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对比与调和

合集下载

色彩构成(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构成(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构成(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一、什么是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对比:当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能比较出清晰可见的差别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了对比。

调和:两种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的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满足的色彩组合就是色彩的调和。

1、视觉生理上的调和2、自然秩序上的调和3、符合目的性的调和关系:对比与调和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色彩对比的结果都要归结于调和。

调和法则:变化与统一二、色彩的错视1、同时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由于相互影响而表现出的色彩差别现象。

如:2、连续对比:先注视一块颜色后迅速移视另一块色彩,发现看到的不是第二块色彩的实际色相的现象。

如:三、色彩对比1、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由色相间的差别造成的对比。

A、邻近色对比邻近色:在色相环上是与基色相接之色。

以黄色为基色与左右相邻的两色为邻近色对比对比效果:单调、呆板、柔弱调和方法: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的不足,这样效果才会有和谐、柔和、优雅之感。

B、类似色对比类似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15°~16º,相差2~3色之色。

如红与橙、橙与黄等。

黄色为基色,与左右两色的对比为类似色对比对比效果:单纯、统一、耐看、色调明确调和方法: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在对比构成中若能适当运用小面积的对比色或较鲜艳饱和的纯度做点缀,会使画面更有生气C、中差色对比中差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60°— 120°,相差4—7色之色。

如红与黄、红与蓝、蓝与绿。

黄色为基色,与左右间隔60°— 120°色的对比对比效果:弥补了类似色对比的不足,对比效果丰富、明快、活泼,同时又保持了统一和谐、雅致的特点。

调和方法:红与蓝、蓝与绿的明度差较小,在对比时须在明度、纯度和面积等方面加以调整,不然会产生沉闷的感觉。

D、对比色对比对比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120°—170°,相差7—11色之色。

六年级美术上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上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教案、教学设计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能在这幅画中找到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关注到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接着,我会进一步提出:“你们知道这些颜色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如何运用这些颜色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给出几个主题,如“美好家园”、“欢乐时光”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色彩进行创作。同时,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让他们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然后,我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从色彩运用、创意表现等方面给予肯定和指导。最后,强调色彩对比与调和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理,提高他们在美术创作中运用色彩的能力。
2.难点:
(1)理解并运用冷暖色、对比色、互补色等色彩对比关系。
(2)灵活运用色彩的调和原理,使画面色彩和谐统一。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对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兴趣。例如,呈现一幅画有红、绿、蓝等颜色的画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之美。
1.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和自信心。
2.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价值观: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珍惜美好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年级美术上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美术上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色彩的基本原理:介绍色彩的三原色、间色、补色等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讲解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对比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实现色彩的调和。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色彩的情感表达:介绍色彩在美术创作中如何表达情感和主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问题导向,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针对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什么是三原色?它们如何相互搭配形成新的色彩?”“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在美术创作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主题?”等。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这些问题,帮助他们掌握色彩知识,提高解决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强调色彩的运用要结合实际创作,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创作一幅以“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为主题的画作。
2.作业要求:强调画作要具有创意,能充分体现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技巧,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艺术、珍惜艺术的态度。
4.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创作中关注自然、关爱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学习中,我将采用生动有趣的情景创设方法。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世界著名艺术作品以及生活中的色彩案例,引导学生感知色彩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得到全方位的刺激,增强他们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

