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操作步骤之细解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动脉采血是一种用于监测血气分析的常规操作,主要用于评估急性呼吸功能障碍、酸碱平衡和氧合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般的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 消毒准备:将采血所需的消毒用品放在操作台上,用酒精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一般选择桡动脉,如果无法取得血液,可以选择其他动脉。
2. 洗手:佩戴好手套后,洗手并戴上洗手袖套。
3. 按压物品准备:放置好无菌纱布、压迫带或者止血钳。
二、操作步骤1. 询问患者:向患者解释采血的目的和过程,并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史。
2. 选择动脉:用手触摸找到动脉脉搏,定位好采血点。
3. 皮肤消毒:用酒精棉球将采血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至少5cm。
4. 进针前准备:佩戴好手套,取出无菌动脉穿刺针和注射器,将穿刺针内腔滴入一滴生理盐水。
5. 皮肤牵拉:用无菌纱布牵拉皮肤,以使动脉更加突出。
6. 进针:用一只手紧握患者的手腕,将无菌动脉穿刺针以15-30°角度和轻力推入皮肤至针头位于血管内。
7. 获取血液:保持手稳定,缓慢抽取血液,同时通过注射器喷气观察血流情况,一般采取3-5ml血样。
8. 拔针:首先停止吸血,然后拔出针头,迅速按压采血点不低于5分钟,防止出血。
9. 给患者上绷带:用无菌纱布和胶布或压迫带给患者上绷带,同时可以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
10. 处理血样: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放入提前准备好的血样管中,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11. 记录信息:记录采血时间、采血部位、抽取的血样量以及患者的反应情况等。
三、注意事项1. 操作规范:操作者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实践,且应遵循标准的操作规范。
2. 选择采血点:一般选择桡动脉为首选,避免选择静脉或肌肉。
3. 无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4. 观察患者反应:采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5. 地点准备:选择安静、干净、亮度适中的地方进行操作,确保操作台上放置的物品整齐、干净。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动脉采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操作,在此向大家介绍动脉采
血的详细操作流程。
1. 术前准备
- 确认医嘱,告知患者并取得患者同意;
- 保证患者在操作前15分钟内静卧,并保持患者处于舒适状态;
- 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了解患者是否使用抗凝药物等情况。
2.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可以选择桡动脉、尺动脉、股动脉等部位进行采血。
在选择部
位时,应优先考虑桡动脉和尺动脉。
3. 用消毒棉球消毒
先将患者手臂外展,并用消毒液消毒采血部位,消毒时从中心
向外圆涂抹,直到消毒液挥发。
4. 架设血流动力学监护设备
在采血前,应先架设血流动力学监护设备,包括血氧饱和度监测、脉率和血压监测等设备。
5. 采集动脉血样
- 先将采血针放入针套中,并拧紧针套。
- 再将针头与动脉垂直穿刺,插入时可稍加旋转,进入血管后
稍作调整改为水平状态,通过采血器采集血样。
- 采血后,用干棉球压迫采血部位,至少5分钟。
6. 采血后处理
- 用消毒液进行局部消毒;
- 观察采血部位有无出血情况,如有明显渗血,应持续进行压
迫止血;
- 将采集好的动脉血样递交检验室,并填写好相应的检测单据。
7. 结束操作
结束采血操作后,应将针头用扁口钳夹住,取出采血针并放入
注射器完整的保护套内,同时清点各项道具和检查患者。
操作结束。
以上就是动脉采血的详细操作流程,操作时应注意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确保患者舒适度和操作效果。
动脉血标本采集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2
2
操作前准备 核对、检查
3.自身准备:着装整洁、指甲已修剪、洗手、戴 3
口罩。 4. 用物准备: 治疗盘、动脉采血针;无菌手套、无菌棉签、无 菌纱布;皮肤消毒液、速干(免洗)手消毒剂;
7 医嘱执行单(或 PDA)、检验申请单、标签或条 形码;锐器盒;止血带、小垫枕;医疗垃圾桶、 可回收物桶。 核对确认医嘱:患者床号、姓名、医嘱时间、处
3 每项 1分
2 3 4
4 秒以充分混匀抗凝剂。
再次核对医嘱、检验申请单、标签。
3
观察有无血肿,交代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置于舒 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按规范处理→ 4 洗手。
记录采血时间,签字→血标本立即交接,送检。 2
关爱患者,护患沟通有效。
3
操作者逻辑性、熟练程度。
2
每项 4分
每项 3分
3
6
每项 2分 每项 4分
12 动最明显处,采血针与皮肤呈 45°~90°角度缓 慢进针。 见回血后,停止进针,固定采血器,待动脉血液
3 自动充盈到预设位置。 采血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棉签或纱 布按压,指导患者按压采血部位,按压止血 6 5~10min,至不出血为止。 拔针后立即插入橡皮塞,将针头与橡皮塞一起丢 入锐器盒,立即套上专用安全针座帽隔绝空气, 6 封闭样本。 轻柔颠倒混匀 5 次,再将针筒在掌心来回搓动 5
