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乳腺癌五级是什么程度

乳腺癌五级是什么程度文章目录*一、乳腺癌五级是什么程度*二、乳腺癌是怎么引起的*三、怎样预防乳腺癌乳腺癌五级是什么程度1、乳腺癌五级是什么程度乳腺癌患者术后最担心的就是肿瘤的复发,但是如何确定自己复发的几率,一直是大家困惑的问题,现将目前最新的国际乳腺癌研究组织关于乳腺癌复发危险分级标准提供如下: 低度危险:淋巴结阴性,病理分级1级中度危险:淋巴结阴性,病理分级2-3级高度危险:淋巴结阳性,病理分级≥4所以,乳腺癌五级是高度危险的程度。
2、乳腺癌的危害2.1、在乳腺癌中晚期的时候,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不爱吃饭、没有力气、贫血等症状,严重的会威胁到生命。
2.2、乳腺癌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转移的现象,给患者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当癌细胞转移到肺部的时候,会造成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当癌细胞转移的到脊椎的时候,会造成患者出现骨头疼痛甚至是瘫痪的症状,当癌细胞转移到肝部的时候,就会造成患者出现黄疸、肝部变大的现象。
2.3、乳腺癌患者往往会出现疼痛的现象,这是因为肿瘤生长速度太快造成的疼痛现象。
3、乳腺癌的初期症状3.1、肿块肿块常为无痛性,单个,不规则,大多为实性,较硬,活动度较差。
乳腺的外上象限是乳腺癌的好发部位。
3.2、局部皮肤改变。
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是一个重要体征,由于库柏氏韧带牵扯或肿瘤与皮肤粘连所造成。
当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可出现桔皮样水肿,部分出现静脉曲张、卫星结节。
3.3、乳头改变。
当乳腺病灶侵犯到乳头或乳晕下区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缩短。
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人乳晕下,看不见乳头。
乳头糜烂也是乳腺癌的重要征象。
3.4、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尤其是当乳腺大导管上皮增生、炎症、出血、坏死及肿瘤等病变都可发生乳头溢液。
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而乳腺癌以血性多见,常因污染内衣时患者自己发现。
乳腺病变的BIRS分级

幻灯片1乳腺病变的B I-R A D S评价分级及超声诊断曲阜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幻灯片2乳腺分级的由来根据乳腺疾病发展、治疗和预后特点,美国放射学会A C R于1992年制定了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 r e a s t i m a g i n g r e p o r t i n g a n d d a t a s y s t e m,B I-R A D S对乳腺钼靶X线进行详细规范的描述并对乳腺疾病诊断分级提出了标准;2003年该标准第四版修订时,建立了乳腺超声诊断分级标准B I-R A D S-U S幻灯片3B I-R A D S-U S解决由于超声检查对操作者的依赖性而限制超声应用的问题提升乳腺超声临床应用的功效幻灯片4B I-R A D S分级依据形状边界生长方向纵横比内部回声后方声影周围组织侵润钙化形态血流分布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幻灯片5评价分级0级——评价不完全1级——阴性2级——良性病变3级——可能良性病变4级——可疑恶性病变5级——高度提示恶性6级——已知癌性病变幻灯片6说明0级:需行其他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出最终评价1级:未发现病灶常规随访2级:良性病变;无恶性特征,如囊肿、假体常规临床处理和随访3级:可能良性病变;恶性可能非常小,如纤维瘤短期复查幻灯片7说明4级:可疑恶性病变低到中度可能为癌症,应考虑穿刺活检5级:几乎肯定为癌性病变应采取适当措施6级:已知癌性病变穿刺活检已证实为恶性,接受治疗前检查和评价幻灯片8B I-R A D S0级◆如果是首诊临床有体征,超声无征象,建议随诊或者其他影像学检查;临床有体征,超声未确定病变但可疑,建议其他影像检查;◆已切除或者放疗后超声不能确定是疤痕或者复发,建议M R I检查;需要结合既往的其他资料,当时不宜做出超声意见的图像幻灯片9临床体征可触及肿块未触及肿块,但有乳头溢液不对称性增厚皮肤或者乳头有改变幻灯片10B I-R A N D1级无临床体征超声未见异常可参考以前的检查结果可每年常规复查超声幻灯片11B I-R A D S2级良性征象,基本排除恶性征象单纯性囊肿乳腺内淋巴结假体或者植入物术后的稳定性病灶连续超声检查未发现改变的纤维腺瘤根据年龄、临床表现6-12月复查幻灯片12幻灯片13B I-R A D S3级可能良性病变其恶性危险度<2%边缘光滑、椭圆形且呈水平方向生长的纤维腺瘤图像复杂性囊肿和簇状小囊肿增生结节平行生长目前短期随访为主要处理方法,建议6个月复查幻灯片14幻灯片15B I-R A D S4级可疑恶性,应考虑恶性:此级病灶恶性的可能性为3~94%;应对这些病灶再进行分级,即低度、B I-R A D S4级3个亚型4a:3~30%低度:病例报告结果一般为非恶性,在获得良性活检或细胞学结果检查后应进行6个月或常规的随访4b:31~60%中度:含有一项恶性征象4c:61~94%较大可能含有2项恶性征象幻灯片17恶性征象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小分叶,成角,毛刺垂直生长纵横比>1后方回声衰减周边高回声晕微小钙化幻灯片18恶性征象周围结构扭曲内部血流丰富腋下淋巴结肿大皮肤增厚/水肿幻灯片19幻灯片20幻灯片21B