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西班牙语》上册教材 第五课

《基础西班牙语》上册教材 第五课
《基础西班牙语》上册教材 第五课

《基础西班牙语》上册教材第五课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8518290575.html,/jiaocheng/jichuxy/2388.html

第五课Lección 5

语音(5)

辅音: z ch h ll x

发音方法:

z: 字母名称“zeda或zeta”。z是舌尖齿间擦清辅音。发音时,舌尖从上下门齿之间微微伸出,让气流通过。

c与e、i组合发z音;z一般不与e、i组合。在西班牙本土的许多地区和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国家,z的发音与s相同。

练习:za za za

ch: 字母名称“che”。ch是舌前前硬颚塞擦清辅音。发音时,舌面前部顶住前硬颚,气流冲开阻碍,发出擦音。

练习:cha cha cha

h: 字母名称“hache”。h是无音字母,与元音拼读时,读元音即可。

练习:ha ha ha

ll: 字母名称“elle”。ll是舌前硬颚边擦浊辅音。发音时,舌面前部抬起,与硬颚接触,气流从舌部一侧或两侧通过。

练习:lla lla lla

x: 字母名称“equis”。x出现在两个元音之间时发[ks]音,在其他情况下发[s]音。但是,目前的倾向是在其他情况下也发[ks]音。

练习:axa axa axa

音节练习:

za ce ci zo zu

cha che chi cho chu

ha he hi ho hu

lla lle lli llo llu

xa xe xi xo xu

(z和x也常出现在元音之后与其组成音节)az ez iz oz uz

ax ex ix ox ux

(x出现在两个元音之间时发[ks]音)

axa axe axi axo axu

单词练习:

taza tiza moza raza azada

cena ceno cesa ceja celo

cine cita cima cinta cisne

zona pozo gozo zumo azul

chata mucha ducha lucha checo

cheque leche coche duche luche

China chinos chico chiste chispa choque mucho lucho ducho muchacho

chupa chupe chupan chuleta chupar

hago hace haber hacer hasta

helado herido hereje héroe hermoso

hilo hijo hice hizo hicimos

hola hora hoz hotel honor

humo húmedo humor hundir hundido

llama llamo llana llano llave

lleva llevo llena lleve lleno

lloro llora llore bello pollo

silla ella bulla ello sello

detalle muralla pellejo apellido batalla allí allácalle cállate callamos

sexto texto expone extenso exceso

faz paz tenaz pez feliz

(字母x出现在两个元音之间时发 [ks] 音)exijo éxito examen exento exacto

léxico éxodo máximo exijo exigir

exijo éxito examen léxico máximo

课文 texto

(1)

Aquí hay un hotel.

Allí hay un cine.

Allá hay un parque

Aquí hay una oficina.

Allí hay una cocina.

Allá hay una calle.

(2)

En el hotel hay muchos muchachos.

En el cine hay muchos jóvenes.

En el parque hay muchos árboles.

En la oficina hay muchas sillas.

En la cocina hay muchos tazones y palillos.

En la calle hay muchos coches y muchas personas.

(3)

(L = Luis M = María)

L: ?Qué hay aquí?

M: Aquí hay un comedor.

T: ?Qué hay allí?

M: Allí hay una oficina.

T: ?Qué hay allá?

M: Allá hay dos hospitales.

T: ?Qué hay en el salón?

M: En el salón hay muchas sillas.

T: ?Qué hay en la mesa?

M: En la mesa hay muchos papeles.

T: ?Qué h ay en la cocina?

M: En la cocina no hay nada.

(4)

(J = José F = Felisa)

L: ?Hay un hotel aquí?

F: Sí, aquí hay un hotel.

L: ?Qué hay en el hotel?

F: En el hotel hay muchos muchachos.

L: ?Hay un cine allí?

F: Sí, allí hay un cine.

L: ?Qué hay en el cine?

F: En el cine hay muchos jóvenes.

L: ?Hay un parque allá?

F: Sí, allá hay un parque.

L: ?Qué hay en el parque?

F: En el parque hay muchos árboles.

L: ?Hay muchas sillas en la oficina?

F: Sí, en la oficina hay muchas sillas.

L: ?Hay muchos vasos en la cocina?

F: No, pero hay muchos tazones y palillos.

L: ?Hay coches y personas en la calle?

F: Sí, en la calle hay muchos coches y muchas personas.

Frases usuales. 日常用语

?Hola! ?Qué tal?

嗨,你好吗?

