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班公共基础知识

冲刺班公共基础知识
冲刺班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授课

一、考试范围

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得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得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省情社情得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二、考情分析

范围广、难度大

三、关于复习得两个瞧法

1、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到完美

2、思路比方法更重要

四、目前来瞧,时间紧,任务重,抓重点

1、时政党得重要会议、文件、新闻

2、法律宪法行政法

3、经济中国经济问题

4、历史重大事件、人物、著作

5、科技中国科技、生活科技

五、我能做得与想做得

1、指明考点

2、迅速解疑

【科技-真题-单选】关于科学家得成就,下列说法正确得就就是( )

A、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

B、道尔顿提出了分子说

C、高斯创立了解析几何

D、爱迪生发明了炸药

A

【科技-真题-单选】下列情境不可能发生在19世纪得就就是( )

A、杰克打电话约玛丽一起去瞧电影

B、史蒂芬逊乘火车到斯托克顿旅行

D、汤姆通过广播收听葛底斯堡演说

D

【科技-真题-单选】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得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得实现就就是在()。

A、20 世纪50~60年代

B、大跃进时期C、20 世纪60~70 年代D、文革时期

C

【科技-真题-单选】关于宇航员在太空得生活关于宇航员在太空得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得就就是(

A、宇航员可使用特定得加热器对食品进行加热宇航员可使用特定得加热器对食品进行加热

B、宇航员从太空返回地面后,失重状态消失失重状态消失,质量会有所增加

C、宇航员应睡在固定得睡袋中,以免被气流推动误碰仪器设备开关以免被气流推动误碰仪器设备开关

D、在同一航空器中得宇航员可以直接交谈在同一航空器中得宇航员可以直接交谈,无需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

B

中国科技

1、两弹一星

2、神州号飞船(2008:“神舟”7号: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翟志刚)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继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国、苏联之后)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得国家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得国家。)

3、生物技术

4、卫星技术

5、国家科技计划

1、基础理论计划:1997年 3 月制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月制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

2、应用科学计划

(1)星火计划: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村经济振兴农村经济,普及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致富。

(2)丰收计划:加快农牧渔业科研成果得普及推广应用加快农牧渔业科研成果得普及推广应用,促进农牧渔业丰收,振兴农业。

(3)燎原计划: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得计划。提高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得计划

3、高新技术发展计划

(1)863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发展得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发展得计划,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提议1986年陈芳允提议

3月启动实施。

(2)火炬计划: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得指导性计划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得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实施。

四、科技奖项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荣获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2000 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4 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

科学理论

【真题2010-单选】关于宇宙得起源关于宇宙得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得理论就就是(

A、黑洞理论B、大爆炸理论C、暗物质学说D、能量守恒定律

【例题2012-单选】下列网络技术中下列网络技术中,不属于数据安全技术得就就是(

A、网络防火墙

B、数字媒体技术C、数字签名技术D、数字水印技术

B

【例题-单选】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得就就是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得就就是(

A、太阳能

B、核能

C、潮汐能

D、水能

生活科技

一、物理

1、直线传播:

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就就是沿直线传播得光就就是沿直线传播得,在空气中得传播速度近似等于3×108 米/秒。生活应用:影子得形成、小孔成像、月食与日食等。全食、偏食、环食

2、反射:光从一种均匀得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在它们得分界面上会改变光得传播方光从一种均匀得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向,又回到原先得物质中。

当物体表面凸凹不平时发生得反射叫做漫反射当物体表面凸凹不平时发生得反射叫做漫反射,光滑镜面得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生活应用:对镜梳妆;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挡风玻璃倾斜安装。

3、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得折这种现象叫做光得折射。

生活应用:水中捕鱼、磨冰取火磨冰取火。

注:凸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投影仪、放大镜

凹透镜:近视镜、手电筒反光镜

【真题-单选】下列不可能出现得天文现象下列不可能出现得天文现象(

A、月全食

B、日全食

C、月环食

D、日环食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史

一、原始社会

1、巫山人:距今204万年前,,我国境内已知得最早人类。在重庆巫山县。

2、元谋人:距今约170 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3、北京人:距今约71-23 万年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黄河流域)

4、母系社会

(1)河姆渡人:距今约六千多年距今约六千多年;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2)半坡人:距今约五六千年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3)仰韶文化: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河南渑池县仰韶村。

5、父系社会: 山东泰安大汶口山东泰安大汶口、山东章丘龙山。

农业:最早种植粟与水稻、、大豆

注: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得鸭子河南岸。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 年。三星堆遗址就就是公元前16 世纪至公元前上下延续近14 世纪世界青铜文明得重要代表。。

【2013真题-文化】下列历史文化遗址位于我国最南边得就就是()。

A、半坡遗址

B、周口店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大汶口遗址

C

二、夏(前21世纪—前16 世纪,夏禹至夏桀,470余年)

1、都城:安邑(山西夏县))。

2、政治:禅让制、成汤灭夏

三、商(前16世纪—前11 世纪;;商汤至商纣,600余年)

1、都城:亳(河南商丘) 后迁至殷(河南安阳),后迁至殷

2、政治:武王伐纣、盘庚迁都至殷盘庚迁都至殷。

四、西周(前11 世纪—前771 年年;文王、武王至幽王,200余年)

1、都城:镐(陕西长安)

、厉王专利、国人暴动、共与行政(前841年)2、政治:分封制、成康之治、

3、经济:井田制

五、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 年,295年)

1、东周:自前771-前256(自周平王至周赧王自周平王至周赧王)定都洛邑(河南洛阳),500 余年。余年

2、政治

(1)春秋五霸:齐桓公(管仲新政、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管仲新政)

(2)晋楚征霸:城濮之战(山东山东)晋文公;鄢陵之战(河南)

(3)吴越争霸: 吴:阖闾、夫差夫差、伍子胥、孙武

越:勾践卧薪尝胆

3、经济:铁器出现。初税亩

【真题2009-单选】从2006 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得农业税,,我国农业税得征收始于()。

A、春秋时期鲁国得初税亩B、战国时期得商鞅变法C、秦朝得按亩纳税D、西汉得编户齐民

A

【2014上-真题】关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得就就是()。

A、“丝绸之路”东起古长安(今西安)就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把古代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与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得国际陆路通道伯文化与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得国际陆路通道。

