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天府广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研究_刘丰

成都市天府广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研究_刘丰
成都市天府广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研究_刘丰

[摘 要]针对天府广场目前存在的交通问题,结合成都市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根据天府广场的功能定位,以绿色交通及一体化交通为理念,提出合理的交通政策,减少交通出行数量、规模;以公交优先为原则,建立方便、快捷的地铁、公交、步行换乘系统;建立完善、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为步行者建构良好、舒适的空间;限制机动车的大量驶入,分流过境机动车流量;严格限制机动车停车泊位,加强停车管理。

[关键词]天府广场;绿色交通;一体化交通

Study on the Plann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ffic Hinge for Tianfu Square in Chengdu/Liu Feng, Deng Y anchun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ffic problems with the Tianfu Squar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raffic development in Chengdu, the planning has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traffic policy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traffic flow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ianfu Square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green traffic and traffic integration. It proposes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establish a fast and convenient transit system be-tween subway,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pedes-trian walking, establish a highly efficient and per-fect traffic control system, create good and com-fortable space for pedestrians, restrict the rush-in of motor vehicles and divert the flow of passing traffic, strictly limit the parking lots for motor vehicles and strengthen efforts in parking management.[Key words] Tianfu Square, Green traffic, Traffic in-tegration

成都市天府广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研究

□ 刘 丰,邓艳春

成都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经济及交通中心,天府广场是成都市的中心地区,是成都市集政治、文化、旅游、商业、交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区域。

天府广场这种在城市核心地区的多功能和高强度的土地使用特点,使得这一地区吸引了大量人流,而各种城市交通方式也从城市各地聚集在这一地区—17条公交线路,即将兴建的地铁1号线、2号线,进而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了不同的城市交通运输线路之间的重要换乘点,形成了成都市最主要的天府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天府广场的交通枢纽地位位居成都市之首。

2.1静态交通

天府广场是成都市放射加环状路网的中心点,是几条城市主干道的聚集点。如蜀都大道、人民中路、人民南路,东城根街、顺城街、羊市街、东西御街的红线宽度从35 m~50 m不等。各交叉口均为灯控,部分交叉口限制了左转,部分路段实行潮汐式单向交通。如羊市街早晨进城为单向交通,下午为出城单向交通。

根据现状调查,市中心缺乏公共停车场及配建车位不足,天府广场第一层及第二层范围内无社会公共停车场,仅展览馆内部、成都体育中心、成都博物馆待建地、锦城艺术宫门前可提供公众停车。

[文章编号]1006-0022(2006)09-0030-03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B

2.2动态交通

据现场调查结果及研究资料,现状人民中路双向车流量为3 587 pcu/h,人民南路双向车流量为5320 pcu/h,蜀都大道平均车流量为2 507 pcu/h,西御街单向车流量为4 294 pcu/h,东御街单向车流量为5 485 pcu/h,分布流量及强度见图1。

天府广场共有17路公交车通过,主要站点集中在锦城艺术宫、成都博物馆(待建)及成都市人大门前。

31

3.1规划理念

3.1.1绿色交通的理念

绿色交通是指适应人居环境发展趋势的

城市交通系统。其以“建设方便、安全、高效率、低公害、景观优美、有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为目标,以“推动城市交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提高交通效率、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及传统风貌、净化城市环境”为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技术、措施,营造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交通环境。3.1.2一体化交通的理念

一体化交通的目标是使交通和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完整高效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就要研究包括私人小汽车交通、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及步行等方式在内的综合运输体的整体效应,以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

3.2规划的基本思路

天府广场不仅是四川省省会的中心广场、城市的客厅,还是体现成都作为西部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形象的载体,是为群众休闲和娱乐服务、展示生态效应的场所,是以文化(蜀文化)展示、博览功能为核心的综合性广场。基于绿色交通理念及一体化交通理念,方案对天府广场及周边道路交通规划提出以下思路:①制定合理的交通政策,减少交通出行数量、规模;②公交优先,建立方便快捷的地铁、公交、步行换乘系统;③建立完善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④为步行者提供良好、舒适的环境。⑤限制包括出租车在内的机动车的大量驶入,分流过境机动车流量;⑥严格限制机动车停车泊位,加强停车管理。

4.1道路改造

为了减小蜀都大道及人民北路、人民南路主干道东西、南北交通流对广场的影响,规划通过修建地下隧道解决这两个方向的交通问题。隧道沿蜀都大道方向西侧延伸,自成都市人大门前“下地”,至其与南北隧道相交

处结束;为了和广场下沉步行街衔接,规划隧道顶标高为-7.5 m,东出口设在红旗商场门口,南北隧道进口设在市电影公司门前,与东西干隧道相交处的路面标高为-13.0 m,与东御街相交处的隧道顶标高为-9.5 m,南出口设在红照壁南侧。

东西、南北向交通通过隧道解决后,一部分交通势必加载在东道街、东御河沿街和五福街上,因此,规划建议将五福街红线宽度调整为30 m的双向六车道;将马道街、东御河沿街红线宽度调整为24 m的双向四车道。

4.2交通组织

规划交通组织原则:①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②行人流动线尽量与车辆流动线分离,保证行人安全;③交通工具之间的冲突最低;④不同换乘工具之间的冲突最低;⑤完善诱导系统,快速分流;⑥周边道路及内部道路相协调。

