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应用

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应用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开始趋向于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等方向。
这些技术的实现需要一种特殊的工具——腺病毒载体。
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种不包含RNA病毒的DNA病毒,其表面包裹着许多蛋白质,使其具有较好的基因导入能力。
这使得腺病毒成为一种常用的基因载体,被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学、基因治疗等领域。
腺病毒的构成腺病毒包含一个大小为36 kb的线性双链DNA,这条DNA上编码了丰富的基因信息,其中大约包含40个基因左右。
腺病毒分为革兰氏正染色体和非冠状病毒两种类型,目前在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非冠状病毒型腺病毒。
腺病毒载体构建的两种方法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构建腺病毒载体的方法,分别是端到端的法和质粒基因重组的法。
端到端的法端到端的法在构建腺病毒载体时需要把目标基因全长克隆进腺病毒的基因组中。
这种方法在基因克隆、重组和转染等方面比较复杂,对实验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同时,这种方法的构建产物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受到细胞内DNA修饰和限制性酶的影响。
质粒基因重组的法对比之下,质粒基因重组的法相对来说较为容易,需要构建的重组质粒包括表示目标基因的转录单元以及与腺病毒DNA重组所需的旁路序列等。
通过将质粒DNA转染至腺病毒蛋白质、酶和基因表达产物等组分共同构成的细胞核中,将质粒DNA与腺病毒DNA进行重组,从而构建出目标腺病毒载体。
质粒基因重组法不仅可以有效克服端到端法受到限制性酶和DNA修饰的影响,而且富于设计灵活度,从而满足更多的实验需求。
腺病毒载体的应用腺病毒载体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细胞体内的基因传递、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方面。
通过腺病毒载体可进行基因敲除、基因转录和基因转译等一系列基因编辑操作。
基因敲除基因敲除是研究腺病毒载体理解生命过程和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可以对特定基因进行敲除,从而寻找与该基因相关联的复杂的生物学催化剂。
目前腺病毒载体敲除方法尤其得到广泛应用,对于生命科学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目的由于腺病毒载体转导目的基因具有高效率、低致病性、高滴度以及在体内不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等优点,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转基因载体之一,并广泛应用于人类基因治疗.但是腺病毒载体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果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和毒性等,尚有待进一步解决.随着腺病毒载体研究的进展,新的载体系统必将在基因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范凌云谢庆军作者单位:范凌云(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200240;深圳市威尔德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深圳518054) 谢庆军(深圳市威尔德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深圳,518054)
刊名: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年,卷(期):2008 21(2) 分类号:Q343.1 R394.8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
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新型疗法,其通过改变人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或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就是利用腺病毒载体进行基因转导。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一、腺病毒载体基础介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腺病毒载体。
腺病毒是一种小型病毒,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和极高的转导效率,因此成为了基因治疗领域中最常用的载体之一。
腺病毒的基因组为一条线性双链DNA分子,它的大小约为30kb,可以携带大量外来基因负责转导。
同时,腺病毒中的大部分基因已被删减或失活,因此可以在病毒粒子内部容纳更多的外来基因。
二、腺病毒载体的优势相比于其他的基因治疗载体,腺病毒载体具有许多的优势。
首先,腺病毒对人体的免疫应答十分低。
因为腺病毒感染人类的过程通常都是无症状的,在人体内会迅速被淋巴系统清除,因此它不会引起人体免疫反应。
其次,腺病毒的转导效率非常高,因为它具有广泛的靶细胞类型和容易侵入细胞的特性。
最后,腺病毒的基因修饰能力也很高,可以很容易的携带大量的外来基因,在转导过程中基因也不会被分解或改变。
三、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现如今,腺病毒载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中。
以传统的疗法为例,在肝脏癌等疾病中常常需要利用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但手术切除对机体的侵害很大。
通过利用腺病毒载体送入基因,就可以避免这种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期。
此外,腺病毒载体还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一些遗传疾病,例如囊性纤维化和色素性视网膜炎。
四、腺病毒载体的展望在未来,腺病毒载体极有可能成为基因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基因治疗研究的深入,人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腺病毒载体中的机制,并且对其进行更加精确的改造。
同时,人们也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实验和测试,以探究腺病毒载体在人体内的表现和转导效率。
这一系列的研究和测试,将为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好的基础和保障。
腺病毒载体研究进展与展望

