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蓝色的树叶(教案)

19蓝色的树叶(教案)
19蓝色的树叶(教案)

19、蓝色的树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理解林园园脸红的原因.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想看吗?(出示多媒体图片)。

这些图片漂亮吗?那么这些漂亮图片都和什么东西有关系?(教师板书:树叶)我们平时看到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呢?

(抽生)今天张老师还带来了一片十分特别的树叶,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蓝树叶)这片树叶的颜色和我们刚才看的树叶有什么不同呢?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板书:蓝色的)让我们带着

这个疑问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多媒体出示课题:蓝色的树叶)

一、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课件出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2、(课件出示)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1自然段。(抽生)板书:李丽林园园

借绿铅笔

3、李丽借到绿铅笔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4自然段,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

(一)(课件出示)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林园园又是怎么回答的?(抽生)

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段话。(课件出示)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2、从林园园“吞吞吐吐”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抽生:不愿借)

3、这时林园园画完了吗?(画完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抽生)

4、此时,林园园完全可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可她却不愿意借,你们说她这样做对吗?(抽生)

5、(分角色读)体会李丽请求的语气和林园园吞吞吐吐的语气。(二)(课件出示)等林园园都画完了,李丽再次想她借绿铅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回答的?(抽生)

1、(课件出示)等她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2、从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抽生:舍不得)板书:舍不得

3、师: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注意读出李丽商量,诚恳的语气和林园园那种舍不得的语气。

(三)(课件出示)终于,林园园从盒里拿出绿铅笔,这次她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抽生)

1、(课件出示)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2、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林园园舍不得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抽生)

3、师: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说明她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当她听到李丽说还要画小草时,就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她觉得李丽画得太多了,太费绿铅笔了。所以又有些舍不得了。

4、(课件出示)听了林园园的这些话,李丽接过林园园的笔了吗?为什么她没有接林园园的笔呢?(抽生)

5、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注意读出李丽和林园园说话的语气。

(四)李丽没有借到绿铅笔,她又是怎么做的呢?(抽生)板书:画了蓝树叶

1、当林园园看到李丽画的蓝树叶时,她的脸为什么红了?(抽生)

板书:脸红了

2、总结:说明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而自己却没有那样做,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3、(课件出示)假如你当时就在李丽和林园园身旁,你会对林园园说点什么呢?(抽生)板书:互相帮助

4、其实林园园并不是不借绿铅笔给李丽,只是有些舍不得,并不是存心不帮助别人,相信她今后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三、课后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呢?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2、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生活中有许多人需要关心和帮助,那么我

们就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这样我们再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很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这首小诗吧!

3、(出示配乐诗)帮助别人,你将收获友情;

帮助别人,你会赢得尊重;

帮助别人,你能拥有幸福;

帮助别人,你会更加快乐……

结束语:互相帮助是我们人类的美德,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热情帮助,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友情,赢得尊重,人

和人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得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好吗?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

借绿铅笔舍不得

画了蓝树叶脸红了

互相帮助

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导读:教材分析: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我的想法: 《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实,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在我们的课堂中,前两个方面我们教师已经重视了,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却忽视的比较多。构建生活的课堂,以一种生命对话式的教学进入课堂,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对话的关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理解,共同生存。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仿照课文中的例句说句子。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朗读指导。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学习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提问:图上画着什么?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怪呢?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听力大比赛,老师要看看谁最有精神,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师:(1)柴多火焰高。(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3)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4)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师:(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生2:树叶为什么会变成蓝色的?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9课蓝色的树叶,看看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齐读课题)二、朗读感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一读(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5)读第三次对话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3. 学习第五自然段(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3)读第五自然段(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板书设计19蓝色的树叶李丽林园园小声借吞吞吐吐等借怕不要不要不要只画皱着眉头还要用心画看(脸红了)(应该相互帮助)

