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第四讲 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

《社区管理》第四讲

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

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即: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调解、社区矫正、社区教育、社区治安。

一、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倡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生活在一定社区地域内的全体成员为对象,通过社区成员间的互助性服务,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

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优抚人员及其他民政对象的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便民利民服务,以及为驻社区单位提供后勤服务等。

社区服务的属性:地域性、群众性、服务型、福利性

社区服务的具体内容

1.公益性服务:道路、水电、煤气、通信设施等基础性设施;

2.特殊照顾服务:为特殊人群提供的针对性服务;

3.便民服务:包括日常生活服务、家务或家政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就业服务、婚姻服务和法律服务;

4.社区就业和创业服务: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机会等服务以及为创业人才提供场地、投资、工房登记、扶持政策等服务;

5.社区保障服务:养老金发放和社会化人员管理;

6.为驻区单位提供的服务。

主要归纳为: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

政府推动、基层组织主办、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我国社区服务工作是在政府搭台、民政牵头、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下开展起来的,

是政府领导下的民政部门进行行业管理、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负责落实执行、其他行业主管部门配合的分工管理体制。

案例分析:北京市“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北京市朝外街道芳草地社区王霞的家里贴着一张社区地图。“这可不是一般的地图,看见没有,地图上标注了我们小区所有的便民服务网店的位置,想办点小事儿,上地图上找,保准在社区都能办了。”王大妈得意地介绍到。

让王霞大妈赞不绝口的地图,是北京市大力营造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具体成果的体现。出门五分钟、十分钟,最多一刻钟,居民们买菜、吃饭、理发、看小病等需求意愿便能全部解决。这种就近享受“看单点菜”式的社区服务让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市民更多更好地享受社会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利,2010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会同市政府33个部门,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方式,共同梳理出居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10大类60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指导目录既是北京市居民享受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菜单,也是政府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行动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各区县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站的作用,整合辖区资源,最大限度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为进一步增强“指导目录”的指导性和操作性,2010年11月,北京市再次在全市首批完成规范化建设试点任务的645个社区开展服务项目需求调查,又细化出180项具体服务事项和标准。至此,北京市面对普通市民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比如,西城区牛街街道春风社区结合回族居民集中居住的区域特点,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入手,陆续兴建了民族敬老院、回民幼儿园、扩建了牛街礼拜寺、回民殡葬所,改建了社区卫生站、社区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大到生老病死、小到吃药看病,涉及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福利、助困、民族特殊需求等方面的十多家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机构依次坐落在街道两侧,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民生一条街”。

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增长,北京市便民服务内容也在逐渐增加,“一刻钟社区

服务圈”于2011年又实现了社区便利店、早餐、家政服务等配套商业终端建设,2012年起增加了宅送、订购、商务、刷卡支付等服务,于2014年开始基本实现了水电气、通信费用的代收代缴服务全覆盖。

同时,北京还从企业资质、经营场地、从业人员、场地使用属性四个方面对社区内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小发廊、小便民浴池、小洗染店、小餐饮店、小百货店、小食杂店这七中低端服务业进行了改造提升。

目前,北京已经初步建立其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在全市基本实现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已经达到了67%以上,使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全面平等地惠及全市社区城乡居民,让广大居民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

思考问题:

1、这种社区服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这种社区服务模式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哪里?

3、这种模式的实现条件有哪些?

一般答案:

充分调动了社区内驻区单位组织的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有利于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社区公共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街道和居委会在提供社区公共服务上的压力。体现了未来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即“小政府、大社会”以及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由驻区单位来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福利等服务,可以有效使政府逐渐从市场机制和社会自治能够解决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社区卫生

社区卫生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的基层卫生服务。

特点是:服务对象广泛性、服务内容综合性

社区卫生的服务机构:非营利性组织,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组成。服务人员主要为全科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

概括为六位一体,“六位”是指社区预防、社区医疗、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一体”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地提供上述服务。

1.社区预防:开展卫生宣传、实施免疫防疫接种、执行疫情报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防疫保健工作、协助卫生执法部门进行卫生监督、开展居民健康检查和状况评价、控制不良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

2.社区医疗: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并做好转诊会诊等服务、为居民建立档案资料以有效开展家庭健康咨询保健等服务、提供急诊服务和院前现场抢救、提供家庭出诊护理病床等家庭卫生服务、为临终患者提供服务;

3.社区保健: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伤病和康复服务等;

4.社区康复:以残疾人、慢性病人和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内容为残疾预防、残疾普查、康复训练、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和独立生活指导;

5.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医药卫生知识、宣传讲解国家相关卫生法规和政策、对育龄夫妇进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妇女卫生教育、介绍食品卫生与合理的膳食知识、宣传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实施家庭护理指导;

6.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婚前检查、产前检查、节育方法等;

社区健康:生理健康+精神健康

生理健康案例分析:上海市徐汇区试点“户籍医生制”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占地2.66平方公里,有29个居委会、3.6万多户居民和10多万户籍人口。2003年,根据上海医疗改革的有关政策,徐汇区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文简称“中心”)在街道人口相对集中的居民区创建了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然后派出了55名医务人员(9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有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7名)组成了5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下沉”到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街道所属的29个居委会,全方位地