4.2.1机动车交通组织

鉴于天府广场的定位和性质,规划确定了机动车交通由东西、南北交通地下通过的方案;广场核心区除锦城艺术宫、成都博物

馆前允许公交通过外,禁止任何机动车进入;为了方便市民及游客观光,广场内部设游览车道,出于安全考虑,游览车道应与市政道路重合。为了减少行人对交通的影响,建议在东、西御街上设过街地道,同时,锦城艺术宫、成都博物馆的步行道应结合广场建设过街地道。

规划广场核心区周围交叉口组织:①人民南路—东、西御街交叉口,为公交车专设左转信号灯,其余车辆禁止左转;②人民北路—东、西御街交叉口,左、右两侧禁止左转(公交除外);③马道街—蜀都大道交叉口,南行机动车禁止左转(公共交通除外);④东御河沿街—蜀都大道交叉口,南行机动车禁止右转(公交除外);⑤五福街—人民北路—马道街—东御河街交叉口,允许左转和右转(图2)。

4.2.2自行车交通组织

原则上,自行车不应进入广场核心区,但由于自行车在成都市民的出行方式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大量的非机动车交通分散在其他道路上将造成较大的交通压力,因此,此项措施近期实施有困难,建议待地铁、公共交

通成为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后,再实行本措施。

4.3公共交通

天府广场既是休闲、娱乐广场,也是成都市最大的公共交通枢纽中心,未来的地铁1号线、2号线将在此设换乘点。遵循规划的基本思路,方案对公共交通进行规划(图3):4.3.1公共汽车

线路布设。东西方向线路一部分沿公交专用道(即现状的锦城艺术宫和未来的成都博物馆前的人民中路段)布设;另一部分线路可沿东御河沿街、五福街、东道街迂回布设。南北向线路可沿上述的公交专用道、东御河沿街、五福街、马道街布设。

公交站布设。规划结合广场总体方案,以便于公交与地铁换乘为原则,在摩尔百盛、成都博物馆、清真寺设置公交车站。

以上只对广场核心区公交线路及站点作了硬性规划,其周边线路及站点还应结合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进行布设。4.3.2地铁

根据《成都市地铁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未评审)》及成地铁办函[2003]63号文件,地铁1号线、2号线通过本区,并在广场下设换乘站。4.3.3出租车

出租车不进入广场核心区,乘客应在指定的区域上下车。

4.4停车设施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及汽车产业过度膨胀,国民收入增加,交通堵塞及停车难的问题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生活中。而本规划区地处成都市中心,必将吸引大量的交通,因此,规划应确定天府广场限制停车、鼓励市民乘坐公共汽车的原则。

作为对停车设施不足的补充,方案在广场东北规划了一处地下公共停车场,有车位650个(图4)。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应结合机动车停车设施进行布设,停车泊位数按机动车泊位数:非机动车泊位数=1:6设置。

4.5步行交通

根据广场总体规划方案,广场核心区均

为步行交通。规划在锦城艺术宫、百货大楼、城市之心、成都博物馆、五福街设地下过街通道(图5)。

本方案在“天府广场城市设计”国际投

标中获得第二名,并被选为备选实施方案之一。在后来的修改中,为了节约投资,取消了南北下穿隧道方案,增加了西御街下穿隧道方案。但笔者认为这并不能解决南北向交通穿越广场的问题,且与广场的定位、定性相矛盾,因此,南北向下穿仍是最佳方案。[参考文献]

[1]顾尚华.交通枢纽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0.[2]程 颖.城市核心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D].中国城市交 通规划学术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3]刘有军,晏克非.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D].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4]裴玉龙,胡劲松.城市换乘枢纽交通组织方案探讨[D].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作者简介]

刘 丰,注册建筑师,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助理,高级工程师。邓艳春,注册建筑师,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收稿日期]2006-07-26

天府广场调研

- 1 - 广场简析 ——成都天府广场调研 刘晓辰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06级城市规划) 前言 城市广场作为为市民提供公共生活的开敞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它由广场实体及人们在广场上的行为活动两部分组成。优秀的城市广场设计不仅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还体现在功能与空间的统一,能够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创造高品质的空间从而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 本文试图以成都市天府广场为例,主要从广场实体和人的空间行为需求两方面来简析城市广场的一般特征,探讨城市广场的空间及使用的问题。 三 广场类别 按广场的性质和功能来分,城市广场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纪念广场、休闲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和综合广场等。 天府广场是由多条干道交汇所形成的广场,也是公交、地铁换乘的重要节点,所以交通功能显著。同时天府广场还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去处,在地下二层完成店铺招商后,将具备一定的商业功能。所以天府广场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质的广场。 按广场的等级来分,城市广场可分为城市中心广场、城区中心广场街道广场和社区广场。 由天府广场的区位和性质可见天府广场为典型的城市中心广场。 按广场的平面形态来分,城市广场可分为规则的几何形广场、不规则的几何形广场和组合型广场三类。 天府广场基面形态为倒角矩形,边界鲜明,轴线明确,是典型的规则的几何形广场。 按广场的组成形式来分,城市广场可分为平面型和立体型两类。平面型广场在空间垂直方向上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而立体式广场可分为上升式广场和下沉式广场。 天府广场为平面和下沉混合式的广场,属于立体式广场。地下一层建为商场和文化中心,包括一座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建在地下二层,与天府广场周边大厦相同,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地下停车场。地下第三座将建成地铁站和变电站。 一 交通区位 交通区位对于城市广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广场的性质等级以及主要功能。对于一般的广场而言良好的交通的可达性都是必要的,它与广场的品质一起决定了广场的使用效率。 天府广场位于四川省会成都的中心,是成都城市交通的枢纽,区位优势显著,是展示成都文明精华、城市个性和独特魅力的第一窗口,是体现成都城市精神和“创佳”的形象标志,也是市民休闲、娱乐、集会、游览的重要场所。 天府广场交通便利,可达性好,有16、26、38、47、61、61A 、62、104等多路公交在此设有站牌。即将修成的地铁一、二号线也在天府广场地下三四层设有站台。其周围道路均为单行道,北向交通流量最大。广场及其周边有三处较为大型的停车场。 二 历史背景 天府广场所在地,在近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中,一直都是蜀国皇城的一部分。老皇城在近代遭到破环,1970年,“皇城”的护城河“金河”、“御河”被填平用以修筑地下防空工事。而在老皇城原址上修筑的,则是存留至今,布局状若“忠”字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和巨型毛主席塑 像。1997年拆除了广场两侧的民居,中心广场得以扩建。2001年就新天府广场方案开始空开招标。2007年新的天府广场修建竣工。

