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艺术概论则是对艺术这一广泛领域的总体性研究和概括,它涵盖了艺术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艺术概论相关知识点的汇总。

一、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又多维度的问题。

从社会本质来看,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它反映了社会生活,并通过形象和情感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转化为艺术作品。

从认识本质上讲,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它以形象的方式反映现实,但又并非对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融入了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和审美评价。

从审美本质上说,艺术是一种审美对象,具有审美价值。

它通过美的形式和内容,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二、艺术的特征艺术具有形象性,这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还具有主体性,体现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中。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他们的个性、情感和创造力在作品中得到体现;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反映了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艺术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也具有主体性,他们的审美经验和主观感受会影响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艺术具有审美性,这是艺术的核心特征。

艺术的审美性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上,形式美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内容美则包含了思想、情感、意境等。

三、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从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来看,可分为空间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时间艺术(如音乐、文学)和时空艺术(如戏剧、影视)。

从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来分,有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听觉艺术(如音乐)、视听艺术(如影视)和想象艺术(如文学)。

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可分为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电影、电视)。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课件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课件

康定斯基《第一幅水彩抽象画》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对现实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车尔尼雪夫斯基: 艺术是对现实的再现
二、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起源: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性质和特点:主客体的有机统一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广义——技艺、技巧、才能 艺术的狭义——美的艺术 艺术的现代含义——作为文化的艺术 艺术的界定:是在人类漫长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创造的成果,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以一定的物质媒介为中介,以丰富的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的审美形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 客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 “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形象性 主体性 审美性
柏拉图的举例:
有三张不同的床,一张存在于自然中,这是神制造的;一张是木匠按床的理念制造的;第三张是画家按木匠作好的床画出来的。 柏拉图认为:艺术与“理念”隔着三层,是“理念”的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对人的强调 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 世界万物的主宰,历史发 展的动因。 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
前面已是复成桥。青溪之东,暗碧的树梢上面微耀着一桁的清光。我们的船就缚在枯柳桩边待月。其时河心里晃荡着的,河岸头歇泊着的各式灯船,望去,少说点也有十廿来只。惟不觉繁喧,只添我们以幽甜。虽同是灯船,虽同是秦淮,虽同是我们;却是灯影淡了,河水静了,我们倦了,--况且月儿将上了。灯影里的昏黄,和月下灯影里的昏黄原是不相似的,又何况入倦的眼中所见的昏黄呢。灯光所以映她的秾姿,月华所以洗她的秀骨,以蓬腾的心焰跳舞她的盛年,以饧涩的眼波供养她的迟暮。必如此,才会有圆足的醉,圆足的恋,圆足的颓弛,成熟了我们的心田。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本质和特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并以艺术创作、审美体验和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进行论述。

一、艺术的本质1.1 具象与抽象的表达艺术通过具象或抽象的方式表达人们的情感、意念和观念。

具象艺术追求形象的逼真和表现对象的具体细节,如写实绘画和传统戏剧;而抽象艺术则以意象、符号和形式为重点,突出表达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如抽象绘画和现代舞蹈。

不同的表达方式都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展示艺术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

1.2 情感与理性的结合艺术既是情感的宣泄,也是理性的思考。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比如喜怒哀乐、思考和疑问。

同时,艺术也能够引发人们的理性思考,通过对现实、社会和人性的深度观察和思考,反映出对人类存在和命运的思考与反思。

艺术的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其与其他形式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

1.3 创造与想象的体现艺术是创造性的产物,艺术家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艺术家通过创造性地塑造和组织艺术元素,如形象、色彩、音乐和语言,将自己的创造力转变为艺术作品。

艺术的创造和想象是人们对世界和生活的自由解构和再构建,反映出人类对美好、理想和可能性的不懈追求。

二、艺术的特征2.1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和观念的表达,又要通过客观的形式和语言来传达给观众。

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是艺术作品的源泉,但艺术作品需要通过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来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和思考。