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他们工作在社区,常年奔走在居民家庭之间,为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和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这一难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王丹医生的电脑中,有一份列得清清楚楚的东四所有居民的健康记录,“XX 楼XX室房屋出租找不到人”“最近上门拜访XX号居民的时间和内容”……除了长期空关户,所有的居民他都上过门。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住院和患病历史,他都有记录并随时更新。每栋楼的楼长是他的信息员:“今天一楼有人发烧”“五楼居民腹泻”,他随时掌握随时主动上门问诊。户籍医生不仅白天上门给人看病,到了晚上也要叫得应。“我们的服务是24小时的,晚上家里没人陪伴的居民患了病,如果是小病就带着药箱上门解决,中等疾病我们送他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观察输液,情况严重的我们陪同送他到附近三甲医院挂急诊。”

户籍医生责任制的实施依托于社区创建的两条卫生服务网络。第一条是自上而下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枫林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服务团队(户籍医生+社区护士)——每个居委会甲亢管理工作小组(户籍医生+居委会干部+健康管理志愿者)——居民与家庭。第二条是自下而上的社区健康信息网络:居民与家庭——楼组长——居委会及户籍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两条网络,连接着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其最大受惠者,就是占枫林社区户籍人口19.74%的2万多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社区内的残疾人、孕妇、儿童和慢性病患者。为了鼓励户籍医生走进居民家庭,上海市卫生局专题发过《关于实施“户籍制预防保健服务”的通知》,对户籍医生责任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户籍医生不光管看病,最重要的工作是预防疾病发生。中心结合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工作实际,逐步建立完善了疾病三级预防体系,即病因预防、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及康复的“一级、二级、三级综合预防”服务平台。社区把所有的居民都分了组,然后分期分批进行免费的身体和心理检查。根据体检结果,对有慢性病隐患、已患慢性病和严重患病的居民实行精细化管理。而对于健康居民,也有适合他们的菜单——中心开设了健康超市,由全科医生、各专科高年资医生提供全天候健康咨询和保健处方,体质测试、饮食营养菜单、健康讲座、健身功夫等各种服务也一应俱全。

中心对户籍医生的考评,不是以经济收入多少为标准,而是用“五个率”(社区

卫生服务覆盖率、户籍医生入户率、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健康档案使用率、社区居民满意率)来考核。不仅如此,上级业务主管单位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有一套更具体的业务考核细则,通过双向考核来评估他们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绩效。

通过多年探索,枫林社区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有效结合的服务模式已经基本形成。一是以“户籍医生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居委会健康管理平台(户籍医生+居委会卫生干部+计生干部+助残员+健康协管员);二是以三级预防与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相结合为服务内容,建立三级预防体系;三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户籍医生工作信息平台”,提高户籍医生的工作效率;四是形成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相结合的质控体系,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五是由区疾控中心、各防治站所、街道、中心对户籍医生的工作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估与考核,使户籍医生成为知识技能较全面的,具有多方面执业能力的、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徐汇区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上海爱心助老特色基地,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医院实验基地,拥军优属模范单位,连续26年13次被评为徐汇区文明单位。

思考问题:1、案例中的户籍医生制主要解决了我国社区管理中的什么问题?

2、案例中户籍医生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你认为该制度得以实现的关键是什么?

一般答案

1、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几十年来随着慢性非传染病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为题,面广量大的社区慢性病及高危人群的服务与管理,与有限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人数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对自我健康的保护意识及责任意识,把疾病预防寓于自我健康管理之中已经成为社区居民家庭的健康管理重点。户籍医生制度运用户籍管理户口的办法来落实对社区居民家庭的健康管理,是社区预防保健工作从“条管理”到“块管理”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

2、户籍医生责任制是家庭医生责任制的一种形式。

在发达国家,家庭医生责任制早已发展成熟,英国家庭医生数量就占到医生总数

量的50%,发达国家的大型医院一般没有门诊部,市民的小病小痛都交由家庭医生包办,大病则有家庭医生负责联络大医院转诊。鉴于我国多数地方的医疗卫生资源仍然相对紧张,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够发达,要求医务人员完全由坐诊变为上门服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实行户籍医生责任制可以逐步转变这一现状。让每户居民都拥有一位家庭医生是我国卫生部门一直依赖的追求,然而在我国作为户籍医生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是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一个瓶颈。以目前来看,根据中央对于2020年实现全科医生制度的预计,要求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民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30~40万名全科医生。目前看医生数量极度不足,另外由于这部分全科医生,在实践中缺少职业晋升机制和社会认同感,故而缺乏稳定性。

3、对户籍医生实行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三、社区环境

广义的社区环境可简单地界定为“社区的外部环境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

狭义的社区环境与某一特定社区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影响社区居民生活的各种环境因素”,主要由围观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构成。

社区环境的分类

1.社会环境:具体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人口民族历史传统等环境;

2.自然环境:具体包括社区的生态资源(恒定资源)、生物资源以及矿物资源。社区环境的建设内容

净化环境、创建卫生社区;绿化环境、创建绿色社区;美化环境、创建美好社区。

四、其他

1、社区调解:指社区当事人双方或多方发生纠纷时,当事人自愿由社区调解委员会斡旋、调停,从而对所争议的问题达成共识与和解,最终解决纠纷的行为和过程。

一般流程为:受理纠纷——调查分析纠纷情况——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促成当事人和解并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

