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习题解答
基础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学习目标】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sp、sp3、dsp2、sp3d2、d2sp3等杂化轨道,内轨型和外轨型配位化合物;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稳定常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熟悉晶体场理论;中心离子d轨道在八面体场中的分裂;晶体场稳定化能;光谱化学顺序;分裂能及其影响因素;电子成对能;高自旋与低自旋配位化合物;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螯合物及螯合效应。
了解d-d跃迁和配合物的颜色;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生物配体及配合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内容要点】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以具有接受电子对的离子或原子(统称中心原子)为中心,与一组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统称配体),以一定的空间排列方式在中心原子周围所组成的质点(配离子或配分子)为特征的化合物。
二、配合物的组成多数配合物由配离子与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
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配体中的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组成配离子。
常见配位原子有N、O、C、S、F、Cl、Br、I等。
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单齿配体。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多齿配体。
三、配合物的命名1. 配合物遵守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以二元化合物命名。
如“某化某”、“某酸”、“氢氧化某”和“某酸某”。
2. 配离子及配位分子的命名:配体名称在前,配体数目用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复杂配体名称写在圆括号中,以免混淆,不同配体以中圆点“·”分开,配体名称之后以“合”字联接中心原子,其后加括号以罗马数字表示氧化值。
3. 配体命名按如下顺序确定:(1)无机配体在前,有机配体在后;(2)先列出阴离子,后列出中性分子;(3)同为阴离子或中性分子时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列出;(4)化学式相同、配位原子不同的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5)对配位原子相同、所含原子的数目也相同的配体,按与配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英文字母顺序命名。
第11章 配位化学基础

N P
O S
F Cl
Ne Ar Kr Xe Rn
Sr Y 配位原子 Ba Lu
Tc Re Bh
Fr Ra Lr Rf Db Sg 配体中与中心金属直接 结合的原子。
Cu Zn Ga Ge As Se Br •Ni 排列在中心金属周围 Ag Cd In Sn Sb Te I •Pd分子或者阴离子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 分为单齿配体与多齿配体
2018/5/31
21
配合物的分类
特殊配合物
1)夹心配合物:
金属原子 M 被夹在两个平行的碳环之间,形成夹心配合物。
2)羰基配合物
以 CO 为配体的配合物称为羰基配合物。
3)原子簇状化合物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原子以金属 –金属键( M–M)直接结合而 形成的化合物。
4)多核配合物
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单齿 配体