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故事

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故事 新世代终极交通枢纽的秘密: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站上海是西方世界最初进入中国的门户型城市,周边区域的人口膨胀到1千8百万,他们都需要通过以上海为中心的交通网络进行活动。快速增长的人流很快将现有的交通容量推至极限。上海再次领域突破原有思维,将所有的运输方式融合起来,最终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让我们通过《Discovery》频道的镜头共同了解这一“建筑奇观”(注:探索频道纪录片系列名称)。图1 虹桥枢纽鸟瞰图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始建于2006年,于2010年启用并成功服务当年的世博会。该交通枢纽位于上海闵行区北部,内有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虹桥铁路车站、长途客车总站、地铁2号线和机场,这足以满足1百万人在七种交通工具之间的切换,这项激进的工程背后也面临着诸多技术上的挑战。中国1/4的人口居住在上海周边的区域,和其他城市一样,火车站、公交车、地铁站和机场四散在城市周围,要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需要一些革命性的设计——将所有路线都纳入一栋建筑中,也就是综合交通枢纽。按照之前的交通布局,搭乘出租车从机场到火车站要耗时1小时,现在则只需步行5分钟,这个概念很好理解,但实施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图2 堆叠式建筑1 如何将立体交通系统融入一栋建筑中?工程师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将其中不同的运输方式规划进 一栋建筑内。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设计,该交通枢纽的主体建筑将

延伸6公里长,走完全程要花费1个小时,他们给出的方案是——多层堆叠式(图2)。将枢纽站的每个部分拆分开,再根据功能型 的不同进行叠加,从地下到地上一共6层,高43米(共72米高),这样就能将整个建筑缩短到2公里。看似简洁的主体建筑大有玄机,其中包含有20条火车线路和5条地铁线,要用去8万吨钢铁(北 京鸟巢体育馆用钢量的2倍)。堆叠式建筑的问题是要将很大的重 量压在较小的范围上,这对地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雪上加霜的是建筑下面是古代河床,地面潮软并充满了淤泥。解决方法是建造一个巨大的基座,工人们要将桩基打到80米深的地方。工程师发现 土壤中水分会对桩基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漂浮的建筑物会拉扯桩基,迫使它延伸并降低桩基的强度,加上列车停站时带来的水平力,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每个桩基的柱子中间加入钢圈(图3),钢圈中再加入钢条。在工程师们 艰苦的作业下,仅用17个月便完成了车站的主体结构。图3 桩基内部示意图2、如何将枢纽站无缝链接城市道路系统?主体结构的完工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地步,工程师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枢纽站无缝融入城市道路系统。拥挤的交通(尤其是早晚高峰期)早已成为上海市的常态,这也是交通系统工程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的道路设计远不敷虹桥枢纽的使用。交通堵塞一般发生在十字路口,传统的应对方式就是信号灯,工程师决定避开这一选择,而是采用单行高架桥(图4)的设计,路面宽度达到50米,并环绕整个枢 纽站。道路系统由4条封闭的环形道路构成,1条来自北方,1条

成都综合商圈分析

说起商业中心,成都人总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购物中心云集、写字楼林立的春熙路商圈。今后,一个位于城西的新商业中心将走进市民的视野。记者昨日从青羊区商务局获悉,金沙·光华商圈的打造方案已经成形,这里将继春熙路商圈之后,逐渐成为成都的第二个商业中心。 商圈:不“以街为市” 金沙·光华商圈包含了青羊区二环路以外的所有地带,这个地区又以三环路为界分为东区和西区。这个区域拥有浣花溪、金沙遗址这样独具魅力的公园 和历史遗迹。 青羊区商务局局长杨晓敏认为,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容积率的提升,金沙片区的人口预计将增加1.5-2倍,他说:“城西的大部分楼盘都是商住楼,居住在这里的市民有相当的消费需求和能力,这为商圈的打造提供了基础。”按照打造方案,这个片区将成为一个集商贸、居住、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商业中心。 据了解,与春熙路商圈的“以街为市”不同,新的商业中心将采用组团式、集群式的布局方式。青羊区现代服务业推进办公室主任袁平这样描述:“这个区域内将云集大型超市、大型购物中心、体育健身场所、游乐设施、公共绿地。市民带上家人驾车或乘车抵达商业中心,花上一整天在这里休闲购物,也不会 觉得乏味。” 东区:特色繁华商业区 金沙·光华商圈(东区)东起二环路、西邻三环路、南接清水河、北至金牛界。这个区域的具体发展按“三轴”:光华大道、青羊大道、日月大道,及“四片”:光华村片区,贝森-新文化宫片区、金沙三角片区、金沙遗址-同盛路片 区来进行不同的安排布局。 光华大道沿线以引进大型电器、服装服饰、图书音像专业店、专卖店为主;日月大道沿线以引进大型家具和家居用品、灯饰、建材等专业店、专卖店为主;青羊大道沿线则重点引导餐饮、娱乐集群式发展,注重引入品牌餐饮、娱乐连 锁店。 西区:新兴的商务办公中心 金沙·光华商圈(西区)东起三环路、西邻外环生态带、南接武侯区、北至日月大道。这个区域,也被划分为三个片区。 ●新行政中心片区,依托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及区行政中心西移的带动效 应,加快建设甲级写字楼、超五星级酒店,形成新的商务办公集聚区。