B、“丝绸之路”起初为丝绸贸易而开通起初为丝绸贸易而开通,17 世纪,意大利人皮罗德首次将之称为““丝绸之路”,即被广泛接受

C、“丝绸之路”就就是指始于古代中国就就是指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欧洲与美洲得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欧洲与美洲得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

D、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途径17个国家,就就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得经济大最具发展潜力得经济大

【真题2014-单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风熏得游人醉,”诗句中得“汴州”指得就就是()。

A、开封

B、安阳C、洛阳D、许昌

A

世界史

一、世界文明起源(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

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 年, 文字:象形文字历法:太阳历建筑: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数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得面积

2、古印度:印度河流域

数法

3、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文字:楔形文字历法:太阴历、星期制。建星期制

约公元前2500 年文字:梵文数学:发明阿拉伯数字与通用计

筑:空中花园数学:60进位法。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最早得一部比较系统得法世界上最早得一部比较系统得法

典。

二、宗教

1、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乔达摩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佛经》;否认神得存在

2、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耶稣;《圣经》;一神论耶稣、信徒最多

3、伊斯兰教:7 世纪;阿拉伯半岛上得麦加阿拉伯半岛上得麦加;穆罕默德;《古兰经》一神论(安拉)

土宗(起步于汉晋慧远大师,唐善导法师发扬光大、唐善导法师发扬光大)禅宗南北朝达摩祖师东渡中国起始,(南北朝达摩祖师东渡中国起始

大盛于唐六祖惠能大师) 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唐玄奘法师)。

【真题2012-单选】关于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下列说法正确得就就是(

A、都就就是一神论宗教

B、都以亚洲为发源地

C、基督教产生时间最早D、目前佛教信仰人数最多

B

第一章马哲

一、哲学

1、哲学“philosophy”理论化与系统化得世界观: 理论化与系统化得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生活于其中得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得根本观点人们对生活于其中得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得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所遵循得根本方法得学说与理论体系

方法论同世界观就就是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所遵循得根本方法得学说与理论体系统一得。

2、哲学与具体科学

关系:一般与个别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爱因斯坦说: 哲学要就就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就就是“哲学要就就是不同科学接触科学要就就是没有哲学,就就就是原始得混乱东西。

二、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或精神与物质)得关系问题就就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得它包括两个方面得

内容:

①何者为第一性得问题

②就就是否存在同一性问题

三、哲学得两大基本派别

(一)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得主观精神瞧成就就是世界得本原把人得主观精神瞧成就就是世界得本原;

l、“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2、“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王阳明)”

3、、存在就就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得万物都存太阳以及世界上得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就就是心之意念得产物。这就就是()得思想。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B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就就是世界得本原精神当成就就是世界得本原。

典型观点:

l、道就就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老子)

2、万物皆就就是一理(程颐)

3、世界就就是绝对观念得异化(黑格尔)

4、现实世界就就是理念世界得影子(柏拉图)

5,世界就就是上帝意志得创造物。

下列说法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得有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得有()

A、万物皆备于我B、吾心即宇宙C、理在事先D、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二)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一种或几种具体得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视为世界本原。

局限性:

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得,并有可贵得辩证法思想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就就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D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基本粒子得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得某种属性作为世界得本原。

主要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懂辩证法)、不彻底性(历史观就就是唯心得)

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统一性原理

下列观点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得关系就就是( )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存在就就就是被感知

C、物就就是观念得集合

D、人得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A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

德国得古典哲学(直接来源: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2、政治经济学:

英国得古典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英、法国得空想社会主义

法:圣西门、傅立叶

英:欧文

2、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基本特征

阶级性、实践性(首要得基本得观点)

革命性、科学性

阶级性与实践性就就是最显著得特点

3、马克思得重要理论贡献

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

【真题2014-马哲】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得根本缺陷就就是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得根本缺陷就就是( )

A、坚持先驳论

B、坚持不可知论

C、离开了社会实践,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D、认为一切具有普遍性得必然得知识不可能来自经验认为一切具有普遍性得必然得知识不可能来自经验

五、唯物论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列宁:物质就就是标志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就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得,它不依赖于我们得感觉而存在,为我们得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就就是标志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就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得,它物质就就是标志客观实在得哲学

这一物质定义得就就是:()

A、费尔巴哈

B、黑格尔

C、列宁

D、马克思

C

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1)运动就就是物质得存在方式与根本属性

(2)物质与运动就就是不可分割得关系::

①物质都就就是运动着得物质,设想没有运动得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得错误

②物质就就是运动得主体,设想没有物质得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真题-单选】物质得根本属性就就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发展

D、辩证性

B

(3)运动与静止得关系

1)静止就就是运动得一种特殊状态。

2)绝对与相对得关系:运动就就是绝对运动就就是绝对,静止就就是相对得

3) 相互统一、相互包含得:动中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注:静止就就是认识得基础与起点

从哲学上瞧,运动与静止得关系属于( )

A、现象与本质得关系

B、绝对与相对得关系

C、一般与个别得关系

D、客观与主观得关系

B

【多选】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下列说法正确得就就是:()

A、运动就就是物质得运动

B、物质就就是运动得物质

C、思维运动得主体就就是思维

D、静止就就是一种特殊得运动状态

ABD

【单选】“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体现了:( )

A、物质与运动得统一

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得统一

C、有限性与无限性得统一

D、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得统一

【多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瞧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蕴含得哲理有() A、静止就就是运动得特殊状态

B、运动就就是绝对得,静止就就是相对得

C、运动就就是静止得特殊状态

D、运动就就是相对得,静止就就是绝对得

1、意识得产生、本质与能动作用

(1)意识就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

意识就就是社会历史得产物。劳动在意识得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就就是促使猿向人转化、猿脑向人脑转化动物心理向人类意识转化得决定性因素。

从无生命物质得机械得、物理得、化学得反应到低等生物得刺激感应性;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得感觉与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2)意识得本质

人脑就就是意识得物质器官。

1)意识就就是人脑得机能,人脑就就是意识得物质器官

(意识产生得生理基础)

2)意识就就是对客观存在得反映,就就是客观存在得主观映象

意识得形式就就是主观得,内容就就是客观得。

【单选】在人类意识得产生过程中在人类意识得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得就就是:

