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 静夜思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 静夜思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 静夜思 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歌曲思乡的情感,体会古诗音律与歌曲旋律相结合的美感和古韵新声的表现魅力.

2学情分析

《静夜思》这首歌曲为两段体,宫调式,四四拍,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念家乡的情感。第一乐段有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情绪比较平稳,第三乐句虽然在节奏上是第二乐句的重复,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歌曲的高潮点,第一小节的八度大跳,把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乐句,使音乐显得更加丰满。

3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

4教学过程

一、营造意境(背景音乐,古筝曲《思乡曲》)

1.师:出示一张图片(和古诗背景一样)

2.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图片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师生交流)

3.师:此情此景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4.引课题。

师:静静的夜晚,明月当空照,远离家乡的人们只能望着这轮明月,寄托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同学们,能不能用一首古诗来形容这幅画的意境呢?

5.生:《静夜思》。

6.我想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8.生朗诵。(读完,我们掌声送给他)

9大家知道吗?在唐朝时,古诗都是可以和乐而唱的,这些古诗通过演唱才得以传播。现在,也有很多作曲家以古诗为词,创作古诗歌曲。今天吕老师就和同学一起学习古诗歌曲《静夜思》。

二、新授

1. 唐代诗人李白作的这首五言古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大家想不想听听吕老师用歌声演绎这首《静夜思》?(想)

6.好,大家仔细听听吕老师给大家唱的《静夜思》,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师:古筝弹唱

7.哪位同学说说从歌曲中你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生:感受到了诗人思念家乡的····

8.你的小耳朵听得真仔细。下面老师想和同学来和我玩个听音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同学们欣赏音乐片段,为下面几条乐谱排序.(幻灯片)

9.学生听音摆乐谱。

10.好,掌声谢谢这个同学,下面,把这首古诗歌完整听一次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生试听)

11.刚才吕老师观察到很多同学想试着唱这首歌,好,下面就来学习这首古诗歌(调整坐姿) 12,学唱歌曲。

(唱三次,第一次唱歌谱,第二次用“亨名”音唱。第三次用歌词唱。)

13.不错,同学们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能唱成这样已经不错了,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会越唱越好,大家有信心吗?

(有)

14.思考:要唱出这首歌的意境和韵味还要注意哪几个地方?

(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比较舒展,演唱的声音很柔和,力度较弱,情绪略带悲伤,正是这些音乐要素构成了这种思乡之情)

举头的时候音高,低头的时候音低,这样大的音的跳跃,更好的体现歌曲的意境。符合诗句的抑扬顿挫。

15.有感情地唱歌

第一乐句,5 5 6切分音,1----全音符4拍

第二乐句出现了两个很小的音符,你知道叫什么吗?倚音,前倚音,后倚音,唱时要轻一点。

第二、三乐句出现一个半拍的休止符?为什么要出现这个半拍的休止符呢?师唱你们听,对比一下,听上去有什麽区别,(诗人因思念家长和亲人难过的哽咽了一下)

下一句,指导倚音,前半句比较高。后半句比较低,作曲家为什么这么写?

举头的时候音高,低头的时候音低,这样大的音的跳跃,更好的体现歌曲的意境。符合诗句的抑扬顿挫。

带着这种意境唱一下第一段。

15.好,接下来老师用古筝给大家伴奏,大家完整地唱完这首曲子。

18.接下吕老师想给同学感受一下加入我们这个“木鱼”的小乐器,看是否烘托出思乡的氛围。(是)

16 。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好我们先学一下节奏练习。没有的可以用打响子试一试。

X X X X| X X X X||

试用第一句试打。

17.创新表演:生讨论:组织一个合唱比赛,要唱《静夜思》,你打算用什么不同的表演形式来表现这首歌呢?谁有什么好的建议?

18.师生表演。

三.小结;

今天老师很开心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那么我们来说说看,你有那些收获?(生说)

古诗不仅可以吟颂,可以唱,还可以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沙画,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哪首古诗能表达出它的意境?)

师:唐诗的博大精深还需要大家去领悟和想象。正所谓,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诗。今天老师很开心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那么享受地度过了这接课,谢谢大家,下课!

