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移动通信-蔡跃明-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现代移动通信-蔡跃明-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现代移动通信-蔡跃明-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1. 何为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

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和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和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的特点:

(1)无线电波传播复杂 (2)移动台受到的干扰严重 (3)无线电频谱资源有限 (4)对移动设备的要求高 (5)系统复杂

2.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特点?各有何优缺点?

答:单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轮流工作、设备简单、省电、只允许一方发送时另一方进行接收;优点:设备简单、省电。缺点:通信的时间长、使用不方便。

双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使用方便,电源的消耗大;优点:使用方便、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缺点:发射机总是工作的,电源消耗大。

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

1

蜂窝移动通信中的典型电波传播方式有哪些?

答:典型的电波传播方式有直射、反射、折射、绕射、散射等。

当电波的直射路径上无障碍物时,电波直接到达接收天线;当电波的直射路径上存在障碍物时,电波会绕过障碍物遮挡向前传播形成绕射波;当电波在平坦地面上传播时,因大地和大气是不同的介质而使入射波在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当电波入射到粗糙表面时,反射能量由于散射而散布于所有方向,形成散射波。

2 设工作频率分别为900MHz 和2200MHz ,移动台行驶速度分别为30m/s 和80m/s ,求最

大多普勒频移各是多少?试比较这些结果。

解:当工作频率为900MHz ,行驶速度为30m/s 和80m/s 时的最大多普勒频移为:

6

1118

309001090()310m f f Hz c ννλ??====?

6222

8

8090010240()310

m f f Hz c ννλ??====?

当工作频率为2200MHz ,行驶速度为30m/s 和80m/s 时的最大多普勒频移为:

6

1118

30220010220()310

m f f Hz c ννλ??====? 6222

8

80220010586.7()310m f f Hz c ννλ??====? 由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知道,最大多普勒频移与移动台的速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速度越大;最大多普勒频移越大,频率越大,最大多普勒频移。 3

如果某种特殊调制在/0.1s T ?≤时能提供合适的误比特率(BER),试确定下图(图P14)所示的无均衡器的最小符号周期(由此可得最大符号率)。

0 dB -10 dB

5075

100(a )

0 dB -10 dB 5

10

(b )

图2-26 习题14的两个功率时延分布

解:对于(a ),ns 725.27]

01.01.011[)

100)(01.0()75)(1.0()50)(1()0)(1(=++++++=

τ

22

2222

8.149801

.01.011)100)(01.0()75)(1.0()50)(1()0)(1(ns =++++++=

τ 所以rms 时延扩展为:ns 27)725.27(8.14982=-=τ

σ

由于1.0/≤s T δ,即ns T s 27010=≥τσ 所以最小符号周期ns

T s 270min =

对于(b ),(0.01)(0)1*(5)(0.1)(10)

5.41[10.10.01]

s τμ++=

=++

222

2

2(0.01)(0)1*(5)(0.1)(10)31.530.0110.1

s τμ++=

=++

所以rms 时延扩展为

: 1.50s τ

σμ==

由于1.0/≤s T δ,即1015s T s τσμ≥= 所以最小符号周期min 15s T s μ=

若同时满足(a )和(b )两个环境,则最小符号周期为15s μ。

4

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在什么样情况下遭受到平坦衰落?在什么样情况下遭受到频率选择性衰落?

答:如果信道相关带宽远大于发送信号的带宽,则信号经历平坦衰落;如果信道的相关带宽小于发送信号带宽,则信号经历频率选择性衰落。 5 简述快衰落、慢衰落产生原因及条件。

答:快衰落产生原因:信道的相关(相干)时间比发送信号的周期短,且信号的带宽

B s 小于多普勒扩展D B ,信道冲击响应在符号周期内变化很快,从而导致信号失真,产生

衰落。

信号经历快衰落的条件是:

s c s D

T T B B ><

慢衰落产生的原因:信道的相关(相干)时间远远大于发送信号的周期,且信号的带宽B s 远远大于多普勒扩展D B ,信道冲击响应变化比要传送的信号码元的周期低很多,可以认为该信道是慢衰落信道。

信号经历慢衰落的条件是:

c

s c s B B T T ><

6

某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率为1800 MHz ,基站天线高度为40 m ,天线增益为6dB ,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 m ,天线增益为1 dB ;在市区工作,传播路径为准平坦地形,通信距离为10 km 。试求:(1)传播路径的中值路径损耗;(2)若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信号功率为10W ,不考虑馈线损耗和共用器损耗,求移动台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功率。

解:(1)由传播路径的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公式

()32.4420lg ()20lg ()fs L dB d km f MHz ??=++??

可得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

117.5455dB )1800lg(20)10lg(2044.32≈++=fs L

由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图表可查的dB d h H b b 14),(-= 由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图表可查得dB f h H m m 4),(-=

由准平坦地形大城市地区的基本中值损耗图表可得dB d f A m 33),(=

由传播路径的中值路径损耗公式(,)(,)(,)M fs m b b m m L L A f d H h d H h f =+-- 可得dB L M 5455.168144335455.117=+++= (2)由(,)(,)(,)M fs m b b m m L L A f d H h d H h f =+--和

d m b m b M T R L L L G G L P P ---++-=可得:

dBW G G L P P m b M T R 5455.151165455.16810)lg(10-=++-=++-=

7

设某系统工作在准平坦地区的大城市,工作频率为900MHz ,小区半径为10km ,基站天线高80m ,天线增益为6dB ,移动台天线高度为,天线增益为0 dB ,要使工作在小区边缘的手持移动台的接收电平达-102dBm ,基站发射机的功率至少应为多少? 解:(1)由传播路径的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公式

()32.4420lg ()20lg ()fs L dB d km f MHz ??=++??