?Cómo estás?

你好吗?

?Cómo está usted?

您好吗?

?Buenas noches!

晚上好!

?Felicitaciones!

祝贺!(恭喜!)

?Feliz viaje!

一路顺风!

Vocabulario 词汇表

aquí adv. 这里

allí adv. 那里

allá adv. 那里(较远)

hay 有

coche m. 小汽车

cine m. 电影院

parque m. 公园

llave f. 钥匙

cocina f. 厨房

calle f. 街道

en prep. 在

dos adj. 二

muchacho m. 小伙子

joven m., adj. 青年人,年轻的persona f. 人

salón m. 课室,大厅

silla f. 椅子

tazón m. 碗

palillo m. 筷子

árbol m. 树

comedor m. 饭堂

oficina f. 办公室

hotel m. 旅馆

hospital m. 医院

papel m. 纸

nada pron. (没有)任何东西mucho adj., adv. 很多;非常

Gramática语法

一、名词(2)

1.西班牙语的名词有单复数之分,例如:

un vaso 一个水杯

dos vasos 两个水杯

muchos vasos 很多水杯

2.以元音结尾的名词,在词尾加s变为复数,例如:

mesa桌子(一张)→ mesas 桌子(两张以上)

calle 街道(一条)→ calles 街道(两条以上)

3.以辅音结尾的名词,在词尾加es变为复数(该名词原来的重读音节不变),例如:

hotel 旅馆(一间)→ hoteles 旅馆(两间以上)

reloj 手表(一个)→ relojes 手表(两个以上)

joven 年轻人(一个)→ jóvenes 年轻人(多个)

árbol 树(一棵)→ árboles 树(两棵以上)

二、前置词en

这是一个十分常用的前置词。en可表示地点,例如:

en la mesa 在桌子上

en el vaso 在水杯里

三、形容词(1)

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使用时要与名词在性和数方面保持一致,例如:muchos vasos 很多水杯

muchas mesas 很多桌子

muchos muchachos 很多小伙子

muchas muchachas 很多姑娘

Ejercicios 练习

一、拼读下列音节:

za ce ci zo zu

az ez iz oz uz

cha che chi cho chu

ha he hi ho hu

lla lle lli llo llu

xa xe xi xo xu

ax ex ix ox ux

二、朗读下列单词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coche cine comedor cocina calle parque llave aquí allí allá jóvenes hay silla tazones palillos árboles oficina hoteles papeles muchacho

三、朗读并口译下列句子:

A)

1.Aquí hay un bar.

En el bar hay muchos vasos.

2.Allí hay una oficina.

En la oficin a hay muchos jóvenes.

3.Allá hay un hotel.

En el hotel hay muchas personas.

4.Aquí hay un cine.

En el cine hay muchas sillas.

5.Allí hay una calle.

En la calle hay muchos coches.

6.Allá hay un parque.

En el parque hay muchos árboles.

B)

1.?Hay un bar aquí?

Sí, aquí hay un bar.

2.?Hay muchos vasos en el bar?

Sí, en el bar hay muchos vasos.

3.?Hay una oficina allí?

Sí, allí hay una oficina.

4.?Hay muchos jóvenes en la oficina?

Sí, en la oficina hay muchos jóvenes.

5.?Hay un hotel allá?

Sí, allá hay un hotel.

6.?Hay muchas personas en el hotel?

Sí, en el hotel hay muchas personas.

7.?Hay un cine aquí?

Sí, aquí hay un cine.

8.?Hay muchas sillas en el cine?

Sí, en el cine hay muchas sillas.

9.?Hay una calle allí?

Sí, allí hay una calle.

10.?Hay muchos coches en l a calle?

Sí, en la calle hay muchos coches.

11.?Hay un parque allá?

Sí, allá hay un parque.

12.?Hay muchos árboles en el parque?

Sí, en el parque hay muchos árboles.

四、回答下列问题:

1.?Qué hay aquí?

2.?Qué hay allí?

3.?Qué hay allá?

4.?Qué hay en el hotel?

5.?Qué hay en el cine?

6.?Qué hay en el parque?

7.?Qué hay en el coche?

8.?Qué hay en el salón?

9.?Qué hay en el comedor?

10.?Qué hay en la cocina?

11.?Qué hay en la mesa?

12.?Qué hay en la silla?

13.?Qué hay en la cama?

14.?Qué hay en la cuna?

15.?Qué hay en l a oficina?

16.?Qué hay en la sala?

