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灸粉配方及适应症

脐灸粉配方及适应症
脐灸粉配方及适应症

1号脐灸粉(不思饮食)

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山药、陈皮、木香、砂仁、当归等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乳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使用禁忌:感冒发热病人不宜使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酌情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号脐灸粉(风寒感冒)

药物组成:苏叶、豆豉、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甘草等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祛风除湿,消疮止痛

主治: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外感风寒,身痛、咳嗽等症。

使用禁忌:忌生冷、油腻之品

3号脐灸粉(风热感冒)

药物组成:柴胡、连翘、银花、防风、桔梗、薄荷、竹叶、甘草等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西医:临床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疗效。还常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咽炎、咽峡疱疹、麻疹、肺炎、药物性皮炎、小儿湿疹、产褥感染等病属中医风热表证者。

使用禁忌: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与滋补性中成药同时使用。

4号脐灸粉(虚寒泄泻)

药物组成:白扁豆,陈皮,砂仁,乌梅,党参,炒白术,茯苓,补骨脂,煨肉豆蔻,五味子,等

功效:健脾助运淡渗利湿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主治: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

倦怠,舌淡苔白。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

西医:久泄是指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使用禁忌:忌不易消化食物,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号脐灸粉(宫寒痛经)

药物组成: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吴萸,生姜,甘草,附子等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祛瘀,通络止痛,补肾暖宫

主治:痛经宫寒,小腹冷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西医: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妇科炎症等。

使用禁忌:月经不调属实热或无瘀血内阻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品。

6号脐灸粉(气血双补)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苍术、甘草、川芎、龙眼肉、当归、白芍、地黄、黄芪、砂仁等。

功效:培元固本补气生血养血安神养颜美容

主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使用禁忌:孕妇忌用,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7号脐灸粉(补肾壮阳)

药物组成:肉桂、黄芪、党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桂枝、牡丹皮、山药、仙灵脾等。

功效:健脑补肾强筋壮骨温经散寒养血复脉

主治: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畏寒肢冷,面色无华,手脚冰凉,大便溏薄等一切虚寒证。

使用禁忌:忌不易消化食物,治疗期间,宜节制房事,阴虚内热者不适用。

8号脐灸粉(高热急救)

药物组成:细辛、栀子、芒硝、桃仁、大黄等

功效:引火归元退热息风

主治:一切外感内伤发热皆可使用,仅限于救急,不可长期使用。小儿之病,多有发热,所以先了解发热,以后一切疾病就比较容易分析了。发热不算一种病,只是一种现象,所以不要见热即退,而应该分析发热原因,从根本解决发热问题。否则一味退热,或令病迁延不愈甚至加重,或令病邪深藏体内,治不彻底。

9号脐灸粉(风寒咳嗽)

药物组成:麻黄、荆芥、杏仁、紫菀、白前、百部、陈皮、桔梗、甘草等。

功效: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治:因风寒导致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10号脐灸粉(湿热泄泻)

药物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藿香、木香、半夏等

功效:外疏内清表里同治

主治:表里双解剂,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传统脐灸可以用面粉制作一次性的面碗,取面粉适量,以1: 3. 5—1:4 的比例用水调和,做成圆桶状,面碗底部中间开孔,开孔应比患者的脐孔稍大,以方便使用。现在,更为方便、卫生、有效的是玄黄石脐灸罐。脐灸罐由整块玄黄石制成的内胆和木制外套组成,可反复使用。不仅更加方便卫生,而且玄黄石中的微量元素和特殊频段的脉冲对人体都是非常好的保健功能。脐灸罐准备好后,将40:1 的黄金艾绒搓成艾柱,成三角锥型,约乒乓球大小。脐灸一次准备5-7 个

艾绒柱。

操作方法:

1、令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用 75%乙醇在脐局部常规消毒。

2、将脐灸罐置于肚脐上,用毛巾围绕四周,注意保暖,勿受风寒。

3、取一小袋脐灸粉,从脐灸罐内填满脐孔,以脐灸粉填平脐灸罐底部圆孔为宜。

4、用艾炷置于药末上,点燃艾柱,连续施灸5-7 壮,约1.5 小时,以脐周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5、灸后用医用胶布固封脐中药末,12 小时后自行揭下,并用温开水清洗脐部。