I-R A D S5级超声有>3项的恶性征象高度提示恶性,应采取适当措施,超声发现有归入该级的异常有95%或更高的恶性危险幻灯片22幻灯片23幻灯片24B I-R A D S6级已证实的癌性病变用于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肿物切除或乳房切除前的评价幻灯片25乳腺良性病变幻灯片26成人乳腺解剖位置:胸前2-6肋软骨之间,外至腋前线,内至胸骨缘腺体组成:由15-20个腺体小叶组成;腺体小叶又有10到15个腺泡组成腺体被包裹于胸大肌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幻灯片27妊娠4月,腺体层增厚,回声较均匀,未见导管扩张;哺乳期,中央区乳腺导管显着扩张2~4mm绝经期,48岁,脂肪层增厚,腺体回声增强72岁老年女性,腺体萎缩明显变薄,回声致密增强,皮下脂肪内Cooper韧带明显幻灯片30幻灯片31正常乳腺结构等回声:导管、小叶及富含纤维基质高回声:纤维疏松的基质粘液基质及含脂肪基质幻灯片32伪像的识别C o o p e r′s韧带引起的声衰减脂肪与占位幻灯片33幻灯片34幻灯片35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增生浆细胞性乳腺炎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脂肪瘤急性乳腺炎及乳腺脓肿乳腺囊肿叶状肿瘤淋巴结幻灯片36乳腺增生症乳腺结构不良女性最常见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其概念、分类及病理诊断标准至今尚未完全统一;病因:卵巢功能紊乱,黄体酮分泌减少,雌激素增多所致幻灯片37乳腺增生的超声表现★弥漫性增生:腺体回声不均,结构紊乱,严重者可呈弥漫性回声减低或者回声增强★结节性增生:多呈低回声,边界欠清或较清晰,无包膜一般无明显钙化幻灯片38幻灯片39幻灯片40乳腺良性病变★局限性增生:局部腺体组织回声不均,减低,边界欠清幻灯片41特殊类型乳腺增生—硬化性腺病主要以间质增生为主超声上常与恶性肿瘤难以鉴别多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可含钙化多为粗大钙化,因含有大量结缔组织,后方可伴有声衰减;幻灯片44幻灯片45幻灯片46急性乳腺炎及乳腺脓肿炎性肿块边界模糊,回声增强或减低,分布不均,血流信号轻度增加;形成脓肿后,内部为不均质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C D F I脓肿壁上可探及血流信号;幻灯片47超声表现急性期多表现为腺体内的导管扩张;随病情进展,在乳晕区形成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或囊实混合性结节,病灶常突破脂肪层到达皮肤,但与皮肤不粘连;幻灯片48腺体层明显增厚,血流信号丰富幻灯片49乳腺脓肿幻灯片50幻灯片51幻灯片52幻灯片53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定义: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以导管扩张和浆细胞侵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病因:乳晕周围乳导管阻塞,导管扩张,导管周围出现无菌性炎症;幻灯片54声像图表现病变部位:扩张导管主要位于乳头及乳晕下方,也可向外周中等导管扩展早期:大导管蚯蚓状扩张,甚至1-2c m或更宽,管壁偏厚,内见点状回声晚期:导管壁明显增厚,毛糙,腔内布满密集高回声光点,导管周边可见不规则混合性肿块脓肿C D F I:早期0级,有炎性反应时,管壁可出现较丰富血流信号;幻灯片55急性乳腺导管扩张症幻灯片56幻灯片57幻灯片58鉴别诊断乳腺癌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均可表现为边界不清,回声不均的实性或混合性包块;但后者既往有红肿热痛的病史,乳腺癌常无症状;且浆细胞性乳腺炎常发生于靠近乳头及乳晕区,无橘皮样改变;幻灯片59病因:乳腺导管阻塞所致超声表现:囊性结节,边界清楚、光滑,后方回声增强幻灯片60幻灯片61幻灯片62幻灯片63幻灯片64纤维腺瘤与雌激素分泌过多刺激有关超声表现:典型:椭圆形、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可伴有侧方声影幻灯片65幻灯片66非典型纤维腺瘤形态不规则:如分叶状2~3个浅/大分叶回声不均质型:可合并钙化多为粗大钙化、合并囊性变幻灯片67幻灯片68巨纤维瘤最大直径超过7c m的纤维瘤,好发于青春期、哺乳期;病因:乳腺纤维上皮组织对雌激素刺激过度敏感有关特点:生长迅速,易误诊为叶状肿瘤幻灯片69幻灯片70鉴别诊断乳腺癌: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微小钙化,后方可伴声影幻灯片71导管内乳头状瘤CDFI显示:实性回声团内未见血流信号;幻灯片72幻灯片73幻灯片74幻灯片75幻灯片76幻灯片77鉴别诊断乳腺囊肿:为均质无回声,囊内无实性回声纤维腺瘤:实性回声的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较难鉴别;但纤维腺瘤一般可见包膜,而导管内乳头状瘤无明显包膜,往往与导管关系密切,血流信号较丰富幻灯片78乳腺内淋巴结乳腺组织内声像图表现乳腺腺体内的低回声结节,可见淋巴门结构幻灯片79幻灯片80脂肪瘤乳腺皮下脂肪层内的良性肿瘤声像图表现乳腺皮下脂肪层内偏强回声结节,边讲清楚,常多发;幻灯片81幻灯片82纤维瘤幻灯片83幻灯片84幻灯片85纤维组织和腺管俩种成分增生,排列不规则,腺管一部分密集,一部分疏松CDFI: II-III级幻灯片86乳腺癌幻灯片87幻灯片88幻灯片89幻灯片90临床分期:第 0 