成都市天府广场简介及城市广场建设

成都市天府广场简介及城市广场建设 摘要:城市广场作为为市民提供公共生活的开敞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从地理位置、建筑实体、设计构思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介绍了成都市天府广场,简单探讨了城市广场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成都天府广场;广场建设 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不仅是人流会聚的地方,而且也是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一个城市要令人难忘,让人留恋,它就要有具有魅力的广场。成都被誉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除了舒适的气候、休闲的生活节奏外,优美的城市环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天府广场正是美丽成都的缩影。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都非常注重天府广场的建设,2007年2月9日,人们期盼多年的天府广场终于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图1)。整个广场景观着力展示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文化与太一生水、水兴天府的历史都市成都风貌。综观天府广场的规划设计,无不体现出“手笔大、构思新,具有独特、新颖、严谨、流畅”的特点,展现了成都新时代的精神气质,同时又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天府广场是集城市政治、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广场的定位和性质,尤其是亭、水、雕塑处理很好,贯彻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1、地理位置 天府广场位于四川省会成都的中心(图2),是成都城市交通的枢纽,区位优势显著,是展示成都文明精华、城市个性和独特魅力的最佳窗口,也是体现成都城市精神的形象标志,同时也是市民休闲、娱乐、集会、游览的重要场所。周边有许多大型的购物商城,以及成都最大的购物步行街-春熙路,这些使得天府广场成为了成都的商业中心。天府广场交通便利,各大公交站均有到达天府广场的班次,而且已经修成的成都市地铁一号线和即将修成的地铁二号线均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向成都四面辐射,因此天府广场坐拥地利上的绝佳位置成为成都市的一颗明珠。 2、天府广场实体介绍 实体是广场功能及其文化内涵的载体,是广场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天府广场面积为8万多平方米。尺度较大,但由于它的等级较高,功能较多,空间组成形式丰富,因此建筑面积算比较合理。广场整体是一个倒角矩形,如果从空中俯瞰广场,将会发现天府广场所有建筑构成了一个太极图案(图3),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而且在建设时考虑了未来的地铁规划,因此天府广场充分利用了地下的空间,是一个平面和下沉相结合的混合式广场。地下一层建为商场和文化中心,包括一座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建在地下二层,与天府广场周边大厦相同,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地下停车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港站与枢纽概述 一、交通枢纽定义 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 仓储、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二、主要功能 1. 运输对象(人):旅客换乘、餐饮、住宿、娱乐等;货物的存储、包装、处理及 各种手续; 2. 运输工具(车):停放、给养、维护和调度; 3. 运输网络(路):连接运输线路,形成运输网络。三、交通枢纽的分类 (1)按交通运输方式分:单式交通枢纽和复式交通枢纽。 (2)按地理位置分:①陆路交通枢纽;②滨海交通枢纽;③内河交通枢纽。(3)按 运输方式组合分:①铁路—公路枢纽;②水路—公路枢纽;③水路—铁路—公路枢纽;④ 综合交通枢纽。 (4)按交通干线与站场空间分布形态分类:①终端式枢纽;②伸长式枢纽;③辐射 形枢纽;④辐射环形枢纽;⑤辐射半环形枢纽。 (5)按交通网络上的位置分:已定型、半定型和全定型。四、我国交通枢纽相关规 划 1992年,交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确定了全国45个公路主 枢纽的布局方案。 2019年8月,交通部公布了《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共确定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其中12个为组合枢纽,共计196个城市。 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综合交通枢纽分为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三个层次。 根据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定位,规划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42个。 五、运输线路 1. 骨干线路:全国运输网的骨干和大动脉; (1)国道主干线(122830); (2)公路主骨架(“五纵七横”) ;(3)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