特点 多齿 配体 举例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同时与中心金属
结合。可分为二齿、三齿、多齿配体等。
O :O
N N
O H 2C :N CH2 CH 2 N: CH2 C O O: H 2C CH2 C O:
C C O
:O
邻二氮菲 (phen)
乙二胺四乙酸根 (EDTA4-)
配位数
配合物的组成
2018/5/31
11
[Fe(SCN)(H2O)5]2+, [Co(SCN)4(H2O)2]2-, [Cu(NH3)4(H2O)2]2+, [CuBr4]22018/5/31
12
2018/5/31
化学课后答案11

强/弱场 强场 弱场 弱场 强场 强场
电子排布 式 t2g6eg0 t2g3eg2 t2g3eg2 t2g3eg0 t2g6eg0
未成对电 子数 0 5 5 3 0
CFSE -24Dq+2P 0 0 -12Dq -24Dq+2P
2+ 解: [Co(NH3)6] : 由于 P>△0, Co2+的 d 电子采取高自旋排布,Co2+
为 d7 ∴ 电子分布为 ↑ ↑
eg t 2g
↓ ↑ ↓ ↑ ↑
不成对电子数为 3 ∴μ≈ n (n + 2) =3.87B.M. [Fe(H2O)6]2+:由于 P>△0,Fe2+的 d 电子采取高自旋排布,Fe2+ 为 d6 ∴ 电子分布为 ↑ ↑ eg
无未成对电子∴ μ≈ n (n + 2) =0B・M [Zn(NH3)4]2+:Zn2+的价层电子分布为: 3d 4s 4p ↓ ↑↓ ↑↓ ↑↓ ↑↓ ↑ [Zn(NH3)4]2+的价层电子分布为: 3d 4s [↓ ↓ ↑↓ ↑↓ ↑↓ ↑↓ ↑ ↑ 为 sp3 杂化,无未成对电子∴ 4p ↓ ↑↓ ↑↓ ↑]
- -
解:[Co(en)3] :Co (d ),μ=3.82B.M.,由μ≈ n (n + 2) 可知不成 对电子数 n=3,而由于每个 en 有两个配位原子,故 Co 的配位数为 6。 ∴[Co(en)3]2+的价层电子分布为: 3d ↓ ↑↓ ↑ ↑ ↑ ↑ 4s [ ↓ ↑ 4p ↓ ↑↓ ↑↓ ↑ ↓ ↑↓ ↑] 4d
(a)cis- [PtCl( NO 2 )( NH 3 ) 2 ] (3)
(b)trans- [PtCl( NO 2 )( NH 3 ) 2 ] (a)面式- [IrCl 3 ( NH 3 ) 3 ] (b)经式- [IrCl 3 ( NH 3 ) 3 ]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10)

第11章配位化合物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 ”,错的填“×”)。
1.1 复盐和配合物就象离子键和共价键一样,没有严格的界限。
()1.2 Ni(NH3)2Cl2无异构现象,[Co(en)3]Cl3有异构体。
()1.3 配离子 AlF63-的稳定性大于 AlCl63-。
()1.4 已知[CaY]2-的Kθ为6.3×1018,要比[Cu(en)2]2+的Kθ= 4.0×1019小,所以后者更难离解。
()1.5 MX2Y2Z2类型的化合物有 6 种立体异构体。
()1.6 内轨配合物一定比外轨配合物稳定。
()1.7 当CO作为配体与过渡金属配位时,证明存在“反馈π键”的证据之一是CO 的键长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1.8 Fe3+和 X-配合物的稳定性随 X-离子半径的增加而降低。
()1.9 HgX4-的稳定性按 F-−−→I-的顺序降低。
()1.10 CuX2-的稳定性按的 Cl-−−→Br-−−→I-−−→CN-顺序增加。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2. 1 根据晶体场理论,在一个八面体强场中,中心离子d 电子数为()时,晶体场稳定化能最大。
a. 9b. 6c. 5d. 32. 2 下列各配离子中,既不显蓝色有不显紫色的是()a. Cu(H2O)24+b. Cu(NH3)24+c. CuCl24+d. Cu(OH)24+2. 3 下列化合物中,没有反馈π键的是()a. [Pt(C2H4)Cl3]-b. [Co(CN)6]4-c. Fe(CO)5d. [FeF6]3-2. 4 在下列锰的化合物中,锰的氧化数最低的化合物是()a. HMn(CO)5b. Mn(NO)3(CO)c. Mn2(CO)10d. CH3Mn(CO)52. 5 下列离子中配位能力最差的是()a. ClO4-b. SO24-c. PO34-d. NO3-2. 6 M位中心原子,a, b, d 为单齿配体。
无机答案第11章 配位化合物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习 题1.给出下列中心金属离子的特征配位数:(a)Cu+;(b)Cu2+;(c)Co3+;(d)Zn2+;(e)Fe2+;(f)Fe3+。