A、人脑得形成

B、语言得思维得形成

C、能够使用工具与制造工具得劳动能够使用工具与制造工具得劳动

D、自然界得变化

C

【单选】意识就就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得主观映像,就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就就是社会劳就就是社会劳动得产物。在漫长得物质世界发展过程中,人类意识得产生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即()

A、综合,抽象,概括

B、低等生物得刺激感应性,动物得感觉与心理动物得感觉与心理,人类得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接受冲刺、整合信息、行程

【真题-单选】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她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得变化,对竹子得形状、姿态有透彻得了解,因而画出得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有成竹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得哲学道理就就是( )

A、意识就就是物质长期发展得产物

B、意识就就是对客观世界得能动反映

C、意识就就是人脑得机能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单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 )

A、意识就就是主体得自由创造

B、意识受主体状态得影响

C、意识不受认识客体得制约

D、意识得内容与形式都就就是主观得

【单选】在长期得抗灾救灾实践中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救灾得工作机制,事实证明,这个工作机制在大灾面前发挥了有效得作用,这表明()

A、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B、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得发挥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得发挥

C、事物就就是变化发展得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二、普遍联系

1、含义

联系就就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单选】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 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 元;每增加1 个就业岗位,可间接带动7个人就业。这体现得哲理就就是( )

A、事物就就是变化发展得

B、事物就就是普遍联系得

C、事物得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就就是多种多样得

B

2、联系与系统

相互联系得若干要素组成得具有稳定结构与特定功能得有机整体

1)整体与部分就就是相互依赖得。

2)整体不等于各个孤立部分得总与整体不等于各个孤立部分得总与

【多选】每一个复杂得生物个体都就就是由各种不同得细胞构成得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得DNA 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得遗传信息,这段话蕴涵得哲理有( )

A整体与部分就就是相互渗透得

B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整体等于部分之与

D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得特性

ABD

八、发展

(一)含义

(1)世界就就是永恒发展得,发展就就是过程得集合体,就就是前进性得运动。发展就就是一切事物与现象得根本法则。

(2)发展得实质就就是旧事物得灭亡与新事物得产生

【单选】“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一句诗体现得哲理就就是:

A、世界处于运动不居得状态

B、静止就就是运动得特殊状态

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D、量得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得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

【单选】下列与诗句少年安能长少年下列与诗句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所体现得哲学观点一致得就就是所体现得哲学观点一致得就就是

A人一次少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 运动就就是相对得,静止就就是绝对得

D静止就就是物质得固有属性

(二)发展得一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源泉与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就就是唯物辩证法得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得动力与源泉。

矛盾得同一性就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得性质与趋势。

矛盾得斗争性就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反得性质与趋势。

【单选】没有哪一次巨大得历史灾难,不就就是以历史得进步为补偿得。恩格斯这句话蕴含得哲理就就是()。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单选】随着生产与生活垃圾得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得社会与经济问。而有关专家说:垃圾就就是放错了地方得资源。将垃圾瞧成就就是“垃圾就就是放错了地方得资源”()。

A、坚持了联系得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就就是相互联系得

B、混淆了矛盾主次方面,瞧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坚持了矛盾得分析方法,瞧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违背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瞧不到矛盾得普遍性

C

(2)矛盾就就是事物发展得动力与源泉。

1)内因

内因即内部矛盾,就就是事物变化得根据。

2)外因

外因指事物之间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就就是事物变化得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单选】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得整体。一国安全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惠及别国,反之,则会殃及她国则会殃及她国,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得特点。下列选项中与上述特点无关得哲学道理就就是( )。

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内因就就是事物变化发展得根据

C、外因就就是事物变化发展得条件

D、事物处于因果联系得链条之中

B

【单选】“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医得生,遇庸医致死”,这说明(

A、外因就就是事物变化得根本原因

B、外因就就是事物变化得根据

C、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得进程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得进程

D、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

2、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得普遍性即共性:

矛盾得特殊性即个性,就就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得矛盾以及每一矛盾得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以及每一矛盾得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2)矛盾发展得不平衡性原理

(1)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就就是指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得发展起决定作用得矛盾。

非主要矛盾就就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得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得矛盾。

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就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得。

第一,主要矛盾规定与影响着其她矛盾得存在与发展,非主要矛盾得解决也制约、影响主要矛盾。

(2)矛盾得主要方面就就是居支配地位矛盾得主要方面就就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得决定作用得方面。

矛盾得次要方面就就是:处于被支配地位处于被支配地位,其次要作用得方面。事物得性质就就是由主要矛盾得主要方面决定得。

方法论:全面地瞧问题,坚持两点论基础上得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基础上得重点论。

区别: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

1、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主要矛盾)

瞧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矛盾主要方面)

2、关键词

主要矛盾“重点、中心、关键、核心、基础、放在首位、突破口等”

主要方面:“本质、主流、主体、方向、大局、性质、基本面、实质、优势、绝大多数绝大多数、总得来说、总体上来讲”

【单选】“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服从与履务于社会主义服从与履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就就就是大道理”这句话体现得哲理就就是(就就就是大道理,)

A、要抓矛盾得主要方面

B、要抓事物得主要矛盾

C、要尊重客观规律性

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多选】“要正确处理好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得关系,最根本得就就是扩大国内消费。”这句话体现得哲理就就是()

A、内因就就是事物变化发展得根据

B、量变与质变得辩证关系

C、两点论与重点论得统一

D、整体与部分得辩证关系

AC

【真题-单选】防治腐败既要打老虎,“既要打老虎也要打苍蝇”这强调了在防治腐败得过程中,( )

A、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得统一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得统一

B、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C、既要抓住矛盾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既要抓住矛盾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

D、要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既克服又保留、坚持辩证否定观

B

2、质量互变规律(基本形式与状态基本形式与状态)

1)质、量、度得含义

(1)质就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她事物得内在规定性。质与事物就就是直接同一得。

(2)量就就是事物得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得成分速度以及构成事物得成分在空间得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得规定性。

(3)度就就是质与量得统一,就就是事物保持其质得量得限度。

【单选】鲁迅在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论述所蕴含得哲理就就是()。

A、要区分事物得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得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瞧作一个整体