腺病毒载体研究进展与展望祝秀梅;慕洪涛;王凡;吕志慧;马全英;刘学荣;黄银君;牟克斌【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49)001【摘要】腺病毒栽体具有高效传递和表达基因的能力(尤其是在体外),在过去的15年里已经得到充分地证实.腺病毒载体由于宿主范围广泛和对人体的低致病性、病毒颗粒比较稳定、基因组较少发生重排等优点,已经成为最常用的痛毒载体之一.但由于细胞的靶向性和宿主的免疫反应限制了腺病毒载体的应用和发展,为此,对腺病毒载体进行了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也得到了广泛关注.现就对腺病毒载体的特点,改进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总页数】4页(P218-221)【作者】祝秀梅;慕洪涛;王凡;吕志慧;马全英;刘学荣;黄银君;牟克斌【作者单位】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730046;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730046;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730046;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730046;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730046;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730046;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730046;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7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1.8【相关文献】1.腺病毒及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J], 金天明;武迎红2.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袁子国;张秀香;高胜言;徐慧娟;扈荣良3.人类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张德礼4.人类腺病毒载体疫苗及其免疫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张德礼5.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肺囊性纤维化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张德礼;高显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腺病毒载体的优化研究现状

突起 在 每个 项 点伸 出。二 十面 体 主要 由2 个三 角形 0 表 面构 成 ,每 一个 三 角形 表面 主 要 由l个 三 聚体 六 2
些高度分化的组织细胞中也可增殖 ,如可有效的感 染肌 肉组 织 、心 、肺 和脑 组 织 ,并 能 高效 的复 制 、 表达 其基 因产 物 【 】 1 。因此 ,修饰 的腺病 毒于 上 世 纪 0
中图分类号 :R 7 .;R7 .6 1 3 39 33 文献 标识码 :A
Re e r h st ai n o p i iai n o h d n vr s v co MA C u -n h n o g sa c iu to f o t z to n t e a e o iu e t r m h nl g rS a d n i
木专 家论坛 木
腺病毒载体 的优 化研 究现 状
马春玲
摘要 :本 文简要综述腺 病毒载体 的研 究现状 ,包 括各 型载体 的构成 、优势 与缺 陷,及其相 应 的优 化策 略 ,并指 出在 我国人群 中 病毒载体作 为疫苗和基 因治疗 的工具所应采取 的优 化措施 。 腺 关键词 :腺病 毒载体 ;构建 ;优化; 恶性 肿瘤 ;基 因治疗
Me i l o l e S a d n , i i 7 0 2 C ia dc l g , h n o g l y 6 0 , hn ) aC e n 2
Ab t a t :T i p p rp o i e re e i w fr s a c tt s q o a o tt e a e o i sv c o , n l d n sr c s h s a e r v d d a b i fr v e o e r h sa u u b u d n v r e t r i c u i g e h u t e v ro s y e fc mp st n a v n a e n h rc mi g a d i o r s o d n p i a i n s t g , d h a i u p so o o i o , d a t g sa d s ot o n , n sc re p n i g o t t i t mz t  ̄ae y a o n p i td O t a a u e h u d b k n f ro t zn e a e o iu e t ru e n v c i a o d g n on e U wh t me s r s s o l et e o p mi i g t d n vr sv c o s d i a c n t n a e e a i h i n
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2 利 用 重 组 腺 病 毒 载 体 进 行 基 因治 疗 的原 理
通 过缺 失腺 病毒某 些 片段可 以产 生复 慢病 毒载 体 、 转 录病 毒 逆
载体 、 腺病 毒 载 体 等 。近 年来 腺 病 毒 载 体 以操 作 方便、 滴度 高 、 全性好 等 优 点 ,已成为 研究 的热 安
是先将 一种 质粒 转 化 到 细 菌 感 受态 细 胞 中 , 选 筛
出 阳性 克 隆 , 把 含质 粒 的细 菌 制备 成 感 受 态 细 再
作 者 简 介 : 爱 玲 ( 9 8)女 , 族 , 苏 徐 州 人 , 士 , 师 , 究 方 向为 遗 传 与 分 子 生 物 学 。 李 17 , 汉 江 硕 讲 研
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因表达和校正功能。蒋文明等嘴PRRS的串联M蛋白
与GP5蛋白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结果表明可以诱导产
蛋白(green
protein。GFP)报告基冈,便于直 接观察转染及感染效率,并可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 此种方法为目前研究人员所普遍使用。 质粒体外连接法由Mizuguchi等16-71建立.是将稀有 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引入穿梭质粒和腺病毒骨架载体 中,将外源基因克隆人穿梭质粒中.再通过酶切连接的方 法将穿梭质粒连接人腺病毒骨架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复 制重组质粒,转染相应的包装细胞系后。即可产生复制缺 陷型的重组腺病毒。该法相对于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更简 单、快速,只需两步,避免了BJ5183不稳定、获得的质粒 DNA量较少等缺点.但是大片段的连接效率较低.需通 过大量的噬斑筛选,程序较复杂罔。另外,还报道有酵母内 同源重组、cre-lOX介导的重组、黏性质粒构建方法等。
R
J.Engineering
disease
cattle.【J】.Transgenic Res,2005,14(5):563—567.