2、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讲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3、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与生活质量的综合教育。

社区教育的实施部门有:政府部门、社区教育学校、驻区企业、社区公益机构与组织、社区教育专业研究机构与组织、群众组织

4、社区治安: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对社会治安问题的治理,具有区域性、法律性、综合性和群众性等特征。

社区治安的管辖部门,从狭义上讲是指管辖本地区治安工作的工作机构及其派出机构,从组织机构上看主要包括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其内容主要包括公共秩序的维护、户口管理、民用危险物品管理、特种行业管理、交通道路管理、消防管理这六个方面。

社区管理

一、名词解释 社区:就是区域性的社会,换言之,社区就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 社区管理:社区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以社区基层政权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参与为前提、以居民自治(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为目的,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促进社区全方位发展、提供多侧面的服务,采取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有效调控的过程。 自治:“在通用的政治语言中,亦指实行自我管理的国家,或国家内部享有很大程度的独立的或自主性的机构;在政治思想领域,这一术语现在常常用来指个人自由的一个方面。自主的个人是指那些可以切实的选择其目的和目标的。” 社区自治:就是指生活在同一社区共同体的居民自己管理和决定着社区内部的事务、对其自身命运负责的一种生存状态,它是一种社会管理机制,也是民主实现的重要途径。 市民社会:既独立于国家政治领域又独立于经济领域的具有自身运作机制的那么一个领域,它的构成要素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志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等。 治理:治理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关系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社区组织:首先,它意指社区组织自身与社区内部存在的各种组织形式,是在社区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是社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表现形式。其次,社区组织又是一种社会工作的方法,是组织、动员社区资源的一种过程。 二、问答题 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地域:社区是地域性的社会,社区有一定的边界,比如范围、位置、形状。 2、人口:社区人口通常涉及人口的数量、人口构成、人口分布。 3、生态:主要涉及社区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 4、结构:指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 5、社会心理:一是社区对社区成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二是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问题。试阐述滕尼斯社区概念的提出背景、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和社会学意义。 在滕尼斯眼中,社区是在前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农业村落基础上自然形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或人际关系类型,是社会成员之间唇齿相依、感情醇厚、关系协调,靠习惯、集体良心和共同价值来维系的社会组织形态,即原生社区。 这种社区有三个特点: 自发的、重感情的人际关系,具有亲密性、持久性的特点,通常产生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相同或相似的生产、生活背景。 人们并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而加入社区群体的,而是他们生长在某个群体里的客观事实,决定了他们从属于该社区,因此,原生社区是自然意志的产物。 相比于工业化之后形成的城市社会,即次生社区而言,原生社区的人际关系的同质性较高、专业分工较低、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相对简单。 简述治理与统治的区别? 首先,行为的主体不同。统治的权威来自政府,其主体是社会公共机构,即政府或政府代言人。治理的主体则并不必一定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和私人机

社区管理与服务

社区管理与服务 社区管理与服务是指对社区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利益。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目的是建立起一个和谐、安全、繁荣的社区环境,使社区居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服务和福利保障,促进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2.社区环境保洁:包括公共区域的清洁、维护、修缮,以及环境卫生的监管和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环境卫生水平; 3.社区安全维护:包括公安、消防、治安、交通等工作,确保社区的安全稳定,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保障社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社区文化活动:包括各种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如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家庭日活动等,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5.社区配套服务:包括邮局、物业管理、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各种社区配套服务,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和福利保障,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以上五个方面是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但社区管理的具体内容还需要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分和拓展。

社区服务是指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和利益,提供 各种有关的服务。社区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医疗服务:包括社区卫生站设备和医生配备,定 期举行健康体检,提供常用药品,为居民提供基本诊疗和保健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 2.社区教育服务:包括社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等教育资源的配备和管理,提供基本的教育服务和各种课外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对教育的需求; 3.社区物业服务:包括小区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物品 租售等社区配套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居住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 4.社区文体活动:包括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的 组织和管理,满足居民的文体需求,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5.社区咨询服务:包括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咨询 服务,解决社区居民的各种疑难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上五个方面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但社区服务的具 体内容还需要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分和拓展。 为了有效地进行社区管理和服务,需要充分发挥社区居 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具体来说,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群众自治组织:鼓励居民自己组织起来,成立各 种居民委员会、义务巡逻队、志愿者服务队等群众自治组织,促进居民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交流; 2.加强社区宣传工作:加强社区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对 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 3.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建 立起社区在线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各种信息发布、在线咨询、