B

2)量变与质变得辩证关系。

②量变与质变就就是相互渗透得:

③事物得变化就就是否超出度得范围,就就是区分量变与质变得根本标志。

【单选】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河。这句话说明:”( )

A、质变与最变就就是相互渗透得

B、量变在事物得发展中就就是不起作用得

C、质变就就是由量变引起得

D、量变就就是由质变引起得

C

【多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得哲学道理有()

A、内因就就是事物变化得根源

B、外因就就是事物变化得条件

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D、事物得变化就就是从量变开始得

CD

【单选】面对消极腐败得东西面对消极腐败得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瞧,这就就是因为()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B

【单选】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绳锯木断”具有相同哲理得就就是(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D、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A

3、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道路))

1)辩证得否定观

(1)辩证得否定就就是包含肯定得否定。

(2)辩证得否定就就是事物得自我否定。

(3)辩证得否定就就是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

(4)辩证得否定就就是“扬弃”(实质)。

就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得消极因素克服旧事物中得消极因素,保留它得积极因素。

【单选】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做依据得哲学原理就就是这样做依据得哲学原理就就是()。

A、质量互变关系得原理

B、共性与个性关系得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得原理

D、否定之否定得原理

D

2)否定之否定。

(1)事物以其内在矛盾为动力,从自我肯定到自我否定,又到否定之否定。

(2)从事物发展过程瞧,经历两次否定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便形成一个展周期;

(3)从表现形态上瞧,就就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即曲折前进得过程。

A、世界永恒发展得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得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C

4、形而上与辩证法

判断标准:

形而上:孤立、静止、片面。。

辩证法:联系、发展。

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

唯心主义不等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等于辩证法有得唯心主义者也承认辩证法,有唯物主义不等于辩证法,有得唯心主义者也承认辩证法

[单选]瞧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见森林”就就是(

A、唯物辩证法得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得观点

D、不可知论得观点

C

历史唯物论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历史观得基本问题,就就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得物质方面,就就是社会实践与物质生活条件得总与,包括物质生活资料得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就就是社会历史发展得决定力量

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

【单选】历史唯物主义得根本出发点()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阶级与阶级斗争

C

【多选】党得十八大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得生态文明理念。这体现得哲理有( )。

A、自然环境就就是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必要条件自然环境就就是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必要条件

B、自然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得决定性因素自然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得决定性因素

C、自然环境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有重要影响自然环境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有重要影响

D、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得影响就就是一个可变量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得影响就就是一个可变量

ACD

西方经济学

一、历程

1、古典经济学

时间:17世纪中期-19世纪70 年代

主张:自由放任主义

人物:英国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李嘉图

威廉?配第:著作:1662 年《赋税论》

经济观点:“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

观点:提出“瞧不见得手”。

2、新古典经济学:

时间:从19 世纪-20世30 年代

主张:自由放任主义。

人物:英国杰文史、马歇尔、

瓦尔拉斯:边际效用价值论得提出被称为经济学上得第二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得开始。

马歇尔:1890 年发表得《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

注:效用就就是指商品满足人得欲望得能力,或者说就就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得满足程度。边际效用就就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1单位商品得消费所得到得效用量得增量。

3、现代经济学

时间:20世纪30年代

主张:国家干预

人物:英国凯恩斯。

凯恩斯:1936 年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货币持有动机:交易动机,预防机制与投机动机预防机制与投机动机。

应用:罗斯福

二、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

1、完全理性

即消费者与厂商都就就是以利己为目得得经济人,她们自觉地按照利益最大化得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

2、完全信息

即消费者与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3、市场出清

即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地升降得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得供求均衡状态

也就就就是说资源被充分利用

三、经济术语

1、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得比重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得比重。

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人民生活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得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20-40%为富裕,低于20%为最富裕为最富裕。

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得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得支出所用来购买食物得支出所占得比例就越大。

2、基尼系数: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得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得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不平等,贫富差距大),最小等于“0”。国际上通常把0、4 作为贫富差距得警戒线。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

3、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用于衡量消费者经常购买得确定得一篮子商品与劳务得价格变化。

消费价格指数得变化反映了零售水平得通胀压力

注:通胀标准:CPI>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一、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就就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得生产关系得总与经济制度就就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得生产关系

经济制度分为:原始公社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与共产主社会主义制度与共产主义制度。

【单选】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得基础就就是( )

A、国有企业

B、生产资料得社会主义公有制

C、乡镇集体企业

D、以公有制为主体得各种经济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得各种经济形式

B

二、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就就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得具体形式即生产关系得具体组织形式与经济管理度。

分为:

(一)计划经济,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得经济体制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得经济体制。

(二)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特征

独立得企业制度、有效得市场竞争、良好得社会信用、规范得政府职能、健全得法有效得市场竞争健全得法治基础。

2、模式

(1)自由市场经济。以美国为代表“美国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2)社会市场经济。德国代表,注重社会福利。

(3)政府导向市场经济。日本代表,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中国为代表以中国为代表。

3、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就就是市场经济机体内得价格内得价格、供求、竞争、风险等机制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得联系与运动过程。

1)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

最基本、最重要得机制。核心:价格机制

2)供求机制

另:风险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信息机制。

三、新经济与知识经济

新经济: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与制度创新基础上得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

低失业率并存。通俗地讲,新经济就就就是我们一直追求得“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得经济。

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得一个概念工业经济相对应得一个概念,通俗地说就就就是“以知识为基础得以知识为基础得经济”。

四、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就就是指供给大于需求就就是指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买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得市场趋势。

卖方市场,就就是指供给小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上涨趋势,卖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得市场。

【单选】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得各类创新型产业所形成得经济形态可以被称作为:

A、创意经济

B、知识经济

C、信息经济

D、市场经济

B

【单选】由于禽流感得流行,市民纷纷抢购据说有预防作用得板蓝根冲剂,造成部分药店得板蓝根缺货,而且板蓝根冲剂得售价有上升得趋势。这种市场被称为()

B、卖方市场

C、生产资料市场

D、消费市场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得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得形成

1、1984年,12届3中全会,指出中国得社会主义经济就就是有计划得商品经济指出中国得社会主义经济就就是有计划得商品经济。

2、1992 年中共14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得目标模式。

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得核心问题就就是政府与市场得关系问题

【单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得理论认识上得重大突破就就是( )。

A、市场经济就就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就就是由国家宏观调控得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得范畴