2.按照摩尔导电率的大小将下列配合物排序:(a)K[Co(NH3)2(NO2)4];(b)[Cr(NH3)3(NO2)3];(c)[Cr(NH3)3(NO2)] 3 [Co(NO2)6]2;(d)Mg[Cr(NH3)(NO2)5]。
3.解释为什么EDTA钙盐可作为铅的解毒剂?为什么用EDTA的钙盐而不能用游离的EDTA?4.指出下列配离子中金属元素的氧化态:(1) [Cu(NH3)4]2+;(2) [Cu(CN)2]-;(3) [Cr(NH3)4(CO3)]+;(4) [Co(en)3]2+;(5) [CuCl4]2-;(6) Ni(CO)4.5.命名下列配合物:(1)K3[Co(NO3)6];(2)[Cr(Py)2(H2O)2Cl2];(3)[Cr(H2O)5Cl]Cl2•H2O;(4)K2[Ni(en)3];(5)[Co(NH3)4(NO2)Cl]Cl;(6)K3[Fe(C2O4)3]•3H2O;(7)K2[Cu(C2H2)3];(8)[Pt(Py)4][PtCl4].6.根据下列配合物的名称,写出其化学式:(1)亚硝酸•溴三氨合铂(Ⅱ);(2)一水合二氨•二乙二胺合铬(Ⅲ);(3)溴化硫酸根•五氨合钴(Ⅳ);(4)六氟合铂(Ⅳ)酸钾。
7.画出配离子[Cr(NH3)(OH)2Cl3]2-所有可能的几何异构体。
8.指出下列配合物中配位单元的空间构型并画出它们可能存在的几何异构体:(1)[Pt(NH3)2(NO2)Cl];(2)[Pt(Py)(NH3)ClBr];(3)[Co(NH3)2(OH)2Cl2];(4)K4[Co(NH3)2(NO2)4];(5)[Ni(NH3)3(OH)3];(6)[Ni(NH3)2Cl2].9.配离子[Cr(en)2Cl2]+存在几种几何异构体,哪种异构体可以表现出旋光活性,画出这些异构体。
11 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平衡习题解答

CN-、Py F-
Br-、NH3
配位原子
O、N、O
N、N N Cl I N
C、N F
Br、N
配位数
6
6 4 6 4 6 6 6 6
1 [Cd(NH3)4]2+
4d10
sp3
sp3 正四面体型
2 [Co(NH3)6]3+
3d6
d2 sp3
d2sp3 正八面体型
3 [CoF6]3-
4 Ag2[HgI4]
(IV) 四碘合汞(II)
酸银
5 [Co(en)3]Cl3
氯化三乙二 胺和钴(III)
6 [Fe(CN)5(Py)]3-
五氰.一吡啶 合铁(II)离子
7 Cu[SiF6]
六氟合硅(IV) 酸铜
8
硫酸一溴.五
[CoBr(NH3)5]SO4 氨合钴(III)
2.解答:(1) [Ni(CN)4]2-
10.解答:[Al3+ ] = 2.8 ×10−17 mol ⋅ L−1 ; [AlF4- ] = 1.4 ×10−3 mol ⋅ L−1
[AlF52- ] = 7.1×10−3 mol ⋅ L−1 ; [AlF63- ] = 1.4 ×10−3 mol ⋅ L−1
11.解答:(1) [Mg2+]=6.2×10-5 mol⋅L−1; (2) [Mg2+]=3.8×10-8mol⋅L−1 12.解答: [Y] = 7.3 ×10-11mol ⋅ L-1
13.解答:lgc
K
θ/ ZnY
=7.75>6,可以标定。
14.解答:lgc
K
θ/ ZnY
=9.21>6,可以滴定。
结构化学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在氮分子与金属形成配位键M-N≡N时,N2的轨道上的一对电子提供给金属原子空轨道,形成键,另一方面又以轨道与金属d轨道形成键,因此在N2的络合物中由于键的形成,使N2活化了。
二、选择题
1. CO与过渡金属形成羰基配合物时,CO键会( C )
A. 不变
B.加强
C. 削弱
D.段裂
2. 配合物中心离子的d轨道在正方形场中,将分裂成几个能级【C 】
A. 2
B. 3
C. 4
D. 5
3. 物质颜色的产生是由于吸收了【D 】
A. 红外光
B. 微波
C. 紫外光
D. 可见光
4. Ni(3d84s2)与CO形成羰基配合物Ni(CO)n,式中n是【C 】
A. 6
B. 3
C. 4
D. 5
三、回答问题
1. 请分析蔡斯盐K [PtCl3(C2H4)]中乙烯与Pt2+之间的成键情况。
(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试用配位场理论解释2. 硅胶干燥剂中常加入CoCl
2
其原因。
解:Co2+为d7构型,在无水CoCl2中,Co2+受配体Cl-的作用d轨道能级发生分裂,7个d电子按电子排布三原则填充在分裂后的轨道上,当电子发生d-d跃迁时,吸收波长为650~750nm的红光,因而显示蓝色。