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
① 把先看色彩的残像加到后看色彩上面,纯度高的比纯度 低的色彩影响力强。 ② 如先看色彩与后看色彩恰好是互补色时,则会增加后看 色彩的纯度使之更鲜艳,其影响力以红和绿为最大。
连续对比的小实验
(三)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 形成的对比。各色相由于在色环上 的距离远近不同,形成不同的色相 对比。
B. C.
纯调与浊调的调性表达: 亮调与暗调的调性表达:以无彩色系为主调色、以有彩色与无彩色的 对比色调、有彩色系的色调
5、色彩的再创造:采集、重构
定义:从一切可以借鉴的素材中的色彩进行借用和采纳,以色彩构成 的设计要求和形式法则,对所采得的人工和自然色彩视觉平面信息进 行理性和逻辑性的简化、平面归纳,以求得理想化的、有形式美感和 设计意图的重构色彩图形。 采集重构方法: 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部分色重构、情调重构 表现方法:抽象方法(冷抽象、热抽象)
同种色相对比,只有深浅之分不存在色相对比 (0度) ② 邻近色相对比,对比弱,可通过明度的变化加 强对比(15-30度) ③ 类似色相对比,中度对比,可通过变化明度、 纯度加强对比(60度以内),和谐、安详、耐 看
① ④
互补色相对比,120度左右的两色强对比,色彩 对比强烈、鲜明、饱满、华丽、活跃
纯度对比的视觉效果
纯度对比越强,纯度高的色相感越鲜明,从而增强 了色彩间的艳丽、生动、活泼。纯度对比越低,因纯 度过于接近,容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的感觉。 (1)高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给人积极、强烈、冲动、 膨胀、外向、快乐、热闹、生气、聪明、活泼的感觉。 (2)中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给人中庸、文雅、可靠的 感觉。 (3)低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给人平淡、消极、无力、 陈旧,但也有自然、简朴、耐用、超俗、安静、无争、 随和的感觉。

色彩进行对比调和的方法

色彩进行对比调和的方法

色彩进行对比调和的方法
色彩对比调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互补色对比:选择位于色轮对立面的两种颜色进行搭配,例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等。

这种对比可以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使色彩更加饱满和引人注目。

2. 类似色调和:选择色轮上相邻的几种颜色进行搭配,例如红色、橙色和黄色,蓝色、紫色和粉色等。

这种调和方法可以创造柔和的色彩过渡,使整体画面更加和谐。

3. 对比度调和:选择亮度、色度或饱和度相似的颜色进行搭配,例如浅灰色和深灰色,淡蓝色和深蓝色等。

这样的调和方法可以减弱对比度,使图像更加平和。

4. 分裂互补调和:选择一个主色调和两个相对的互补色进行搭配,例如红色、蓝绿色和橙色。

这种方法可以打破传统的互补色对比,创造出更加有趣和独特的效果。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调和色彩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整体画面的平衡和统一,避免过多的对比造成混乱和冲突。

色彩对比调和操作方法

色彩对比调和操作方法

色彩对比调和操作方法
色彩对比调和是指通过调整图像中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度,使其更加协调和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彩对比调和操作方法:
1. 色相调整:通过调整图像中不同色相的强度来改变颜色的对比度。

例如,增加蓝色的饱和度,减少红色的饱和度,可以使蓝色和红色之间的对比度增加。

2. 亮度调整:通过调整不同色彩的亮度来改变其对比度。

例如,增加亮度可以使暗色调更亮,增加对比度。

3. 对比度调整:通过调整图像中亮度的范围来改变颜色的对比度。

例如,增加对比度可以使黑色更黑,白色更白,增加整体的对比度。

4. 饱和度调整:通过调整彩色部分的饱和度来改变颜色的对比度。

增加饱和度可以增强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度。

5. 调色板选择:选择一组色彩搭配,使其在整体上呈现高对比度。

例如,选择冷色调和暖色调相结合的配色方案。

6. 背景与前景的对比调整:如果图像中有背景和前景,可以通过调整两者之间的对比度来改变整体的效果。

例如,提高背景的亮度和降低前景的亮度,可以使前景更加突出。

7. 色彩平衡调整:通过调整图像中不同色彩的比例来改变对比度。

例如,增加暖色调的比例,减少冷色调的比例,可以增加整体的对比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色彩对比调和操作方法,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整。