D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公有制为基础。

(2)在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为主体。

(3)在宏观调控上,长远利益、当前利益结合。

(4)运行目得,人民物质文化需求。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基本框架

所有制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框架补充:农村经济体制、对外经济体制、科技教育体制、完备得法律完备得法律体系。

【多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基本框架包括(

A、所有制结构

B、价格制度与市场体系

C、农村经济体制

D、完备得法律体系

ABCD

【单选】()就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基本标志。

A、坚持公有制得主体地位

B、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C、能够实行强有力得宏观调控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得经济体制

A

微观经济

市场主体

一、类型

自然人﹑家庭﹑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与政府,既包括营利性机构,也包括非营利也包括非营利性机构。

企业(最基本、最重要)

【单选】独立得市场主体就就是市场经济得基石,而最主要得市场主体就就是( )

A、政府

B、居民

C、市场中介

D

【多选】从世界范围来瞧,市场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基本得企业制,即:

A、个人业主制

B、合伙制

C、集团制

D、公司(法人)制

ABD

二、现代企业制度

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制为核心,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管理科学为特征。

【单选】现代企业制度得典型形式就就是()

A、横向经济联合

B、跨国公司

C、公司法人制

D、托拉斯

C

【单选】调动企业积极性就要把( )与所有权分开。

A、经营权

B、管理权

C、分配权

D、决策权

A

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

需求就就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点上与某一价格条件下,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得某种商品或需求。

需求价格弹性:一种产品自身价格变动得变动幅度所引起得需求量得变动幅度

由于需求量得变动方向与自身价格得变动方向相反,所以需求价格弹性通常为负值。

需求收入弹性:收入变动得幅度所引起得需求量得变动幅度。

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称为正常商品。

三、供给

供给就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在各种可能得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销售并能够销售得数量。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就就是指一种产品自身价格得变动幅度所引起得供给量得变动幅度,即供给量得变化率与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

市场体系

一、市场

1、市场体系特征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2、市场分类

1、商品市场:主要指消费品市场

2、生产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生产资料市场。

三大支柱:商品、金融、劳动力

【单选】某市各大商场得年终促销以往要在 1 2 月底才大规模展开,2012年却提前上演,而且力度比往年大,颇有点与网店抢人气得意味这一现象体现了市场经济具有()

A、调节性

C、垄断性

D、竞争性

D

二、竞争与垄断

1)完全竞争市场

假设前提条件为:

①有数量极多得小规模买者与卖者;

②产品就就是同质得、无差异得,且买卖双方只能接受而不能影响价格;

③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该行业;

④买者与卖者完全掌握着产品与价格得信息,某些农产品市场被瞧作趋向这类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

卖方只有一个企业,而买方则有许多个新企业得进入由于各种条件得限制不再有可能;

没有相近得替代品。这种市场类型常常存在于公用事业部门这种市场类型常常存在于公用事业部门。

3)垄断竞争市场

4)寡头垄断市场

钢铁、石油

收入分配

一、我国得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按劳分配

前提:在公有制范围内;

依据: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包括劳动得质与量两方面

内容:向劳动者分配得就就是个人消费品不就就是其她产品

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真题-单选】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得国有企业职工不同得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得劳动,获得得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就就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就就是结合在一起得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得原则

D、按劳劳分配得实现程度与企业得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D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得方式。在外资经济与私营经济企业中工作得劳动者得到得工资。

2、资产收益。指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与个体经营者取得得资产收益。劳动者购买债券股票与在银行存款所取得得利息、股息等收入。

3、按资本取得得收入。这主要就就是指外资经济中资本所有者取得得利润,以及我国私营业主取得得收入等。

单选】购买股票或债券获得得收入属于购买股票或债券获得得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收入

B、剥削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D、资本收入

C

四、效率与公平

1、效率属于生产力范畴;公平属于生产关系范畴。

1)1993 年党得14届3 中全会提出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得原则。

2)2002年16 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3)2007年17 大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得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得比重

3、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得两个环节。

初次分配就就是指生产出来得成果在劳动、资源(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之间,按照各自贡献份额进行分配得过程。

再分配就就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得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得过程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单选】2010 年2月1 日起,江苏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各类地区涨幅均超过12%,

此举在于()。

A、不断完善多层次得社会保障体系

B、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得比重

C、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得比重

D、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得制度

4、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就就是指家庭拥有得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得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得利息租金、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得利息、专利收入等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调控

一、国民经济核算

核算对象: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核算指标:

1、GDP gross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

指一国或一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得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得市场价值。

注:关键词:一国、生产、最终。

另,GDP指标不考虑对环境得破坏指标不考虑对环境得破坏,故提出“绿色GDP”对其修正。GDP 系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似乎与百姓无直接关系。故提出“幸福指数”概念。

2、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就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得最终结果。

【单选】下列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就就是生产总值得就就是(

A、私营企业产值

B、外资企业产值

C、股份制企业产值

D、中外合资企业产值

B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总供给

社会总供给就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得最终使用得产品与劳务总量。

构成: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

(二)总需求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 1 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与消费得支出所实际形

成得对产品与劳务得购买力总量。

(1)消费需求,就就是居民得日常消费。

(2)投资需求,就就是企业在投资与再投资过程中形成得商品与劳务需求。

(3)政府支出,就就是政府部门对商品与劳务得购买。

(4)净出口,代表了国外对本国商品与劳务得需求。

注:“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1、公共产品得提供

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

排她性:指供给者与消费者对某一特定物品得控制程度。也就就就是使她人不能使用或占有。

竞争性:指某种物品使用会减少其她人对该物品得使用。

分类:

1、纯粹公共产品。它们就就是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得平等得无差别得共同服务,如国防、治安、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等。

2、准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既能满足公共需要,又能满足个人需要,具有一定得竞争性与排她性,如高等教育、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等。

【单选】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得核心特征就就是()

A、强制性

B、无偿性

C、排她性

D、非排她性

D

2、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得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指一国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得现象。

增长方式:粗放型、集约型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得扩大,更意味着经济与社会生活素质得

提高。

2、增加就业

1、失业率: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人口得比例

2、失业分类:

