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外差接收机的射频前端设计

合集下载

多通道甚高频超外差式接收机的设计

多通道甚高频超外差式接收机的设计

多通道甚高频超外差式接收机的设计钱梦园;杨国斌;张援农;姜春华【摘要】针对甚高频天线阵信号的同时接收中存在信噪比差异过大以及信号质量不好等问题,设计一种通道差异小、噪声低、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的多通道甚高频超外差式接收机.该设计采用高灵敏度和大动态范围的超外差式接收机结构,前级放大器采用低噪声、高增益的放大器来降低整个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并选择合理的预选滤波器和中频滤波器抑制镜像频率的干扰,链路中还采用匹配网络调节通道增益,使各个通道间的增益差异在合理的范围内,中频放大器选择合理的1 dB压缩点放大器以保证接收机的动态范围足够大.该设计在经过测试后,各项接收指标均满足要求,可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领域.【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9(042)009【总页数】5页(P1-4,10)【关键词】超外差接收机;甚高频天线;滤波器选择;前级放大器;通道增益调节;匹配网络【作者】钱梦园;杨国斌;张援农;姜春华【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851.4-340 引言接收机是雷达、通信系统中的“传感器”,是提取外界有用的信息并传输给系统的数据处理模块。

如果接收机设计的不好,系统就无法获得有效、实时的外界信息,因此设计一个性能良好的接收机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探测能力。

在多通道甚高频雷达系统中,由于其探测的范围广,天线阵多,一般的接收机会出现射频(RF)输入信号少、中频(IF)输出信号质量差、通道之间的信号差异大等问题而给后续的信号处理带来困难。

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出合理的多通道甚高频接收机。

常见的接收机类型有超外差接收机、直接下变频接收机、镜像抑制接收机、数字零中频接收机、直接数字式接收机。

射频接收机前端及其关键模块设计

射频接收机前端及其关键模块设计
低噪 声放 大器 在无 线通 信系 统接 受和 放 大信号 的过程 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 般位于接 电流信号 ,从而实 现混频 功能 ,跨阻放大器将 中频信号转换为 电压 ,其 中电容 的反馈提供一 阶滤波。为 了获得较低 的输入 阻抗 和足够的增
参数 和 结构 ,并 分析 了低噪 声放 大 器和 混频 器等 射 频接 收机 前 端 的 两个 关键 模 块 ,从 而帮助 设 计 套 射 频接 收机 前 端 系统 ,确保

整 个 接 收 机 的 性 能 和 接 收 信 号 的 质 量。
收器 的第一 级 ,当射频信号进入 到接 收机时往 往先要通 过低噪声放大器模块 。它 的噪声、线 益 ,要仔细选择跨 阻放大器上 的反馈 电容 和反 性度 以及增 益等对整个接受机 的性能都具有 一 馈 电阻的数值。一般这类射频器 的热 噪声主要 定 的影响。所 以对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时 , 要 使 来 源于输入跨导管 、开关管的 的沟道 热噪声 以
中 简 要 介 绍 了射 频 接 收 机 的 主 要
重要特征和整个接 收机 系统的性能 ,因此要对 混频器 和电压模 式的混频器 。电流模 式的无源 射频接收机前端 的核心部 件进 行设计 ,它主要 混频器控 制交流电流流过的开关 ,同时开 关两 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器两大 关键模块 。 端不会 出现 较大 的信号 电压幅度 ,跨导级是它 的第一级 , 将输入的 电压信号转换为 电流信号 , 2 . 1低 噪 声 放 大 器 ( L N A) 然后 电流信号进入开 关级 ,由开关级开关调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具备尽 可能低的功耗 、足够大 的增益 、尽 可 及 跨 阻放 大 器 的 热 噪声 。 电压 模 式 的无源 混频 器 具有 较 好 的线性 能克服 混频器 的噪声干扰 、特定 的输入 阻抗 和

