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教版八年级语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翻译

部教版八年级语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翻译
部教版八年级语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翻译

部教版八年级语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部教版八年级语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1),去年天气旧亭台(2)。夕阳(3)西下(4)几时回?

无可奈何(5)花落去,似曾相识(6)燕归来。小园香径(7)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文中文翻译

Unit1 Section A 公交司机和乘客一起救护老人 昨天上午9点钟,当26路公交车在中华路行驶的途中,司机看到一位老人正躺在路中,一位妇女正在老人身边大声呼救。 这位24岁的公交司机王平,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停下了车。他从车上下来,询问那位妇女发生了什么事。她说这位老人有心脏病,需要送往医院。王先生知道他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他告诉(车上的)乘客他必须送老人去医院。他希望大多数或者全部乘客下车等下一班车。但令他惊讶的是,所有的乘客都同意和他一起去(医院)。部分乘客帮助王先生把老人搬到车上。 多亏了王先生和乘客们,医生们及时挽救了那位老人。一位乘客说:“许多人不想帮助别人是令人痛心的,因为他们不想惹上麻烦。但是这位公交车司机没有考虑自己,他只考虑去救人。” SectionB 他失去了胳膊但是仍然登山 阿伦罗尔斯顿是一位对登山感兴趣的美国人。作为一名登山者,阿伦习惯于冒险。这是他做的刺激的危险运动之一。有好多次因为事故,阿伦险些丢掉性命。在2003年的4月26日,当他在尤他州登山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在那一天,当阿伦独自在山里登山时,他的胳膊被一块2000千克的石头压在了下面。因为他的胳膊拿不出来,所以他在那里困了五天,希望有人能够发现他。但是当他的水喝光以后,他知道他将不得不做点事情来挽救自己的生命。那时他还不准备死。所以他用刀子切除了自己一半的右臂。然后,用左胳膊对自己进行了包扎,以至于不会失血过多。完成这些以后,他爬下山,寻求帮助。 失去胳膊以后,他写了一本书《在顽石与绝境之间》。这就意味着你在一个艰难的似乎无法走出的境地中。在这本书中,阿伦讲述了做正确决定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命运的重要性。他对登山的挚爱如此的强烈以至于经过这次经历后,他仍然继续登山。 我们有和阿伦一样的勇气吗?让我们在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顽石与绝地间”的境地前考虑一下,在我们不得不做出生与死的选择前考虑一下。 Unit2 SectionA 学生志愿者 来自河畔高中的马里奥格林和玛丽布朗每周拿出几小时去帮忙朋友。 马里奥喜欢动物,想成为一名兽医。每周六的上午,他在一家动物医院做义工。马里奥相信通过做义工能够帮助他得到将来梦想的工作。他说:“做义工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是我想了解更多关于如何照顾动物的知识。当我看到动物们变得健康以及它们的主人脸上的快乐表情时,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 玛丽是一位读书爱好者。在她四岁的时候,就能够自己读书。去年,她决定尝试做一个课后读书活动的志愿者。她仍然在那里一周一次帮助儿童们学习读书。“儿童们坐在图书馆里,但是你能在他们眼睛里看到,通过每一本新书,他们正在踏上不同的旅途。在这里做义工,对我来说实现了梦想。我能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同时可以帮助比尔呢。”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备课本冀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1、故乡 一、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用生动的肖像描写和对比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写法。 2.了解本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方法。 3.理解鲁迅先生通过写回故乡的一段经历,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可悲隔膜,表达了自己渴望改变现实、渴望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教学难点 1.以中心事件为线索结构文章。 2.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深刻含义。 三、知识点 1.“教学重点”1、2所列内容。 2.景物描写的作用。 3.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 4.生字、生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搬家,亲眼看到离别多年的故乡破败不堪,农民生活十分穷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便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写的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作者又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 选自《呐喊》(小说集)。(《百草园》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练习: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浙江________人,我国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________、________,这两篇文章均出自散文集________。 《故乡》一文的线索是________,故事背景是________。 答案: 《呐喊》鲁迅周树人绍兴文学思想革命《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辛亥革命后十年 2.速读全文,熟悉情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专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专题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1.《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国昆虫学家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2.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来做巢穴的盖子。 3.法布尔一反常规,用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4.《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的世界,读来情趣盎然。在作者的笔下,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5.《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之美誉。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1. 国记者深入延安,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 2.《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和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他还搜集了大量有关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3.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完整word)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文翻译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文翻译 篇一:最新人教版八下英语翻译1-10 单元 2d 莉萨,你好吗?我头痛,并且脖子不能动。我该怎么办?我应该量体温吗?不,听起来不像是你发烧。周末你做什么了?我整个周末都在玩电脑游戏。那很可能就是原因。你需要离开电脑休息几次。是的,我想我是一个姿势坐得太久没有移动。我认为你应该躺下休息。如果明天你的头和脖子还痛的话,就去看医生。好的。谢谢,曼迪。 3a 昨天上午九点,26 路公交车正行驶在中华路上,这时司机看到一位老人躺在路边。 在他旁边的一位妇女在喊救命。公交车司机,24 岁的王平,没有多想就停下了公交车。他 下了车并且问那个妇女发生了什么事。她说那个人有心脏病,应该去医院。王先生知道他必须快点行动。他告诉乘客他必须送老人去医院。他希望大部分或全部乘客下车去等下一辆班 车。但出乎他的意料,他们都同意和他一起去。一些乘客帮助王先生把那个老人移到公交车 上。 多亏了王先生和乘客们,医生及时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许多人因为不想有麻烦而不想 帮助别人,这令人难受,”一位乘客说。“但是这位司机没有考虑自己。他只考虑挽救一条生命。” 2b 他失去了手臂但还在爬山 阿伦?罗尔斯顿是一个对爬山感兴趣的美国人。作为一名登山者,阿伦习惯于冒险。这是关于做危险运动的令人兴奋的事情之一。有许多次,阿伦因为(意外)事故几乎失去生命。在2003 年4 月26 日,在犹他州登山时他发现自己在非常危险的处境。 在那天,当阿伦独自登山时,他的手臂被压在落在他身上的一块2000 千克的岩石下。因为他的手臂不能自由活动,他在那儿待了五天,希望有人会发现他。但当时他的水喝完了, 他知道他将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挽救自己的生命了。他不愿那天就死去。因此他用刀子切除了他的一半右臂。然后,他用左臂给自己打上绷带以至于他不会失去太多的血。这之后,他爬下山寻求帮助。 在他失去手臂之后,他写了一本名为《生死抉择》(又译作《生死两难》)的书。他的意思是“处于一个你似乎无法摆脱的困境之中。”在这本书中,阿伦讲述了关于做出明智抉择 和掌握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他对登山如此酷爱以至于即使这次经历之后他还继续爬山。 我们有和阿伦一样的勇气吗?在我们发现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之前以及在我们不 得不做出生死抉择之前,让我们来想想它。 二单元 2d 嗨,汤姆。我正在制订今年夏天在养老院工作的一些计划。真的吗?我去年夏天在 那儿工作了!哦,他们请你帮助做什么了?嗯??像给老人读报,或者只是与他们聊天这样 的事。他们给我讲过去的生活经历和过去是什么样子的。那听起来很有趣。是呀,许多的老人都很孤独。我们应该听他们说话并且照顾他们。对呀。我的意思是有一天我们也都会 老的。3a 志愿服务的学生 来自河畔中学的马里奥?格林和玛丽?布朗每周放弃几个小时去帮助别人。马里奥喜欢动物,他想成为一名动物医生。他每个周六上午志愿在一家动物医院工 马里奥相信这能帮助他在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这是艰苦的工作”他说,“但是我想学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翻译