简述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城市社区管理 城市社区是国家结构最基层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础。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搞好社区工作,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素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是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洁,方便生活,服务四化的文明社区。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 城市社区管理是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而受到普遍重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仅英、美等发达国家,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予以重视。我国从1983年八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以后才开始兴起。近二十年来,虽然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已取得很大成绩,显示出传统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要求。首先,在职能上,社区不能只限于贯彻上级政府的指意,对居民实施行政管理,而应该作为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社会治安,并向上级组织反映民众意愿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其次,在体制上,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特别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人口大移动,户藉与居住人员的分类现象日益显现,给社区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也使原有的居委会数量增多,功能不全,不能真正成为居住地人群的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再次,在管理能力上,社区居委会干部由老、弱、妇组成的状况,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迫切需要文化层次较高,经过专业培训,懂得现代社区管理,熟悉市场经济的管理人才来充实社区的管理。社区干部经过调整、招聘、选举充实了一批文化程度较高,经过培训的优秀年轻人。基本完成了社区体制改革的要求。城市社区真正成为现代城市的基础组织。 二、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探索 加强城市社区管理,要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现状为出发点,从建立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和与世界接轨的高度来考察。在加强和改善城市社区管理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指导思想,推行以服务为中心的行政职能,理顺关系,完善社区的组织体系着手,逐步建立新型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1、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这是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众所周知,人是社区的主体。社区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因此,在社区管理上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上,重视与社区成员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医疗保健,安全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设,这是体现了社区管理的指导思想问题。只有在管理上做到“以人为本,

10社区管理课程标准

《社区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56023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一、课程理念 社区管理是一门专业方向课,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认识和分析社区分析和管理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些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条件,是符合社会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课。基于此,本课程紧紧围绕专业方向课的定位,教学上以社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为目标,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课程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注重宏观社区理论的教学,突出对社区理论模式、概念的掌握和应用,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教改教研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中;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三是强调社区的本土意识;四是注重实践性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可感的现实存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下,掌握社区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社区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区问题。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准备,同时也会培养学生参与社区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既要注重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知识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必备知识;了解社区建设与管理规律;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方法;掌握处理解决社区各类问题、协调社区各类关系的技能技巧;熟悉各项职业素质要求;达到社会工作者四级行业标准。 2.能力目标 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社区成员管理、社区组织管理、社区事务管理、社区机构日常管理;能够对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各项工作制订工作计划以及实施方案;能够运用社区管理理论结合实际情况,策划、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社区活动。在适应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能以创新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方式。

《社区管理与发展》讲课提纲

《社区管理与发展》讲课提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区管理与发展是一个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和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总体上,它综合了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作为社会管理专业的在职研究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至少要不断提高以下三种能力:一是提升理论学习能力,要把握社区管理与发展有关主体、内容及运行模式等基本理论问题;二是提升实践工作能力,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研讨、交流等,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提升社会参与能力,每个人都是社区中的一员,社区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个人的参与,因此,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时间及考核方式 共安排76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答疑辅导4学时,课外自学48学时;结业考核为开卷考试,成绩占70分,平时出勤、参与讨论与模拟训练成绩占30分。 三、授课内容 教材:《社区管理》,汪大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第一讲社区管理 把握社区管理的概念、特征、体制与运行机制。社区管理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社区管理与相关领域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一、社区与社区管理的概念 (一)社区的概念 1.社区的由来 2.社区的含义 宽泛地说,所谓社区,就是区域性的社会,换言之,就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它包括地域、人口、生态、结构和社会心理五个构成要素。就社区建设而言,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而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3.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1)从范围上看,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2)从内容上看,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区别: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但社会不是社区的简单拼凑,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 (二)社区管理的概念 1.社区管理的不同认识 2.社区管理的具体界定 社区管理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社区管理具有区域性、互助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它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社区管理的范围 (2)社区管理的主体 (3)社区管理的内容

社区管理概念

社区管理概念 2018年陕西城镇社区考试即将开始,政通小编在此给大家准备了陕西社区考 试的最新资讯和复习资料,方便备考的同学查看和复习,社区常考知识点有哪 些呢,快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社区管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由政府主导的,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 区居民为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 业进行的有效调控和自我管理 (一)社区管理概念的要点 (1)社区管理的范围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在工作层次上,包括街道办事处。该界定较为符合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 (2)社区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既有作为主导的街道党委和政府派出机构— 一街道办事处;也有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社区的派出机构;也有驻区的各种企事业 单位;另外一个重要的主体就是居民以及居民的自治组织。 (3)社区管理的对象是社区内的各项事务。主要包括:地区性事务,即社区中对所有成员而言具有共性的事务;社会性事务,即涉及各成员间相互关系的事务;群众性事务,即涉及群众利益,需要广泛参的事务;公益性事务,即有利于整个社会,而不限于任何特定成员的事务等。具体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经济等内容 (二)社区管理的性质 是政府的有效调控与群众的自我管理的结合。社区是由社区成员通过各种 维系力联系起来的共同体,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社区(即改革调整后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应当实行居民自治。这种自治,首先是一种居民的自我管理。居民 群众既是这种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既有权利,又有义务。同时,由于中国的国情,当前推进自治,还需要改的主导,政在这一过程中也还要兼社区内外的各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其他因素及其他治理目标因此社区管理在居民自治 与府调控方面需要有一个适当的结合。 (三)社区管理的目的 是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清是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居民的素质,并因此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社区管理是

《社区管理》第四讲 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

《社区管理》第四讲 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 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即: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调解、社区矫正、社区教育、社区治安。 一、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倡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生活在一定社区地域内的全体成员为对象,通过社区成员间的互助性服务,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 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优抚人员及其他民政对象的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便民利民服务,以及为驻社区单位提供后勤服务等。 社区服务的属性:地域性、群众性、服务型、福利性 社区服务的具体内容 1.公益性服务:道路、水电、煤气、通信设施等基础性设施; 2.特殊照顾服务:为特殊人群提供的针对性服务; 3.便民服务:包括日常生活服务、家务或家政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就业服务、婚姻服务和法律服务; 4.社区就业和创业服务: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机会等服务以及为创业人才提供场地、投资、工房登记、扶持政策等服务; 5.社区保障服务:养老金发放和社会化人员管理; 6.为驻区单位提供的服务。 主要归纳为: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 政府推动、基层组织主办、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我国社区服务工作是在政府搭台、民政牵头、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下开展起来的,