幼儿园大班教案《静夜思》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静夜思》与反思 大班课程《静夜思》包含对大班教学语言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尝试用佳能来表达作品,体验音乐和古代诗歌的意境,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有节奏的古代诗歌,探索快递音乐内容的动作,并愿意与您的同伴一起参加音乐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班《静夜思》的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和古代诗歌的意境,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有节奏的古诗. 2.尝试使用佳能来表达作品. 3.探索使用行动来表达音乐内容,并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以获得表现. 4.根据古代诗歌情境,尝试进行绘画,道具制作,表演,节奏配乐等活动,体验合作演出的乐趣. 5,可以分析古代诗歌,培养想象力. 6.萌芽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焦点:音乐和古代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中传达的情感. 困难:使用大炮进行诗歌和诗歌,以及诗中描绘的意境. 活动准备

《静夜思》图片,音乐,纸张,油漆,小器具,古代服饰,配饰,儿童书籍,第15夜放大图片,儿童书籍,小椅子等 活动程序 1.在上下文中创建一个动作,并最初使用动作来表达诗歌《静夜思》 谈话:如果一个孩子在他年轻时离开他的妈妈和爸爸去远方,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通过观看图片和讲故事,帮助孩子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老师:刚看到这张照片,孩子们可以用这个动作来表达李白如何错过他的家乡? 2,根据节奏吟诵《静夜思》 (1)老师背诵《静夜思》,并为孩子们提供图片欣赏. (2)老师再次演绎演奏会的歌词,并利用稳定拍摄的节奏进行配对,使孩子们能够遵循老师稳定拍摄的节奏. (3)引导孩子结合稳定拍摄,背诵歌词,并注意重拍的使用. (4)教师使用动作提示与幼儿回答歌词,老师说句子的前半部分,而孩子说句子的下半部分.例如:老师说'睡前',孩子拿起'明月光',依此类推. (5)儿童的完整诗歌. 尝试用农卡的方式唱歌和唱古诗.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一、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积极参与结合学习号子的创造性活动。 (二)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四)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 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 《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10 段歌词,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 段词,歌词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

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 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军民大生产》为C 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 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节奏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 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第1~4 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1、2 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 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5~9 小节) 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 张寒晖(1902 ~1946)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1922 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 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表演和编导。1929 年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教育和报刊编辑等工作。1941 年8 月赴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1946 年在延安病逝。一生创作歌曲50 余首,大多自己作词。并作有配合革命斗争的秧歌剧。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静夜思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静夜思》 小组人员:刘洋,刘莹,王冬佳,刘宇靖,范君。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我听到很多没有上大班的小朋友,都可以倒背如流,但是我发现多数小朋友在朗读古诗上缺乏训练,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朗读古诗。也不知道古诗的含义。所以,我需要用这节语言课程,提高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对内容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可以流利的朗读古诗,知道大概的意思。进而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知道“举头”“低头”的含义,知道是个动词,并且可以做出来动作。 3.可以控制自己的朗读能力,尽量不拉长音,不结巴。 4.能够和其他小朋友沟通,享受讨论的快乐。 5.让幼儿体会到什么是思乡之情。 活动准备:ppt 前经验准备: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已经会吟诵《静夜思》这首诗歌

活动难点: 1.能够理解古诗之中的含义。体会到诗中的美好意境,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2.能够知道“举头”“低头”的含义,知道是个动词,并且可以运用到生活和游戏之中。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堂: 教师在ppt上出示月亮、或者夜空等有意境的图片。问小朋友这些图片好不好看?这些图片分别是什么?这些图片里有什么?对,有月亮,那么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由月亮引出来的故事好不好? 二、授新课,学习《静夜思》 1. 在这晴朗的夜空,有许多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空中,真美!在许多许多年以前,(出示课件)有一位叫李白的诗人在外面游历,他很久很久没回家了, 在这静静的夜晚,面对这圆圆的月亮,思念起家乡的亲人,由此而写下了一首诗,叫《静夜思》。(揭晓古诗名字,齐读一边静夜思)(把诗的大概解释放在前面,引出古诗,提高兴趣。) 2.小朋友听完了老师讲的古诗想到了什么呢?谈话: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时候离开爸爸妈妈到很远的地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3.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出示古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出示古诗时,伴有一些符合内容的图片,目的是让小朋友理解古诗内容,更容易理解到思乡之情。 注:ppt上不会出示翻译的内容,教师口述讲解,(古诗解释)这样小朋友在看图的同时,听老师的讲解,会更容易理解,字数多了幼儿会厌倦。

公开课《静夜思》教案

《静夜思》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启发法为主,辅以讲练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磁性教具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诗仙”李白。 2、小时候的李白非常喜欢月亮,以为是白玉盘、瑶台镜,引出《古朗月行》。 3、长大后的李白离开了故乡,同样是有一个圆圆的月亮的晚上,李白又想些什么呢?

