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的方案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1.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2.监测项目及频次(1)空气监测: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口腔科、母婴同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静配中心、导管室、介入室、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室等每季度监测一次。
(2)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监测: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静配中心、导管室、介入室、口腔科、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等每季度监测一次。
(3)使用不稳定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现配现用,并在每次配制后进行浓度监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4)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每季度做生物监测;浸泡灭菌的内镜应每月做生物监测。
(5)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物理监测每锅做、化学监测每包做、常规生物监测做每周做,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6)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监测:物理监测每次做、化学监测每包做、生物监测每天使用时应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
(7)环氧乙烷灭菌的监测:物理监测每次做、化学监测每包做、生物监测每灭菌批次应进行。
(8)紫外线灯的监测:分日常监测和灯管辐照强度监测。
日常监测是指科室日常使用的监测记录,包含消毒时间、消毒地点、累计时间、灯管清洁等项目。
灯管辐照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9)血液净化系统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每月1次,细菌总数<100cfu/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季度1次,透析用水内毒素<0.25EU/ml;透析液内毒素<0.5EU/ml;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1次。
化学污染物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和游离氯的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
(10)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随时对其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3.不推荐医院常规开展灭菌物品的无菌检查,当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医院感染事件与灭菌物品有关时,进行相应物品的无菌检查。
江苏省江苏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验收标准

江苏省江苏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验收标准
(2020年版)
江苏省卫生厅
二○一○年元月
评判标准说明
一、评判标准共分三个部分:组织治理〔200分〕;建筑布局及设施、设备耗材〔300分〕;质量治理〔500分〕。
二、评判标准共1000分:850分以上为合格。
〝质量治理〞单项得分低于350分,那么为不合格。
三、2020年1月1日后,新建、改〔扩〕建的消毒供应中心〔室〕如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予发放«消毒供应中心〔室〕合格证»。
四、消毒供应中心〔室〕工作区域划分显现明显交叉、逆流,予以一票否决。
五、本标准考评方法中的〝查阅资料〞以查核相关原始文件、记录、登记、统计等,一样不以复印件为据。
六、每项分值均以扣完本项差不多要求标准分为止,不倒扣分。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SOP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SOP
江苏盛泽医院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一、采样前准备
1、与微生物联系,申领消毒不好的空气培养皿。
空气培养皿大盖在下,小盖在上。
2、须要取样的房间搞好消毒或是中氧,并停用门、窗,摆指示牌,严禁人员步入。
3、科室
专人负责管理,取样前搞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取样时间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
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三、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1、平皿放置要求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置放各取样点,取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取样时空气培养
皿小盖在下,大盖在上,将平皿砌关上,扣放于平皿旁,曝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及时下架。
2、布点图
(1)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1)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应距墙壁1m处为;
2)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
(2)使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1)手术区万级,周边十万级
2)手术区百级,周边区千级
1)标本载运专人负责管理,载运途中防止培养皿污染。
2)空气培养皿大盖在下,小盖
在上。
五、结果排序(微生物室)
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平板曝露法按照平均值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曝露时间六、结果认定。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08.10.21•【字号】苏食药监市[2008]259号•【施行日期】2008.10.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苏食药监市〔2008〕259号2008年10月21日)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局:为全面贯彻实施《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监管,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现将《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全省各级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储存、调配的全过程。
第三条各级医疗机构应依据本规范对本单位药品的购进、储存、调配等环节实行质量管理,建立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制度、过程管理和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有效运行。