17.?Qué hay en la casa?

18.?Qué hay en la calle?

五、说出下列字母的名称:

Z _______ H _______ CH _______ X _______ LL _______ B _______ V _______ R _______ D _______ J _______ C _______ Q _______ K _______

六、翻译下列句子(汉译西与西译汉混合练习):

1.?Qué es esto?

这是一辆小汽车。

2.?Qué es él?

他是医生。

3.?Quién es él?

他是老总

4.?Qué hay aquí?

这里有两把钥匙。

5.?Qué hay allí?

那里有很多房子。

6.?Qué hay allá?

那里有两间旅馆。

7.?Qué hay en la mesa?

桌子上有很多杯子。

8.?Qué hay en la silla?

椅子上有两个梨。

9.?Qué hay en la cama?

床上有两件衬衫。

10.?Qué hay en el hotel?

旅馆里有很多年轻人。

11.?Qué hay en el bar?

酒吧里很多桌子和椅子。

12.?Qué hay en el parque?

公园里有很多树。

《现代西班牙语》视频教程:https://www.360docs.net/doc/8518290575.html,/?SalesID=582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解读

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解读 山居秋暝(míng) [唐] 王维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诗是五言律诗,诗人在山中隐居是所做。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傍晚于山间所见景物的感想。读时注意第三联中的“归”和“下”字的停顿。及最后一联中“自”的停顿。 作者简介: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北宋苏轼说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中有诗”。 注释:【空山】空旷、寂静的山野。【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新】刚刚。【竹喧】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春芳】春天的芳草。 【歇】尽。【王孙】本诗指诗人自己。 翻译:空旷的山野刚下完一场秋雨,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竹林里人声喧闹,是洗衣的女子归来,水上莲叶轻摇,是渔船顺流而下。 任凭春花春草凋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动景:清泉、浣女、渔舟。静景:明月,松树林、石、竹林、莲叶。 本诗前两联联写景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第三联以动衬静(浣女——竹喧,渔舟——莲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山居图。第四联抒情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高洁的情趣。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写了一位游子夜间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朗读的基调是深沉婉约的,语调低缓 注释:【泊】停靠。【枫桥】地名指苏州。 【乌】乌鸦。【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对】相对,面对。 【姑苏】苏州城的别称。【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翻译: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停地鸣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

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案(第八课)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八课你家有几口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类型:《新实用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二、教学对象:零起点留学生 三、课题:你家有几口人 四、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重点句型和重点词语的用法。 2、掌握本课的“谈家庭”和“问职业”这两个功能项目,能初步就“家庭”的话题进行交际。 3、了解有关词重音的规律,正确掌握朗读和会话中的词重音。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第一课时 七、教学重点: 1、表领有的“有”字句。(否定式用“没有”而不是用“不有”;当句子的主语是表示单位或处所的名词时,汉语仍用动词“有”。) 2、汉语中的量词。(汉语数词与名词之间要加量词。) 3、数量词作定语。 4、结构助词“的”。(例:我的老师、林娜的父母、他的课本) 八、教学难点: 1、量词“张”和“口”的用法 2、区别“二”和“两” 九、教学方法:遵照“精讲多练”、“实践性”、“交际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图片展示法、直观教学法、翻译法、听说法等教学方法。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学习第八课课文一 1、新课导入:(2分钟)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00页,看书上的照片。 提问:你认识她吗?(教师指着照片上的王小云) 学生:她是王小云。 教师:对,这是王小云家的照片,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这张照片上有几个人?(教师指着照片提问)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正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节新课,这节课的课题就叫“你家有几口人?” 2、生词学习:(15分钟) 1)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把生词读一遍 生词:家几口照片和个姐姐两弟弟还一共妹妹小狗张当然真可爱爱没男做工作王小云贝贝 2)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把生词齐读一遍 3)请同学们自己齐读生词 4)重点词语操练(此环节根据时间情况重复练习,尽可能照顾到更多学生。) ①你家一共有几口人?他们是谁?(教师向学生说明,量词“口”与“人”连用时,只限于说明家庭成员的总人数,一般情况下都用“个”。) 在这里可以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小狗提问:你家一共有几口人?