宽带接收机前端射频电路设计——可重构射频混频器设计的开题报告

宽带接收机前端射频电路设计——可重构射频混频器设计的开题报告

宽带接收机前端射频电路设计——可重构射频混频器设计的开题报告一、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对高速宽带应用的需求不断提高,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也日益变得复杂。

而在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中,宽带接收机前端射频电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射频电路的设计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宽带接收机前端射频电路的设计研究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

在射频电路的设计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需要对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

例如,当接收机需要接收多个信号时,需要进行信号的混频处理,将所接收到的信号转换到基带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此时,混频器成为了关键的组成部分。

然而,不同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接收需要不同的混频器,这导致了混频器在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困难性。

因此,研究可重构射频混频器设计是极为必要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可重构射频混频器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国外学者设计了一种基于宽带集成技术的可重构射频混频器,该混频器能够在10GHz到20GHz频率范围内实现多种混频功能,具有优异的性能指标。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例如利用CMOS工艺制作低电流混频器的研究,以及利用GaAs工艺实现双模混频器的研究等。

然而,当前射频混频器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目前使用的混频器在频段扩展和功率要求方面存在局限性,而且实现复杂且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在混频器设计中寻求新的技术路线,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文将研究可重构射频混频器的设计技术,对技术进行一定的探讨和应用。

研究内容如下:1. 初步研究射频混频器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知识,了解射频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和现有的技术路线。

2. 研究可重构射频混频器的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具有可重构性质的混频器,使其能够适应不同频率下的信号处理。

3. 利用软件仿真,优化混频器的设计参数,提高混频器的工作性能。

4. 制作混频器原型,并进行实际测试。

机载超短波接收机射频前端系统级设计与仿真

机载超短波接收机射频前端系统级设计与仿真

机载超短波接收机射频前端系统级设计与仿真
张宇晖
【期刊名称】《电子技术应用》
【年(卷),期】2024(50)1
【摘要】针对某型号超短波接收机研制需求,使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对该超短波接收机射频前端进行设计与仿真。

通过分析接收机的性能需求,结合接收机主要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选取二次变频超外差接收机结构做为实现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在ADS中建立了射频前端的系统级仿真模型,并对射频前端的噪声系数、灵敏度、增益和互调失真等多个关键指标进行了设计分析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射频前端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张宇晖
【作者单位】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492
【相关文献】
1.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与仿真
2.基于ADS的L波段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与仿真
3.面向超短波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电磁脉冲效应仿真与效应分级方法
4.一种安控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与仿真
5.多通道卫星导航探空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与仿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电路设计

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电路设计

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电路设计提纲:一、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要点二、传统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挑战及优化设计技术三、现代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设计方法研究四、射频接收机AGC系统的性能评估与实验测量五、未来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展望一、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要点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系统是射频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道不稳定的环境下可以实现信号输入电平的自动控制。

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单位电平内射频前端放大器的信息增益,以确保信号在最佳的动态范围内运行。

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信号放大段、包络检波环节、比较环节和控制回路。

其中,信号放大段的设计为AGC系统的核心,关系到整个系统性能的优劣。

当前,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设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模拟AGC系统,它采用经典的线性控制回路,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另一类是数字AGC系统,它基于DSP的现代控制理论,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二、传统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挑战及优化设计技术目前,传统AGC系统仍然是射频接收机中最常用的设计方案之一。

然而,传统AGC系统在设计中还存在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信号失真、抗干扰能力不足和高功耗等问题。

为克服这些问题,优化设计技术主要包括:1、引入自适应控制器,利用反馈控制环节提高控制精度和系统鲁棒性,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优化模拟电路设计,提高系统带宽、增益平坦度和延时响应特性,并减少失真和噪声干扰。

3、使用低功耗模拟电路设计,降低系统功耗并提高信号处理速度。

三、现代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设计方法研究现代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采用数字控制理论,利用高速AD/DA转换器实现对系统的数字控制。