第四章脐灸的注意事项

脐灸的注意事项

1、一般宜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以方便取穴、用药和治疗。

2、脐灸时应用注意保暖,尽量减少皮肤直接裸露在外。

3、脐孔内常有污垢,应用脐灸时,一般应先用75%的酒精棉球对脐部进行常规消毒,以免发生感染。

4、脐灸用药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宜简单辨证用药,方能提高疗效。

5、脐部皮肤娇嫩,脐灸壮数较多或时间较长时,可先在脐部涂一层凡士林后再做脐灸,可避免脐部皮肤起泡。在给小儿用药时尤应注意,可适当减少脐灸时长,以避免烫伤。

6、脐灸后一般用医用胶布固封,个别人对会对胶布等发生过敏反应,可见局部痰痒、红赤、丘疹等现象。可暂停用脐灸,外涂肤轻松软膏,待脱敏后再继用,也可改用肤疾宁贴膏或纱布包扎

固定。

7、由于脐部吸收药物较快,故用药开始几天内,个别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或隐痛感,一般过几天会自行消失。

8、慢性病和预防保健应用脐灸时,每个疗程间可休息 3—5 天。以免引起脐部过敏反应。

9、孕妇若非治疗妊娠诸病,宜慎用脐灸,有堕胎或药物毒副作用发病史者更当禁用。

第五章脐灸的临床应用

脐灸

脐灸 脐灸为什么能治病? 中医内病外治,历代中医名家都把脐作为调理疾病的主要手段。脐是人体先天之本源,因脐通百脉,脐治百病。通过对脐灸温补,可补虚泻实,治标固本。神阙穴(俗称肚脐),是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供血、供养、输送营养的唯一通道。脐与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生理病理关系。经脐部给药,不通过消化道的吸收,肝脏的分解,肾脏的排泄,直接作用与体内及病灶部位。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脐灸即有供热、传热、聚热、散热的快速反应,又有通经活络的显著效果。既能沟通表里上下,加速气血运行。又能安五脏、平六腑、养胃气、守元气、保精气、提神气、驱邪气。把体内的有害毒素排出体外。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并能够把即将要发生的疾病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调整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是脐灸疗法的最终目的。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经脐部给药,用火点燃后产生热,利用热和药的双重作用取效。热能疏通腠理,活血通络,松弛肌筋,药物通过扩张的毛孔渗透肌肤,有利于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实践证明:热和药的协同作用,对治疗疾病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脐灸疗法:简、便、效、廉,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被人们称为绿色环保疗法。目前是国内独一无二的民间绝技,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绿色享受技法,为人们带来了健康的福音。经数千例肝病和癌症患者的疗效观察,用脐灸疗法治疗中早期肝癌及各类型肝炎,无任何毒副作用,无任何痛苦,安全方便、疗程短,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特别是的顽固性腹水和出现肝病综合症、癌症疼痛,疗效显著,据统计,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有效率96%,治疗其他类型的肝炎、肝硬化、腹水有效率98%,临床治愈率在国内均高于其他疗法。特别在控制晚期癌症疼痛方面疗效更为突出,彻底解除了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医学难题。 灸的历史 灸法,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星。 灸法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史,从发现火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就已经有了灸法,古人治病的主要方法就要灸法、针刺与汤药三法,并常以灸法为主,以针、汤药为辅。因此灸法不仅历史悠远,而且疗效显著,几乎可以百病百治,临床上常有【一柱着肤,疼痛立止,一次施灸,沉疴即除】的案例。 关于神阙穴 祖传医学称脐为“神阙”。据《经穴名的考察》云:“神是心灵生命力,阙是君主居城之门。”该穴在脐中。为先天之命蒂,又为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脾胃居中焦,主纳运化水谷精微,为生化气血之源。真阳虚衰,下元虚冷,中阳不振,胃肠虚寒,寒凝血结等病症常取此穴。神阙穴为神气通行之户门。胎儿赖此处从母体获得营养以发育。脐为百枢总窍,五脏寒门,道家谓之下丹田,为人身之命蒂,为真息往来之路,坎离交会之乡。故脐通过任督二脉可总枢人体诸经百脉、五脏六腑。针刺脐中,可激发经络之气,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脏腑的功效。古人认为,用此穴可治百病,补虚泻实,可升可降,能增补人