可得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

111.5249dB )900lg(20)10lg(2044.32≈++=fs L

由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图表可查的dB d h H b b 8),(-= 由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图表可查得dB f h H m m 3),(-=

由准平坦地形大城市地区的基本中值损耗图表可得dB d f A m 7.29),(= 由传播路径的中值路径损耗公式(,)(,)(,)M fs m b b m m L L A f d H h d H h f =+-- 可得dB L M 2249.152837.295249.111=+++= (2)由(,)(,)(,)M fs m b b m m L L A f d H h d H h f =+--和

d m b m b M T R L L L G G L P P ---++-=可得:

dBW

P G G L P P T m b M T R 132062249.152)lg(10)lg(10-=++-=++-=W P T 4539.26=

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

1. 组网技术包括哪些主要问题? 答:(1)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区域覆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支撑网络有序运行的要素; (4)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5)无线资源的有效共享。

2. 为何会存在同频干扰?同频干扰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答:同频干扰是指所有落在接收机通带内的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的无用信号的干扰,这些无用信号和有用信号一样,在超外差接收机经放大、变频而落在中频通带内,接收系统无法滤出无用信号,从而产生同频干扰。

同频干扰会带来的问题:影响链路性能、频率复用方案的选择和系统的容量限制等问题 3. 设某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小区辐射半径为8km ,根据同频干扰抑制的要求,同频小区之

间的距离应大于40 km 。问该网的区群应如何组成?试画出区群的构成图、群内各小区的信道配置以及相邻同信道小区的分布图。 答:因为R N D 3=,km D km R 40,8>=,所以有403>R N 即3

3

5>

N ,又因为ij j i N ++=22且N 应取最小的,所以有N=3。

该网的区群是由三个六边形的小区构成的,如右图

采用顶点激励,每个基站配置三组信道,向三个方向辐射,则每个 区群需要9个信道组,群内各小区的信道配置以及相邻同信道小区 的分布图如下图:

10. 移动通信网的某个小区共有100个用户,平均每用户C =5次/天,0t =180秒/次,K =15%。问为保证呼损率小于5%,需共用的信道数是几个?若允许呼损率达20%,共用信道数可节省几个?

解: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375.03600

15

.018053600Erl CTK A =??==

α 这个小区的总的话务量为)(75.30375.0100Erl UA A =?==α

查Erl 呼损表可得公用的信道数为8个,若允许的呼损率达%20,通过查表可得所需的信道数为5个,由此可以节省三个信道。

12. 通信网中交换的作用是什么?移动通信中的交换与有线通信网中的交换有何不同? 答:交换网络的作用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任一输入线与输出线接通。

移动通信中的交换具有有线通信网中的交换的三个阶段,即呼叫建立、消息传输和释放。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交换机与有线网络中的交换机的主要不同是除了要完成常规交换机的所有功能外,它还负责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包括越区切换、漫游、用户位置登记管理等)。

13. 什么叫越区切换?越区切换包括哪些问题?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差别是什么?

答:越区切换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该过程也称为自动链路转移。

越区切换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越区切换的准则,也就是何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

越区切换如何控制; 越区切换时信道分配;

硬切换是指在新的链路建立之前,先中断旧的链路。而软切换是指既维持旧的链路,又同时建立新的链路,并利用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并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

第四章 思考题与习题

1. 多载波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多载波调制的基本原理是:它将高速率的信息数据流经串/并变换,分割为若干路低速数据流,然后每路低速数据流采用一个独立的载波调制并迭加在一起构成发送信号。在接收端用同样数量的载波对发送信号进行相干接收,获得低速率信息数据后,再通过并/串变换得到原来的高速信号。

第五章 思考题与习题

1. 分集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分集技术是一项典型的抗衰落技术,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查找和利用自然界无线传播环境中独立的,高度不相关的多径信号来提高多径衰落信道下的传输可靠性。 2. 合并方式有哪几种?哪一种可以获得最大的输出信噪比?为什么?

答:合并方法主要有:选择合并、最大比合并、等增益合并。最大比合并能获得最大信噪比,这是因为合并时对每一支路的信号都加以利用,而且给予不同的加权,信噪比大的支路加权大,这一路在合并器输出中的贡献也就大;反之,信噪比小的支路加权小,贡献也就小,最大比合并输出可得到的最大信噪比为各支路信噪比之和。 3. 简述几种传统的自适应均衡算法的思想。

答:(1)LMS 自适应均衡算法

LMS 算法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使均衡器的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信号之间的均方误差2

()E e n ????最小。LMS 算法是线性自适应滤波算法,一般来说它包含两个过程:一是滤波过程,包括计算线性滤波器输出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通过比较输出结果与期望响应产生

估计误差。二是自适应过程,根据估计误差自动调整滤波器参数。

这两个过程一起工作组成一个反馈环。首先有一个横向滤波器,该部件的作用在于完成滤波过程;其次有一个对横向滤波器抽头权重进行自适应控制过程的算法。算法的迭代公式如下:

T ()()e n d n n n =-X ()W()

12()n n ue n n +=+W()W()X()

在滤波过程中,给定一个输入n X(),横向滤波器产生一个输出n (|x )d n 作为期望响应()d n 的估计。估计误差()e n 定义为期望响应与实际滤波器输出之差。估计误差()e n 与抽头输入向量n X()都被加到自适应控制部分。估计误差()e n 、步长参数u 与抽头输入

n X()的积为均衡器系统的矫正量,它将在第1n +次迭代中应用于n W()。n W()为自适

应均衡器在时刻n 的权系数向量。LMS 算法收敛的条件为:max 01/u λ<<,max λ是输入信号自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2)RLS 自适应均衡算法

RLS 算法基于最小二乘准则,调整自适应滤波器的权系数向量n W(),使估计误差的

加权平方和2

1

()()n

n i

i J n e i λ

-==

?∑最小。RLS 算法对输入信号的自相关矩阵n xx R ()的逆进

行递推估计更新,收敛速度快,其收敛性能与输入信号的频谱特性无关。但是,RLS 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很高,所需的存储量极大,不利于实时实现;倘若被估计的自相关矩阵的逆失去了正定特性,这还将引起算法发散。为了减小RLS 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并保留RLS 算法收敛速度快的特点,产生了许多改进的RLS 算法。如快速RLS (Fast RLS )算法,快速递推最小二乘格型(Fast Recursive Least Squares Lattice )算法等。这些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低于RLS 算法,但它们都存在数值稳定性问题。 4. 码片均衡的思想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答:码片均衡的思想是对接收到的码片波形在解扰/解扩之前进行码片级的自适应均衡。它的特点是有效恢复了被多径信道破坏的用户之间的正交性,抑制了多址干扰。研究表明,利用码片均衡原理实现的码片均衡器,其性能优于RAKE 接收机。 5. RLS 算法与LMS 算法的主要异同点?

