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事件

合集下载

第七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案例

第七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案例

第七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案例土壤污染是指在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或污染物质的现象,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少土壤污染的影响,人们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三个土壤污染防治的案例,并探讨其防治效果。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在当地的一个化工厂发生了一次重大泄露事故,导致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泄漏到土壤中。

这些毒性化学物质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壤,使得土壤无法用于农业和其他生产活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决定采取土壤修复措施。

他们首先将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清理,然后使用生物修复技术。

通过在受污染土壤中引入一些专门吸收有毒物质的植物,例如铁菊和石南等,来减少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含量。

此外,他们还采用了土壤通气技术和生物激活剂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进一步分解有毒物质。

经过数年的努力,这个地区的土壤质量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可以用于农业生产。

第二个案例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

在这个城市的一个工业园区,长期存在着土壤污染问题。

这个园区的大部分土壤受到了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决定进行土壤修复工作。

他们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壤清理工作,将受污染的土壤挖掉并运到专门的处理场所进行处理。

然后,他们使用了一种叫做土壤氧化物的物质来吸附和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此外,他们还在受污染地区种植了一些耐油和耐重金属的植物,例如杂草和铬黄等,以进一步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工业园区的土壤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第三个案例发生在巴西的一处农田。

由于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个农田的土壤严重受到了污染。

为了恢复土壤的健康,农民们开始采取有机农业方法。

他们停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并使用天然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代替。

此外,他们还对农田进行了通风和复壮处理,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农田的土壤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以上这些案例表明,采取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质量,并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土壤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土壤污染事件应急预案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土壤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目的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土壤污染事件,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措施和管理流程,以及资源调配计划,以便在事件发生时快速、灵活地响应和处理。

该应急预案的范围包括土壤污染的防范、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资源调配、沟通和协调机制、培训演练计划等方面。

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应建立一支由相关专家和机构代表组成的土壤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编写团队。

该团队应包括土壤污染领域的专家、环境监测机构代表、应急管理机构代表、政府部门代表等,以确保预案的编写符合科学、合法和规范的要求。

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在编写应急预案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了解土壤污染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和潜在影响。

评估和分析的内容包括土壤污染源、可能的污染物种类及其特性、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口分布情况等。

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可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制定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基于风险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制定土壤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

应急响应流程应包括事件监测与预警、信息报告与接收、责任部门确认、应急资源调配、现场处置和监测、危险物质处理、评估与监督等环节。

具体而言,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前确定各个环节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预案执行要点。

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编写应急预案时,需要制定资源调配计划,明确各类资源在应急响应中的使用和分配方式。

资源调配计划包括物资储备、人员调配、技术支持、通讯设备等各方面的资源准备和调动措施。

此外,还要建立与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机制,确保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

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在应急预案中,沟通和协调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编写应急预案时,要明确各级责任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方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应急指挥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和协调指挥的高效运作。

7. 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为了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

土壤污染案例一

土壤污染案例一

土壤污染案例一1992年10月和1993年5月,在未经有关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发生了辽宁省沈阳冶炼厂两次非法向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转移有毒化工废渣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案件。

转移的废渣中含有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等10多种有毒物质332吨。

这些有毒物质使穆棱河下游约2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土壤、植物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以土壤和植被受到的污染和破坏最为严重,残留在废渣堆放地及周围的砷、铜、铅、钢等重金属污染平均超标为75倍,其中砷的超标指数最高,是103倍。

废渣倾倒现场寸草不长,26棵20厘米直径树木枯死,地表裸露面积达500平方米,大约7公顷地表植物受到较严重污染,污染深度0-140厘米。

经预测,在自然状况下,要想将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大概需要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上。

鸡西市法院于1995年12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沈阳冶炼厂和鸡西市化工局限期对污染损害进行治理,如逾期不治理,则将治理费用185.5万元付给原告进行治理,并判决两被告偿还原告经济损失、环境补偿费和人体健康检查费共计90万元。

第一,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引起的污染。

这是因为土壤是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存放地点,美国每年约有1.3亿吨固体垃圾废弃物堆放到城郊的农田里,英国每年需要处理的家庭垃圾为1500万吨。

城市垃圾堆集成灾,可占用农田,使鼠类、蚊蝇孳生,还可以污染水源、恶化空气。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构成了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土壤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是1970年英国研究证明的。

据估计工业用原料有50%左右最后变成废弃物,其中约有15%可能是有害的。

第二,农药、化肥引起的污染。

为了保证粮食及其它农作物增产,农药是必不可少的。

但农药虽然能杀灭害虫,却又危害人体。

目前造成土壤污染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农药,其他尚有铅、汞、砷等农药制剂以及某些特异性除莠剂。

氮磷等化学肥料,凡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未被根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水,成为潜在的环境污染物。

土壤污染案例

土壤污染案例

土壤污染案例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的化学物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造成土壤功能丧失或降低,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土壤污染案例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典型的土壤污染案例。

1. 铅污染案例。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由于长期工业生产和不当的废弃物处理,土壤中铅含量超标严重。