脐灸粉配方及适应症

1号脐灸粉(不思饮食) 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山药、陈皮、木香、砂仁、当归等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乳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 饮食、体弱倦怠 使用禁忌:感冒发热病人不宜使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酌情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号脐灸粉(风寒感冒) 药物组成:苏叶、豆豉、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甘草等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祛风除湿,消疮止痛 主治: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外感风寒,身痛、咳嗽等症。 使用禁忌:忌生冷、油腻之品 3号脐灸粉(风热感冒) 药物组成:柴胡、连翘、银花、防风、桔梗、薄荷、竹叶、甘草等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西医:临床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疗效。还常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咽炎、咽峡疱疹、麻疹、肺炎、药物性 皮炎、小儿湿疹、产褥感染等病属中医风热表证者。 使用禁忌: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与滋补性中成药同时 使用。 4号脐灸粉(虚寒泄泻) 药物组成:白扁豆,陈皮,砂仁,乌梅,党参,炒白术,茯苓,补骨脂,煨肉豆蔻, 五味子,等 功效:健脾助运淡渗利湿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主治: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

倦怠,舌淡苔白。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精神萎靡, 睡时露睛。 西医:久泄是指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 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使用禁忌:忌不易消化食物,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号脐灸粉(宫寒痛经) 药物组成: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吴萸,生姜,甘草,附子等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祛瘀,通络止痛,补肾暖宫 主治:痛经宫寒,小腹冷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 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 受孕。 西医: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妇科炎症等。 使用禁忌:月经不调属实热或无瘀血内阻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品。 6号脐灸粉(气血双补)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苍术、甘草、川芎、龙眼肉、当归、白芍、地黄、黄芪、砂仁等。 功效:培元固本补气生血养血安神养颜美容 主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使用禁忌:孕妇忌用,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7号脐灸粉(补肾壮阳) 药物组成:肉桂、黄芪、党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桂枝、牡丹皮、山药、仙灵 脾等。

小儿常用脐灸 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校长脐灸法

小儿常用脐灸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校长脐灸法 脐灸三要素:艾绒面碗特制体质药粉 脐灸又称脐疗,中医认为脐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灸(Hilum therapy ),就是把药物用艾绒、面碗、药粉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通过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利用艾绒的纯阳和引药入里的作用,预防和调理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脐灸主穴:神阙穴 肚脐中医上称为神阙穴,是人体的第一张嘴,是所有经络的汇集点,是人体的重力吸收黑洞,他的吸收率是胃部的70倍。脐为百风总窍五脏寒门,道家称之为“下丹田”,为人身之命蒂,脐位于关要之地无处不通,即为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脐为五脏六腑之根,通百脉,神经血管较丰实,且位于人体的黄金点,是调理人体的最佳点。在胚胎时期,脐部是胎儿连通母体,获得血液、氧气及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脐部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神阙穴”。 脐为五脏六腑之根,通百脉,神经血管较丰实,且位于人体的黄金点,是调理人体的最佳点。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但是血管非常丰富,所以各类药物易于渗透、

吸收;从养生角度来说,脐疗养生,应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药效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通过肚脐,药效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脐灸的六大调理作用 1强壮祛病,养生延年 脐之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具有补脾肾,益精气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不寐少眠、多梦烦躁等症。 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可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等病。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四脉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调理冲任,固经安胎。临床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症。 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活血,达到“通则不痛”。适应于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症。 5敛汗固表,涩精止带

脐灸粉配方及适应症

1号脐灸粉(不思饮食) 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山药、陈皮、木香、砂仁、当归等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得消化不良、乳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使用禁忌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使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酌情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号脐灸粉(风寒感冒) 药物组成:苏叶、豆豉、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甘草等 功效: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祛风除湿,消疮止痛 主治: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外感风寒,身痛、咳嗽等症。 使用禁忌:忌生冷、油腻之品 3号脐灸粉(风热感冒) 药物组成:柴胡、连翘、银花、防风、桔梗、薄荷、竹叶、甘草等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西医:临床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疗效。还常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咽炎、咽峡疱疹、麻疹、肺炎、药物性皮炎、小儿湿疹、产褥感染等病属中医风热表证者。 使用禁忌: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与滋补性中成药同时使用。 4号脐灸粉(虚寒泄泻) 药物组成:白扁豆,陈皮,砂仁,乌梅,党参,炒白术,茯苓,补骨脂,煨肉豆蔻,五味子,等 功效:健脾助运淡渗利湿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主治: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

