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草地植被生态恢复系统工程设计_蒙荣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退化草地是指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草地土壤退化、植被退化的现象。
我国退化草地面积广泛,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退化草地的修复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退化草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传统的草地修复方法往往效果有限,难以根本解决退化草地的问题。
研究我国的退化草地修复技术,探索更有效的修复方法势在必行。
通过对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退化草地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为未来的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也可以为我国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适合我国退化草地状况的有效修复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实现草地的快速恢复与生态平衡。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了解我国退化草地的现状及造成退化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方案提供依据;二是评估和总结我国目前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三是探讨各种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提升技术效能提供参考;四是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和成果,为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五是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探讨不同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推动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退化草地的现状目前,我国退化草地问题十分严重。
根据国家林草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2.7亿公顷的草地面临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严重退化的达到了近半。
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影响。
退化草地不仅造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威胁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草原退化还会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地区的生态和经济发展。
一种造穴技术恢复退化草原植被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造穴技术恢复退化草原植被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3952ee9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f.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785897.9(22)申请日 2020.08.04(71)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地址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街120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72)发明人 孙世贤 丁勇 李西良 李元恒 殷国梅 赵山志 王珍 田青松 (51)Int.Cl.A01B 79/02(2006.01)A01G 20/00(2018.01)A01G 13/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造穴技术恢复退化草原植被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造穴技术恢复退化草原植被的方法,该恢复退化草原植被的方法包括分别针对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的造穴技术,针对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在土壤侵蚀严重的退化草地上开展人工砸坑穴,在退化草地上砸入圆形坑穴,设定不同的坑穴直径和坑穴深度,根据草地退化程度确定坑与坑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主要依靠自然的力量进行退化草原的植被修复,具有简单易操作、修复成本低以及生态修复效果好等特点。
本发明通过造穴提高了天然草原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提高了退化草原土壤种子库的库容,有效增加小坑的土壤肥力,创造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微环境,使得天然草原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成苗数量大幅度提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CN 111802015 A 2020.10.23C N 111802015A1.一种造穴技术恢复退化草原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穴技术恢复退化草原植被的方法包括分别针对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的造穴技术:(1)针对20%<植被盖度<30%的轻度退化草地,在土壤侵蚀严重的退化草地上开展人工砸坑穴,在退化草地上砸入圆形坑穴,坑穴直径5~8cm,坑穴深度5~9cm,根据草地退化程度确定坑与坑之间的距离;(2)针对10%<植被盖度≤20%的中度退化草地,优势物种占20%以下;在退化草地上砸圆形坑穴,坑穴直径6~7cm,坑穴深度6~7cm;(3)针对植被盖度≤10%的重度退化草地,植被以一二年生植物为主,在土壤侵蚀严重的重度退化草地上采用砸坑穴并在草地上铺设麻绳网格的方法开展植被修复;坑穴直径6~8cm,坑穴深度7~9cm。
高山草甸退化恢复的生态工程技术研究

高山草甸退化恢复的生态工程技术研究引言:高山草甸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开发和过度放牧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高山草甸正面临退化和破坏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高山草甸,生态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目前在高山草甸退化恢复方面的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高山草甸退化的原因高山草甸的退化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影响了高山草甸植被生长和物种组成。
2.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会导致植物被过度踩踏和啃食,破坏植被的生长和更新。
