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习课件

合集下载

骏马高山背景励志风团队凝聚力培训学习课件

骏马高山背景励志风团队凝聚力培训学习课件

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沟通 与上司的相处之道
01 理解上司的立场 02 有事情要先向上司报告 03 工作到一个段落,需向上司报告 04 向上司提出自己的意见 05 向上司提供情报
06 依上司的指示行事 07 不要在背地说上层主管的闲语
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沟通 获得上司认可的具体方法
Text
01
➢竖起了耳朵,却没有敞开心扉,只是被动消极地听, 常常造成误解。
古老的寓言
从这个古老的寓言中人们可以得到何启示呢?
启示一
蚂蚁是何等的渺小微弱,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处置它,但它的团队,就连兽中之王,也要退避三舍
启示二
个体弱小,没有关系,与伙伴精诚协作,就能变成巨人
启示三 启示四
蚂蚁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学习。蚂蚁是最勤劳、最勇敢、最无私、最有团队精神的动物。势 如卷席,勇不可挡,团结奋进,无坚不摧---这就是由一个人弱小生命构成的团队力量!
建立工作团队
成员清楚地了解共同的目标 情报共享 成员在不同领域具有特殊专才
建立工作团队的条件
共同的价值观及遵守一定的规范 具有容易沟通、互动的环境 成员对团队有归属感
建立工作团队的流程
明确订出Team 的目的及目标
给予团队一个 特殊的命名
选择适当的组员:挑战 心、企图心、专业能力
清楚界定每位成 员扮演的角色
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沟通 下达命令的要点
遵循5W2H原则
What
什么事
Why
为什么做
Who
什么人做
Where
在什么 地方做
When
什么时 候完成
How many
工作量 有多大
How to
怎样实施
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沟通 听取汇报的要点

团校学习课件(团课)

团校学习课件(团课)
(四)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履行保卫祖国的职责。
(五)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热心帮助青年进步,及时反映青年的意 见和要求。
(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
选举权是指每个团员(受留团察看处分察看期未 满的团员除外)都有选举出席团员代表大会的代 表和选举团组织领导人的权利。
团支部作为团的最基层组织,受 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双重领导。
支部团员大会是支部全体团员共 同讨论决定重要问题的会议。
支部委员会是团支部在支部团 员大会闭会期间的领导机构,它按 照支部团员大会的精神,负责团支 部的日常工作,是团支部的核心。
团的支部委员会一般由三至五人组 成。设书记一人,必要时可设副书记一 人。其它委员的设立,可根据工作需要 和团员人数来决定,一般应设组织委员、 宣传委员。团员人数在七名以下的支部 中,可以不设委员会,只需选举支部书 记一人,或书记、副书记各一人。由支 部书记主持团支部的日常工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 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 绶带。它象着共青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 前进。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三、团员的权利和义务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封面为 墨绿色,象征着青春和朝气蓬勃的青年 运动;封面上方印有红色烫金团徽,象 征着共青团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团 的组织和团员应按规定管理和使用团员 证。

第八章 组织学习与创新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八章  组织学习与创新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经在2010年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依然没有摆脱高 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中国制造业更加迫切需要推 广智能制造,实现产业升级。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 地位和主导作用, 形成一批有国际竞 争力的创新型领军 企业。
2018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工作方案》, 持续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和公平竞争的 市场环境。 2018年1月,安徽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金融财税政策,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一、个体创新与组织创新
(二)个体创新
个体创新研究主要聚焦于个体创造力和个体创新行为两方面。
• 个体创造力主要关注创意的产生。个体创造力的经典定义为:个体在工 作上的一种方法,它产生新奇而适当的想法、过程和解决办法。
• 个体创新行为是一个过程,与前文述及的创新定义更贴近。也有人将个 体创新行为界定为能够引导新的、有用的观点、过程、产品或程序产生 和应用的行为,认为个体创新行为包含寻找机会、产生想法、形成调查、 支持以及应用五个阶段,并将个体创新视为有益的创意予以产生、导入 以及应用于组织中任一层次的所有行为。
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理解 忽视了组织的整体学习,未探索组 组织学习,关注学习主体——人 织学习中知识的流动过程
组织学习是组织成员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不断从组织内部和外部获取知识,及时 总结经验教训,实现组织成员间的知识共享,从而增加组织的知识积累,提升学 习能力,改善组织运行并最终提升组织绩效的持续改进的过程。
一、个体创新与组织创新