期局限于导管内,上皮细胞增生显着,细胞异型,有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趋势幻灯片91临床分期:第Ⅰ期幻灯片92临床分期:第Ⅱ期幻灯片93临床分期:第Ⅲ期幻灯片94临床分期:第Ⅳ期幻灯片95发病机制卵巢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分泌过多生育与哺育:未生育、未哺育家族史一侧已患癌以6个月划分同时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营养摄入量:脂肪含量高幻灯片96早期无症状,常在更衣或洗澡时偶然发现乳房无痛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多为单发侵犯皮肤时,皮肤出现凹陷,呈橘皮样改变早期同侧腋下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发生血行转移幻灯片97乳腺癌超声表现特征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可呈蟹足状、毛刺状、小分叶状纵横比>1肿块周边可见不规则的高回声晕内部多为低回声,后伴声衰减幻灯片98乳腺癌超声表现肿块内可见微小钙化血流多较丰富:穿入性动脉为特征性表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考虑为淋巴结转移幻灯片99钙化成因微钙化是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之一肿瘤细胞代谢旺盛,其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侾解比正常细胞活跃,生化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很容易在腺体和导管内形成钙盐沉积,因为癌细胞有很丰富的钙、磷元素活细胞的分泌物或坏死细胞碎片均可形成钙化幻灯片100良恶性钙化灶特点恶性良性分布范围:沿导管走行没有规律性多在肿块内部表面或者边缘密度:聚集分布、成簇散在、稀少大小形态:细小、砂砾样较粗大2mm点状不可数圆、环、斑块幻灯片101CDFI血流信号分级Adler半定量法0级:无血流信号Ⅰ级: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Ⅱ级:一个断面上,1-2条血管,其长度小于病灶的半径Ⅲ级:三条以上血管或弥漫性网状血流;幻灯片102乳腺癌血流频谱特征高速、高阻型血流频谱可能与肿瘤细胞增殖过快,侵润破坏微细血管或者压迫周围组织导致血管扭曲、狭窄,甚至血管闭塞及静脉栓塞,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有关;幻灯片103低速、低阻型或者高速、低阻型可能与瘤体或周围组织动——静脉瘘形成有关幻灯片104CDFI III 级幻灯片105高速高阻型,PSV=s,RI=低速低阻型,PSV=s,RI=幻灯片106幻灯片107低回声周边高回声晕形态不规则乳腺癌超声特征后方回声多衰减幻灯片108幻灯片109幻灯片110幻灯片111幻灯片112幻灯片113幻灯片114幻灯片115幻灯片116幻灯片117小试牛刀,独闯天涯相册由 PRO SP3 创建幻灯片118幻灯片119低频高频频频显像;白班夜班班班满员;横批:超声诊断不喝水不歇着都得忍着;不敢吼不敢凶都得惯着;横批:忍气吞声上班早下班晚病人做不完;水平高医术精全院都靠咱;横批:超声英雄幻灯片120。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乳腺癌的分⼦分型乳腺癌是⼀种⾼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物学⾏为、治疗反应上都存在着极⼤的差异。
因此,随着个体化治疗的要求不断提⾼,传统的肿瘤病理学分型遇到了巨⼤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分⼦⽣物学技术的发展,以乳腺癌基因表达特征为基础的分⼦分型逐渐成熟。
为探讨乳腺癌的异质性、治疗靶点、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等提供了新的启⽰(1)。
乳腺癌分⼦分型?1999 年美国国⽴癌症研究所提出肿瘤分⼦分型的概念,即通过综合的分⼦分析技术,使肿瘤的分类基础由形态学转向以分⼦特征为基础的新的肿瘤分类系统(2)。
Perou等(3)在2000年提出了乳腺癌的分⼦分型这⼀学说,通过对3种免疫表型ER、PR、Her-2,将乳腺癌分为5型:管腔A型、管腔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样型及正常乳腺样型。
2011年在St.Gallen 会议上专家组达成了共识:可根据IHC对ER、PR、Her-2和低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指标的检测结果,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TNBC)4个类型,作为⼀种简单的近似替代⽅法,特称为“临床病理分型”(4)。
2013年St.Gallen会议提出了临床病理替代分⼦分型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型(三阴型乳腺癌属于此型)4个类型,各分⼦亚型间在基因特征、发病年龄、临床特征、恶性程度、治疗敏感性及预后等⽅⾯均存在差异(5)。
Perou等在2000年提出的分⼦分型概念可作为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发展史上的⼀个⾥程碑,量化地定义了乳腺癌不是单⼀的疾病,⽽是在发病危险因素、⾃然病程、全⾝治疗和局部治疗反应性等⽅⾯迥异的⼀组异质性疾病。
这个理念的巨⼤变化开启了基于分⼦分型的临床研究及临床治疗的新时代(6)。
乳腺癌4种亚型具体分类1Luminal A型:病理IHC表达情况为:ER/PR阳性,且PR⾼表达(≥20%); HER2阴性;Ki-67低表达,⾼表达CK18、CK8 及AR。