武汉火车站交通枢纽综合体复合空间规划

武汉火车站交通枢纽综合体复合空间规划 李继春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本文试图从交通枢纽综合体这个宏观的层面上,探讨武汉站复合空间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功能定位,从而揭示出交通枢纽综合体复合空间规划原则必须回到以人性化、衔接性、经济性设计本源。 关键词武汉站交通枢纽复合空间规划 中图分类号:U291文献标识码:A Plan of Wuhan Railway Station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Synthesis Blended Space LI Jichun (Artistic Design College,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430068) Abstract This paper try to discuss the components and fnctional localization of Wuhan railway station blended space system, from the macroscopical level of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synthesis in order to revel the origin that the plan principle of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synthesis blended space must back to humanity,engagement and economy. Key Words wuhan railway station transportation junction;blended space;plan 0引言 武汉火车站是一座运用国际一流水准理念设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范围从武青四干道—三环线—中北路延长线—站西大道的围合区域,规划用地面积约110公顷,枢纽汇集多种轨道交通、路面交通各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真正实现了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紧密衔接的“零距离”换乘的一个国际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1建设背景 武汉市,地处华中腹地,长江与汉水在此相汇,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美誉,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承东启西的交通骨架网已成定局。如今,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武汉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在急剧增加,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道路交通普遍存在着秩序混乱,车辆拥挤堵塞的现象,道路改造和建设本身拖延工期现象,让交通不畅更加雪上加霜。诊治武汉道路交通“肠梗阻”的良方何在?已成为武汉市民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大众的迫切呼声。 近几年来,武汉受益于国家各项利好政策:2007年,国家出台“中部崛起”战略规划;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武汉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这些政策,加快了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化建设,促使武汉对旧的城市系统硬件进行升级。 武汉火车站交通枢纽综合体规划设计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2006年10月开工建设,建成后的武汉站形成以车站为中心,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超级车站”,将与三镇城市轨道实现无缝对接,武汉市的交通骨架不再只是一张平面交通网络。 2交通功能与复合空间的结合 2.1复合空间的概念 复合的定义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合在一起,结合起来。” 复合公共空间与独立的过渡空间、开放空间有所不同是指某空间单元同时具备建筑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双重性质和双重归属。公共空间复合化使各种功能的建筑空间相互交叉、渗透,具有相应的灵活多样性,同时也大大提升空间的使用效率并适宜与公共性、开放性功能较高的综合群组,如交通、商业、商务等等。 2.2交通复合空间体系 交通功能是公共复合空间的另一大主要职能特征。交通综合体与城市空间联系紧密,在地面以上有广场、高架桥等交通空间将城市与综合体紧密相连,在地下通道、地铁站等城市交通空间中也有直接通往综合体内部的交通空间。武汉站为高架车站,站房主体三层,一层为地面架空层,二层为站台层,三层为候车层。候车厅、高铁站房、地铁车站、商业空间、前后广场空间……等在武汉站形成大型轨道交通综合体。因此交通空间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多向度的立体化交通复合空间体系。 2.3交通复合空间体系构成要素 (1)候车空间。在交通建筑中,候车空间是整个站房建筑的主体,武汉站候车室位于站房中央的大厅,根据不同的运营性质分为普速候车室、高铁候车室和VIP候车室。武汉火车站摈弃了传统火车站候车空间设计模式,候车厅就在站台的正上方,东西两端分别与高架层相连,架起弧形人行天桥,而且在两个进站口之间,还有两座宽100米左右的公共通道,它可以让从两个不同进站口进站的旅客,快速地抵达另一端。 (2)高铁站房。高铁站房,主要服务于武广客运专线、武合客运专线、武黄城际铁、武孝城际铁、武咸城际铁、武天城际铁。武汉站是中国目前唯一有火车驶入中央大厅的车站,设客运专线、普速两个车场,旅客从候车大厅通过玻璃幕墙俯视列车站台,一览无遗。 (3)地铁车站地铁车站,具体包括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起自武昌火车站,经紫阳东路-中南路-中北路-岳家嘴-中北路延长线至武汉火车站),轨道交通5号线(黄家湖—武汉火车站)。 地铁车站在武汉站房地下,站厅层设于地下一层。站内“三线横布、两线纵列、分散设站”,下火车的旅客不用出站,经楼梯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Social Sciences Discipline Research 艺术学研究Arts Research

(完整word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资料

第二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一、交通枢纽概述 交通枢纽: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作为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速度的关键环节。 单式交通枢纽:服务于一种交通方式的枢纽,例如单一的铁路枢纽、水运枢纽、公路主枢纽、航空枢纽等。(图) 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方式的枢纽,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网络相邻路径的交汇点,是拥有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及城市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为一体的运输空间结构,对所在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对其所依托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带动作用,是城市对外交通的桥梁和纽带,并与城市交通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趋势:(举例说明) 1. 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复合性(多元化)。 2. 综合交通枢纽内涵的演进性。 3. 网络经济的发展将综合交通枢纽纳入全球性的物流配送体系中,它加强了综合交通枢纽与整个运输网络体系的联系。 4.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呈立体化和综合化。 二、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 交通枢纽规划: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上级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专门规划。 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和枢纽的规划设计。 1. 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属于长期发展规划,对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观指导作用。 1)关键问题: 交通枢纽与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协调性、与城市布局的协调性,