蓝色树叶说课稿

《蓝色树叶》说课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第19课。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平时都可能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李丽上美术课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同桌的林园园借,林园园不借给她,她只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看了后羞愧地脸红了。故事内容浅显,孩子们容易体会情感:我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协助不能自私。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准确的理解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出道理。 小学低段从文本中体会情感(道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技能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要求1-2年级的学生掌握基本识字,标点的同时还要能在阅读方面:“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口语交际中能与人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这样“道理”不是很难懂的文本里,我们能够采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和口语表达水平的培养。课文的中间部分刚好是以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进而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实行自主体会,让文本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对话的同时,还学会去体会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情感,这也是一种水平的锻炼和积累。并初步学习记叙文的叙事方法:起因、经过、结果,为孩子们今后进入中高段阅读学习和作文的基本框架奠定一定得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 1、理解“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4、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重点和难点 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1、读书和拼写生字、词语;并掌握生字基本结构和拼音。 2、能读通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 第二课时: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最新整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3)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蓝色的树叶_人教新课标

蓝色的树叶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课标解读: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里的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

《蓝色的树叶》优质说课稿

《蓝色的树叶》优质说课稿 《蓝色的树叶》优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认真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首要目标也是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同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基础的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尽量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五说资源课件生字卡片 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树叶,你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课件出示各种树叶:红的、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呀?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名字是《蓝树叶》 二、识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可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2、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3、“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三、写字指导 1、在描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

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二、朗读感悟 1、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2、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理由。 3、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4、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5、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三、实践活动 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 教学反思:整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并且根据低年级的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了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得比较细致。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分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蓝色的树叶 (3)_人教新课标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四、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 1、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六、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来问问:你们平时看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指名说 常看到的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种奇特的树叶,它是蓝色的!大家想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19课中找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自己以往对生活中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回忆,引发孩子对课文中蓝色树叶的好奇和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二、感知体悟 1、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师播放课件) ①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②谁还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③师小结:这篇课文就讲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的故事。 2、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本第89页,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3、李丽要画绿树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想向林园园借笔,这时又发生了什么?请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生自读文) ①谁来说说,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李丽借到笔了吗?为什么?(林园园说自己还没有画完。) ②林园园是真的没有画完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这里的“吞吞吐吐”,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在同位间说说吧)

《蓝色的树叶》公开课教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9课《蓝色的树叶》的第一课时。课文讲了一件发生在美术课上的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树叶时找不到绿铅笔,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找出各种理由不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绿铅笔借给她,后来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出一片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通俗易懂。 教学目标: 1.认识“由、术”等9个生字,会写“拿、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仿照课文中的例句说句子。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会仿照课文中的例句说句子。 教学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孩子们,秋天到了,你们走进大自然会看到什么颜色的树叶?今天我们要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却叫做《蓝色的树叶》,有疑问吗?小朋友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一定要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认读生字 师:瞧,生字宝宝已经从课文中跳出来了,想和你们做朋友呢,谁来读。(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个别读,领读)美术课注意桌子皱着眉头 ①带拼音的生字都是翘舌音 ②用做动作的方式理解“皱着眉头”(多么恼火,多么生气,多么难过) 削铅笔惹人爱不由得 ①削是多音字 ②惹人爱 *什么意思? *在课文中找找有“惹人爱”这个词语的句子。 *什么真惹人爱。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主要讲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 向林园园借, 口,并不乐意借:先是以自己没有画完为借口,接着以怕弄断为托词, 容太多而不乐意。读到这里,一个活生生的小气鬼出现在孩子的眼前, 的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思想大相径庭,这就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 文中的林园 园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王燕骅老师举到过这么一个例子, 整堂课,按照老师课前的预设顺利地开展着教学活动。 就在学习第五自然段即将顺利揭示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老师提的一个问题 看着李丽 画的这些蓝树叶,你想说什么? ”打乱了这堂课的和谐。 按照课前预设,学生会对林园园说: 你应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可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 我想对李丽说,你可以 用红铅笔来画呀!枫叶是红的! ” 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 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画树叶呢? ”可以画白云、蓝天、高山 嘛!” ??…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开了: 李丽真笨啊! ”她不动脑筋。” ??…我并没有预料到 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看着学生七嘴八舌的样子,老师只能委婉解释道: 你们真聪明,能 自己解决困难!可现在李丽没有想到这些办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办呢? ”尽 管在老师的努力下,有的学生又回到了主题: 我应该帮助她。” 其实,反思以下这堂课和这篇课文, 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处理文本: 一是站在 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园园的角度上。作为林园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去帮 助别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 即李丽的角度上。这也就是学生所议论的: 当碰到困难时, 首先应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了, 再去寻找帮助。换言之,也就是抛弃了李 丽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而林园园找了许多借 后来又嫌李丽画的内 这与我们平时所倡导