4 方者姓名、检验申请单。
操作前核对、解 携用物到病人床旁,必要时拉上围帘→核对→解
6
释
释(目的、过程、配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3
每项 1分
每项 2分 每项 2分
选择动脉
消毒 再次核对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铺治疗巾于小垫枕上,垫 于穿刺肢体下方,暴露穿刺部位→测动脉搏动情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告知:
1、采血目的及配合的方法
2、告知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操作
步骤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注意保暖并保护患者隐私。
4、根据情况选择穿刺部位,首选桡动脉。
5、再次核对医嘱、检验单、患者。
6、取血气针或用5ml注射器抽取0.2ml肝素液湿润后排尽肝素液备用。
动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
着装:着装符合要求: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2、环境:整洁、光线充足
3、用物:已有肝素稀释液湿润的注射器、橡皮塞或血气分析专用采集器、皮肤消毒剂、棉签、手套等
评估:
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正在进行的治疗(氧疗、用药)
2、肢体活动情况和动脉搏动情况12、立即送检。整理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用物分类处理
3、洗手
注意
事项
1、采血注射器内壁与稀释肝素液充分接触,防止标本凝固。
2、注射器内不得留有空气,血标本抽出后应立即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内使之与空气隔绝。
3、尽量不用负压抽取血液,防止空气进入影响检验结果。
4、穿刺点按压5-10分钟,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可延长。
7、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大于或等于8cm×8cm,戴手套,消毒操作者一手食指和中指。
8、检查动脉搏动,在搏动最强处进针(桡动脉450进针,股动脉900进针),见到回血后固定针头,血自然顶入针筒内1ml左右,用干棉签边按压边拔针.拔针后请用手持续按压5-10分钟。
9、脱手套
10、再次核对患者、化验单。
11、填写吸氧浓度。
血液动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研究

血液动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研究血液动脉采血技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医学操作,用于获取动脉血样本以进行临床检验及监测。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准确可靠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血液动脉采血技术的操作流程,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一、准备工作1.1 确保器械齐全:动脉采血针(包括一次性带套动脉针或一次性动脉导管)、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手套、洗手液、无菌棉球、绷带等。
1.2 洗手消毒:首先反复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再进行手部消毒,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二、选择适当的动脉采血部位2.1 常用的动脉采血部位有桡动脉、尺动脉和股动脉。
具体选择采血部位时需根据临床需要、病情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2.2 一般情况下,桡动脉是最常选择的部位,因为其较容易找到且便于操作。
三、操作流程3.1 戴手套并选择合适的动脉采血针:选择合适大小的动脉针,以充分保证采血的顺利,同时必须确保针头的锐利度。
3.2 起始位置标记:用手指静压确定起始位置,以帮助快速定位,并在该位置标记。
3.3 皮肤准备和消毒:取无菌棉球蘸取适量的酒精或其他消毒溶液,从起始位置向外圆周方向消毒,直径至少5cm。
3.4 固定穿刺点:使用非捆扎方法,可以通过半月形仰角来固定穿刺点,有助于保证穿刺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3.5 确定穿刺点并穿刺:用非穿刺手推开皮肤固定处,并确保手指的位置不会对正在进行的穿刺产生干扰。
以一定的仰角和并行于动脉方向,将针头插入至皮下组织。
3.6 确定血液回流:当针头插入后,应观察到鲜红色的血液通过针头返回,这意味着已成功穿刺血管。
如果没有回流,可能需要稍微调整角度或深度再试一次。
3.7 采集样本: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针头,缓慢而稳定地吸取所需血液样本。
避免产生气泡,以免影响采样结果。
3.8 安全处理:将采血针、注射器和其他器械一起放入一次性容器中,以保证安全处理。
四、操作注意事项4.1 严格遵守消毒流程及无菌操作,确保操作环境无菌。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起局部感染。
持局部干燥。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
穿刺后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 避免过度用力或提重物,以免引起穿刺部位疼痛或出血。