第四条凡是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设立药房(柜)或药库。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五条医疗机构负责人应保证本单位严格执行药品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单位使用药品的质量承担领导责任。
药剂科负责人、药品质量管理负责人或专职药品质量检查员对本单位使用药品的质量承担直接责任。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或药事管理小组。
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指导、协调本单位的药品管理、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等药事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药事管理中的重大事宜。
第七条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负责人或专职药品质量检查员行使质量管理职能,并对本单位使用的药品质量行使否决权。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 )》、《医疗机构空气净化规范(WST 368-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等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自 1月1日起实施。
一、监测标准(一)采样和检查原则1.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 h;若样品保存于O℃~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h。
2.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3.I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它洁净场所。
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它普通住院病区等。
Ⅳ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1.手术器械:每月随机抽取消毒供应中心机械清洗、手工清洗的手术器械;将器械分为平面类、关节类、管腔类、结构复杂类四种类型,每类器械随机抽取5个清洗后样本进行ATP检测。
1.1采样时间:手术器械清洗后。
1.2采样部位:手术器械全表面。
1.3手术器械检测方法:1.3.1采样:对器械的全部表面进行采样。
1.3.2激活/震荡:将采样棒蓝色末端彻底按压进入管腔内液体中,激活反应水平窄幅震荡5秒钟。
1.3.3测量:将采样棒放入荧光检测仪中读取数值。
2.内镜:将内镜分为灭菌内镜、高水平消毒内镜两种类型分别抽样检测;每季度抽取科室25%内镜数量进行ATP监测。
2023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2023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旨在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为规范监测工作。
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特制定本方案。
二、监测范围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23)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23)3.医疗机构空气净化规范(WST368-2023)4.医院清白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23)5.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6.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三、监测方法及频次1.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沉降法或空气采样器法。
每季度一-次。
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用表面涂抹法或棉拭子擦拭法,每季度一次。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采用棉拭子擦拭法。
每季度一-次。
4.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模拟使用法或真实使用法,每季度一-次。
5.化学消毒剂浓度监测:采用试纸法或仪器法,每日一次或每周一-次。
6.污水处理效果监测:采用试纸法或化学分析法,每日- -次或每周-次。
7.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监测:采用化学分析法或仪器法,每日- -次或每周一次。
四、监测结果分析与报告1.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2.每季度形成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报告,报送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
3.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
五、监测人员培训与考核1.对参与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学握正确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2.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符合要求。
3.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再培训和考核,以保持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六、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对监测试剂和消耗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质显和稳定性。
江苏省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方案

5.院感事件发生起数______________,死亡人数________________%。
是否与消毒、隔离不严有关(是、否)。
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格数
监测数
监测结果(cfu/m3)
合格数
监测数
监测人:
审核人:
二、医护人员手
医院名称
级别
监测时间
I类环境
Ⅱ类环境
Ⅲ类环境
监测结果(cfu/cm2)
合格数
监测数
监测结果(cfu/cm2)
合格数
监测数
监测结果(cfu/cm2)
合格数
监测数
监测人:
审核人:
表三、环境物体表面
医院名称
级别
监测时间
I类环境
Ⅱ类环境
(1)监测项目:细菌总数、致病菌
(2)采样数量:5~10份
(3)方法依据:GB15982-1995及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5、灭菌物品
(1)监测项目:无菌试验
(2)采样数量:5~10份
(3)方法依据:GB15982-1995及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6、紫外线杀菌灯
(1)监测项目:紫外线辐照强度
附件1:
江苏省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方案
为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掌握消毒质量和感染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引起感染的重点部门或环节开展监测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科学、规范、统一,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项目及方法依据
江苏省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规范 xg

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手