3. 土壤侵蚀:高山草甸地区常常受到水和风的侵蚀,加速了土壤的流失和破坏。
4. 不适当的开发:不合理的旅游开发、道路建设等人类活动会直接破坏高山草甸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工程技术在高山草甸退化恢复中的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是通过人工干预来恢复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一种方法。
在高山草甸退化恢复方面,以下生态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1. 植被恢复:- 植物引种:根据高山草甸的原生植被特征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引种,以增加植被覆盖率。
- 植物补种:对于退化严重的高山草甸区域,进行植物补种来提高植被的多样性,促进植被的恢复和更新。
- 制定合理的放牧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放牧计划,控制放牧的数量和密度,减少过度放牧对高山草甸的破坏。
2. 土壤修复:- 生态梯度修复:使用适宜的植物进行生态梯度修复,即在不同程度退化的高山草甸上栽植不同种类的植物,以改善土壤质量和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 生物修复:引入适宜的生物(如土壤菌群和微生物)来修复受损的土壤,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水分保持。
3. 水资源管理:- 高山草甸地区的水源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修建水库、水渠和管理灌溉系统,调节流量和保持水位,以确保高山草甸获得适量的水资源。
4. 生态保护与管理:- 限制不适当的开发:加强对高山草甸地区的规划和管理,限制不适当的旅游开发、道路建设等人类活动,减少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破坏。
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

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
蒙荣;金花
【期刊名称】《内蒙古草业》
【年(卷),期】2001(013)004
【摘要】通过分析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因素,阐述了草地生态系统工程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重点,指出草地生态系统工程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页数】5页(P46-50)
【作者】蒙荣;金花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草原勘测设计院,呼和浩特01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东缘草地生态系统动态定位监测与可持续发展要素研究Ⅰ8个主要草地类型植物量与营养动态的研究 [J], 赵忠;王安禄;马海生;宋慧琴
2.青藏高原东缘草地生态系统动态定位监测与可持续发展要素研究Ⅱ高寒草甸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J], 赵忠;王安禄;马海生;宋慧琴
3.青藏高原东缘草地生态系统动态定位监测与可持续发展要素研究Ⅲ8个重点草地类型植物优势种营养含量季节变化动态 [J], 赵忠;王安禄;马海生;宋慧琴
4.青藏高原东缘草地生态系统动态定位监测与可持续发展要素研究Ⅳ天然草地产草
量与水、热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J], 赵忠;王安禄;马海生;宋慧琴
5.青藏高原东缘草地生态系统动态定位监测与可持续发展要素研究——Ⅲ 8个重点草地类型植物优势种营养含量季节变化动态 [J], 赵忠;王安禄;马海生;宋慧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围封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退化草原群落的恢复及其对碳截存的贡献

围封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退化草原群落的恢复及其对碳截存的贡献闫玉春;唐海萍【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年(卷),期】2008(018)005【摘要】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及实验室分析对围封(ER)与持续放牧(GD)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退化草原群落的植被、土壤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围封后植被、土壤特征的恢复状况,揭示了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固碳潜力及其生物化学过程.结果表明: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退化交型--冷蒿(Artemisia frigida)草原经过18a围封,其植被和土壤特征得到明显恢复,地上组分总生物量是持续放牧草地的2.69倍,O-40 cm土层中根系总生物量是持续放牧草地的1.55倍,表层(O一10 cm)土壤粘、粉粒含量比持续放牧草地分别增加617.1%和394.7%,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为持续放牧草地的2.84,2.44和2.27倍,土壤容重比持续放牧草地降低了10.60%.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长期过牧下的冷蒿草原恢复为以羊草为优势种的原生群落类型将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在恢复过程中其地上植物组分、根系和土壤(O-40 Cm)的固碳潜力可分别达到65.58,241.77和2176.19g·m-2,其植物一土壤系统总固碳潜力可达到2483.55g·m-2.【总页数】6页(P546-551)【作者】闫玉春;唐海萍【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学院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学院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相关文献】1.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芨芨草群落适生生境 [J], 张翼飞;王炜;梁存柱;王立新;裴浩;王成燕;王伟峰2.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退耕方式对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特性的影响 [J], 张志华;李小雁;蒋志云;桑玉强3.内蒙古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进程中植物群落特征的分析 [J], 李政海;刘钟龄;何涛4.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植被动态与植被恢复——以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为例 [J], 张连义;刘爱军;邢旗;刘德福;高娃5.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碳截存的影响 [J], 闫玉春;唐海萍;常瑞英;刘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地退化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估