如需进行活动,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指导患者正确按压和观察异常情况
01
02
03
04
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穿刺部位, 以减少出血和血肿的形成。
按压时应使用无菌棉球或纱布 ,避免使用创可贴等不透气敷
禁忌症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或 炎症、严重血管病变等。
02
CHAPTER
动脉采血前准备
患者准备
01
向患者解释动脉采血的 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取得患者的配合。
0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暴露采血部位。
03
评估患者的穿刺部位皮 肤情况、有无感染、瘢 痕、硬结等。
04
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 情况、用药史及过敏史 。
物品准备
01
动脉采血器、无菌棉签、安尔碘 、无菌棉球、胶布、标本容器、 一次性手套等。
02
检查物品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好 ,确物品在有效期内且包装无 破损。
环境准备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干燥,定期开窗通风 。
采血前30分钟停止清 扫工作,减少室内人 员走动,避免尘埃飞 扬。
调节室温至适宜温度 ,避免患者因寒冷而 紧张或发生血管痉挛 。
。
血肿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原因分析
血肿形成可能是由于穿刺时损伤血管壁、按压不当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所 致。
处理方法
若血肿较小,可不予特殊处理,待其自行吸收;若血肿较大或持续增大,应立即 停止采血,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动脉采血规范操作流程

准备采血器材
01
02
03
准备采血针
Hale Waihona Puke 选择合适的采血针,确保 其通畅、无堵塞。
检查采血管
确保采血管无破损、无污 染,并按照要求进行预处 理。
准备消毒用品
准备消毒棉签、消毒液等 消毒用品,确保采血部位 的消毒。
确定采血部位
选择合适的动脉
根据采血目的和患者情况, 选择合适的动脉进行采血, 如桡动脉、肱动脉、股动 脉等。
穿刺
确定穿刺点
根据采血需求选择合适的动脉穿刺点,如桡动脉、肱动脉等 。
穿刺技巧
采用合适的进针角度和力度,确保一次性成功,避免反复穿 刺导致血管损伤。
抽取血液
抽取量
根据采血需求确定抽取的血液量,注意不要过多或过少。
抽取速度
控制抽取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以免影响血液样本的质量。
拔针和止血
拔针方法
拔针时应迅速、轻柔,避免对血管壁 造成损伤。
止血方法
拔针后采用适当的止血方法,如加压 止血等,以减少出血和淤血的风险。
04
动脉采血后的处理
血液标本的处理
血液标本的标记
采血后应立即标记血液标本,包 括患者姓名、采血日期、时间等
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血液标本的保存
采血后应将血液标本妥善保存于试 管或血袋中,避免阳光直射、温度 过高或过低等不利条件,以确保血 液标本的质量。
动脉采血规范操作 流程
目 录
• 动脉采血概述 • 动脉采血前的准备 •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 动脉采血后的处理 • 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
01
动脉采血概述
动脉采血的目的和意义
动脉采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有创性诊断和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患者动脉血压、 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状态等指标。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动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通常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血液氧合情况。
正确的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对于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和保护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动脉采血的操作流程,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动脉采血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器材和药品。
包括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消毒酒精棉球、透明胶布、止血带、生理盐水、标本袋等。
同时,需要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医嘱内容。
2. 术前准备。
在进行动脉采血操作之前,需要向患者做出详细的解释,告知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同时,应当征得患者的同意,并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以方便操作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皮肤消毒。