最新:乳腺癌筛查结果分级标准

最新:乳腺癌筛查结果分级标准乳腺癌检查方法包括临床外科检查、X线检查、超声、细胞学活检等等。
对影像学判读为4级的病变应定期随访;对4C级、病理穿刺良性结果者,应对病理结果进一步评价和确诊。
5级有高度恶性可能,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
我国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随之乳腺癌(有人称之为〃文明病")的发病率也迅速上升,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健康。
为此,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防治乳腺癌专项基金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了乳腺癌筛检联盟,自2005年开始先后组织全国40多家医院单位,协作开展乳腺癌筛查临床研究工作。
由于涉及面广、数量巨大,为使综合分析达到标准统一、方法科学、效果可靠实用,笔者参考乳腺X线检查BIRADS分级标准,设计了一套诊断标准化的分级系统,以供各单位开展协作及评价各种诊断方法之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该套诊断标准化的分级系统具可行性和实用价值,对乳腺癌筛查研究工作很有帮助。
本文对其作一介绍,并希望能在实践中逐渐加以完善,以助规范开展乳腺癌筛查工作。
1乳腺X线检查分级(基于BI-RADS分级标准)☆0级: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既往结果比较。
☆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双侧乳腺对称,无肿块、结构扭曲和可疑钙化。
☆2级:良,性所见。
铝靶X线阴性发现,报告可能描述一些改变,但总的来说并无恶性的X线征象。
☆3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
良性可能性大,放射科医生期望此病变在短期(一般为6个月)随访期间稳定或缩小来证实他的判断。
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o对这一级的处理,建议随访6-12个月或≥2年。
对临床触及肿块的评价用这一分级不合适;对可能是良性的病变但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增大者,应建议活检而不是继续随访。
☆4级:可疑异常,要考虑活检。
这一级包括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
此类病变无特征性乳腺癌形态学改变,但有恶性可能性,分为4A、4B、4C 亚级。
4A:包括一组需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
对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信,常规随访。
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分级和分子分型在精准诊治中的应用

·专家讲座·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分级和分子分型在精准诊治中的应用殷凯 汪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乳腺外科,上海 200336)摘 要 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分级和分子分型,一直以来都是乳腺癌诊疗中明确诊断、制订治疗计划,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临床实践中的新发现也促使各种分类不断得到完善、更新和改进,使每一种分类方法与其他分类依据和方法相结合,发展出更精准的新分类和新亚型,并进一步发现新的治疗方式和治疗靶点。
本文综述临床上通用的乳腺癌分类方法及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新分类、分型及临床试验在治疗中的应用,并对最新的基因工具的应用进行系统性介绍,力图理清现今乳腺癌标准化、个体化治疗的决策依据,并展望未来更为精准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分期;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精准医学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14-0003-06引用本文殷凯,汪洁. 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分级和分子分型在精准诊治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 2023, 44(14): 3-8; 16.Application of clinical staging,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molecular subtyping in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YIN Kai, WANG Jie(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of Tongr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chool of Medicine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336,China)ABSTRACT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planning