艺术作品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是艺术的独特魅力之一。

2.2 易变性与延续性的交融艺术作品具有易变性和延续性的双重特征。

艺术作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变,不同的时代和文化环境会对艺术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评价。

同时,艺术作品也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延续其影响力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易变性与延续性的交融使得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仍然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艺术概论课件

艺术概论课件

• 斯宾塞进一步说:人是高等动物,比起动 物来有更多的剩余精力,艺术就是这种剩 余精力的发泄。
• 德国学者谷斯鲁认为,“游戏”并不是完 全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而是在轻松愉快 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在为将来的实 际生活做准备或者联系。
• 举例:小猫追逐线团————捕捉老鼠
• 小女孩玩木偶————做母亲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德国美学家希勒《美育书简》,首次提 出“美育”这一概念,并且系统地阐述了 他的美育思想。
希勒将古希腊与近代文明社会进行了对 比,认为在古希腊,人的天性是完整和谐 的,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与社会之间 也非常和谐。然而,近代文明社会,发达 的工业造成了科学技术的严密分工和职业 等级的严格区别,这样一来,不仅使社会 与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而且使个人
• 普列汉诺夫指出,劳动先于艺术,总之, 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 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来看待他们。
•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 提。
• 劳动中工具的制造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他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的结束,也 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
舞 蹈 纹 彩 陶 盆
第二节 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艺术起源于“交感巫术”的进一步发展:
•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 • 美国美学家托马斯《艺术的发展及其他文化史
理论》 • 艺术史学家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五、艺术起源于“劳动 ”
1900年,普列汉诺夫《 没有地址的信》,通过 对原始音乐、舞蹈、绘 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 学、民俗学、人类学和 民族学的文献证明,系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 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
文化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 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并构 成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 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文化既 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活动的 进一步因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ppt课件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ppt课件
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3) (4) 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
艺术的基本特征。
都有自己特殊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借以凝冻和保 存人类的审美意识。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化真为美(艺术真实),化善为美(人生态度 和道德评价)
在艺术中,“丑”同样具有审美价值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思考与练习
(1) 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 为什么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
1.创作
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动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 有严格区别。
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大千 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并且将 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理想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 艺术作品之中。
每一件优秀的艺术品,总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 和审美情感。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艺术生产理论的启示: 1.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艺术起源;艺术美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艺术生产 的突出特点 2.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作- 作品- 鉴赏是一个有机联的完整系统
三、艺术的本质
2.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 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文同和郑板桥之竹;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散文
3.欣赏
美感的个性差异,欣赏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 过程,完成和实现、补充和丰富艺术作品的审美 价值。
三、审美性(具有审美价值)
1.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审美意识 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任何艺术
不同艺术门类,其艺术形象中主客观因素 的统一具有不同的特点

艺术概论什么是艺术

艺术概论什么是艺术

艺术概论什么是艺术艺术概论: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通过表达和传达情感、美感和思想观念而触动人心。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戏剧,艺术都承载着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语言。

但是,什么才算是艺术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艺术的本质以及如何界定艺术的标准。

一、艺术的本质艺术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来表达。

它能够激发情感、传达思想、展示美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艺术的本质在于它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它不受客观事物的束缚,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打造。

正因如此,艺术作品常常具有多重解读和不同的观点。

艺术作品的创造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它涉及艺术家的视野、经验、情绪和观念等个体因素。

这也使得每个人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都可能存在差异。

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使其成为文化多样性的代表,能够横跨国界和时代的限制。

二、艺术的界定与标准由于艺术的本质复杂而抽象,使得艺术的界定变得困难而模糊。

然而,人们还是试图提出一些标准和原则来界定艺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1. 美感标准:艺术作品的产生和欣赏常常与美感有关。

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它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愉悦和赞叹。

艺术作品通过形式、结构、色彩、音乐等元素的运用来创造美的效果,从而触动人们的情感和审美意识。

2. 创造力标准:艺术是创造力的结晶,它要求艺术家有独特的观点和创新的能力。

通过创意的发挥和技巧的运用,艺术家可以打破常规,突破限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3. 表达标准:艺术作品通常是艺术家表达情感、思想和意义的媒介。

