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上课实用)
柳永《望海潮》ppt一线课堂实用版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城市生活活跃。这种时代背景为柳永的 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望海潮》正是以北宋都市 生活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
《望海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词以其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望海潮》也是研究北宋社 会、文化和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柳永《望海潮》ppt一线课堂 实用版
目
CONTENCT
录
• 柳永与《望海潮》背景介绍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 • 柳永其他代表作品简介 • 知识拓展:宋词发展概况及特点 • 课堂互动环节
01
柳永与《望海潮》背景介绍
柳永生平及成就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 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 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 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 独特的艺术个性。
80%
艺术风格
婉约词风格柔婉含蓄、清新绮丽 ;豪放词则粗犷豪放、雄浑壮阔 。
05
知识拓展:宋词发展概况及特点
宋词起源、发展和鼎盛时期概述
起源
宋词起源于唐代民间曲子词, 经五代发展至宋代达到鼎盛。
发展
宋词在北宋初期逐渐成熟,中 、晚期达到高峰,南宋时期持 续发展并创新。
鼎盛时期
北宋中、晚期,以苏轼、辛弃 疾等为代表,创作了大量优秀 词作,使宋词成为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 (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 ,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望海潮一.导入: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
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
八月钱塘,西湖秀色。
钱塘大潮是浊浪排空的黄钟大吕。
西湖美景,则是小桥流水的丝竹管弦。
美的笔调,美的画面,美的景致,美的神韵,美的音律。
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整体感知1.诵读北宋都市的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为最。
古人曾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那么这首词究竟美在哪里呢听老师泛读,初步体会情感,注意字音和断句。
教师配乐朗诵2.学生齐读3.老师点拨(注意韵脚,赞颂的情感,情感饱满,重读的有气势,抒情的要舒缓)4.自由诵读5.找学生诵读三.走进文本1.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城市2.欧阳修曾经也写过杭州的美,展示课件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
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写了那几个方面的美(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贸易昌盛)3.欧阳修用粗笔勾勒出杭州的盛美概况,对照课文,柳永在上半阕是描写的杭州美在何处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找学生发挥想象,扩写一下: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
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改动一下:杨柳画桥“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烟柳”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
珠帘翠幕。
或者是水汽“风”风吹帘动,摇摆轻曳,动静结合。
古诗中也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4.街巷桥边,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挡风的竹帘内,在绿色的帷幕中,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掩映着万千人家。
给你什么感觉(有气势,场面宏大)这三句诗中,以烟柳翠幕为主体来欣赏,那个万千人家就是背景。
画面轻灵如水又气势博大。
柳永《望海潮》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望海潮》,使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宋代词的风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感受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望海潮》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把握柳永词风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深入了解,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望海潮》,了解宋代词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海潮》,感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对比分析:将《望海潮》与其他词作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柳永词的独特之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
5.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深入剖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6. 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以“望海潮”为题的词。
7. 展示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柳永的其他词作,总结其词风特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创作一首以“望海潮”为题的词。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望海潮》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柳永的其他词作,深入理解其词风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4. 运用实践创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审美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柳永的生平图片和词作,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海潮》,感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柳永《望海潮》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望海潮》,使学生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掌握词的基本格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词牌《望海潮》的特点。
2. 柳永《望海潮》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词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把握词的特点。
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望海潮》为例,讲解词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词的文本、注释、背景资料等。
2. 学生预习《望海潮》,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第一章:词牌《望海潮》简介1. 介绍词牌《望海潮》的起源和发展。
2. 分析《望海潮》的格律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第二章:作者柳永简介1. 介绍柳永的生平事迹。
2. 分析柳永的创作风格和词的特点。
第三章:词《望海潮》内容解析1. 分析词的结构和内容,解读意象和典故。
2. 引导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章:词《望海潮》鉴赏方法讲解1. 讲解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运用方法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实践与拓展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同词牌的词作。
2. 选取优秀的学生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点评。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词牌《望海潮》和作者柳永。
2. 学生朗读词《望海潮》,感受节奏和韵律。
3. 分析词的结构和内容,解读意象和典故。
4. 引导学生讨论词的意境和情感。
5. 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望海潮》与其他同词牌的词作。
6. 总结词《望海潮》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词《望海潮》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柳永《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望海潮》,使学生了解宋代词人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词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祖国江山的壮美,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感受柳永《望海潮》的意境美。
2. 理解并背诵《望海潮》。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词中描绘的景物及其意境。
2. 掌握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3. 以读促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词句,感受词的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杭州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b. 简介柳永及其《望海潮》。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望海潮》,理解词意。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交流。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词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b. 讲解词中描绘的景物及其意境。
4. 品味欣赏a. 学生诵读《望海潮》,感受词的美。
b. 讨论交流,分享欣赏心得。
5. 拓展延伸a.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b.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强调背诵《望海潮》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a. 背诵《望海潮》。
b. 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赏析文章。
8. 板书设计《望海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课后作业1. 背诵《望海潮》。
2. 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赏析文章。
3. 收集其他描写杭州的诗句或词作品,进行比较学习。
八、课程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柳永及其作品的介绍、评论和相关论文。
2. 图书资源:关于宋词、杭州历史文化的书籍。
柳永《望海潮》(上课实用)

从全词看,有哪些词 语点评了钱塘的“好景”?
好景——钱塘的美好景观 代指政绩成就
繁华、清嘉
本词如何具体 描述繁华、清嘉?