脐灸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脐灸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脐疗的方法 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 脐疗的功效 健康方面:快速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及病理活动,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特别对体质较弱、失眠多梦、寒性胃痛、腹泻者有极好的改善作用。 养生方面:微热的气流从脐部扩散到整个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改善睡眠,使人精神身体都有无比的轻松、舒适、精力充沛。 美容方面: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能改善面部苍白、暗哑的现象,预防和淡化因循环不畅引起的色斑、暗黄等皮肤问题。 治疗方面:特殊的给药方式,使患者气血充盈,颜容光彩,诸疾不生,体健身轻,延年益寿。 脐疗的禁忌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在用药时引起过敏。要特别注意保暖。治疗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保持室内温暖,适当覆盖衣被。尤其是腹泻、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儿更要注意保暖。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热,比如艾灸,此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

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给小儿施灸时尤其要当心。小儿皮肤娇嫩,在治疗过程中也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所以更容易烫伤,需要倍加小心。一旦有过敏现象,立刻停药。轻者可自行消退,如发生皮肤水泡者,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紫药水即可。 脐疗的优点 1、适应症广 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概括有:强壮祛病,养生延年:脐之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具有补脾肾,益精气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不寐少眠、多梦烦躁等症。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可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等病。调理冲任,温补下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四脉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调理冲任,固经安胎。临床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症。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活血,达到“通则不痛”。适应于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症。敛汗固表,涩精止带: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泄、带下、惊悸、失眠等。健脾活胃,生清降浊: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清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痞满、反胃、呕吐、泄泻、痢疾、呃逆等。 2、使用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脐灸疗法

脐灸疗法,是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一种中医特色技术。 肚脐皮肤薄,脐下腹膜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经过脐部,药物在脐部穿透皮肤后可直接扩散到静脉网或腹下动脉分支进入体循环而发挥作用,最有利于药物分子穿透而被吸收。 神阙穴位于脐部,属任脉。任脉维系诸阴经,督脉总督诸阳经,二脉互为表里,共理人体诸经百脉。同时,冲脉乃十二经脉之海,“任、督、冲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具有溢蓄经脉气血的作用,故脐与全身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都有密切的联系。 一、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脐通冲、任、督、带四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胎产诸疾,黄褐斑、面色萎暗和男科病症,如阳痿、遗精等证。 二、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部通行全身诸经,所以通过脐部治疗,可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适用于寒湿痹阻、脉络不和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麻木诸病症,及由于气血瘀滞所形成的瘕瘕积聚(囊块肌瘤)诸疾。 三、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四、健脾和胃,升清降浊,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五、强壮保健,养生延年: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脐灸疗法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脐灸疗法技术操作规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脐疗的方法 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 脐疗的功效 健康方面:快速改善脏及组织的生理及病理活动,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特别对体质较弱、失眠多梦、寒性胃痛、腹泻者有极好的改善作用。 养生方面:微热的气流从脐部扩散到整个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毒素的排出,改善睡眠,使人精神身体都有无比的轻松、舒适、精力充沛。 美容方面: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能改善面部苍白、暗哑的现象,预防和淡化因循环不畅引起的色斑、暗黄等皮肤问题。 治疗方面:特殊的给药方式,使患者气血充盈,颜容光彩,诸疾不生,体健身轻,延年益寿。 脐疗的禁忌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在用药时引起过敏。要特别注意保暖。治疗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保持室温暖,适当覆盖衣被。尤其是腹泻、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儿更要注意保暖。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热,比如艾灸,此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

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给小儿施灸时尤其要当心。小儿皮肤娇嫩,在治疗过程中也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所以更容易烫伤,需要倍加小心。一旦有过敏现象,立刻停药。轻者可自行消退,如发生皮肤水泡者,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紫药水即可。 脐疗的优点 1、适应症广 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概括有:强壮祛病,养生延年:脐之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具有补脾肾,益精气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不寐少眠、多梦烦躁等症。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可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等病。调理冲任,温补下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四脉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调理冲任,固经安胎。临床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症。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活血,达到“通则不痛”。适应于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症。敛汗固表,涩精止带: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泄、带下、惊悸、失眠等。健脾活胃,生清降浊: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清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痞满、反胃、呕吐、泄泻、痢疾、呃逆等。 2、使用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脐灸

脐灸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 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此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脐”是什么?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

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灸脐”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常用艾灸脐三法 第一法:悬起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悬起,置于脐中上方6-8厘米处,对准穴位施灸。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第二法: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