其优点在于精度高,控制方便和响应速度快等。

目前,现代AGC系统主要分为三类:1、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和FPGA的AGC系统,该设计主要以FPGA为核心控制器,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实现AGC控制回路,并通过DSP进行算法协调。

三款常用接收机架构之间的PK

三款常用接收机架构之间的PK

三款常用接收机架构之间的PK作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接收机在不同的架构下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接收机架构,并对它们进行PK比较。

1.超外差接收机架构:超外差接收机架构是最早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射频前端混频至中频,然后再通过中频信号处理电路进行信号处理。

该架构优点在于实现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多数无线通信系统。

2.并行接收机架构:并行接收机架构是一种针对高速多载波通信系统设计的架构,它通过将接收机分成多个子接收机以并行处理不同的载波信号。

并行接收机架构具有处理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

同时,由于它需要实现多个子接收机的同步和协同工作,因此在设计和实现上相对复杂。

3.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架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架构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架构,它利用通用处理器和可编程逻辑来实现接收机功能。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可以适应不同的通信标准和频谱资源。

此外,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可以通过固件或软件升级进行功能扩展,不需要改变硬件结构,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三种接收机架构各有优劣,下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和评估:1.实现复杂度:超外差接收机架构实现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多数无线通信系统。

并行接收机架构相对复杂,需要实现多个子接收机的同步和协同工作。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架构需要通用处理器和可编程逻辑的支持,实现相对复杂。

2.处理速度:超外差接收机架构的处理速度较快。

并行接收机架构通过并行处理多个子接收机实现更高的处理速度。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架构的处理速度受限于通用处理器的性能。

3.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并行接收机架构较难实现灵活性和配置性,需要对子接收机进行硬件分配。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架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可以通过软件进行配置和调整。

4.兼容性:超外差接收机架构由于成熟度较高,在兼容性方面表现较好。

并行接收机架构和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架构相对较新,对兼容性的支持相对较少。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是基于超外差的原理,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音频信号。

它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射频前端电路和中频部分。

射频前端电路负责接收和放大传入的无线电信号。

当信号进入接收机后,它首先经过一个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增加信号的强度并减少噪声的影响。

接下来,信号进入混频器,通过混频器与一个本地振荡器相结合。

混频器的作用是将传入的信号与本地振荡器的频率进行混合,产生一个新的信号,其频率等于信号频率与本地振荡器频率的差值。

中频部分负责对混频器输出的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

它包括一个中频放大器和一个解调器。

中频放大器用于增加混频器输出信号的强度,以便进一步处理。

解调器的作用是将中频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

解调器采用一个带限放大器和一个环形检测器来提取音频信号。

带限放大器用于选择解调器输出中所需的频率范围,而环形检测器则对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以使得最终输出为音频信号。

总之,超外差接收机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接收和放大传入的无线电信号,然后利用混频器将信号和本地振荡器混合产生中频信号,再经过中频部分的放大和解调处理,最终输出为音频信号。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超外差接收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频率选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广播领域。

超外差接收机设计

超外差接收机设计

超外差接收机设计flaming第一章技术指标(基本函概)图表1传统的两级变频超外差接收机框图1.1接收信号频段1.2接收机噪声系数1.3接收机增益1.4接收机RF和IF滤波器指标包括通带插损、阻带抑制和带内波动等。

RF滤波器(预选器)主要功能是:·限制输入信号的带宽以使互调失真最小;·削弱寄生响应,主要是镜象频率和1/2中频频率问题;·抑制本振能量,以防止其到达天线。

IF滤波器主要功能是相邻信道选择性ACS和接收机三阶互调系数改善。

1.5灵敏度:接收机正常工作条件:输出功率和输出信噪比达到要求。

所以,接收机灵敏度为在给定要求的输出信噪比(误码率)的条件下,接收机所能检测到的最低(最小)输入信号电平。

与信道类型和传播情况有关。

1.6动态范围接收机高性能工作所能承受的信号变化范围。

1.7阻塞和杂散响应抑制由于一些无用信号的存在,使接收机接收有用信号质量降低而不超过一定限度的能力。

1.8互调响应抑制指接收机在与有用信号频率某一特定关系的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存在时。