答:LMS 算法使均衡器的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信号之间的均方误差2

()E e n ????最小,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优点是结构简单,鲁棒性强,其缺点是收敛速度很慢。RLS 算法基

于最小二乘准则,调整自适应滤波器的权系数向量n W(),使估计误差的加权平方和

2

1

()()n

n i i J n e i λ-==?∑最小。RLS 算法对输入信号的自相关矩阵n xx R ()的逆进行递推估计

更新,因此收敛速度快,其收敛性能与输入信号的频谱特性无关。但是RLS 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很高,所需的存储量极大,不利于实时实现;倘若被估计的自相关矩阵的逆失去了正定特性,还将引起算法发散。

6. RAKE 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由于在多径信号中含有可以利用的信息,所以CDMA 接收机可以通过合并多径信号来改善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其实RAKE 接收机所作的就是:通过多个相关检测器接收多径信号中的各路信号,并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图题所示为一个RAKE 接收机,它是专为CDMA 系统设计的分集接收器,其理论基础就是:当传播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周期时,多径信号实际上可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

图题 RAKE 接收机结构图

RAKE 接收机利用多个相关器分别检测多径信号中最强的L 个支路信号,然后对每个相关器的输出进行加权,以提供优于单路相关器的信号检测,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解调和判决。

7. 假定一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为900 MHz ,移动速度v=80 km/h,试求: (1) 信道的相干时间;

(2) 假定符号速率为s ,在不更新均衡器系数的情况下,最多可以传输多少个符号? 解:

(1)

0.4230.4230.423 6.34ms c m c

T f v fv

λ=

====

(2)最多可以传的符号数

24.3/243000.00634154c N kb s T =?=?≈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1. 试说明多址接入方式的基本原理,以及什么是FDMA 、TDMA 和CDMA 方式?

答:多址接入方式的基本原理利用射频频段辐射的电磁波来寻找动态的用户地址,为了实现多址信号之间互不干扰,无线电信号之间必须满足正交特性。

当以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频分多址(FDMA)方式;当以传输信号存在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时分多址(TDMA)方式;当以传输信号的码型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码分多址(CDMA)方式。

5.设系统采用FDMA 多址方式,信道带宽为25kHz 。问在FDD 方式下,系统同时支持100路双向话音传输,则需要多大系统带宽?

解:每一路信号占用一个信道,又由于系统采用的是FDD 方式,上下行链路各采用一个信道,所以上下行链路各需要的系统带宽为 251002500 2.5kHz MHz ?== 6. 空分多址的特点是什么?空分多址可否与FDMA 、TDMA 和CDMA 相结合,为什么?

答:空分多址的特点是:

a) 通过空间的分隔来区分不同的用户

b) 利用无线的方向性波束将小区划分成不同的子空间来实现空间的正交分割 c) 可以在不同的用户方向上形成不同的波束 d) 可以增加系统容量

空分多址可以与FDMA 、TDMA 、CDMA 相结合,因为在不同波束里的用户,干扰很小,在同一波束覆盖范围的不同用户就跟一般的蜂窝系统的一个小区差不多,在这个覆盖区域中,我们可以利于利用和FDMA 、TDMA 、CDMA 相结合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容量。 7. 何为OFDMA ?它有何特点?

答:OFDMA 是每个用户分配一个OFDM 符号中的一个子载波或一组子载波,以子载波频率的不同来区分用户,是正交频分多址接入。

OFDMA 是一种灵活的多址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 (1)OFDMA 系统可以不受小区内的干扰。 (2)OFDMA 可以灵活地适应带宽的要求。

(3)当用户的传输速率提高时,直扩CDMA 的扩频增益有所降低,这样就会损失扩频系统的优势,而OFDMA 可与动态信道分配技术相结合,以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8. 何为OFDM-TDMA ?它有何特点?

答:OFDM-TDMA 是OFDM 调制技术与TDMA 多址技术相结合而用来实现多用户OFDM 系统。 OFDM-TDMA 多址接入有如下特点:

(1)OFDM-TDMA 方案在特定OFDM 符号内将全部带宽分配给一个用户,该方案不可避免地存在带宽资源浪费、频率利用率较低和灵活性差等不足。

(2)OFDM-TDMA 方案的信令开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采用滤除具有较低信噪比子载波的技术和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采用这些技术虽然可以改善性能但也会增加信令开销。

10. 简述OFDM 与CDMA 结合的必要性,并说明不同结合形式的原理与特点。

答:当用户的传输速率提高时,直扩CDMA 的扩频增益有所降低,这样就会损失扩频系统的优势,而OFDM 可以解决信道的时间弥散性问题。CDMA 技术和OFDM 技术各有利弊,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通信传输效果。

OFDM 与CDMA 结合有以下三种形式: (1) MC-DS-CDMA 原理是发送数据序列(假定这个序列已经过映射、调制)首先经

过串并变换变成N c 路并行输出,然后并行的每路数据由相同的短扩频码序列扩频,最后对这N c 路数据进行OFDM 调制。特点是每个符号在多载波上传送,可以应用分集合并技术;比其它多载波扩频系统的实现更复杂。 (2) MT-CDMA 发射设备也利用给定扩频序列在时域扩频。但是,与MC-DS-CDMA 不

同的是串并转换后的数据先进行OFDM 调制,然后再求和,最后再对求和信号进行长扩频序列的时域扩频。特点是对上行传输链路比较有利,因为它不需要用户间的同步

(3) MC-CDMA 系统采用频域扩频的方式。其基本过程是:每个信息符号由一个特定

的扩频码片进行扩频,然后将扩频以后的每个符号调制到一个子载波上,因此,若扩频码的长度为c N ,则对应的这c N 个子载波传输的是相同的信息数据。 特点:MC-CDMA 具有最佳的频谱分布,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发射机的实现较简单,应用长扩频码在降低自干扰和多址干扰上取得的效果,可以与传统的CDMA 系统的特性相比,检测器可以非相关地独立进行;各个子载波在同一物理信道中心部分的频谱叠加成分最多,频谱分布不均匀,导致调制信号要经历码间干扰和信道间干扰。第

七章 思考题与习题

1. GSM 系统采取了哪几种抗衰落、抗干扰的技术措施?

答:GSM 系统采取了自适应均衡、跳频、纠错码、分集、扩频、采用扇区天线、多波束天线和自适应天线阵列等抗衰落、干扰的技术措施 2. 试画出GSM 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MS

MS

TE

3. 何谓TDMA 系统的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那么多种逻辑信道又是如何组合道物理信道

之中传输的?请举例说明。

答:TDMA系统的物理信道指的是BTS与MS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

TDMA系统的逻辑信道指的是根据BTS与MS之间传递信息种类不同而定义的信道。多种逻辑信道是通过将公共控制信道复用(即在一个或两个物理信道上复用公共控制信道)来组合物理信道之中传输的。例如:BCCH和CCCH在TS0上的复用:

BCCH和CCCH共占用51个TS0时隙,尽管只占用了每一帧的TS0时隙,但从时间上讲长度为51个TDMA帧。作为一种复帧。以出现一个空闲作为复帧的结束,在空闲帧之后,复帧再从F、S开始进行新的复帧。依此方法进行重复。

4.突发中的尾比特有何作用?接入突发中的保护期为何要选得比较长?

