,大到对人民、社会、国家的承诺,可以说我们身边处处有承诺,尤其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中,我们每天都要与承诺打交道,承诺无时不在,无出不有。
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教案(完整版)

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一节我知我家1、什么是家庭?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那几种形式?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3、家庭结构的类型有哪几种?家庭的结构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此外,还有少量单亲家庭和联合家庭。
4、家庭的功能有哪些?① 物质生产功能;② 人口生产功能;③ 消费功能;④ 抚育和赡养功能;⑤ 教育功能;⑥ 休息娱乐功能。
5、为什么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是基于血缘关系。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第二节我爱我家1、父母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我们,是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2、父爱与母爱有什么区别?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3、父母对子女有什么义务?抚养教育的义务。
4、为什么我们要爱我们的家?因为,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第三节难报三春晖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①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② 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尊敬;③ 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
2、什么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教案(已整理)
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学会与父母沟通,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提高整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社会问题的能力。
3、培养爱国情感,努力学习,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认识家的作用,简述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2、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应怎样与父母沟通?3、简述祖国的可爱之处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简述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意义,怎样落实爱国行动。
二、合作探究——集思广益5、当你与父母发生了矛盾,会如何处理?6、青少年应如何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三、典型示例7、某校八年级(1)班召开了一次关于“家”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甲同学说:“家就是挨骂的地方。
”乙同学说:“家是温暖的港湾。
”两同学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丁同学说:“家是棵大树,好乘凉休息。
”⑴对于上述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⑵面对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四、拓展提升8、点击中考(2008德州)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受阻后,针对法国某些媒体的歪曲报道和拙劣表演,旅法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于2008年4月19日在巴黎举行“支持北京奥运,反对媒体不公”万人集会。
集会上,留法学生李洹不顾一些人的恐吓,发表了长篇法文演讲,既表达了对法国人民的尊重与友好,又抨击了法国媒体的不实报道,解释了西藏问题的真相,让在场的人为之振奋,法国人听得震惊和入神。
事后,面对记者,他说:“宁可让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让祖国受委屈。
”当祖国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李洹为什么要“宁可让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让祖国受委屈”?9、热点追踪:材料一:2009年7月5日,在“疆独”势力极力策划煽动下,极少数不法分子在乌鲁木齐市肆意打砸抢烧,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不管“疆独”分子如何表演,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是更改不了的,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的势头是阻挡不了的!材料二:《民族团结之歌》:“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第一框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教案
《第九课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今世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咱们的生活需要彼此宽容,咱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帮忙学生把握大体的交往礼仪和技术,提高分辨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要以宽容之心待人,擅长与他人专门是同窗和睦相处、相互学习、一起进步,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适应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跋文:●○教学设计:同窗们,今天咱们谈论的话题是“宽容”,那么什么是宽容呢?大伙儿先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对宽容的明白得最准确,最有创意。
大伙儿都明白咱们的汉字很多是能够直接从字面上明白得它的意思的,如:男——确实是在田里劳动的人,帚——女人在家里打扫的东西,家——在屋子下面养着猪的地址,咱们能够把一个字拆开说明。
那么谁能把宽容两字给拆开然后说明下宽容是什么意思呢?大伙儿想好后能够自由发言。
比比看谁的说明最准确。
那么你以为你够宽容么?咱们来做一个心理测试,教师那个地址有一份关于宽容度的心理测试题目,大伙儿要抱实在事求是的态度来完成,测试的结果只有你自己明白,先来熟悉下自己。
好了,你是宽容的人么?估量同窗们自己心理都有了答案了,或许有些同窗感觉不以为然,哼!我就不是一个宽容的人,那有怎么样?接下来咱们大伙儿来看一个小品《寝室风波》A驰骋球场回来,兴奋不止,而其臭汗味也满屋肆虐,加上那唯一与“香港”沾边的脚,小小宿舍内马上令人窒息。
我边开窗户,边开玩笑:“明天可别忘了带澡票!”他尴尬地笑了。
B打了饭回来,一推门便皱上眉头。
“劳驾,您的‘尊鞋’去散散气行吗?”A嘲笑到:“你是想我这人也一路出去吧!”“能出去固然好,不然想吐还来不及,怎么有胃口吃?”B小生嘀咕。
难得!今天A去考听力准没困难,竟连蚊子般哼哼也没放过。
“你什么意思?这又不是你家,我干吗出去?何况我脚臭怎么了?难不成你的脚香啊!”看苗头不对,我立刻放下手中家信,上劝,“小A,适才隔壁来找你,咱们去看看什么事儿。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 8—10课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 8—10课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内容:第八课民族大家庭二、教学目的:1、让学生巩固知识,明白我国我国有56个民族,形成团结、平等、互助的民族关系;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2、增强理解能力,能准确辨析社会中的现象,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提高解题能力。
3、增强爱国情感,激发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行动。
三、教学重点:1、民族团结的意义和做法。
2、一国两制和国家统一四、教学方法:知识回顾和理解题型的强化训练五、教学过程(一)落实基础知识。
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特点2、我国各民族融合为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原因3、民族团结的意义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5、我国的民族政策:解决民族关系方面的基本制度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7、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些什么?8、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9、一国两制的含义、意义10、台湾为什么最终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会最终统一?11、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意义12、面对台湾问题。
为实现祖国早日统一,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能做些什么?(二)典型题型练习1、某中学时某自治区一中学,在全校教职员工、学生中,少数民族教职工占一半,学生占到四分之三,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某班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1)轻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个宣传标语。
(2)活动需要准备民族团结和故事和意义,请你帮助找出各三个。
(3)班集体开展这次活动,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的形式?2、2007年9月16日,国台办发言人谈话指出,近一时期,陈水扁当局不断采取挑衅行动,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这些活动遭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与严厉谴责。
陈水扁当局鼓吹的“入联公投”、“申请入联”,虽然没有得到广大台湾同胞的普遍响应,但是,“入联公投”的事态仍在发展,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并做好了应对严重状况的必要准备。