and regimen decision of breast cancer are routinely made according to its clinical stage,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molecular subtype. On the other hand, novel findings and issues raised from clinical practice also facilitate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aging and subtyping, hence promoted novel therapie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This systematic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fundamental clinical staging, classification and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as well as the up-to-dated gene assays developed recently as prognostic and decision-making tools, to elucidate the decision basis for current precision treatments of breast cancer, and to look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precision medicine tendency in the near future.KEY WORDS breast cancer; clinical staging; molecular subtyp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recision medicine癌症分期是研究者根据癌症对身体的影响程度提出的评估系统,通常可以帮助医生制订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案,也可以预测癌症对治疗的反应以及癌症患者的生存期。
细说乳腺癌的“一二三”

细说乳腺癌的“一二三”作者:姚宇澄来源:《祝您健康》2023年第10期2007年《红楼梦》里的林妹妹,著名演员陈晓旭因乳腺癌去世,年仅42岁;同年,中国著名歌唱家叶凡因乳腺癌转移肝、肺等处去世,年仅37岁;2009年台湾流行女歌手阿桑因乳腺癌去世,年仅34岁;2015年著名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去世,年仅33岁;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因家族有乳腺癌病史,在基因检测中查出自己带有强致癌基因而将自己的乳房切除……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20年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癥。
在我国,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既往,乳腺癌高发于东部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
乳腺癌患者中99%为女性,因此乳腺癌也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于女性易患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每年有30多万的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
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如患者未积极接受正规抗癌治疗,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而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生命。
乳腺癌分为可非浸润性癌和浸润癌。
非浸润性癌又称为原位癌,是指病变仅局限于原发部位,未发生转移,可分为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患者接受治疗后往往预后较好。
浸润癌指癌细胞已经发生浸润,并侵犯周围组织,容易发生癌灶转移,又分为浸润性非特殊癌和浸润性特殊癌,判断预后需结合其他因素。
浸润性非特殊癌最为常见,患者数量约占所有乳腺癌患癌人数的80%,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硬癌、单纯癌等。
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髓样癌、腺样囊腺癌、黏液腺癌等,其中乳头状癌多见于50—60岁女性,黏液腺癌则发病年龄更大。
另外,还有一些罕见癌,是指上述常见的病理组织分型之外的乳腺癌,如梭形细胞癌、印戒细胞癌等。
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乳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原则 (二)
• ER(-)不推荐使用TAM • TAM治疗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不推
荐常规经阴道超声和子宫内膜活检