答:在无线信道上进行突发传输时,起始时载波电平必须从最低值迅速上升到额定值;突发脉冲序列结束时,载波电平又必须从额定值迅速下降到最低值(例如-70 dB)。有效的传输时间是载波电平维持在额定值的中间一段,在时隙的前后各设置3bit尾比特,允许载波功率在此时间内上升和下降到规定的数值。

当移动台在RACH信道上首次接入时,基站接收机开始接收的状况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它既不知道接收电平、频率误差、MS和BS之间的传播时延,也不知道确切的接收时间。因此,为了提高解调成功率, AB序列的训练序列及始端的尾比特都选择得比较长。

5.试画出一个移动台呼叫另一个移动台的接续流程。

M S

B S M S

C V L R

第八章 思考题与习题

IS-95前/反向链路都包括哪些信道类型?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前向信道,也称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它包括前向控制信道和前向业务信道,其中控制信道又分为导频信道、同步信道和寻呼信道。导频信道用来传送导频信息,由基站连续不断地发送一种直接序列扩频信号,供移动台从中获得信道的信息并提取相干载波以进行相干解调,并可对导频信号电平进行检测,以比较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和决定是否需要越区切换。同步信道用于传输同步信息,在基站覆盖范围内,各移动台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

同步捕获。同步信道上载有系统时间和基站引导PN码的偏置系数,以实现移动台接收解调。寻呼信道供基站在呼叫建立阶段传输控制信息。业务信道载有编码的语音或其它业务数据,除此之外,还可以插入必需的随路信令,例如必须安排功率控制子信道,传输功率控制指令;又如在通话过程中,发生越区切换时,必须插入越区切换指令等。

反向信道,也称作上行链路。反向信道中只包含接入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其中接入信道与前向信道中的寻呼信道相对应,其作用是在移动台接续开始阶段提供通路,即在移动台没有占用业务信道之前,提供由移动台至基站的传输通路,供移动台发起呼叫或对基站的寻呼进行响应,以及向基站发送登记注册的信息等。接入信道使用一种随机接入协议,允许多个用户以竞争的方式占用。每个业务信道用不同的用户长码序列加以识别。在反向传输方向上无导频信道。

什么是远近效应?功率控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信号经过不同传播距离时,其损耗会有非常大的差异。系统中共用一个频率发送信号或接收信号,那么由于距离的关系,近地强信号压制远地弱信号的的现象很容易发生,称为“远近效应”。

功率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克服“远近效应”,同时还具有抗衰落,降低多址干扰,节省发射功率等作用。

在IS-95系统中,前向信道采用比率为1/2卷积编码,而在反向信道采用比率为1/3的卷积编码,为什么这样做?

原因是反向信道的质量没有前向信道的质量好,所以要采用冗余的卷积码。

第九章思考题与习题

1.3G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答: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系统)可以定义为: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高速率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固定网络系统、数据网络系统相兼容;主要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

2.3G系统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答:全球性、支持分组交换和多媒体业务、传输速率、能按需分配高速传输、统一性、兼容性、业务灵活性、智能化。

3.3G系统的组成分成哪几个部分?

答:主要由四个功能子系统构成,即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RAN)、移动台(MT)和用户识别模块(UIM)组成。

4.3G系统与2G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1.新能力(1)多媒体(2)承载业务分类(3)业务开发

2.网络结构3.空中接口4.信道组成

5.在不同的环境下,3G对数据传输速率有什么样的要求?

答:ITU规定,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必须满足以下3种速率要求:在快速移动环境下(车载用户),最高速率达到144kbit/s;在步行环境下,最高速率达到384kbit/s;在固定位置环境下,最高速率达到2Mbit/s。

6.3G系统有哪几种主流技术?分别采用什么技术类型?

答:WCDMA技术体制、cdma2000技术体制、TD-SCDMA技术体制、WiMAX技术体制

第十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一、第二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有何不同?

答: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将是实时、宽带以及无缝覆盖的全IP多媒体通信系统。

它不是现在概念中的第一、二、三代,而是广泛用于各种电信环境的无线系统的总和,包括蜂窝系统、WLAN、无线广播系统等,支持各种空中接口。它能够完成各个系统,包括无线LAN、室外宽带接入系统、2G、3G等之间的平滑切换。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系统自主选择,也可以自适应选择。

(2)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应该是符合全IP发展趋势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核心网将基于IPv6,可以与Internet互连互通,并且承载与控制全程分离。

(3)第四代移动通信应该是适合于分组突发业务的系统,在步行环境中、车速环境中的峰值传输速率应分别达到1 Gbps和100 Mbps,适用于大动态范围业务(8 kbps~100 Mbps),频谱效率远远大于3G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复习题和答案

2.3.1《GSM移动通信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采用(B)MHz频段。 A.600 B.900 C.1200 D.1500 2.移动通信网中的小区制是指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在每个小区设 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A)公里左右。 A.10 B.20 C.30 D.40 3.移动通信网小区制中小区和其它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称为(B)。 A.频率重复 B.频率复用 C.频率覆盖 D.频率范围 4.由于移动台处于运动状态,(A)和移动台之间的电波传播状态随路径的不同而 发生变化。 A.基地台 B.发射台 C.基站 D.无线 5.蜂窝移动通信网,通常是先由若干个邻接的(B)组成一个无线区群,再由若 干个无线区群组成一个服务区。 A.小区 B.无线小区 C.同频小区 D.不同频小区 6.(C)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A.顶点激励 B.低点激励 C.中心激励 D.自由激励 7.手机正在通话状态下,它切换进入了一个新的位置区中的小区,那么:(C) A.它会在通话过程中进行位置更新。 B.它会在下次跨LAC区时进行位置更新。 C.它会在通话结束后马上进行位置更新。 8.小区的信号很强但用户不能起呼(可以切换进入)的原因:( D ) A.有强外部干扰 B.小区未在交换中定义 C.手机制式与GSM协议不匹配(如未升级的某些手机在开通DCS1800的区 域) D.小区未定义SDCCH信道。 9.WCDMA的功控速度是( C )次/秒。 A.200 B.800 C.1500 D.2000 10.TD-SCDMA系统中,如果只满足语音业务,时隙比例应选择( C )。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最新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附自整理无误答案-各知识点全