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

(二)纯度对比:
1.纯度对比强烈影响色彩的相貌即品格。 2.在纯度对比中,两种纯度不等的色彩也都把对方推向自己的反方。 3.降低纯度的方法:
(1)加入无彩色——黑、白、灰。
(2)混入该色的补色。
(三)明度对比:
1.明度是色彩的骨格,具有相对独立性。 彩色照片:事物的全要性特征 黑白照片:事物的明度特征。 2.明度对比决定颜色形状的认识度:
7.作业:
(1)色彩对比或调和练习。
第六章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6.1色彩的对比
一、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一)同时对比:两色同时并置在一起,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 的补色,这一现象即同时对比。 (二)连续对比:指在时间运动过程中,不同颜色刺激间的对比。 二、色彩的对比: (一)色相对比: 1.原色对比:红、黄、蓝 2.间色对比:橙、绿、紫 3.补色对比:红绿、黄紫、蓝橙 4.邻近色对比:色相弱对比,两色之间相互渗透。具有明显的统一 调性。 5.类似色对比:在色相环上非 常邻近色之间的对比。蓝与绿 味蓝之间的对比。 6.冷暖度三种要素中,有某种要素相 近似,变化其它要素。
(三)对比调和: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可能处于对比关系中,
因此它是一种强调变化而组合和谐的色彩关系。又称为秩序调和。
几种处理方式: 1.在对比强烈的两堵塞中,置入相应的色彩的等差、等比渐变系列。 2.通过面积的变化来统一色彩。 3.在对比色的面积中,相互置放小面积的对比色或加入同一种小面 积的它色。 4.在色相环上确定的某种变化的位置,这些位置以某种几何形出现 时,这些色彩可达调和。包括三角形调和、四方形……
色彩的认识度就是由于不同颜色关系引起对形状辨认清晰与否的程度.
*主要决定于与周围色彩的关系,又特别是明度关系。 *在色彩构图中,突出形态主要靠明度对比。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名词解释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名词解释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色彩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人类创作的艺术品,色彩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色彩不仅可以传递情感和信息,还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是人们对于色彩运用的一种技巧,通过将不同的色彩组合在一起,可以达到对比或调和的效果。

首先,让我们解释一下色彩的对比。

对比是指将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

常见的对比方式有互补对比、明度对比和暖色与冷色对比。

互补对比是指将位于色彩轮上互为对面的颜色结合在一起,例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等。

这种对比方式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活力和鲜明的感觉。

明度对比是指将明暗程度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例如将深色与浅色结合。

这种对比方式能够营造出明暗的层次感,给人以稳重或轻松的感觉。

暖色与冷色对比是指将温暖色调(如红、黄、橙)与冷色调(如蓝、绿、紫)组合在一起。

这种对比方式能够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引发人们对色彩的兴趣。

然而,色彩的对比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希望通过一种平和、和谐的色彩组合来传递某种感觉。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色彩的调和。

调和是指将不同的颜色融合在一起,形成柔和、和谐的色调。

常见的调和方式有类似色、相邻色和三角色调和。

类似色是指将色彩轮上相邻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例如红、橙、黄或绿、蓝、紫。

这种调和方式能够产生一种温暖、连贯的感觉。

相邻色是指将色彩轮上相邻的颜色结合在一起,但保持其中一种颜色的明度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明度逐渐变化,形成明度渐变的效果。

这种调和方式能够营造出柔和、渐变的效果,给人以舒适感。

三角色调和是指将色彩轮上相隔等距离的三种颜色结合在一起,例如红、绿、蓝或橙、紫、绿。

这种调和方式能够产生一种活泼、平衡的感觉。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不仅适用于绘画艺术,也广泛运用于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

通过灵活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技巧,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效果和氛围。

例如,在室内设计中,采用色彩对比可以突出某个区域或元素,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而采用色彩调和则可以营造出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相对比是因为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

按对比着的色相在色相环上距离的不同,可以把色相对比的类型归纳为同类色对比、类似色对比、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

(一)同类色相对比
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在15°以内为同类色相对比,同类色相之间的差别很小,基本相同,一般只能构成明度及纯度方面的差别,是最弱的色相对比。

同一色相对比是同一色相稍带不同明度、纯度或冷暖倾向之间的色彩比较,如紫味红、紫红、红、橙红、橙味红等。

这种色彩关系因色相间共性有余、个性不足,所以其色相感比较单纯、朴素、静谧、融洽、含蓄,色彩容易调和统一,具有视觉虚弱、形象模糊、色调和谐的特点,但容易产生单调、平淡、脆弱之感。

色相之间的距离角度在45°左右的对比为类似色相对比,是色相的弱对比。

由于这种对比的色彩在色相环上常处于左邻右舍的状态,因此在整体上容易形成既统一又变化的色彩并置意境。

例如,黄与绿或黄与绿、橙的组合。

相同的是双方或三方都含有共同的黄色成分,而相异的是绿中带蓝色成分,橙色带红色成分。

另外,红与紫的组合,蓝与绿的组合,都是典型的邻近色对的配置关系。

这种色相对比因为刺激适中、视感明晰、色调鲜明、美感突出,其色相感比同一色相对比要明快些、活泼些、丰富些,可弥补同一色相对比的不足,又能获得统一、和谐、雅致、含蓄、柔和耐看的优点。