卫生手清毒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的
消
毒
外科手消毒
效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果
监
测
不能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 采样时间
•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 时进行采样。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
监测频率:
皮肤黏膜消毒液、消毒剂每
月监测一次
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如
戊二醛)
结果判断: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 ≤10cfu/ml(安而碘、75%乙醇)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 ≤100cfu/ml(含氯消毒剂、过 氧乙酸)
采样方法: 用无菌注射器按无菌操作方法 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无 菌试管中。
❖ 包内化学指示卡,可以准确反映灭菌的时间、 温度和饱和蒸汽的综合变化,是鉴定每一个包 裹内部的情况,指示剂与对照色块颜色相符, 表示灭菌彻底。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B、化学监测
③、B-D试验(空锅试验),需每日一次
➢对于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 每日空锅做B-D试验。
➢目的: 检测灭菌器内空气排除效果
用;指示卡应获得
强度≥180μW/cm2
卫生部消毒产品卫
为合格。
生许可批件,并在
有效期内使用。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
使用前
√
合格
紫外线消毒
每季度监测一次 各科室负责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部负责抽查
空气消毒机
作用原理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过滤、紫外 线、静电吸 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江苏省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方案为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掌握消毒质量和感染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引起感染的重点部门或环节开展监测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科学、规范、统一,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项目及方法依据1、室内空气(手术室、监护室、烧伤病房、层流病房、产房与母婴同室、治疗室、换药室、血液透析室等)(1)监测项目:细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2)采样数量:5~10份(3)方法依据:GB15982-1995及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使用中消毒液(内窥镜室、产房与母婴同室、注射室、传染病门诊与病房、检验科与血库、口腔科)(1)监测项目:有效成份含量、污染菌量(2)采样数量:3~6份(3)方法依据:GB15982-1995及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3、医护人员手(手术室、监护室、烧伤病房、产房与母婴同室、注射室、治疗室、检验科、供应室无菌区等)(1)监测项目:细菌总数、致病菌(2)采样数量:5~10份(3)方法依据:GB15982-1995及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4、环境物体表面(层流病房、产房与母婴同室的护理台面、传染病房与门诊、检验室、监护室、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等)(1)监测项目:细菌总数、致病菌(2)采样数量:5~10份(3)方法依据:GB15982-1995及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5、灭菌物品(1)监测项目:无菌试验(2)采样数量:5~10份(3)方法依据:GB15982-1995及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6、紫外线杀菌灯(1)监测项目:紫外线辐照强度(2)采样数量:5~20份(3)方法依据:GB15981-1995及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7、灭菌器(1)监测项目:生物监测、化学监测(2)采样数量:1份以上(3)方法依据:GB15981-1995及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8、医疗器械(内窥镜、口腔科器械等医疗器械)(1)监测项目:细菌总数及致病菌(2)采样数量:5~10份(3)方法依据:GB15982-19959、透析液(1)监测项目:细菌总数及致病菌(2)采样数量:2~5份(3)方法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0、医院污水(根据情况决定)(1)监测项目:粪大肠菌群、总余氯(2)采样数量:1份以上(3)方法依据:《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二、检测评价依据1、《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2、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3、《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0.114、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5、《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三、职责分工1、省级:制定全省监测工作方案,对江苏省人民医院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行消毒质量监测,一年两次,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督查全省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情况,汇总统计全省的监测资料,分析危险因素,提出控制措施,指导下级工作。
2、省辖市:根据省监测工作方案计划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辖区内市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监测覆盖率达100%;每年监测二次。
并指导县级疾控中心消毒质量监测工作。
3、县级:根据上级监测工作计划与实施细则,实施辖区内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监测,监测覆盖率达100%;县级医院每年监测二次,县级以下医院每年监测一次。
__________市、县(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一、空气监测人:审核人:未来4二、医护人员手监测人:审核人:未来5表三、环境物体表面监测人:审核人:未来6四、使用中消毒液(含灭菌剂)监测人:审核人:未来7五、灭菌器监测人:审核人:未来8六、紫外线杀菌灯监测人:审核人:未来9七、灭菌物品监测人:审核人:未来10八、医疗器械(内窥镜、口腔器械等)监测人:审核人:11九、透析液监测人:审核人:12十、医院污水监测人:审核人:13___________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结果汇总表注:本表中所示的Ⅰ类、Ⅱ类、Ⅲ类环境为GB15982-1995中规定的环境类别。
各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检测结果的汇总表于当年10月底前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4附件2:江苏省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方案(试行)一、目的:为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了解医院感染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医院消毒质量和院感监控水平,促进医院消毒质量的提高,对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方法合理选择与使用进行效果评价和指导,对院感重点科室的消毒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和指导。