铅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具有严重危害。

铅污染的土壤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人们的饮食安全。

同时,铅还会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2. 石油污染案例。

石油污染通常是由于石油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意外泄漏或排放导致的。

一旦土壤被石油污染,将会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从而破坏土壤的生态功能。

石油污染还会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导致土壤贫瘠,无法种植作物。

同时,石油污染还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威胁,引发水资源污染。

3. 农药污染案例。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但过量或不当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污染。

农药污染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的死亡,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

同时,农药还会残留在农作物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农药污染还会对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养分造成破坏,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4. 工业废弃物污染案例。

工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如果不得当处理,会导致土壤污染。

工业废弃物中的重金属会在土壤中积累,对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造成破坏。

有机物质会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导致土壤贫瘠。

工业废弃物污染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案例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土壤污染,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工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的监管,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我国土壤生物污染事例

我国土壤生物污染事例

我国土壤生物污染事例
甘肃铅污染事件2006年9月12日,甘肃铅污染事件,造成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水阳乡新寺、牟坝两个村354人血铅超标,因血铅超标问题住院的群众共179人。

其中14岁以下171人,14岁以上的8人。

造成血铅超标事故的徽县有色金属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周边400米范围内土地已经全部被污染。

经过陇南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对徽县有色金属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周边400米范围内的7个监测点进行的土壤总铅浓度的初步监测,发现:1—5厘米表层土壤总铅浓度为16—187毫克/千克,超出背景值83—246倍;15—20厘米耕层土壤总铅浓度有3个监测点高出背景值69—18倍,有两个高出背景值52—122倍。

土地污染的案例

土地污染的案例

土地污染的案例【篇一:土地污染的案例】2010 年到 2015 年土壤污染事件 2011 日本核辐射事件 2011 年 3 月11 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1 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日本政府 13 日承认,在大地震中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 2 号机组可能正在发生“事故” ,2 号机组的高温核燃料正在发生“泄漏事故” 。

该核电站的 3 号机组反应堆面临遭遇外部氢气爆炸风险。

2011 年 3 月13 日,共有 21 万人正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

,福岛核电站事故后 3~4 天内放射出的铯 137 的总量,相当于被定义为 7 级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 10 天内泄漏总量的 20~50%。

2012 广州番禺菜地用有害物垃圾堆肥“震惊了、哭了,很伤心!也很愤怒!广州番禺区华南板块八成以上蔬菜基地,都是直接采用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做底肥?”12 月下旬,狮子会环保执行主席姜喜成在微博发布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几天后,官方对广州番禺金山村菜地土壤的重金属检测结果显示,两个样本的镉分别超标 0 .59 毫克/千克和 0 .659 毫克/千克,合百分比大约为 197%和 220%,此外还有一个样本的铬微超。

专家表示,镉含量过高,需采取修复技术。

2013 镉大米 2013 年 5 月,湖南省攸县 3 家大米厂生产的大米在广东省广州市被查出镉超标事件经媒体披露。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了顺德市场大米检测结果,在销售终端发现了 6 家店里售卖的 6 批次大米镉含量超标;在生产环节,发现 3 家公司生产的 3 批次大米镉含量超标;在流通环节抽检了湖南产地的大米。

在抽检的 27 家杂货铺、食品店、购物中心中,共有 6 家店里的大米镉超标。

这 6 家店里的镉超标大米都是湖南大米。

另外,在生产环节,顺德市监局还查出了一批原料来自江西、广东乐昌,而在顺德加工的镉超标大米。

在 6 家被公布的大米生产厂家中,有 3家来自湖南攸县。

土壤污染防治案例 - 副本

土壤污染防治案例 - 副本
• 而在麦收之时,空气侠再次到新乡市监督镉麦农地流转的情况,并随机在牧野区、凤泉区已经收割、 尚未收割的不同地块取了12个小麦样品。检测结果显示,12个随机的小麦样品全部超标,出现从1.7倍至 18倍不同程度的超标。
• 根据资料显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显示本地的小麦“镉”含量超标发生了,2016年也经过一次检测。 • 这里位于新乡市的西北近郊,聚集着河南环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新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 第十六条 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
下列农用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 (一)产出的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的;. . . . . .(五)有毒有害 物质生产、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周边的. . .
• 第七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或者可
能造成严重土壤污染的,或者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被隐匿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土 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有关设施、设备、物品。
3.法律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方
• 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
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 罚款,并可以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 五日以下的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1.事件简述
• 2017年3月23日,环保公益组织“好空气保卫侠”在河南新乡市凤泉区块村营村南开发区河边的麦地取

污染土地治理案例分析

污染土地治理案例分析

污染土地治理案例分析案例名称:污染土地治理案例—黄村煤矿废弃地污染事件事件时间:2008年至2010年案例背景:黄村煤矿位于中国某城市郊区,成立于1956年,经营期间产生大量煤矸石和尾矿渣,并未得到妥善处理,导致废弃地污染严重。

废弃地面积约1000亩,距离城区约5公里,在2008年雨水冲刷下,有大量污染物流向周边农田和地下水,引发环境污染事件。

事件经过:2008年:大雨冲刷引发污染物扩散在2008年大雨冲刷下,黄村煤矿废弃地中积存的大量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被冲刷入附近土壤、地下水和周边农田,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农作物长势受到严重影响。