新实用汉语课本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二版) 1.教材的基本情况: 《新实用汉语课本》是本世纪初2002年,为以英语为母语或媒介语的学习者学习汉语而编写的一套新教材。它属于语言知识教材中的语言要素教材,用于汉语预备教学。本教材的目的是通过语言结构、语言功能与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逐步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全书共六册70课,前四册为初级和中级以前阶段,共50课;后两册为中级阶段,共20课。可供海外专修或选修中文的学习者及自学者选用。前四册每册均配有《综合练习册》、《教师手册》、录音CD及教学DVD光盘,后两册只配有《教师手册》。为了适应俄罗斯日益增多的汉语学习者的需求,现进行适当修改,出版俄文注释本。本书为《综合练习册》第2册,主要供学生进行课外练习使用。它包含大量的语音、生词、汉字和语法方面的练习,并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的交际和语言能力为目标。而今又与时俱进,推出了《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二版, 2.编写说明 本书继承原《实用汉语课本》深受使用者欢迎并经过时间考验的着一些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又进行推陈出新,故名为《新实用汉语课本》。《实用汉语课本》是从1981年开始出版的,30年来这套教材一直得到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的支持与关爱。 30 年的使用期对一部语言教材来说, 毕竟是不堪重负了。随着时代的前进, 书中的部分内容和词语已显得陈旧。书中的主人公古波、

帕兰卡、丁云也都已人到中年, 不能再让他们继续学下去了, 现在该他们的孩子辈学汉语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条件和基础, 比起30 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论在中国或是在海外都积累了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取得了更多的研究成果。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对汉语教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01 年初中国国家汉办教材规划组, 把为 海外(主要是英语地区) 的专业性汉语教学编写一套新的教材的任务交给了北京语言大学。于是就开始了《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编写工作。 编者们希望《新实用汉语课本》能继承原《实用汉语课本》受到各国使用者欢迎并经过时间考验的一些特点。 3.以功能、结构为纲,兼顾文化社会 据海外的使用者反映, 原《实用汉语课本》的最大优点是语言结构教学安排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 使外国学生感到十分陌生的汉语 语法变得容易些了; 该书在我国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最早强调了 功能的教学, 开拓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编写路子,在词语和内容的选择方面, 该书实用性强(国外的评论者发现它是最早走出学校圈子, 最早出现太太、小姐、厕所这类生活词语的中国大陆教材) , 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些特点我们将在新书中继续体现。但新书又绝不是原书的修订本, 而是一套全新的教材。编者们希望新书能汲取各种教学法的长处, 并能沿着“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路子进行一次新的探索, 使它在原教材的基础上, 能有所进步,更 为易学、好用、有趣。 4.编写原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21、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意象,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领会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 2.培养鉴赏古诗时展开想象,再造诗歌意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重点: 1.分析意象,品味意境,领会诗歌主旨。 2.进一步学习阅读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更深层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诗短小精悍,自然清新,诗人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让人神往的艺术境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感受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联想、想象,去揣摩语言,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摩诘指的是谁呢?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介绍写作背景:王维,字摩诘,父亲早逝,母亲箸信佛教。二十岁中进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积。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居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二、初读诗歌,把握大意。(写什么) 1.解题辅助理解 “山居秋暝”应该如何理解? 山居:隐居在山间。 秋:季节,指秋天。 暝:傍晚。 山居秋暝:诗人在山中看到的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

新实用汉语课本(1---10)课测试题

新实用汉语课本(1-----10)课测试题 姓名(Name)学号(Number) 1.Choose the right sound according to what you hear the tape. (10%) (1)A. p B. b C. l D. h (2)A. pa B. pu C. pao D.po (3) A. e B. ei C. ie D. en (4)A. fen B. fei C. feng D. fang (5)A. zh B. ch C. sh D. r (6)A. zhai B. chai C. shai D. chuai (7)A.? B.?e C. yi D.ie (8)A. zhui B. chui C. zhun D.chun (9)A. jun B. jiong C. zhuan D. zhuang (10)A. xiong B. qing C. xiang D.jing 2.Circle the right tone according to what you hear on the tape. (15%) (1)A. cūn B. cún C. cǔn D. cùn (2)A. yr B.?r C. tr D. ar (3)A. kuüng B. kuáng C. kuǎng D. kuàng (4)A. juy B. ju? C. jut D. jua (5)A. ryn B. r?n C. rtn D. ran (6)A. qiy B. qi? C. qit D. qia