3、稳定物价

4、国际收支平衡。

2)调控手段

1、法律手段:就就是指依靠经济立法与经济司法来监督管理经济得手段

2、行政手段:就就是以行政方式(命令、制度、指标、指示、规定、查封、扣押、检查、监督、审批、行政许可)调控经济运行。

3、经济手段:就就是指调解经济变量影响微观经济行为。

3、社会保障

1)原则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生存与发展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适度原则。

2)模式

受益基准制:社会保障组织先规定对受益人得给付水平,再按照精算原理确定缴费水平。

缴款基准值:预先确定缴费水平预先确定缴费水平,根据基金积累与投资收益给付受益人。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一【导语】经济常识作为事业单位公基考试的重要部分,今天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针对经济常识部分整理出了四十道练习题,希望考生在熟悉经济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练习题巩固经济学知识点。 单项选择题 1.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承受能力差 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3.产业结构成长是指( )。 A.企业规模的扩大 B.经济效益的提高 C.资本积累的增加 D.产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 4.学杂费、书费等直接的教育费用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中的( )。 A.心理成本 B.经济成本 C.机会成本 D.生产成本 5.低收入阶层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要大于高收入阶层,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结论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财务负担更重 B.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消费支出的增加幅度更大 C.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能性更大 D.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更高 6.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

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B.货币供给不变 C.货币供给增加 D.货币供给减少 7.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 A.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 B.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 C.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 D.经 济萧条时,税收减少 8.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 A.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B.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C.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D.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10.工业化是指( )。 A.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 B.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C.农业产量降低,工业产量增加 D.在农业中采用先进的技术 参考答案 1.【答案】D。中公解析:农民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很弱的,因为靠天吃饭的农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而新的技术变化的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风险性,所以一般农民不愿意接受。 2.【答案】C。中公解析: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做出一个著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但是他却忽略了科技进步的因素,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产量也是在增加的。 3.【答案】D。中公解析:产业结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增长的过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公共基础知识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309万人。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 )。A.①⑦B.①③C.②③D.②④ 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 2.同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形式是( )。A.自然经济B.市场经济C.产品经济D.循环经济 3.“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重点,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职责。这是( )。 A.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 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C.调整生产力布局D.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它只有在( )方面才能起完全的作用,才真正具有效率( )。 A.具有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B.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纯公共物品C.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D.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A.政府调控市场信息B.明晰产权C.政府生产公共物品D.政府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 9.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 )。A.新型的资本主义经济B.新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C.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D.个体经济的同义语或代名词1O.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关键是( )。A.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B.计划形成价格的机制C.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 11.党的(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B.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C.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D.面向市场、自由经营、自由发展 13.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A.产品经济的存在B.物质利益的差别C.劳动就业的需要D.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14.市场经济的基本作用是( )。A.优化资源配置B.改进生产技术C.进行商品交换 D.物价调控 15.市场活动中最直接的反映信号和最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是( )。A.价格B.竞争C.财政政策D.货币政策 16.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发挥作用,必须要求( )。A.国家完全放任自流B.市场不受法律法规约束C.价格完全取决于政府决定D.市场竞争主体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17.宏观调控中法律调节手段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 18.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小造纸厂、小化工厂、小炼油厂遍地开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上述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造成的。A.自然垄断B.产权不明晰C.信息不完全D.市场功能缺陷 19.金融手段调控的对象中,核心是控制( )。A.货币总供给量B.固定资产投资贷款C.信贷总规模D.法定准备金率 20.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B.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 21.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是( )。A.私人物品B.公共物品C.纯公共物品D.垄断物品 22.垄断一旦形成,市场的竞争性就会( )。A.消失B.增强C.减弱D.无法判断 23.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会导致( )。 A.物价水平下降或通货紧缩B.物价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C.就业机会减少或失业率提高D.通货紧缩和就业机会增加 24.公共医疗、环保设施、公共住房、财政补贴属于( )。A.社会福利B.社会救助C.社会保险D.社会优抚 25.社会保障以生产力发展为物质基础,保障项目、保障水平等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是社会保障中的( )。 A.普遍保障原则B.适度保障原则C.权利与业务对等原则D.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 A.社会主义制度B.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C.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D.共产党的领导 28.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通过( )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A.经济增长量B.经济变化量C.国民生产总值D.经济总量 29.市场经济是( )。A.一种基本经济制度B.一种经济运行方式C.一种资本组织形式D.一种生产经营方式 30.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 )决定的。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B.所有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特点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制度,即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总和,它包括(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生产过程中人们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C.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D.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2.一般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具有的特征包括( )。A.独立的企业制度B.有效的市场竞争C.良好的社会信用D.规范的政府职能与健全的法治基础 3.“大市场”和“小政府”是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合理选择。根据这一思路,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是( )。A.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B.调节收入分配,避免两极分化C.对资源进行配置和再配置D.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E.运用经济政策干预经济运行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E.经济管制 5.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A.国家计划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E.法律手段 6.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B.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障C.公平与效率统一于生产方式之中D.公平与效率统一于人类利益的追求之中 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系统结构,它包括生产资料( )。A.所有权B.占有权C.支配权D.使用权 8.与国家计划、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相比,法律手段具有的特点有( )。A.约束性B.直接性C.强制性D.稳定性E.速效性 9.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 )。A.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节B.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间接调节C.为市场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法律保障D.保证计划、经济、行政等手段的正常运行来调节经济运行E.通过规定、指令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活动 1O.国家调控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产业政策D.外交政策E.收入分配政策 1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 )。A.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C.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D.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E.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12.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A.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B.排斥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D.企业各自自成体系,互相封锁,造成重复建设、重复生产 13.促进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原因主要是( )。A.收入的国际差距B.各国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C.国外就业预期和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性D.语言文化上的障碍E.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针对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规律,在这里为广大考生提供几点技巧性的答题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矛盾选项法 当选择题的选项中,尤其是单项选择之中,往往会出现两个选项完全矛盾的时候,基本上可以 判别答案就在矛盾的两个选项之中,所以考生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浏览完全部选项时再做解答,一来可以发现试题中是否有矛盾项,二来,可以防止因为误读选项而造成的不必要错误,最关键的是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与准确性。 【例题】 7岁的小朋友小明趁其母亲不在家时,将妈妈的价值数万元黄金首饰与邻居家孩子手中的价值10元的玩具进行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妈妈可以要求邻居返回钻戒 b.小明妈妈不能要求邻居返回钻戒 c.小明与邻居的交换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情况 d.小明的母亲没有尽到看管孩子的义务,所以应当自行承担损失 【解析】对于这道题,我们看到选项a与选项b是完全矛盾