蓝色的树叶教案(二年级语文)

《蓝色的树叶》 设计理念 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寓德育于课文之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设计特色 1.重知识,更重能力的培养。识字教学仍然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生认识教材中安排的生字不是识字教学的最终目标,如何使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课外主动识字的习惯才是低年级识字教学关注的焦点。在本课9个生字的教学中拓展学习相关的字、词,帮助学生总结出学习汉字的方法,逐步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2.重课文的理解,更重朗读的指导。以读为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课文。本课中两个人物个性鲜明,李丽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且又是很自尊。而林园园则表现的比较自私、小气,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这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体现出来的。重视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区别人物的性格,引起情感的触动,使学生不自觉地明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一个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3.重文本,更重生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本课是二上教材第五组课文中的其中一课。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本课传达的一种思想是互相帮助。课文就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一事展开了一系列的对话:李丽第一次向林园园借铅笔,林园园推说自己没用好;李丽等林园园画完再次提出借铅笔,林园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苛刻要求。终于李丽放弃借绿铅笔,画上了蓝树叶。这时的林园园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脸红了。这些对话折射出人物的性格。朗读好这些对话便是体会人物性格的关键。课文后面有学习小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这一拓展性的活动,并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而是要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和林园园的沟通及交流。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识字,语境认读容易,独立认读混淆,尤其是形近字、同音字的字义分辨不清。阅读,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通过朗读来感悟依然有待进一步加强。情感,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大人的掌上明珠,什么事都是大人迁就小孩,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观念,要帮助别人的想法离他们似乎有些遥远。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话的朗读,读出人物的个性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对于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这一点理解也是一个问题。

《19蓝色的树叶》教案

19、蓝色的树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提问:图上画着什么?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怪呢?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读词语,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李明把桌上的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2)林英皱着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怕惹你生气。”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4.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五、作业布置:填上合适的词

1.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2.木+、=(术)土+( )= 吐 若+()=惹卓+( )= 桌 教学反思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但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学习效果不大好,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红色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蓝色的树叶》公开课教案设计

《蓝色的树叶》公开课教案设计教学要求: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好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 教学难点:读好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平常我们看见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呢?(绿色,黄色,红色)对了,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边的小朋友画的树叶却是蓝色的,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原因,就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答案就在其中。 板书课题:19、蓝色的树叶 让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同时用铅笔勾出

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同桌交流:解决不认识的字。 4、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5、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6、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7、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合作学习课文内容 1、分4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先独立在书上标出自然段。 2、小组成员轮流分段读课文,其他小朋友在听时把自己还不认识的字用横线勾出。 3、同组同学互帮互学,读会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 4、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1)数一数有几幅插图?画了几个小朋友,分别叫什么名字?(答完后再出示以下问题) (2)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铅笔?林园园答应借了吗?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对话式的心情和语气。 (3)李丽为什么把自己画的树叶涂上蓝色? 学习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出,画上波浪线。