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可以传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感受,记录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或者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命运。

艺术作品通过符号、象征、隐喻等手法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4. 社会认可标准:艺术往往需要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当一件作品被大众普遍接受和赞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的象征,那么它就具备了艺术的特征。

社会认可标准虽然有时会受到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局限,但它还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乐》
480 420
墨 子 ( 前 - )
1.从事音乐审美活动,造成财力浪费。 2.从事音乐审美活动,造成劳动力巨大浪费。 3.荒废工作,耽误生产,导致混乱。 4.增加社会消费,加重人民负担。 墨子是一个社会批评家,从小生产者的立场上
批评奢侈浪费的艺术活动,并且过分强调功利内容。
365 —427
陶 潜 诗( 人 , 字 渊
明 ) 诗 意
年 , 东 晋 文
学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在中国画论中把“形神兼备”作为艺术美的重要标准。 所谓“神”指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等,这是属于内 容方面的;所谓“形”,指人物的外部表情特征,言语、 动作、表情等,这是属于形式方面的。晋代顾恺之所谓 “以形写神”,正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表现其内在 的精神品质。“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 阿堵中。”汉代的陶俑中就有许多传神的杰作。
——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 ——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电影学、戏剧学 ——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
文化学、艺术管理学
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心理学
哲学
美学
审美 心理学
艺术理论
艺术 心理学
社会
接受
艺术
实践
艺术品
创作活动
艺术家
艺术家
艺术受众
创作主体
社会 生活
创作活动 艺术生产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艺术学通常意义上是指研究艺术整体的科学, 即艺术学是指系统性的研究关于艺术的各种问题的 科学。也即是“艺术学是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 和艺术规律的专门学问,它是带有理论性和学术性 的成为有系统知识的人文科学。”