收信机接收有用信号的质量降低不超过一定限度的能力。

1.9相邻信道选择性(ACS)指当相邻信道上存在信号时,接收机有用信号质量降低不超过一定限度的能力。

该指标检验接收机邻道选择性。

ACS定义为指定信道的接收滤波器在该信道上的衰减和对相邻信道信号的衰减的比率。

1.10杂散辐射指发射机不发射功率时,在天线口测得的由接收机引起的辐射功率,主要是天线连接器和机箱的辐射引起。

第二章设计关键器件选型2.1射频滤波器指标接收链路上的RF滤波器主要用于对带外阻塞电平、混频镜像和半中频点的抑制,根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接收链路上RF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发射链路上RF滤波器主要用于抑制发射机输出的杂散,如本振泄漏、谐波等。

下表为大唐TD-SCDMA对RF滤波器的要求,主要来自于协议要求(其中灰色部分为发射要求),(对于有些频率评论不太清楚)但是imger(IF/2)=LO-IF/2本文其他地方没有提及,主要是:LO-imger(IF/2)=IF/2的二次谐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来源介绍了射频前端的混频方案。
关 键 词 :超 外 差 接 收 机 ;射 频 前 端 ;接 收 灵 敏 度 ;测 频 中 图 分 类 号 :TN97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CN32-1413(2013)04-0110-03
通过 混 频 分 析 发 现,低 频 段 如 果 直 接 将 射 频 信 号混频到接收机需 要 的 中 频 信 号,低 次 交 调 产 物 将 落 在 频 带 内 ,难 以 滤 除 ,会 严 重 影 响 系 统 的 杂 散 指 标 和测 频 精 度。 如 6~7 GHz 这 一 段,需 要 混 频 到 2.5~4.5GHz,本 振 在 9.5~10.5 GHz之 间 不 论 选择哪一个,fl~2fr 都 不 免 落 在 带 内,而 混 频 器 和 放 大 器 对 3 阶 交 调 的 抑 制 能 力 也 有 限 ,为 此 ,需 要 将 低频段信号 先 进 行 一 次 上 变 频。 如 图 2,通 过 本 振
2013 年 8 月 第 36 卷 第 4 期
舰船电子对抗
SHIPBOARD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
Aug.2013
Vol.36 No.4
一种超外差接收机的射频前端设计
鲁 帆 ,刘 治 甬
(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23所,扬州 225001)
摘要:介绍了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一种应用于6~18GHz测频接收机射 频 前 端 的 设 计,通 过 分 析 其 杂
2fl2 -3fr 2fl2 -3fr 2fl2 ~3fr 2fl2 -3fr 高于5阶 高于5阶
4 方案仿真
最后,使用高级 设 计 系 统 (ADS)软 件 对 本 方 案 进行频域仿 真。 以 6.25 GHz信 号 输 入 为 例,电 路 图和仿真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0 引 言