移动通信技术期末考试题(附自整理无误答案,知识点全) 一、填空、判断与选择部分(此部分知识点通用) 1.HLR的全称是__归属位置寄存器____; 2.GMSC全称是 ____移动关口局______; 3.用户手机和GSM系统网络部分的互通接口是__Um____接口; 4.利用一定距离的两幅天线接收同一信号,称为___空间____分集; 5.与CDMA蜂窝系统不同,4G移动通信网的物理层以OFDM 技术为核心,以MIMO 向技术为辅助。; 6.CDMA系统的一个载频信道宽是___1.2288____MHz; 7.CDMA系统前向信道有___64__个正交码分信道;CDMA前向控制信道由导频信道、同步信道和寻呼信道等码分信道组成,CDMA系统中的前向业务信道全速率是__9.6____kbps; 8.GSM系统的载频间隔是___200___kHz; 9.IS-95CDMA是属于第__2__代移动通信系统; 10.3G主流技术标准包括___CDMA200__、__TD-SCDMA__和__W-CDMA_。 11.移动通信采用的常见多址方式有__FDMA_、___TDMA___和__CDMA___; 12.GSM网络系统有四部分,分别是:___NSS__、__BSS_、__MSS_和__OMS_; 13.基站BS是由__BST__和_____BSC____组成的; 14.常用的伪随机码有__m序列码___和___gold码___;

15.SDCCH指的是_____慢速随路控制____信道; 16.TD-SCDMA采用的是__智能____天线,工作方式是___FDD___模式;移动通信中的干扰主要是_同频干扰__、__邻频干扰__和__互调干扰__; 17.一般GSM网络中基站采用的跳频方式是___基带____跳频; 18.GSM采用的调制方式为__GMSK_____; 19.天线分集、跳频能克服___多径____衰落,GSM采用的跳频为___慢跳频___。当移动台接入网络时,它首先占用的逻辑信道是___BCCH____; 20.中国的移动国家代码为_460_,中国联通移动网的移动网络代码为__01_; 21交织的作用可以降低信道__突发性干扰___带来的影响; 22.在3G系统里面,主流的基站配置是___三____扇区; 23.我国GSM系统采用频段为900/1800MHz,可分为_124__个频道,收发双工间隔为__45MHZ,_载频间隔间隔为__20KHZ__; 24.按无线设备工作方式的不同,移动通信可分为_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方式; 25.无线通信的三种常见“效应”是:阴影效应、远近效应、多普勒效应; 26.忙时话务量是指__单位小时内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的平均时间的积,其单位是_ Erl___; 27.国产4G的制式是_ TDD-LTE_____。

(完整版)移动通信试题及答案系列二

移动通信试题及答案系列二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A)FDMA (B)CDMA (C)TDMA (D)FDMA/TDMA 2.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A)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与ISDN兼容 (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4.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 (A)CELP (B)QCELP (C)VSELP (D)RPE-LTP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 (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A)移动交换中心(MSC)(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D)基站收发信台(BTS)7.MSISDN的结构为(B ) (A)MCC+NDC+SN (B)CC+NDC+MSIN (C)CC+NDC+SN (D)MCC+MNC+SN 8.LA是() (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C ) (B)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 (A) N=4 (B) N=7 (C)N=9 (D) N=12 11.已知接收机灵敏度为0.5μv,这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电平A 为。() (A) -3dBμv (B) -6dBμv (C) 0dBμv (D) 3dBμv 12.N-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B)FDMA (B)CDMA (C)TDMA (D)FDMA/ CDMA 13.CDMA软切换的特性之一是() (A)先断原来的业务信道,再建立信道业务信道 (B)在切换区域MS与两个BTS连接 --

移动通信期中考试题含答案精编版

移动通信期中考试题含 答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 1.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 2.按通信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划分,移动通信系统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三种工作方式。 3.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的频段,GSM900MHZ 上行频率890~915MHZ,下行频率 935~960MHZ。DCSI800MHZ上行频率 1710~1785MHZ、下行频率1805~1880MHZ。4.语言编码技术可分为波形编码、参数编码、混合编码技术三类。 5.数字调制技术可分为频移键控调制、相移键控调制、振幅键控调制三类。 6.移动通信中GSM系统采用的是GMSK调制。 7.移动通信的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空分多址等。 8.根据移动通信网的覆盖方式的不同将移动通信网划分为大区制、小区制。

系统主要由四个子系统组成:交换网络子系统、无线基站子系统、移动台子系统、操作 维护子系统、 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是码分多址。 二、选择题 系统的主要使用频段为(D)。 A、900M B、1100M C、1900M D、900M—1100M 2.GSM900MHZ上行频率为( A)。 A、890—915MHZ B、935—960MHZ C、1710—1785MHZ D、1805—1880MHZ 3.把一个频道按等时间分成周期性帧,再把每一帧分成若干个时的技术是( B)。 A、频分多址 B、时分多址 C、码分多址 D、空分多址 4.下列哪个系统是“软容量”( C )。 A、FDMA系统 B、TDMA系统 C、CDMA系统 D、SDMA系统 5.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是(B)。 A、WCDMA B、TD—SCDMA C、 CDMA2000 D、CDMA 6.手机常用电阻5K1的电阻值是(D)。 A、51 B、 C、510 D、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基础知识答案 一、选择题 1.E接口是指:(A) A.MSC与MSC间的接口 B.MSC和HLR的接口 C.HLR和VLR的接口 D.VLR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A.24 B.14 C.8 D.16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 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 A.1和3交叉,2和6交叉 B.1和6交叉,2和3交叉 C.4和5交叉,2和3交叉 D.1和3交叉,4和5交叉 5. CCS7信令网脱离于通信网,是一种支撑网,其三要素是:(A) A.SP.STP和Signalling Link B. SP.LSTP和HSTP C.SP.LSTP和Signalling Link D. SP.HSTP和Signalling Link 6. 七号信令系统结构遵循OSI结构,以下部分那些不属于应用层:(D) A.BSSAP B.INAP C.MAP D.SCCP 7.既是MTP 的用户又是SCCP 的用户的功能实体是:(B) A.TUP B.ISUP C.TC D.MAP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D) A.ANN B.ACM C.GSM D.IAM(IAI) 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 10.哪一类业务的SCCP消息在传送时,SLS是随机选择的?(A) A.0类业务 B.1类业务 C.2类业务 D.3类业务 11. 在两个相邻七号交换局间最多可有_______根相邻链路( A ) A) 16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期中hc

《移动通信》期中论文论文题目移动通信用户漫游实现研究 姓名 学号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200级通信工程班