板书:8 静夜思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点读同学读古诗。 2、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静、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先齐读,再点读。 静、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②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 (3)教师出示“望”,引出形声字的学习方法。 “举”:“举”手,形象图片记忆法。 “疑”:生活中熟悉的字记。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感情、节奏)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听录音后讨论交流 4. 学生练读、师范读、学生齐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讨论交流。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图片理解“床”“霜”。

教案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教案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雪绒花》教案一、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歌曲磁带、电影《音乐之声》片断。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放磁带《哆来咪》的音乐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二)、导入:进教室时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喜欢这首歌吗?我们为后面的老师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师生合作,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这部电影的片断,一起来看看。(播放)【画外音内容:《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善良,会弹吉它,喜欢唱歌。(边进解边放片断)】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她教上校家七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学会了许多歌曲,通过歌唱,她还和孩子们结成了好朋友。《哆来咪》就是其中的一首。(边讲解边放片断2)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她。上校很感动,他也边弹吉它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边讲解边放片断3)从上校的眼神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七个孩子的妈妈。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非常激动。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讲解完后播放片断4)(三)、学唱歌曲:1、了解电影概况,想听黄老师用中文来演唱这首歌吗?(边放课件伴奏画面,教师边作范唱)2、(在音乐背景中提出问题)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情感?(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3、那就让我们跟随着电影中的人物一起走进《雪绒花》这首歌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并且大家可以边听边轻轻地跟哼唱。(播放歌曲录音范唱,出示多媒体课件)4、有了大家情感上的投入,很多同学已经能跟着唱了。那就让我们最和谐、最抒情的歌声、完整地来唱一遍这首歌。(学生跟伴奏课件练唱一遍,教师有感情地指挥,激发学生情感的表现强度。)5、唱得真不错,太棒了!你们觉得还有那些困难的地方?(播放伴奏画面,教师轻轻地用口琴伴奏。)(四)、歌曲延伸教学:1、课前老师试着用口琴吹了吹这首歌,我觉得非常好听,你们想试着吹吹吗?a自由练习吹秦b跟琴练习吹秦、演唱皆可2、上节课,英语老师已经教过大家歌曲的英文歌词了。感兴趣吗?那就让我们随着上校一起用英文来唱唱这首歌,(播放歌曲MTV课件)(五)、即兴制作:1、信息汇总:通过演唱,我们知道《雪绒花》是一首爱国主义歌曲。上节课老师请大家回去也收集了一些这类题材的歌曲。你们准备得怎么样?2、汇报展示收集成果。(学生交流)3、师: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爱国主义歌曲非常好。而且种类也很多,有通俗歌曲、儿童歌曲、还有过去的老歌,由于时间有限,请每个小组挑选你们都比较喜欢的一到二首歌曲进行排练、表演。(安排学生) &n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驯鹿》《冬猎》《鸿雁》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鸿雁》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小学音乐教案(最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导入 1987 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静夜思幼儿园大班教案