• 白人妇女>70岁推荐激素治疗,中国妇女 雌激素受体阳性水年龄增加而增加
• 目前尚无Raloxifen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的 辅助治疗结果
乳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
• TAM : 10mg b.i.d or 20mg qd *5y • 氨鲁米特+氢化考的松:氨鲁米特 250mg
• 肿瘤对宿主是自主性的 • 可手术乳腺癌是局部区域性的 • 手术范围和类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局部复发完全是局部治疗的不彻底
Fisher乳腺癌生物学理论(一)
• 肿瘤细胞扩散无固定模式 • 肿瘤细胞通过栓子进入淋巴管,对整快
切除理论提出挑战 • 淋巴结转移是宿主--肿瘤关系的反映,预
示转移可进一步发展而非播散的起源地 • 区域淋巴结对瘤细胞播散无屏障作用,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与现状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主要因素
次要因素
• 年龄
• 初潮早
• 性别
• 绝经晚
• 家族史(母亲、姐妹、 • 肥胖
女儿患乳癌)
• 低剂量照射
• 一侧患乳癌
• 导管或小叶原位癌
• 良性非典型增生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 从出生到110岁,女性有10%机会患乳癌 • 1/2以上乳癌病人>65岁 • 在美国,肺癌的死亡率已超过乳癌,但
乳腺癌的辅助化疗
术后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标准治疗的一部分 无论腋淋巴结阴性或阳性、绝经前后、年
龄大于70岁均可改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 存期
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基本原则 (一)
• 联合化疗优于单药 • 疗程3-6个月内完成4-6个周期,再延长增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传统的肿瘤解剖病理分期(如TNM分期,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远处转移情况)对于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价值不可低估,是临床上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
但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反应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传统病理TNM分期相同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可能会有很大差别。
近年来,基于DNA微阵列技术和多基因RT-PCR定量检测的方法对乳腺癌进行的分子分型来预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风险及其对治疗的反应,目前常将基因芯片技术的分子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起来,临床上通常应用ER、PR、HER-2 及Ki-67可将乳腺癌划分为4类分子亚型(见附表)。
由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反应和生存截然不同,研究乳腺癌分子标志及分子分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比如临床上比较棘手处理的“三阴乳腺癌”(指ER、PR及HER-2均阴性;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乳腺癌,相当于分子分型的Basal-like型分子表达(特征为基底上皮分子标志物高表达(CK5/6或17,EGFR)以及ER或ER相关基因及HER-2或HER-2相关基因低表达),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0%~15%。
三阴乳腺癌5年生存率不到15%,临床上往往作为一种预后差的乳腺癌类型代表。
三阴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年轻患者,内脏转移、脑转移几率较高,病理组织学分级较差,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且多伴p53突变,p53、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CK5/6、CK17也多为阳性。
三阴乳腺癌预后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复发迅速,1-3年是复发高峰,5年内是死亡高峰,脑转移发生率高,迅速出现远处转移而导致死亡。
“三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Herceptin)靶向治疗无效,治疗上依靠化疗为主,化疗敏感性差并容易产生耐药。
表: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定义和治疗推荐(2011年St.Gallen共识)分子亚型定义治疗类型注释Luminal (管腔或激素受体阳性)A型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小于14%)单纯内分泌治疗Ki-67染色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