的两个选项,基本可以断定答案就在a与b中,之后可以根据题干再进行分析,这里考查的主要是民法中的主体,小明作为一个7岁的儿童,属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所做的民事行为应被断定为无效的,故小明的妈妈可以要求邻居返回钻戒,小明与邻居的交换行为必定是无效,那么这里问错误的,就是选项b。 二、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比较选项法 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除了上面谈到的矛盾选项法,考生还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凡是差异性较大的选项,皆有可能出现一定的错误。 【例题】在行政诉讼中,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不受理的案件是( )。 a.事业单位内部,某工作人员对其撤职处分不服 b.某企业对行政机关的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 c.某公民对民政机关撤销其低保不服 d.某公民对行政机关拒绝为其颁发营业执照不服 【解析】对于本题,有很多考生要分析很久最终也没有找到正确的选项,考生可以通过认真再次审题来锁定答案,本题题干是指在行政诉讼中,这就意味着,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不能是已经在国家机关系统内部工作的公职人员,也即公职人员身份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他们如有对自己所受的决定不服,提出的解决途径我们称之为行政申诉,因此,本题a选项中的机关干部对撤职处分不服,因为机关干部是公职人员身份,不能经过行政诉讼这个途径给以解决,故答案选择a。

公共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公民道德建设基础 Ch1.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1-1公民道德的含义 2001.9.20,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9.20,公民道德建设日 2006.3.8,胡,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道德——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主要是人们判别善与恶、是与非的一种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中选择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 公民道德——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到的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明团勤敬,20字,十个道德规范)——我国公民应当遵守,全社会大力倡导。第一次系统的、集中地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被提出来。 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道德层面的要求。[对法律的自觉认同,积极自觉地学法、懂法和守法] 明礼:狭义上指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广义上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 诚信:诚信道德规范既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公民这十个基本道德规范,在调整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 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准则。 团结,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貌似省事考过?] §1-2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存在的问题 ①一些人唯利是图的思想恶性膨胀,以追逐个人的私利为唯一目的。 ②由于一些人受到腐朽思想的腐蚀,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渗透到政治生活中来,导致在一些党政干部中发生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严重存在。 ③愚昧路后、封建迷信、歪理邪说危害严重,“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④在一些领域中,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 §1-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要通过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化作用,加强道德教育,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加强道德教育,实施“以德治国”,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某种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的遵守这些行为规范。道德诉诸人们的“良心”,也就是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 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求党政干部以身作则实践履行公民道德,树立到的示范的作用。 ②社会阶层发生新变化,要使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社义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 ③加强青少年和儿童的公民道德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④违法犯罪分子和受到刑事处分的人,在对他们进行必要地惩罚以外,更应该对他们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进行思想上的公民教育和改造,要使他们从灵魂的深处认识到犯罪的“可耻”,培育他们的“羞耻之心”,使他们有正确的“荣辱观念”。 Ch2.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2-1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纲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全面贯彻江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 (1)法律 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涉及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具体来说,考查法的概念、作用、法律渊源,宪法的重要法条,行政行为的基本知识,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的开展,民法中的自然人、法人、合同等,刑法中几个涉及公务员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刑罚等,经济法中的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等。 ②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题型变化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的精准识记,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和运用。 (2)政治 ①考查的知识点:哲学方面,主要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质与量辩证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外交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党的领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政治经济学:商品的价值量、价值形式与货币、价值规律、剩余价值、需求供

给与均衡收入再分配政策等。②基本题型:该部分内容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综合分析。既考核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也考核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3)行政管理 ①考查的知识点: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公共行政、行政管理过程、行政领导等。 ②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综合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的准确记忆,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4)人文和科技 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历史常识、科技常识、日常生活百科,知识点分布太散,很难把握。 ②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主要是单选,偶尔会出现多选和判断。题型变化不大,主要考核考生的知识面。 (5)公文写作与处理 ①考查的知识点:公文的特点、种类,常用公文的格式,常用公文写作、公文的处理。②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单选、多选、判断、公文改错(纠错)、公文实务、作文题。既考查考生对相关基本知识的准确识记,也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常识的内容所占比例不小,公共基础知识学习网为此总结了经济常识的34个关键知识点,供事业单位考试考生下载复习。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4.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5.当供不应求,商品短缺,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时,这就是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商品过剩,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时,这就是买方市场。 6.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7.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8.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9.消费有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10.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 1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4.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1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责任编辑:公共基础知识)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6.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7.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18.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9.贷款是我国商业区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20.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2.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3.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4.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5.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四

考试交流群:119401938 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 座9层、11层、17层 全国统一报名电话:4006-300-999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53297832.html,/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四 推荐阅读:2013时事政治热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申论范文 经济常识是事业单位考试常考知识点,今天为大家整理了经济常识中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希望大家能对经济学的基础概念有清楚的了解。 四 宏观调控 1、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等手段,对总需求、总产出施加影响,促使宏观经济运行优化。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降低税收都会使总需求扩张,所以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反之则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总产出的政策。增加货币量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也称双松政策。影响:使总产出有较大的增加,而对利息影响较小。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也称双紧政策。影响:对抑制总需求有很好的效果,对利息影响较小。 ③扩张性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对总需求、总产出影响较小,而使利息显著提高。 ④紧缩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响:对总需求、总产出影响较小,而使利息显著下降。 (注意不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4、收入政策效应。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的时候,政府往往采用限制物价和工资上涨的政策。这种政策称为收入政策。

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权利义务性。 3.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社会作用一方面,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维护阶级统治 ; 另一方面,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 4.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5.法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6.法律制裁以惩罚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 (1) 民事制裁。 (2) 行政制裁。 (3) 刑事制裁。 (4) 违宪制裁。 7.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8.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母法 )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9.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 11.人大作用: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 和平问题。 1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 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 1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1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秘密投 票原则。