静夜思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静夜思(优质课)】 一、设计思路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 意境,我们不得而知。而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往往能够体会 音乐所传达的如欢快、悲伤等情感,于是,我选择了“快乐音符幼儿 音乐潜能开发课程”大班《静夜思》这样一个活动,将语言教育与音 乐教育及舞台表演融合在一起,既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 又让幼儿通过卡农的形式进行了表演,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 地表现了自我的认识与想像。二、作品分析《静夜思》这首歌曲是 d小调4/4拍结构,人带来一种忧伤的感觉,将作者李白思念家乡 的情愫娓娓道来。全曲共8小节,乐曲的音域是dq,不超过6个音,出现的节奏型是x,xx,x―,速度控制在92~108的范围内,符合 大班孩子能力发展水平,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配乐吟诵、歌 唱及表演。本曲在旋律上没有大跳,只有平滑的上行音和下行音, 音程关系最大只有3~4度,连贯性较强,用来体现音乐抒情的特点。另外,旋律的起伏是按诗歌的平仄音进行的:如第一小节最后一拍 到第二小节的几个音是sol~m~la,这是为“月(仄声)光(平声)”两个 字特意进行的安排,s01~m是下行小三度,1a又回到了主音,正 好符合仄声到平声的过渡,旋律的变化和语言的规律较为接近,孩 子可以慢慢地吟诵然后自然过渡到歌唱。采用4/4拍也是考虑到五言诗的特点。四拍子曲子比两拍子曲子速度稍慢些,并且符合五言 诗的吟诵和歌唱特点。五言诗在每一句最后一个字要稍稍停顿并拖 长声音,所以音乐将每一诗句的最后一个字用一个四拍子的长音表现,既规整又能够明确乐句的分割。曲尾的结束音结束在m上,而 不是结束在主音la上,使得整首歌曲给人造成还没有唱完的感觉, 从而令人感到思念的情绪连绵不绝。之后弦乐委婉地承接,音乐渐慢、重复、再渐慢,最后以伴奏慢慢消失来结束,增强了情绪表现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模板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模板 音乐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不同于音乐课程目标,更有别于传统音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给大家分享了音乐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下,丰富大自然当中各种声音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 采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乐旋律,提高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辨别各段旋律的顺序,了解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三段音乐旋律。 【难点】 根据音乐旋律配音效。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大象等),由学生猜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 (二)新课教学 1.初次欣赏音乐片段,聆听音乐中的声音

师:从音乐中同学们听到了那些声音?能模仿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并模仿听到的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声音)。 2.再次欣赏音乐片段。 (1)为音乐配伴奏 拿着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敲击乐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声音。 没有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物体。 (2)简单介绍乐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 (1)完整的感受音乐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乐主题。 ①聆听音乐,分辨三段音乐主题。 ②老师弹奏音乐主题A、B、C,学生学唱 老师示范并引导:演唱音乐主题A、B时用轻快、短促、高位置、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换气记号。演唱音乐主题C时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换气记号。 ③学生再次跟琴学唱。 ④整体演唱三段主题。 (3)学生根据旋律主题A,加入自己喜欢的声音。(加入音效) (三)巩固提高,了解曲式结构。 1.学生根据图表,聆听音乐,判断音乐的主题旋律 2.学生根据图表讨论分析曲式结构 师:请同学们给你们的小脑袋插上翅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分为几段呀?(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是一个多段体结构的乐曲) 3.了解音效(开头、中间、结尾处是很多自然界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音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17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1课时《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 2了解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歌曲,了解“傲蕾·一兰”的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边唱能边加入简单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能自己自由的创编歌词。体会二声部的演唱,为下节课做准备。教具运用:电子琴、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 二、设计问题: 我们都是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孩子,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同民族的同学,请你说一说,都有那个民族的?你对这个民族的了解给大家讲一讲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师做适当的介绍补充) 三、学唱歌曲 1、师做介绍,在呼伦贝尔的最北面,是美丽的莫力达瓦,生活着很多达斡尔族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设问,播放视频短片回答问题。 3、引入新课,并介绍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 4、家乡美,有什么美景呢?听师完整的范唱,找到答案。 5、按节奏读歌词,跟节拍进行练习。 6、跟琴模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唱乐谱。 7、师弹奏歌曲旋律,生自己练习填词唱,不足之处师给予指导。 8、跟琴完整的练习歌曲的演唱。 9、师示范简单的达斡尔族舞蹈动作,请生模仿。 9、边唱歌曲,边加入歌表演。 四、巩固创新