随着 电 子 战 技 术 的 不 断 进 步,电 子 侦 察 环 境 日 趋 复 杂 ,相 应 地 ,对 电 子 侦 察 系 统 的 性 能 要 求 也 越 来 越高。电子侦察系统的性能提高一是要采用高性能 天 线 和 天 线 阵 ;二 是 需 要 设 计 合 理 的 射 频 前 端 部 分 , 为 后 端 接 收 机 提 供 高 灵 敏 度 、大 动 态 范 围 、高 信 噪 比 的中频信号;三是提 高 后 端 接 收 机 自 身 的 灵 敏 度 和 测频精度 。 [1] 本文阐述了一种测频接收机高频 前 端 设 计 原 理 ,采 用 分 频 段 变 频 接 收 方 式 ,侦 收 大 范 围 远 距离的辐射源,具 有 高 灵 敏 度、大 动 态 范 围 以 及 较 低的虚警率等优势,能 在 较 小 体 积 下 对 6~18GHz 宽带信号进行无失真侦收。
112
舰 船 电 子 对 抗
第 36 卷
好。10~18GHz这一段以2GHz带宽均分为 4 个 频段;8~10GHz采用 两 通 道 开 关 滤 波 器 组 再 细 分
段混频方式和交调产物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清 楚 地 看 出,射 频 前 端 混 频 的 交 调
为 8~9 GHz、9~10 GHz 2 个 频 段 。 之 所 以 低 频 段 划 分为1GHz带宽,是由于以2GHz带宽来混频的
图 2 低 频 段 信 号 框 图
天 线 和 高 频 前 端 按 照 频 段 分 为 :6~8 GHz,8~ 10GHz,10~12 GHz,12~14 GHz,14~16 GHz, 16~ 18 GHz。 经 过 高 频 前 端 下 变 频 至 中 频 2.5~4.5GHz,送给后端测频接收机。之 所 以 这 么 划 分 频 段 ,主 要 是 依 据 2 个 原 则 :一 是 在 测 频 信 道 不 跨越倍频程的前提 下 增 加 信 道 的 带 宽,这 样 可 保 证 信号通过信道的延 迟 时 间 不 致 过 长,而 且 考 虑 到 系 统的工程成本问题;二 是 为 了 满 足 测 频 对 带 内 干 扰 抑制的要求,带 内 交 调 产 物 阶 数 越 高、幅 度 越 小 越
(1)
式中:10lgkT 为接 收 机 入 口 处 的 基 底 噪 声,在 室 温
下,绝对温度 T=290K,k 为波尔兹曼常数,可以算
出基底噪声 为 -174dBm;W 为 接 收 机 的 带 宽;Nf
为接收机的噪声;Eb/No 的值为接收机的噪声门限。
若基 底 噪 声 和 噪 声 门 限 一 定,那 么 接 收 机 的 灵
产物大于或等于5 阶,满 足 后 端 接 收 机 测 频 所 需 的 信号质量 要 求。 混 频 所 需 的 固 定 本 振 有 10 GHz,
话,3 阶 交 调 产 物 2fr ~ fl 会 落 在 带 内 难 以 滤 除。 11GHz,11.5 GHz,12.5 GHz,14.5 GHz, 如8~10GHz与 本 振 12.5 GHz混 频,3 阶 交 调 产 16.5GHz,18.5GHz,20.5 GHz,可 以 采 用 介 质 振
整 体 噪 声 系 数 就 越 小 ,但 放 大 器 的 增 益 也 不 宜 过 大 ,
应该合理设置整个 系 统 的 增 益 链 路,否 则 多 信 号 输
入产生的三阶互调 信 号 将 难 以 滤 除,另 外 增 益 过 大
也容易造成大信号 输 入 时 放 大 器 饱 和,影 响 系 统 信
噪 比 ,降 低 系 统 线 性 动 态 范 围 。 本 方 案 中 ,天 线 接 收
改变本地振荡频率f1 的方法使 混 频 后 的 中 频 fi 保 持 为 固 定 的 数 值 [2]。
2 灵敏度设计
超外差接收机的设计既要保证接收灵敏度和动
态范围,又要兼顾降 低 接 收 机 虚 假 响 应 和 整 体 噪 声 系数。根据接收机灵敏度公式 : [3-4]
Pmin =10lgkT +10lgW +Nf +NEbo
1 超外差接收机
本接收机采用超外差方式。超外差接收是指将 天线接收的信号经 高 频 放 大 器 放 大,与 本 地 振 荡 器 产 生 的 信 号 一 起 加 入 混 频 器 变 频 ,得 到 中 频 信 号 ,再 经中频放大送给测频接收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 围 往 往 很 宽 ,在 接 收 不 同 频 率 的 输 入 信 号 时 ,可 以 用