(7)A. shū B. shú C. shǔ D. shù (8)A. chuüi B. chuái C. chuǎi D.chuài (9)A. piüo B. piáo C. piǎo D. piào (10) A. l?n B. lín C. lǐn D. lìn (11) A. ch?fàn B. sh?fàn (12) A. y?shyng B. yìshyng (13) A. hǎoma B. hǎomü (14) A. qiángjiàng B. qiángjiàn (15) A. xiünghuü B. xiünhuü 3.Mark the correct tone on the following syllables according to what you hear on the tape.(10%) (1)Shijian (2) mingtian qu (3) canting (4) zhidao (5) si ceng (6) zaima (7) hanyu (8) zhongguo ren (9) pengyou (10) laoshi 4.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10%) (1)Choose the third-tone sandhi A. waipo B. tamen C. laishi D.zhongguo (2) Choose the tone sandhi of “不” A. buhao B. buhe C. budou D.buyao (3) 林娜不宿舍。 A. 再 B.在 C. 坐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孔子教案 语文S版(1)

孔子 教材分析 《孔子》一文有八个自然段,按“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分为“孔子生平”和以有反映孔子的思想主张、风貌的几个“小故事”两部分,为我们概述了孔子的生平和表现了他的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原则。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但可以了解这个名人,更可以从孔子身上学到一些道理,如做人要推己及人、勇于反省、严以律己、勤奋读书等。 学情分析 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的孔子,其“仁”“爱”思想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千百年来孔子也因此而备受中外人民崇敬。教学这篇课文,对于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引导他们到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去认识那些对我们中华民族有卓越贡献的人物。但五年级的学生历史文化和为人处世方面的认识比较浅薄,要全面地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并不容易。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 4、能复述课文其中的一或两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 课时准备: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学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名人名言,你知道这些言论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话吗? (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并结合上下文、工具书来理解;对确实不理解的字词,可与同学小声讨论。 2、汇报阅读情况。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21古诗词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品情感。要体现“淡化诗意,重在诵读”的教学理念。本课由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组成,皆为写景诗词,但是每首诗词所描述的景色与诗人抒发的情感截然不同。由此,教学中,以体裁分类,先学习前两首古诗:整体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思路,教学第一首古诗后,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到第二首古诗中,全课以诵读为主要策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想象诗境,理解诗情。再学习第三首词,紧紧围绕“诵读”,遵循读准音、读节奏、读画面、读情感的教学流程,步步直入主题,品析词句,陶冶情操,悟情悟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古诗词朗读动漫。 学生准备:搜集诗人、词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诗人,引入古诗 1.(板书:王维)激趣:你了解这位诗人吗?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王维:字摩诘,擅长写山水诗,其诗特点是“诗中有画”。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3.(板书“山居秋暝”)揭题:研读古诗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整体把握古诗内容,通过这首诗的题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时间是傍晚,季节是秋天,地点是山里。) (1)巧借注释认识并理解“暝”。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3)想象画面读题目。

设计意图:从了解诗人入手,把握古诗特点;从题目开始,整体感知古诗内容;巧借注释与研读课题培养学生研读古诗的能力,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从诗人和诗题两方面入手整体把握古诗内容的方法,在习得知识的同时,积累学习方法。 二、诵读古诗,感悟画面 1.播放古诗朗读动漫,引导学生听、读、看,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按照节奏提示读好停顿,突出韵律。 3.自由描绘诗中画面,想象画面,再读古诗。 预设: (1)仿佛看到雨后山林里皎洁的月光斜射入林间,无比祥和。(读出陶醉) (2)仿佛看到清澈的小溪从石头上流过,好清澈、好有诗意。(读出美妙) (3)仿佛听见溪流声与浣女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真是快乐。(读出开心) 4.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内容,将画面叙述充实丰满。注意运用“诗句扩充”法来说说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诗中的景物,想一想: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山、雨、月、泉、女、莲”为诗中景物,“山”是“空山”,“雨”是“新雨”,“月”是“明月”,“泉”是“清泉”,“女”是“浣女”,“莲”是“动”的,一幅幽静又不乏动感的画面呈现于眼前。(教师相机板书:空山、新雨、明月、清泉、浣女、莲动) (3)突出景物特点,再读古诗,尝试扩充诗句说说诗意。 (4)师生梳理语言,边说诗意边诵读。 5.解读层次,把握写法。 (1)引学:首联和颔联,描绘空山中新雨之后,秋天的天气缓缓将至。傍晚,一轮明月洒下皎洁的月光,那月光穿过树林,直射林间,增添清幽之美;一汪清泉于石上流过,泉水清可见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静态的美) (2)引学: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动态的美)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知识点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文主题: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注解] ①但使:只要。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④教:令,使。 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鉴赏:

1、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边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2、后两句诗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心愿,即希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战乱,安定边防。 知识点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课文主题: 《凉州词》这首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写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还有视死如归的勇气。[注解] ①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③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④沙场:战场。 鉴赏:

前两句诗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欲饮”二字进一步写热烈的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后两句诗写宴席上的畅饮和劝酒。“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旷达、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知识点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课文主题: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典故来讽刺南宋朝廷投降逃跑的行径,表达了诗人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感情。 [注解] ①人杰:人中豪杰。②鬼雄:鬼中英雄。③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④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鉴赏: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 第九课 他今年二十岁 课文一 王wáng 小xiǎo 云yún :林lín 娜n à ,你怎么样?忙不忙? 林娜:我今天很忙。 王小云:明míng 天tiān 上shàng 午wǔ你n ǐ有yǒu 没mei 有yǒu 课k è ? 林娜:明天是星xīng 期q ī几j ǐ ? 王小云:明天是星期四。 林娜:我上午、下午都有课。 王小云:你星期日有时间吗? 林娜:星期日是几号? 王小云:星期日是十月二十七号,是宋sòng 华huá的d e 生shēng 日r ì 。 林娜:是吗?他今jīn 年nián 多duō大d à ? 王小云:宋华一y ī九jiǔ八b ā二èr 年nián 十shí月yuè二èr 十shí七q ī日r ì出chū生shēng ,属shǔ狗gǒu 。他今年二十岁。 林娜:他是哪儿人? 王小云:他是北京人。他爸爸、妈妈都在北京。星期日下午我们有一个聚j ù会huì,祝zhù贺h è他t ā的d e 生shēng 日r ì。力l ì波bō 、大d à为wéi 都dōu 去qù,你n ǐ参cān 加jiā不bù参cān 加jiā ? 林娜:太好了!我当dāng 然rán 参cān 加jiā。中zhōng 国guó人rén 过guò生shēng 日r ì的d e 时shí候hòu 吃chī蛋dàn 糕gāo 吗ma ? 王小云:吃蛋糕。 林娜:我买一个大蛋糕,好吗? 王小云:好啊。我买mǎi 两liǎng 瓶píng 红hóng 葡pú萄táo 酒jiǔ 。 课文二 林娜:宋华,这是生日蛋糕。祝zhù你n ǐ生shēng 日r ì快kuài 乐l è !

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案(第八课)

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案(第八课)

《新实用汉语课本》 第八课你家有几口人 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掌握本课重点句型和重点词语的用法 1、11到100的称数法 2、数量词作定语 3、“有”字句 4、用“几”或“多少”提问 5、“二”和“两” 6、连词“和” 7、“还”:表示有所补充 8、副词“太” (二)掌握本课的“谈家庭”和“问职业”这两个功能项目,能初步就“家庭” 的话题进行交际。 (三)了解有关词重音的规律,正确掌握朗读和会话中的词重音。 二、教学重点: 1、本课的重点句型是表领有的“有”字句。这种“有”字句并不难,但是需要 指出:其否定式用“没有”而不是用“不有”;另外,当句子的主语是表示单位或处所的名词时,汉语仍用动词“有”。 2、本课第一次出现量词,量词特别丰富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难点,需 要强调汉语数词与名词之间要加量词。 3、数量词作定语是本课的重点。 4、本课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用结构助词“的”的定语和中心语词组。如: 我们家的照片、我的小狗、我们的好朋友等。”

三、教学方法: 遵照“精讲多练”、“实践性”、“交际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图片展示法、直观教学法、翻译法、听说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复习第七课课文二(约10分钟) 1、内容复习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完了第七课课文二,现在我们再一起复习复习。 提问:马大为是哪国人?他的专业是什么? 丁力波是哪国人?他的妈妈是哪国人?爸爸呢? (教师课前准备好马大为和丁力波的人物图片和三张分别为中国、美国、加拿大国旗的图片。) 林娜是哪个系的学生?大为呢? 2、语法点复习 1)正反疑问句: 教师提问学生(3个):你是不是……(国)人? 请学生一问学生二:你最近忙不忙? 请学生三问学生四:你认识不认识……? 请学生五问学生六:今天下午你学不学汉语? 2)用“呢”构成的省略式问句 请学生一问学生二:我是……(国)人,你呢? 请学生二问学生三:我最近很忙,你呢? 请学生三问学生四:我认识……,你呢? 请学生四问学生五:我今天下午学习汉语,你呢?