1.p6 UNIT 1 3a:In ten years,I think I"ll be a reporter.I"ll live inShanghai, 十年后,我想我会成为一名记者。我将住在上海因为去年我去了上海,立即爱上了这座城市。上海真的是座优美的城市。作为一名记者,我想我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我想我会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住在一套公寓里,因为我不愿意独居。我会养宠物,因为我妈妈讨厌宠物,况且公寓太小;所以我现在一个宠物也没有。十年后,我会拥有许多不同的宠物。我可能甚至养一只鹦鹉!我也许每天去溜冰和游泳。工作日里,我每天打扮精干或许会着一身西装。逢到周末,我穿得更休闲些。我想我会去香港度假,甚至有一天我会去澳大利亚游览。 1.p8 UNIT 1 3a: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你认为你将会有属于自己的机器人么? 在一些科幻电影里,未来的人们都拥有自己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就像人类一样。他们帮助人们做家务和大多数令人感到厌烦的工作。 一些科学家相信将来会有这样的机器人。然而他们赞同者也需要花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成为现实。科学家们正在试图研制看似人类且能和我们作相同工作的机器人。一些日本的公司已经制造出能走路和跳舞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看起来非常有趣。 但是研究机器人的科学家詹姆斯怀特并不认同这类观点。他认为要让机器人向人类一样做事情是非常困难的。比如说,对一个孩子来说要醒来并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是很简单的。怀特认为机器人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其他的科学家并不赞成。他们认为在未来的25到30年间,机器人就能和人类谈话。 研究机器人的科学家们不只是在试图让机器人外观接近人类。比如说,现在已经有能在工厂工作的机器人了。这些机器人看起来就像巨大的胳膊。他们能一边又一遍重复简单的工作。人类不喜欢做这类工作而且容易对此感到厌烦。但机器人永远不会厌倦。 在未来,将到处都有更多的机器人,而人类要做的工作就更少了。新的机器人会有很多不同的形状。一些看起来像人类,其他的可能像蛇。在发生地震后,一种蛇形机器人能够帮助寻找建筑下埋着的人。这在现在看来还不可实现,但在一百年之前,电脑,太空火箭甚至电动牙刷也被视作不可能的存在的。我们永远都不能了解未来会发生什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着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 一、重点字词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文翻译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文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最新人教版八下英语翻译1-10单元 2d 莉萨,你好吗?我头痛,并且脖子不能动。我该怎么办?我应该量体温吗?不,听起来不像是你发烧。周末你做什么了?我整个周末都在玩电脑游戏。那很可能就是原因。你需要离开电脑休息几次。是的,我想我是一个姿势坐得太久没有移动。我认为你应该躺下休息。如果明天你的头和脖子还痛的话,就去看医生。好的。谢谢,曼迪。 3a 昨天上午九点,26路公交车正行驶在中华路上,这时司机看到一位老人躺在路边。在他旁边的一位妇女在喊救命。公交车司机,24岁的王平,没有多想就停下了公交车。他下了车并且问那个妇女发生了什么事。她说那个人有心