1、歌曲中唱的家乡的美景镇的是很美,你能说说你自己家乡的美景吗? 2、学生自由的发言 3、有这么多的美景,我们把它写出来唱一唱吧。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词创作。 5、把学生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大家唱一唱。 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7、聆听歌曲二声部的演唱,下节课学习二声部。 五、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下节可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第2——3课时《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了解北方民族的生活,感受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聆听音乐,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段落、情绪、力度等。 教学重点、难点 1. 欣赏乐曲、感受月琴、柳琴的音色美。 2. 如何感受音乐中“怡然自得”的生活情绪和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 教材分析 1.《驯鹿》 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作者曾深入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采风,选取了内蒙古、鄂温克、赫哲和鄂伦春等民族生活和劳动中最具有特征的场景为内容,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四幅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形象各异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情画。 2.《冬猎》 《冬猎》也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鄂伦春”意即“山岭上的人”。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一、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积极参与结合学习号子的创造性活动。 (二)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四)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10段

歌词,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段词,歌词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军民大生产》为C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节奏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 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第1~4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1、2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5~9小节)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 张寒晖 (1902~1946) 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1922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表演和编导。1929年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出发》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听辨和感受《出发》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终止线。

2、请学生说说《出发》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出发》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出发》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教师总结。

教学内容:《郊游》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与演唱《郊游》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用歌声、语言来表现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律动进教室。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歌曲用欢快、跳跃的旋律歌唱了美丽的春天和小朋友在春天里欢乐的情绪。 2、复听。请同学们认真的聆听,听听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你们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二、新歌教学: (一)创设情境 1、课件:背景音乐:歌曲《郊游》,学生回答问题。 师:春天真是太美了。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教师范唱《郊游》歌曲。)(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二)熟悉歌曲旋律: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郊游去吧!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跟老师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但由于学生的不同基础,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辨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班级,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上,让学生掌握拍号,听音,换气记号,渐强渐弱记号等基本音乐符号。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点,内容不同的歌曲。能通过学习灵活运用换气符号,并在歌唱时,体现出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特点。 2.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掌握简易的知识,通过对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识唱简易的歌曲。 3.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动物,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有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4.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并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习惯,发展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并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美感。 四.教材分析 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除对原有教学内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因乐知识和技能的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2 演奏:能初步学习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听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4识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篇二: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茉莉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茉莉花》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茉莉花》 2、能够视唱《茉莉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3、了解其他地区风格不同的《茉莉花》,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感受不同风格特点的《茉莉花》 2、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随音乐律动进教室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听老师弹的旋律是什么乐曲?(教师弹奏《茉莉花》)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茉莉花长什么样子?今天老师也带 来了一盆茉莉花,你们看一看,闻一闻,说说茉莉花的香味是什么 样的。 生:茉莉花的花瓣很小,白色的,发出淡淡的香味,一种暗香。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然后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 放课件,聆听歌曲) 生: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抒情的,婉转的。 师:对,今天我们学唱的《茉莉花》是一首江苏的民歌,旋律没有 大起大落,表现了江南民歌委婉、柔美的特点。 2、介绍歌曲《茉莉花》 师:同学们,早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了这首歌曲,那个时候歌名不叫《茉莉花》,叫做“鲜花调”,它源自于南京,是一首地地道道的 南京小调。 3、学唱旋律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用lu哼唱旋律 (2)视唱曲谱 (3)边视唱边用手划出歌曲的旋律线(上下起伏) 4、学唱歌词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2)讲解歌词,挖掘情感(“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生动的表现出茉莉花的特点)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三、艺术表现 1、全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小组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教师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来演唱歌曲,根据旋律的走向加上适当的力度、速度标记,感受不同的力度、速度变化可以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完整。 四、相关文化 师: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省份特征的《茉莉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

幼儿园小班古诗教案静夜思(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古诗教案静夜思(三篇)目录: 幼儿园小班古诗教案静夜思一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上下楼二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不乱吃药三

幼儿园小班古诗教案静夜思一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静夜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 教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 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 1.教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

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 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教师指导。 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教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 “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 教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上下楼二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上下楼时的安全意识。 2、提醒幼儿上下楼梯时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3、学习上下楼的正确方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语:今天是小狗的生日,我们小朋友要到小狗的家里做客,可是小狗的家在二楼, 它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小朋友你们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安全的上下楼吗? 二、展开 1、请幼儿说一说平时是怎样上下楼的? 2、老师小结帮助幼儿了解掌握。 小结:小朋友在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着急,靠右边走,眼睛看着前方,右手扶住栏杆,脚踩稳台阶一级一级的向前走。 3、提问: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上下楼梯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人多时要一个跟着一个上下楼,不拥挤,不抢先,上下楼时要考右边走。 4、老师带领幼儿练习上下楼,到小狗家送礼物。及时提醒、帮助动作不协调或有不安全行为的幼儿。

小学音乐:时间的歌(教学设计)

( 音乐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小学音乐:时间的歌(教学设计) Learning music can improve students’ intelligence and imagination, and students can interpret the music in their heart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magination.