新实用汉语课本《她是哪国人》教案

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三课她是哪国人 授课对象:汉语初学者 授课类型: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45分钟 一、教学目标 课文:能够比较流利的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生词:1、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掌握词性和基本词义。 2、能运用本课生词进行简单的造句。 语法:能够掌握重点句式“那是谁?”和“她是哪国人?”并进行实际运用。 拼音:能正确认读本课的声、韵母,并能独立拼读 二、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生词、拼音教学 第二课时:课文、语法教学 教学要求:1、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掌握重点句式“那是谁?”和“她是哪国人?”的含义、用法并能 够进行实际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课重点句式。 四、教学方法:①分角色朗读 ②对话练习与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7分钟): 1、复习声、韵母:zh ch sh r、-i ai uai ong。将声、韵母做成卡片形式,任意选取让学生认读冰纠错。最后齐读一遍。 2、复习生词:爸爸、妈妈、忙、他们、朋友、我们、哥哥、弟弟、咖啡、要、喝、男。学生认读,不认识的领读两遍,最后全部齐读一遍。 (二)导入新课(3分钟): 好,上节课的内容我们今天就复习到这里,同学们都学的很好。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都是哪国人(用英语提问)?(学生回答)英国,美国,巴基斯坦……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句话用中文怎么说啊?(学生回答)想!那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第三课的课文,看看用中文怎样问你是哪国人。(三)课文学习(25分钟) 1、朗读课文(5分钟):老师慢语速通读一遍课文。然后学生跟读两遍;最后请学生读(按座位顺序,一个人一句)。 2、课文讲解(15分钟): (1)那是谁?这个句子主要是认指人(Identifying people)。比如(for example):老师指着班上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XX,那是谁?”学生答:“那是xx。”老师:那是xx,答的非常好。若学生答:xx。老师:请说完整的句子,那是……。学生:那是xx。老师:对啦,那是xx。很好! 然后由“那是谁”引出“这是谁”,讲解“那”和“这”的区别。用讲台、教室里的道具进行具体解释。如:拿着自己的书说:这是我的书。指着离自己较远的学生的书说:那是xx的书。举两三到个例子,引导学生理解。 (2)她是哪国人?这个句子是用来询问国籍(Asking someone's nationality)

《新实用汉语课本》内容和语法排序

《新实用汉语课本》课文内容及其语法排序 第一册 第一课: 你好! 第二课: 你忙吗? 语法:形容词谓语句 用“吗”的是非问句 第三课: 她是哪国人? 语法:(无) 第四课: 认识你很高兴 语法:是字句(1)他是老师。 马大为不是老师。 她是学生吗? 第五课: 餐厅在哪儿? 语法:用疑问代词的问句 第六课:(复习) 我们去游泳,好吗? 语法:动词谓语句 你要咖啡吗? 我们都学习汉语。 餐厅在哪儿? 我不知道。(到此为止,语音阶段结束)

第七课:你认识不认识他 语法:表示领属关系的定语我的名片哥哥的咖啡语言学院的老师正反疑问句:你们忙不忙?你们认识不认识他?力波是不是中国人? 用“呢”构成的省略式疑问句我很忙,你呢? 林娜学习汉语,马大为呢? “也”和“都”的位置 第八课:你们家有几口人 语法:数量词作定语(五口人一个姐姐十二个系) “有”字句我有两个姐姐。你有名片吗?你们家有没有小狗? 用“几”或“多少”提问 第九课:他今年二十岁 语法:年、月、日和星期 表示时间的词语作状语:现在今天下午二月二十号等放在主语后,谓语动词前。(我今天下午没有时间。你星期日有时间吗?) 名词谓语句我今年二十岁。 用“好吗”提问现在去,好吗? 我们买个大蛋糕,好吗? 第十课:我在这儿买光盘 语法:介词词组(在这儿在哪儿跟sb 我跟力波来这儿。) 双宾语动词谓语句(1)(给送) 形容词谓语句和副词“都”“很” 第十一课:我会说一点儿汉语 语法:钟点 能愿动词谓语句(1)〔会能可以应该〕 连动句(1)表示目的(回学院上课去朋友家玩儿) 双宾语动词谓语句(2)(教问) 第十二课:我全身都不舒服 语法:主谓谓语句(马大为头疼他全身不舒服宋华学习怎么样?)