成都市天府广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研究_刘丰

[摘 要]针对天府广场目前存在的交通问题,结合成都市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根据天府广场的功能定位,以绿色交通及一体化交通为理念,提出合理的交通政策,减少交通出行数量、规模;以公交优先为原则,建立方便、快捷的地铁、公交、步行换乘系统;建立完善、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为步行者建构良好、舒适的空间;限制机动车的大量驶入,分流过境机动车流量;严格限制机动车停车泊位,加强停车管理。 [关键词]天府广场;绿色交通;一体化交通 Study on the Plann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ffic Hinge for Tianfu Square in Chengdu/Liu Feng, Deng Y anchun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ffic problems with the Tianfu Squar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raffic development in Chengdu, the planning has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traffic policy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traffic flow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ianfu Square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green traffic and traffic integration. It proposes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establish a fast and convenient transit system be-tween subway,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pedes-trian walking, establish a highly efficient and per-fect traffic control system, create good and com-fortable space for pedestrians, restrict the rush-in of motor vehicles and divert the flow of passing traffic, strictly limit the parking lots for motor vehicles and strengthen efforts in parking management.[Key words] Tianfu Square, Green traffic, Traffic in-tegration 成都市天府广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研究 □ 刘 丰,邓艳春 成都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经济及交通中心,天府广场是成都市的中心地区,是成都市集政治、文化、旅游、商业、交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区域。 天府广场这种在城市核心地区的多功能和高强度的土地使用特点,使得这一地区吸引了大量人流,而各种城市交通方式也从城市各地聚集在这一地区—17条公交线路,即将兴建的地铁1号线、2号线,进而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了不同的城市交通运输线路之间的重要换乘点,形成了成都市最主要的天府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天府广场的交通枢纽地位位居成都市之首。 2.1静态交通 天府广场是成都市放射加环状路网的中心点,是几条城市主干道的聚集点。如蜀都大道、人民中路、人民南路,东城根街、顺城街、羊市街、东西御街的红线宽度从35 m~50 m不等。各交叉口均为灯控,部分交叉口限制了左转,部分路段实行潮汐式单向交通。如羊市街早晨进城为单向交通,下午为出城单向交通。 根据现状调查,市中心缺乏公共停车场及配建车位不足,天府广场第一层及第二层范围内无社会公共停车场,仅展览馆内部、成都体育中心、成都博物馆待建地、锦城艺术宫门前可提供公众停车。 [文章编号]1006-0022(2006)09-0030-03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B 2.2动态交通 据现场调查结果及研究资料,现状人民中路双向车流量为3 587 pcu/h,人民南路双向车流量为5320 pcu/h,蜀都大道平均车流量为2 507 pcu/h,西御街单向车流量为4 294 pcu/h,东御街单向车流量为5 485 pcu/h,分布流量及强度见图1。 天府广场共有17路公交车通过,主要站点集中在锦城艺术宫、成都博物馆(待建)及成都市人大门前。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_缪宇宁

第6卷 第2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 o.l6 2010年4月 Ch i nese Journa l o f U nderg round Space and Eng ineer i ng A pr.2010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 缪宇宁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 摘 要:结合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发建设,介绍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通枢纽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核心体地下空间开发与总体布局方案。同时,依托枢纽的建设,分析了枢纽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条件,对虹桥枢纽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虹桥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目标、原则及总体思路,在对地下空间的功能、规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控制要求,对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综合体的设置及地下空间规划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虹桥交通枢纽;地下空间;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836(2010)02-0243-07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 ng of ShanghaiH ongqi ao Integrated T ransportation H ub R egi on M iao Yuning (D epart m ent of G eo techn ical Engineering,T 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 stract:In consi derati on o f t he develop m ent and construc tion of the Shangha i H ongq i ao i ntegrated transpo rtati on hub,the overa ll l ayout and t 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 lop m ent progra m o f the w orld s larg est transpo rtati on hub-H ongqiao i n teg ra ted transporta tion hub are introduced.A t the sa m e ti m e,based on the hub constructi on,an ana l y si s o f the pivota l cond itions o f t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 l op m ent i n the reg i on had been done. T 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 f underg round space deve l op m ent i n H ongqiao i ntegrated transpo rtati on hub reg i on w ere stud i ed.T he objecti ves,pr i nciples and genera l i deas o f underg round space deve l op m ent in H ongq i ao i ntegrated transpo rtati on hub reg i on are proposed.Based on the st udy o f f unc ti ons and sca le of underg round space,t he contro l requ i re m ents o f underg round space planni ng w ere g iven,and t he suggesti ons on p l ann i ng o f underground tra ffi c facilities,underg round comp l ex setti ngs and i m ple m entati on of underg round space planni ng w ere reco mm ended. K ey w ords:H ongq i ao i ntegrated transporta tion hub;underground space;planning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和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日益拓展,配置资源的区域范围日益扩大,迫切需要自己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业已兴起的沿海经济带和正在兴起的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带为上海从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崛起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和坚实的基础,而完善的交通体系无疑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构建世界级国际大都市发展框架,上海需要 *收稿日期:2009-12-21(修改稿) 作者简介:缪宇宁(1973-),男,福建福安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及科研工作。E-m ai:l s m ed i_m yn@https://www.360docs.net/doc/8517153454.html,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世博科技专项项目(050431011);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世博科技专项项目(05dz05806)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方案(发改西部〔2014〕2596号)

附件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方案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新区设立审核办法》等要求,为扎实稳妥推进四川天府新区(以下简称天府新区)建设发展,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新路子,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重要高地,特制订本方案。 一、设立天府新区的重要意义 天府新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主城区南偏东方向,区域范围涉及成都、眉山、资阳3市7县(市、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建设天府新区,要围绕服务于成都经济区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功能定位,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西部地区转型升级、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西部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天府新区,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优势,面向欧亚扩大对外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四川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水平。同时,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进西部地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二)有利于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统筹城乡

发展一体化。建设天府新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发展和推广成都在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有益经验,创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智能低碳、生态良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探索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新路子。 (三)有利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天府新区,有利于发挥成都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升级。 (四)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天府新区是西部地区发展基础最好、发展环境最优、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建设天府新区,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成都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与重庆两江新区和重庆经济区联动发展,推动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辐射西南、带动西部加快发展,对于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支撑带、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天府新区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有序