脏病,应该去医院。王先生知道他必须快点行动。他告诉乘客他必须送老人去医院。他希望大部分或全部乘客下车去等下一辆班车。但出乎他的意料,他们都同意和他一起去。一些乘客帮助王先生把那个老人移到公交车上。 多亏了王先生和乘客们,医生及时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许多人因为不想有麻烦而不想帮助别人,这令人难受,”一位乘客说。“但是这位司机没有考虑自己。他只考虑挽救一条生命。” 2b 他失去了手臂但还在爬山 阿伦?罗尔斯顿是一个对爬山感兴趣的美国人。作为一名登山者,阿伦习惯于冒险。这是关于做危险运动的令人兴奋的事情之一。有许多次,阿伦因为(意外)事故几乎失去生命。在2003年4月26日,在犹他州登山时他发现自己在非常危险的处境。 在那天,当阿伦独自登山时,他的手臂被压在落在他身上的一块2000千克的岩石下。因为他的手臂不能自由活动,

他在那儿待了五天,希望有人会发现他。但当时他的水喝完了,他知道他将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挽救自己的生命了。他不愿那天就死去。因此他用刀子切除了他的一半右臂。然后,他用左臂给自己打上绷带以至于他不会失去太多的血。这之后,他爬下山寻求帮助。 在他失去手臂之后,他写了一本名为《生死抉择》(又译作《生死两难》)的书。他的意思是“处于一个你似乎无法摆脱的困境之中。”在这本书中,阿伦讲述了关于做出明智抉择和掌握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他对登山如此酷爱以至于即使这次经历之后他还继续爬山。 我们有和阿伦一样的勇气吗?在我们发现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之前以及在我们不得不做出生死抉择之前,让我们来想想它。 二单元 2d 嗨,汤姆。我正在制订今年夏天在养老院工作的一些计划。真的吗?我去年夏天在那儿工作了!哦,他们请你