是政府领导下的民政部门进行行业管理、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负责落实执行、其他行业主管部门配合的分工管理体制。 案例分析:北京市“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北京市朝外街道芳草地社区王霞的家里贴着一张社区地图。“这可不是一般的地图,看见没有,地图上标注了我们小区所有的便民服务网店的位置,想办点小事儿,上地图上找,保准在社区都能办了。”王大妈得意地介绍到。 让王霞大妈赞不绝口的地图,是北京市大力营造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具体成果的体现。出门五分钟、十分钟,最多一刻钟,居民们买菜、吃饭、理发、看小病等需求意愿便能全部解决。这种就近享受“看单点菜”式的社区服务让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市民更多更好地享受社会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利,2010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会同市政府33个部门,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方式,共同梳理出居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10大类60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指导目录既是北京市居民享受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菜单,也是政府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行动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各区县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站的作用,整合辖区资源,最大限度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为进一步增强“指导目录”的指导性和操作性,2010年11月,北京市再次在全市首批完成规范化建设试点任务的645个社区开展服务项目需求调查,又细化出180项具体服务事项和标准。至此,北京市面对普通市民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比如,西城区牛街街道春风社区结合回族居民集中居住的区域特点,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入手,陆续兴建了民族敬老院、回民幼儿园、扩建了牛街礼拜寺、回民殡葬所,改建了社区卫生站、社区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大到生老病死、小到吃药看病,涉及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福利、助困、民族特殊需求等方面的十多家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机构依次坐落在街道两侧,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民生一条街”。 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增长,北京市便民服务内容也在逐渐增加,“一刻钟社区

社区管理的原则

社区管理的原则 2018年陕西城镇社区考试即将开始,政通小编在此给大家准备了 陕西社区考试的最新资讯和复习资料,方便备考的同学查看和复习,社区常考知识点有哪些呢,随小编来看看吧。 (一)全体利益原则 该原则强调社区管理的目标,就是社区管理必须以社区内的全体 居民、组织,团体、单位的共同需要和利益为根本目标。一切手段、 做法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根本目标。它是衡量社区管理有效与否 的最直接的标准。 (二)民主自治原则 社区民主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基础点和起始点,是社区居民依 法直接管理社会基层公共事务的一种民主形式,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在城市市区的广泛实践。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构建公民社会必须把民主自治纳入社区管理的重要任务。 (三)组织和教育原则

该原则着重强调实现社区管理目的的方法。社区管理的最终目 的是为了社区的发展以及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居 民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等,主要有生活态度、价值观、行为准则、文化程度、艺术修养、品格品行、健康状 况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可通过教育的途径来改善和提高。社区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新式的终身教育,社区居民中从少年儿童 到退体老人都是教育的对象;其内容和方式则根据任务的需要和对象 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育不但是社区自治必要的基础性工作,而且是 推动社区发展和协调关系的长期性的任务 (四)协调性原则 方面是社区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社区这个小区域,而且要注重社 区与整个外部大环境的协调,另一方面是注重社区内组织与功能的协调,以保证管理的及时、有效、无遗漏 (五)前瞻性原则 在社区管理过程中,要注重预见性,要有长远的目标,要充分考虑 社区管理的根本出路问题,考虑社区管理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出 现的各种因素对以后的管理将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在社区管理的过 程中努力将这些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它对社区管理的影响降到最

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考点 1、社区含义: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由德国腾尼斯提出) 2、社区构成要素:地域要素、人口要素、文化要素、公共设施服务系统要素。 3、社区的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人的社会化功能、社会参与和社会民主功能、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社会福利和相互支持的功能。 4、社区管理:是指在街道范围内,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导的,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区域性,全方面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5、社区管理的内容:是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经济等具体内容。 6、社区的类型: (1)地域型社区:农村、集镇、城市;(2)功能型社区:经济、文化、政治、旅游、军事、特殊社区。 7、社区管理的组织结构: 一、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受区人民政府领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辖区内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 职能:主持城市社区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履行了行政职能。 二、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祝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1、职能:社会治安的维护者、居民安居乐业的服务者、居民意愿的传递着、居民自我管理的组织者。 2、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是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与志愿组织和中介组织的关系:不是直接参与组织的具体工作,但指导这类组织的活动和开展。 三、社区中介组织: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成员,以社区地域为活动范围,以满足。。。。 1、类型:活动类、权益类、服务类2特点:民主性、自主性、志愿性、群众性、非营利性。 8、社区管理的体制:社区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这是进行社区建设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党和政府的主导机制、互助合作机制、社会化发展机制、民主自治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 9、国外社区管理模式:美国:体现官民“协作”、日本:重视“自律”、瑞典:讲究“和谐”、德国:注重“配套”、新加坡:有章可循。 10、国外社区管理模式的特点: 政府主导模式: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的紧密结合,政府对社区干预转化为直接和具体,并在社区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管理的行政性较强,方色彩较浓。 自治模式:间接模式。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职能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的各种利益变小,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保障。 混合模式。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特点在社区发展的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 11、国外模式的经验: (1)、社区管理的主客体相统一,非政府非营利组织运作。(2)、政府在社区管理体系中的定位是间接宏观的管理。(3)、居民和社会的全面参与是社区管理的根本动力。(4)、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发展。 12、国内管理模式:哈尔滨(南岗区)模式:行政主导型