但CoCl2吸水后变为[Co(H2O)6]Cl2,即由相对较强的配体H2O取代了相对较弱的配体Cl-,引起d轨道分裂能变大,使d电子发生d-d跃迁时吸收的能量增大,即吸收光的波长缩短(蓝移),[Co(H2O)6]Cl2吸收波长为490~500nm的蓝光,因而呈粉红色。
高中配位化学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配位化学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配位化学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 一、选择题1. 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体通常具有哪种性质?A. 氧化性B. 还原性C. 酸性D. 碱性2. 下列哪个不是配位化合物?A. [Cu(NH3)4]SO4B. NaClC. [Fe(CN)6]^3-D. [Zn(H2O)6]Cl23. 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是指什么?A. 配体的数量B. 中心原子的氧化态C. 中心原子的电荷数D. 配体与中心原子的化学键数### 二、填空题4. 配位化合物[Cu(NH3)4]SO4中,配体是________,中心原子是________。
5. 配位化合物[Fe(CN)6]^3-中,配位数为________。
### 三、简答题6. 简述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7. 举例说明什么是外球络合物和内球络合物,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 四、计算题8. 已知配位化合物[Co(NH3)5Cl]Cl2的溶液,其中Co的浓度为0.01 mol/L,求配体NH3的总浓度。
## 讲解### 一、选择题1. 答案:B. 还原性。
配体通常具有提供电子对的能力,因此它们具有还原性。
2. 答案:B. NaCl。
NaCl是普通的离子化合物,不含配位键。
3. 答案:A. 配体的数量。
配位数是指与中心原子通过配位键连接的配体的数量。
### 二、填空题4. 答案:配体是NH3,中心原子是Cu。
5. 答案:6。
在[Fe(CN)6]^3-中,Fe原子与6个CN^-配体相连。
### 三、简答题6. 答案: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一定数量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其主要特征包括配位键的存在、配位数的确定性以及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7. 答案:外球络合物是指配体在中心原子或离子的外部形成配位键,例如[Fe(CN)6]^3-。
内球络合物是指配体直接与中心原子或离子的表面形成配位键,例如[Fe(H2O)6]^2+。
它们的区别在于配体与中心原子的相对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习题解答1.指出下列配合物(或配离子)的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及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1) H 2[PtCl 6] (2) NH 4[Cr(NCS)4(NH 3)2] (3) [Co(NH 3)6](ClO 4)2(4) Na 2[Fe(CN)5(CO)] (5) [Cr(OH)(C 2O 4) (H2O)(en)]7.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并判断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
已知:lg Ks θ([Hg(NH 3)4]2+) = 19.28;lg K s θ(HgY 2-) = 21.8;lg K s θ([Cu(NH 3)4]2+) = 13.32;lg K s θ([Zn(NH 3)4]2+) = 9.46 ;lg K s θ([Fe(C 2O 4)3]3-) = 20.2;lg K s θ([Fe(CN)6]3-) = 42(1)[Hg(NH 3)4]2+ + Y 4-HgY 2- + 4NH 3 (2)[Cu(NH 3)4]2+ + Zn 2+ [Zn(NH 3)4]2+ + Cu 2+ (3)[Fe(C 2O 4)3]3- + 6CN - [Fe(CN)6]3- + 3C 2O 42-解:反应均为配离子相互转化,配离子之间的转化方向是由稳定常数小的转化为稳定常数大的,通过两个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的组合形成新的平衡常数的大小来判断。