成都天府广场 贝聿铭封刀”十年之后亲自指导的第一个设计方案

成都天府广场贝聿铭封刀”十年之后亲自指导的第一个设计方案 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会聚的地方,而且也是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就要有具有魅力的广场。因此,规划设计好成都天府广场,对提升成都城市形象尤为重要。 一、建设成都天府广场的由来及规划设计的范围 1、建设成都天府广场的由来 成都天府广场,过去称人民南路广场。建设天府广场问题由来已久,不仅是建国以来成都市早期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几届政府的共同夙愿,但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而未能付诸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社会经济有了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天府广场不仅是广大市民的殷切期望,而且具有相当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为此,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将天府广场建设问题提上议事日程。1997年2月21日市政府批准成立“成都市人民南路东西广场改造建设指挥部”,对人民南路东西广场进行拆迁,面积达9万平方米,形成现在的广场规模和草坪,为建设创造了条件。1999年10月26日市政府调整建立“成都市天府广场建设指挥部”,具体组织协调建设工作。怎样建设广场,规划设计是重要的一关。时任成都市市长王荣轩批示:“要建成一流的广场,请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主设“。为落实王市长的批示,下大力量邀请贝聿铭主持设计,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1999年5月通过新加坡杰盟建筑师事务所向贝聿铭表示,成都市诚挚邀请贝氏主持天府广场总体规划和成都博物馆建筑设计。1999年12月以成都市政府名义邀请贝氏兄弟来蓉考察、商谈,经多次承件联系、沟通,1999年5月30日至6月2日,贝定中、贝礼中一行四人到成都实地考察、踏勘,对成都和天府广场的印象很深,很感兴趣,双方签订了“天府广场总体规划和成都博物馆设计意向协议书”,随即整个规划设计问题开始运行。 据介绍,今年六月,贝礼中兄弟应成都市政府之邀来蓉进行实地勘察,回美国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设计,到十月拿出方案。十一月二十七日贝聿铭致电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厚安称:“我已破例与我儿子一道对天府广场进行了总体设计,贝氏的设计将为成都带来一个生气勃勃的中心广场。” 贝聿铭先生亲自参加了新天府广场的设计,这是贝聿铭“封刀”十年之后亲自指导的第一个设计方案 2、成都天府广场规划设计的范围 天府广场的总体规划面积为6.9万平方米,规划设计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北起骡马市、南至红照壁、东达顺城街、西止东城根街的规划区内的控规层次的城市设计;二是仅限于天府广场周边规划设计范围(北起人民东、西路,南至东、西御街,东抵宾隆街,西到小河街)的核心区的详规层次的城市设计。 二、贝氏规划设计的成都天府广场的主要特点 2000年11月28日,贝氏建筑师事务所贝定中、贝礼中一行6人到达成都,提出了对天府

天府广场调查报告

天府广场认识实习报告 1区位 1.1.地理位置 今天的成都天府广场位于成都市正中心。天府广场北面是四川美术馆,正北是省展览馆,南面是成都百货大楼,广场东面的锦城艺术宫曾经是西南最大的艺术殿堂。紧邻的人民商场是全国著名的商场之一。它南端的出口是染房街小百货批发贸易区,贸易区向西延伸至人民南路。从盐市口向北穿越蜀都大道一直延伸到玉带产交桥附近。已经开工建设的两条地铁线也将在天府广场交汇,天府广场将成为新的焦点。 1.2.周边道路关系 天府广场北靠人民东路,西接西御街,南连人民南路,东邻青年路。天府广场穿梭着南北东西行驶的公交车,53路、61路、64路、4路、45路、13路,无论是去人民公园、文殊园、武侯祠、青羊宫、望江公园游览,还是去春熙路、城隍庙、荷花池、五块石购物,交通都十分方便。作为成都的商业中心-春熙路与天府广场相互影响。春熙路南临东大街,西靠南新街、中新街和北新街,北为总府路,东面是江南路、东锦江街的范围及临街区域。可乘坐3路、4路、20路、21路等 2.历史沿革 公元前347年,相当于中原的战国时期,蜀国开明王九世迁都成都,在成都平原上建立“北少城”,位置在今天“天府广场”以北的五担山一带。公元908年,王建割据四川称帝。次年,王建改“子城”为皇城,改其中“蜀王府”为宫殿。公元925年,“前蜀”为后唐灭。两年后,成都尹孟知祥在“唐罗城”外再次加建“羊马城”。公元1371年,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将汉唐、前后蜀遗留下来的“城”全部拆毁,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便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北端和展览馆一带。1951年,“皇城”的城门洞以南被拓开了70米宽的人民南路,“皇城”从此开始进入危境。五十年中后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在“大跃进”的狂飙推动下,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如成都百货大楼)、城市道路以及政治广场的修建开始破坏“皇城”和周边民居的布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彻底走向消亡。1968年,仅存的明代“蜀王府”城墙及城内明、清两代的古建筑群被大部分拆毁。1969年,“皇城”遭受到了最致命的一击:皇城门楼、“明远楼”、“致公堂”等最后的古建筑被拆除。1970年,“皇城”的护城河“金河”、“御河”被填平用以修筑地下防空工事。而在老皇城原址上修筑的,则是存留至今,布局状若“忠”字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和巨型毛主席塑像。1997年,在扩建中心广场的政令下,改造后的新天府广场已于2007年2月10日正式亮相并对市民开放。 3.项目类型 天府广场面积为88368平方米,这儿绿草茵茵,鲜花艳丽。而硬质铺地作为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色彩,图案简洁。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市民的户外活动提供场所,是成都市居民休闲的主要场所。天府广场不仅有足够大的空间为市民提供大型集会。在这儿,也是老人和小孩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在这儿,有充足的绿化提供清新的空气,而铺装场地以其简单而具有较大的宽容性,可以适应市民多种多样的活动需要如露天表演,儿童游戏场所。 4.交通流线