社区治理(社区管理)简答题

1.什么是社区,它有哪些要素构成 社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包含以下四层基本含义: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第二,社区都有以特定社会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第三,生活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第四,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有什么特点,具有哪些功能 社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3、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4、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5、社区是不断变迁的。除此之外,社区还具有管理上自治性、功能上的综合性、管辖上的区域性等其它特征。 具有如下功能:1、政治功能;2、文化功能;3维系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维系,另一方面是社会维系;4、服务功能,社区的服务功能是指社区通过基础性保障和福利性照顾,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3.什么是社区管理,社区管理应遵循什么原则 所谓社区管理,就是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社区居民与居民委员会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组织的辅助下,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社区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体利益原则。第二,自治和自助原则。第三,组织和教育原则。第四,协调性原则。第五,前瞻性原则。第六,系统管理原则。第七,法制管理原则。第八,渐进创新原则。 4.简述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社区管理学是以社区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行为规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区管理活动。 5.社区管理学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阐述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1.社区管理的基本要素分析。2. 社区管理体制与模式选择。3.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与民主政治建设。4.社区文化、教育管理。5.社区卫生服务与体育管理。 6.社区治安管理。 7.社区服务。 8.社区保障管理。 9.社区物业管理。10.社区智能化建设与管理。 11.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 6.社区管理组织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社区管理组织就是指能够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组织,具体而言,就是指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 7.社区管理组织有哪些主要功能 社区管理组织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满足需求功能。2、管理功能。3、组织功能。4、协调功能。 5、稳定功能 8.怎样正确处理不同社区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 (1)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其他社区管理组织的关系:处理党组织与其他社区管理组织关系的总原则是,既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支持和保障基层自治组织依法开展自治活动。(2)正确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政府的关系: 9.社区自治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1.社区自治组织的生成依赖于政府的扶持。2.社区自治组织的生成本身就是政府行为的结果。3.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与实践可以推动政府管理民主化。(3)正确处理居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按照社区有关法律规定,居委会有权对物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组织产权人和使用人对物业公司进行评议和决定是否解除聘用。处理二者关系,一定要按照职责分明,依法活动的标准进行。(4)正确处理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都实行的是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共同管理一定范围内的物业。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法律关系和经济关系。 10.怎样正确处理居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 处理二者关系,一定要按照职责分明,依法活动的标准进行。居委会和物业公司要做到权责分明,不可超越本职范畴,越俎代庖。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没有物业公司,居委会做了很多实质上属于商业范畴的工作。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委会应该把这些工作退还给物业公司。相反,物业公司也应该把不属于商业范畴的工作交还给居委会。只有这样,二者的发展才能是和谐的,相互促进的。从社会的发展来看,这种逐步明确的分工也是有利于社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11.什么是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其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各种管理制度。具体而言社区管理体制包括四个部分,即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和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 12、你如何理解单位制 (1)单位制的功能:1.政治动员。2.经济发展。3.社会控制 (2)单位制的后果:单位制造成的后果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就整个社会而言,形成了“总体性社会”;二是就社会的个体而言,产生了依赖性人格。

简述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简述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社区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载体,承担着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和安全稳定功能。 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通过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功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一、城市社区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是指由社区内司法、警察、安全、消防等部门组成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从事治安保卫工作的自治性组织,为创造安全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而对社区内的社会公共秩序、户口、特殊行业(如旅馆业、旧货业等)、道路交通、消防及法制和安全教育进行的管理。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这是由街道环卫所及各房管所、园林所及社区内各单位组成的市政管理委员会以及群众自治性组织和全体社区成员,为谋求适合居民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而对生活垃圾、污水、粪便处理工作,道路清扫工作,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以及环保宣传工作等等进行的管理。 3、社区卫生保健。这主要是指由街道卫生科、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地段医院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组织发动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对卫生防疫、计划生育、老年人保健、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保健,以及心理咨询、社区康复等工作进行的管理。

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主要是指由社区自治性组织和各专业性团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动全体社区成员,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里弄、文明楼和文明家庭等活动,进一步完善调解、帮困、服务网络。同时,做好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及传媒的发展规划,以生态环境物质文明为基础,加强理想、道德、法制教育,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的社区社会风尚。 二、如何有效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伴随我国经济新常态和社会发展新形势,城镇化进程推进了社区人口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科学把握社区治理规律,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对于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基层社会秩序稳定和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挥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1)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制定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不断创新思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首先,以强化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具体制度,合理分配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力量。其次,以凝聚组织和党员力量为基础保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传递“正能量”,使党员和群众紧密团结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周围。最后,以服务党员群众为根本目标,建立服务群众工作站点,开展零距离服务,做到精准服务。同时,注重从严治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2)发挥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社区治理需要多元主体良性互动,以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治的格局,而政府是社区治理的主导者,在基层治理中承担主导作用。