2009年:环保部门介入调查当地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展开对黄村煤矿废弃地污染事件的调查。

调查发现,黄村煤矿废弃地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环保部门决定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治理方案,防止进一步扩散。

2009年至2010年:治理行动开展当地政府成立了由环保部门、农业、土地和城建部门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针对废弃地已造成的污染,制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

治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土地清理:清理废弃矿坑上的煤矸石和尾矿渣,减少污染物源头;2.土壤修复: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式对受污染的土地进行修复,减少或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3.地下水治理:通过铺设水利设施和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废弃地产生的污染物全部收集处理;4.农田恢复:清理受污染的农田,并进行土壤修复,恢复土地的农业使用价值。

2010年: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约两年的治理行动,黄村煤矿废弃地的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治理后,废弃地逐渐恢复成农田和绿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浓度大幅下降,周边地下水水质也得到改善。

治理行动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保护了居民的健康权益。

律师点评:黄村煤矿废弃地污染事件是典型的污染土地治理案例。

此案例中,环保部门、政府和相关部门展开了联合行动,制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并按照方案逐步落实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铅污染事件
2006年9月12日,对徽县有色金属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周边400米范围内的7个监测点进行的土壤总铅浓度的初步监测,发现:1cm-5cm表层土壤总铅浓度为16毫克-187毫克/公斤,超出背景值0.83-2.46倍;15cm-20cm耕层土壤总铅浓度有3个监测点高出背景值0.69-1.8倍,有2个高出背景值5.2-12.2倍。

甘肃徽县水阳乡区域土壤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发育于排水良好地形部位的半淋溶型潮褐土土壤。

其成土母质富含石灰,成土过程处于脱钙阶段,是具有黏化和钙质淋移淀积特征的土壤。

全剖面通常由腐殖质淡色表土层、淀积黏化层、钙层及母质层构成。

在冶炼厂3-4平方公里范围内,pH在5.65-7.94之间,有机质含量在0.91-4.69%范围之间,粉粒和砂粒的比例大约占95%。

土壤中含有CO32-、OH-等阴离子可与Pb2+形成溶解度很小的正盐、复盐及碱式盐,尤其是当土壤pH=6以上时,铅能生成溶解度更小的Pb(OH)2;有机质对铅的吸附作用,并随pH增加而增强;黏土矿物对铅有很强的专性吸附能力,被黏土矿物吸附的铅很难解吸,植物不易吸收。

土壤中的铅浓度与土壤腐殖质含量呈正相关。

腐殖质对铅的络合能力及其络合物稳定性,均随土壤pH值上升而增强。

潮土和潮褐土中交换态铅均随pH值升高而减少,并呈极显著负相关。

对土壤Pb的影响研究时发现,当土壤的pH值由较低变为接近中性时,溶液中的有机Pb急剧增高。

铅可生成+2、+4价态的化合物,土壤环境中的铅通常以二价态难容性化合物存在,如Pb(OH)3、PbCO3、PbS等,而水溶性铅含量低。

因此,铅在土壤剖面中很少向下迁移,多滞留在0~15cm 表土中,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铅含量逐渐下降。

但当土壤溶液pH<5.2时,pH值越低,土壤中铅的溶解度、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越高。

土壤溶液pH值不仅决定各种矿物的溶解度,而且影响土壤溶液中各离子在固相上的吸附程度。

随土壤pH值升高,铅在土壤固相上的吸附量加强。

由于此案例的土壤是半淋溶型潮褐土、土壤pH处于中性偏碱并且处于排水良好地形,因此土壤中含有Ca、Fe、H2O、CO32-等,则可能发生:○1Pb2+和 CO32-生成稳定的PbCO3沉淀、○2Ca在有H2O存在时会与CO32-反应生成难溶的CaCO3沉淀、○3碱性条件
下,Pb2+和OH-反应生成稳定的Pb(OH)2沉淀、○4碱性条件下,Fe和O2与H2O反应生成FeOH3沉淀……当反应○2、○4出现时,则会抑制反应○1、○3,导致被化学固定的铅重新溶解出来而释放出来成为水溶性铅。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自然生长植物或遗传工程培育植物修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的技术总称。

它通过植物系统及其根际微生物群落来移去、挥发、或稳定土壤环境污染物,已成为一种修复金属污染土地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铅污染的植物提取法是指利用铅的超富集植物通过吸收和运转过程将土壤中的铅转移储存在地上部分,随后收获地上部分并集中处理,通过连续种植此植物就可以使土壤中铅的含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优点:治理成本低廉;治理过程不破坏土壤的结构,植物利用太阳能,不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还能美化环境;后期处理简便并能回收利用铅获得收益;修复过程一般没有二次污染;在修复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土壤肥力增加的过程,被修复过的土壤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缺点:修复过程相对而言较为缓慢;植物提取所用的超富集植物往往生物量较小;植物修复的选择性和复杂性;对土壤的自然和人为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中国知网:徽县水阳乡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分布及土壤整治规划研究、徽县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污染评价
笔名:当然是选择原谅ta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