【2019年整理】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2011 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 填入括号内。本题包括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 1.2010 年 1 月 1 日,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对于该自由贸易区说 法错误的是( B)。 A.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B. 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C. 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D. 由中国和东盟 12 国共同组成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 A.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程序性的法律关系 C.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诉讼法律关系 D.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行政复议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3.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一般应为()。 A. 1 人至 2 人 B. 2 人以上 C. 3 人以上单数 D. 5 人以上单数 4.“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 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5.王某为某机关宣传处干事,申请辞职时未获批准,王某不服,则其可以在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内向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A. 15 日 B. 20 日 C. 30 日 D. 60 日 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C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 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 7.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应当不低于人民币()。 A. 300 万元 B. 3000 万元 C. 500 万元 D. 5000 万元 8.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 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9.李某生前立遗嘱将一件古玩赠给马某,李某死后马某表示接受遗赠,在遗产分割前马某死亡,则 ()。 A.该古玩由李某子女继承 B.该古玩由马某子女继承 C.将该古玩出售,价款由李某子女、马某子女共同继承 D.如李某子女同意方可由马某子女继承 10.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 ( )。 A.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 C.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 D.他们的行动是否果断 11.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 )。 A.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B.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C. 国有企业的改革 D. 调整生产力的布局 1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 (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济专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农民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很弱的,因为靠天吃饭的农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而新的技术变化的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风险性,所以一般农民不愿意接受。 2.【答案】C。解析: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做出一个著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但是他却忽略了科技进步的因素,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产量也是在增加的。 3.【答案】D。解析:产业结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增长的过程,它更是一个质的发展的过程。 4.【答案】B。 5.【答案】D。解析: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上涨,高收入阶层在剔除物价的影响后,对实际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反,使得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下降得更大。C项说法正确。另外通货膨胀的发生,使得低收入阶层为了维持既定的福利水平(包括消费水平)从而增加财务支出,压缩储蓄与投资,从而损害了低收入阶层的长期福利。可见A、B项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故答案选D。 6.【答案】C。解析: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向市场投放了货币,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用以创造存款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反之,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则可减少货币供应量。 7.【答案】D。解析:自动稳定器就是能在经济出现周期性变化时自动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的机制。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就是反周期,比如税收,拿累进税来讲,假如经济处在繁荣时期,大家收入高了,税收就会加重,从而减少居民和企业收入,反之,经济不景气时,收入降低,税收就减少了,因此可以让企业和居民保留更多的收入,因此税收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调节的作用。 8.【答案】D。解析:信息不对称不仅指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指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大,不允许他们去掌握完全的信息。 9.【答案】D。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0.【答案】B。解析:工业化是指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向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工业化有多种定义:①工业化是指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业在国民产品中和就业中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服

2017公路水运公共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加强整理版

一章概述 1985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发布《计量法实施细则》 上二者说明凡是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 1990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1997年首次对公路试验检测做出管理规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出台了对人员的管理、培训文件,确定为公路、水运两种;检师、检员两种;明确了执业资格制度。 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002年出台了《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确定了材料、结构两专业,甲乙丙三等级,为《办法》奠定了基础。 2005年在02年的“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基础上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首次对公路水运统一要求;建立了等级评定制度;明确了等级划分原则;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以及《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增加了公路的桥隧和交通工程检测专项。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管理办法》规定取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的检测机构可设立工地试验室,承担相应检测任务,并对其检测结果负责。 为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管理及人员的素质,2007年在《办法》基础上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办法》 《等级标准》规定了各等级的检测能力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人员资格及数量、设备要求、检测用房等。其中各等级的检测能力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水运工程强制性标准》。水运工程沿袭了《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的要求。 试验检测是质量、进度、费用管理的重要手段;确定新材料的使用品质;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流程、质量;确定工程内部、外部质量,消除隐患;可分析工程质量事故原因。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试验检测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工程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检测数据。 试验检测的新任务:检测已建成及在建道路桥梁的健康状况,确定科学的养护方法和时间,延长寿命等。 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建设到监控养护都离不开试验检测。 试验检测的作用:

公共基础知识市场经济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试题1: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 A: 直接的调控模式 B: 直接与间接调控平行结合的模式 C: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D: 以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答案: C 试题2:公司是()。 A: 法人企业 B: 个人业主企业 C: 合伙企业 D: 独资企业 答案: A 试题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实行价格体制改革 B: 国有企业改革 C: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D: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答案: B 试题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 计划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 D: 经济手段 答案: D

试题5: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A: 均衡的货币政策 B: 紧的货币政策 C: 松的货币政策 D: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 答案: C 试题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A: 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 社会可供购买的 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 答案: D 试题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 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 B 试题8: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篇)

经济篇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经济体制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一)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定(或全部)范围内,人们普遍承认,并且实际共同遵守着的一种行为规范。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范畴出发研究经济制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国家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还认为,经济制度具有历史相对性,它的发展和更替变化过程与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紧密相连。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制度更替变化的力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评价一种经济制度优劣的标准,是看它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否相适应,即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正是从这一视角和标准重点考察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所替代的论断。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中集体对个体行动所进行的控制是通过对个体之间交易的规范而进行的。因为交易是同时包含“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种成分的“最小的单位”。所以“交易”是分析经济制度的基本范畴。买卖交易、管理交易和限额交易的规范共同构成经济制度。制度经济学从交易及交易费用的视角研究经济制度。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包括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制度环境指既定的确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与法律规则。制

度安排指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规则。制度安排又分为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正式的制度安排指法律、政策、组织规则等有明确规定的行为规则,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指意识形态和习俗等不成文的、观念性的行为准则。 (二)经济体制 马克思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等角度来研究经济体制。他指出,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三)二者的关系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它在制度系统中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而经济体制则是体现根本原则和实现一定社会经济目标的手段,是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从研究范畴的角度看,经济体制着重研究生产关系的运行方式,它体现经济制度的组织关系。与经济制度相比,经济体制在制度系统中是从属的、第二位的。 第二节? 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概述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分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和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前者指在对资源的配置以市场方式为主的同时,政府对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参与、调节和控制。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就属这一类。 市场经济通常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①市场主体,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②市场体系,即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③市场机制,即市场经济规律作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及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及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