社区管理概念

社区管理概念 社区管理组织:是一个科层结构,包括最高决策层、日常领导管理层、贯彻执行层和支持援助层等。它应当建构三方面的组织系统:社区管理领导系统;社区管理执行系统;社区管理支持系统。 社区管理的特征:区域性、群众性、综合性、规划性、层次性、动态性 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其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各种管理制度。包括四个部分,即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和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 社区管理方法:社区管理主体为履行社区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而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措施和技巧的总和。它包括社区管理的行政方法和社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特点:历史性、系统性、开放性、操作性) 社区环境:是社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就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社区本身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社区居民对社区范围内公共生活的参加与社区发展成果的分享,是社区居民对社区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过程。 社区自治组织:是指社区居民通过社区民主政治参与自主管理本社区公共事务的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群众,让社区居民有效行使管理基层行政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 (现阶段有以下几种形式:城市居民委员会、业主管理委员会、志愿者协会组织、文化体育类社团、村民委员会) 社区文化: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的各方面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一定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 构成要素:文化载体、文化方式、文化制度、文化精神 特征:区域性、继承性、融合性、共享性、普遍性、渗透性、多样性 社区文化建设原则:主体性、系统性、多元性、开放性 社区教育: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人人参与教育、人人接受教育”的社会大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从身体、精神到心理上的医疗服务方式 社区治安管理:它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对社区治安问题进行治理,是社区治安管理主体依靠社区群众、协同公安、司法机关,对涉及社区的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依法进行治理,促进社区秩序安定有序的过程。社区治安管理是国家公安保卫职能的延伸。 特征:全职性、区域性、群众性、长期性、社会性 基本原则:依法进行社区治安管理原则;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原则;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原则。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倡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生活在一定社区地域内的全体成员为对象,通过社区成员间的互助性服务,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 四种属性:地域性、群众性、服务性、福利性 根据服务性质划分:补偿性服务、预防性服务、支持性服务 根据服务方式划分:社区福利性服务、社区公益性服务、社区互助性服务、社区志愿性服务、社区经营性服务 社区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主要保障对象

【社区管理基本常识】社区工作基本常识

【社区管理基本常识】社区工作基本常识 社区工作基本常识 一、填空题: 1、现在城市社区的六个要素:地域要素、人口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社会心理要素、规范体系要素和物质设施要素。 2、按地域差异社区可分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 3、据不同类型的社区的历史形成过程和内部结构性要素差异,城市社区可分为:单位型社区、街坊型社区、新建小区型社区以及城乡接合部社区。 4、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①以人为本,服务居民;②资源共享、共驻共建;③责权统一,管理有序;④扩大民主,居民自治;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5、社区建设的项目分为: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医疗卫生、社区生态环境、社区文化教育和社区社会保障等。 6、社区服务的主要持征是:(1)福利性(2)群众性(3)互助性(4)综合性6.1、社区居委会的职能是:1、管理2、服务3、教育4、建设5、监督 7、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责是:负责住宅小区内一切有关房地产开发、租赁、销售及售后服务,包括房屋保养、维修、住宅小区的清洁、绿化、管理和小区内的商业服务、治安维护等社会活动。

8、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存在两种关系:一是聘用与受雇关系。二是服务与收费的关系。 9、社区民主选举的主要原则包括:(1)双过半原则(2)一人一票原则(3)差额选举原则(4)秘密选举原则(5)无记名投票原则(6)公开当场计票原则 10、民主决策的组织机构包括:(1)社区居民大会(2)社区居民代表大会(3)社区居民委员会 11、民主决策的形式包括:(1)居民公决(2)决议案(3)公告 12、民主监督的形式有:(1)民主评议(2)居务公开(3)罢免(4)服务公示制与承 诺制(5)民主听证会12、“四个民主”的关系,民主选举是基础,民主决策时关键,民主管理是措施,民主监督是保障。 13、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 14、社区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决策、思想领导、保证监督、典型示范等方面。 15、社区民主监督的主体既表现为:专门组织机构的专业监督,也可表现为居民群众的随机监督。专门的监督机构是: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也是民主监督的机构。 16、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1)社区养老服务(2)社区助残服务(3)社区家政服务(4)社区医疗卫生服务(5)社区就业服务(6)社区政府公共服务办证等(7)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 17、社区主体组织间的关系:1、社区党支部是领导层,发挥思想领