物 会 落 在 3.5~4.5 GHz一 段 。 同 样 ,6~8 GHz通 过开 关 滤 波 器 组 再 细 分 为 6~6.5 GHz,6.5~
荡器(DRO)+混 频 的 方 式 实 现。 另 外,为 避 免 多 信 道互相泄漏干扰,可 以 在 每 一 路 进 入 单 刀 多 掷 开 关
7GHz,7~7.5GHz,7.5~8GHz 4 个 频 段。 各 频 前加上隔离器,使信道间的电磁兼容性能更好。
收 稿 日 期 :2013-06-05
第4期
鲁 帆 等 :一 种 超 外 差 接 收 机 的 射 频 前 端 设 计
111
器。根据级联放大器的噪声公式:
Nf = Nf1 + N2fG1-1+ NGf31G-21+ … +
N fn -1 G1G2…Gn
(2)
前 端 放 大 器 的 噪 声 系 数 越 小 ,增 益 越 大 ,系 统 的
敏度就主要取决于带宽和噪声。
对于 射 频 前 端 的 设 计,为 了 取 得 尽 量 高 的 灵 敏
度 ,一 方 面 可 以 降 低 系 统 噪 声 ,另 一 方 面 可 以 在 不 改 变系统整体接收带 宽 的 前 提 下,利 用 分 频 段 变 频 滤 波的方式使进入接收机信道的带宽变窄。
为实 现 这 些 目 标,可 在 前 端 选 取 高 性 能 的 放 大
3 混频方案的设计
图 1 射 频 前 端 框 图
将较低频段混频到高中频。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作 为 变 频 接 收 系 统 ,本 振 的 谐 杂 波、变频的交调分量 等 杂 波 极 易 落 入 有 用 信 号 带 内 形 成 干 扰 。 因 此 ,选 择 合 理 的 混 频 方 案 ,使 得 交 调 干 扰尽量不要落在带 宽 之 内,需 要 在 系 统 内 对 接 收 通 道的杂 散 特 性 进 行 优 化 设 计,尽 量 抑 制 干 扰 信 号 幅度。
另一方面可对天线接收频率做频段预选滤波。
因为在实际信号环 境 下,进 入 接 收 天 线 的 信 号 频 谱
很多,除了有用信 号 外,还 有 杂 波 和 干 扰 信 号 频 率, 所以在设计接收机 的 射 频 接 收 前 端 时,为 了 使 有 用 信号都被接收,必 须 使 动 态 范 围 足 够 大。 作 为 有 高 线性大动态范围的 接 收 系 统,不 仅 能 够 检 测 并 放 大 所期望的有用信号,更 重 要 的 是 接 收 系 统 对 大 信 号 的非线性互调产生的虚假响应要具有高度的抑制能 力。除了依靠放大器本身对于交调信号的抑制能力 外,还可以 将 整 个 频 段 进 行 合 理 的 分 段 滤 波 接 收。 这 样 做 有 2 个 好 处 :一 是 降 低 了 多 信 号 环 境 下 ,对 信 号进入一个频带内 进 而 产 生 交 调 信 号 的 可 能 性;二 是信道化接收的带 宽 相 对 较 窄,可 以 有 效 降 低 系 统 的噪声,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灵 敏 度。 如 图 1,接 收 天 线与 高 频 前 端 按 照 频 段 由 低 到 高 分 成 n 段 (1,2, …,n ),与适当的本振信号混频到中频,经过单刀多 掷开关分别选通,输 出 给 后 端 测 频 接 收 机。 整 个 测 频系统通过扫描的 方 式 分 别 选 通 每 个 频 带,并 测 量 带 内 的 信 号 ,以 完 成 对6~18 GHz宽 带 的 测 频 任 务 。
表 1 射 频 前 端 混 频 产 物 分 析 表
fr(GHz) fl1(GHz) fo(GHz)
交调产物
fl2(GHz) fi(G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