R
【10】Clements J E,Wall
sheep that
J,Naragan
express the
o,et
a1.Development virus
of
microinjection[J].Nature,1985,315:680—683.transgenic
GP5融合蛋白的基因插入腺病毒
后免疫小鼠.两者的特异性抗体均可检出。Wang等【I嘴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基因插入到重组Adv中,可诱 导小鼠产生高滴度衄清lgG。用同型Adv再次免疫时,取 得较好的增强效果。汤景元等【l刀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病毒(PRRSV)M蛋白基因插入到Adv后,免疫小鼠,产生 了PRRSV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韦显凯”卧将表达 PEDVS蛋白不同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注射人小鼠后,
腺病毒载体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腺病毒载体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它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复或替换患者体内缺失或异常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腺病毒载体技术,则是基因治疗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腺病毒载体技术的定义、特点、应用场景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定义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其天然感染范围广泛,对人体的影响也很大。
而利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目标基因导入到患者的细胞中,以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则是指腺病毒载体技术。
腺病毒载体技术的特点腺病毒载体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效性:腺病毒具有很强的感染能力,可以轻松进入人体细胞,并将目标基因导入到患者的基因组中。
2. 安全性:腺病毒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只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进行感染,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3. 稳定性:腺病毒能够长期稳定地将目标基因带入患者体内,从而使治疗效果持续较长时间。
应用场景腺病毒载体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遗传性疾病:例如,韦伯氏症、丙型肝炎、淋巴瘤等。
2. 癌症治疗:通过将目标基因导入到癌细胞中,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3. 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
未来展望目前,腺病毒载体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未来,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腺病毒载体技术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同时,腺病毒载体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例如,如何提高其安全性和效率,如何选择合适的载体搭配策略,以及如何应对基因治疗成本等问题。
我们相信,在全球范围内基因治疗的跨学科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共同推动下,腺病毒载体技术将实现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ass2switch recombination[J].Nat Immunol,2003,4:10232 102816 Liddament M T,Brown WL,Schumacher AJ,et al.APOBEC3F properties and hypermutation preferences indicate activity against HIV21in vivo[J].Curr Biol,2004,14(15):13852139117 Wiegand HL,Doehle BP,Bogerd HP,et al.A second human an2 tiretroviral factor,APOBEC3F,is suppressed by the HIV21and HIV22Vif proteins[J].EMBO J,2004,23(12):24512245818 Zheng YH,Irwin D,Kurosu T,et al.Human APOBEC3F is an2 other host factor that block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 replication[J].J Virol,2004,78(11):60732607619 Dussart S,Douaisi M,Courcoul M,et al.APOBEC3G Ubiquitina2 tion by Nedd421Favors its Packaging into HIV21Particles.J Mol Biol,2005,345:5472558110 Douaisi M,Dussart S,Courcoul M,et al.The tyrosine kinases Fyn and Hck favor the recruitment of tyrosine2phosphorylated APOBEC3G into vif2defective HIV21particles.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5,329:9172924111 Navarro F,Bollman B,Chen H,et plementary function of the two catalytic domains of APOBEC3G.Virology,2005,333: 3742386112 Marin M,Rose KM,K ozak SL,et al.HIV21Vif protein binds the editing enzyme APOBEC3G and induces its degradation[J].Nat Med,2003,11:139821403113 Sheehy AM,G addis NC,Malim MH.The antiretroviral enzyme APOBEC3G is degraded by the proteasome in response to HIV21 Vif[J].Nat Med,2003,9:140421407114 Kao S,Khan MA,Miyagi E,et al.