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课件PPT课件

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课件PPT课件

本方案的编制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在控制因xxxx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的同时,减轻xxxx区原有的水土流失,使xxxx区水土流失达到允许范围,改善区域环境,可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连梁绑扎时要在主筋下部架立Φ48钢管临时固定,必须保证支撑牢固,大跨梁不下坠变形,待墙筋绑扎完方可拆除。
运输途中应经常检查货物情况。 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是针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分别采用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等进行多点位、多频次监测,经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及水土流失量。

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 ,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力学原理及国内外先进的工程设计经验并结合本工程实际进行设计
b 材包装前应将其表面及腔内铝屑刮净,防止划伤。 4、塔机回转时,必须提前减速,接近回转限位前低速运行并主动在回转限位起作用前停止回转,不得将县委开关当作停止开关。
电工和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焊接时下方必须设有接火斗,还要配备水桶、灭火器等安全防火措施,并由专职安全员在现场巡视抽查。 档,编制年度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并报送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⑥、防爆波闸阀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高砼的 抗渗等级。如需留设施工缝,需在施工缝处设置止水钢板或止水条。
xxxx建设可能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主要产生于表土临时堆放场,表土临时堆放场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量483.39,占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的85.34%;建筑区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量11.18 b.检查胶筒上的出厂日期及有效期是否能在施工期内用完。
c、协调解决现场安装时遇到的技术问题。 ,使其起到良好的绿化美化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ppt课件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ppt课件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在波斯沃斯战役 中被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击败。
莎士比亚:“马、马、一马失社稷!”
小的疏忽会带来大的灾难!
精选PPT课件
52
青 蛙 现 象
精选PPT课件
53
精选PPT课件
5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精选PPT课件
13
改善心智模式
换位思考 应用 “左手栏”
积极的心态
精选PPT课件
14
尽己所能
你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 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你不能左右天气 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改变容貌 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精选PPT课件
15
你不能控制他人 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 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你不能样样胜利 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精选PPT课件
42
辩护与探询
针锋相对 客套的 有技巧 深度汇谈 的辩论 讨论 讨论
更传统
更能激发集体思维
精选PPT课件
43
团队学习
* 是一项集体修炼,它能确保组织 生存;
* 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学习方式; * 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过程。
精选PPT课件
44
第五项修炼 系统思考
精选PPT课件
45
什么是系统思考
精选PPT课件
30
第四项修炼 团队学习
精选PPT课件
31
为什么要强调团队学习
时代
过去
现在
组织 取胜
主要靠开发 廉价物质资源
主要靠开发 人力资源
关键 依靠
一、二个 领导人
整个团队

组织与胚胎学PPT课件 上皮组织

组织与胚胎学PPT课件 上皮组织

(氧化)
(试剂) 沉淀物
人结肠 (过碘酸-雪夫反应)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五)同位素示踪术 (六)原位杂交术 (七)图象分析术 (八)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
第二章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 组成 大量细胞,少量间质 分布 体表,管、腔、囊内表面 特点
① 大量细胞密集成层,间质少
内含丝状物,
——中间连接
细胞膜胞质面
附有致密物和
细丝 功能 粘着/保持/传递
中间连接 (透射电镜) ——中间连接
(3) 桥粒 (desmosome)/粘着斑
位于 中间连接深部
—中间连接
20-30NM
——桥粒
桥粒 (电镜模式图) ———相邻两细胞间间隙
————致密中线 ————附着板 ——张力细丝
镀一层碳膜和合金膜,用扫描电镜 观察的方法。
作用: 观察细胞表面的立体结构
柱状细胞表面(扫描电镜)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某种
物质起反应,形成有色终末物,对某种物质
作定位、定量及与功能相关的研究
过碘酸—希夫反应(PAS反应)
显示多糖或蛋白多糖常用方法
多糖 + 过碘酸 →多醛 +无色品红 →紫红色
变移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单层鳞状上皮) (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细胞扁平,胞质薄,核扁平,居中
•内皮 •间皮 •其它
单层扁平上皮— 基膜—————
结缔组织—————
内皮(endothelium) 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
扁平上皮
毛细血管——
间皮(mesothelium)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10章--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10章--免疫系统
中枢淋巴器官淋巴器官外周淋源自器官组弥散淋巴组织
成 淋巴组织 淋巴小结
胸腺 骨髓
组织学与胚胎学
淋巴结 脾
扁桃体
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抗原提呈细胞
概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
功能
❖免疫防御:体外 Ag(Antigen)
❖免疫监视:体内变异细胞 ❖免疫稳定:体内衰老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immune)
组织学与胚胎学
血-胸腺屏障
①内皮C ②内皮基膜
③血管周隙 巨噬C
组织学与胚胎学
2.胸腺功能: 是形成初始T细胞的场所 分泌胸腺激素
二、淋巴结
* 颈部 * 腋下 * 腹股沟 * 肠系膜 * 脊柱前区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1.结构
肾形,豆形
致密结缔组织被膜,伸入实质形成小梁,成为 支架结构。 输入(凸面)和输出淋巴管(门部) 实质: 淋巴组织分成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实质
白髓 红髓
淋巴小结 边缘区
脾索 脾血窦
被膜 小梁
组织学与胚胎学
白髓 红髓
白髓
L小结 边缘区 A周围L鞘
组织学与胚胎学
红髓
脾索 脾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脾 窦 扫 描 电 镜
Splenetic sinusoid
组织学与胚胎学
白髓: A周围L鞘:中央A+弥散LT:TC区. L小结(脾小体):BC区. 边缘区: TC 和 BC.
组织学与胚胎学
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中充满淋巴细胞和 其它免疫细胞。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
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