(1)]Hg ][Y ][)NH (Hg []Hg []NH ][HgY []][Y )[Hg(NH ]NH ][[HgY 242432432-424343-2+-++-+==K 21921243s 2103.31090.1103.6}])Hg(NH {[}[HgY]{⨯=⨯⨯==+-θθK K s 该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Hg(NH 3)4]2++Y 4-=[HgY]2-+4NH 3 ,即:反应正向进行。
(2)43224343224322432243]NH ][Zn ][)NH (Cu []NH ][Cu ][)NH (Zn []][Zn )[Cu(NH ]][Cu )[Zn(NH ++++++++==K 4139243243104.1101.2109.2}]){[Cu(NH }])Zn(NH {[-++⨯=⨯⨯==θθs s K K 该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Zn(NH 3)4]2++Cu 2+=[Cu(NH 3)4]2++Zn 2+ ,即:反应逆向进行。
(3)]Fe []CN ][)O C (Fe []Fe []O C ][)CN (Fe []][CN )O [Fe(C ]O C ][)CN (Fe [36334233242366--3342324236+--+----==K 2120423342θs 36θs 106.2106.1100.1}])O {[Fe(C }]{[Fe(CN)⨯=⨯⨯==--K K 该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Fe(C 2O 4)3]3-+6CN -=[Fe(CN)6]3-+3C 2O 42-,即:反应正向进行。
K 值愈大,正向反应进行的愈完全,从上面计算的结果看,(3)反应的正向进行的最完全。
8.10mL 0.10mol·L -1 CuSO 4溶液与10mL 6.0mol·L -1 NH 3·H 2O 混合并达平衡,计算溶液中Cu 2+、NH 3·H 2O 及[Cu(NH 3)4]2+的浓度各是多少?若向此混合溶液中加入0.0010mol NaOH 固体,问是否有Cu(OH)2沉淀生成?解:(1)已知: K s θ([Cu(NH 3)4]2+) = 2.09×1013;混合溶液中,因氨水过量,Cu 2+能定量转化为[Cu(NH 3)4]2+,且每形成1mol [Cu(NH 3)4]2+需要同时消耗4 mol NH 3·H 2OCu 2+ + 4NH 3 [Cu(NH 3)4]2+起始浓度 0.05 3.0 0 平衡浓度 x 3.0-4×0.05+4x 0.05- x13432243θ1009.2][NH ][Cu ])[Cu(NH s ⨯==++K 将平衡时各浓度代入上式:1341009.2)405.040.3(05.0⨯=+⨯-⨯-x x x因K f θ值很大,则x 很小,所以上式中0.05- x ≈0.05,3.0-4×0.05+4x ≈2.8,解得: x =8.5×10-16溶液中游离Cu 2+的浓度为8.5×10-16 mol·L -1 溶液中[Cu(NH 3)4]2+的浓度为:0.05- x ≈0.05 mol·L -1溶液中剩余NH 3·H 2O 的浓度为:3.0-4×0.05+4x ≈2.8 mol·L -1。
(2)已知:Cu(OH)2的K sp θ=2.2×10-20,当加入0.001 mol NaOH 后,溶液中的各有关离子的浓度为:[OH -]= 0.05 mol·L -1[Cu 2+]= 8.5×10-16 mol·L -1离子积为:J =[Cu 2+]×[OH -]2=2.125×10-18>K s p θ(Cu(OH)2)= 2.2×10-20 故,加入0.001 mol NaOH 后有Cu(OH)2沉淀生成。
9.向0.10mol·L -1 AgNO 3溶液50ml 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8.3%(ρ=0.929 kg·L -1)的氨水30.0ml ,然后用水稀释至100ml ,求: (1)溶液中Ag +、[Ag(NH 3)2]+、NH 3的浓度;(2)加0.100mol·L -1 KCl 溶液10.0ml 时,是否有AgC1沉淀生成?通过计算指出,溶液中无AgC1沉淀生成时,NH 3的最低平衡浓度应为多少?解:(1)在未形成+])Ag(NH [23时,100ml 溶液中Ag +和NH 3的浓度分别为: )L mol (05.01000.5010.0)Ag (1-+⋅=⨯=c)L mol (00.310003.170.30%3.1810001929.0)NH (13-⋅=⨯⨯⨯⨯⨯=cAg + + 2NH 3+])NH (Ag [23 反应前 0.05 3.00 0 平衡时 x 3.00-0.05×2+2x 0.05-x =2.90+2x≈2.90 ≈0.057232323θs 101.1]NH ][Ag [])Ag(NH [}])Ag(NH {[⨯==+++K1032272323[()]0.05[] 5.410{[()]}[] 1.110 2.90s Ag NH Ag K Ag NH NH θ++-+===⨯⨯⨯ 所以溶液中Ag +浓度为5.4×10-10mol·L -1,])NH (Ag [23+的浓度为0.05mol·L -1,[NH 3]的浓度为2.90mol·L -1。