二、监测范围:在南通、连云港、无锡三市分别选择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各1所开展监测工作。
三、监测内容、方法与结果评价:(一)基本情况:1、医院概况:归属关系与等级,医护人员数,人员组成,床位数,日平均门诊量。
医院感染控制体系是否建立,运转好坏,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附表1)。
2、医院感染控制科基本情况:感染控制科的主要职责,人员情况一览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第一学历、最后学历、在感染控制科工作年限),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附表2)。
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监测人员基本情况:医院感染控制所在部门,主要职责,人员情况一览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第一学历、最后学历、在感染控制科工作年限),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附表3)。
(二)院内感染发病情况:1、当年发病情况:1)院内感染发病情况一览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原发疾病名称、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科室(或工作科室)、继发感染疾病名称、继发感染发病日期、病程、转归、实验室检测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免疫学检测结果、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诊断者、记录者(附表4)。
2)当年逐月各科室院内感染发病数、发病率。
2、历年发病情况:1)历年重大院内感染事件:当年的调查处理报告2)历年发病率(三)医院清洁、消毒情况(附表5、附表6):1、手术室:1)空气:分别监测消毒后无人、有人条件下空气中微生物总数,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物体表面:监测消毒后物体表面微生物总数,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使用消毒剂的种类、批件号、有效期。
3)外科手:监测消毒后外科手微生物总数,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使用消毒剂的种类、批件号、有效期。
2、供应科:1)布局与规模:布局是否合理,灭菌器的种类、容积、数量。
2)灭菌前的清洗:清洗方法,是否按《消毒技术规范》的方法清洗,清洗效果是否可靠。
3)压力蒸汽灭菌器:用生物指示剂对每一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灭菌效果,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按《消毒技术规范》。
统计医院当年每锅的化学指示剂监测率、合格率,每天的B-D试验监测率、合格率。
4)灭菌物品的保存:储存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灭菌物品是否都在储存柜,又无超期发放。
3、传染病房:1)病房分区、设施:重点监测是否按病种分区、三区两带的划分,洗手设施、消毒设施、空气处理设备。
2)污染物的处理:收集、转运、储存、处理。
4、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传染病专科门诊:1)分区、设施:重点监测是否按病种分区、各区三区两带的划分,洗手设施、消毒设施、空气处理设备。
2)污染物的处理:收集、转运、储存、处理。
5、特殊医疗器械:1)内镜:是否按《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设置了清洗室、保存柜,清洗消毒设备是否齐全,内镜室最高日接诊量、内镜数、工作时间,清洗消毒人员培训情况,操作过程是否合格,登记情况,消毒后菌落数。
2)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剂、消毒后菌落数。
3)血透机和血透器:消毒剂、消毒后菌落数。
(四)防护:1、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传染科医务人员、相关科室清洗消毒人员、检验科人员的常用防护措施。
2、个人消毒、防护用品种类、消耗量。
(五)抗生素的使用情况:1.用药的原则:1)主要用药依据:症状、药敏试验、其他。
2)联合使用情况:两种、三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百分率。
2.常用抗生素种类医院当年逐月使用抗菌素的名称与数量,在内科、外科、儿科各抽查10例住院病人是否使用了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使用原因。
(六)致病菌和耐药菌株监测:致病菌和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的方法酌情采用VTEK、DISC、MIC和MBC方法。
1、医院常见致病菌和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检测菌株:呼吸道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分枝杆菌、MRSA等。
检测地点:ICU病房、普通病房、传染病房检测地点:每一个医院30个点以上。
2、常见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谱:1).常见致病菌对各种主要抗生素的耐药性分布2).多重耐药情况3).耐药机理(有条件时进行)(七)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处理方式:集中交专门机构处理、医院自己分散处理、混合处理。
如为集中处理:1、收集:制度是否建立、污物袋和锐器盒、效果。
2、转运:是否专人、转运线路是否合理。
3、储存:储存场地的条件、储存时间。
4、处理:处理单位与协作方式。
如为分散式处理:1、各种废弃物的消毒方式:2、一次性注射器的及时毁形方式:附表1-1 医院基本情况调查记录医院名称_________________ _ 行政主管部门医院等级___________ 调查时间_______1.医院总人数________人,医护人员数_______人。
床位数日平均门诊量年营业额2.医院感染监测组织(有/无),专职人数______人,兼职人数________.3.控制医院感染计划、方案、总结与分析(1)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计划(有/无)(2)总结与分析资料(有/无)(3)全院各项监测结果公布(是/否)(4)监测控制结果的“月报、年报”报当地卫生行政(有/无),报CDC(有/无),报省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中心(有/无)。
(5)参加省、部、院感监测网络(是/否)。
4.监测结果(1)开展监测的部门数__________,占全院部门数的_________%。
(2)监测病例数_____________,占全部病例数的_____________%。
(3)院感病例数_____________,感染率________________%。
5.院感事件发生起数______________,死亡人数________________%。
是否与消毒、隔离不严有关(是、否)。
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消毒药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索证、监测、处理(1)消毒剂品种______种,索证________种,无证_________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