钱塘“好景”:
地理形势优越 东南形胜 历史悠久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居民区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钱塘潮雄伟壮丽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人民富有,社会财富丰盛,民众生活豪奢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繁华的钱塘。如烟的柳树、彩绘 的桥梁,翠绿的幕帐,房屋参差 高低。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 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 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 着珠玉珍宝,家里充满着绫罗绸 缎,争讲奢华。
译文(下阙)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 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 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 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 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 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 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 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赏析第一步:读一读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 /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 /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 /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 /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夸。
诗歌的炼字应注意: 1、动词 2、名词(意象) 3、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4、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赏析诗歌语言之美2、了解干谒诗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作业:1、熟读并尝试背诵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写下:全词你认为最好的一句和最难懂的一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诵读、感知风格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柳永的《望海潮》。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词。
(如有字音错误订正字音,如无字音错误,就说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我们诵读古诗词,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词的风格特点。
老师来读一遍,请同学们听读体会。
(教师范读)词的上下片风格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上片意境开阔,下片清丽婉约。
(如学生答不出来,提醒学生注意上下片用词的不同。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出词的风格特点。
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词?(学生读)声音悦耳,情感饱满,体现出了上下片的不同风格,为什么同一首词会出现这样不同的风格呢?随着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一探究竟。
二、梳理品味昨天预习时让同学们写下初读后自己不理解的句子,这是大家所写(出示手里的页子),其中有一句诗句提出的最多(出示手里的页子),就是这一句——(ppt显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家是哪里不理解呢?(解释字面意思。
)字面意思正如大家所说,但是内在的深层含义就需要我们再深入研读一下了。
1、夸什么比如这个“夸”字,夸的是——“好景”,有哪些“好景”呢?(学生可能会拎具体的句子),这些属自然风光,是好景色,词中还有好景况,是那些方面呢?(学生梳理回答,教师板书:地理位置、自然风光、都市繁华、民生安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
点
7、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 “点”,哪些是“染” ?
点、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 奢。 (分) ——染 重湖叠巘清嘉(总) ——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 嬉钓叟莲娃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 —— 染
艺术特点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
白描写景,清新自然;
对仗工整,音律谐婉,
刚柔相济,语意妥帖。
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 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 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释字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描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 明技巧)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 (点作用)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 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 作者用一“闹”字,化静为动(明技巧), 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 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描景象)。 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 致(点作用)。
参差( cēn cī )堤( d ī )沙 天堑( qiàn )无涯( yá )
千骑( j ì)珠玑( j ī )
罗绮( q ĭ ) 钓叟( sŏu ) 重( chóng )湖叠 ( yăn )
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 。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
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 这首词共 117 字,属于长 调、慢词 。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 /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 /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 /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 /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夸。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繁
华
4、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西湖湖山之美 重湖 桂子 荷花 羌管 菱歌 嬉嬉 千骑 乘醉 吟赏
景美 下 片
百姓生活愉悦
写作目的:投
赠词,目的是得 到地方长官的召 见和赏识。
人美
长官生活休闲
祝愿官员: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 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 他怎样的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何 日 更 重 游 ?
郡 亭 枕 上 看 潮 头 ,
山 寺 月 中 寻 桂 子 ,
最 忆 是 杭 州 ,
江 南 忆 ,
白 居 易
忆 江 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 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铺陈,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
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 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 《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 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 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
何 为 诚 信 ?
, 守 信 用 。
3、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 繁华?
东南形胜
总 写
—— 地理位置重要 —— 社会条件优越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
分 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三吴都会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东南形胜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赤壁怀古 》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 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 》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江南水乡 人间天堂 杭州
词的起源: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 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 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长短句”、“诗余”、“曲 子词”、“歌词”等。
词 的 分 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按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 李清照、周邦彦等
真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 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 释词 种说法吗?为什么? 描述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 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一“看”字就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意境或情感
仕途不顺 飘零沦落 自由张狂
柳永
(约980--约1053年),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 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 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 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 ,“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 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4 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 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 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 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
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 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 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 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 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 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 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孙何 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 没有怎么提拔他。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 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风格比较
豪放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 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阳刚之美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
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 或者男女恋情 阴柔之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句中哪两个词用的好?若将“卷”字改为 “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3分 “卷”是“翻卷”的意思,“霜雪”比 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 时波滚浪翻。1分 “卷”可以形象地表现出钱塘潮排山倒海 的气势、浪花飞溅的情态。2分 用“推”的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 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1、从地理位置上看 【东南重镇】 2、从历史传统上看 【自古繁华】 惊叹 3、从自然景观上看 【西湖、钱塘江】 赞美 4、从市井面貌上看 艳羡 【建筑精美、人口密集】 5、从百姓生活上看 【安居乐业】
环境美丽、 经济繁荣、 生活安定的 都市生活图 景
“点染”艺术鉴赏
天净沙•秋思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夕阳西下,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断肠人在天涯。
1 、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样
———
思 考
诚 的内容? 诚 何 信 实 : 上片主要写杭州美丽和繁华;
, 为 《 守 现 信 诚 下片主要写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民和 代 用 汉 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语 。 信 词
典 》
?
2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哪两个
思 考
诚 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诚 信 实 :
1、北宋词人。第一个专业词人。
2、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 (q í )卿。 3、排行第七,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 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4、词千首。多描绘城市风光、歌妓生活、 羁旅行役、下层市民生活。善用民间俚俗语 和铺叙手法。
柳 永 其 人
5、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不愿君王召, 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 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