在进行动脉采血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首先,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采血部位,然后等待皮肤完全干燥。
4. 采血操作。
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通常选择桡动脉或足背动脉。
用一只手将患者的手臂稍微向上提起,使动脉凸显出来。
然后用止血带绕在患者的上臂上,适当加压使动脉充盈。
用另一只手将一次性采血针插入动脉,同时松开止血带,让血液自然流入采血管中。
采血完成后,轻轻拔出针头,用透明胶布覆盖采血点,并让患者屈臂压迫片刻,以防止出血。
5. 标本处理。
将采集好的血液标本放入标本袋中,并在标本袋上填写患者的相关信息,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
6. 术后护理。
采血操作完成后,需要对患者的采血部位进行观察和护理。
观察是否有出血或肿胀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告知患者采血后的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保持采血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就是以上述步骤进行的,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采血的安全和准确性。
希望相关医护人员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诊断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采血操作步骤之细解
准备好物品,患者取平卧位,操作者站在患者一侧,嘱患者的掌心向上手稍向后伸,手与腕部呈桡动脉解剖学图的角度(图1)放好并放松,按动脉采血消毒要求严格消毒后穿刺,根据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定点为距腕横纹一横指,距外侧0.5cm处,以搏动点明显部位为准,顺动脉血流方向穿刺,穿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10°~15°,在进行动脉采血时,应熟悉掌握解剖部位,准确刺入桡骨茎突与第1掌骨间隙处,此处动脉血管易于固定。
桡动脉穿刺时,针头进入动脉后会引起血管收缩,往往不能马上见到回血,需稍待片刻可见血液涌出。
因此,穿刺后如未见回血,不可急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误[2]。
图1 手掌面桡动脉解剖图(1:穿刺点,2:腕横纹位置)
2.2 执笔式斜刺法[3]
患者平卧,上肢放松,掌心向上,手腕下垫一个软垫,嘱咐其手腕背伸50°~60°,以绷紧穿刺部位皮肤。
操作者立于患者穿刺侧,以左手食指、中指摸清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和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
操作者左手食、中指置于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按压桡动脉。
右手一、二、三指以执毛笔方式稳持注射器。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5°快速进针。
进针一定要快而有力。
此时保持左手压力不变。
观察针头乳头处有无回血及血管有无搏动;若未见回血,将针头稍向外退,退针要慢,在退针过程中观察有无回血及血管搏动,如有立即抽取血标本:若针头退至皮下
仍未见回血.说明一次穿刺未成功。
以左手食指、中指沿动脉走向触摸动脉作为引导,再进行穿刺。
取完血标本。
拔针时应以左手食、中、无名三指指腹顺动脉走向平行按压于穿刺部位上.皮肤迸针点覆盖无菌棉球。
用力按压5~10分钟。
2.3改良的Allen方法[4]
患者的手捏紧2~3次时,在桡动脉和尺动脉处加压将其血流阻断,在继续对动脉加压的同时,让患者伸开手掌,观察变苍白的手掌颜色。
放开尺动脉,手掌应在5~15 s内变红色,既为Allen实验阳性,表明通过侧动脉有较好的侧支循环,如果手掌在15 s以后仍迟迟不变红色,应选用其他穿刺部位。
确定桡动脉,患者平卧或坐位,掌心向上,腕部放在毛巾卷上并保持过伸位约30°,常规消毒后,注射器保持45°,穿刺针斜面向上,直接逆动脉血流方向刺入。
在向前斜行穿刺时,利用中指的触压觉判断动脉深浅度和走向,进针采血。
2.4一指定位垂直快速进针法[5]
根据桡动脉的解剖特点,观察组利用食指指腹进行定位,由于食指是五指中灵敏度最高的手指,故能较准确地感知桡动脉搏动的深度和强弱,另一手食指一指轻压固定桡动脉,减少对远端动脉充盈度的影响,更利于操作者凭感觉进针和动脉血的快速自动充盈,可以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一指垂直快速进针法采血针是垂直刺入皮肤,血管穿刺点与皮肤穿刺点为同一位置,对局部血管损伤小,有利于操作者快速准确找到按压部位,从而能降低局部淤斑的发生率。
3 小结
根据桡动脉解剖特点,临床上的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采集手法,选择几种临床上常见新的桡动脉穿刺方法,可以提高采集动脉血的成功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近年来,随着对桡动脉采血的深入研究,采集水平已逐步提高。
如果在操作中能切实提高采集桡动脉血的成功率,无疑对患者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随着现代医药护理各学科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研究的不断拓宽,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通过采用各种方法提高采集桡动脉血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