目录 1.绪论 (3) 2.漫游分类 (3) 2.1、人工漫游 (3) 2.2、半自动漫游 (3) 2.3、自动漫游 (3) 3、漫游的实现 (4) 3.1、移动漫游号(MSRN)移动漫游号的定义 (4) 3.2、位置区识别码(LAI)位置区识别码的定义 (5) 3.3、VLR地址 (5) 3.4、存储在HLR和VLR中的数据 (6) 3.5、PLMN选择流程 (7) 3.6、用户登记到VPLMN的网络重选 (9) 3.7、漫游号MSRN的具体分配方法有两种 (10) 4.漫游技术的应用 (11) 4.1应用场合 (11) 4.2漫游用户的权限控制 (13) 5.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漫游通信就是指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从一个移动交换区(归属区)移动到另一个移动区(被访区)后,经过位置登记所进行的通信。移动用户进行登记注册和结算的移动交换区称为归属区,在其中活动时称为本局用户。当活动到另一个移动交换区时,称为漫游用户。如果在一个地区有两个重迭覆盖的移动通信网时,一个网的用户对另一个网也是漫游用户。 关键词:移动通信,漫游 ABSTRACT Roaming communications means in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mobile station exchanges from a mobile area attribution zone moving to another after visited by area, after the registration of communication position. The mobile users registration and settlement movement exchange area are called attribution area , in which event called the bureau users. As an event to another mobile exchange area, called roaming user. If in a region has two overlapping coverage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a web user for another nets is also roaming user. Key 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Roaming

移动通信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 1. 何为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优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 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和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和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的优点:主要在于其移动性,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输。 (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2)能够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2.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特点各有何优缺点 答:单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轮流工作、设备简单、省电、只允许一方发送时另一方进 行接收;优点:设备简单、省电。缺点:通信的时间长、使用不方便。 双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使用方便,电源的消耗大;优点:使用 方便、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缺点:发射机总是工作的,电源消耗大。 3.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哪几种类型 答: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分组无线 网,GPRS 通信系统,N-CDMA 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等 第二章 15 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在什么样情况下遭受到平坦衰落在什么样情况下遭受到频率 选择性衰落 答:如果信道带宽大于发送信号的带宽,且在带宽范围内有恒定增益,且线性相关,则 接收信号就会经历平坦衰落过程;如果信道具有恒定增益和线性相位的带宽范围小于发送信 号带宽,则该信道特性会导致接收信号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16 简述快衰落、慢衰落产生原因及条件。 答:快衰落产生原因:信道的相关(相干)时间比发送信号的周期短,且信号的带宽B s 小于多普勒扩展D B ,信道冲击响应在符号周期内变化很快,从而导致信号失真,产生衰落。 信号经历快衰落的条件是: s c s D T T B B >< 慢衰落产生的原因:信道的相关(相干)时间远远大于发送信号的周期,且信号的带宽 B s 远远大于多普勒扩展D B ,信道冲击响应变化比要传送的信号码元的周期低很多,可以 认为该信道是慢衰落信道。 信号经历慢衰落的条件是: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比较起来,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是:(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效应。(3)噪声和干扰严重。在城市环境中的汽车火花噪声、各种工业噪声,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它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市话网、卫星通信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为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km,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W。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2)蜂房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

移动通信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1 / 9 90?915MHZ 下行频率 935?960MHZ 。 DCSI800MHZ 上行频率 1710 ?1785MHZ 、下行频率1805?1880MHZ 。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题 亠、填空题 1. 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 3. 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的频段,GSM900MHZ 上行频率 2. 按通信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划 分, 信、全双工通信、三种工作方 移动通信系统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

4. 语言编码技术可分为波形编码、参数编码、混合编码一技术三类。 5. 数字调制技术可分为频移键控调制、相移键控调制、振幅键控调制三类。 6. 移动通信中GSM系统采用的是GMSK调制。 7. 移动通信的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空分多址等。 8. 根据移动通信网的覆盖方式的不同将移动通信网划分为大区制、小区制。 9. GSM 系统主要由四个子系统组成:交换网络子系统、无线基站子系统、 2 / 9

移动台子系统、操作维护子系统、 10. CDMA 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是码分多址。 二、选择题 1. GSM系统的主要使用频段为(D)o A、900M B、1100M C、1900M D、900M —1100M 2. GSM900MHZ 上行频率为(A )o 3 / 9

A、890 —915MHZ B、935 —960MHZ C、1710 - 4 / 9

1785MHZ D 、1805 —1880MHZ 3. 把一个频道按等时间分成周期性帧,再把每一帧分成若干个时的技术是(B)。 A、频分多址 B、时分多址 C、码分多址 D、空分多址 4. 下列哪个系统是“软容量” (C )。 A、FDMA 系统 B、TDMA 系统 C、CDMA 系统D 、 SDMA 系统 5 / 9

移动通信重点题答案

2.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区别?各有何优缺点? 单工通信: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信号的传送方向; 全双工通信: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送。 优缺点:单工便宜;双工可以双发同时收发信息。 4.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有哪几类? 按工作方式分类---单工,双工(TDD,FDD) 半双工 按多址方式分类---FDMA,TDMA,CDMA,SDMA 按信号形式分类---模拟网和数字网 按覆盖范围分类---城域网,局域网和广域网 按业务类型分类---PSTN,DDN,ISDN等 按服务特性分类---专用网,公用网 按使用环境分类---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 按使用对象分类---民用系统,军用系统 5.蜂窝通信系统采用了哪些技术?与无线寻呼、无绳电话、集群系统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10.移动通信系统由哪些功能实体组成?其无线接口包括哪几层的功能? 答: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为:移动交换中心(MSC),基站分系统(BSS)(含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台(BTS)),移动台(MS),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设备标志奇存器(EIR),认证中心(AU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网络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还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以及公共数据网(PDN)相连接。 数字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口,也采用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的概念来规定其协议模型。这种模型分作三层: 第一层(最低层)L1是物理层。它为高层信息传输提供无线信道,能支持在物理媒介上传输信息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如频率配置、信道划分、传输定时、比特或时隙同步、功率设定、调制和解调等等。第二层L2是数据链路层。它向第三层提供服务,并接受第一层的服务。其主要功能是为网络层提供必需的数据传输结构,并对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第三层L3是网络层。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链路连接、控制呼叫过程、支持附加业务和短消息业务,以及进行移动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等。网络层包括连接管理(CM)、移动管理(MM)和无线资源管理(RRM)三个子层。