(完整)英语八年级(下)课文翻译

M1U1 托尼:呣…..好香啊。你做的比萨看上去不错。 贝蒂:谢谢!来一点尝尝? 托尼:好的。看上去不错,闻起来香喷喷的,呣,好吃。 大明:这上面是什么? 贝蒂:噢,是奶酪,想尝一块吗? 大明:啊!不用了,谢谢,我不喜欢奶酪。奶酪闻起来不新鲜,气味太大,吃起来有点酸。 贝蒂:嗯,我的巧克力饼干做好了,尝尝吧! 大明:谢谢!很甜,里面很酥软。 托尼:你是不是在做很多不同的食物啊?你看上去挺忙的! 贝蒂:是的。我做了比萨和饼干,现在我在做苹果派和蛋糕。 大明:苹果派听起来不错呢。我喜欢甜食,你知道的。我给你拿糖吧? 贝蒂:好。噢,你确定你拿的是糖吗?先尝一下,可能是盐。 大明:没拿错,是甜的,是糖。 托尼:这是什么?也是甜的。 贝蒂:是草莓酱,做蛋糕用的。 大明:太好了。每种东西都是甜丝丝的。我今天可真幸运啊! M1U2 玲玲: 你好! 谢谢你上次的来信,收到你的信真是太好了。真想马上见到你。 希望你能凭着照片在机场认出我来。我的个子比较高,留着一头金色短发,戴眼镜。为了旅行方便,我将穿牛仔裤和T恤,但我也会拿一件厚点的外套。我这里有你的照片,你非常漂亮,我想我们肯定能认出对方来! 谢谢你告诉我你的爱好,我俩的爱好非常相似!我花很多时间在学校和朋友弹奏古典音乐,我也喜欢舞曲——我喜欢跳舞。我也喜欢运动,尤其是网球。我哥哥在我们学校网球队,我为他感到非常自豪。他各方面都很优秀,而我不行。有时候考得不好,我会难过。我要更加努力。 你问我:“要来中国了,你有什么感受?”嗯,每当我要离开父母几天时,起初都会有点感伤。和陌生人一起的时候,我会很害羞,讲汉语时我会感到紧张,但是过几天就好了。当我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事情时,心里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选自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 jìng)阻遏(a)荻港(dí)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明(yù)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 颁发(bān)仲裁(zh?ng cái)遗嘱(zhǔ)巨额(?)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

人教版英语8年级下册课文翻译

P3 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 At 9:00 a.m. yesterday, bus No. 26 was going along Zhonghua Road when the driver saw an old man lying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A woman next to him was shouting for help. The bus driver, 24-year-old Wang Ping, stopped the bus without thinking twice.He got off and asked the woman what happened.She said that the man had a heart problem and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Mr. Wang knew he had to act quickly. He told the passengers that he must take the man to the hospital. He expected most or all of the passengers to get off and wait for the next bus. But to his surprise, they all agreed to go with him. Some passengers helped Mr. Wang to move the man onto the bus. Thanks to Mr. Wang and the passengers, the man was saved by the doctors in time. "It's sad that many people don't want to help others, because they don't want any trouble," says one passenger. "But the driver didn't think about himself. He only thought about saving a life."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文翻译

1.天气怎么样? 在春天你家乡的天气怎么样?你曾经听过天气预报吗?他们常常用什么表达?丹尼:大家早上好!我是正在播音的恐龙丹尼。今天天气怎么样?这是天气预报。今天是2月28日,星期五。今天有雪,而且很热。 詹妮:(她笑了)丹尼!下雪的时候天气不是热,是冷。 丹尼:对,天不热,没有雪,但多云。 詹妮:气温是多少? 丹尼:让我们看一下,白天将达到10摄氏度。 布莱恩:今天天气很温暖。春天要来了。丹尼,天要下雨吗? 丹尼:对!今天下午将有阵雨,也许会有雷雨。我可不希望这样!我害怕打雷。 詹妮:噢!多么奇怪的天气!现在谈论日出和日落。 丹尼:今天早上,太阳升起来了。今天晚上,太阳将落下。 詹妮:不,不!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 丹尼:今天早上太阳在7:25升起来,并将会在今天晚上6:09落下。 2天气转暖了