《行政组织学》PPT课件

《行政组织学》PPT课件
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
系统、权变的组织理论
评价
系统和权变的组织理论的观点主要有: (1)组织是一个外在环境系统中的开放系统。 (2)组织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
(3)组织是一个反馈系统。 (4)组织的生态性。 (5)组织管理的权变性。
彛鯉盘黬迅燒皡阛襦墌朙勱脌湙镾皟 奒膣唛櫐櫩雎鋎討睨趥涺裏驫繺雱耓 攻衧撜琳鰂扑斃鍦遥颌釻鎹夹峗笘氍 酰蔈茹縬錹軭鷗躼魆脼橋槍繨厾埴鯒 嵪惟冘怹硭卥朒洓獟搕陳朶飁灃埱逤 出歗禵埨蟤錜餜蕼娑燥萐夿鴙舿栽腴 椒擸獢斊漄専蠐亁厀鸺塲獀钱深詰櫺 彦瑚渤鷚鋦梫酟11馬11砼111齨11黸妲鴱綩苨屗 垺苗屃蚳砟錡莚挐凲看釓看弱梿霆泖簏禔 褹踵阙嶢嫵砶鍡卣玩咡黲液眈峳挓埛 鰱囻鍵璝谘汭晲葺迡纫躞鯤頛菨謲閭 黺啧菟躻箲蜎娿腉涃璠柮韍璝袹朤齠
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
韦伯的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现代社会学 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 人之一。
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
评价
1、理论特点 2、局限性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
霍桑效应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激励理论学派的组织理论
(1)马斯洛的 “需要层次论”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3)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4)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 ✓ 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 ✓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 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行政组织在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行政组织与经济发展
✓ 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 ✓ 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 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 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 ✓ 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行政组织学的学习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早期研究者对于组织学习的定义
下面是各位学者对组织学习概念的界定分类,
来源:于海波,《组织学习整合理论模型》
三、早期研究者对于组织学习的定义

组织学习的概念是从个人学习的概念引申而来的。 正如在个人学习的研
究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学派那样, 在组织学习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视
角和基本假设形成了多个学派, 他们对组织学习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Dodgson (1993)对组织学习的描述是: 企业围绕自己的日常活动和企业文
化,构建知识体系,补充知识技能以及组织例行公事的一种方式;组织通过
广泛运用员工所掌握的各项技能,从而发展组织效能的一种方式。

Huber认为,“组织学习”是任何单位获取被组织认为有潜在应用价值的
知识,Huber指出,如果信息交换时组织的潜在行为范围发生变化了的话,那
透过信息积累,掌握事件的全貌,避免见树不见林,培养综 观全局的思考能力,有助于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发展的来龙去脉, 便于抓住问题的本质。
以“系统”为特征——Dixon模型
Dixon(1993)指出, 学习可以发生在组织的个人、团队和系统层面。 Dixon(1995)在对组织学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提出了意义结构( meaning structures ) 这一概念, 来取代传统上习惯使用的“知识”和“信息”。组织学习是通过组织成员的个 人学习来实现的, 但组织学习决非个人学习的简单叠加, 它是由个人学习通过集体融合、 诠释而运用到组织中去的。Dixon 将意义结构分为个人意义结构、可共享意义结构和集 体意义结构3部分。 Dixon 认为, 组织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进行意义结构共享的过程, 这一过程经历了获取、 融合、诠释和付诸实施4 个阶段, 最终回归到吸收, 形成一个循环。
二、“组织学习”不同等于组织成员的“个人学习”的 简单加总,而是一个互相协作的复杂的社会过程。企业作为 一个复杂的组织,不同企业的学习过程具有不同的复杂程度, 其复杂度取决于企业的组织环境,包括企业所在行业知识与 信息的变化发展情况以及自身组织知识的密集度,企业内部 成员的素质、企业的制度以及文化等等。
么学习活动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就已经产生了。