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Vif protein reduces intracellular expression and inhibits packaging of APOBEC3G(CEM15),a cellular inhibitor of virus infectivity[J].J Virol,2003,77:11398211407115 Mehle A,G oncalves J,Santa2marta M,et al.Phosphorylation of a novel SOCS2box regulates assembly of the HIV21Vif2Cul5com2plex that promotes APOBEC3G degradation[J].G enes and devel2 opment,2004,18:286122866116 Yu YK,Xiao ZX,Elana S,et al.Selctive assembly of HIV21Vif2 Cul52ElonginB2ElonginC E3ubiquitin ligase complex through a novel SOCS box and upstream cysteines[J].G enes and develop2 ment,2004,18:286722872117 Yu X,Yu Y,Liu B,et al.Induction of APOBEC3G ubiquitina2 tion and degradation by an HIV21Vif2Cul52SCF complex[J].Sci2 ence,2003,302:105621060118 Kao S,Miyagi E,Khan MA,et al.Production of infectious hu2 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does not require depletion of APOBEC3G from virusproducing cells[J].Retrovirology,2004, 1:27239119 G oncalves J,Santa2marta M.HIV21Vif and APOBEC3G:Multi2 ple roads to one goal[J].Retrovirology,2004,1(1):28120 Liu B,Yu X,Luo K,et al.Influence of primate lentiviral Vif and proteasome inhibitors o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 virion packaging of APOBEC3G[J].J Virol,2004,78:20722 2081121 Xu H,Svarovskaia ES,Barr R,et al.A single amino acid substi2 tution in human APOBEC3G antiretroviral enzyme confers resis2 tance to HIV21virion infectivity factor2induced depletion[J].Proc Natl Acad Sci U.S. A.,2004,101(15):565225657122 Schrofelbauer B,Chen D,Landau NR.A single amino acid of APOBEC3G controls its species2specific interaction with virion in2 fectivity factor(Vif)[J].Proc Natl Acad Sci U.S. A.,2004, 101(11):392723932123 Bogerd HP,Doehle BP,Wiegand HL,et al.A single amino acid difference in the host APOBEC3G protein controls the primate species specificity of HIV type1virion infectivity factor[J].Proc Natl Acad Sci U.S. A.,2004,101(11):3770237741(2003207223收稿;2003212222修回)第三代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林芳综述 蔡荣钱程审阅【摘要】 由于腺病毒载体转导目的基因高效率、低致病性、高滴度以及在体内不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等优点,腺病毒载体已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转基因载体之一,并广泛运用于人类基因治疗。
但是腺病毒载体还存在许多不足,故在第一、第二代腺病毒载体的基础上发展了第三代腺病毒载体,通常称为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或无肠腺病毒或具有高包装能力的腺病毒(high2capacity or gutted or help2dependent Adenovirus,HD2AdV),现将第三代腺病毒载体的特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第三代腺病毒载体;辅助病毒;Cre/loxP 作者单位:310018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 第一代腺病毒载体具有稳定、滴度高、高效率转导目的基因、低致病性、不但可以转染分裂期细胞而且可以转染静止期细胞等优点使得第一代腺病毒载体成为基因治疗中重要的载体之一。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报道了腺病毒载体在许多种类疾病基因治疗上的应用。
但该载体存在许多不足之处:①载体的包装容量较小,仅能转导8Kb的外源性基因片断。
②尽管病毒E1基因已被剪切,但仍有少数病毒基因表达从而引起宿主的免疫应答和细胞毒性反应,限制了病毒载体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次数,从而导致了载体转导的基因在体内表达的短暂性。
第二代重组腺病毒载体是将病毒基因组中的E2或E4区剪切或使其失活,而缺失的功能由更为复杂的容许细胞株补充。
腺病毒载体经这种方法修饰剪切处理后虽然提高了外源基因表达的时效,降低了机体免疫应答。
但这种修饰仍存在争议,仍没有能解决机体免疫和载体包装能力等问题。
为了消除抗原特异性宿主免疫反应、外源基因表达的长时效性、提高载体的包装能力和降低细胞毒性反应等缺点,在第一代、第二代腺病毒载体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三代腺病毒载体———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HD2Ad)载体。
一、H D2Ad载体第三代腺病毒基因组通常包括病毒基因组两端的ITRs及末端结合蛋白、病毒包装信号序列、表达序列盒和填充DNA等。
由于缺失了病毒编码序列,HD2Ad载体的包装能力可达到36kb,因此可以同时表达多个基因以及一些大分子蛋白的cDNA等。
腺病毒载体基因组存在最小包装限制性(约25kb),Parks等证实了为达到有效和稳定的扩增病毒载体,HD2Ad载体的基因组大小最终需定格在27~36kb之间[1]。
因此,如果这些载体所携带的基因不足27kb,为了达到最佳包装容量,通常是在基因组中插入一段填充非编码DNA,最好是人类非重复间隔DNA(non2repetitive human spacer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