对于春天你了解什么?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亲爱的詹妮: 今天是3月1号。春天已来到了石家庄。今天早上的气温是10℃。今天下午气温将达到15℃。天气相当温暖并且空气是新鲜的。现在我既不需要我冬天的厚外套也不需要我的靴子了! 今天早晨在我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些开花的冬茉莉。在这儿,人们相信这种花的盛开总是告知春天的到来,所以我们把冬茉莉叫做“迎春花”。 白天逐渐变长了并且早上太阳升起得更早了。在度过寒冷的冬天之后,温暖的阳光(使人)感觉好。每天早晨我看见许多人在公园里锻炼一些人练太极。另外一些人唱给跳舞。孩子们到处跑或者荡秋千。 下周我们会有学校篮球比赛。我班也正在计划到农村去实地考察。我们将会种树,欣赏美丽的花儿并且玩游戏。哇!我等不及了。 加拿大的天气怎么样?你喜欢在春天做什么。 王梅 3太阳在升起 对于春天的空气、花儿和鸟儿,你觉得怎么样?你知道一些关于春天的歌曲和诗歌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 所向披 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 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

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3.背景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文翻译

第一单元 UNIT 1 2d 莉萨,你好吗我头痛,并且脖子不能动。我该怎么办我应该量体温吗不,听起来不像是你发烧。周末你做什么了我整个周末都在玩电脑游戏。那很可能就是原因。你需要离开电脑休息几次。是的,我想我是一个姿势坐得太久没有移动。我认为你应该躺下休息。如果明天你的头和脖子还痛的话,就去看医生。好的。谢谢,曼迪。 3a 昨天上午九点,26路公交车正行驶在中华路上,这时司机看到一位老人躺在路边。在他旁边的一位妇女在喊救命。公交车司机,24岁的王平,没有多想就停下了公交车。他下了车并且问那个妇女发生了什么事。她说那个人有心脏病,应该去医院。王先生知道他必须快点行动。他告诉乘客他必须送老人去医院。他希望大部分或全部乘客下车去等下一辆班车。但出乎他的意料,他们都同意和他一起去。一些乘客帮助王先生把那个老人移到公交车上。 多亏了王先生和乘客们,医生及时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许多人因为不想有麻烦而不想帮助别人,这令人难受,”一位乘客说。“但是这位司机没有考虑自己。他只考虑挽救一条生命。” 2b

他失去了手臂但还在爬山 阿伦?罗尔斯顿是一个对爬山感兴趣的美国人。作为一名登山者,阿伦习惯于冒险。这是关于做危险运动的令人兴奋的事情之一。有许多次,阿伦因为(意外)事故几乎失去生命。在2003年4月26日,在犹他州登山时他发现自己在非常危险的处境。 在那天,当阿伦独自登山时,他的手臂被压在落在他身上的一块2000千克的岩石下。因为他的手臂不能自由活动,他在那儿待了五天,希望有人会发现他。但当时他的水喝完了,他知道他将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挽救自己的生命了。他不愿那天就死去。因此他用刀子切除了他的一半右臂。然后,他用左臂给自己打上绷带以至于他不会失去太多的血。这之后,他爬下山寻求帮助。 在他失去手臂之后,他写了一本名为《生死抉择》(又译作《生死两难》)的书。他的意思是“处于一个你似乎无法摆脱的困境之中。”在这本书中,阿伦讲述了关于做出明智抉择和掌握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他对登山如此酷爱以至于即使这次经历之后他还继续爬山。 我们有和阿伦一样的勇气吗在我们发现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之前以及在我们不得不做出生死抉择之前,让我们来想想它。 第二单元