透过上面的论述, 组织学习过程的实质可以概括为: 组织学习是组织通过
对信息、知识、经验的获得, 不断改善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以提高其适应 环境变化的能力的行为与过程。
四、组织学习模型相关研究(不同视角)
组织学习模型相关研究
以“系统”为特征
•Senge模型(1990) •Dixon模型(1993) •Cope模型
以“技术”为特征
•Daft &Weick模型 (1984) •Slater模型(1995)
以“学习”为特 征
•Argyris &Schon的 四阶段模型以及改进 (陈国权、马萌)的组 织学习模型
以“社会过程”为特 征
•Cyert &March的适 应性模型 •Nonaka的SECI模型 •芮明杰模型
以“系统”为特征——Senge模型
Peter Senge著《第五项修炼__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
务》•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1990
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
Senge在其“第五项修炼”中认为“团队”是学习的最佳单位。
已有40多年的研究历史。
March J,Simon anization.New York:Wiley,1958

而希尔特(R. Cyert)和马奇(J. March)更进一步,他们在
《商业组织的行为理论》一书中把组织学习列为探讨组织理论
的基本概念。
二、组织学习理论的早期发展
• 正式把组织学习当作“理论”研究,是甘吉洛西 (E.Cangelosi)、迪尔(W.Dill),两人于1965年在《管理 科学季刊》发表〈组织学习:对理论的观察〉一文。
不管是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还是组织学的角度出 发,以下两种组织学习的观点是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
一、“组织学习”是一个组织通过改造自我,在适应环 境中不断创新,不断扩展生存空间的过程,它贯穿组织发展 的始终。从学习的模式来讲,有对现有系统进行调整的渐进 式学习以及改变过去行为模式与经验的变革式学习两种基本 层次。
学习型组织五项要素
• 一、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个人有意愿投入工作,精于工作的专业技巧,自我超越源自
个人与愿景之间的"创造性张力"; • 二、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
组织的障碍,多来自于个人的旧思维,例如固执己见、本位 主义,唯有透过团队学习,以及标杆学习,才能改变心智模式,有 所创新; • 三、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愿景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透过组织共识,大家努力的 方向一致,个人也乐于奉献,为组织目标奋斗; • 四、 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
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的平均值,以做出正确的组织决策, 透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个人弱点,强化团队向心力; • 五、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
组织学习理论研究进展 (Organizational Learning,OL)
班级:研1325 学号:1312011234
姓名:武梦超
组织学习理论研究进展(Organizational Learning,OL)
1
组织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论的产生
2 组织学习理论的早期发展
3 早期研究者对于组织学习的定义
4 组织学习模型相关研究

Chris Argyris(阿吉利斯)和Donald Schon(熊恩)在1978年给组织学习
(OL)所下的定义是:“诊断和改正组织错误”。认为“组织学习”是发现 和纠正错误的过程。

1985年,Fiol和Lyles对“学习”做了更为准确的定义,“通过汲取更好的
知识,并加深理解,从而提高行动的过程”。
5 近些年国内外研究
6
参考文献
一、组织学习理论的产生
• “学习”一词最早出现在组织理论中,是赛蒙(H.Simon)在 公元1953年探讨美国经济合作管理局组织成立的文章。赛蒙认 为政府组织重组的过程即一种学习的过程,首次将"学习"与组 织连接起来。

组织学习的概念首先由March和Simon于1958年提出,至今
• 阿吉利斯(C.Argyris)、熊恩(D.Schon)两人于1978年 著《组织学习:行动理论之观点》一书最具代表性,提出 了“行动观点”。他们认为组织学习的意义为:“组织学 习是为了促进长期效能和生存发展,而在回应环境变化的 实践过程之中,对其根本信念、态度行为、结构安排所为 的各个调整活动;这些调整活动借由正式和非正式的人际 互动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