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案

《新实用汉语课本》 第八课你家有几口人 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掌握本课重点句型和重点词语的用法 1、11到100的称数法 2、数量词作定语 3、“有”字句 4、用“几”或“多少”提问 5、“二”和“两” 6、连词“和” 7、“还”:表示有所补充 8、副词“太” (二)掌握本课的“谈家庭”和“问职业”这两个功能项目,能初步就“家庭” 的话题进行交际。 (三)了解有关词重音的规律,正确掌握朗读和会话中的词重音。 二、教学重点: 1、本课的重点句型是表领有的“有”字句。这种“有”字句并不难,但是需要 指出:其否定式用“没有”而不是用“不有”;另外,当句子的主语是表示单位或处所的名词时,汉语仍用动词“有”。 2、本课第一次出现量词,量词特别丰富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难点,需 要强调汉语数词与名词之间要加量词。 3、数量词作定语是本课的重点。 4、本课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用结构助词“的”的定语和中心语词组。如: 我们家的照片、我的小狗、我们的好朋友等。”

三、教学方法: 遵照“精讲多练”、“实践性”、“交际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图片展示法、直观教学法、翻译法、听说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复习第七课课文二(约10分钟) 1、内容复习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完了第七课课文二,现在我们再一起复习复习。 提问:马大为是哪国人他的专业是什么 丁力波是哪国人他的妈妈是哪国人爸爸呢 (教师课前准备好马大为和丁力波的人物图片和三张分别为中国、美国、加拿大国旗的图片。) 林娜是哪个系的学生大为呢 2、语法点复习 1)正反疑问句: 教师提问学生(3个):你是不是……(国)人 请学生一问学生二:你最近忙不忙 请学生三问学生四:你认识不认识…… 请学生五问学生六:今天下午你学不学汉语 2)用“呢”构成的省略式问句 请学生一问学生二:我是……(国)人,你呢 请学生二问学生三:我最近很忙,你呢 请学生三问学生四:我认识……,你呢 请学生四问学生五:我今天下午学习汉语,你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革命情怀”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篇精读课文和《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两篇略读课文组成,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凉州词》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夏日绝句》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梅兰芳蓄须》讲的是梅兰芳先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重在朗读,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单元重点: (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故事,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故事中感受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2)学习写书信。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写信》,本次习作主题是写信,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重点是学会写书信的格式,内容写清楚。 【学情分析】

新实用汉语课本1一至五课考试

Elementary 1-A Date_________ Name_________ Score_________ 1. Listening(15%) ●Listen and choose the correct word you hear. 1) A zǒu B zuǒ 2) A hē B hé 3) A nàli B nǎli 4) A chīfàn B shīfàn 5) A yīshēng B yìshēng ●Listen to the sentences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1) A hǎo ma B hǎo mā 2)A lèi B lái 3)A wǎn le B zǎo le 4)A shì B sì 5)A hǎo B hěn 2. You know how to do it.(16%) 234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 678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Chinese.(20%) 1)Nǐ xìng shén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ě yǐ jìn lái m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21 古诗三首 灭胡曲 唐岑参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1.对“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中的“净”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说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十分安宁。 B.叙说消灭敌人的场景。 C.饱含着对胜利的喜悦。 D.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 2.“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的意思是: 3.全诗通过和,表现了。 4.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B 2.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3.叙事写景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 4.这首诗主要写了战争过后,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中的“楼兰”指的是() A.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 B.唐朝时的一个楼台。 C.一个人名。

D.一个地名。 2.请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 3.找出古代出征敲击钲、鼓的句子:。 4.这首诗第一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五月正值盛夏,为什么还会有雪有寒? 5.你还知道李白其他的诗吗?把它们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 1.A 2.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3.晓战随金鼓 4.因为李白所写的是塞下的五月,在常年被积雪覆盖的天山。 5.《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瀑布》 【参考答案】 1.A 2.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3.晓战随金鼓 4.因为李白所写的是塞下的五月,在常年被积雪覆盖的天山。 5.《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瀑布》

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第2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知识点 一、我会写组词 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 bó: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 chó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 sì:寺(寺庙、寺院、少林寺) yú:榆(榆关、榆树、榆荚) pàn:畔(河畔、池畔、耳畔) 二、我会认组词 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 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 三、多音字 泊:bó(停泊)pō(湖泊) 更:gēng(更改)gèng(更加) 四、作者简介

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2.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3.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主要作品:《通志堂集》《纳兰词》。 五、理解诗意 《山居秋暝》: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枫桥夜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长相思》: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风雪声搅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