(2)加入10.0mlKCl 溶液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10ml,这时溶液中各成分浓度为 )])NH (Ag ([23+c =0.05×100/110=0.0455(mol·L -1) )NH (c 3=2.90×100/110=2.64(mol·L -1) )Cl (-c =0.100×10.0/110=9.1×10-3(mol·L -1)生成AgCl 沉淀的反应式为:(aq)NH 2)s (AgCl )(aq Cl )aq (])Ag(NH [323+=+-+5141077.1101.11AgCl)(}])Ag(NH {[1]][Cl )[Ag(NH ][NH 10723θs -2323=⨯⨯⨯=⨯==-++spK K K 反应的反应商223332() 2.6416833([()])()0.04559.110r r r c NH Q c Ag NH c Cl +--===•⨯⨯由于Q >K ,上述反应不能正向进行,因此没有AgCl 沉淀生成。
生成AgCl 沉淀的条件是Q <K ,防止AgCl 沉淀生成溶液中NH 3的浓度至少应为:23323231()1()([()])([()])()()0.46r rr s sp c NH c Cl c Ag NH K Ag NH K AgCl c NH c c mol L θθθ-++-•<<==• 10.将0.20mol·L -1的AgNO 3溶液与0.60mol·L -1的KCN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加入固体KI (忽略体积的变化),使I -浓度为0.10mol·L -1,问能否产生AgI 沉淀?溶液中CN -浓度低于多少时才可出现AgI 沉淀?解:若AgNO 3与KCN 不发生反应,则混合后的浓度将减半,即[Ag +]=0.20mol·L -1×1/2=.0.10mol·L -1 [CN -]= 0.60mol·L -1×1/2=.0.30mol·L -1实际上Ag +和CN -在溶液中将按下式进行反应Ag + + 2CN -[Ag(CN)2]- 反应前的浓度 0.10mol·L -1 0.30mol·L -1 0 mol·L -1 平衡时浓度 xmol·L -1 (0.30-0.20+2x )mol·L -1 (0.10-x )mol·L -1 ≈0.10mol·L -1 ≈0.10mol·L -1 利用平衡常数表示式计算溶液中Ag + 浓度 [Ag +]=22θs 2]CN }[][Ag(CN){]Ag(CN)[---K =212120.017.69101.3100.10-=⨯⨯⨯ Q =[Ag +][I -]=7.69×10-21 ×0.10 =7.69×10-22<K sp (AgI)=8.52×10-17 离子积小于溶度积,无AgI 沉淀生成。
若要在[I -]=0.10mol·L -1的条件下形成AgI 沉淀,则溶液中Ag + 浓度为:[Ag +]>]I [sp-K =17168.52108.52100.10--⨯=⨯ 由稳定常数K s θ求出CN -的浓度:[CN -]=S2][Ag ][Ag(CN)K ⨯+-43.010-=⨯ 由计算可知,要使上述溶液生成AgI 沉淀,必须使CN -的浓度小于3.0×10-4mol·L -1.*13.298.15K 时,在1L 0.05mol·L -1 AgNO 3过量氨溶液中,加入固体KCl ,使Cl -的浓度为9×10-3mol·L -1(忽略因加入固体KCl 而引起的体积变化),回答下列各问:(1)298.15K 时,为了阻止AgCl 沉淀生成,上述溶液中NH 3浓度至少应为多少mol·L -1 (3)298.15K 时,上述溶液中ϕ([Ag(NH 3)2]+/Ag)为多少伏? 解:(1)欲阻止AgCl 沉淀析出,溶液中Ag +的最大浓度C r (Ag +)=K sp (AgCl)/ C r (Cl -) = 1.77×10-10/(9×10-3)= 1.97×10-8即溶液中Ag +的最大浓度为1.97×10-8 mol·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