第一章艺术得本质和特征

第一章艺术得本质和特征

• 在她之后,德国得格罗塞着重从方法论上建立艺术科学,她 得《艺术得起源》就是艺术社会学得重要著作之一。此外, 德国得狄索瓦和乌捷兹更就是大力倡导一般艺术学得研究, 确立了艺术学得学科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苏 联等国都相继开展了对艺术学得研究和探讨,我国也出现 了一些艺术学方面得译作和著作,标志着艺术学得研究更 加广泛和深入。近几十年来,艺术学在世界各国更就是有 了长足得发展。然而在我国,相对于文学研究得各个部门 艺术得研究来看,艺术学得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就是一个较 薄弱得环节。尤其就是如何深入发掘中华民族艺术之精髓, 广泛借鉴世界各国艺术学研究得优秀成果,从而形成具有 中国特色得马克思主义得艺术理论,更就是一项迫切而艰 巨得历史重任。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柏拉
图认为、理性世界就是第一 性得、感性世界就是第二性 得,而艺术世界仅仅就是第三 性得。
黑格尔(1770-1831)
德国 伟大得哲学家
美、就是理念得感性显 现。
二、主观精神说
代表:康德
康德认为,艺术就是自我意识得 体现,就是生命本质得冲动,就是一 种自由自觉得活动。
得,不打好扎实得基本功,掌握熟练得艺术技巧,将 来很难进行艺术创作;然而艺术不就是技艺,除了 有高超得专业技能外,还要有思想,这就需要艺术 理论得学习。
1、 理论就是实践得产物,艺术理论则就是人 类广泛得艺术实践经验得概括和总结;
2、 艺术理论就就是要根据历史和现实,从古 今中外大量得艺术创作和实践经验中把一些规律 性得东西总结出来,用以指导艺术家得创作实践;
二、《艺术概论》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
概括得说,艺术理论就是以各门艺术得普 遍规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得。具体得说,艺 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得一 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类艺术现象共有 得普遍规律,主要就是研究艺术现象得共性 问题、艺术得基本原理和感性范畴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艺术情感是追求人类本性自由的情感 2. 艺术情感是包含社会历史内容的个人情感 艺术情感不仅仅是一般个人的情感,更是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无功利 性的共有的情感。它包括人之常情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等。艺术作品要动 之以情,贵在情真。而真切的情感是没有国界的,人类共有的崇高的情感主 要包括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情,其中爱情被认为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如绘画的线条、色彩和造型等,其次才会从由这些形式构成的艺术外在形 象中,体会艺术形象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 象的塑造上。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 情感性特征
所谓情感性特征,是指艺术作品饱含着人类共有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家独特的爱憎情 感,艺术作品通过以情感人,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审美效应。 艺术作品是情感的结晶,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这种情感凝结在艺术形象中,成为人类 在长期积淀下来的道德情感与审美情感的统一。
首先,从人的需要和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 其次,从产品的消费方式来看,艺术生产提供的是人类特殊的精神消费。 再次,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艺术生产有着特殊的精神特性。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介入生活的方式势必构成了艺术的 特殊性,即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的基本特征。
其次,艺术形象必须具有审美特 质,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美的欣赏。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二)艺术形象的分类
按照欣赏者对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的不 同,可将艺术形象分为两类: 1.可直观其形的视觉形象 2.凭借想象在头脑中呈现的内心形象
主要见诸于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当中。 还有一种情况,是指存在于高度抽象化
了的绘画、雕塑等作品中或只是宣泄情绪的 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其泛化的形象与具 象化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大大拓宽了 艺术表现的层面。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三)艺术形象的内在因素
1.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首先是艺术形象的形式,
3.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2)艺术是社会生活能动的审美反映。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
马克思认为艺术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时还是一种特殊的“精 神生产形态”即“艺术生产形态”。 1.“艺术生产”的概念
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2.艺术生产的特殊性
艺术的真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对生活进行了加工、 提炼,使现实生活的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
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形态,是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产物,它比现 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统一
艺术家只有通过化“真”为美、化“善”为美,才能使艺术作品塑造出生动感人、有 血有肉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真”是客观的,“善”是主观的,美是创造的。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 (一)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1.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首先,经济基础对艺术具有制约和决定 作用。 其次,艺术对经济基础也具有反作用。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
2.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4)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5)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 审美性特征
所谓艺术的审美性,就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 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艺术形象只有为情感和审美所 渗透,才能成为立体的、充实的形象,才能成为有血 有肉感人形象。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 (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只有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积淀,人类才逐渐形成了精神文化的特殊形态 即人的审美意识,艺术正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体现。
(一)情感冲动是艺术创作的原始动力
艺术家最早的创作冲动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冲动。这种情感冲动,一旦作用于艺术家 的思想领域和创作过程,就有可能转化为艺术作品。也只有艺术形象饱蕴着浓郁的真情 实感,才有可能激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才可能燃起欣赏者的情感火花。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二)情感世界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艺术概论
柳福萍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 历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几种主要看法
(一)客观精神说 它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黑格尔、刘勰
(二)主观精神说 它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艺术的本质,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 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尼采、袁宏道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三)情感体验是艺术欣赏中审美共鸣的基础
艺术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艺术情感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把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艺术创作紧 紧地联系在一起,共鸣共振于艺术的审美形象中。 艺术作品是一种情感的凝缩,情感是艺术的核心内容。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作品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 更强烈,更理想,更有集中性、典型性,因此也就更带有普遍性。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的置身于观念形态领域的审美对象,这一对象 的创造虽然源自于现实生活,但它并非艺术家对生活纯客观的摹写,而是 受到了作者主观意识的加工改造,融入了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态度和思想感 情。
• 形象性特征
所谓形象性是指艺术通过形象来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评价, 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特殊属性。
艺术形象性特征是由艺术特有的表现方式所决定的。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艺术形象的概念 首先,艺术形象必须是艺术化的,
其中渗透了浓郁的情感因素,是作者 投入进去并能引发读者、观众爱憎、 好恶和美丑等反映的心理活动势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