草地退化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估草地退化是指土地上原有的草本植物逐渐减少,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壤质量恶化的一种生态现象。
草地退化不仅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也对畜牧业和农田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为了恢复和改善草地退化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地修复方案至关重要。
一、草地退化生态修复方案设计针对草地退化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并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1. 植物选择与引种通过在草地退化区域引种一些耐旱、耐寒、耐贫瘠土壤的植物,既可以增加草地覆盖度,又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例如,引入一些适应性广泛、生长迅速的固氮植物,可以促进土壤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选择与当地环境适应性较好的植物,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
2. 水资源合理配置合理配置水资源,对于草地的修复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划分灌溉区域,根据草地种植的需水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干旱地区,可以利用雨水集中、分区灌溉的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考虑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
3. 土壤改良与保护草地退化区域的土壤质量通常较差,需要通过土壤改良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可以投入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养分的循环利用。
此外,水土保持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修建护坡、护岸、设置雨水集中系统等,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4. 生物控制与生态恢复在草地退化修复中,合理利用生物控制手段有助于生态恢复。
例如,可以引入适量的草食性动物,通过其活动的选择性影响,优化植物的组成和分布。
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防止其对修复区域的破坏。
二、草地退化生态修复方案实施效果评估1. 植被恢复评估通过对修复区域植被指标的调查和测量,评估草地修复的效果。
主要可以考察草地覆盖度、种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植物的生物量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采用遥感技术进行草地退化及修复区域的监测和评估。
2. 土壤质量评估修复方案实施后,可以通过对土壤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来了解修复效果。
草原退化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创新

草原退化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创新草原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开采等原因,全球范围内的草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草原退化不仅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因此,恢复草原退化并实现植被修复成为当务之急。
草原退化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创新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在此,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术创新方法,以帮助草原退化恢复和植被修复的实施。
首先,草原种子库建设是恢复草原植被的关键。
草原种子库是为保护和储存草原植物种子而建立的设施,既可以保证草原植物种子的种质资源,又可以为恢复草原植被提供种子。
目前,草原种子库建设已在很多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
通过采集各种草原植物的种子并进行保存和繁育,种子库可以提供具备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种子,从而实现草原退化恢复和植被修复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也是草原退化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
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加植物物种和动物种群的多样性,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例如,通过引入适宜的草食动物进行放牧管理,可以提高草原的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恢复当地的土壤微生物种群也是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通过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水分储存和保持能力,草原退化可以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植被修复。
再次,科技创新在草原退化恢复与植被修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无人机等高新技术手段,可以对草原地区进行精准的监测和评估。
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草原退化恢复和植被修复方案,提高恢复和修复效率。
此外,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对草原植物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提高其耐旱、耐寒、抗病等特性,加速草原恢复的进程。
最后,草原社区参与与管理是草原退化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草原退化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手段,还需要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管理。
退化草原修复工程施工方案

退化草原修复工程施工方案1. 项目背景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草原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退化草原修复工程开始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工程。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退化草原修复工程的施工方案。