社区管理的原则集锦

社区管理的原则集锦 社区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维护社区秩序,促进社区成员良好互动和健康发展的工作。良好的社区管理对于社区的和谐稳定、居民的安居乐业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社区管理的原则集锦。 1.公平公正:社区管理必须保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居民。无论身份、地位或财富的差异,每个人都应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处理。 2.透明公开:社区管理应该公开透明,任何决策都应向居民说明原因和考虑因素,接受居民的监督和建议。社区管理的决策透明,有利于建立信任和凝聚力。 3.按需提供服务:社区管理应主动了解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通过提供符合居民需求的公共设施、服务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发展需求。 5.尊重多样性:社区管理应尊重和包容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无论是文化、宗教、种族还是个人背景,社区管理应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的尊重和平等的待遇。 6.创新求变:社区管理者应保持创新意识和拓展思维,及时适应社区的发展需求和变化。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同时期社区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 7.及时沟通:社区管理者应保持与居民的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居民的关切和需求,并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起和居民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8.强化安全:社区管理要注重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加强 社区的监控和巡逻工作,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和整改,确保社区的安 全环境。 9.教育引导:社区管理者应起到教育引导居民的作用,加强对居民的 教育、培训和引导,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等。 10.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社区管理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还要提供优质 的社区服务。通过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服务和活动,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和满意度。 11.预防为主:社区管理应注重预防工作,提前制定相应政策和计划,避免潜在的问题和危机的发生。预防工作比事后治理更加有效和经济。 12.持续改善:社区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需要持续改 进和更新管理方法和手段。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 改进,推动社区管理的持续发展。 这些原则是社区管理的基础,对于促进社区的发展、居民的幸福和社 区建设的长久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社区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规划 和综合施策,才能为社区成员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和有序的生活环境。

社区管理学(第三版)娄成武第四章 社区管理方法

复习思考题: 1.社区管理方法的含义是什么?了解社区管理方法有何作用? 社区的管理方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社区管理方法一般指除传统上常用的一些非技术性的社区管理方法,有时仅指传统方法中通过行政上下层级的命令服从关系而起作用的行政手段。广义的社区管理方法是指社区管理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正确、有效的方法,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有机的科学体系。 社区管理方法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社区管理方法是社区管理思想转变为社区管理实践的中介和桥梁。2.社区管理方法是实现社区管理目标的手段和工具。3.社区管理方法是提高社区组织工作效率的关键。4.社区管理方法有助于实现社区管理的现代化。 2.什么是社区行政管理方法?社区行政管理方法的类型有哪些? 社区管理行政方法,是指社区管理主体,特别是社区行政管理主体为履行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实现社区管理目标,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那么而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社区管理行政方法按照性质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定性的社区管理行政方法和定量的社区管理行政方法。其中每一类又包括多种管理方法,如定性社区管理行政方法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行为激励等; 定量的社区管理行政方法包括数学规划、随机理论、决策分析理论、预测研究理论、系统分析、网络规划、戴明循环等。 3.什么是社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社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环节? 社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指社区管理主体为实现社区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到达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社区生活的目的,在社区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所采纳的各种措施和技巧的总称。 社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归纳起来有六个环节:1、社区问题分析2、建立关系 3、资料收集 4、制定社区规划 5、社区行动 6、效果评估 4.试论社区媒体在社区工作中的作用? 社区工作者通过传媒这个桥梁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可以让外面的世界了解社区和组织的状况,确立组织形象。社区可以借助传媒的优势让公众了解自己, 支持和响应活动的号召,促成事件的改变。良好的社区媒体形象能够激励和鼓舞社区成员爱社区、建社区的热情,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区工作的开展。 5.社区管理工作的三大模式是什么以及各有什么特点? 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即社区开展模式、社区计划模式和社区行动模式。社区开展模式适合社区居民同构型较高,或意见比拟一致时;社区行动模式适合于当各团体之间矛盾突出,不容易协调各方利益时飞社区计划模式适合于社区问题较为复杂,非一般社区民众所能自行应付时。 6.社区开展的模式包括哪些,各有何特点? 社区开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工作模式:1.创新改革模式。该模式强调,社区变迁的过程是由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2.改变习俗模式。该模式强调变迁的推动者或社区工作者同社区工作对象、社区或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 3.行为改变模式。该模式以心理学理论中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人们学习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他们所居住的社会的规范、组织或制度。 4.过程取向模式。该模式强调社区开展工作者同社区居民间的沟通,通过教育及组织过程, 改变居民的态度和行为,使他们更好地参与社区建设。

《社区管理》课程大纲

《社区管理》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00505011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社区管理实务》是社会工作专业方向课程,该课程对本专业学生学习社区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社区管理技能训练、社区管理能力提高以及社区管理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主要支撑或明显提升作用。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强化实践教学,掌握社区管理的概念、体制环境、主体,内容等方面,了解社区管理的实施与发展。 2、课程设置依据。世界各国的社区发展和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社区管理已经称为我国社区发展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社区管理就是“管理社区”,由谁管理?管理什么?如何管理?管理的性质是怎么样的?开设《社区管理》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弄清弄清楚这些问题,为社区工作者开展社区建设的实践尽一份力。 3、课程内容结构。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绪论;社区管理的主体;社区管理的内容;社区管理的实施与发展等。 4、理论与实践比例。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它同其他专业学科(社会学)相比较,更注重直接为人们提供的服务,而非纯粹理论和知识的探讨和研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除了必须具备一般社会科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之外,还必须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技能。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工作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如何运用理论原则;如何表现服务态度;如何选用方法技巧等。使学生能按照社会工作的规范要求,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行动,将在课堂上掌握的价值观念内化为指导行动的意识,从而发展自己的专业自主能力并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工作者。课程总课时28,其中实践教学18课时。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主要包括案例讨论、实践基地的实训等。 5、课时安排说明。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社会工作专业《社区管理》的总课时为28,其中实践课时18。从《社区管理》的内容来看,既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考虑知识的实用性,还要强化实践性知识,则28课时显得不足。 6、考核评价方式。实践训练占50%,期末考试占5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