群文阅读课教学方案课程教案

群文阅读课 第一课时秋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从书中喜欢的句段。 2.积累写秋天的语句。 3.教学重点:积累写秋天的语句。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小朋友,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美丽多彩的秋天。谁来说说在你的脑海中,秋天是怎么样的?是啊,美丽的秋姑娘她来到人间,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美丽的故事。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二、主题回顾 1.第一单元,我们积累了许许多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课件一)谁能用上识字一中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课件上的图片?(注意要说一句完整的话。) 2.看,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在给大家打招呼,它们的名字是?这些力量神奇的植物妈妈是谁?它们有什么神奇的办法? 3.秋天的诗人也是多愁善感。他们写下的诗篇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三、课外阅读 1.挑选喜欢的篇目,自主阅读。 2.勾画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3.小组内交流展示。 4.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尝试把它背下来,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五.拓展 秋天是一首诗,是一首歌,是一段美丽的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可以唱歌、画画、背诗等。 第二课时我们的儿童诗 教学目标:1.充满感情地朗读儿童诗。 2.积累文中的优美句段。 3.想象画面,感受儿童诗的美好。 教学重点:1.充满感情地朗读儿童诗。 2.想象画面,感受儿童诗的美好。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们来认识一种新文体----儿童诗。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儿童诗就是指适合儿童欣赏阅读、的诗歌作品。它既可以是成人写的,也可以是孩子自己写的。我们学过的《植物妈妈有办法》和《一株紫丁香》就是儿童诗。 二、主题回顾 (课件出示几首学过的儿童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你还学过或者看过哪些儿童诗? 三、课外阅读 1.(课件出示文章题目)请大家通读语文主题丛书这几篇文章,了解诗中都写了哪些内容。

19蓝色的树叶教案

19、蓝色的树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一)出示: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小树、房子和小山。(出示:画着绿树叶的图片)这是我们班张雨舜同学的作品,我们看,他的树叶画得怎样?(学生: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二)出示:画着蓝树叶的图片。 教师: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

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 (一)那我们就快快读课文吧,边读边标出生字,划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好伙伴”帮忙吧! (二)大家读得太认真了,谁能勇敢地给大家读一读呢?(教师奖给勇敢者一颗勇敢星) (三)大家读得真棒,而且在自由读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帮助伙伴是那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四)那我们把课文中自己会的生字大声地读一读吧,不会的你也一定会有好办法解决的,是吗? (五)我想考考你们,同意吗?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2.教师出示会认字的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3.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4.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认识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_模板

《认识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_模板 《认识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本课是《岩石与矿物》单元的第一课。通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岩石,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建立岩石的概念;并且初步学会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由此达到《标准》中学生意识到岩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愿意保护岩石等目标。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对岩石已有一定了解: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观察过放在水里的岩石,有的从课外科普书籍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本课学习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一方面学生将分享他们对岩石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将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一步观察岩石,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教学准备和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一是淡化科学知识目标,而着重让学生参与观察岩石和给岩石分类等活动;二是不拘泥教材,学生具体认识哪几种岩石、用哪些方法认识,教师应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实际充实教材;三是教学遵循开放性原则,整个过程不应局限在一节课进行,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岩石收藏活动、查询资料等活动,课后可组织学生展开岩石标本制作活动和岩石手抄报等活动,使科学学习得到更有意义的延伸;四是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主要有常见的岩石标本(假如学校没有,可以课外组织学生采集当地的常见岩石,并指导他们把采集来的岩石洗净、敲开,露出新断面,做成岩石标本)、放大镜、锤子、水、稀盐酸等材料及有关多媒体课件。这些材料将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以期望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多方位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岩石; ●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按不同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岩石的分布,建立岩石的概念; ●能认识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等常见的岩石; ●知道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生成过程; ●知道化石和煤层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从了解岩石的生成,意识到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以多媒体激趣,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 1、播放课件,欣赏大自然中由岩石组成的美景。 2、谈话: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3、学生发言。 4、谈话: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那么,你对岩石了解多少呢?把你对岩石的了解写在活动记录上。 5、学生填写活动记录。 6、组织交流学生关于岩石的已有知识。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蓝色的树叶》说课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