小学音乐:时间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通过多种艺术活动的参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2,激发学生对细,高,长短,轻,快的声音产生兴趣,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3.当众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并能即兴创编歌词或节奏. 教学重点:当众,自信,大胆,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对歌词或节奏进行简易创编 教学难点: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对声响的感受,体验音

乐情绪. 教学准备:1,各种钟表的头饰.2,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猜猜画画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猜测个谜语,有兴趣吗?但大家不能说出谜底只能画出来. 1,说谜语:会走没有脚,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生画出谜底,导入新课. 二,听听玩玩演演., 师,刚才我们画了各种各样的钟表,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一个钟表店里瞧瞧,让你们每人都当当种表好吗? 1,师播放音乐,在钟表店里,要求每个学生各自把自己想像成自己所画种表,做一个动作 2.在老师一声,:"我们都是小钟表,不会讲话,不会动:'下,所有学生听音乐,由师做钟表匠,根据音乐的情境,在孩子身上做出相应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教学内容: 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合唱 2、“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感恩的心》 2、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 二、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3、唱旋律 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

三、学习手语 1、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 2、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学生表演 一边唱歌边作手语。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五、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静夜思》含课件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静夜思》含课 件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我听到很多没有上大班的小朋友,都可以倒背如流,但是我发现多数小朋友在朗读古诗上缺乏训练,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朗读古诗。也不知道古诗的含义。所以,我需要用这节语言课程,提高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对内容的理解。 活动目标: 1. 可以流利的朗读古诗,知道大概的意思。进而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 知道“举头”“低头”的含义,知道是个动词,并且可以做出来动作。 3. 可以控制自己的朗读能力,尽量不拉长音,不结巴。 4. 能够和其他小朋友沟通,享受讨论的快乐。 5. 让幼儿体会到什么是思乡之情。 活动准备:ppt前经验准备: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已经会吟诵《静夜思》这首诗歌活动难点: 1.能够理解古诗之中的含义。体会到诗中的美好意境,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2.能够知道“举头”“低头”的含义,知道是个动词,并且可以运用到生活和游戏之中。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堂:

教师在ppt上出示月亮、或者夜空等有意境的图片。问小朋友这 些图片好不好看?这些图片分别是什么?这些图片里有什么?对,有 月亮,那么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由月亮引出来的故事好不好? 二、授新课,学习《静夜思》 1. 在这晴朗的夜空,有许多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空中,真美!在许多许多年以前,(出示课件)有 一位叫李白的诗人在外面游历,他很久很久没回家了, 在这静静的夜晚,面对这圆圆的月亮,思念起家乡的亲人,由此而写下了一首诗,叫《静夜思》。(揭晓古诗名字,齐读一边静夜思)(把诗的大概解释放在前面,引出古诗,提高兴趣。)2. 小朋友听完了老师讲的古诗想到了什么呢?谈话: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时候离开爸爸妈妈到很远的地方,会 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3. 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出示古诗。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示古诗时,伴有一些符合内容的图片,目的是让小朋友理解古 诗内容,更容易理解到思乡之情。 注:ppt上不会出示翻译的内容,教师口述讲解,(古诗解释) 这样小朋友在看图的同时,听老师的讲解,会更容易理解,字数多了 幼儿会厌倦。 4. 互动:看了刚才的图画,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李白是怎样思念故乡的吗?(用你的表情、语言、动作都可以)目的了解一下幼儿了解到什么程度,方便讲解;加深幼儿对思乡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 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分配表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听、唱一组儿童歌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感情。 2、感受不同风格的儿歌。 3、在活动中学会遵守纪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学唱歌曲。 2、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 难点:

1、会用自然的声音去演唱歌曲。 2、边唱可以为歌曲编创动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

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胖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