如改变类似色相的明度、纯度可构成很多优美、统一和谐的色彩关系。

但在实际的色彩表达中,邻近色构成最容易呈现出和谐的色彩关系,是一种既便于掌握又易于出效果的配色方法。

(二)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之间的距离角度在120°左右的对比为对比色相,是色相的强对比。

对比色相的色相感要比类似色相对比鲜明、明确、饱满、丰富、强烈,是色相的强对比。

如红与蓝、红与黄,蓝与黄、红黄蓝、橙与绿、绿与紫、橙与紫、橙绿紫等……。

对比效果鲜明、强烈,能使人兴奋激动和造成视觉以及精神的疲劳。

它不容易单调,但容易产生杂乱和过分刺激。

对比色相之间,如与明度、纯度相配合,可构成很多审美价值很高的色调。

(三)互补色相对比
(1)色相之间的距离角度为180°左右的对比为互补色相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

互补色相对比是色相匹配关系中最强烈、最饱满、最充实的一种。

它让色彩的对比达到了最大的鲜明程度,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色彩的相互作用。

互补色相的色相感,比对比色相效果更强烈、更丰富、更完美、更有刺激性。

如对比色相红与蓝或红与黄的对比,给人的感觉总觉得缺点什么。

而互补色相的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对比就能满足视觉全色相的要求,就会取得视觉生理上的平衡,即互为对立又互为需要。

但如运用不当,特别是高纯度的互补色相,会产生过分刺激、不含蓄、不雅致、不协调、不安定的感觉。

在色相对比中,当你心目中的主色相确定之后,其它色彩的运用必须清楚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感情,这样才能增强构成色调的计划性、明确性与目的性,使配色能力有所提高。

如你用绿色调画一片草地,在草地上有一辆小轿车,如小轿车是黄绿色的,与绿草地构成类似关系,其效果调和而统一。

如果小轿车是黄橙色的,与草地成对比关系,对比效果丰富而强烈。

如果小轿车是红色的,与草地成互补关系,对比效果最强烈,会使红色的小轿车显得更红。

画面中用什么色的轿车根据你要表现效果的要求。

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了色相对比的效用。

冷暖对比就是因为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这是一种客观的色彩作用于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感觉上的对比。

冷暖的含义,本来是人体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触觉。

太阳、火炉、火炬、烧红的铁块,本身温度很高,它们射出的红橙色火光有导热的功能,其光所到之处,将使空气、水和别的物体温度升高,人的皮肤被它们射出的火光映照时,都会感到温暖。

大海、苍天、远山、雪地等环境,是蓝色光照的最多的地方,而大海、苍天、雪地有吸热的功能,因而这些地方会觉得凉爽。

久而久之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及条件反射作用,使人的视觉、触觉及心理活动之间,具有一种特殊的,常常是下意识的联系。

视觉变为触觉的先导,无论是光源色还是物体色,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会由于下意识的惯性而引起相应的条件反应。

当看到红、橙、黄等色时,似乎皮肤就感受到热,内心觉得热、温暖。

当看到蓝、蓝紫、蓝绿时,内心产生凉爽甚至寒冷的感觉。

这是从生理及心理,条件反射的角度谈色彩的冷暖。

物理学上则认为,物质的温度是能量的动态现象,冷暖是有无热能的状态。

动态大,波长长的色彩称为“暖色”,如红、橙、黄。

而动态小波长短的色彩如绿、紫、蓝称为“暖色”。

从物理的角度可以看出色彩的冷暖与光波的长短有关。

(一)冷暖区域的划分
从色彩本身的功能来看,暖色有膨胀感、前进感,而冷色使人有收缩感、后退感。

在白色底的映衬下,红色与蓝色相比较,红色比蓝色感觉要近些,而且形状相同的红色比蓝色面积显大。

一般冷暖色造成的膨缩感或前后感主要是由于不同波长的色光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决定的。

此外,冷暖颜色还会对人的其他生理机制及心理反应产生影响。

红、橙、黄能让人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增强,并产生热、兴奋、积极、自信等感觉。