(1)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台湾当局的行为表明了什么?(3)陈水扁当局的台独图谋为什么对此遭到挫败?(4)为促进做过和平统一,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一、教学内容:9、振兴民族文化二、教学目的:1、让学生巩固知识,明白中华文化的特点,生存的原因、对待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和做法2、增强理解能力,能准确辨析社会中的现象,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提高解题能力。
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九课一步之遥-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一步之遥》是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我与别人的关系”两部分中“学法用法”“权利与义务”的教学内容而设置的,经过这一课帮助中先生逐渐构成顺应古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认识,能够学会在复杂社会条件下保存与发展。
学情分析:古代中先生虽然具备必然的法律认识,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思上还不成熟,存在“渴望独立与理想依赖”“心思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认知发展程度和自我认识能力还不够完善,是人生旅程中遵法犯罪的高风险期。
而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属性,对这些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先生讲授法律知识则必须充分考虑其可承受能力,选择怎样的实例比较合适,确真实备课中仔细探求。
前段工夫读过这么一句话:“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擅长动用本人的自在权力结合起来。
孩子只需不做有害于本人和别人的事,就该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在,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志愿。
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需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本人的目的。
——伊曼努尔•康德。
”我忽然有所领悟,教先生建立法律认识不能从枯燥的名词术语动手,这样只能引发先生的厌学情绪,从先生的实践需求出发才是讲授这一课的起点。
设计思绪:从先生的需求出发:1认知的需求:经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增长见识,促进心智的发展。
2技能学习和训练的需求:经过学习能够进步融入集体生活,促进先生集体生活的能力,学会与别人相处。
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培养道德高尚的人,道德高尚只是培养的目标之一,更多的精力该当让先生懂得这样的道理——只需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本人的目的,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怎样做到“利人又利己”。
教育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为犯罪,了解普通遵法与犯罪的区别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在社会生活中该当养成盲目遵法的良好习气,这是健康成长的需求,也是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情感上建立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有效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政治复习:八年级(上)第九、十课复
习课教案
中考政治复习:八年级第九、十课复习课教案
第五课时(第九、十课)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
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金无足赤,人各有别
(1)宽容的内涵: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宽容是美德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宽以待人。
(2)为什么需要宽容?
P102__104
①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
②人非圣贤,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需要得到他人的宽容。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③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扬人之长,谅人之过,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④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2.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1)宽容是一种美德。
(2)宽容是一种境界。
(3)宽容带来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4)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不等于纵容,不等于放弃原则。
P104
(5)悦纳自己
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即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105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涵: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P106 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
P107
(2)换位思考——含义: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P108
(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学会欣赏他人。
P108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人生而平等
(1)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2)人的差异需要得到尊重
(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P110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
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自傲的资本;自己的某些劣势也不是自卑的理由。
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
待他人、相互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得正确态度。
(3)平等对待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含义: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例如: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病人等等。
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尊重从我做起
(1)人们需要相互尊重: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怎样做到尊重他人?)(2)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3)尊重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
一.诚信是金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的涵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4)不诚信的危害:①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②不讲诚信的人可以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害了别人,也害力自己。
敷衍了事、弄虚作假,什么事也做不成。
诚信很重要。
2.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1)诚信的基本要求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2)“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3)不要轻易许诺: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4)做人无大事、小事
我们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
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做诚信的人
.诚信守则
(1)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
P119
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诚信的重要性)
(2)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P120__121
诚信守则一: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
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诚信守则二: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三: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四:在情与法的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2.诚信的智慧
(1)诚信要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景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P121
(2)诚实与隐私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信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
尊重他人隐私,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应有的品德。
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景,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P122
(3)诚信的核心是善(“善意的谎言”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
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