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文翻译

1、天气怎么样? 在春天您家乡的天气怎么样?您曾经听过天气预报不?她们常常用什么表达?丹尼:大家早上好!我就是正在播音的恐龙丹尼。今天天气怎么样?这就是天气预报。 今天就是2月28日,星期五。今天有雪,而且很热。 詹妮:(她笑了)丹尼!下雪的时候天气不就是热,就是冷。 丹尼:对,天不热,没有雪,但多云。 詹妮:气温就是多少? 丹尼:让我们瞧一下,白天将达到10摄氏度。 布莱恩:今天天气很温暖。春天要来了。丹尼,天要下雨不? 丹尼:对!今天下午将有阵雨,也许会有雷雨。我可不希望这样!我害怕打雷。 詹妮:噢!多么奇怪的天气!现在谈论日出与日落。 丹尼:今天早上,太阳升起来了。今天晚上,太阳将落下。 詹妮:不,不!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 丹尼:今天早上太阳在7:25升起来,并将会在今天晚上6:09落下。 2天气转暖了

对于春天您了解什么?您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亲爱的詹妮: 今天就是3月1号。春天已来到了石家庄。今天早上的气温就是10℃。 今天下午气温将达到15℃。天气相当温暖并且空气就是新鲜的。现在我既不需要我冬天的厚外套也不需要我的靴子了! 今天早晨在我上学的路上,我瞧见一些开花的冬茉莉。在这儿,人们相信这种花的盛开总就是告知春天的到来,所以我们把冬茉莉叫做“迎春花”。 白天逐渐变长了并且早上太阳升起得更早了。在度过寒冷的冬天之后,温暖的阳光(使人)感觉好。每天早晨我瞧见许多人在公园里锻炼一些人练太极。另外一些人唱给跳舞。孩子们到处跑或者荡秋千。 下周我们会有学校篮球比赛。我班也正在计划到农村去实地考察。我们将会种树,欣赏美丽的花儿并且玩游戏。哇!我等不及了。 加拿大的天气怎么样?您喜欢在春天做什么。 王梅 3太阳在升起 对于春天的空气、花儿与鸟儿,您觉得怎么样?您知道一些关于春天的歌曲与诗歌不?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文翻译

Unit1 2d莉萨,你好吗? 我头痛,并且脖子不能动。我该怎么办?我应该量体温吗? 不,听起来不像是你发烧。周末你做什么了? 我整个周末都在玩电脑游戏。 那很可能就是原因。你需要离开电脑休息几次。 是的,我想我是一个姿势坐得太久没有移动。 我认为你应该躺下休息。 如果明天你的头和脖子还痛的话,就去看医生。 好的。谢谢,曼迪。 3a 司机和乘客昨天救了一名老人。昨天上午九点,26路公交车在行驶到中华路的时候司机看到一名老师倒在马路一边,老人身边有一女士在向路人呼喊求救。24岁的公交车司机王平,毫不犹豫地停下了公交车。他下车询问那么女士的事情经过,该女士说这个老人有心脏病需要赶紧送往医院救治。王师傅意识到他需要立刻行动,他跟乘客解释他需要送老人去医院。他希望多数或者全部的乘客都下车然后等下一辆公交车,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乘客们都愿意跟他一块把老人送到医院,有的乘客还帮王师傅把老人移到了公交车上。多亏王师傅和乘客的热心帮助,医生说老人送来的很及时“很多人不想去帮助别人是因为他们不想引起麻烦。”其中一个乘客说“但是这名司机没有这样想,他想到的只是尽力去挽救一个生命。” 2b 阿隆罗尔斯顿是一个美国人对爬山很有兴趣。作为一个登山者,阿隆是用来冒险。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事情做危险的运动。有很多次当阿隆几乎失去了他的生命因为事故。在四月262003,他发现自己在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时,爬在犹他州。 在那一天,阿隆的胳膊被夹在2000公斤的岩石,落在他身上时,他独自在山上爬。因为他不能自由的手臂,他在那里呆了五天,希望有人能找到他。但当他的水跑了出去,他知道他会做些什么来拯救自己的生命,他不准备去死的那一天。所以他用刀割下他的右胳膊上。然后,用左臂缠着绷带,他自己,他将不会失去太多的血。然后,他爬下山求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重要课文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15、《说“屏” 》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二、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三、第四学段目标(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