2. 施工目标该退化草原修复工程施工的主要目标如下: - 恢复草原植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 控制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 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健全和恢复; - 改善退化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
3. 施工内容3.1 植被恢复•通过人工播种和插秧的方式,引入适宜生长的本地草本植物种子和苗木,提高草原植被的多样性。
•结合土壤改良措施,例如添加有机肥料和保水材料,改善土壤质量,增加植物生长的适宜环境。
•实行适宜的草地管理措施,例如合理刈割、留草、轮牧等,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稳定。
3.2 防治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修建适应当地地形特点的防护措施,例如建设沟渠、梯田和堰塘等,以减缓或阻止水流冲刷土壤,并减少水土流失。
•施行合理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和水库泄漏导致的水土流失。
•种植适宜的水土保持植物,例如沙地柳和榆树等,以增加土壤的结实度和抗蚀能力。
3.3 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保护和促进草原中的自然演替过程,引入适宜的大型动物、昆虫和鸟类等,恢复生物多样性。
•建设和维护人工湖泊和湿地,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服务。
•实施适宜的治理措施,例如疏林和退耕还林等,以恢复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
4. 施工流程4.1 项目准备阶段•进行相关调研和勘测,评估退化草原的程度和所需修复治理的内容。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
•申请施工许可和项目资金。
4.2 采购和准备材料设备•根据施工方案,采购适宜的植被种子、苗木和施工设备。
•租赁或购买所需的工具和机械设备。
4.3 施工工作•根据施工计划,按照植被恢复、防治土壤侵蚀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顺序,依次进行施工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化草地植被生态恢复系统工程设计蒙 荣1,袁 清2,杨 3(1.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2.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3.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摘要: 设计了生态环境适宜度分析及植被生态恢复系统工程决策专家系统的技术流程。
应用多种数据源、多种决策分析方法,建立生态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库,确定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模型,依据专家系统原理,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分析生态环境适宜度,决策生成植被恢复的布局方案和优化栽培技术组合。
关键词: 环境适宜度评价;植被恢复;专家系统中图分类号:S8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311(2001)02-0007-05Designing of Expert System on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M ENG Rong1,YUAN Qing2,YANG Jie3(1.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llege,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 niversity,Hohhot010018,Chi-na;2.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CAAS,Hohhot010010,China;3.Life Sci-ence College,Inner Mongolia U niversity,Hohhot010021,China):Grassland of China,No.2,2001,pp.7~11.A bstract: The paper desig ned the technical procedure and realization method of the sy stem that contains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plant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 ere desig ned.Spatial data bank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various data resources and methods of decision and analy sis.Assessment model on the optimiz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 as determined.Acco rding to the principal of expert system,plant allocation and sets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 ere for-mulated by evalia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based on G IS.Key words: Optimization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Ex-pert system 近年来,由于人口膨胀和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滥垦、滥牧、滥樵,造成干旱草原地区土壤风蚀、干旱加剧、植被破坏和消失。
而在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环境中,植被起着核心作用,其退化或消失必然引起环境恶化。
因此,如何恢复重建退化草地植被对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0-04-18;修订日期:2000-09-12基金项目:农业部草地资源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资助作者简介:蒙荣(1962-),女(蒙古族),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草地资源遥感技术与环境评价等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7—第23卷 第2期Vol.23 No.2 中国草地Gras sland of China2001年3月M ar.2001多年来,科研工作者在草地资源评价、生态环境适宜度分析及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对草地基况的评价、对各生态要素适宜度的分析评价及其综合分析评价、对多种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经济价值的充分研究等。
将这些知识、经验模式化、条理化,建立相应的实用性系统,更快、更有效地用于防治草地荒漠化,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很迫切、很有价值的工作。
1 系统技术流程设计为有效地评价生态环境和规划设计植被恢复方案,本研究设计了用多种数据源、多种决策分析方法进行管理,依据专家系统原理,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分析生态环境适宜度,决策生成植被恢复的布局方案和优化栽培技术组合,见图1。