而绿、紫、蓝能使人血压降低、心跳减慢、肌肉放松,且产生寒冷、镇静、消极、压抑等体验。

从色彩心理学来考虑,把橙色定为最暖色,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称暖极,把蓝色定为最冷色,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称为冷极。

橙与蓝正好为一组互补色,即色相对比中的补色对比。

冷暖对比实为色相对比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定出了最暖色与最冷色,从色彩物理、生理、心理的角度来分,橙、红、黄为暖色。

绿、蓝、紫为冷色。

如果从对比的角度来分,就可用冷暖两极的关系来划分色立体上其余各色的冷暖程度与冷暖差别。

凡是离暖极近的色称暖色,凡是离冷极近的色称冷色。

例如,人们常把紫色和绿色看做冷色,但当它们与最冷的蓝色并置时,紫与绿则明显地呈现出暖色向度。

相反,当紫色和绿色与最暖的橙色排列时,紫与绿又表现出冷色的意味。

蓝与蓝绿相比较,蓝绿比蓝暖,蓝比蓝绿冷。

黄与黄绿相比较,黄比黄绿暖,黄绿比黄冷。

这反映出色彩的冷暖具有相对性的特征。

图7—12是根据孟塞尔色相环的十个主要色相由暖极橙到冷极蓝划分的六个冷暖区域。

橙为暖极是最暖色
红、黄是暖色
红紫、黄绿是中性微暖色
紫、绿是中性微冷色
蓝紫、蓝绿是冷色
蓝为冷极是最冷色。

(二)冷暖强弱对比
冷暖的极色对比即冷暖的最强对比。

冷极与暖色的对比、暖极与冷色的对比为冷暖的强对比。

暖极色、暖色与中性微冷色,冷极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为中等对比。

暖极与暖色、冷极与冷色、暖色与中性微暖色、冷色与中性微冷色、中性微冷色与中性微暖
色的对比为冷暖的弱对比。

冷暖的最强对比,这种对比具有视觉感受强、色相反差大、空间层次丰富等特点。

其心理反应为鲜明活跃、尖锐坦率等。

冷极色与暖色--蓝与红、黄冷暖的强对比,这种对比实际是三原色对比,具有易见度高、色相感强、刺激性大等属性,其造型效果常予人生机勃发、毅然坚定、原始质朴等情感体会。

暖极色与中性微冷色--橙与紫或绿色冷暖的中对比,因为这种对比属于间色构成,所以无论在刺激性、清晰度、色相感等方面,均显得比冷暖色强对比要柔和、含蓄得多。

(三)冷暖对比基调
以冷色为主可构成冷色基调。

以暖色为主可构成暖色基调。

以上是根据最纯色相划分的冷暖对比情况。

同样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及纯度的影响。

受明度的影响为,白色反射率高,感觉冷。

黑色吸收率高,感觉暖。

明度5的灰色为中性。

暖色加白降低了温度,使之向冷转化。

冷色加白提高了温度,使之向暖转化。

冷色加黑提高了温度,使之向暖转化。

暖色加黑降低了温度,使之向冷转化。

无论暖色与冷色,与明度5的灰色相混,均向中性转化。

在色彩中,只有在色立体最中心的位置的(明度5)灰色是真正的中性色。

色彩的纯度对色彩的冷暖影响为,高纯度的冷色显得更冷,高纯度的暖色显得更暖。

由于纯度的降低,明度向中明度靠近,色彩的冷暖感觉也随之降低而向中性变化。

以冷暖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作用人的心理感觉为:冷色基调给人的感觉寒冷、清爽、空气感、空间感。

暖色基调给人的感觉热烈、热情、刺激、有力量、喜庆等。

色彩的冷暖感觉,既指橙蓝的冷暖,也指黑白的冷暖。

当然,这两者中,以橙蓝的冷暖感觉为主。

色彩的应用无论是从装饰设计用色,还是绘画用色都离不开冷暖对比。

学习绘画用色的第一天就会接触到色彩的冷暖及冷暖色的对比,如运用得好,能充分表现画面的空间感、空气感,色相的清楚感及色彩搭配的真实感。

色彩冷暖对比运用得好,能取得无限美妙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