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前景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 姓名:姚彬 指导教师:项莉萍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0802 所在系部:信息工程系 二○一一年六月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成绩评定表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及相关知识,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个人通信网,发展历程 Abstract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f concern to people, so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The main research topic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prospec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alysis of its prospects and our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thi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obile communication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移动通信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 1.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 2.按通信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划分,移动通信系统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三种工作方式。 3.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的频段,GSM900MHZ上行频率890~915MHZ,下行频率935~960MHZ。DCSI800MHZ上行频率1710~1785MHZ、下行频率1805~1880MHZ。 4.语言编码技术可分为波形编码、参数编码、混合编码技术三类。 5.数字调制技术可分为频移键控调制、相移键控调制、振幅键控调制三 页脚内容1

类。 6.移动通信中GSM系统采用的是GMSK调制。 7.移动通信的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空分多址等。 8.根据移动通信网的覆盖方式的不同将移动通信网划分为大区制、小区制。 9.GSM系统主要由四个子系统组成:交换网络子系统、无线基站子系统、移动台子系统、操作维护子系统、 10.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是码分多址。 二、选择题 1.GSM系统的主要使用频段为(D)。 页脚内容2

A、900M B、1100M C、1900M D、900M—1100M 2.GSM900MHZ上行频率为( A)。 A、890—915MHZ B、935—960MHZ C、1710—1785MHZ D、1805—1880MHZ 3.把一个频道按等时间分成周期性帧,再把每一帧分成若干个时的技术是( B)。 A、频分多址 B、时分多址 C、码分多址 D、空分多址 4.下列哪个系统是“软容量”( C )。 A、FDMA系统 B、TDMA系统 C、CDMA系统 D、SDMA系统 5.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是(B)。 页脚内容3

现代移动通信 蔡跃明 第三版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chapter_3

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 1. 组网技术包括哪些主要问题? 答:(1)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区域覆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支撑网络有序运行的要素; (4)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5)无线资源的有效共享。 2. 为何会存在同频干扰?同频干扰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答:同频干扰是指所有落在接收机通带内的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的无用信号的干扰,这些无用信号和有用信号一样,在超外差接收机经放大、变频而落在中频通带内,接收系统无法滤出无用信号,从而产生同频干扰。 同频干扰会带来的问题:影响链路性能、频率复用方案的选择和系统的容量限制等问题 3. 什么叫同频复用?同频复用系数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频率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离以外,可以使用同的频率,这称为同频复用。 影响同频复用系数的因素有:一个区群(簇)中小区的个数(区群的大小),小区的大小,形状等。 4. 为何说最佳的小区形状是正六边形? 答:小区形状的设计要求:小区无空隙、无重叠的覆盖整个服务区域。 全向天线辐射的覆盖区为圆形,不能无空隙、无重叠的覆盖整个区域。在考虑交叠之后,实际上每个辐射区的有效覆盖区是一个多边形。满足无空隙、无重叠条件的小区形状有三种: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而在服务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六边形小区的形状最接近理想的圆形,用它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的基站数最少,也就最经济。 5. 证明对于六边形系统,同频复用系数为22Q N i j ij ==++。 证明:同频复用系数Q 的定义为在同频些小区距离)(D 与小区半径)(R 的比值。 同频小区的距离也就是两个同频小区的中心距离,对于正六边形系统它是这样确定的,从一个小区的中心出发,沿着一边的中垂线数i 个小区,在向顺时针转060再向前数j 个小区,起点和终点的两个小区的距离就是同频小区的距离。由余弦定理可得 R ij j i D )(322++=,又因为ij j i N ++=22 所以N R R N R D Q 33===即得证。 6. 设某小区移动通信网,每个区群有4个小区,每个小区有5个信道。试用分区分组配置法完成群内小区的信道配置?(见书上15,16页和6页)

移动通信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 1. 何为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优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 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和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和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的优点:主要在于其移动性,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输。 (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2)能够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2.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特点?各有何优缺点? 答:单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轮流工作、设备简单、省电、只允许一方发送时另一方进 行接收;优点:设备简单、省电。缺点:通信的时间长、使用不方便。 双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使用方便,电源的消耗大;优点:使用方 便、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缺点:发射机总是工作的,电源消耗大。 3.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哪几种类型? 答: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分组无线 网,GPRS 通信系统,N-CDMA 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等 第二章 15 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在什么样情况下遭受到平坦衰落?在什么样情况下遭受到频 率选择性衰落? 答:如果信道带宽大于发送信号的带宽,且在带宽范围内有恒定增益,且线性相关,则 接收信号就会经历平坦衰落过程;如果信道具有恒定增益和线性相位的带宽范围小于发送信 号带宽,则该信道特性会导致接收信号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16 简述快衰落、慢衰落产生原因及条件。 答:快衰落产生原因:信道的相关(相干)时间比发送信号的周期短,且信号的带宽B s 小于多普勒扩展D B ,信道冲击响应在符号周期内变化很快,从而导致信号失真,产生衰落。 信号经历快衰落的条件是: s c s D T T B B >< 慢衰落产生的原因:信道的相关(相干)时间远远大于发送信号的周期,且信号的带宽 B s 远远大于多普勒扩展D B ,信道冲击响应变化比要传送的信号码元的周期低很多,可以 认为该信道是慢衰落信道。 信号经历慢衰落的条件是:

移动通信工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 总学时:70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GSM/CDMA/GPRS/UMTS系统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了解移动通信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通信,全球组网,全球个人通信和多媒体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调制方法、工作方式、传播特性、噪声与干扰的产生和抑制、组网技术; 理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通信技术,特别是GSM系统的FDMA和TDMA技术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 了解最新的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和全球个人通信方面的技术。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的定义、主要特点、分类方法、基本技术、工作方式及移动通信系统示意框图、移动通信标准化的建立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重点:移动通信的定义、分类方法、工作方式和基本技术。 难点:移动通信的调制技术、抗衰落技术及组网技术。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调制方法 本章的主要包括:利用频道间隔、频偏、码率等参数求取带宽和传输效率;调频特性、抗干扰和解调门限值及门限扩展方法;移频键控的产生及高斯滤波特性;高斯滤波特性及使用在GSM系统中的GMSK信号的产生、频谱特性。