图1 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及植被生态恢复设计系统技术流程1.1 建立基础数据库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包含影响生态环境适宜度状况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政治等基本要素,如气象气候、地质地貌、地表和地下水分布、地下水埋深、降水量分布、土地利用及规划分布、土壤基质与类型、植被类型和盖度、行政区划、人口密度分布、人均年纯收入分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状况等等。
1.2 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生态环境适宜度决定了植被恢复方案中植物种的选择和布局。
生态环境适宜度的计算过程为:首先确定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即参与评价的各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要素;第二,以栅格单元网格为单位,计算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的适宜度;第三,参考专家意见,确定各要素对植物种选择和布局的权重;第四,在每个网格上进行各因子适宜度层面的加权空间叠加,通过多级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出各网格上的综合适宜度,得到生态环境综合适宜度分布层,并对生态环境适宜度划分等级。
1.3 建立植被恢复方案根据生态环境综合适宜度等级分布,结合专家知识和经验,设定植物分布的综合适宜度阈值,选择适宜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及其相应的组合方案和生产技术措施,生成植被恢复工程设计的空间布局方案。
2 数据采集与处理2.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进行综合性、定量化计算的基础。
数据的范围应涵盖评价指标体系的全—8—中国草地 2001年 第23卷 第2期部内容。
数据类型包括以下4种:(1)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这些数据经过一系列计算产生环境适宜度评价所需的专题数据,如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等数据;(2)系列自然地理专题数据,如土地利用现状、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专题内容;(3)包括社会经济方面的系列统计数据,如人口密度、分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及构成等;(4)多年来地面直接观测的各种数据,如气象、土壤、植被等。
2.2 数据规范化在某一地区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和植被恢复设计工作中,因数据来源不同,其类型多样(航空像片、卫星图像、专题图件、统计资料、观测数据等),所以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是开发和使用系统功能的必要条件。
主要内容为:(1)数据预处理。
包括大地坐标配准、投影归一化、影像图矢量化、确定统一边界等。
(2)矢量数据栅格化处理。
作为评价指标的所有专题数据均需转化为栅格数据,以便使植物布局落实到每一个细小区域或网格上,每一网格为一个基本分析单元。
不同性质的数据,其栅格化的处理方法不同,面状数据,如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水资源分区等可直接栅格化;等值线数据,如地下水埋深、等温线等,可先转化为不规则三角网数据,利用内插法得到面状数据,再栅格化。
(3)数据归一化处理。
即把具有不同数量单位的各评价指标数据,如≥0℃的积温、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土壤类型面积等通过关联表转换成无量纲的可比数据。
3 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模型及层次结构3.1 指标体系的确定在全面把握研究地区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对生态环境状况产生重要影响的系列生态要素作为参评因子。
每一参评因子又确定若干个对其影响重大的评价参数,根据这些因子和参数的相互关系构建系统完整的、层次分明的、操作简便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参评因子 参 数气 候年均温,7月和1月月均温,绝对高温和绝对低温,≥0℃积温,年降雨量,日温差等。
水 文地表水分布,地下水储量,地下水埋深,水资源分区等。
地 貌山地,丘陵,平原,沙地等。
地 形坡度,坡向,坡位,坡形等。
土 壤土壤类型,土壤基质,土层厚度,土壤pH值,含盐量等。
植 被植物种类,生态类型,生物量,盖度等。
社会经济载畜量,年末存栏数,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牧民人均年纯收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等。
3.2 参评指标权重的确定实现生态环境综合适宜度评价的各参评因子权重值代表了参评因子对生态环境作用的重要性。
采用模糊数学法并参考专家意见准确、客观、合理地体现不同参评因子对形成环境综合状况的贡献程度,科学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
3.3 适宜度评价模型及程序在经过规范化处理的生态环境基础数据中,各专题因子数据均为反映生态环境某一方面状况的有序数据,它们之间以统一的空间位置共同反映同一地点或同一分析单元的环境状况。
每一分析单元均具有多重属性,包括专题属性及其权重值两个方面的内容。
—9—蒙 荣 袁 清 杨 退化草地植被生态恢复系统工程设计通过对这些属性数据采用多级加权求和模型的方法实现生态环境适宜度定量化评价,其评价结果为落实在每一基本分析单元上的生态环境综合适宜度,见图2。
这一过程分三步实施:第一,对各评价要素即参评因子的评价参数采用加权求和模型的方法,结合评价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统计功能,利用各要素的栅格数据结构,以栅格单元网格(即基本分析单元)为单位,生成单因子的适宜度分布层;第二,借助学科领域知识和专家经验,确定各要素或因子对植物种选择和布局的权重值;第三,在每个网格上,依据各要素的适宜度信息进行空间叠加、提取、滤波和统计分析等,产生新的空间特征和新的属性关系,综合分析计算各网格上生态环境的综合适宜度值,并按其大小划分等级。
图2 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的层次结构—10—中国草地 2001年 第23卷 第2期3.4 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评价模型具有从单要素适宜度到综合适宜度评价的层次结构关系,即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关系,见图2。
4 植被生态恢复系统工程设计的原则4.1 植物对生态条件的适宜性原则植物布局首先考虑的是植物对各种生态条件的满足,通过分析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宜性,做到因地制宜,实现植物与生态环境的最优化匹配。
4.2 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原则干旱地区发展生态建设,节水是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因此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就是植被恢复生态系统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