成都天府新区详细介绍

成都天府新区总体情况 在2010年9月1日到2日召开的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天府新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和浙江舟山群岛后第5个国家级新区,在带动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的同时,进而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天府新区”的建设可以吸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比如IT产业、新材料、航天航空、物流、金融、商贸等。 规划范围 天府新区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简称“两湖一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在成都范围内的面积有1293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81%。在整个天府新区的规划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约是650平方公里,包括现有的存量和未来的增量,约占总面积的40%,剩余的60%将是各类生态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中,产业用地和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用地将各占一半左右。天府新区的生态规划强调“山水环绕、组合布局,产城融合、三位一体,城乡统筹、生态田园,集约发展、智能低碳”,规划中有一套完整的绿地系统,可以简称为“一区两楔八带”。其中,“一区”是指龙泉山生态服务区,围绕龙泉山建设天府新区最重要的生态服务区,严格实施积极的生态保育措施;“两楔”是指三圣乡龙泉山绿楔和彭祖山锦江绿楔;而“八带”则是沿成都“198”区域、铁路货运外绕线、第二绕城高速、跳蹬河以及沿成昆铁路、元华路、锦江、东风渠构建四横四纵的生态廊道。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推进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实施规划,按照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要求,围绕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加快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效率、服务水平,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有关工作部署安排,结合我县交通运输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前期计划完成情况 近年来,县交通运输局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划任务目标,全县交通运输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县把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作为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推进,着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截至2013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04.5公里,其中国、省道123公里,县道230公里,乡村道1451.5公里,公路密度为12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国、省道公路均已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县道公路基本上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全县村村通硬化路率达到99%,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

达到100%。 2、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打造便民、利民优美线路。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公路建设与绿化美化、标准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落实,所有列养农村公路全部划设了中心标线,新建改建公路绿化带统一加宽到3-5米,路沿石、下水槽、警示桩、标志牌等配套工程一步到位,全面健全农村公路安保附属设施。凡是经过镇村大街路段的县道公路,全部实行了路宅分家,累计美化乡村大街59条,建设路边花园36处,共垒砌排水沟1.6万米,安装路沿石10.2万米,下水槽1360个,设立反光标志牌16个。公路绿化坚持一条路一个模式,一条路一个特点,采用法桐、紫叶李、雪松、北京栾等美化苗木、高标准高质量地对文泗路、汀大路、陡大路、良沂路等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成高标准“优美线路”193公里。坚持管养结合,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由县政府牵头制订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事权划分、标准要求、检查奖惩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全县年终工作综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上上下下的积极性,确保农村公路有路必养、管必管好。 3、全县道路运输业发展迅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营运机动车7979辆,载货汽车7421辆;等级客运站1个,三类以上维修企业82家,驾校2家,危险品运输企业1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家,全县客货运输企业分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全文)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全文)2014-11-18天府财经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规划全文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目录 第1章总则 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 第3章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 第4章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 第5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第6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7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 第8章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第9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10章总体风貌特色规划 第11章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二节旅游发展规划 第12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第一节对外交通 第二节城市交通 第13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第14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二节供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污水工程规划 第四节雨水工程规划 第五节再生水工程规划 第六节电力工程规划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第八节通信工程规划 第九节环境卫生工程 第15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16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节防灾体系规划 第二节避灾体系规划 第17章分期建设规划 第18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 第19章附则 附表一: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表 附表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件一: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附件二:四川省人民政府第88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附件三: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前言

2010年9月1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刘奇葆书记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2010年11月,《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提出建设天府新区,使其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核心区和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以蒋巨峰省长为组长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划委员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天府新区规划工作。2010年11月18日,黄彦蓉副省长主持召开天府新区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署天府新区规划工作方案。2011年1月,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正式启动。 2011年4月11日,蒋巨峰省长主持召开省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规划初步方案汇报。会后规划组充分吸纳省领导、各省级部门及成眉资三市的建议,进行方案优化和调整,并于5月16日再次向蒋省长主持召开的专题审查会做了汇报。规划初步成果通过审查后,黄彦蓉副省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并组织发改委、国土厅、交通厅、水利厅、环保厅、旅游局、成都市等省市部门与编制单位联合工作、共同研究,形成了本次规划的纲要成果。 2011年7月12-13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包括两院院士周干峙等在内共16位中外著名专家参加的总体规划纲要成果专家论证会。根据会议意见,规划组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送审稿。于8月3日和4日分别向省政协、省人大征求意见,8月5日和8日向省政府常务会和省委常委会汇报,9月26日向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汇报。根据几次会议的要求,项目组对规划送审稿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本次规划成果。 本次总体规划是一个战略、综合、前瞻性的规划,需要通过各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来纳入法定规划体系并指导下层次规划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联合规划组,共同承担编制任务。 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 第6条总体定位 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定位内涵为:构建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以及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