重点:移频键控的产生及高斯滤波特性。 难点:高斯滤波特性及使用在GSM系统中的GMSK信号的产生、频谱特性。 第三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分集接收 本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电波的传播方式,自由空间传播衰耗的计算;视线传播极限距离,菲涅尔效应对电波传播的影响;反射波加入后的合成场强计算。 重点:移动通信电波传播方式,菲涅尔效应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难点:反射波加入后的合成场强计算,任意场强的地形场强计算。 第四章噪声和干扰的影响与消除 本章主要介绍噪声的来源和分类、等效噪声系数和人为噪声功率的求取;如何借助贝塞尔函数表求取落入邻道边带功率;同频干扰与射频防护比的关系及再用距离的求取;互调干扰的产生效率及收发系统互调干扰强度的计算。 重点:互调干扰的产生效率及收发系统互调干扰强度的计算。 难点:借助贝塞尔函数表求取落入邻道边带功率。 第五章组网技术 本章主要包括:宽、窄带调频概念和频率利用率的计算;蜂窝组网的优点;话务量、呼损率和用户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信道选取方式;数字信令格式、音频信令的结构及音锁功能;移动电话编号的基本规律。 重点:宽、窄带调频概念和频率利用率的计算,话务量、呼损率等的计算方法。 难点:数字信令格式、音频信令的结构及音锁功能。 第六章移动通信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大区制移动电话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无绳电话系统的工作原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通信技术,特别是GSM系统的FDMA和TDMA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移动通信技术期中测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移动通信技术期中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GSM和GPRS的工作频段有: MHz、 MHz。 2、移动通信电波传播衰落现象中存在效应、效应。 3、移动通信的环境噪声大致分为:噪声、噪声。 4、移动通信中存在的干扰包括:干扰、干扰、干扰。 5、3种基本的数字信号的载波调制方式是:、、。 6、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常用的多址技术是:、、。 7、移动通信技术中CDMA表示;MSC表示;Cell表示。 8、GSM系统主要接口有、、。 二、判断题 1、移动通信网需要的三个主要节点不包括:() A、MS B、BSS C、MSC D、VLR 2、GPRS的帧结构采用的多址技术是:() A、TDMA B、CDMA C、FDMA D、SDMA 3、由正多边形彼此邻接构成平面时不可能是:()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六边形 D、正五边形 4、移动通信的主体是:() A、蜂窝状移动电话 B、专用调度电话 C、公用无绳电话 D、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5、GPRS通信系统调制方式是:() A、QPSK B、OQPSK C、PSK D、GMSK 6、下列不属于地物分类的是:() A、开阔地 B、郊区地 C、市区 D、孤立山岳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分集技术是充分利用多径信号能量改善传输性能。() 2、移动通信网建网初期多采用大区制。() 3、GSM采用时分多址技术。() 4、互调干扰是由于多个信号加到非线性器件上产生的。() 5、GMSK是由PSK发展过来的。()

6、GPRS通信按网络数据流量计费。() 7、移动通信中在小区系统设计时都采用正六边形。() 8、移动通信网建网初期多采用小区制。() 9、GSM通信系统信中道编码采用交织技术能有效克服成串差错。() 10、2G移动通信中位置管理采用两层数据库,即原籍位置寄存器VLR和访问位置寄存器HLR。() 11、基站只有基站收发信机。() 12、SIM是一个内含CPU微处理器的用户识别卡。() 13、CDMA采用硬切换技术建立越区通信连接。()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由GSM系统升级构成GPRS系统的方法包含哪两方面内容。 2、解释越区切换的两种类型。 3、差值阵列表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是什么作用,如何使用? 4、在移动信道上,误码有哪两种类型,分别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5、什么是扩频通信?扩频通信有哪些特点?

2017年移动通信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移动通信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GSM采用_____的多址技术. A.FDMA B.TDMA C.CDMA D.SDMA 2.BSS由BSC和______组成. A.MSC B.HLR C.BTS D.MS 3.下面____用于对小区的管理? A.BTS B.BSC C.MSC D.HLR 4.寻呼是在_______区域? https://www.360docs.net/doc/852200480.html, B.MSC/VLR区域 C.基站 D.CELL 5.哪一个不能有效克服时间色散? A.将BTS尽可能建在离建筑物近的地斱。 B.提高基站的収射功率。 C.MS离BTS近些。 D.MS内带有均衡器。 6.BTS监测某一MS的TA值为2,可以估算出MS离基站的距离为_______米。A.550 B.1100 C.1650 D.2200 7.空中无线接口的速率为_________K BIT/S。 A.13 B.16 C.270 D.33.8 8.下面哪种斱法不可以减轻或抵抗衰弱现象?

A.分集接收 B.跳频技术 C.不连续収射 D.频率复用 9.下面哪个号码是唯一识别移动用户号码 A.MSIDN B.IMSI C.IMEI D.MSRN 10.爱立信加密算法采用下面哪种斱法? A.A3 B.A5 C.A6 D.A8 11.下面哪种情冴下一定要迚行位置更新? A.从A小区漫游到B小区。 B.从BSC1漫游到BSC2。 C.从MSC1漫游到MSC2。 D.从HLR1漫游到HLR2。 12.移动台在空闲状态下的小区选择和重选是由哪个网络实体来决定的?A.MSC B.BSC C.BTS D.MS 13.移动台在通话状态下的切换是由哪个网络实体来决定的? A.MSC B.BSC C.BTS D.MS 14.无线参数T3212的作用是: A.通知移动台多长时间作一次切换。 B.通知移动台多长时间作一次周期位置更新。 C.限定移动台在建立呼叫后多长时间内不能迚行切换。 D.限定移动台在収生切换后多长时间内不能再次迚行切换。 15.下面兲于C1算法和C2算法的说明,哪个是正确的? A.C1用于小区选择和重选,C2算法用于定位(Locating)。B.C1算法用于定位(Locating),C2用于小区选择和重选。

中国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中国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根据国家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所属各省(区、市)公司、铁通公司、专业公司及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公司)的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工程建设管理总体目标是建立全公司统一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工程规范体系,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统筹兼顾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合规、安全五个要素,确保全公司工程建设合法合规,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建设精品网络,将建设需求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条工程建设管理包括职能管理和项目建设两部分,实行“两级管理、三级建设”的组织架构,“两级管理”是指由总部负责对全公司工程建设的职能管理、省(区、市)公司负责对本公司工程建设的职能管理,“三级建设”是指总部、省(区、市)公司和地市分公司分别负责具体项目建设。

第五条各公司要保证必要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配置,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设置专职人员,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工程建设职能管理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由建设单位负责。 第七条建设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工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 (二)制定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流程。 (三)制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相关规范。 (四)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各级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期间的质量、进度、成本、合规及施工安全等情况。 (五)负责建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需求管理和考核评估体系。 (六)组织工程一阶段设计或施工图设计评审,负责进行工程一阶段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批复。 (七)负责进行工程初步验收批复。 (八)负责进行工程竣工验收批复。 第八条建设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编制工程实施方案和计划,申请网络资源,组织项目开工、设备安装调测、系统联调测试、验收测试、割接上线及项目交维,工程实施期间执行质量、进度、成本、合规及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